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红楼梦的学术研究论文

关于红楼梦的学术研究论文

关于红楼梦的学术研究论文红楼梦是曹雪芹的作品,很多研读完《红楼梦》的学者都会以写作学术论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楼梦的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红楼梦的学术论文篇一:试论《红楼梦》【摘要】《红楼梦》这部千古传奇,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文人学者乃至普通读者都对《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每以论红、评红为时尚,它以一部小说成就了一门学问——“红学”。

本文对主要红学派别进行了综合概括,并针对索隐派、考证派的谬误进行了分析,明确提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不是传记,也不是历史。

作为文学作品的研究,重在研究作品本身,重在研究它的思想文化内涵、艺术成就,而不是去探佚、猜谜或毫无意义的考证。

【关键词】《红楼梦》研究;索隐;考证;思想内涵;艺术成就《红楼梦》一经问世就引起了文人学士的极大兴趣,研究、评论《红楼梦》开始盛行,点评是研究《红楼梦》的最早形式,点评者人数众多,点评者旨趣也不尽相同,其中最重要最神秘的是脂砚斋,其点评已成为《红楼梦》的一部分,是研究《红楼梦》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资料。

至光绪年间,关于《红楼梦》的研究已成为显学,随着《红楼梦》的广泛流传,对《红楼梦》的研究日益发展。

“清末的民族主义思潮,激励着索隐红学的兴盛,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民族与科学精神,激励着新红学的诞生……1954年由毛泽东亲自介入并领导的批俞运动,使得红学的显学地位达到空前的显赫状态。

此后,学者、作家、艺术家、学生乃至普通读者都以论红、评红为时尚”。

1 《红楼梦》研究之红学派别《红楼梦》它以一部小说成就了一门学问即“红学”。

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去研究《红楼梦》,产生了不同的红学派别:1.1 索隐派1.1.1 顺治董鄂妃故事说。

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说《红楼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兼及当时的诸名王奇女”。

并且说董鄂妃是秦淮名妓董小宛,本是明末名士冒辟疆的爱妾,后来清兵南下把她掠夺了去,送到北京,得到了清世祖的宠爱,封为贵妃,后来董妃夭亡,清世祖非常悲痛,就跑到五台山做了和尚,遂以为宝玉即清世祖顺治帝,黛玉即是董小宛。

红楼梦毕业论文

红楼梦毕业论文

红楼梦毕业论文《红楼梦》毕业论文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一部被广泛研究的文学作品。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探讨其文学价值、思想内涵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形象、情节安排、意象运用等方面的分析,揭示《红楼梦》的独特之处,为读者提供对这部经典之作的更深入理解。

第一章:《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讨《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

首先,我们将分析小说的结构和风格,探讨其对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影响。

其次,我们将研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探讨其对文学创作的启示。

最后,我们将探讨小说中的意象运用和象征意义,揭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二章:《红楼梦》的思想内涵这一章将探讨《红楼梦》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首先,我们将研究小说中的爱情观念,分析其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对传统婚姻观念的挑战。

其次,我们将探讨小说中的人性思考,分析其中对人性弱点的揭示和对人性美好的追求。

最后,我们将研究小说中的社会观念,探讨其中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困境的思考。

第三章:《红楼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在这一章中,我们将研究《红楼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首先,我们将探讨小说中的艺术手法和创新,分析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发和影响。

其次,我们将研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探讨其在后世小说中的影子。

最后,我们将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分析其对后世文学思潮的影响和塑造。

结论:通过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红楼梦》的经典地位不仅体现在其艺术成就上,更体现在其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上。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并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智慧。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篇一:《红楼梦》读后感作文精选作文:《红楼梦》读后感作文《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年封建社会形态的百科大全书。

小说以讲评领导社会形态中的四大亲族为核心图画,真实、具有活力地描画了十八百年上半叶中国末年封建社会形态的所有生存,是这段历史生存的一面镜子和缩略影像,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形态已经无可重新挽回地走向解体的真实写照。

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龙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氏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块记。

有以甄居士为线索着手即终了了整个儿的故事。

在很远的大洋对岸又一个国家英国。

她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出色的、有天授的,剧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亚。

他用他一生的经历发扬了本国的独有的一种艺术方式诗剧。

那时一私人的共同体,他那时期不灭的魂灵,以各种方式表达着自个儿、充实着自个儿。

正如莎士比亚与诗剧的微妙关系同样,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人的共同体永不磨灭魂灵的一小批。

与其说他是异步伟大的着作,还不如说它是中国通史。

与其说那是写权贵的生存,还不如说是当初当前局势的真实写照。

从一点儿点的细节来讲,那种语言的吸引力表现出来出来,用形象具有活力的语言刻画了千千万万的人物形象。

从人物的一举措不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

一丝一一无不张显出人物的独特的地方,可谓那种语言的叙述找不出一斯漏洞。

而从其中又可以看出一私人的共同体进展的问题,具体的症结,具体的人民的生计国计,无不与此有关联。

这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又是一部柬书。

面前说都都是前八十回,然后四十回我觉得正好相反。

从其中有很多的漏洞,例如贾稀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经暗中示意到其是一悲剧人物,而到高鄂的笔下它又成了一个乐于学习又加入考试而考取举人,从一个顽童到一个好学之人,这半中腰几乎没有啥子相连,是很令人不可思议的。

并且在最终又丢下已经怀胎的宝钗出家为僧。

并且据闻高鄂是由于一个前一任官吏的赞助,取续写红楼的,我觉得一个最初的心愿就不那末纯洁的人,况且也没有道理解到曹雪芹的写的《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文化内涵论文

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文化内涵论文

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文化内涵《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它以清代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历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现象。

本文将从《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出发,探讨其文化内涵和价值。

一、《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主要包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母、王熙凤等。

这些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贾家的公子,也是贾家的继承人。

贾宝玉的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首先,贾宝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家族文化。

贾宝玉是贾家的公子,他的地位和权力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次,贾宝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道德观念。

贾宝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他对待他人都是以诚相待,不欺骗他人。

最后,贾宝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

贾宝玉具有高尚的文化价值观念,他尊重他人,不歧视他人。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贾宝玉的表妹,也是贾家的小姐。

林黛玉的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首先,林黛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女性文化。

林黛玉是贾家的小姐,她的地位和权力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次,林黛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道德观念。

林黛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她对待他人都是以诚相待,不欺骗他人。

最后,林黛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

林黛玉具有高尚的文化价值观念,她尊重他人,不歧视他人。

薛宝钗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贾家的小姐,也是贾家的女儿。

薛宝钗的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首先,薛宝钗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女性文化。

薛宝钗是贾家的小姐,她的地位和权力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次,薛宝钗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道德观念。

薛宝钗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她对待他人都是以诚相待,不欺骗他人。

最后,薛宝钗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

薛宝钗具有高尚的文化价值观念,她尊重他人,不歧视他人。

红楼梦艺术论文模板(10篇)

红楼梦艺术论文模板(10篇)

摘要:晴雯风流灵巧,心比天高,出身低贱却渴望着自由平等,但在这个充满奴役的黑暗封建社会,这种想法只能是“空中楼阁”,华丽而又不切合实际。

本文试从晴雯的身世、性格以及与红楼其他人物的对比中,分析晴雯的艺术形象及她的悲剧命运。

晴雯的美和叛逆性格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黑暗的封建制度则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纯洁美丽、风流灵巧、大胆叛逆、反奴性“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①一、晴雯的身世以及基本人物形象晴雯不但在丫环里出类拔萃,即使与小姐们纵向比较,她的美也毫不逊色。

林黛玉的美是一种病态的美,“是个美人儿灯,风吹吹就坏了”。

晴雯虽然模样像她,但却是一种健康的美,泼泼辣辣,富有生气的。

薛宝钗是个天生的冷美人,“任是无情也动人”,“不关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青春活泼热情的晴雯,则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

晴雯的美丽,倘若说只是外表,那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她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她的生气,没有任何的顾忌,可以说是漂亮到惊天动地。

二、晴雯的人物性格分析(一)天真纯洁、疾恶如仇。

晴雯在大观园里上演了一个天真无邪、朴实无华的怡红女儿形象。

《红楼梦》中对她有过这样的描写:她“也不披衣服,只穿着小袄”,大寒冷天深更半夜跑到门外唬麝月一玩笑,又跑到宝玉被子里来渥渥(第51回);与芳官等“在那里抓子儿赢瓜子儿”玩笑(第64回),以及清晨早起,“只穿葱绿院绸小袄,红小衣红鞋,披着头发,骑在雄奴(笔者注:芳官)身上”,又“和宝玉对抓”(第70回)。

还有私自将赖大娘送给宝玉的风筝放走(第70回)等等。

晴雯的心地纯洁善良,她的心里容不得一点肮脏。

晴雯是很喜欢贾宝玉的,可宝玉要晴雯和他一块洗澡,她珍爱自己清白的女儿身,不愿意有任何不纯洁的事情,就故意说今儿天凉她不洗澡了。

也正是由于晴雯心里容不得一点肮脏,使她认为其他人也应该和她一样恪尽职守、兢兢业业。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德育论文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德育论文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德育论文前言《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中的颠峰之作,其艺术性可以说没有哪一部小说能出其右。

其宏大而严谨的结构、细腻而传神的心理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高度个性化的语言、伏笔千里的妙用、浓郁的文化氛围、精妙的场面描写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它的作者---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也是最复杂的作家,《红楼梦》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也不同于以往长篇小说(《水浒》、《西游记》等)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故事结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于一个空间和时间,使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

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已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成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这部作品思想内容之博大,艺术描写之精深,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尤其是《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创造,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最高峰。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其思想内容的丰富,艺术成就的卓越和涉及范围的广阔是其它小说不能望其项背的。

在《红楼梦》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中,最突出的是作者于日常生活的描写中塑造的一批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又得力于人物语言的精妙安排。

曹雪芹以他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现实主义精神来描写人物的个性语言,以至于听到“林妹妹”我们就会联想到是贾宝玉在唤黛玉;听到“宝兄弟”就会想到是宝钗来了;听到“厄哥哥、爱哥哥”就知道是史湘云在说话;而“心肝儿肉”却又是贾母的声口了。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八篇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八篇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八篇美梦终究一场空。

韶华散尽,容颜衰。

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

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

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

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常听人讨论,宝钗凄惨还是黛玉凄惨?可纵观全文,细细评之,你便会觉得这个问题已不重要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黛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愚见,也许冰山一角都未触及,还搞错了方向,扭曲了曹雪芹的原本用意。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篇4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

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

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然而,在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薛宝琴,……为什么独有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呢她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她究竟美在何处、动人在何处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点,则是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

当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时恐怕首先是指宝黛爱情的悲剧;其次是指青春少女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

而其中最悲者莫过于黛玉之悲了。

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

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像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

这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

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

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

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红楼梦学术论文写作学术论文写作

红楼梦学术论文写作学术论文写作

红楼梦学术论文写作学术论文写作红楼梦学术论文写作篇一浅析《红楼梦》中的诗词艺术摘要:作为《红楼梦》这部小说有机组成部分的诗词曲赋,其中所展示的美学思想、时代精神、艺术才能,是蕴藉含蓄、博大精深的,因此,多方面的探求《红楼梦》诗、词、曲、赋在全书中的功能作用,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红楼梦诗词艺术一、托言寓意《红楼梦》中的贾府,到了贾宝玉这一代,己经是到了日暮西山的穷途了。

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外面的骨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空来了。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集团、家族及其成员之间为权利势欲剧烈争夺,加快了兴衰荣辱迅速转递的历史进程。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便是这幅时代画卷高度概括的画龙点睛之笔。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这不光是贾氏家族的命运,也是垂死的封建阶级和他们所代表的反动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形象写照。

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则是从人与人的关系上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撕下了笼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纱幕。

为了夺利争权,封建家族内部,正如探春所说:“个个象乌眼鸡一样,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接外甥贾母惜孤女”,林姑爷也认为把女儿送到贾府,“依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可以减少“内顾之优”。

谁知这位外祖母,为了封建家族的利益,竟不许林丫头有“那个想法”,说是“这心病也是断断有不得的”,竟活活拆散了天造地设的一对,致使“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花原自怯,岂耐狂飘柳本多愁,何禁骤雨”这是多么深刻的揭露,多么严正的控诉啊!巧姐的《留馀庆》曲子“劝人生济困扶穷。

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则是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看出封建政治的腐朽,因而也令人看到了封建制度的必然崩溃。

二、以诗写人在中国文学中,有些小说也夹入一些诗词赞赋,虽则在形容人物、景象、事件和渲染环境气氛上也有一定作用,但总不如正文之重要。

但是《红楼梦》诗词区别于其他小说诗词的重要特色就在于诗中有人,以诗写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是一部诗体或诗化的小说。

《红楼梦》论文

《红楼梦》论文

《红楼梦》论文作为一个普通高中学生来谈作为中国小说的最高峰《红楼梦》确实有些力不从心或者说自不量力,但还是要试试的。

首先我先简单介绍下《红楼梦》这本书,《红楼梦》是一部一百二十回的章回体小说。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是一部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有《金玉缘》、《金陵十二衩》等名,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发展的高峰和总结,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全书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其叛逆性格与封建势力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及衰的发展历史,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

贾宝玉是《红楼梦》里的核心人物。

他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生活于锦衣玉食之中,是贾府上下预想的接班人,是贾家兴旺的希望所在,他应该走一条科学荣身之路,以便立身扬名,光宗耀祖。

然而他却违拗了贾氏家族的殷切期望。

在人生道路上,他不顾家父贾政的严打强逼,视仕途为粪土,以应酬文字为沽名钓誉,把读书当畏途,而向往做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富贵闲人”,远离封建官场和文场的名缰利锁在爱情婚姻方面,他既不按照传统道德的要求,讲求金玉良缘,也不遵从家人的意愿,要求名当户对。

他追求的是心灵契合的感情,爱慕的是与自己志同道合、体弱多病的表妹。

但是,这些思想和行为,很难容于贾府和整个社会,因此,他成了“似傻如狂”、“行为乖张”的“不肖子孙”。

从这种意义上讲,贾宝玉是一个贵族及至封建制度的叛逆典型。

此外,贾宝玉还是追求自由、平等的人道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

无论是对亲人、恋人、友人和丫鬟,还是对万事万物,他都是珍爱、保护的,体现了一种伟大的博爱精神。

至于宝玉最后的遁世,表现的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自己赖以生存的最珍爱的东西被彻底摧毁,理想彻底幻灭所带来的剧痛过后的最终平静。

2023最新-红楼梦读后感800字议论文【优秀3篇】

2023最新-红楼梦读后感800字议论文【优秀3篇】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议论文【优秀3篇】《红楼梦》缘起灵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过多故五内郁结。

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红楼梦读后感800字议论文【优秀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红楼梦读后感篇一红楼十二金钗,黛玉温柔多情,宝钗知书识礼,探春大气稳重,湘云潇洒可亲她们确实各有各的风采,让人无限着迷,让人为之倾倒。

但是于我来说,她们多了脂粉气,只是宝玉口中的如水一般的弱女子,最令我钦佩的却是熙凤。

妈妈说:女孩子,就应该像林黛玉一样,小鸟依人,弱柳扶风。

爸爸说:女孩子,就应该像薛宝钗一样,相夫教子,安分守己。

我说:女孩子,就应该像王熙凤一样,独当一面,不让须眉。

凭着一张利口,熙凤上得贾母、王夫人之宠信,下获宝玉及众小姐的依赖,而嬷嬷、丫环更是对她敬畏万分。

她年纪轻轻,只是些许认得了几个字,偌大的荣国府,却被她上下打理得周到得体。

虽然她也有贪财弄权、狡猾善妒的一面,但是瑕不掩瑜。

她的才干将贾府的男性完全比了下去,没有她贾府会更早地没落。

所以说我们应当学王熙凤,做一个独立、自强的女孩。

然而可悲的是,我们总喜欢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仿佛成功两个字只属于男人,却不知女人也渴望事业有成。

在世人的眼里,少年应该远游,去闯荡,去追求,仿佛女子就应该在家中好好侍奉公婆,照顾孩子,洗衣、做满分作文网饭,日日守候他的归来,最好是化做望夫石,在崖壁上久久伫立。

殊不知女孩也有自己的可贵的梦想想要去实现。

我想起那旧社会的女子为博得男子的欣赏,痛苦地将自己的脚裹成三寸金莲。

我想起那一块块高大巍峨的贞节牌坊埋葬了多少女子的青春。

我想起那善良、勤劳的祥林嫂,孤苦而死,连自己真正的姓名都没有留下。

封建社会,女性总是被压迫得最深。

她们无心更无力去反抗这样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

但是在当下男女平等的社会里,女子完全可以自强,可以独立。

我们不能只顾涂脂抹粉,而应为已、为家、为国,去拼博,去奋斗,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红楼梦议论文

红楼梦议论文

红楼梦议论文《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巨著,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以描述贾宝玉等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家族兴衰败落为主线,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悲剧。

本文将从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人性揭示以及社会意义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不可忽视。

在文学形式上,它运用了复杂的叙事结构和众多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了小说创作中的巧妙以及深刻的内涵。

其中的诗词歌赋、儿女情长以及爱恨纠结等主题更是成为了经典。

而在艺术表现上,红楼梦独特的意象和鲜明的画面感,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场景和情感,产生共鸣。

这些艺术手法为红楼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它成为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典范。

其次,红楼梦通过对人性的揭示,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和心理。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每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和动机。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述和描绘,红楼梦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例如,贾宝玉作为主角,既有着纯真善良的一面,又常常被欲望和诱惑所迷惑;林黛玉则是一个有着强烈感情和独立思想的女性形象。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红楼梦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善良、贪婪、嫉妒等各种复杂情感,使得读者对人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最后,红楼梦对于社会意义的探讨也是其重要的价值之一。

小说中描绘了一个封建家族的兴盛和衰落过程,展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以及其内在的矛盾。

通过对这样一个家族的表现,红楼梦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道德沦丧,对人们思考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总结来说,《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人性的揭示以及对社会意义的探讨而广为传诵。

它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

通过对《红楼梦》的研究和阅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并从中得到一些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红楼梦征文1000字作文(精选8篇)

红楼梦征文1000字作文(精选8篇)

红楼梦征文1000字作文(精选8篇)红楼梦征文1000字作文篇1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独对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情有独钟。

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不少。

首先,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

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

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

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

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

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

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

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

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

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

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

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

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

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红楼梦》巨大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它写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更在于它以这个爱情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敲响了沉沉暮鼓。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精选10篇)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精选10篇)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精选10篇)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精选篇1即将枯萎的绛珠草,无意得到了神瑛侍者的慈悲灌溉,修炼成仙。

两位因灌愁海水,结下一段生死缘分。

高山晶莹的绛珠仙子,不能受人之恩惠而不报,听说神瑛思凡下界,于是要用一生的泪水交换,换取他的回头是岸,以报答灌溉之恩。

当年看到这里,深深被绛珠仙子的高尚宏愿和无私行为所感动。

后来方知,绛珠黛玉,名别体殊,实乃香魂一缕所化,本为一人,从此深爱不已。

黛玉前生仙体,神水浇灌,一尘不染,纤纤弱质,来到污浊的凡间,深涉红尘,无所适应,遂染无医之病。

初见化为宝玉的恩人,便泪如雨下,高兴之极乎,感恩之深乎?无论如何,绛珠终于又遇到神瑛,三生石上旧精魄,万劫人世有情缘。

既然入凡尘,即行凡间事。

当年神瑛因动情红尘,万事自然从他富贵闲人的生活开始,黛玉宝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根深种。

为了让宝玉早启慧根,懂得世无常欢,花无常艳,黛玉不惜以泪洗面,让宝玉在锦衣玉食中,看到悲苦无常。

而常人视她,只当黛玉心胸狭窄,目下无尘。

可怜绛珠一片心意,正是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世间无情,千万物事穿手过,流水落花天地间。

清灵黛玉,无人知心,四季逆旅,寂寞独行,春葬落花,秋卧菊榻,兰心慧语,化做墨香。

可怜清流易被浊欺,白雪常遭泥污,生长在一个不容她的世界里,黛玉因此更无片刻欢颜。

尽管外祖母宠爱,宝玉钟情,黛玉并未因此真正快乐过,她深知眼前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自己只是一匆匆过客,不会久留。

周遭他人冷眼,黛玉独自经受,从未怨言,世间的骄情假意,被她的无尘明镜,照得纤微必显,毫无遗漏。

在这个戏台一般的世界里,她不会妥协,不会作假,只会一意孤行,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一如殷商末年的伯夷叔齐,周伐纣王,两人便以微小之躯劝阻西周万人之兵,周灭纣王后,两人便作采薇之歌,绝食首阳山。

黛玉高洁,一身孤臣孽子的风范,直逼古人,就算是自认为红尘得意的薛宝钗,也情不自禁愿和她结为金兰之谊,时常亲近。

有关红楼梦的学术论文

有关红楼梦的学术论文

有关红楼梦的学术论文红楼梦》这部千古传奇,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文人学者乃至普通读者都对《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有关红楼梦的学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评《红楼梦》的迟暮之美摘要:关于《红楼梦》的主题,有人说它是历史小说,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衰亡史;有人说它是爱情小说,表现的是宝黛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人说这是一部宣扬色空观念的小说;凡此种种。

然以情论,这些悲剧因子却往往隐匿于近乎无事的生活进程和生命节律中,正如白昼渐入黑夜一般自然又突然。

可以说,《红楼梦》描写了钟鸣鼎食人家式微的黄昏,千红万芳女子悲哭的暮春以及遗世恨天通灵者太虚的幻境,皆是迟暮之美。

一、末世好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在《乐游原》中的衷心一叹,流露出诗人在面对迟暮美景时的复杂心境。

夕阳“无限好”,“好”至“无限”,形容极致,是对夕阳美景的不胜赞叹。

而“只是”一词,笔锋一转,将“无限好”的夕阳引入了“近黄昏”的不久长,不免抱憾。

“近黄昏”,预示着一切辉煌绚烂即将归于茫茫夜色,还有深深的不舍与留恋。

面对如此景象,人们常常有着多重感受:陶醉在夕阳胜景中的人们凭着日常经验预见到好景不长的势态,常怀着不舍与不安的复杂情愫;而由黄昏渐进黑夜后,目睹夕阳壮美的人们必然长久沉浸在对逝去的辉煌美好的回忆和追思中,在巨大的心理反差中怅然若失;经历了夕阳西下的过程,人们从盛衰一瞬间的惊悸美感引发出对世事遭际的触发与感慨和宇宙玄机的幻妙不测。

迟暮之美正是时间不可逆返的流逝在人们心中瞬间划下的痕迹,人们的感受往往对即将逝去的预感与挣扎以及对已经逝去的想象与回忆。

《红楼梦》中描写了钟鸣鼎食人家式微的黄昏,揭示的正是末世人事的“好”与“了”。

《红楼梦》首回中跛足道人所唱的《好了歌》,开宗明义,道出的正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切意,由兴衰荣枯、生死悲欢的人事变幻揭示“好了”的真意。

然而,就美学意义来说,最为可贵处恰在于对“黄昏”之美的细致把握。

《红楼梦》论文

《红楼梦》论文

论文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是一部对封建社会进行现实主义批判且艺术价值极商的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研究素材。

《红楼梦》创作于清代,在政治法律方面,清代继承了汉唐宋明等历代封建制度的主干,并有所发展,其典章制度发达完备,堪称中国封建法制之集大成者。

透过如此深刻的写作背景,我们可以通过对这部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的研读,来体味中国传统法律思想。

一、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在中国古代,君主是国家的象征,是国家主权者。

君主掌握国家“要”事,即制定国家的基本政策,主持制定和颁布成文的法律及决定和发布各项政令,即“出令布宪”、“出号令,明宪法”,选任人才。

这就是说君主集中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决策权、及人事任免权。

法自君出,刑由君定,既是被社会所公认的理论原则,又是必须普遍遵行的社会现实。

“皇权至上,法自君出”深深烙印在中国封建体制中。

皇帝是整个大家的家长,皇权不可侵犯,下属臣子百姓都视为他的子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主张制礼乐、定征伐等政治法律行为应由天子掌握,他对诸侯割据、大夫专权的政治局面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候出。

自诸候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他还严厉批评了各种潜越行为。

董仲舒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认为君权神授,皇权至上。

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在封建制度下,君主的言论是金科玉律,神圣不可侵犯,决不允许阳奉阴违,抗拒不从。

君主的诏令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它可以取消法律,更改法律,代替法律。

为了维护皇权,确保君主的权力及其人身的绝对安全,历代封建王朝都从立法方面作了严格规定。

所谓谋反、谋大逆、谋叛、大不敬等罪名,都是为了维护皇权而制定的。

在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皇权至上,法自君出的法律思想。

红楼梦论文

红楼梦论文

红楼梦论文《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也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过程,展现了社会阶级和家族命运的变迁。

本论文将从《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主要人物塑造和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谈谈《红楼梦》的创作背景。

曹雪芹生活在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这种环境使得他对社会现象产生了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虽然有些虚构,但却是作者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创作出来的。

例如,《红楼梦》中描述了官场的黑暗和贾政、贾琏等角色的堕落,反映了作者对官场腐败现象的深刻认识。

其次,我们来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塑造。

《红楼梦》中有一大批各色各样的人物形象,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三位主要人物最为突出。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还代表了不同的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

贾宝玉是一个文思敏捷、情感丰富的才子,他对爱情和美的追求体现了个人主义的精神追求;林黛玉则是一个既有才情又有情感的独立女性形象,她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反抗体现了女性解放的意识;而薛宝钗则是一个智慧、善良的女性形象,她对家族和社会责任的担当体现了传统价值观的代表。

最后,我们来探讨《红楼梦》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揭示而被誉为“读史则明,读诗则通,读《红楼梦》则有风度”。

小说中对封建社会的各个层面进行了细致的描摹和批判,反映了清代社会的种种弊病和矛盾。

同时,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写,小说也展示了家族命运的变迁和人情世故的复杂性,使读者对封建家族制度和传统社会的缺陷有了更多的认识。

综上所述,《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之作,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意义。

通过对创作背景、主要人物塑造和社会意义的分析,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红楼梦》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阅读和研究《红楼梦》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还有助于发现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发展变迁,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文化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红楼梦》毕业论文

《红楼梦》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一、选题缘起与可行性论证《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从古至今有无数优秀的作家评论家对它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研究。

尤其是其作为女性悲剧的价值,早已被人们所认识。

但是目前学界对于其中悲剧女性的研究,却大多停留在少女少妇这个群体,似乎只有她们年轻的生命才称得上悲剧,而忽略了包括贾母、王夫人及各级奴仆在内的老年女性。

因此,笔者决定由此着手,对老年女性的悲剧,以及老年女性与青年女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以补充目前学界对《红楼梦》中女性悲剧研究的不足。

由于对《红楼梦》女性悲剧及女性价值的研究,学界已经有了许多优秀的成果,这就为笔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为了更好的完成好这个研究课题,笔者在研读了数次原著的基础上,翻阅了大量有关《红楼梦》女性悲剧的著作及论文,这些都给了笔者十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二、论文基本框架《红楼梦》中的“鱼眼睛”——另一种女性悲剧一、黯淡无光的“鱼眼睛”二、冷酷的“鱼眼睛”三、“鱼眼睛”的悲剧一、理想缺失产生的嫉妒心理二、对于失去尊严的竭力挽回三、残酷压抑下的人性扭曲四、结语三、主要参考文献(一)著作1、刘梦溪,《红楼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2、唐富龄,《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与旋律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胡适、王国维等著,《沉酣一梦终须醒》陕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5、张国凤《话说红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6、李庆信《说不完的红楼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7、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8、应必诚《红学何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9、吕启祥、孙东海《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10、杜景华《红楼梦的心理世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二)论文1、梁文娟,《试论<红楼梦>的女性悲剧》,《电影评介》,2008年6月2、李艳梅《“审知性”与“体贴”》,《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

红楼梦论文

红楼梦论文

红楼梦论文以下是一个关于《红楼梦》的论文题目及其概述:论题:《红楼梦》中的爱情观研究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故事。

本论文旨在探讨《红楼梦》中的爱情观念,分析人物关系、情感表达以及爱情的社会背景等方面,展示小说对于情爱的独特见解。

论题:官场与情场:《红楼梦》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概述:《红楼梦》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也是一部关于社会现实主义的作品。

本论文将分析小说中的官场和情场两个主题,探讨小说对于社会阶级、权力斗争和人际关系等现实问题的深刻揭示,以及对人性的思考和启示。

论题:形象塑造与文学意义:《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概述:《红楼梦》描绘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展示了不同性格、背景和命运的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生活和奋斗。

本论文将分析小说中的几个主要女性人物,探讨她们的塑造方式、命运安排以及对于女性地位、婚姻制度和个人命运的反思,揭示出小说对于女性议题的重要意义。

论题:典籍与现实:《红楼梦》中的文化与文学意涵概述:《红楼梦》是一部以典籍为背景的小说,融入了许多古代典籍中的文化元素和思想精华。

本论文将分析小说中的典故、诗词以及对于古代文化和文学传统的引用和拓展,探讨小说对于文学创作与文化继承的重要意义。

论题:世俗与超脱:《红楼梦》中的人生观哲学概述:《红楼梦》通过对贾宝玉一家的故事描摹,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对于生命、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本论文将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命运、社会伦理观念以及对于封建礼教的批判,在探讨中阐述小说对于人生观和哲学思考的洞见。

以上是关于《红楼梦》的几个论文题目及其概述,希望能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具体论文内容可以根据论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发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红楼梦》的金钥匙
——《红楼梦》诗词初探
作者:马彦平
[内容摘要]: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一座高峰。

“红楼诗词”是解读《红楼梦》的一把金钥匙。

它是解读“红楼人生”之悲剧思想根源的一把金钥匙;是解读“红楼人物”心灵世界的一把金钥匙;是解读“红楼人物”悲剧命运的一把金钥匙。

同时,“红楼诗词”对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此外,它有助于我们揭开《红楼梦》中那些至今未解的谜。

[关键词]:
“红楼诗词”;“红楼人物”;“红楼人生”;
一部《红楼梦》,堪称我国古典文学的杰作。

其动人处并不仅仅在于小说中凄美动人的爱情悲剧,也并不仅仅在于小说中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并不仅仅在于它形成了一门新的学问:红学。

其实,小说中那些随处可见的诗词,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地方,实在是解读《红楼梦》的一把金钥匙。

单就诗词内容来说,那些诗词或充满了人生哲理,或抒发了主人公的闲情逸致,或暗示人物一生的命运,或咏物言志,都如信手拈来,却又恰到好处,因人而异,似量体裁衣。

一、解读“红楼人生”之悲剧思想根源的一把金钥匙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爱情悲剧,同时也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人生悲剧。

书中处处充溢着悲凉之雾,充溢着人生失意的苦涩,以及世事无常的慨叹。

试看跛足道人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番话乍一听,满口都是“好”与“了”,故名曰:好了歌。

那道人告诉士隐,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这番话,颇有点世事变幻无常、人生无趣的意味,虽有一定道理,不免显得颓唐。

但对于痛失爱女,家中连遭不幸的甄士隐,简直是当头棒喝,打得他一念间看破红尘,毅然决然的弃家而去!他的《好了歌解注》也是如此。

其实,生活中此类悲剧比比皆是。

有些人爱财如命,平日里只知道吝啬以敛钱,但等到一朝撒手归天,才追悔莫及!《红楼梦》中那些“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的人物,最终落得个“昏惨惨黄泉路近”的下场,一切的一切,都“抵不了无常性命”!所以,生活中凡事都要能看得开,提得起,放得下!“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使人联想到“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以及“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切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但是,对那些已经蒙冤千年的灵魂,又有什么用呢?
二、解读“红楼人物”心灵世界的一把金钥匙
或许因为贾家是“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缘故吧,贾家上下人等大多能吟诗作赋。

尤其是宝玉、黛玉、宝钗、探春以及湘云等一干人,他们常常结社吟诗,吟咏性情。

透过这些诗的表层,我们可以进入人物心灵深处,欣赏他们的志向抱负,感知他们的情感世界。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充塞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明为叹息花落春去难寻觅,实为对自身长期寄人篱下,生命如落花般漂泊无依的生存处境的真实写照和悲叹。

当然,《葬花吟》中消极颓伤的情绪也是极其浓重且不容忽视的。

它曾对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读者起过不良的影响。

这种情绪虽然在艺术上完全符合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毕竟因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显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点。

孔子曾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我国传统的诗教观也认为诗言志。

一首好诗,就是一曲动听的心灵的音乐,难道不是吗?贾府、大观园看似小,换种角度看,又何尝不是一个大世界呢?这里有真善美,也有假丑恶。

林黛玉的人生,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交织着痛苦与欢乐,成功与失败的命运交响乐啊!
三、解读“红楼人物”悲剧命运的一把金钥匙
不同与一般小说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极富深意,尤其是针对人物不同的命运,勾勒不同的场景,造就不同的意象,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余地。

探春为人精明能干,但偏偏是庶出,命运又不济,远嫁他乡,有家难回,其命运有如一只断线的风筝,故判词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迎春的性格懦弱,命运也最为悲惨。

只因贾赦想选个有财有势的贵婿,结果把女儿送进“中山狼”[1]的口里。

可怜温柔端庄贤惠的迎春,出嫁一年就被活活折磨致死。

其判词云: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惜春年纪轻轻,但遭遇太多打击,使她心灰意冷,最终出家,与青灯古佛为伴,故判词云:
勘破三春景不长,淄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此外,也有一些诗谜,曲折暗示了人物的不幸命运。

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2]”,从众人所制诗谜中隐约可见: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元春谜语)
一响而散的爆竹,不仅是贾元春盛年辞世的预兆,也恰好是贾家富贵荣华瞬息即逝的写照,这已毋需多说。

总之,《红楼梦》诗词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多种多样,艺术手法高超。

其单作为诗词来欣赏,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

尤其是从那些饱含
哲理意味的诗句中,我们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观照生命的脆弱及美好,感悟人生的妙理真谛。

在酒余饭饱,雨夕灯窗之下,细细赏玩,又何尝不是人生一大快事呢?
红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迄今为止,还有诸多谜团没有解开。

如秦可卿的身世来历及突然死去;《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要想深入研究红学,就得认真去读那些诗词;真正读懂,才有助于我们更透彻的研究这门学问,把我们先辈遗留的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好的传承发扬下去。

注释:
[1]指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

[2]迷信的人指事后应验的话。

参考文献:
1、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2、王蒙.《红楼启示录》.三联书店.1991年版
3、鲁迅《<绛洞花主>小引》.见《鲁迅全集》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