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思想史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思想史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思想史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思想史作者:龚文龙王燕来源:《时代经贸》2012年第07期【摘要】文章通过把脉中国对外贸易思想演进过程,洞察当前中国对外贸易思想的新动向,并结合当前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提出中国应在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的协调发展;全面稳健地融入全球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进行持续的努力。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思想史一、引言入世以来,中国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对外贸易的保护程度逐步减少,同时对外贸易也取得巨大的成绩。

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初步测算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

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5亿美元,增长24.9%。

目前已跻身于世界对外贸易大国之列,进出口总额已位居世界第2位,出口首次名列世界第1位。

同时,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有了新进展。

中国经济开放程度逐步提高,资本流入规模大,吸引外资能力居世界前列。

但是,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仍处于末端,“世界工厂”、外贸依存度过高为本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风险。

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中国仍存在“贸易发展不平衡,服务贸易相对落后,货物贸易结构不合理,贸易条件恶化,吸引直接外资多,对外直接投资少,行业开放不平衡,程度依然偏低”等差距。

下面对中国对外贸易思想的演进进行简要回顾,提炼当前中国对外贸易主导思想,从而提出今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努力方向。

这对当前义乌的国际贸易综合试点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中国对外贸易思想的演进(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思想——朝贡贸易、垄断贸易汉武帝想缔结西域小国联合对付匈奴,派张蹇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从此揭开了中国对外贸易这一新篇章。

对外贸易思想源于为作为一种交流手段实现国家间军事联盟。

丝绸之路开始了以陆路为主的对外贸易,当时对外贸易是国家间相互赠答式的朝贡、赏赐属于特殊类型的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史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史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史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古代中国
经过长期发展, 逐渐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手工业和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国家, 向周边国家及中亚、东欧、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区输出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

20世纪初期, 中国因受到列强的侵略和掠夺, 经济几乎崩溃。

新中国成立后,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通过国际贸易积极开拓国
际市场, 如1950年代签订的中苏友好合作条约、60年代的对外贸易“群众路线”、改革开放后的对外开放政策等, 中方逐步加强与世界
各国的经贸关系, 形成了全球最大的进口和出口贸易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逐步加入WTO, 逐步开放市场, 吸引了大量
外资和技术, 促进了国内外经济合作。

从1978年到2018年, 中国外
贸额已经从206亿美元增长到了4.62万亿美元, 出口产品也从传统的
农产品、手工业品扩展到了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 成为全球贸
易的重要角色。

未来, 中国将持续走向全球化, 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 加强与世
界各国的经贸合作, 促进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化进程, 实现互利共赢。

第六章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史,吴申元主编)

第六章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史,吴申元主编)
⒈高级职员制 ⒉经销制 ⒊有阻力有回潮。
(五)对买办的评价
⒈帝国主义的帮凶,不主子更凶。买办 阶级、官僚买办资本。
⒉“中西经济文化的桥梁”。沟通引进、 开风气之先。
⒊投资理念先进,逐步转化为民族资本 家。
第三节 晚清的利用外资
一、近代利用外资思想 ⒈马建忠:“用洋人之本,谋华民之生,取日
显的,消除了大量的激烈竞争。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
一、抗日战争前的对外贸易 (一)进出口贸易的变化 ⒈进口:棉纺织品下降,原棉上升;糖、
烟、纸、煤油等消费品及机器设备、运 输工具、原料燃料等大幅增长。原料比 重上升,制成品、半制成品下降。 ⒉出口:生丝、茶叶继续下降;油料作 物、蛋、皮革皮货及矿产品和金属品上 升。原料增加,半制成品减少,制成品 后期增加。
甲午战争前,投资增长速度较慢,局限于 贸易、金融和公用事业。
1865年至1894年,英商一直想在上海开办 纺织厂,中方以“条约中没有规定”阻止。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商取得合法的在华 设厂权。
棉纺、丝纺、毛纺、面粉、烟草等行业 率先成为投资热点。
接着强索筑路权和采矿权,为大规模投 资准备条件。
⒈为外商招揽业务、推销商品、收购原 料、收集经济情报;
⒉经理与中国商人的业务往来,垫付流 动资金,承担庄票和中国商行的信用。
⒊特殊代理商,风险自负。洋行可拒绝 承认交易后果。
(三)买办资本的积累
⒈佣金和薪金:薪金不重要,主要收入 为根据业务按一定比例(1~2%,5%) 提取佣金。汇丰买办月薪200两,年佣金 5万两,还有回扣。
增之利,偿岁减之息”。 ⒉郑观应:“借洋债以损国”,为“一绝大漏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思想史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思想史


Hale Waihona Puke 引 言 入 世 以来 , 中 国开 放 程 度 进 一 步 加 深 , 对 外 贸 易 的 保 护 程 度 逐 步 减 少 , 同时 对 外 贸 易也 取得 巨大 的 成 绩 。2 1 中国对 外 01 年 贸 易 继 续 保 持 平 稳 较 快 发 展 ,经 初 步 测 算 全 年 货 物 进 出 口总 额 3 4 l 美 元 , 比上年 增长 2 . % 6 2亿 2 5 。其 中, 出 口1 9 6 美元 ,增长 88亿 2 . % 进 口 1 4 5 美 元 , 增 长 2 . % 目 前 已 跻 身 于 世 界 对 外 贸 03; 73 亿 49。 易 大 国 之 列 ,进 出 口 总 额 己位 居 世 界 第 2 , 出 口首 次 名 列 世 界 第 位 1 。 同时 ,进 出 口商 品 结构 得到 进 一步 优化 ,外 贸发 展方 式转 变 位 有 了新 进 展 。 中 国经 济 开放 程 度 逐 步提 高 ,资 本流 入 规 模 大 ,吸 引外 资 能力居 世 界前 列 。 但 是 , 中 国在 国际 产业 链 中仍 处 于末 端 , “ 界工 厂 ” 、外 世 贸依 存 度 过 高为 本 国经 济 的长 远 发 展埋 下 了 巨大 的风 险 。与世 界 贸 易强 国 相 比 , 中 国仍 存在 “ 易 发展 不 平 衡 ,服 务 贸 易相 对 落 贸 后 ,货 物 贸 易 结构 不 合 理 , 贸 易条 件恶 化 ,吸 引直 接 外 资 多 ,对 外直 接投 资少 ,行业开 放 不平 衡 ,程度 依然 偏低 ”等差距 。 下 面 对 中 国对 外 贸 易 思 想 的 演 进 进 行 简 要 回 顾 , 提 炼 当 前 中 国 对 外 贸 易主导 思想 ,从 而提 出今 后 中国对 外贸 易 的努力方 向。这对 当前义 乌 的 国际贸 易综合 试 点改革 ,也 具有一 定 的借鉴 意义 。 二 、 中国对 外 贸易 思想 的演 进 ( )中 国古代 对 外贸 易思 想一一 朝 贡 贸易 、垄 断贸 易 一 汉 武 帝 想 缔结 西 域 小 国联 合 对 付 匈奴 ,派 张蹇 出使 西 域 ,开 辟 了丝 绸 之 路 ,从 此 揭 开 了 中 国对 外 贸 易这 一 新 篇 章 。对 外 贸 易 思想 源 于 为 作 为 一种 交 流 手段 实 现 国家 间军 事 联盟 丝 绸 之路 开 始 了 以陆 路 为 主 的对 外 贸 易 , 当时 对 外 贸 易是 国 家 间相 互 赠答 式 的朝 贡 、赏 赐 属 于特 殊 类 型 的 贸 易 。在 唐 代 ,中 国 成为 当时 亚洲 各 国商 业 往 来 的 中心 ,对 外 贸 易无 论 从规 模 ,范 围 ,交 换 的 频繁 程 度 , 都 比汉 代 发 展 。 在 奴 隶 社 会 和 封 建 社 会 , 自然 经 济 仍 占主 体 地 位 ,社 会 分 工不 高 ,商 品 经 济发 展 不 充 分 ,贸 易在 社 会 经 济 中 的地 位 并 不重 要 ,还 只是 人 们 经济 生 活 中 的补 充 ,因 而 ,各 国 的对 外 贸 易 在社 会经 济 生 活 中 地 位仍 不 高 ,各地 区之 间 的贸 易仍 具 有很 大 程 度 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3知识拓展: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3知识拓展: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思想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思想简介从先秦至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历代思想家及典籍中关于对外贸易的看法和主张。

古代对外贸易在先秦时期主要指诸侯国间的贸易;秦统一中国以后,指对中国境外的陆路与海上贸易,以及境内各民族(如汉与匈奴)间的贸易。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由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对外贸易在社会产品中所占的份额很小,人们一般对外贸很不重视。

特别在建立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以后,中国已成为泱泱大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于周围国家,自然容易产生中国“百产丰盈,无物不有”的优越感,把对外贸易看成无足轻重之事。

诚然,在封建时代商品货币经济比较发达的王朝,也有一些思想家主张开放对外贸易,但多强调由官府控制,直到封建社会的后期,才有人主张开放海禁,允许民间进行海上贸易。

先秦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七雄逐鹿中原,谋求统一中国。

这时期的思想家们往往从富国强兵图霸争雄的战略目标来考察外贸问题,《管子》作者便是主要的代表。

《管子》把对外贸易看作行“轻重之术”的一种手段,主张利用齐国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在国家的控制下开放对外贸易。

如《轻重乙》篇提倡用优惠的条件招徕客商,要“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即为外商兴建馆舍,提供免费用膳,供应饲料,专人服务等优惠条件。

如此可使“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

《管子》认为外贸商品的价格须由国家控制,只有因物制宜,区别对待,才能利用它为封建国家服务。

对诸侯国来说,齐国具有独占性的商品,如“渠展之盐”必须以独占价格出售,以谋取巨利(《轻重甲》);本国不能独占的商品,则随诸侯国间的市场价格而高下,“天下高则高,天下下则下”(《地数》);有时为了鼓励进口,则实行“天下下我高”(《轻重乙》)的价格政策。

总之,要随机应变,以“来天下之财”(《轻重甲》)。

《管子》不仅利用本国的资源从事对外贸易,还主张利用别国的资源进行转口贸易。

当时,东莱地处海滨,盛产鱼盐,但中间隔着强大的齐国,无法与中原诸侯国进行贸易,因而齐国能假手其间。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与外贸发展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与外贸发展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与外贸发展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话题,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不断开放走向世界,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形成了独特的经济特点和文化传统。

下面,我将谈论古代中国对外交往和外贸的发展历程。

起始时期:文化输出与物资交换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已经接触到了韩国、越南等周边国家。

那时,中国的对外交往主要是通过文化输出来实现的。

例如,孔子曾经流落到鲁国和陈国,与当地文化交流,并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传播到周围的国家。

同时,中国也通过物资交换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来增进友好关系。

特别是在汉朝,中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商贸网络,推广丝绸和茶叶等国内特产,成为了亚洲最强大的贸易中心之一。

汉武帝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与大夏、天竺等国家进行交流,开辟了以丝绸为主要货物的“丝绸之路”,使中国的外贸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进入中古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进入唐代和宋代,中国对外交往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宋代,中国成为迄今为止最早的海上大国之一。

宋代的物质文化水平达到了一个高度,中国的造船技术、海洋贸易业和海外扩张能力也逐渐增强。

世界上最早的海上保险、同业公会等组织在中国出现。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逐渐开通,中国的物贸和文化交流也变得日益频繁。

宋代的官员钱存训撰写了《万国邮谱》一书,详细记述了中国和周边国家的贸易状况,成为世界地理和贸易的重要著作。

明清时期:海运贸易的兴起与闭关锁国明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日益繁荣,特别是海运贸易的兴起更是促进了中国与海外国家的交流。

中国的官府和私人商人不仅在东南亚地区、非洲、美洲等地方开展贸易活动,还在东亚和欧洲等地建立起了贸易关系。

直到18世纪末,中国依然是全球贸易重要的贸易中心。

但随着外来列强的入侵和威胁,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对外控制和限制经济和文化交流,使得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断了很长一段时间。

现代中国:改革开放与全球化20世纪初,随着中国面临内外的巨变,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也开始发生转变。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以下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历史演变:1.古代丝绸之路时期(公元前1300年-公元1400年)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起点。

中国通过陆路和海上贸易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主要交换的商品是丝绸、茶叶、瓷器和香料等。

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通过扩大贸易活动来获取资源和财富。

2.明代海禁政策(公元1368年-1644年)明朝时期,因为经济和政治原因,中国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了私人海上贸易。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控制亚洲和欧洲国家的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并且限制外国宗教的传播。

海禁政策的实施导致国内贸易的发展,但也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增长。

3.清代垄断贸易(1644年-1842年)清朝时期,中国实行了由国家垄断的对外贸易政策。

清朝设立了“广州会馆”和“澳门审理署”,对所有与中国贸易的船只进行审查和管理。

此外,清政府还实施了与英国、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单一贸易政策,即“广东系统”。

这一政策限制了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的活动,只允许他们在广东进行贸易。

4.鸦片战争及之后的开放政策(1842年-1949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到列强侵略,被迫签署了不平等条约。

中国受到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控制。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开放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设立贸易公司,减少对外贸易的关税和壁垒,并且积极引进外国的科技和资本。

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着重于吸引西方国家的投资和技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5.新中国时期(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贸易政策主要以自给自足为目标。

然而,在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同时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逐渐由政府的计划和控制向市场的自由化转变,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对外贸易不仅丰富了中国
的国内资源,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在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大通
道进行。

丝绸之路起初是以丝绸为主要商品,从中国经中亚到达罗马
帝国,途中还传播了佛教、道教等文化。

而海上丝绸之路则主要是中
国通过南海、东海与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进行贸易往来,将中国
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输出到世界各地。

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中国始终秉持着“礼尚往来”的原则,注重与
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也推动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中国也因此开放了更广阔的
视野,汲取了更多外来文化的精髓。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对于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都起到
了积极的作用,奠定了中国在世界的重要地位。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ppt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ppt

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一、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的概况 二、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一、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的概况
起源
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四五世纪,但通常认为中国对外
贸易始于秦朝,兴于汉代。
也有学者说起于西汉
(二)汉朝的对外贸易
贸易国家:先是罗马,后为阿拉伯帝国,还有
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和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
对外贸易形成的基本条件有:物质条件(剩余产品)和社
会条件(国家的形成)。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史大体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 从西汉时期的张骞通商西域到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阶段; • 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 •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区对外经济关系被日本控制;另一方面中美对外贸易大大发展, 抗战结束到1949年,美国取代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特征
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所控制
和垄断。
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于帝国主义在中国掠夺
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
对外贸易长期逆差和不等价交换。 贸易对象主要集中于少数西方国家。
(五)明朝的对外贸易
贸易国家:东南亚、南洋诸岛、阿拉伯半岛和东非一带。 对外贸易管理:宁波、广州、泉州设 “市舶司” ,云南
设新的“市舶司” 。
主要人物:郑和, “下西洋” ,使中国成为当时最大的
海上贸易强国。
(六)清朝的对外贸易
先是海禁,经济发展后才有所放松。 先限定广州、漳州、宁波和云台山四处通商口岸,又只留
• 参考文献:浅论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马王君 • 明代对外贸易管理机构的变迁及影响,王丹

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

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

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那时,中国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与东西方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中国及世界各地的经济繁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发展变化。

在近代史上,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动荡和变革。

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状态,贸易受到外国势力的控制和操纵。

这导致中国对外贸易严重倒退,经济陷入困境。

直到20世纪初,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开始追求经济独立和国家发展,对外贸易政策也发生了转变。

在20世纪,中国着力发展对外贸易,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逐步恢复和发展起了对外贸易。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加入了亚洲和平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的贸易伙伴关系。

然而,1950年代后期到1960年代初期,中国陷入了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和封闭,对外贸易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1978年,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开放了对外贸易的大门。

这一决策使中国得以与其他国家建立更加广泛和紧密的贸易联系,吸引了外国资本和技术的引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改革开放的框架下,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并扩大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

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开放政策,降低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放宽了市场准入限制,鼓励外商投资。

这为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提供了机会,也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国际经济合作深入发展。

除了传统的商品贸易外,中国还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新型贸易业态,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融合和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华民族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

中华民族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

中华民族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中华民族的外贸水平与影响力也越来越受到各国关注。

然而,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种种曲折和波折,呈现出一幅缤纷多彩的历程。

一、远古时期的对外贸易在青铜时代,中华民族的生产能力和冶金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向周边地区的贸易也逐渐出现。

商代时期,商人阶层逐渐兴盛,贸易规模也有所扩大,商代的纹饰、陶瓷等成为古代外交礼仪和贸易交流中的馈赠品。

西周时期,与伊朗、印度等地的贸易日益繁荣,铜、铁的贸易量大增。

春秋时期,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呈现出多样性,如与韩国的马铜交换、与齐国的芦竹贸易等。

二、贸易往来在封建社会的变化自秦汉时期起,中国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国家重新统一,商业活动和贸易交流也逐渐恢复和发展。

汉代以后,丝绸之路的贸易开始兴旺,东西方文化和经济的交流逐渐加深,丝绸、茶叶、瓷器等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唐朝时期,丝绸之路达到顶峰,对外贸易带动了内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宋代虽然对外贸易出现了萎缩,但是与海外的贸易关系逐渐加深,崖山海战之后,海外贸易得到改善。

三、近代贸易往来的逐渐开放清朝时期,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广州、福州、上海等沿海口岸城市。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只得开放口岸和扩大对外贸易。

维新变法也试图通过改革来掌握对外贸易的话语权。

1911年辛亥革命后,新中国外部贸易逐渐开放,东北的大量资源满足了对外贸易的需求,五四运动后,对外贸易水平显著提高。

四、改革开放以后的对外贸易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政府强调对外贸易开放,并大力推进经济市场化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外贸易逐步进入了市场化阶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1世纪以来,中国外贸市场规模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

五、现今中国对外贸易的趋势目前,中国外贸逐渐转型升级,经济结构实现了由资本密集型向创新密集型发展的转变。

中国对外贸易理论

中国对外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Theory Of Absolute Costs)
• (二)举例说明
假设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两种商品(毛 呢和葡萄酒)和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假设两个 国家都生产这两种商品。
绝对优势理论 (Theory Of Absolute Costs
表2-1(a)分工前
表2-1 (b) 分工后
要素禀赋理论
Eli Heckscher,1879-1952 Bertil Ohlin, 1899-1979
基本假定
1.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每种产品至 少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2.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 市场,生产要素在各国内部可以自由流动, 但是在国家之间不能流动。 3.生产要素可完全分割,不存在规模经济 4.两国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同,生产函数相 同,产量只是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因变量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出口进口进口出口贸易开始美国欧洲发展中国家欧洲成为净进口国美国成为发展中国家成为净进口国t1t2t3t4t5生产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第五阶段发明国模仿国第三国消费消费消费生产生产出口进口出口进口产量时间中国的国际贸易格局出口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绝对优势理论
(Theory Of Absolute Costs)
• (一)基本思想
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动机建立在成 本的差异之上。用本国比较擅长生 产的产品与别国擅长生产的产品进 行交换,那么贸易双方都是可以获 利的。
• (二)基本假定
2*2*1,即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一种要素;完全 竞争市场;技术不变;规模经济不变;劳动要素在 国家间不能流动;不存在运输费用和交易费用;贸 易方式是易货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对外贸易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近代化时期,即清朝(1644-1911)。

清朝时期,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政策注重于稳定对外贸易的进行,交易只能通过官方指定的中外商船和港口进行,这也是中国外贸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清朝时期,中国的外贸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海外帝国主义国家的贸易,二是对东南亚地区国家的贸易。

在海外帝国主义国家方面,中国主要以国家对外贸易的形式进行,即政府向外国商人出售中国商品,或从外国商人那里购买外国商品。

与此同时,清朝政府也规定了中国商人不得以非官方指定的港口进行贸易,也不得与外国商人贸易,尤其是对像英国这样的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其外贸政策更加严格。

对东南亚地区国家的贸易主要以港口贸易和内河贸易为主,例如在几十个以历史上著名的“万马渡江”的港口经营贸易,例如在湄公河上的五湖四海等地经营贸易。

这些港口和内河港口的贸易,以中国时尚和历史珍品、砖瓦、竹纸、木材等为主,同时也有一些特殊的贸易,例如与日本的汉籍贸易,以及与朝鲜的特殊贸易,这些港口贸易对中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有重要的影响。

20世纪初,中国由于政治上的动荡和社会经济的落后。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与发展起源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与发展起源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与发展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最伟大的古老文明之一,也是一个对
外贸易发展历史悠久的民族,对外贸易在中国的历史上起源于2000多年
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以楚汉两地为代表的两大文明开始出现了强烈的对外
交往活动,鲁国以其丰富的物质资源吸引着外来的商人,楚国作为一个贸
易中心,每年都有大量的商业船只从江海两岸出发,把粮食、毛衣、植物
等货物运往亚洲和非洲各地,从而形成了一种初步的国际贸易格局。

随着中国根深蒂固的技术与日益发达的交通工具,经历着宋、元、明、清等朝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开始得到更大的发展,货物从中国运往外国,
里耳犯、熊掌、藤条、三七等珍贵的国货都从远古时代,流传进入西方,
给那里的文化带来了无穷的灵感。

随着技术的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最重要的贸易通道之一,这一贸易路线的开通使得中国的丝绸、陶器、茶叶、草药等商品走向世界,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外来商品和文化的传播。

古代中国经由丝绸之路与许多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如罗马帝国、波斯、印度、东南亚等。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这种开放态度和广泛交流的传统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现代化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之前,中国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一段封闭的时期。

在清朝时期,中国实行了封闭政策,也就是所谓的闭关锁国政策,这导致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相对较少,局限于一些地方,如广州的广州贸易。

然而,在19世纪初,随着欧洲列强的侵略和中国领土的割让,中国的对外贸易被迫面临着重要的变革。

鸦片战争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及开放一些港口,包括上海、广州和福州等。

这些条约使得中国的贸易市场更加开放,西方国家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这一时期,中国的商品主要出口茶叶、丝绸、瓷器等,同时进口西方的机器、纺织品、化学品等。

20世纪初,中国的对外贸易遭遇了新的挑战。

在十月革命后,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实施了计划经济模式。

中国也在1949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经营,进出口和汇率等都由国家控制,贸易主要集中在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往来。

由于技术的落后和外部干扰因素,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较小,发展缓慢。

开放以后,中国的对外贸易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

1978年,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开放政策,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开放了中国的贸易市场。

随着对外贸易的放开和外商直接投资的鼓励,中国迅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中国开始大规模出口低成本的制成品,如纺织品、玩具、家电等,同时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技术和资本。

中国对外贸易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精品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精品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精品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商代和西周时期。

虽然这些时期对外贸易规模较小,但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开端。

此后,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发展。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首先要从汉代开始。

汉朝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尤其是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的丝绸和其他物品得以远销至西方国家,也引进了许多珍贵的西方商品和文化。

丝绸之路的建立和发展,不仅带动了中国和中亚以及西亚国家的贸易,也促进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流和往来。

在这一时期,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丝绸、铜器、瓷器等,而进口的商品有香料、玛瑙、骑马和良种等。

随着唐代的长安开元盛世的到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得以进一步发展。

唐代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不仅出现了有名的丝绸之路,同时还有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通过广州和泉州等沿海城市与东南亚国家进行贸易。

唐代对外贸易的兴盛,使得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的中心之一,各种商品和文化的交流也十分活跃。

唐代对外贸易主要出口丝绸、铁器、陶瓷等,进口布料、药品、香料、宝石等。

明代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在明代,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运输工具和技术的改进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明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有广州、泉州和临安(今浙江杭州),其中以临安的贸易最为活跃。

在明代,中国向海外出口丝绸、瓷器、茶叶等,进口各种珍贵的商品如金银、香料、药材等。

同时,明代的对外贸易也给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带来了一些变化,比如进口的香料和宝石被用于制作贵族的服饰和装饰品。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是一个曲折而丰富多彩的历史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变迁。

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不仅推动了世界各地商品和文化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发展。

第六章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史(教材《中国近

第六章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史(教材《中国近
卮”,必须谨慎对待。 ⒊梁启超:既欢迎又反对,必须“用之于生
产”,量力而行,且有政治制度保障。 ⒋:孙中山:“利用外资,可以得外资之益”,
“一旦主权恢复,我便可大开门户,欢迎外资”
二、利用外国间接投资
(一)洋债的起源 ⒈洋务运动发展的需要 洋务派从“自强”转为“求富”,资金
大缺口。 轮船招商局利用洋债摆脱中法战争期间
经济作物推广,形成几个重要的经济作 物区。出口增加。
国内农产品价格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 1882年胡光墉动用官款二千万两收囤生
丝,与外商较量,结果失败,阜康钱庄 倒闭。
⒋经济重心从广州移到上海
转移的原因: ⑴离政治中心北京近; ⑵长江口,水陆交通中心; ⑶背靠长江三角洲,近丝茶产地; ⑷周围居民购买力强; ⑸仇外心理少; ⑹小政府(四品道台)。
⒉外商投资成为中国近代工业资本的组 成部分,发展最快,对中国现代化起重 要推动作用,也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基 础。
⒊外资企业压迫论
1961年美国科尔盖特大学侯继明对此传 统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它“是建立在一 个不很可靠的基础上,缺乏有力的理论 证明和全面的事实支持而难以自圆其 说”。
⑴外商特权有夸大; ⑵华商有利因素被忽视; ⑶中外企业之间生产和市场的划分是明
(二)提倡贸易保护的思想
⒈马建忠:“欲中国之富,莫若使出口货多, 进口货少”,“通商而出口货等于进口货亦 利”。“外洋恤商之策,首在于重征进口货而 轻征出口货,中国之税反是”。
⒉梁启超:早期信奉斯密自由贸易理论,变法 失败后转而主张贸易保护主义,提倡保护关税, 奖励出口,“以与外抗”。
⒊孙中山:“不能笼统地盲目地反对进口”, “用海关作武器,来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
投资制造业,英美抢先,日本后来居上。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
*贸易伙伴 ---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为主
*贸易方式 ---易货贸易为主,借力转口贸易。
恢复国民经济 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经济发展。 但是照搬苏联模式建立的“国家统制”的贸 易政策对于后来的趋于僵化有很大影响。
*有利于政治稳定, 巩固了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 1978-2007年,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 • 由355.0亿元增长到了158,787.4亿元 • 是1978年的447倍, • 年增长率达23.4%
对外贸易货物结构的转变
走上了“工业-发展型”的对外贸易轨道
时事扩展
1)规则体制不认可

→ 世博的规则引导意义
2)渐进,日韩为例
• 日本1970,综合指标(文明程度,医保,老年人的养老金)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
对中 外国 贸古 易代
汉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长安 河西走廊 敦煌 今新疆境内 亚欧非各地
唐 陆上丝绸之路
唐 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
小结
由于中国以天朝自 居,外人来华贸易必须借 朝贡之名,所以直到明代 中叶,中国对外通商多为 随贡互市性质。
明朝中期以后
最终导致战争与殖民侵略 迫使中国开放口岸
第二阶段
这一段改革的主要特征是, 在仍然保持国家垄断外贸的前提下, 试图通过将外贸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来改善外贸部门的经营状况, 包括实行承包经营 和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实行企业自负盈亏两个阶
段。
(第三阶段&第四阶段 略)
对外贸易改革30年成果
-----贸易额&货物结构
改革以来贸易额的剧增
头·厦门),在四个经济特区内,出口加工业进口产品 免税。
线:中国政府在1978-1979年开放了广东和福建两省的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外贸易思想史龚文龙(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义乌 322000)【摘要】文章通过把脉中国对外贸易思想演进过程,洞察当前中国对外贸易思想的新动向,并结合当前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提出中国对外贸易思想的新方向。

【关键词】中国; 对外贸易; 思想史The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foreign tradeGong Wenlong(Yiwu industrial &Commercial college, Zhejiang Yiwu 150028)【Abstract】Through the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foreign trade idea,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Chinese foreign trade idea, with the insight of the current thinking of the new trend of the Chinese foreign trade and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eign trade. 【Key words】china; foreign trade; the evolution of idea一、引言入世以来,我国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对外贸易的保护逐步放开,对外贸易取得很大的成绩。

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增长23.5%,连续6年增长20%以上,首次跃上2万亿美元的新台阶,目前已跻身于世界对外贸易大国之列,继续稳居世界第3位,出口名列世界第2位。

同时,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有了新进展。

中国经济开放程度逐步提高,资本流入规模大,吸引外资能力居世界前列。

但是,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末端、“世界工厂”、贸依存度过高为本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潜下了巨大的风险。

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中国仍存在“贸易发展不平衡,服务贸易相对落后,货物贸易结构不合理,贸易条件恶化,吸引直接外资多,对外直接投资少,行业开放不平衡,程度依然偏低”等差距。

下文对中国对外贸易思想的演进进行简要回顾,提炼当前中国对外贸易主导思想,从而提出今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努力方向。

二、中国对外贸易思想的演进(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思想——朝贡贸易、垄断贸易。

汉武帝想缔结西域小国联合对付匈奴,派张蹇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从此揭开了中国对外贸易这一新篇章。

对外贸易思想源于为作为一种交流手段实现国家间军事联盟。

丝绸之路开始了以陆路为主的对外贸易,当时对外贸易是国家间相互赠答式的朝贡、赏赐属于特殊类型的贸易。

在唐代,中国成为当时亚洲各国商业往来的中心,对外贸易无论从规模,范围,交换的频繁程度,都比汉代发展。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社会分工不高,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贸易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并不重要,还只是人们经济生活中的补充,因而,各国的对外贸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仍不高,各地区之间的贸易仍具有很大程度的局部性和不稳定性。

[作者简介]:龚文龙(1981--),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运行与管理。

朝贡贸易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是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由于对外贸易的商品主要是为满足统治阶级贪欲、享乐,对外贸易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和各州的特产及手工业品,如金银、丝绸、香料、瓷器、宝石和呢绒等,与改善人民生活无关,因此更加加重了对人民的压榨。

在明朝中期因“倭害”而宣布禁海,清朝初期,康乾盛世是中国一跃成为疆域异常辽阔,物资丰盛的大国,滋生了皇室孤高风气而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对外贸易在这个阶段由于国家的命令限定而暂停,但是走私贸易却在社会的一隅逐渐风行。

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思想从作为结交国家间军事同盟的手段开始,到朝贡、赏赐式国家间合作交流互通有无形式,渐渐演变为为满足皇室权贵奢华享乐追求以牟利为主的官营和私营两种形式的商业行为(私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严格管制,所以可以定义这一阶段为官营垄断贸易)。

(二)近代扭曲了的中国对外贸易思想——掠夺性的对外贸易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旧中国独立自主封建垄断性的对外贸易转变为受外国资本主义控制的半殖民地性贸易的开端。

外国侵略者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到特权,使中国的对外贸易发生了重要变化,贸易主要方式是暴利控制下的殖民贸易,显示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些特征,殖民主义者用武力、欺骗手段实行掠夺性贸易。

中国在本国对外贸易中丧失了自主权,听凭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摆布。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可以恣意对中国进行商业掠夺。

对外贸易的进行不是互利的,而是中国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品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供应地,遭受残酷的经济侵略。

清王朝从投降到媚外,对走私听之任之,对减免税,予以“府从”。

这样,旧中国的对外贸易,便走上了半殖民地性地对外贸易道路。

外贸的半殖民地属性表现为:首先,外国洋行控制了中国的外贸经营权,中国对外贸易实际上成为同在华外国洋行的贸易。

其次是违禁贸易合法化和恣意走私。

鸦片战争后,外国洋行对中国更加肆无忌惮地输出鸦片和从中国掠卖华工。

然后是丧失了税则自主权。

进口税率一再大幅度缩减。

对于低税率,外国侵略者还不愿缴纳,他们凭仗特权,以租借为据点,以武力为手段,明目张胆地猖狂走私,逃避缴纳税款。

再者在出口商品品种构成,以外国资本主义的需要为转移。

他们以中国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市场,中国的进口就以消费资料为主,出口就以农副矿产品为主。

中国既是毛织品的进口国,又是羊毛的出口国,便是品种构成变化中半殖民地属性的一个明显例证。

最后是不等价交换上。

外国资本主义为掠夺中国人民,对输入中国的商品,按远高于价值的价格出售,对从中国输出的商品按远低于价值的价格购买。

在这样不平等关系下,可以说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思想受到了极大的扭曲,完全依附于帝国主义列强,是半殖民地性质的,完全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三)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对外贸易思想——国营贸易1949年后结束了殖民性质的社会,中国贸易揭开了崭新的历史。

与这段时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对外贸易总体上是在国家高度集中管理下的国家垄断性质的。

外贸经营权归国有外贸公司所有,任何单位和国家未经允许不得从事进出口业务。

建国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敌视、孤立政策,经济上实行封锁、禁运,解放前长年战争造成工农业生产的重创,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对外贸易思想主要是基于恢复国民经济,组织物资交流,帮助调剂供求,稳定市场物价,发展工农业生产,迅速建立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相互贸易,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禁运。

同时“大跃进”的“左”倾思潮,十年文革的动乱,国家间政治关系风云变幻,是对外贸易出现了大起大落。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经济处于相对封闭的自我循环状态,而且受到国家间政治亲疏关系的影响。

外贸活动只是商业流通活动中调剂余缺、支援国家重点发展项目的辅助手段,在国民紧急发展的总体布局地位有限,处于辅助地位,作用有限。

(四)改革开放后的对外贸易思想——自由贸易高度计划经济发展的严重弊端初现端倪,它把人民置入了一个平均但缺乏效率的贫困漩涡中;同时国际背景下大分工,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凸显,迫使中国选择了改革开放,融入全球化的大浪中,来摆脱贫困谋发展。

从此,对外贸易逐步摆脱作为国民经济“调剂余缺”的辅助地位转变为对改革开放起重大影响的战略地位。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而独立发展,国家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生产原料的来源和产品的销售都需要国际市场的支持,贸易的发展把生产水平高的国家和生产水平低的国家都卷入了国际商品的交换领域中来。

改革开放后中国对贸易的管制逐步放开,贸易思想也是基于国际分工理论,利用生产资料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及本国生产的比较优势,发展自由的对外贸易,任何私营通过申请注册都可获得进出口权。

发展是硬道理,对外贸易成了联络各国经济交往的纽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从而保证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

国家间的竞争从战争的硝烟和掠夺的暴力形式,伴随着资源优化配置的观念从一国拓向了全球,转向了结合本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从而攫取更多效率收益,从而谋求经济实力的增长。

而经济实力为政治的博弈提供了竞争的资本。

三、结论从单纯的互通有无变成了以牟利为主的商业行为,到扭曲性的掠夺行为,再到平等自由交易行为;从作为政治合谋的手段,到满足统治阶级享乐奢华生活的互通有无,到殖民掠夺性的扭曲贸易,到单纯调剂余缺,受政治关系影响波动较大的特定时期的国营贸易,到改革开放以来为保全经济实力,甚至是政治席位上的大国地位,再到充分获取全球范围内资源流动和国际化分工好处的自由贸易,纵观中国对外贸易思想演变过程,贸易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发生了彻底的变迁,当前贸易思想朝向资源配置全球范围的配置优化,更文明,更和谐,更注重国家的软实力,更注重贸易的持续性,。

因此,基于这一对外贸易新思想,中国应在“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的协调发展;全面稳健地融入全球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进行持续的努力。

参考文献:[1] 李浚源,任迺文等.中国商业史[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5[2] 王绍媛.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3] 解永强.谈谈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对外贸易的新特征[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4] 闫冬梅.中国对外贸易的强国之路[J].江苏商论,2008(3)[5] 李婷.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思考[J].技术与市场,200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