_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_

合集下载

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及其体系的构建

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及其体系的构建
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构建
暨甘肃省中药材标准制定
甘肃省药品检验所 宋平顺
一、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和评价体系的构建
质量标准 质量评价
真伪鉴别
品质标准 优劣评价
性状 显微特征 化学特征 生物学特征
水分、杂质、有 害物质等检查 有效成分的含量 指纹图谱分析
性状

鉴别 显微鉴别
TLC鉴别
中 药 材 质
化学反应 特征反应
1、目的与概况
地方性习用药材是中药发展中形成的区 域性药材,系指国家药品标准未收载,而 在局部地区有生产、经营、使用习惯的药 材品种,是中医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 《中国药典》、《卫生部标准》的补充。
我国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各地中药资 源的分布不尽相同;同时,各地对历代本 草医籍传承有差别,各地医疗水平的发展 存在差异等众多原因,从而使我国各地开 发利用中药品种存在较大区别。《中国药 典》(2005年版)收载的531个中药材中,
挂甲 泡沫
吐丝 菊糖
荧光 烟雾

吸收度

紫外吸收

保留时间
检查 杂质
水分
总灰分
酸不溶性灰分
酸度 碘值 皂化值
膨胀度
重金属有害元素

有机氯农药及残留量

重金属

铁、铜、锌等盐

色度

干燥失重

出芽率

浸出物 水、醇、石油醚
含量测定 重量法、 容量法、
UV、 TLC S、 GC、
HPLC、 其它
二、甘肃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研制
5.1、首次确定了140种习用药材基原。
5.2、首次完成140种习用药材的历史考证。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技术要求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技术要求

附件:《中国药典》中药质量原则研究制定技术规定国家药典委员会为编制好《中国药典》等国家药物原则,体现中药质量原则旳制定符合中药旳特点,保证中药质量原则所设定旳措施与指标基本能控制中药质量,规范原则起草工作,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由总则和各论二部分构成,各论又分为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中药成方制剂三部分。

总则一、基本原则1、坚持提高药物质量、维护公众健康旳原则药物原则应贯彻贯彻科学监管理念,支持国家药物监督管剪发展旳需要,保障药物质量与用药安全,维护人民健康,增进我国医药事业旳健康发展。

2、坚持继承、发展、创新旳原则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鼓励自主创新,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旳原则研究力度,增进科学研究与原则化工作旳有效结合,提高我国药物原则中自主创新技术含量,使我国医药领域旳自主创新技术通过原则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我国药物旳国际竞争力。

3、坚持科学、实用、规范旳原则制定、修订药物原则时,应充足考虑来源、生产、流通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影响药物质量旳原因,设置科学旳检测项目、建立可靠旳检测措施、规定合理旳判断原则;在保证能精确控制质量旳前提下,应倡导简朴实用;药物原则旳体例格式、文字术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以及通用检测措施等应统一规范。

4、坚持质量可控性原则国家药物原则合用于对合法生产旳药物质量进行控制。

所建立旳检测措施应专属、精确、精密。

5、坚持原则先进性原则《中国药典》所载药物旳质量原则,应充足反应现阶段国内外药物质量控制旳先进水平,对于多企业生产旳同一品种,其原则旳制定应在科学合理旳基础上坚持就高不就低旳原则先进性原则。

6、坚持原则发展旳国际化原则重视新技术和新措施旳应用,积极采用国际药物原则旳先进措施,加紧与国际接轨旳步伐。

增进我国药物原则尤其是中药原则旳国际化。

二、试验室条件及人员旳规定承担《中国药典》等国家药物原则起草任务旳单位应具有通过计量认证并能满足起草任务规定旳试验室,具有对应技术人员,具有中药研究、检查常用仪器和设备,能保证试验用试剂、试药及对照物质符合规定。

中药材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中药材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中药材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构建研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药材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以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六讲 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订

第六讲 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订

第六讲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订质量标准是新药研究中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标准中的各项内容都应做细致的考察试验,各项试验数据要求准确可靠,以保证药品质量可控性和重现性。

1 中药材质量标准1.1 质量标准包括名称、汉语拼音、药材拉丁名、来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及贮藏等项。

有关项目内容的技术要求如下:1.1.1 名称、汉语拼音、药材拉丁名按中药命名原则要求制定。

1.1.2 来源来源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矿物药包括矿物的类、族、矿石或岩石名、主要成分及产地加工。

1.1.3 性状系指药材的外形、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及气味等的描述,除必须鲜用的按鲜品描述外,一般以完整的干药材为主;易破碎的药材还须描述破碎部分。

描述要抓住主要特征,文字要简练,术语需规范、描述应确切。

1.1.4 鉴别选用方法要求专属、灵敏。

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组织切片、粉末或表面制片、显微化学)、一般理化鉴别、色谱或光谱鉴别及其它方法的鉴别。

色谱鉴别应设对照品或对照药材。

1.1.5 检查包括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砷盐、农药残留量、有关的毒性成分及其它必要的检查项目。

1.1.6 浸出物测定可参照《中国药典》附录浸出物测定要求,结合用药习惯、药材质地及已知的化学成分类别等选定适宜的溶剂,测定其浸出物量以控制质量。

浸出物量的限(幅)度指标应根据实测数据制订,并以药材的干品计算。

1.1.7 含量测定应建立有效成分含量测定项目,操作步骤叙述应准确,术语和计量单位应规范。

含量限(幅)度指标应根据实测数据制订。

在建立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有困难时,可建立相应的图谱测定方法或生物测定等其它方法。

1.1.8 炮制根据用药需要进行炮制的品种,应制订合理的加工炮制工艺,明确辅料用量和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1.1.9 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及贮藏等项,根据该药材研究结果制订。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学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药制剂是指以中药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规定的处方,将其制成某种剂型,具有一定的规格,并标明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可供临床直接使用的药物.包括中药单味药制剂、中药复方制剂及中药有效部位制剂.目前,中药制剂品种已达到10000余种,它们在我国医疗保健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建立和完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探索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规律,对提高中药质量,阐明中药复方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其生物效用机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1.1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现状中成药成分复杂,各成分之间常具有协同作用,有时甚至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很难确定某化合物为惟一有效成分.在药物分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药含量测定的方法和应用范围一直在不断地取得进步.但是我国中药质量控制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质量标准不健全、不普及;②原材料产地不固定,进货渠道多;③未按标准规定生产;④所有原料紧缺,大量使用替代品;⑤其他:标签、包装不规范,尤其说明书的不规范已经严重影响中成药的发展3.就现阶段中药质量标准而言,与化学药品质量标准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还不是直接评价疗效的标准,只能是作为药品生产和监督部门药厂上市产品真伪优劣的尺度和依据4.现行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基本上都是采用建立中药中某一或某些成分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模式,首先根据目前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方向,选定其中的“有效成分”、“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然后借鉴化学药品和国外植物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建立该中药相应的鉴别和含量测定项,包括理化鉴别,光谱、色谱鉴别及含量测定.半个世纪以来,这些标准的建立为中药质量控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5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中药质量标准逐渐趋于完善和规范,量化控制水平不断提高,以中国药典从1963年版中国药典正式收载中成药品种197种以来,经过1977、1985、1990、1995、2000、2005年版的不断补充修改后,至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大幅度增加:一部收载品种2165种,较2005年版中国药典新增1019种,修订634种.现代分析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药品的安全性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对药品质量可控性、有效性的技术保障得到进一步提升.相比之下,传统的理化鉴别和薄层扫描法含量测定则大幅度减少,体现了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与评价方法与时俱进的发展速度.中药是我国传统中药的总称,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地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近年来,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条件的提高,导致了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使医学面临着一系列尚未解决的困难,如人类身心疾病增加,现代疾病不断出现,老年人的慢性病和退行性疾病逐步增多等,导致了现代医疗模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即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随着从化学合成物中筛选新药周期的延长,耗资的巨大,成功率的降低,开发难度的增加,且在人们受过多次药害之后,加深了对合成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加之在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浪潮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把防病和健康需求的目光转向了天然药物,更瞄向了具有悠久临床应用历史的中草药.加之传统疗法的明显成效,使世界对中国传统医药学不断进行重新审视,希望中药能够为诸多以疑难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这些需求为中药发展带来良好机遇.2这些为传统中药作为治疗药物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提供了契机.尽管中药的疗效不容质疑,但由于其质量不稳定及缺乏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并制约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缺乏客观反映中药质量的质量标准成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一个大的绊脚石.中药要现代化,就首先要标准化,中药质量标准成为中药现代化的前提.标准问题是我国目前,科技界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吴仪副总理曾在国家标准委成立大会上讲话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准化工作愈来愈显示出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标准是规范市场商品和市场秩序的重要依据,标准化工作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必须有高水平的标准支撑.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改革开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必须迅速提高标准水平,以推动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提高产品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俗话说”膏丸丹散,神仙难辨”.中药质量标准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瓶颈”,它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3.中药传统剂型以汤剂最早,使用最广泛4.后来,为适应病症缓急的需要及便于服用,运输与贮存,出现了丸、散、膏、丹、酒、等传统剂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官方制药规范,也是我国中药制剂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该书记载了13种剂型775个方剂.本草纲目收载了近40种剂型.我国现有35大类、50多个剂型共5000余种中成药,以及数以万计的传统汤剂,但是传统剂型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目前药典收载中药制剂服用剂量偏大,不易被病人接受,加之质量标准不完善,卫生指标不易控制,疗效不稳定,“粗、黑、大”面貌难以改观,进入国际市场更难.根据目前国内外临床治疗中对药物的要求,现代中药制剂的改进方向应朝如下三个方面努力:即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反应小、五方便生产方便、服用方便、携带方便、保管方便、运输方便.合理选择剂型提高疗效,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确保临床疗效,减少毒副作用,能用多种剂型、多种途径给药,以满足临床需要,生产化,有利于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5-7.1.2.2 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由于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往往给检测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所以必须借助于现代的技术对中药进行质量控制.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许多技术和仪器用于中药鉴别和质量控制18.如色谱技术:薄层色谱法TLC,薄层色谱法操作简单,并且有分离鉴定双重功能,已成为中药分析的常用手段,由薄层色谱法发展起来的薄层色谱扫描TLCS技术用于中药的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已成为分析含挥发油类药材的首选方法,并发展了高分辨气相色谱HRGC、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GC×GC等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目前分析中药成分既有应用价值的技术,具有分离效能高、检测灵敏度高和应用范围广等特点,目前除了传统的正相色谱外,反相色谱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有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智能多柱高效液相色谱和络合高效液相色谱19;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SFC是介于GC和HPLC之间的色谱技术,兼有HPLC和GC二者的优点,能从复杂组分中分离、鉴定痕量组分,特别是分析复方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是一种高效分离分析技术,是经典电泳技术和现代微柱分离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速、进样体积小、抗污染能力强等特点,在分离测定中药有效成分、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及鉴别中药材等方面显示了优势20;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SCCC是一种连续高效的液一液分配色谱技术,它不用固态支撑物或载体,实现对复杂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高纯度制备量分离.HSCCC主要用于中草药的分离纯化和质量控制,一方面可以制备高纯度的活性成分、杂质成分和有毒成分作为对照品;另一方面,可以构建中药指纹图谱,用于原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21.光谱技术:紫外光谱UV具有仪器普及、操作简单、样品用量少等特点,是中药鉴定中应用最多的光谱方法、红外光谱IR能够提供样品的综合信息,灵敏R能够提供样品的综合信息,灵敏度高、操作简便、谱带专属性强.借助IR可对中药的主成分作出定性、定量分析,用于中成药生产在线监控,可以提高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标准操作简便22;近红外光谱NIR23 特点是操作简便、快速,实时分析和远距离测定,不使用化学试剂,不需预处理,这些特点使它在中药生产和质量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荧光光谱FP等.波谱法:质谱技术MS主要用于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解析、中药定性鉴别及定量分析;X一射线衍射技术热分析技术,X一射线衍射技术利用不同结晶物质的衍射线方向和相对强度不同的特点,根据多晶的衍射花样鉴别其化学组成,进行定性分析分子生物技术;核磁共振扑NMR是分析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最重要方法之一.近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获得更多分子结构的信息,目前已用于解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生物技术:电泳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主要是蛋白质凝胶电泳和同工酶电泳;DNA分子标记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通过检测遗传物质的多态性来鉴定中药;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指纹图谱能满足专属性、重复性和实用性的技术要求,还可通过某一成分的精确含量,准确控制图谱中其他成分的含量.因此,单一成分含量的测定和指纹图谱技术相结合是实现中药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24.联用技术:色谱技术分离能力强、检测灵敏度高,是分析复杂混合物的首选技术.但是,对于未知物定性方面难于给出可靠信息;而光谱和波谱技术具有很强的鉴定未知物结构的能力,因此,将色谱与光谱或波谱联合使用, 已逐渐成为中药现代研究的强有力手段.近年,联用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不断发展和普及.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有LC—NMR联用25、GC—MS联用26、超临界流体提取一毛细管气相联用等技术27.一些更先进的联用技术,如毛细管电泳-MS联用28、LC—MS/MS29、LC-NMR-MS30、HPLC—UV联用、GC-FTIR 联用31、HPLC-FTIR32联用等已取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分析效果,正在不断地应用于中药质量研究领域.1.3 中药行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策略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和法规的建立及执行,是实现中药行业自保和限他的关键措施,而我国中药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已有的标准较低,参与国际竞争缺乏明显优势.因此,我国应加强对中药标准的研究,填充中药标准的空白,加强中药饮片标准和提取物标准的制定,尽快使中药标准与国际接轨;创新体系建设,以前我国对中药的发展不够重视,使得中药没有创新和发展,因此加强我国中药的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建设是中药发展的重点,我国应加强中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实施力度,构建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加快中药实验室的建设,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政策与立法,我国对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弱,中药的生产和流通方面的法规不完善,缺乏技术标准;对医院制剂的限制也不适合中医药临床使用的特点和传统,因此我国亟须建立反映中药特点,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涉及中药各个环节的独立政策和法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个医药行业里立于不败之地;新医改方案对中药行业的影响,新医改不仅体现了国家下大力气进行医疗体制改革的决心也为中药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医药行业是刚性需求行业,新医改方案中政府投入资金的力度加大,对农村及城市居民的补贴力度也会加大,这一方面可以改变现有医药市场的结构,另一方面也会刺激中药行业的需求,从而有效的促进中药行业的发展.具体来说,我国传统中药的销售规模将扩大,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未来我国医药市场将不断扩容、非盈利性与盈利性医疗机构将共存、中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将扩大、国家对中药产业的政策倾斜将加大,另外,创新也将继续成为中药行业发展的主题33.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有着数千年的光辉历史.近年来,随着“回归自然”的热潮不断高涨,中药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但一个严峻的事实就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中药,难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揭示其药效机理,使其被世界接受.特别是在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方面,还很欠缺.因此,迫切需要加强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实现中药现代化.1.1中药材质量控制的概况中药质量研究是中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的真伪优劣直接决定了临床疗效.但由于中药的质量标准受科技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中药的质量控制手段大多是实际经验的总结,还难以反映其内在质量.但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分析技术如TLC、HPLC、UV、IR、MS、NMR等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的分析中,为中药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中国药典为例:1963年版开始收载中成药,但质量标准粗糙,没有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目;1977年版收载中药270种,采用显微鉴别、TLC、UV等理化分析方法对某些中药进行定性鉴别;1985年版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多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后做鉴别实验,同时开始采用气相色谱法,含量测定项目所占比例为5.31%;1990年版采用色谱和光谱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中药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其中24种有含量测定方法,占总数的8.73%;1995年版收载中药制剂398种,其中51种有含量测定方法,占总数的12.8%;2000年版收载中药制剂458种,其中89种有含量测定方法,占总数的19.4%.这些标准的建立为中药质量控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起到积极作用.尽管我国中药的质量标准水平已经有了显着提高,但随着人们对中药的关注日益增长和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形势的发展给中药的质量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本药局方从1985年起即要求所有汉方制剂都要至少包括两种化学成分作为指标成分,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美国FDA对进口的中药要求处方和成分清楚,均有含量控制方法.可见,我国与国际先进标准还有很大差距,质量标准问题已成为影响中药现代化进程、制约中药走向世界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应用现代科技对中药质量进行研究,建立更为科学的中药材质量评价方法十分紧迫.但中药不同于化学药品,其质量控制存在着自身的特点和复杂性.中药材质量受品种来源、产地、生长年限、采收季节、炮制手段和贮藏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含化学成分变化很大,很难保证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提高中药质量标准水平必须不断吸收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才能尽快形成既能反映中医药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常用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化种植研究

常用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化种植研究

常用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化种植研究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和目的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特殊作用。

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市场上存在大量质量不符合标准的中药材,消费者面临着品质参差不齐的中药材选择。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常用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化种植研究,希望能够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与规范化种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 选择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常用中药材中的数种代表性草药,包括枸杞、黄芪、当归等。

这些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并且具备一定的市场需求。

2. 数据采集方法为了确定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我们将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通过对市场上的中药材样本进行采集和购买,获取不同产地、不同生产工艺和不同存储条件下的中药材样本。

- 建立中药材质量评价指标和分析方法,包括外观性状、色泽、气味等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包括干燥失重、水分含量、灰分含量、挥发油含量、非挥发油含量、总黄酮含量等。

- 根据各种指标测定结果,对中药材的质量进行评价。

3. 规范化种植研究为了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并保证其安全性,本研究将进行规范化种植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 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种植技术。

- 优化种植管理方案,包括土壤改良、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 监测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状况,比较不同种植条件下中药材的质量差异。

4.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包括平均值、标准差和方差等统计指标,对中药材的质量进行评估。

通过数据分析,比较不同种植条件下中药材的质量差异。

方案实施情况:本研究已完成采集常用中药材样本、建立中药材质量评价指标和分析方法、进行规范化种植研究的各项工作。

下面将对数据采集和分析、以及结论进行详细阐述。

数据采集和分析:1. 数据采集- 通过市场调查和样本采集,共采集了300份中药材样本,包括枸杞、黄芪、当归等。

- 建立了中药材质量评价指标和分析方法,包括外观性状、色泽、气味等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

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标准的研究对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不仅关乎药材本身的质量,更关乎中药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对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需要充分考虑中药材的特点。

中药材作为一种天然药材,其质量受到生长环境、采收时间、加工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确保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其次,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需要借鉴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分析技术、成分分析技术等已经成为中药材质量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分析,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中药材的质量,为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还需要结合临床实践,充分考虑中药材的药效特点。

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不仅仅是对其外部特征和化学成分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其药效特点,确保中药材在临床应用中能够发挥出良好的疗效。

此外,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还需要加强与国际接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不仅仅是国内中药产业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吸收国际标准的优点,可以提升中药材质量标准的水平,推动中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综上所述,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

需要充分考虑中药材的特点,借鉴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临床实践,加强与国际接轨,才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中药材质量标准,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升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造福人类健康。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方法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方法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方法
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方法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1. 外观和性状分析:通过对中药材外观、颜色、气味、质地等进行观察和描述,以确定其品质和特征。

2. 理化性质测试:包括测定中药材的密度、水分含量、灰分含量、溶解度、pH值等理化指标,以评估中药材的纯度和稳定性。

3. 微生物检验:采用菌落计数法、培养和鉴定方法,检测中药材中的细菌、霉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存在与数量。

4. 化学成分分析:利用色谱、质谱等仪器分析技术,对中药材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如提取物中特定化学成分的含量。

5. 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这些技术可用于鉴别和定量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真实性。

6. 药效学研究:通过动物实验或体外试验,评估中药材的药效和药理作用,以验证其质量和疗效。

7. 毒理学评价:通过实验室动物模型或细胞毒性测试等方法,评估中药材的毒副作用和安全性。

中药药物质量评价与标准化研究

中药药物质量评价与标准化研究

中药药物质量评价与标准化研究中药药物质量评价与标准化研究是指对中药材及其制剂进行科学、全面的检测和评价,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中药药物质量评价与标准化研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本文将从中药药物质量评价与标准化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以及当前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药的应用逐渐扩展到全球范围。

然而,中药药物质量的标准化问题成为制约中药发展的一大瓶颈。

传统中药制剂具有复杂的组分,药物质量的优劣对疗效和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进行中药药物质量评价与标准化研究,对于提升中药质量,加强中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意义1. 保障中药的质量安全。

通过对中药药物质量的评价和标准化研究,可以筛选出优质中药材和制剂,降低因药物质量差异导致的治疗效果不稳定或者产生药物为害的风险。

2. 促进中药的国际化发展。

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与中药的质量密切相关。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中药标准,提升中药的质量和可信度,有利于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和应用。

3. 推动中药的现代化研究。

中药药物质量评价与标准化研究需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分析化学、生物学、药理学等,从而推动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实现中药的质量控制和疗效评价的科学化。

三、方法1. 药材鉴定和质量评价中药药物质量评价的首要环节是对药材进行鉴定和质量评价。

鉴定包括药源、性状、鉴别、化学成分分析等,质量评价包括含量测定、外观检查、理化性质测定等。

鉴定和质量评价的方法可以采用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方法,也可以运用现代高通量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

2. 药物活性评价药物活性评价是中药药物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体外和体内试验,对中药的药理活性进行评价,包括对靶标的结合活性、抗氧化活性、抗炎活性等评价。

药物活性评价不仅能够评估中药的药效活性,还可以为中药研发提供指导。

中药材质量的研究方法和进展

中药材质量的研究方法和进展

中药材质量的研究方法和进展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中药材质量的研究一直是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介绍中药材质量研究的方法和进展。

一、中药材质量研究的方法1.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中药材质量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对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确定中药材的质量和真伪。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

2. 生物学检测法生物学检测法是通过对中药材的生物学活性进行检测,来确定中药材的质量和真伪。

常用的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细胞毒性试验、抗氧化活性试验、抗炎活性试验等。

3. 形态学鉴定法形态学鉴定法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形态、结构、颜色等进行观察和比较,来确定中药材的质量和真伪。

常用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组织学检测等。

4. 质量标准法质量标准法是通过制定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来确定中药材的质量和真伪。

常用的质量标准包括国家药典、地方药典等。

二、中药材质量研究的进展1.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随着中药材质量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材质量标准被制定出来。

这些标准包括国家药典、地方药典等,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中药材质量控制技术的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材质量控制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使得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更加精准和可靠。

3. 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中药材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人们对中药材的认识不断加深,中药材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安全,需要加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监管。

4. 中药材质量研究的国际化中药材质量研究的国际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的不断扩大,中药材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因此,中药材质量研究需要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总之,中药材质量研究是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安全问题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进展与展望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发展和认可,中药的质量问题逐渐受到广泛。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目的在于确保中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可靠的用药依据。

本文将综述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近年来,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质量控制方法不断更新,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更为准确和灵敏的手段,使得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更加精确。

指标体系和标准制定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国家药品监管局近年来发布了一系列中药质量标准,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些方法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操作繁琐、成本高等问题,亟待需要解决。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标准制定和执行中的困难是中药质量控制的瓶颈之一。

尽管已制定了一些中药质量标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规范的情况,如药材来源不稳定、加工炮制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中药材品质参差不齐。

中药材来源和品质差异也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另一大挑战。

不同产地的中药材在成分和药效上存在较大差异,如何保证中药材的稳定供应和品质一致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应更加深入地研究中药质量控制的理论,为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同时,应加强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的标准制定和实施,从源头上保证中药材的品质和稳定性。

还应积极推动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的国际接轨,提升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未来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可能的方向和前景包括: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光谱学、色谱学等,进一步提高中药质量控制的精度和效率;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研究,为中药材品质的提升提供保障;推动中药材生产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实现中药材品质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的国际化进程,为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药材质量评价方法与标准研究

中药材质量评价方法与标准研究

中药材质量评价方法与标准研究中药材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研究对于保证中药药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药材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的标准制定工作。

一、中药材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外观特征、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微生物限度等方面的研究。

其中,外观特征是最直观的评价方法之一,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形状、颜色、气味等来判断其质量。

理化性质方面,主要包括比重、溶解度、水分含量等指标的测定,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初步了解中药材的质量状况。

化学成分是中药材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中药材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采用色谱、质谱等分析方法,可以得到中药材的成分组成和含量。

这些成分与中药的药效密切相关,因此对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限度是评价中药材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中药材在采摘、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因此需要对其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进行检测。

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菌落总数测定、大肠杆菌群检测等。

二、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重要依据。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中药材的种类、产地、采收时间等因素,并结合中药材的药效和安全性要求。

目前,国家药典委员会是中药材质量标准的主要制定机构,其制定的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中药材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和标准的制定。

在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方面,需要对不同中药材的特性进行深入了解,探索适合的评价方法。

在标准制定方面,需要综合考虑中药材的种类和用途,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此外,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还需要考虑国际化的趋势。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药材的出口需求也在增加。

因此,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以提高中药材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三、中药材质量评价方法与标准研究的挑战与机遇中药材质量评价方法与标准研究面临着一些挑战与机遇。

中药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方法研究

中药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方法研究

中药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方法研究中药材是中医药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等过程中,存在各种质量问题。

为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与有效性,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检测分析。

一、中药材评价指标体系中药材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中药材质量的全部或部分特性进行定量或定性评定的科学方法与标准体系。

它是一个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多个环节综合评价中药材的总体质量的评价体系。

根据现有的研究,我们可以将中药材质量要素分为以下6个方面:1、药材的形态特征:包括外形、颜色、气味等;2、药材的理化指标:包括粘度、水分、灰份、挥发油等;3、药材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包括总黄酮、总皂苷、总生物碱等;4、药材的微生物指标:包括细菌、真菌、酵母等;5、药材重金属、农药指标:包括镉、汞、铅等重金属,以及农药残留等;6、药材毒理指标:包括毒性物质等。

以上六个方面覆盖面广,代表了中药材质量的方方面面。

当然,不同的中药材需要采取不同的质量评价指标组合。

二、中药材评价方法中药材评价方法是指对中药材的质量特征进行检测、分析及判定的科学方法。

中药材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开发必须根据质量指标的不同特征、范围和目的。

常用的中药材评价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药材的形态特征:采用肉眼观察、显微镜技术、形态学特征量值化等方法进行定量评价;2、药材的理化指标:采用联合试剂法、重量法、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3、药材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萃取、滴定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4、药材的微生物指标:采用分离纯化、细胞计数、荧光定量PCR等方法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5、药材重金属、农药指标: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6、药材毒理指标:采用细胞毒性试验、动物试验、无菌室等方法进行评价。

三、中药材评价的伦理问题中药材评价涉及到许多伦理问题。

首先,中药材的采集和加工需要保证其安全、无害、卫生,并遵循伦理原则。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中药市场的不断扩大,中药质量的保障愈发重要。

中药质量标准是保障中药质量的基础,但在研究中存在以下问题:
1. 标准制定不规范:现有的中药质量标准制定流程不够规范,部分标准缺乏科学依据和代表性样品,同时制定标准的机构和人员存在利益关系等问题。

2. 标准更新不及时:中药材品种繁多,新品种不断涌现,但现有标准更新不及时,对新品种缺乏标准规范。

3. 标准执行不严格: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会在中药生产过程中添加化学物质等非法添加物,但标准执行不严格,监管不到位,难以发现和惩罚这些行为。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
1. 严格制定标准: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遵循科学、规范的流程,应由独立的机构和专业人员负责,避免利益关系对标准制定的干扰。

2. 加强标准更新:制定标准的机构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新品种的出现,及时更新中药质量标准,保障中药质量。

3. 严格标准执行:加强对中药生产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中药质量标准,确保中药质量安全。

同时,加大对非法添加物的打击力度,提高行业诚信水平。

- 1 -。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已成为中医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进展,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我们将回顾中药质量标准的发展历程,阐述其从传统经验到现代科学的转变过程。

然后,我们将重点介绍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中药材的鉴别、质量控制、药效评价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和理论创新。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当前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如质量标准不统评价方法不完善等。

我们将展望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向。

二、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现状中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瑰宝,其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一直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于中医药产业的重视,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目前,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主要集中在药材的鉴别、药效成分的定量分析、有害物质的限量控制以及制剂的成型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在药材鉴别方面,通过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能够更准确、快速地鉴别药材的真伪和优劣。

在药效成分定量分析方面,通过建立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可以确保中药的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规定标准,从而保证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同时,对于中药中有害物质的限量控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的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制定严格的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并加强监管是保障中药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中药制剂的成型工艺和质量控制方面,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和优化制剂的制备方法,以确保制剂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尽管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一、引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功能和广泛应用的特点。

为了保障中药的安全有效使用,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是至关重要的。

二、中药质量标准的概述1. 中药的定义中药是指用中药材或其加工品制成的药品,包括单方剂、复方剂、独方剂、方剂等。

2. 中药质量标准的意义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中药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为中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3. 中药质量标准的种类中药质量标准包括临床应用标准、药材形态标准、药用植物标本标准、中药饮片常规检验规范、中药制剂常规检验规范等一系列标准。

三、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内容1. 中药材的标准中药材的标准包括外观性状、显微鉴定、理化指标、微生物限度、重金属等指标。

其中显微鉴定是中药材标准制定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2. 中药饮片的标准中药饮片的标准包括外观性状、化学成分、理化指标、微生物限度等指标。

其中化学成分是中药饮片标准制定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保证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含量稳定一致、质量稳定。

3. 中药制剂的标准中药制剂的标准包括质量控制指标、稳定性、储存、包装等方面的指标。

其中质量控制指标是中药制剂标准制定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保证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稳定一致、质量稳定。

四、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方法1. 经验法经验法是根据临床经验和实践制定的标准,具有实践性和局限性。

2. 系统化方法系统化方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进行分析和鉴定,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

3. 综合法综合法结合经验法和系统化方法,兼顾中药的传统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

五、中药质量标准的现状和发展1. 现状目前,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已被列入国家计划和政策文件,逐步成为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2. 发展未来,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将继续深化和完善,力争实现中药产业质量可控,保障中药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六、结论中药质量标准是确保中药菜肴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其制定和实施是中药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中药材阳雀花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材阳雀花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材阳雀花质量标准研究一、阳雀花概述阳雀花,又名夏枯草、大苦参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其叶片具有三裂,叶柄长,叶片膜质,有波状缺刻,裂片倒卵形,具小锯齿。

花小,深红色,呈球状花序,花期为夏末秋初。

阳雀花的药用部分为其干燥的花序,其性味苦、微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主要适用于热病、血热、血瘀等症状。

二、阳雀花质量标准的研究1. 外观特征阳雀花的外观特征是其最直观的质量标准之一。

一般来说,阳雀花的花序应呈现深红色,花朵既不过分干燥也不过分潮湿,外观应具有清晰的红色,不应有明显的杂质和异味。

阳雀花的花序大小应均匀,不应有明显的大小不一或变形现象。

2. 化学成分阳雀花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皂甙、萜烯类化合物等。

对阳雀花的质量标准研究需要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目前,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阳雀花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并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 药用功效阳雀花作为中药材,其质量标准应当与其药用功效相一致。

即阳雀花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其在临床上的疗效。

对阳雀花的质量标准研究需要充分考虑其药用功效,特别是对其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保证其质量标准。

三、阳雀花质量标准的制定在对阳雀花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制定相应的阳雀花质量标准。

一般来说,阳雀花的质量标准应包括外观特征、化学成分、药用功效等多个方面。

具体而言,可以制定阳雀花的外观特征标准,包括其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要求;化学成分标准,包括其有效成分含量、杂质含量等方面的要求;药用功效标准,包括其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的要求。

通过制定这些标准,可以为阳雀花的质量控制提供具体依据,从而保障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研究
《中国药典》 2010年版中药制剂标准中, 采用比较成熟的新技术、新方法来解决 一些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问题, 如采用 DNA分子标记技术建立部分动物药的鉴 别方法;采用生物自显影技术、细胞膜 技术、生物活性测定等方法建立药材的 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方法等.
3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研究
34
中药质量标准现状
1.中药质量标准不全面
质量标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评价疗 效 , 现阶段的中药质量控制并未能达到 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 对组成药物成分极其复杂的中药制剂 , 很难用其中一味药的一个或几个化学 成分的作用来阐述其疗效 , 同样也很难 用其中一个或几个有效成分的含量来控 制中药制剂的质量.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测控有害杂质; 有毒中药的鉴定和安全性评价; 临床研究规范化;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质量评价数据库建立; 传统中成药品种质量标准的提高,以单成 分、单指标的质量控制向多成分、多指标 的质量控制发展.
43
中药及中药材质量控制发展趋势
3. 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多学科综合研究
从现代科学角度深入研究和揭示中药的 物质基础、作用机理, 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 引入到中医药基础研究领域,如基因组学、 蛋白组学等最新成果开展中药药效物质基 础、方剂配伍规律以及证侯理论、药性理 论等研究,探索其现代科学内涵.
27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研究小结
1.首先选定项目与药味,然后选定 测定成分.
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清楚的可针对 性定量;有效类别清楚的,对总成分进 行测定;所测成分应归属于某单味药; 对于同药材产地、等级不同但含量 差异较大的成分,需注意检测指标的选 定和产地的限定;含量过低成分不宜选 取;检测成分应尽可能与中医用药的功 能主治相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4月 第13卷 第4期中国现代中药M o d e r n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A p r .2011 V o l .13 N o .
4
图4 文山三七交易情况
下旬走快的时间6天。

依据三七走动快慢得出:3月份文山三七走动情况以下旬最弱。

4 文山三七整体走势及分析
三七产区集中在云南文山、砚山、马关、广南、
邱北、泸西、弥勒、个旧、蒙自、建水、屏边等县。

3月15日,由于冷空气南下,致使三七主产区丘北县、马关县、砚山县降雨雪,有消息反映:有部分三七大棚被积雪压垮,三七藤被压断。

在此消息的带动下,三七关注度骤增(图5三七关注度指标),接下来的3日内,气温仍然极低,地面温度在2~4度之间(图6三七主产区日气温),由此三七行情上扬,价格迅速串高。

图5和图6的对照可以看出,在日气温首次出现低谷的15~17日,三七的关注度是最高的,而第二次出现低谷的25~27日,
三七的关注度却呈现
图5 
三七关注度指标
图6 三七产区日气温
了显著的下降。

说明,在初次雨雪的袭击下,对三七影响的不明朗性致使三七关注者的期望值被迅速拉高,出现了短期的不理性投资行为,调查也证实:16~17日交易中心出现了三七种植户回购三七的情形,由此可见本轮雨雪对三七行情的上涨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而二次寒潮对三七行情的影响下,主要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二次寒潮来势不如首次迅猛,作为精细化管理的三七,在如此高昂的价格下,种植户都将作为宝贝呵护着,应对措施较第一次有准备,影响程度小;二是在首轮寒潮三七走高行情持续时间短,其后逐步回落,在三七受影响程度还未明朗化前,当前三七价格已经达到较高价位,部分投资者投资意愿降低,投资心态趋于谨慎。

3月份的三七行情,在倒春寒拉动下又上一层楼。

根据对三七交易商调查,3月下旬三七药厂开始购货,能够从一方面说明三七用药厂目前库存空虚,有补货需求。

但本月,武汉马应龙生产了30年的三七片于7日停产,据相关人士介绍“每生产一盒至少亏5元钱,不得不放弃”。

另一制造商武汉海纳药业也不得不舍弃了三七片业务。

由此,在目前的三七价格上,三七的需求会受到影响,预计4月若不出现意外因素,高位的三七短期内整体价格继续冲高动能不足,但不排除个别规格由于实际需求,
价格进一步走高。

《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黄璐琦研究员、王永炎院士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

本书主要对大黄、山楂、牛蒡子、丹参、乌梢蛇、瓜萎子、半夏等27味用量大、质量标准需完善的中药材制定了质量标准(草案)及其起草说明。

全书以单味中药为独立章节,包括文献综述、质量标准研究、质量标准草案及其起草说明、讨论与建议四部分内容。

本书对从事质量标准研究的学者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对于从事质量控制的工作人员又易于学习和操作,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
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