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卡罗来那州流行病调查研究
国外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国外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刘秀芬黄悦勤李立明精神分裂症是一类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它的发病及一般临床症状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要加深对该病本质的了解,仅限于对个体病人的临床学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扩大研究范畴,着眼于群体研究。
因此,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已成为当代精神分裂症研究工作的一个新领域。
作者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外有关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对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一、研究情况进展:早期的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的研究是粗略和不科学的,随着对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研究、诊断方法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这一领域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入了一个较正确的轨道,尽管这期间还缺乏病因方面的重大突破。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的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在病例检出和确定方面遇到了严重的方法学问题,例如,①确诊精神分裂症主要依靠自我陈述而不进行现场研究;②人群筛查没有连续的尺度和特征性;③由于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均较低,因此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花费大,而检出病例少;④精神分裂症这一概念是否精确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对研究方法不断修正、完善,近10年来的精神分裂症的研究重点主要为:比较不同人群不同时间发病率、患病率和结局;精神病前驱期的作用和性别的影响;共同发病率和死亡率;遗传危险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
过去10年间发展了与新诊断标准有关的两种评估方法。
即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诊断询问表(DIS)及由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酒精、药品滥用控制部门和精神卫生机构共同形成的国际诊断调查,它们均是完全的定式调查,用于与DSM-Ⅲ-R和ICD-10标准相匹配并可被外行调查人员所使用,但是它们在社区应答者中检出精神障碍的正确性值得怀疑。
半定式临床调查,例如精神现状检查第十版,目前已被并入神经精神病学临床评估计划,包括了精神病理学中很大的一个领域,需要临床技能以获得能够被ICD-10,DSM-Ⅲ-R和DSM-Ⅳ诊断规则处理的资料,神经精神病学临床评价计划和类似的调查适用于作为二阶段的诊断工具,但在现场调查中需要为精神分裂症的病例寻找制订一个相对简单的心理测量学筛查程序。
海水养殖贝类中四种常见微生物疾病研究概述

中国动物保健2022.02科研动态海水养殖贝类中四种常见微生物疾病研究概述倪妍,王梦轩,王丽君,贺君,曲江勇,王绪敏,刘秀梅*(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05)海水贝类养殖产业在海水养殖总产量中名列前茅。
在贝类养殖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贝类常受到严重的病害影响,导致贝类养殖过程中发生大批的死亡,制约着贝类养殖业的发展。
在贝类的养殖中,常见的微生物疾病种类包括四类: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原核生物样微生物疾病。
本文分别对四类疾病中的典型疾病副溶血弧菌病、牡蛎疱疹病毒病、壳病以及立克次体样微生物导致的疾病进行介绍。
殖贝类;副溶血弧菌;牡蛎疱疹病毒;壳病;立克次体样微生物近年来,海水养殖贝类的规模逐渐扩大,但由各种微生物疾病所致的贝类死亡,每年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据统计,2001年福建安海湾南岸滩涂养殖的贝类发生大面积死亡。
其中泥蚶的养殖面积约为37.5hm 2,但死亡面积却高达26.67hm 2[1]。
1995年,仅长海县海水养殖的各种贝类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亿元人民币[2]。
1989年七月下旬至八月初,庄河海洋村滩涂文蛤发生大规模死亡,仅几日文蛤损失200~300t ,折合人民币150万~200万元[3]。
从现有资料可知,大多数养殖贝类死亡都是由微生物性病原体引起的,特别是一些长期存在的或呈周期性暴发的流行性疾病。
其中常见的微生物性疾病种类包括如下: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和原核生物样微生物疾病。
1细菌性疾病———副溶血弧菌病副溶血弧菌病,作为养殖贝类中最常见的致病性弧菌病,其致病菌副溶血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无芽孢细菌,天然存在于沿海水域,是海产品携带细菌性疾病的主要来源,会导致养殖贝类的大批死亡,如:副溶血弧菌病导致广西沿海文蛤大规模死亡[4];鲍鱼感染副溶血弧菌病时会出现萎凋综合征的症状(图1)[5]。
温度、盐度都会对副溶血弧菌产生影响,如:当温度在≤5℃时可以控制浙生牡蛎中副溶血弧菌的危害[6];感染了副溶血弧菌的牡蛎分别被转移到高盐度和中等盐度中,发现与中等盐度相比,高盐度可使副溶血性弧菌在牡蛎中的总密度和致病性密度降低[7]。
流行病学教学案例

4.66 5.26
4.39 4.72
4.47 5.34
患者 4,男性,29 岁,发展成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由于患者病情未得到改 善,并于 1981 年 3 月份死亡。
患者 5,男性,36 岁,往常健康,1980 年 9 月,曾被临床诊断为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因持续 4 各月发热、呼吸困难与咳嗽,而被发现。入院时,发 现患有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口腔念珠菌感染和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
男合计
男
0~
274407 273193 547600 1570
1061 2631
0.57
5~
284407 286703 570911 1645
1547 3192
0.58
10~
258686 244781 503467 4131
4078 8209
1.60
15~
189472 195507 384979 10364 7287 17651
2005 年 9 月 16 日~2005 年 9 月 29 日印尼,共发病 7 例,死亡 5 例。 问题:根据上述事实,应该如何描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强度?本次疫 情属于散发、暴发还是流行?
表 8-1 新疆南部地区 119280 例戊型肝炎年龄、性别分布(P174)
年龄组
人口数
发病数
(岁)
疾病的分布案例案例一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新疆西部边陲地广人稀多年来在少数民族中发生一种原因不明的可致死的疾病据称该病只发生在锡伯族主要临床表现是精神不振头晕上眼睑下垂复视眼球运动不良吞咽困难失语但无发热意识清楚有些病例经过或不经过治疗可以痊愈但其中有的留有轻度视力模糊或抬头费力严重病例可以在发病二三天内死亡且濒死时一直神志清楚病死率相当高达432严重影响当地农牧业生产以致该病在当地民族干部和群众中引起恐慌
美国概况

[美国概况]美国的50个州关键词:英语,美国,州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美国,旧称花旗国的简称,它是位于北美的一个带有民主、分权、制衡传统的联邦共和国。
美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并对议案拥有否决权。
美国本土位于盎格鲁美洲南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墨西哥湾。
美国的气候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仅佛罗里达半岛南端属热带。
飞地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纬60至70度之间,属北极圈内的寒冷气候区;另一块飞地夏威夷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大洋洲,属热带气候区。
美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
美国的州是指美国联邦内部的任意一个成员州。
权利是在个体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分配。
在美国宪法下,联邦政府可以对明显由宪法赋予的内容立法,这就使得权利的管制中心仍然由州保留。
由独立宣言而从英国独立的美国,刚开始的时候有13个州。
州可以通过国会的批准加入联邦。
起初的时候,没有关于州份是否可以脱离联邦的法律。
但是在美国内战后,脱离联邦的行为是禁止的。
美国各州的邮政缩写,英中文全称以及首府,按英文缩写排列:按译名的拼音顺序的列表:除去美国的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两个州,其余的4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被称为美国本土或美国大陆。
每一个州被分为更小的的行政区域,在大多数州被称为县或郡(英文county,但路易斯安那州的郡是parish)。
一个县可能包括了几个城市和市镇,但有时候只包含城市的一部分。
另外还有一个直接由国会领导,独立于各州的的地区是哥伦比亚特区。
这里也是国家的首都华盛顿的所在地。
一些值得留意的情况:美国面积最大的州是阿拉斯加,面积最小的州是罗德岛州。
华盛顿州是目前唯一为了纪念美国总统而命名的州,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和华盛顿州不同,分别位于美国的东部和西部;特拉华州被认为是美国的第一个州,即最早加入美国联邦的州。
它是美国独立时最初的13个州之一。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版)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年版)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为规范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卫生部于2011年11月29日印发了《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卫监督发〔2011〕86号),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直接关系到事故因素的及早发现和控制,是责任认定的重要证据之一,是一项程序规范性和科学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为提高全国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技术水平,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及部分基层单位的专家编制了《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年版)(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作为开展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的参考性技术文件,主要用于相关人员工作培训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参考使用。
由于篇幅所限,《指南》的内容尚不能涵盖实际工作中所有问题,工作中遇到的具体专业问题应借助其他专业书籍,不断扩充知识面,提高调查能力。
由于首次制定,难免存在不妥之处。
卫生部已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收集各地使用中反馈的意见建议,适时进行补充完善,并修订公布。
各地调查机构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可及时反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目录1导言........................................................................................................................... - 5 -2调查准备 .................................................................................................................. - 5 -2.1机构及人员 ................................................................................................. - 5 -2.1.1事故调查领导小组 ....................................... - 5 -2.1.2调查员 .......................................................... - 5 -2.1.3专家组 .......................................................... - 6 -2.2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 - 6 -2.3联络沟通机制 ........................................................................................... - 6 -2.4信息管理 .................................................................................................... - 7 -3工作要求 .................................................................................................................. - 7 -3.1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 - 7 -3.1.1分级管辖 ....................................................... - 7 -3.1.2调查启动 ...................................................... - 7 -3.1.3多辖区联合调查........................................... - 7 -3.2依法有序、协调配合 ............................................................................... - 8 -3.3科学循证、效率优先 ............................................................................... - 8 -3.3.1边调查边分析............................................... - 8 -3.3.2边调查边控制 .............................................. - 8 -3.3.3边调查边报告 .............................................. - 9 -4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 9 -4.1核实诊断.................................................................................................... - 9 -4.2制定病例定义 .......................................................................................... - 10 -4.3开展病例搜索 .......................................................................................... - 10 -4.4进行个案调查 ........................................................................................... - 11 -4.4.1调查方法 ..................................................... - 11 -4.4.2调查内容 .................................................... - 11 -4.4.3设计个案调查表......................................... - 12 -4.5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 - 12 -4.5.1临床特征 ..................................................... - 12 -4.5.2时间分布..................................................... - 13 -4.5.3地区分布..................................................... - 13 -4.5.4人群分布 .................................................... - 15 -4.5.5描述性流行病学结果分析 ......................... - 15 -4.6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 .............................................................................. - 15 -4.6.1病例对照研究 ............................................ - 16 -4.6.2队列研究 ................................................... - 16 -5食品卫生学调查 .................................................................................................... - 17 -5.1调查方法与内容 ....................................................................................... - 17 -5.1.1访谈相关人员 .............................................. - 17 -5.1.2查阅相关记录.............................................. - 17 -5.1.3现场勘查 ..................................................... - 17 -5.1.4样本采集 .................................................... - 18 -5.2基于致病因子类别的重点调查 .............................................................. - 18 -6采样和实验室检验................................................................................................ - 19 -6.1采样原则................................................................................................... - 19 -6.2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 ...................................................................... - 19 -6.3确定检验项目和送检 .............................................................................. - 19 -6.4实验室检验 ............................................................................................. - 20 -6.5致病因子检验结果的解释 ..................................................................... - 20 -7资料分析和调查结论 ............................................................................................ - 21 -7.1做出调查结论的依据 ............................................................................... - 21 -7.2调查结论中因果推论应当考虑的因素................................................... - 21 -7.3撰写调查报告 .......................................................................................... - 22 -7.4工作总结和评估 ...................................................................................... - 22 -7.5案卷归档 .................................................................................................. - 23 -8 附录....................................................................................................................... - 24 -附录1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流程图................................................... - 24 -附录2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物资准备清单 .............................................. - 25 -附录3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参考表格 ..................................................... - 26 -附表3-1 食品安全事故病例访谈提纲........................................................ - 26 -附表3-2 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病例临床信息一览表 ................................... - 28 -附表3-3 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病例食品暴露信息一览表 ........................... - 29 -附表3-4 聚餐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 ....................................... - 30 -附表3-5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 ..................... - 32 -附表3-6 社区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 ........................................ - 35 -附表3-7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采样记录表 ................................... - 39 -附表3-8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信息整理表 .................................... - 41 -附表3-9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提纲 ........................................- 47 -附录4 食品安全事故标本和样品采集、保存和运送要求................................. - 48 -附录5 食品安全事故常见致病因子的临床表现、潜伏期及生物标本采集要求- 52 -附录6 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中流行曲线的应用................................................. - 63 -附录7 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分析方法 ..................................................... - 67 -1导言为指导承担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职责的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相关机构(以下简称调查机构),对造成或可能造成人体健康损害的食品安全事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以下简称事故调查),制定本指南。
膳食炎症指数与炎症的相关性及研究进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4月第6卷第12期综述炎症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低级别的炎症通常是生活方式和环境造成的。
在引起炎症的危险因素中,习惯性饮食被证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ion index,DII )的开发用于确定一个人整体饮食的炎症潜力。
目前国内对于DII 的研究较少,本文就DII 与炎症之间相关性予以综述,希望通过指导饮食减少炎症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指导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与慢性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1DII 的概述DII 是哥伦比亚南卡罗来纳州大学研究员为了评估个人饮食的炎症潜力,尝试开发和验证的一个炎症指数,以了解饮食对人类健康的炎症影响。
创建炎症指数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工具,将个人的饮食从最大抗炎到最大促炎连续性进行分类[2]。
最初DII 来源于1950年至2007年发表的评估特定食物和成分在特定炎症标志物上作用的文章结果,将每种食物和成分赋予一个分数,乘以个人实际摄入的食物参数,产生了一个整体的分数,总结一个人的饮食从最大限度的抗炎到最大限度的促炎程度。
特定标记物即IL-1β、IL-4、IL-6、IL-10、TNF-α和CRP [3]。
2014年南卡罗来纳州研究员就2007年至2010年更新的同行评审期刊对原始DII 评分进行改进;改进的评分系统已经应用于45个食品参数,包括全食品、营养和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从世界各地确定了11个食品消费数据集,考虑了整个饮食,而不仅仅是个人营养或食物,建立一个综合数据库,代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人口的各种饮食,可应用于全球[2]。
该DII 包括微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和其他常见的饮食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和咖啡因等,是一种评估饮食炎症潜能的新工具,可应用于任何已收集饮食数据的人群。
DII 的获取可通过24h 饮食回忆访谈或食物记录数据中获得。
食物参数可以通过促炎和抗炎标记增加或减少炎症潜能;根据食物参数对炎症的影响,显著增加IL-1β、IL-6、TNF-α或CRP ,或降低IL-4或IL-10的赋予“+1”,为促炎作用;显著降低IL-1β、IL-6、TNF-α或CRP ,或增加IL-4或IL-10的赋予“-1”,为抗炎作用;如果食物参数在炎症标志物上没有产生任何显著变化,则赋予“0”。
针对教师的暴力行为的全国性调查

针对教师受到的暴力行为的全国性调查美国心理协会人员贡献者:Rena Subotnik, Ashley Edmiston, Rochelle Rickoff研究合作者:Andrew Martinez摘要:关键词:校园暴力、K-12教师、课堂暴力、教师受欺凌1.引言校园暴力是最引起我们关注的公共健康危机。
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有11%的高中生有打架行为,8%的表示在学校的财产正受到带有武器的威胁和伤害,还有6%的学生在学校里携带武器超过30天(Robers,Zhang,& Truman,2010)。
受害形式较轻的学生比例甚至更高,有32%的12-18岁的学生被人欺负,21%的被人取笑(Robers et al., 2010)。
当校园暴力的等级上升时,对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影响是最严重的。
最近美国心理学会一项针对教师课堂暴力的专责小组(2010年)建议人们要迫切关注教师欺凌这一重要的问题,但目前尚缺少针对K-12教师受到的课堂暴力的研究。
我们需要将提升教师对校园暴力的认识、理解和增加他们以改善学校教学设施场所,而不是以暴力和欺凌为终极目标的经历纳入我们的研究中。
目前很多已知的全国性地关于教师受欺凌的报告依据主要来源于年度校园犯罪与安全报告(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其中包括从学生,教师,校长和国家调查得到的各种数据报告。
根据在近期发布的这份报告显示,11%的公立学校校长报告的学生不尊重教师的行为基本上每日、每周都有,6%的校长报告有学生对老师进行言语上的侮辱(Robers等人,2010年)。
在2007~2008年间,7%的教师报告在他们的学校受到学生威胁和伤害,还有4%的教师报告他们受到身体上的攻击。
报告显示威胁和伤害的攻击行为最常发生在城市里的学校、公立学校、和男性教师当中。
另外,Elliot, Hamburg, and Williams (1998) 的研究结果表明,56%的教师报告感觉在学校不安全,还有33%的教师报告不想去学校是由于暴力威胁(Elliot, Hamburg, & Williams, 1998)。
南卡罗来那州流行病调查研究

南卡罗莱纳州一起疾病流行的调查研究教师用第一部分背景数年以前,美国东南部一个内科医生曾经报道过一种从没被认识到的疾病的发生,但是由于此篇报道的阅读人群只限于一个州,再者由于当时的卫生服务有限,因此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生率被完全的忽视了。
关于这种疾病正在讨论中的是,虽然这种疾病靠临床症状可以轻易地被诊断,但当时病原学还不是很清楚。
而且,发病机理、传播方式、免疫性以及社会和环境因素等都尚在争议中。
关于这种疾病的不同原理和理论也很多。
为了了解这种疾病的程度,我们将一份调查问卷寄给八个州的所有正在从事实际业务的医生,让其统计在过去五年里他们所见过的所有病例。
其中,只有四分之一的医生有应答。
据他们统计在过去一年里病例数从622增加到7017。
接下来一年,一位美国公共卫生服务的流行病学专家被指定来调查这种疾病。
在通过简单的观察之后,一次领域性的调查随之开展来了解这种疾病的本质和程度。
调查工作在南卡罗莱纳西北部的5个郡县进行,正在那里流行该疾病。
调查地区包括24个有磨坊的乡镇,人口为500~1500。
这些村庄的卫生状况差异比较大,有些地区有公共供应水系统,有些有污水处理系统,有些地区两者皆有,而有些地区两者都没有。
调查主要聚焦在单一种族的家庭。
在每一个村庄,调查员每一年中有两个星期前往各个户去寻找病例。
每个调查对象的姓名、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均被记录。
通过回忆或体检来确定疾病是否发生,若碰到有疑问的病例,可交于对诊断这种疾病有较多经验的专家来判断。
表1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月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 月份 发病数 发病率(1/1000) 1 0 0 2 4 0.2 3 28 1.2 4 120 5.5 5 310 13.7 6 432 19.7 7 154 6.8 8 57 2.5 9 28 1.3 10 14 0.6 11 0 0 12 0 0每个月调整为31天注:个别村庄发病高峰在不同的月份。
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发病情况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月份发病数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月发病率510152025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月份发病率(1/1000)表2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年龄、性别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年龄组 男 女 (岁) 人口数 发病数 率(1/1000) 人口数 发病数 率(1/1000)<1 327 0 0. 365 0 0 1 233 2 8.6 203 1 4.9 2 408 30 73.5 365 16 43.8 3 368 26 70.7 331 28 84.6 4 348 33 94.8 321 32 99.75-9 1,574 193 122.6 1,531 174 113.7 10-14 1,329 131 98.6 1,276 95 74.5 15-19 1,212 4 3.3 1,510 17 11.3 20-24 1,055 1 0.9 1,280 51 39.8 25-29 882. 1 1.1 997 75 75.230-34 779 4 5.1 720 47 65.3 35-39 639 4 6.3 646 51 78.9 40-44 469 10 21.3 485 34 70.1 45-49 372 7 18.8 343 18 52.5 50-54 263 13 49.4 263 12 45.655-59 200 5 25.0 228 6 26.3 60-64 164 9 53.6 153 3 19.6 65-69 106 4 37.7 105 2 19.1 ≥70 80 6 75.0 114 2 17.5合计 10,812 483 44.7 11,238 664 59.1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年龄、性别发病率20406080100120140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年龄组(岁)发病率(1/1000)表3 该疾病的分年龄和婚姻状况发病率年龄组已婚女性未婚女性(岁) 人口数发病数率(1/1000)人口数发病数率(1/1000)16-29 1,905 89 46.7 1,487 16 10.730-49 1,684 98 58.2 141 4 28.4≥50 387 4 10.3 26 0 0合计3,976 191 48.0 1,654 20 12.1表4 该疾病的分职业、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是否磨坊年龄组性别工人(岁) 病例健康者合计罹患率(%)女是<10 0 0 0 -10-19 2 330 332 0.620-29 4 194 198 2.030-44 2 93 95 2.145-54 0 9 9 0≥55. 0 5 5 0否<10 28 577 605 4.610-19 5 200 205 2.420-29 12 204 216 5.630-44 16 220 236 6.845-54 4 91 95 4.2≥55. 1 92 93 1.1男是<10 0 0 0 -10-19 3 355 358 0.820-29 1 361 362 0.330-44 3 318 321 0.945-54 0 93 93 0≥55. 1 51 52 1.9否<10 23 629 652 3.510-19 4 161 165 2.420-29 1 12 13 7.730-44 0 10 10 045-54 1 14 15 6.7≥55. 4 26 30 13.3表5 南卡罗莱纳7个村庄9各月内感染该疾病的人口数和家庭数总人口4,399●感染家庭的人口数. 424●非感染家庭的人口数3,975总病例数115●感染家庭的首发病例数. 77●感染家庭的其他病例数. 38(一个感染家庭中首发病例后出现的病例)总家庭数798表6 24个村庄一年间该疾病分经济状况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发病数人口数发病率(1/1000)层1(最低)99 796 124.4层2 240 2,888 83.1层3 260 4,868 53.4层4 177 5.035 35.2层5 132 5,549 23.8层6 23 1,832 12.6层7(最高) 2 769 2.6合计933 21,737 42.9在本次调查中亦包括卫生情况的调查。
南卡罗莱纳州一起疾病流行的调查研究

南卡罗莱纳州一起疾病流行的调查研究第一部分表1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月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月份发病数发病率(1/1000)1 0 02 4 0.23 28 1.24 1205.55 310 13.76 432 19.77 154 6.88 57 2.59 28 1.310 14 0.611 0 012 0 0每个月调整为31天注:个别村庄发病高峰在不同的月份。
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发病情况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月份发病数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月发病率510152025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月份发病率(1/1000)表2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年龄、性别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年龄组男女(岁) 人口数发病数率(1/1000)人口数发病数率(1/1000)<1 327 0 0. 3650 01 2332 8.6 2031 4.92 408 30 73.5 36516 43.83 368 26 70.7 33128 84.64 348 33 94.8 32132 99.75-9 1,574 193 122.6 1,531 174 113.710-14 1,329 131 98.6 1,276 95 74.515-19 1,212 4 3.3 1,510 17 11.320-24 1,055 1 0.9 1,280 51 39.825-29 882. 1 1.1 997 75 75.230-34 779 4 5.1 720 47 65.335-39 639 4 6.3 646 51 78.940-44 469 10 21.3 485 34 70.145-49 372 7 18.8 343 18 52.550-54 263 13 49.4 263 12 45.655-59 200 5 25.0 228 6 26.360-64 164 9 53.6 153 3 19.665-69 106 4 37.7 105 2 19.1≥70 80 6 75.0 114 2 17.5合计 10,812 483 44.7 11,238 664 59.1表3 该疾病的分年龄和婚姻状况发病率年龄组已婚女性未婚女性(岁) 人口数发病数率(1/1000)人口数发病数率(1/1000)16-29 1,905 89 46.7 1,487 16 10.730-49 1,684 98 58.2 141 4 28.4≥50 387 4 10.3 26 0 0合计 3,976 191 48.0 1,654 20 12.1表4 该疾病的分职业、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是否磨坊年龄组性别工人 (岁) 病例健康者合计罹患率(%)女是<10 0 0 0 -10-19 2 330 332 0.620-29 4 194 198 2.030-44 2 93 95 2.145-54 0 9 9 0≥55. 0 5 5 0否<10 28 577 605 4.610-19 5 200 205 2.420-29 12 204 216 5.630-44 16 220 236 6.845-54 4 91 95 4.2≥55. 1 92 93 1.1男是<10 0 0 0 -10-19 3 355 358 0.820-29 1 361 362 0.330-44 3 318 321 0.945-54 0 93 93 0≥55. 1 51 52 1.9否<10 23 629 6523.510-19 4 161 165 2.420-29 1 12 13 7.730-44 0 10 10 045-54 1 14 15 6.7≥55. 4 26 30 13.3表5 南卡罗莱纳7个村庄9各月内感染该疾病的人口数和家庭数总人口 4,399●感染家庭的人口数. 424●非感染家庭的人口数 3,975总病例数 115●感染家庭的首发病例数. 77感染家庭的其他病例数. 38 (一个感染家庭中首发病例后出现的病例)总家庭数 798表6 24个村庄一年间该疾病分经济状况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发病数人口数发病率(1/1000)层1(最低)99 796124.4层 2 240 2,88883.1层 3 260 4,86853.4层 4 177 5.03535.2层 5 132 5,54923.8层 6 23 1,83212.6层7(最高) 2 7692.6合计933 21,73742.9在本次调查中亦包括卫生情况的调查。
国外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综述

国外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综述一、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近年来,全球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公众对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使得健康信息的需求呈现出爆炸性增长。
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在线医疗平台等数字渠道成为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途径。
如何有效地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准确、可靠的健康信息,成为了公众面临的一大挑战。
国外对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些研究不仅涉及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医学等多个学科,还采用了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
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用户行为、搜索引擎优化和信息质量评估等方面。
用户行为研究关注用户在搜寻健康信息时的行为特点和规律,旨在提高搜索效率和准确性搜索引擎优化研究则致力于提升健康信息搜索结果的质量,如关键词选择、搜索结果排序、网页设计等信息质量评估则是对搜索结果的可信度、准确度、全面度等进行评价,以确保用户获取到高质量的健康信息。
尽管国外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例如,不同文化背景下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可能存在差异,如何针对不同用户群体进行个性化推荐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演变,新的信息搜寻行为和模式也在不断涌现,如何及时捕捉并应对这些变化如何有效整合和利用多源健康信息,提高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等,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对国外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进行综述,概括该领域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
通过梳理和分析已有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为推动“健康中国”等全球健康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化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类信息,包括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健康信息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由于健康信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以及互联网信息的海量性和多样性,使得人们在搜寻健康信息时面临诸多挑战。
华生

人类条件反射研究
• 华森在研究婴儿时,发现了婴儿具有 的非条件反射:吸吮、伸手和抓取。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动物,而且可以 用于人类。他说“给我十来个健康的 婴儿,形体良好,并在我自己独特的 世界里让他们长大,我担保随便从中 挑选一个,就可以把他训练成我可能 选择的任何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 艺术家和甚至大盗,而不管他的天才、 倾向、能力、职业和他祖辈的种族是 什么。”
基本观点
• 频因律: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 下,某种行为练习的越多,习惯 形成的就越迅速,即练习的次数 在习惯中起重要作用。 • 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 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 得到加强。
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一、确定了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 对象,消除了传统心理学的主观性, 格守一般科学共有的客观性原则。 二、发展了客观的观察方法,使心理 学在方法上益趋精进。华生的预测 与控制行为的观点促进应用心理学 的发展,他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 美国心理学达30年。
•
华 生
( 行 为 主 义 )
人物简介
华生全名约翰· 布鲁德斯· 华生
(Watson John Broadus)
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 出生于南卡罗莱那州的格林维尔市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 理学的创始人,广告大师。
主要著作
• 1913年《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 学》 • 1914年《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 • 1919年《行为主义心理学》 • 1925年 《行为主义》,1930年华 生对这本书进行了修订 • 1928年《行为主义的方法》、 《行 为主义的幼稚教育》
恐惧形成实验(经典实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华生曾经用条件反射 的原理做了一个恐惧形 成的实验。因为一种动 物和一种引起恐惧的刺 激产生了联系,婴儿产 生了对那种动物的恐惧。 在形成条件反射以前, 小孩接近兔子毫无害怕 的表现。
膳食炎症指数与代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1 膳食炎症指数 1.1 膳 食 炎 症 指 数 的 建 立 膳 食 炎 症 指 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DII)是由南卡罗来纳大学的流 行 病 专 家 Hébert JR 课 题 组 于 2009年 首 次 提 出 的 一 种 评 估 个 体 膳 食 炎 性 潜 能 的 工 具[6]。 DII 是 基 于 1950—2007年 发 表 的 关 于 膳 食 成 分 与 炎 症 相 关 的 文 献 ,设 计 的 一 种 评 估 个 体 膳 食 炎 性 潜 能 的 连 续 性 指 标 。 2014年 ,在 第 一 代 DII 改 良 的 基 础 上 ,改 进 评 分 系 统 、更 新 检 索 文 献 ,形 成 一 个 来 自 四 大 洲 11个 代 表 性 国 家 的 全 球 性 食 物 和 营 养 素 比较数据库,建立了第二代 DII[7]。
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 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居民死亡的主 要 原 因[1]。 肥 胖 、代 谢 综 合 征 、心 脑 血 管 代 谢 性 疾 病、糖尿病等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肿瘤也 被认为是一种代谢性疾病[2]。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 表明,系统性慢性炎症在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3,4]。除慢性感染、体力活动 少、环境污染等因素外,膳食与慢性系统性炎症的 关系也十分密切,不恰当的膳食结构或膳食模式可 能 是 导 致 机 体 系 统 性 慢 性 炎 症 的 重 要 诱 因[5]。 那 么,如何评价某种膳食成分对机体炎症状态的可能 影响?不同炎性潜能的膳食成分与代谢性疾病的 关系究竟如何?本文就目前相关研究进展展开 综述。
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

!$($、!$/# - !$/’ 和 !$$" 年已开展了三次全国 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以下简称流调),对全国 结核病防治规划的效果进行了考核和评价,并依此
通信作者万:方端木数宏据谨,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表 $ 不同类型地区的肺结核患病率( 8 %" 万)
【关键词】 结核病; 流行病学; 抽样调查
!"#$%& $’ ($)%&* ’+&,$’+- "#,."/,$-$0,1+- 2+/#-,’0 2)%3"4 $( &)5"%1)-$2,2
!"#$%&"’ ()*+&$* ,#))-$&.
/-%01 %2 #+) 31$4)5$%’%.$*"’ ,"51’$&. ,0-6)7 2%- (08)-*0’%9$9( :%--)91%&4$&. "0#+%-:;<=!>< ?%&.@$& . A)$@$&.
患病率
估算
+#- 可信 患者数(万)
区间( 8 %" 万)(上限 . 下限)
活动性肺结核 ’*$
(,#
’’# . ’++
(%% . (+"
涂阳肺结核
%!!
#,+Βιβλιοθήκη %") . %’$
大英5部分课文翻译

在俄亥俄州的希尔斯伯勒乡间,桑迪•斯旺克冒着瓢泼大雨,沿着漆黑的路缓慢地开着车。
她一边开车一边想:“那条岔路在哪儿呢?”她刚参加了朋友家的晚会,玩得很开心。
但是现在我迷路了,她叹了口气。
她两眼一直望着外面,沿着路找岔路——直到后面车辆的车头灯照到她的后视镜发出刺眼的强光时,这位49岁的祖母才禁不住往上瞟了一眼。
那仅仅是一瞬间——但却足以使她因看不清楚而撞上了停车标牌。
“不,”她尖叫一声,猛踩剎车,此时车子打滑、打转,接着就从路堤栽进了一条因雨水而上涨的小溪里。
“我得出去!”当冷水没过了她的脚脖子时,桑迪惊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她迅速解开安全带,伸手去开门。
但是电子门锁和车窗开关都失灵打不开了。
这时,小溪的脏水已经涨到了她的腰部,更使她心惊胆战的是,她突然意识到:我被困住了——我要死了!她恐慌极了。
“上帝,求求你,派人来救我!”她尖叫道。
会有人来搭救她的——搭救者曾亲眼目睹过一次车祸,并希望抹去那段可怕的记忆。
在后来的几分钟里,桑迪和这位陌生人将会和自然进行一场殊死搏斗,以拯救一个人的生命,和另一个人的灵魂。
在桑迪之后,来了一辆卡车,车里的两个人已经用手机给911拨了紧急救援电话。
现在警官娇达•汉普顿巡逻车中的无线电呼叫道:“多森小溪有车被困!”娇达和她的同伴——志愿警官马特•霍姆斯——两分钟后就赶到了现场,她把警车的聚光灯打在那辆上。
汽车在离岸八英尺的湍流中被一棵倒下的树卡住了。
两个男人在大声叫喊着:“有人被困在里面了!”“我的上帝啊!”娇达边跑边气喘吁吁地说。
“悲剧不能重演!”当娇达走入急流时,她看见了一个被困在车里的女人的轮廓,听到她从车内发出的低沉的喊叫声。
娇达想:这情景太熟悉了,太让人难以忍受了。
当多年以前另外一起事故的记忆闪过她的脑海时,水流将娇达冲得站不住脚。
她紧紧地抓住那棵树。
“太危险了!”她的同伴大叫,随后三个男人将她从水中拽了回来。
然而娇达只看见不断上涨的大水,过不了几分钟就会把车吞没了。
流行病学的历史发展与重要里程碑

流行病学的历史发展与重要里程碑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它通过统计学和科学方法,揭示疾病的起源、传播途径、流行程度以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流行病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的历史发展与其中的重要里程碑。
一、古希腊时期:流行病出现的早期研究在古希腊时期,一些早期的流行病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有学者开始研究其传播规律。
例如公元前428年至公元前426年间,雅典爆发了一场严重的流行病,被称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瘟疫”。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录了这场瘟疫在雅典人中的传播情况,奠定了早期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
二、约翰·斯诺与霍乱的研究在19世纪,英国医生约翰·斯诺通过对伦敦霍乱疫情的观察和调查,提出了水源污染与霍乱传播之间的关联性。
斯诺的研究成果成为流行病学领域的重要突破,也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三、无菌技术的发展20世纪,无菌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流行病学的研究。
无菌技术的引入使得流行病学家能够更准确地分离病原体,并进行疾病的溯源和流行病的追踪。
此外,现代实验室技术的进步也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四、西班牙流感与全球流行病学西班牙流感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流感疫情之一,也是全球流行病学的重要里程碑。
该疫情在1918年至1919年间全球爆发,导致数百万人感染和死亡。
西班牙流感的研究推动了流行病学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强调了国际合作和快速响应的重要性。
五、现代流行病学的兴起20世纪后半叶,现代流行病学的概念和方法逐渐形成。
美国流行病学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贡献推动了流行病学的迅速发展。
现代流行病学技术的引入,例如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使得流行病学家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疾病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的效果。
六、厄博拉病毒疫情与应急响应近年来,厄博拉病毒的爆发成为流行病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厄博拉病毒造成的疫情,尤其是西非地区的疫情暴发,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WB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指数)简介

WB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指数)简介WBGT指数(WetBulbGlobeTemperature),中文译名湿球黑球温度指数。
比较拗口,我们就直接称作TyBGT值吧。
该指标是一种综合的温度指标,用来评价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热对人的影响。
该指标的提出,起源于美国海军。
20世纪50年代,在位于美国南卡罗莱那州帕里斯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新兵训练基地,陆战队员们被要求全副武装开展高强度训练。
但由于所在地区空气中湿度特别大,结果由于中暑,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于是,美国海军部开始着手研究温湿度对训练的影响。
这项研究,最终导致了TyBGT指标的提出。
这项指标后来被研窕人员作为一项通用的易于的测量的温度指标。
并且,逐渐在工场、体育设施等场所中作为一个广泛使用的指标。
1989年,正式成为ISO的国际标准。
通过这个指标,可以反映温度对人的影响。
其中,气温、湿度、辐射热3个小指标被体现到这个指标中(有时,为了提高精度,风速也被考虑进去)。
基本的计算方法为:WBGT=(0.7×Tw)+(0.2×Tg)+(0.1×Ta)如果在室内,或者太阳辐射可以被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则使用以下方法:WBGT=(0.7×Tw)+(0.3×Tg)其中,Tw>Tg、Ta,分别表示湿球温度、黑球温度、干球温度。
Tw(Naturalwet-bulbtemperature):是一个湿度相关的指标。
测量时,将温度计的底端用湿润的棉纱包裹。
该棉纱由一个容器持续地补充蒸储水,可以持续保持湿润,因此,可以不断地通过蒸发冷却温度计的底端,用来模拟人体汗液的蒸发。
实际测量时,不需要遮挡风或辐射热。
这个温度计,实际体现的是湿度、风速、辐射热的综合影响。
Tg(Globethermometertemperature):就是我们所说的黑球温度。
通常使用一个中空,直径约150InITb表面涂黑色的薄铜板制成的球体。
南卡罗莱纳州一种不明原因疾病流行(学员版)

南卡罗莱纳州一次不明原因疾病流行An Epidemic Disease in South Carolina学员版学习目的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学员应能够:☐在疾病爆发调查中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原理(时间、空间、人群的三间分布);☐使用恰当的图表描述疾病流行病学的特点并产生与病因相关的假设。
第一部分美国东南部联邦边远地区的医生报告当地有一种以前尚未认识的疾病已经发生数年了。
由于只有一个州要求报告该疾病,同时医疗服务有限,该疾病的发病记录不规则。
尽管通过临床知识很容易诊断该疾病,但是当时很值得怀疑是不明病因疾病。
发病机理、传播方式、免疫和社会及环境因素是争论的关键。
许多关于该病自然史的假说被提了出来。
为了解该病流行的范围,在东南部的开业医生中就过去5年的发病数进行了邮件的问卷调查。
仅四分之一的医生回信。
在过去五年中,他们的病例报告数从622例增加到7017例。
来年,一个美国公共卫生服务部门的流行病学工作者受命调查该病的流行情况。
初步观察后,进行了确定疾病流行的范围和自然史的调查。
调查在南卡莱罗纳州西北部有该病流行的5个县区进行。
调查地区包括24个磨房镇,人口从500人到1500人。
各村的卫生状况差别很大。
有的公共供水,有的有排水系统,有的两者皆有,有的两者皆无。
本次调查侧重于民族单一的家庭。
在一年的时间里,为了发现病人,每两周访问每个村子的每个住户一次,记录每个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病人的发现靠病史和检查。
难于诊断的病例转诊到研究该病有诊断经验的主任之一进行诊断。
CEFTP案例南卡罗莱纳州一种不明原因疾病流行page3表1 24个调查村一年的分月发病数(总人口= 22,653)月份病例数率1/1000*1月0 02月 4 0.23月28 1.24月120 5.55月310 13.76月432 19.77月154 6.88月57 2.59月28 1.310月14 0.611月0 012月0 0调整为每月31天注意:在不同的村庄,发病率高峰出现在不同月份表2. 24个调查村一年中分年龄和性别的该病发病情况男女年龄组率率(岁) 人口* # 病例数(1/1,000 )人口* # 病例数(1/1,000 )<1 327 0 0 365 0 01 2332 8.6 205 1 4.92 408 30 73.5 365 16 43.83 368 26 70.7 331 28 84.64 348 33 94.8 321 32 99.75 - 9 1,574 193 122.6 1,531 174 113.710 - 14 1,329 131 98.6 1,276 95 74.515 - 19 1,212 4 3.3 1,510 17 11.320 - 24 1,055 1 .9 1,280 51 39.825 - 29 882 1 1.1 997 75 75.230 - 34 779 4 5.1 720 47 65.335 - 39 639 4 6.3 646 51 78.940 - 44 469 10 21.3 485 34 70.145 - 49 372 7 18.8 343 18 52.550 - 54 263 13 49.4 263 12 45.655 - 59 200 5 25.0 228 6 26.360 - 64 164 9 53.6 153 3 19.665 - 69 106 4 37.7 105 2 19.1>70 80 6 75.0 114 2 17.5总数10,812 483 44.7 11,238 664 59.1* 列举于5月1日到7月15日间的数表3. 分婚姻状况和年龄的该病妇女发病情况已婚妇女未婚妇女年龄组每1,000人每1,000人(岁) 人口数# 病例数口中病例数人口数# 病例数口中病例数16-29 1,905 89 46.7 1,487 16 10.730-49 1,684 98 58.2 141 4 28.450+ 387 4 10.3 26 0 0总数3,976 191 48.0 1,654 20 12.1CEFTP案例南卡罗莱纳州一种不明原因疾病流行page6表4. 分职业、年龄和性别的该病发病情况年龄组罹患率性别磨房工人? (岁) 发病健康总数(%) 女是<10 0 0 0 -10-19 2 330 332 0.620-29 4 194 198 2.030-44 2 93 95 2.145-54 0 9 9 0>55 0 5 5 0女不是<10 28 577 605 4.610-19 5 200 205 2.420-29 12 204 216 5.630-44 16 220 236 6.845-49 4 91 95 4.2>55 1 92 93 1.1男是<10 0 0 0 -10-19 3 355 358 0.820-29 1 361 362 0.330-44 3 318 321 0.945-54 0 93 93 0>55 1 51 52 1.9男不是<10 23 629 652 3.510-19 4 161 165 2.420-29 1 12 13 7.730-44 0 10 10 045-54 1 14 15 6.7>55 4 26 30 13.3表5. 在9个月中7个南卡罗莱纳州村庄受该病影响的人口数和户数总人口4,399·发病户数中人口数424·未发病户数中人口数3,975总病例数115·发病户数中首例病例数77·受该病影响的其他病例数38(家庭中首例病例后的后续病例)总户数798表6. 一年中24个调查村*分经济状况的该病发病情况家庭社会经济状况病例数人口数率(1/ 1,000)1 层(最低) 99 796 124.42 层240 2,888 83.13 层260 4,868 53.44 层177 5,035 35.25 层132 5,549 23.86 层23 1,832 12.67 层(最高) 2 769 2.6总数933 21,737 42.9*仅限于居住30天后发病者。
国内睡眠医学中心的现状及思考

J Apoplexy and Nervous Diseases, March 2024, Vol 41,No. 3国内睡眠医学中心的现状及思考于逢春摘要: 目前全国数千所医院成立睡眠医学中心或睡眠实验室,对我国睡眠医学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睡眠医学中心的标准化建设、生存现状是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梳理了目前国内睡眠医学中心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以期对国内睡眠医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睡眠医学; 问题; 建议中图分类号:R338.63 文献标识码:ACurrent status and thoughts of sleep medicine centers in China YU Fengchun. (Beijing Tsinghua Changgung Hospi⁃tal ,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00,China )Abstract : At present , thousands of hospitals in China have set up sleep medicine centers or sleep laboratories , which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leep medicine in China. However , the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status of sleep medicine centers are topics worthy of atten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ommon problems in sleep medicine centers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leep medicine in China.Key words : Sleep medicine ; Problems ; Suggestions近年来,随着我国睡眠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睡眠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科学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经济学概论题库

经济学概论题库1.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2.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在柜台上销售的产品服装3.微观经济学的最基本假定有理性人完全信息完全理性4.“稀缺性”是指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5.造纸厂排出的污水造成渔场鱼的死亡,从而减少产量,则说明造纸厂的生产存在负的外部性6.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对自然垄断部门的垄断行为是加以管制的7.市场失灵是指以市场为基础的对资源的低效率配置8.市场不能提供公共物品是因为公共物品消费不具有排他性、公共物品供给不具有竞争性、消费者想免费搭车9.某厂商生产一批产品,生产第7个单位产品的总成本是 3.5元,生产第8个单位产品的总成本是 4.6元,那么该厂商的边际成本是1.1元1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商品的产量,他的机会成本将递增11.卖主比买主知道更多的关于商品的信息,这种情况称为非对称信息问题12.养蜂人放养的蜜蜂,在采蜜的同时使附近果园果树授粉,从而水果增产,说明存在正的外部性13.看不见的手一般指市场14.假定其它条件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其精品文库需求量增加、供给量减少15.在经济学中,生产的机会成本等于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会计成本+隐性成本16.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下述哪一种情况可使汽油的整条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铁路和空中运输费用提高17.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1.电影票和DVD是替代品。
如果DVD的价格上升,电影票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化?需求曲线向右移动2.向下倾斜的线性需求直线是有些点是缺乏弹性的,而另一些点是富有弹性的3.一种物品的价格从8美元上升到12美元,需求量从110单位下降到90单位。
用中点法计算的弹性是1/24.下列陈述正确的是神秘小说比必备的教材更有弹性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精品文库低档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负6.如果经济衰退以及收入下降,抵挡品市场会发生什么情况?价格和数量均上升7.每当新英格兰气温回暖的时候,加勒比地区旅游胜地宾馆的价格大幅下跌,因为加勒比宾馆需求减少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时间越长,需求价格弹性越大9.下列()的增加会引起沿着固定的需求曲线的移动,并称之为()的变动供给,需求量10.中东爆发战争,美国国内旧卡迪拉克的售价下跌,因为美国旧卡迪拉克需求减少11.下列哪一事件会使汗衫的价格上升美国南卡罗莱那州的一场飓风使棉花受损12.新发现大量的石油储量将移动汽油的()曲线,从而引起()的均衡价格供给,更低13.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果酱均衡价格上升以及果酱均衡数量的下降?葡萄的价格上升,其中葡萄是生产果酱的投入品14.下列哪种变化不会移动汉堡的需求曲线汉堡的价格15.当佛罗里达州受到寒潮袭击的时候,美国超市橘子汁的价格上涨,因为橘子汁的供给减少16. 一种没有任何相近替代品的救命药会有小的需求弹性17.企业进出某种市场的能力在长期意味着供给曲线更有弹性18.上个月咖啡价格急剧上升,而销售量保持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卡罗莱纳州一起疾病流行的调查研究教师用第一部分背景数年以前,美国东南部一个内科医生曾经报道过一种从没被认识到的疾病的发生,但是由于此篇报道的阅读人群只限于一个州,再者由于当时的卫生服务有限,因此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生率被完全的忽视了。
关于这种疾病正在讨论中的是,虽然这种疾病靠临床症状可以轻易地被诊断,但当时病原学还不是很清楚。
而且,发病机理、传播方式、免疫性以及社会和环境因素等都尚在争议中。
关于这种疾病的不同原理和理论也很多。
为了了解这种疾病的程度,我们将一份调查问卷寄给八个州的所有正在从事实际业务的医生,让其统计在过去五年里他们所见过的所有病例。
其中,只有四分之一的医生有应答。
据他们统计在过去一年里病例数从622增加到7017。
接下来一年,一位美国公共卫生服务的流行病学专家被指定来调查这种疾病。
在通过简单的观察之后,一次领域性的调查随之开展来了解这种疾病的本质和程度。
调查工作在南卡罗莱纳西北部的5个郡县进行,正在那里流行该疾病。
调查地区包括24个有磨坊的乡镇,人口为500~1500。
这些村庄的卫生状况差异比较大,有些地区有公共供应水系统,有些有污水处理系统,有些地区两者皆有,而有些地区两者都没有。
调查主要聚焦在单一种族的家庭。
在每一个村庄,调查员每一年中有两个星期前往各个户去寻找病例。
每个调查对象的姓名、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均被记录。
通过回忆或体检来确定疾病是否发生,若碰到有疑问的病例,可交于对诊断这种疾病有较多经验的专家来判断。
表1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月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月份发病数发病率(1/1000)1 0 02 4 0.23 28 1.24 120 5.55 310 13.76 432 19.77 154 6.88 57 2.59 28 1.310 14 0.611 0 012 0 0每个月调整为31天注:个别村庄发病高峰在不同的月份。
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发病情况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月份发病数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月发病率510152025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月份发病率(1/1000)表2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年龄、性别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年龄组 男 女 (岁) 人口数 发病数 率(1/1000) 人口数 发病数 率(1/1000)<1 327 0 0. 365 0 01 2332 8.6 203 1 4.92 408 30 73.5 365 16 43.83 368 26 70.7 331 28 84.64 348 33 94.8 321 32 99.75-9 1,574 193 122.6 1,531 174 113.7 10-14 1,329 131 98.6 1,276 95 74.5 15-19 1,212 4 3.3 1,510 17 11.3 20-24 1,055 1 0.9 1,280 51 39.8 25-29 882. 1 1.1 997 75 75.230-34 779 4 5.1 720 47 65.3 35-39 639 4 6.3 646 51 78.9 40-44 469 10 21.3 485 34 70.1 45-49 372 7 18.8 343 18 52.5 50-54 263 13 49.4 263 12 45.655-59 200 5 25.0 228 6 26.3 60-64 164 9 53.6 153 3 19.6 65-69 106 4 37.7 105 2 19.1 ≥70 80 6 75.0 114 2 17.5合计10,812 483 44.7 11,238 664 59.1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年龄、性别发病率20406080100120140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年龄组(岁)发病率(1/1000)表3 该疾病的分年龄和婚姻状况发病率年龄组 已婚女性 未婚女性 (岁) 人口数 发病数 率(1/1000) 人口数 发病数 率(1/1000)16-29 1,905 89 46.7 1,487 16 10.7 30-49 1,684 98 58.2 141 4 28.4 ≥50 387 4 10.3 26 0 0合计3,976 191 48.0 1,654 20 12.1表4 该疾病的分职业、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是否磨坊年龄组性别工人(岁) 病例健康者合计罹患率(%)女是<10 0 0 0 -10-19 2 330 332 0.620-29 4 194 198 2.030-44 2 93 95 2.145-54 0 9 9 0≥55. 0 5 5 0否<10 28 577 605 4.610-19 5 200 205 2.420-29 12 204 216 5.630-44 16 220 236 6.845-54 4 91 95 4.2≥55. 1 92 93 1.1男是<10 0 0 0 -10-19 3 355 358 0.820-29 1 361 362 0.330-44 3 318 321 0.945-54 0 93 93 0≥55. 1 51 52 1.9否<10 23 629 652 3.510-19 4 161 165 2.420-29 1 12 13 7.730-44 0 10 10 045-54 1 14 15 6.7≥55. 4 26 30 13.3表5 南卡罗莱纳7个村庄9各月内感染该疾病的人口数和家庭数总人口4,399●感染家庭的人口数. 424●非感染家庭的人口数3,975总病例数115●感染家庭的首发病例数. 77●感染家庭的其他病例数. 38(一个感染家庭中首发病例后出现的病例)总家庭数798表6 24个村庄一年间该疾病分经济状况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发病数人口数发病率(1/1000)层1(最低)99 796 124.4层2 240 2,888 83.1层3 260 4,868 53.4层4 177 5.035 35.2层5 132 5,549 23.8层6 23 1,832 12.6层7(最高) 2 769 2.6合计933 21,737 42.9在本次调查中亦包括卫生情况的调查。
在调查中,每一个村庄作为一个单位,对一般卫生质量、排泄物的处理和饮用水的供应进行评分。
下面的图形就利用一张散点图来反应了24个村庄的卫生评分和疾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在散点图中,卫生质量评分高即代表卫生质量好。
)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的不明原因疾病发病率与卫生状况的关系图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0102030405060708090100卫生状况评分发病率(1/1000)1856年,John Stuart Mills提出了一系列推断病因的标准,包括:·差异法如果两组有不同发病率的人群除了一个因素其他都一样,那么这个因素即可假设为是此疾病的影响因素。
·求同法如果所有的研究人群都暴露一个共同的因素,那么这个因素即可假设为是此疾病的影响因素。
·共变法如果暴露因素和疾病效应成等比例的量变关系,那么这个因素即可假设为是此疾病的影响因素(剂量-效应关系)。
·剩余法如果暴露可以消除或减弱,那么能够使该疾病显著减少的因子可以认为是该疾病的致病因子。
·比较法如果一种未知疾病的症状和传播方式和一种已知疾病极为相似,那么它们的影响因素也可以假设是相似的。
有两组不同的研究会在调查研究有关此种疾病的病因和证据。
其中一个研究会经过调查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根据疾病的各种证据,可以得出导致疾病的是一种不知名的微生物。
2.传播途径可能是肠道。
3.饮食中缺少动物蛋白可能是导致疾病的一个促进因子。
两年以后,第二个研究会提出以下观点:1.我们不支持曾经有人提出的对优良或坏的玉米的吸收是发生疾病的必要的因素。
2.这种疾病很可能是通过人-人传播的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但目前还不是很明确。
一年过后,研究会在每年举行的美国医学机构会议上提出以下观点:“发病人群大部分可以深入的进行研究学习,但是有80%的患病人群(即先前就存在的病例)不能追访进行调查。
”“我们对六个疾病流行区5000个对象进行彻底地调查,但仍然没有发现饮食中与疾病有关的因素存在。
”“在六个村庄中,大部分新病例的家庭中都有老病例的存在或其邻居中有老病例,这提示我们这种疾病的传播是以老病例为中心。
”第二部分许多人都认为感染这种疾病的病因是一种有传染性的病原体。
流行病学家做了传染性研究,描述如下:[研究员]从一位第一次发病且病情严重的女病人上臂用一支消过毒的注射器抽出一定量的血…[他]将六分之一的刚刚抽出来血液注射到[他助手]的左臂,[然后助手]将女病人五分之一的血液注射到[研究员]的左臂上。
两天之后这些冒险者的上臂都僵硬了……但仅此而已,之后就没事了。
[这个研究员]是一个敢于为科学而献身的人......[政府]研究委员会认为[这种疾病]跟伤寒相似,是从患者的肠道传播出来的。
四月二十六日...他独自一人面对...他独自站在这个最奇怪的实验室——一辆普尔曼式客车的洗手间。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瓶子,里面装的是用一位严重感染[这种疾病]的妇女的肠道排泄物和着麦粉制成药丸。
他吞下了一整瓶的量,口中喃喃自语:“也许皮疹的屑也有传染性。
”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为了更好的确定这种疾病,他用几个病得更为严重的人的和面粉制成一种粉剂,然后吞下了它们 (1)研究员用病人的排泄物、尿液、呕吐物以及皮肤鳞屑在他自己和自愿者(其中包括他的妻子和助手)身上,进行了相似的实验,称为“污物聚会”。
但是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感染这种疾病。
根据以上一系列实验及结果,这位研究员深信这种疾病不是一种传染性疾病。
第三部分为了研究饮食在这种疾病中发挥的作用,研究者们调查了7个村庄的所有家庭来比较各种食物的日平均消耗量。
表8显示了四种食物这些家庭中(有病例和无病例)的消费模式。
表8 7个村庄中有病例家庭和无病例家庭的食物消费模式有病例家庭无病例家庭合计鲜肉高消费量9 208 217 低消费量52 472 524 合计61 680 741 鲜奶高消费量 6 275 281 低消费量50 396 446 合计56 671 727 咸肉高消费量29 289 318 低消费量29 391 420 合计58 680 738 果汁高消费量18 231 249 低消费量40 451 491 合计58 682 740第四部分-结论本次调查研究的疾病是糙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