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平仄详细

合集下载

诗词平仄文档

诗词平仄文档

诗词平仄1. 什么是平仄?在古代汉字文化圈的诗词创作中,平仄是一种重要的音韵规律,是指在一句诗词的韵脚位置上的音节的发声方式。

平仄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平声指的是音节发音时声带振动不明显,音调相对较低;仄声则是指音节发音时声带振动明显,音调相对较高。

2. 平仄的分类平仄可分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和平仄仄平三种。

平平仄仄,即第一字和第二字读平声,第三字和第四字读仄声,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即第一字和第二字读仄声,第三字和第四字读平声,如:白发渔樵江渚上(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即第一字读平声,第二字和第三字读仄声,第四字读平声,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平仄仄平)。

3. 平仄对诗词意境的影响诗词的平仄对于表达诗意和表现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平声和仄声的交替运用,能够产生一种优美的音韵效果,让诗句更加流畅和抑扬有致。

而如果平仄使用不当,就会导致诗句乏味、寡淡,失去了音韵之美。

例如,可以比较以下两句:•春风吹过柳梢头,细雨纷纷湿了衣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春风吹过柳梢头,细雨纷纷湿了衣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可以发现,第一句诗使用了平仄交替的方式,使得句子韵律感更强,别有一番意境;而第二句诗则平仄规律单一,显得平淡无味。

4. 如何判断平仄?判断诗句中的平仄需要根据字的读音和声调来确定。

平声多出自轻声或阳平的字,如“是”、“之”、“地”等;仄声多出自上声或去声的字,如“严”、“亦”、“故”等。

在平仄的标注上,通常使用平仄符号来表示,常见的有“□”表示平声,“/”表示仄声。

例如,“明月松间照”可表示为“□/□”;“白发渔樵江渚上”可表示为“/□□/□”。

当然,在实际创作中,诗人还会根据需要对平仄进行灵活地运用,增加韵味和节奏感。

因此,判断平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需要结合整体语境和意境来决定。

5. 平仄与现代诗词创作虽然平仄在古代诗词中占据重要位置,并且在一些古体诗、词牌中仍然保留其规律,但在现代诗歌创作中,平仄已经不再是必要的要素。

平仄声诗词 平仄lw

平仄声诗词 平仄lw

平仄声诗词平仄lw今天给各位分享平仄声诗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平仄lw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古诗的平仄及韵律古诗的平仄及韵律1、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2、诗词的平仄韵律常识:平仄、押韵、对仗。

格式:五绝:仄起、平起。

五律:仄起、平起。

七绝:仄起、平起。

七律:仄起、平起。

3、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4、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歌平仄诗歌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声诗词,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声诗词,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五律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平仄声诗词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平仄是指诗歌中语调。

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第一种格式:首句入韵仄起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古诗中平仄的规则

古诗中平仄的规则

古诗中平仄的规则古诗中的平仄规则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韵律和节奏规则。

平仄是指诗句中每个字的声调,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类。

平声指的是声音平缓、没有升降的,而仄声则是指声音有升降或者有停顿的。

在古诗中,平仄的规则是用来构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从而使得诗歌更加优美、易于朗诵。

平仄规则在古诗中主要是用于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中。

对于五言绝句来说,每句诗的第一个字应该是平声,第二个字可以是平声也可以是仄声,第三个字则必须是仄声,最后一个字则必须是平声。

而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则则是每句诗的第一个字是平声,第二个字是仄声,第三个字是平声,第四个字是仄声,以此类推。

在古诗中还有一些特定的平仄模式,被称为“律句”。

这些律句有自己特定的平仄规则,比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等。

这些律句在诗歌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可以构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使得诗歌更加优美。

除了上述规则,古诗中的平仄还与对仗密切相关。

对仗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要求诗句中的词语或句子在形式上对称,同时在平仄上也要求严格对应。

这种对仗的运用,使得古诗在音韵和节奏上更加和谐优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诗为例,它展现了对仗的典型特点。

词语“明月”和“清泉”、“松间”和“石上”、“照”和“流”在形式和意义上都形成了对称的关系。

这种对称不仅体现在词语的平仄上,还表现在词语的含义和语境中。

在古诗中,平仄的运用不仅是为了满足音韵和节奏的需求,更是为了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调整平仄的规律,诗人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从而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因此,对于古诗爱好者来说,理解平仄的规则和其对古诗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古诗中的平仄规则是构成诗歌韵律和节奏的重要因素。

通过运用平仄规则,可以使得诗歌更加优美、易于朗诵和理解。

同时,这些规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语言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十六字令格律平仄-定义说明解析

十六字令格律平仄-定义说明解析

十六字令格律平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段落来介绍十六字令格律平仄:第一段:引入十六字令格律平仄的概念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十六字令格律平仄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中的一种特殊的韵律形式,它要求文诗的每个句子都由十六个字组成,并且根据平仄的要求来安排平声和仄声的押韵方式。

它在唐诗、宋词等古代文学作品中广泛应用,成为中国文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段:详细介绍十六字令格律平仄的规律和要求。

十六字令格律平仄要求每个句子都由十六个字组成,其中每个字都必须符合平仄的要求。

平仄是指一个字的读音中的声调高低变化,平声为声调平均的音,仄声则为声调有升降的音。

按照平仄的要求,十六字令格律平仄的句子需要按照特定的规则来安排平声和仄声的押韵方式。

第三段:概述十六字令格律平仄的作用和意义。

十六字令格律平仄的严格要求可以使文诗的表达更加精炼,同时也对作者的才华和创作水平提出了挑战。

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还给读者带来了优美的语感和意境。

此外,十六字令格律平仄的应用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一段:总结对十六字令格律平仄的概述。

总结概述部分的内容,强调十六字令格律平仄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独特的规律和要求。

接下来的正文将进一步探讨十六字令格律平仄的历史发展和应用影响,以及对其未来的展望。

以上是对概述部分内容的建议,具体的撰写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来进行,确保内容准确、简明扼要,并且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1.2文章结构2. 正文2.1 十六字令格律平仄的定义和特点在探讨十六字令格律平仄的定义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令和格律平仄的概念。

令,是一种古代汉字文学形式,它以意思相近的两个字作为整齐对偶的律诗句。

而格律则是指诗句的音节编配和韵律的约束。

十六字令格律平仄,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十六字令诗句的格律平仄规则。

它以四句共十六字的形式呈现,每句四个字。

在十六字令格律平仄中,平仄是十分重要的概念。

古诗词的平仄

古诗词的平仄

古诗词的平仄
古诗词中的平仄指的是声调的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部分。

在古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的规律和格式,称为格律。

平声和仄声是古诗词中声调的两大类。

平声指的是声调平直,没有高低变化,而仄声则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有高低的变化。

在古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的规律和格式,称为格律。

一般来说,律诗和绝句都有固定的平仄格式,例如律诗的平仄格式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而绝句的平仄格式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除了律诗和绝句外,古诗词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平仄格式,例如词牌的平仄格式就比较复杂。

总的来说,平仄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是为了达到音韵和谐、抑扬顿挫的效果。

五言律诗平仄格式

五言律诗平仄格式

五言律诗平仄格式
五言律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指每句诗有五个字,每韵脚两个字,诗歌总共四句,分别排列为上下两句对仗,中间两句押韵。

它不仅需要有
合适的词汇、有趣的内容,还需要遵循平仄格律。

下面简要介绍五言律诗
的平仄格式。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主要有三个要点:
1.平仄:平仄是指音节所发出的声调,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

平声是
古汉语的一种声调,读音时发出的声音比较平稳,声调比较低。

仄声则相反,读音时发出的声音比较高,声调比较急促。

2.平仄平仄:平声和仄声的交替,就是平仄平仄。

例如“春色满园关
不住”,这句话的第一个字“春”是仄声,第二个字“色”是平声,依次
交替。

3.仄起首句:五言律诗的首句必须是仄声。

例如“锄禾日当午”,首
句的“锄”字是仄声,符合规律。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表格: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AA’BB’)
首句必须是仄声(A’)
平声和仄声的交替,第二句和第四句必须是平声,第三句是仄声。

例如: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是: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AA’BB’)
首句清明是仄声(A’)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都是平声(B)
第三句是借问酒家何处有,是仄声(A)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需要遵循,只有作诗者能够理解并把握好它,才能写出好的五言律诗,形成传世佳作。

七律平仄格律表

七律平仄格律表

七律平仄格律表
摘要:
一、七律平仄格律表的简介
二、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
1.每句中平仄的搭配
2.每联中平仄的交替
3.七言律诗的整体平仄结构
三、七律平仄格律表的具体内容
1.平声字和仄声字的分类
2.七律平仄格律表的详细规定
四、七律平仄格律表在古诗词创作中的应用
1.帮助创作者掌握平仄规律
2.提高诗词的音韵美感
五、总结
正文:
七律平仄格律表是我国古诗词创作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工具,它对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对于想要学习和创作古诗词的朋友来说,掌握这个格律表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

在每句中,平仄的搭配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平声字和仄声字会交替出现,形成一种韵律感。

此外,在每联中,平仄也会进行交替,这样就使得整首诗在音韵上更加和谐。

在了解了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之后,我们来看一下七律平仄格律表的具体内容。

这个格律表将平声字和仄声字进行了分类,对于每一种声调都有详细的规定。

例如,平声字有阴平和阳平两种,仄声字有上声、去声和入声三种。

这些规定对于创作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参考。

在创作古诗词时,七律平仄格律表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平仄规律,使得我们的作品在音韵上更加优美。

同时,这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古诗的平仄规律

古诗的平仄规律

古诗词的平仄规律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以及使用最广泛的《平水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一、近体诗的一般规律首先看看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首八句,共分为四联。

第一、二句称为首联,第二、三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

每联中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

这首诗的平仄格式为:○○●●○○●,●●○○●●△。

⊙●○○○●●,◎○⊙●●○△。

○○●●○○●,●●○○●●△。

⊙●○○○●●,◎○⊙●●○△。

格式中“○”表示平声字,“●”表示仄声字,“◎”表示本应是平声字而改用了仄声字,通常称为“盘”音字,“⊙”表示为本应是仄声字改用了平声字,通常称为“赞”音字。

盘音和赞音字都属于平仄可通用的字。

“△”表示是韵脚字。

因近体诗必须压平声韵,所以就不标出仄声韵的符号了。

从上例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来,即每句中各自的平仄关系为双音交替,也就是每两个“平”音字或每两个“仄”音字交替;每联中出句与对句之间的平仄关系为相反的,这一规律称作“对”,如不符合这一规律便叫做“失对”;相邻两联之间的平仄关系是下联出句前四字与上联对句的前四字平仄相同,后三字将顺序颠倒,称之为“粘”,如不符合这一规律称之为“失粘”。

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

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

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
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
五言律诗:
绝句:七言四句,上二句一仄,中二句一平,下二句一仄。

短句:四言八句,上三句一仄,中三句一平,下二句一仄。

词牌:四言绝句,上二句一仄,中二句一平,下二句一仄。

五言律诗:
绝句:九言四句,上二句一仄,中三句一平,下二句一仄。

短句:五言十句,上四句一仄,中三句一平,下三句一仄。

词牌:五言绝句,上二句一仄,中三句一平,下二句一仄。

七言律诗:
绝句:十一言四句,上二句一仄,中三句一平,下二句一仄。

短句:七言十三句,上四句一仄,中四句一平,下五句一仄。

词牌:七言绝句,上二句一仄,中三句一平,下二句一仄。

五绝:
五言绝句,上一句仄,下四句均仄。

七绝:
七言绝句,上一句仄,下六句均仄。

诗词基本格式平仄28式(1)

诗词基本格式平仄28式(1)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近体诗只用平声韵,五七绝句间有押仄韵者。”“押仄韵的五七绝,作者甚少,非绝句正格,不备格。”(丘琼荪《诗赋词曲概论·第三章 诗的声律》)
3、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4、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七律
1、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少见,实为七律损第五字,二、四、六分明,
一、三、五马虎可不论,不得犯孤平和三平调。)
如: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对仗)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仄,(对仗)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归纳

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归纳

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归纳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归纳古诗词韵律,是指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归纳,欢迎阅览。

古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

平,就是平声(普通话分为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普通话归为上声、去声,入声分别归入各声)。

所谓“仄”,就是“侧”,也就是不平的意思。

如果让平仄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使用,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说的“抑扬顿挫”、“声调铿锵”,虽然还有其他讲究,但是平仄和谐确实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究竟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概括为两句话就是:⑴在同一句中,平仄是交替的;⑵律诗的一、三、五、七句叫出句,二、四、六、八句叫对句。

在对句中,平仄是与上句相对的。

这种平仄规律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温庭筠《七律.题李处士幽居》诗的第三、四两句:浓阴似帐红薇晚,细雨如烟碧草新。

这两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

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字又是仄。

这就是交替。

就对句来说,“细雨”对“浓阴”,是仄仄对平平;“如烟”对“似帐”,是平平对仄仄;“碧草”对“红薇”,又是仄仄对平平,“新”对“晚”是平对仄。

这就是相对。

本来只用普通话去辨别平仄是很方便的,可是古音里还有一种入声,它的发音独特,这就给现代人带来了一些麻烦。

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如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这些方言里都归入了普通话的阳平。

那么,只要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辨别,必要时只能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由入声变成去声和由入声变成上声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也都属于仄声),只有由入声变成了平声(阴平、阳平)的,才会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

诗词格律——新韵与平仄简表

诗词格律——新韵与平仄简表

诗词格律——新韵与平仄简表诗词格律——新韵与平仄简表中华新韵(十四韵)韵部表:一、麻a,ia,ua二、波o,e,uo三、皆ie,ve四、开ai,uai五、微ei,ui六、豪ao,iao七、尤ou,iu八、寒an,ian,uan,van九、文en,in,un,vn十、唐ang,iang,uang十一、庚eng,ing,ong,iong十二、齐i,er,v十三、支(-i)(零韵母)十四、姑u格律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孤平须拗救,杜绝下三平。

平仄简表: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五绝平起首句押韵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绝平起首句押韵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五律平起首句押韵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律仄起首句押韵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律平起首句押韵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律仄起首句押韵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傲骨玉莲《中华新韵(十四韵)》前言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一麻a,ia,ua阴平啊腌跨扒叭巴芭岂疤笆粑鲃豝嚓叉杈差咖瓜胍哈花哗加茄迦痂枷珈袈嘉佳家傢葭貑咖夸姱啦妈摩嬷趴葩杉沙莎痧鲨纱砂他她它凹哇洼蛙窳畖娲吓丫呀鸦哑桠查楂喳呱旮笳拉咱仨裟砂渣楂派人阴平的人声字:阿(又波韵阴平)八捌擦嚓插锸耷哒搭嗒褡发(又去声入)夹嘎刮括栝鸹垃拉邋抹掐袷撒杀刹每煞(又去声入)刷趿塌溻榻踏挖呷瞎鸭压押扎匝咂臢拶扎哳撒答浃阳平啊茶查搽嵖槎苴垞蛤华哗骅铧划(又去声)麻嘛蟆拿南扒杷爬钯耙筢琶娃霞遐暇暇(又去声)牙伢芽岈琊蚜崖涯睚衙派入阳平的入声字:拔茇菝跋魃察擦达鞑沓怛妲炟笪靼答瘩垯跶乏伐垡阀筏罚嘎滑猾夹浃郏荚铗鵊铗蛱恝戛颊旯拉匣狎柙侠峡狭硖辖黠杂砸扎札轧闸铡喋(又读die)上声把靶礤叉衩(又去声)打剐寡哈贾假瘕卡佧咔咯侉垮喇俩马吗犸玛码蚂哪卡洒傻耍瓦佤哑雅咋鲊爪派入上声的入声字:法砝甲岬钾岬胛撒塔獭鳎眨去声坝把弝爸耙罢霸灞衩(又上声)岔侘鲅诧差姹大尬卦诖挂絓褂化划华画话桦价驾架假嫁稼挎胯跨蚂祃骂那娜怕骼下夏厦(又音sha。

古诗词平仄基本知识

古诗词平仄基本知识

古诗词平仄基本知识
古诗词中,由韵脚分割的一组句子叫作垂枝,也称作“句群”,它有3种结构类型:
1. 平仄开头结尾:该类垂枝中,句尾以平声之句开头,以仄音句结尾。

通常前半句用平仄式,后半句以仄字开头,平声之字结尾。

形如:“平居出重山,仄起萧飒飒”。

2. 仄仄开头结尾:以整句的两个句字皆为仄声调来定,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句子开头也以仄音句结尾,这种结构可以起到缓和句子之意思,使其更深一点,显得温柔柔和,形如:“仄缓景时风,仄静川端月”。

3. 平仄开头平仄结尾:以平声句开头,使以平音结尾的句子以平声句结尾,以便让句子更加和谐流畅,形如:“平远拥绮罗,平披翠幄楼”。

古文诗歌由垂枝组合而成,其平仄排列必须具备一定的规律性,这种平仄排列叫做“平仄既从”,是用平仄式,同时把前后句加以区分把握,以产生朗朗上口的节奏感。

一篇诗歌可分为三言、四言、五言、六言、杂句等押韵形式,即把诗句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排列,形式是按照一定的韵脚结构进行押韵。

其中押韵最为古代喜闻乐见的就是“辄从”,也就是所谓的平仄既从。

其特点是:前一句末尾音平,后一句开头仄音,以达到诗歌既有韵调,又有曲调的和谐美感,形如:“平见银河涅,仄照清秋夜”。

此外,还有“重从”,就是相同的仄音在句尾和句首反复出现的情况,通常前句用平仄式表现,后句以仄字开头,以仄音结尾,形如:“平接翠阁引,仄写清秋孤”。

平仄的运用是古文诗歌的重要原则,要想写出押韵句子,必须熟记400多音,并熟练掌握平仄既从、重从和顺从等结构。

古人运用平仄既从法调和句子,难度也是相当大的,句子排列既要承接上文,又要在下文中完成变化,这就要求古人兼顾平仄押韵和逻辑性,成就了崇高的古文精神。

诗词的平仄韵律常识

诗词的平仄韵律常识

诗词的平仄韵律常识
诗词的平仄韵律常识:平仄、押韵、对仗。

格式:
1、五绝:仄起、平起。

2、五律:仄起、平起。

3、七绝:仄起、平起。

4、七律:仄起、平起。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

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诗词平仄韵

诗词平仄韵

格律诗词平仄韵一、词牌格式* 十六字令*说明: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

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例词参考·十六字令[宋]蔡伸天。

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 捣练子*说明:《捣练子》又称《捣练子令》,单调,廿七字,三平韵。

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例词参考·捣练子[南唐]李煜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 忆江南*说明:又名《江南好》《望江南》《夢江南》《望江梅》《夢江口》《謝秋娘》《春去也》《歸塞北》,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北宋起开始有双调,实际不过是将单片重复而已。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 △ △·例词参考·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王孙*说明:《忆王孙》,单调三十一字,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例词参考·忆王孙[宋]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 如梦令*说明:又名《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 △ △ △ △ △·例词参考·如梦令[宋]秦观遥夜月明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古诗的平仄规律

古诗的平仄规律

古诗的平仄规律
古诗的平仄规律:一顿之内平仄相同,两顿之间平仄相错;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律诗的基本平仄格式示例详解

律诗的基本平仄格式示例详解

律诗的基本平仄格式示例详解格律诗有四种基本格式。

“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

而格律诗分为从字数上来说分为五言、七言,律诗则相应分为五律、七律。

两种格式对应四种平仄关系,就成为八种平仄格式。

我们举一种平仄关系为例子,看看五言和七言有什么不同,其他的大家就可以自行推断,学习使用。

就用第一种格式吧:“仄起仄收”。

我们判断一首格律诗的平仄都是从一首诗的首句开始,而首句首字是平仄不论的,所以我们这里说的“仄起”实际上是指首联首句的第二个字是仄声。

而“仄收”是指首句的最后一个字以仄声收尾,因为格律诗的韵脚都是平声字,所以“仄收”实际上就是首句不押韵的写法。

我们来看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首句“渡远荆门外”,远、外都是仄声字,首句平仄为“仄仄平平仄”,这就是典型的“仄起仄收”五律格式。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其实不需要死记硬背,我们一旦得出了首句的平仄关系,就可以利用格律诗平仄“相对”、“相黏”的原则推导出整首诗的格式。

首句为“仄仄平平仄”,相对的第二句就是“平平仄仄平”。

我们看第二句:“来从楚国游”,“国”字为入声字,在平水韵中为仄声,所以,这是合律的。

再根据二三句相黏的原则,得出第三句平仄为“平平平仄仄”,“山随平野尽”。

第四句对句与这联的出句相对,所以第四句为“仄仄仄平平”,“江入大荒流”。

合律。

后面四句重复前面四句的推导,格式和前四句一样。

这就是五律“仄起仄收”的基本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我们可以对应看李白的这首五律,除了在第七句“人怜故乡水”使用了三四字平仄互换的“鲤鱼翻波”的“平平平仄仄”的变格“平平仄平仄”之外,其他的字词都是严合格律的。

所以这是一首标准的五言律诗。

而七律由于字数的变化,在平仄关系上有一些变化,我们同样来看“仄起仄收”格式,看看七律和五律有什么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字令词例:[元]周晴川眠,△,月影穿窗白玉钱。

◎ ● ◎ ○ ● ● △。

无人弄,◎ ◎ ●,移过枕函边。

◎ ● ● ○ △。

说明: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

捣练子词例:[南唐]李煜深院静,○ ● ●,小庭空,● ○ △,断续寒砧断续风。

◎ ● ◎ ○ ● ● △。

无奈夜长人不寐,◎ ● ◎ ○ ○ ● ●,数声和月到帘栊。

◎ ◎ ◎ ● ● ○ △。

说明:《捣练子》又称《捣练子令》,单调廿七字,三平韵。

忆江南词例:[唐]白居易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

◎ ● ● ○ △。

日出江花红胜火,◎ ● ◎ ○ ○ ● ●,春来江水绿如蓝。

◎ ○ ◎ ● ● ○ △。

能不忆江南?◎ ● ● ○ △。

说明:《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望江梅》、江南好等,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北宋起开始有双调,实际不过是将单片重复而已。

忆王孙词例:[宋]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 ○ ◎ ● ● ○ △,柳外楼高空断魂。

◎ ● ◎ ○ ◎ ● △。

杜宇声声不忍闻。

◎ ● ◎ ○ ● ● △。

欲黄昏,● ○ △,雨打梨花深闭门。

◎ ● ◎ ○ ◎ ● △。

说明:《忆王孙》,单调三十一字,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

如梦令词例:[宋]秦观遥夜月明如水,◎ ● ◎ ○ ○ ▲,风紧驿亭深闭。

◎ ● ◎ ○ ○ ▲。

梦破鼠窥灯,◎ ● ● ○ ○,霜送晓寒侵被。

◎ ● ◎ ○ ○ ▲。

无寐!○ ▲,无寐!○ ▲。

门外马嘶人起。

◎ ● ◎ ○ ○ ▲。

说明:又名《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乌夜啼词例:[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 ○ ◎ ● ○ △,月如钩。

● ○ △。

寂寞梧桐深院、◎ ● ◎ ○ ○ ●、锁清秋。

● ○ △。

剪不断,◎ ◎ ●,理还乱,◎ ○ ●,是离愁。

● ○ △。

别是一般滋味、◎● ◎ ○ ○ ●、在心头。

● ○ △。

说明: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长相思词例:[唐]白居易汴水流,◎ ◎ △,泗水流,● ◎ △,流到瓜洲古渡头。

◎ ● ○ ○ ◎ ● △。

吴山点点愁。

◎ ○ ◎ ● △。

思悠悠,◎ ◎ △,恨悠悠,● ◎ △,恨到归时方始休。

◎ ● ○ ○ ◎ ● △。

月明人倚楼。

◎ ○ ◎ ● △。

说明: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

生查子词例:[唐]白居易昨宵醉里行,◎ ○ ◎ ● ○,山吐三更月。

◎ ● ○ ○ ▲。

不见可怜人,◎ ● ● ○ ○,一夜头如雪。

◎ ● ○ ○ ▲。

今宵醉里归,◎ ○ ◎ ● ○,明月关山笛。

◎ ● ○ ○ ▲。

收拾锦囊诗,◎ ● ● ○ ○,要寄扬雄宅。

◎ ● ○ ○ ▲。

说明:又名《楚云深》,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浣溪沙词例:[清]纳兰容若谁道飘零不可怜?◎ ● ○ ○ ● ● △。

旧游时节好花天,◎ ○ ◎ ● ● ○ △。

断肠人去自今年!◎ ○ ◎ ● ● ○ △。

一片晕红才着雨,◎ ● ○ ○ ○ ● ●。

几丝柔柳乍和烟,◎ ○ ◎ ● ● ○ △。

倩魂销尽夕阳前,◎ ○ ◎ ● ● ○ △。

说明: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菩萨蛮词例:[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 ○ ◎ ● ○ ○ ▲,寒山一带伤心碧。

◎ ○ ◎ ● ○ ○ ▲。

暝色入高楼,◎ ● ● ○ △,有人楼上愁。

◎ ○ ◎ ● △。

玉阶空伫立,◎ ○ ○ ● ▲,宿鸟归飞急,◎ ● ○ ○ ▲。

何处是归程,◎ ● ● ○ △,长亭连短亭。

◎ ○ ◎ ● △。

说明:又名《子夜歌》,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换韵,方式是“甲乙丙丁”。

卜算子词例:[宋]苏轼缺月挂疏桐,◎ ● ● ○ ○,漏断人初静。

◎ ● ○ ○ ▲。

时见幽人独往来,◎ ● ○ ○ ● ● ○,缥缈孤鸿影。

◎ ● ○ ○ ▲。

惊起却回头,◎ ● ● ○ ○,有恨无人省。

◎ ● ○ ○ ▲。

拣尽寒枝不肯栖,◎ ● ○ ○ ● ● ○,寂寞沙洲冷。

◎ ● ○ ○ ▲。

说明: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也有一体单押入声韵。

采桑子词例:[宋]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 ○ ◎ ● ○ ○ ●,狼籍残红,◎ ● ○ △,飞絮蒙蒙。

◎ ● ○ △。

垂柳栏干尽日风。

◎ ● ○ ○ ◎ ● △。

笙歌散尽游人去,◎ ○ ◎ ● ○ ○ ●,始觉春空,◎ ● ○ △,垂下帘栊。

◎ ● ○ △,双燕归来细雨中。

◎ ● ○ ○ ◎ ● △。

说明:又称《罗敷媚》、《丑奴儿》,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第三句也常用叠韵。

减字木兰花词例:[宋]秦观天涯旧恨,◎ ○ ◎ ▲,独自凄凉人不问。

◎ ● ◎ ○ ○ ● ▲。

欲见回肠,◎ ● ○ △,断尽金炉小篆香。

◎ ● ○ ○ ◎ ● △。

黛蛾长敛,◎ ○ ◎ ▲,任是春风吹不展。

◎ ● ◎ ○ ○ ● ▲。

困依危楼,◎ ● ○ △,过尽飞鸿字字愁。

◎ ● ○ ○ ◎ ● △。

说明:又名《减兰》,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两平韵,换韵方式“甲乙丙丁”。

诉衷情词例:[宋]欧阳修清晨帘幕卷轻霜,◎ ○ ◎ ● ● ○ △,呵手试梅妆。

◎ ● ● ○ △。

都缘自有离恨,◎ ○ ◎ ● ○ ◎,故画作、◎ ● ●、远山长。

● ○ △。

思往事,○ ● ●,惜流芳,● ○ △,易成伤。

● ○ △。

拟歌先敛,● ○ ○ ●,欲笑还颦,● ● ○ ○,最断人肠。

◎ ● ○ △。

说明:双调四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

又一体四十四字,将前阕四五句变为“◎●●○△”,如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

忆秦娥词例:[唐]李白箫声咽,○ ◎ ▲,秦娥梦断秦楼月。

○ ○ ◎ ● ○ ○ ▲。

秦楼月,○ ○ ▲,年年柳色,◎ ○ ◎ ●,灞陵伤别。

● ○ ○ ▲。

乐游原上清秋节,◎ ○ ◎ ● ○ ○ ▲,咸阳古道音尘绝。

◎ ○ ◎ ● ○ ○ ▲。

音尘绝,○ ○ ▲,西风残照,◎ ○ ◎ ●,汉家陵阙。

● ○ ○ ▲。

说明:又名《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双调四十六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一叠韵,均须押入声字,一韵到底。

清平乐词例:[南唐]李煜别来春半,○ ○ ◎ ▲,触目柔肠断。

◎ ● ○ ○ ▲。

砌下落梅如雪乱,◎ ● ◎ ○ ○ ◎ ▲,拂了一身还满。

◎ ● ◎ ○ ◎ ▲。

雁来音信无凭,◎ ○ ◎ ● ○ △,路遥归梦难成。

◎ ○ ◎ ● ○ △。

离恨恰如春草,◎ ● ◎ ○ ◎ ●,更行更远还生。

◎ ○ ◎ ● ○ △。

说明: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双调四十六字,前阕四仄韵,后阕三平韵,平仄换韵。

更漏子词例:[唐]温庭筠柳丝长,● ○ ○,春雨细,○ ● ▲,花外漏声迢递。

◎ ● ◎ ○ ◎ ▲。

惊塞雁,○ ● ●,起城乌,● ○ △,画屏金鹧鸪。

● ○ ○ ● △。

香雾薄,○ ◎ ▲,透重幕,◎ ○ ▲,惆怅谢家池阁。

◎ ● ◎ ○ ◎ ▲。

红烛背,○ ● ●,绣帘垂,● ○ △,梦君君不知。

● ○ ○ ● △。

说明:双调四十六字,前阕两仄韵、两平韵,后阕三仄韵,两平韵,换韵方式“甲乙丙丁”。

前后阕一二句、四五句要用对仗。

阮郎归词例:[宋]晏几道天边金掌露成霜,◎ ○ ◎ ● ● ○ △,云随雁字长。

◎ ○ ○ ● △。

绿杯红袖趁重阳,◎ ○ ◎ ● ● ○ △,人情似故乡。

● ○ ○ ● △。

兰佩紫,○ ● ●,菊簪黄,● ○ ○,殷勤理旧狂。

◎ ○ ○ ● △。

欲将沉醉换悲凉,◎ ○ ◎ ● ● ○ △,清歌莫断肠。

● ○ ○ ● △。

说明:又名《醉桃源》,《宴桃源》,双调四十七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后阕起首两句要对仗。

摊破浣溪沙词例:[南唐]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 ● ○ ○ ● ● △,西风愁起绿波间。

◎ ○ ◎ ● ● ○ △。

还与韶光共憔悴,◎ ● ◎ ○ ○ ● ●,不堪看。

● ○ △。

细雨梦回鸡塞远,◎ ● ◎ ○ ○ ● ●,小楼吹彻玉笙寒。

◎ ○ ◎ ● ● ○ △。

多少泪珠何限恨,◎ ●◎ ○ ○ ● ●,倚阑干。

● ○ △。

说明:又名《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西江月词例:[宋]司马光宝髻松松挽就,◎ ● ◎ ○ ◎ ●,铅华淡淡妆成。

◎ ○ ◎ ● ○ △。

红烟翠雾罩轻盈,◎ ○ ◎ ● ● ○ △,飞絮游丝无定。

◎ ● ◎ ○ ◎ ▲。

相见争如不见,◎ ● ◎ ○ ◎ ●,有情还似无情。

◎ ○ ◎ ● ○ △。

笙歌散后酒微醒,◎ ○ ◎ ● ● ○ △,深院月明人静。

◎ ● ◎ ○ ◎ ▲。

说明:又名《步虚词》、《白苹香》、《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醉花阴词例:[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 ● ◎ ○ ○ ● ▲,瑞脑销金兽。

◎ ● ○ ○ ▲。

佳节又重阳,◎ ● ● ○ ○,宝枕纱厨,◎ ● ○ ○,昨夜凉初透。

◎ ● ○ ○ ▲。

东篱把酒黄昏后,◎ ○ ◎ ● ○ ○ ▲,有暗香盈袖。

◎ ● ○ ○ ▲。

莫道不销魂,◎ ● ● ○ ○,帘卷西风,◎ ● ○ ○,人比黄花瘦。

◎ ● ○ ○ ▲。

说明:双调五十二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浪淘沙词例:[南唐]李煜帘外雨潺潺,◎ ● ● ○ △,春意阑珊。

◎ ● ○ △。

罗衾不耐五更寒。

◎ ○ ◎ ● ● ○ △。

梦里不知身是客,◎ ● ◎ ○ ○ ● ●,一晌贪欢。

◎ ●○ △。

独自莫凭栏,◎ ● ● ○ △,无限江山。

◎ ● ○ △。

别时容易见时难。

◎ ○ ◎ ● ● ○ △。

流水落花春去也,◎ ● ◎ ○ ○ ● ●,天上人间。

◎ ● ○ △。

说明: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不同于《谢池春》的别名《卖花声》)、《过龙门》,双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鹧鸪天词例:[宋]聂胜琼玉惨花愁出凤城,◎ ● ○ ○ ● ● △,莲花楼下柳青青。

◎ ○ ◎ ● ●○ △。

尊前一唱阳关曲,◎ ○ ◎ ● ○ ○ ●,别个人人第五程。

◎ ● ○ ○ ● ● △。

寻好梦,○ ● ●梦难成,● ○ △,有谁知我此时情。

◎ ○ ◎ ● ● ○ △。

枕前泪共阶前雨,◎ ○ ◎ ● ○ ○ ●,隔个窗儿滴到明。

◎ ● ○ ○ ● ● △。

说明: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此调很象两首七绝相并而成,唯后阕换头处稍变。

双调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

上阕第三四句、下阕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不可不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