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红楼梦的学术研究论文

关于红楼梦的学术研究论文

关于红楼梦的学术研究论文红楼梦是曹雪芹的作品,很多研读完《红楼梦》的学者都会以写作学术论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楼梦的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红楼梦的学术论文篇一:试论《红楼梦》【摘要】《红楼梦》这部千古传奇,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文人学者乃至普通读者都对《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每以论红、评红为时尚,它以一部小说成就了一门学问——“红学”。

本文对主要红学派别进行了综合概括,并针对索隐派、考证派的谬误进行了分析,明确提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不是传记,也不是历史。

作为文学作品的研究,重在研究作品本身,重在研究它的思想文化内涵、艺术成就,而不是去探佚、猜谜或毫无意义的考证。

【关键词】《红楼梦》研究;索隐;考证;思想内涵;艺术成就《红楼梦》一经问世就引起了文人学士的极大兴趣,研究、评论《红楼梦》开始盛行,点评是研究《红楼梦》的最早形式,点评者人数众多,点评者旨趣也不尽相同,其中最重要最神秘的是脂砚斋,其点评已成为《红楼梦》的一部分,是研究《红楼梦》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资料。

至光绪年间,关于《红楼梦》的研究已成为显学,随着《红楼梦》的广泛流传,对《红楼梦》的研究日益发展。

“清末的民族主义思潮,激励着索隐红学的兴盛,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民族与科学精神,激励着新红学的诞生……1954年由毛泽东亲自介入并领导的批俞运动,使得红学的显学地位达到空前的显赫状态。

此后,学者、作家、艺术家、学生乃至普通读者都以论红、评红为时尚”。

1 《红楼梦》研究之红学派别《红楼梦》它以一部小说成就了一门学问即“红学”。

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去研究《红楼梦》,产生了不同的红学派别:1.1 索隐派1.1.1 顺治董鄂妃故事说。

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说《红楼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兼及当时的诸名王奇女”。

并且说董鄂妃是秦淮名妓董小宛,本是明末名士冒辟疆的爱妾,后来清兵南下把她掠夺了去,送到北京,得到了清世祖的宠爱,封为贵妃,后来董妃夭亡,清世祖非常悲痛,就跑到五台山做了和尚,遂以为宝玉即清世祖顺治帝,黛玉即是董小宛。

红楼梦毕业论文

红楼梦毕业论文

红楼梦毕业论文《红楼梦》毕业论文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一部被广泛研究的文学作品。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探讨其文学价值、思想内涵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形象、情节安排、意象运用等方面的分析,揭示《红楼梦》的独特之处,为读者提供对这部经典之作的更深入理解。

第一章:《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讨《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

首先,我们将分析小说的结构和风格,探讨其对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影响。

其次,我们将研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探讨其对文学创作的启示。

最后,我们将探讨小说中的意象运用和象征意义,揭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二章:《红楼梦》的思想内涵这一章将探讨《红楼梦》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首先,我们将研究小说中的爱情观念,分析其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对传统婚姻观念的挑战。

其次,我们将探讨小说中的人性思考,分析其中对人性弱点的揭示和对人性美好的追求。

最后,我们将研究小说中的社会观念,探讨其中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困境的思考。

第三章:《红楼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在这一章中,我们将研究《红楼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首先,我们将探讨小说中的艺术手法和创新,分析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发和影响。

其次,我们将研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探讨其在后世小说中的影子。

最后,我们将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分析其对后世文学思潮的影响和塑造。

结论:通过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红楼梦》的经典地位不仅体现在其艺术成就上,更体现在其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上。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并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智慧。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就一直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其在文学创作、文化传承以及思想启迪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红楼梦的创作背景、文学价值、影响力等方面展开综述,探讨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红楼梦的创作背景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8世纪中叶。

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借鉴了当时社会风貌、文化传统以及自身的生活经历,将自己对人生、情感、命运等方面的思考融入其中。

作品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为主线,通过对贾府兴衰、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社会画卷。

二、红楼梦的文学价值1. 文学艺术价值红楼梦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闻名于世。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曹雪芹巧妙运用对偶、象征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艺术张力和内涵。

2. 思想内涵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思想精深的著作。

作品中对人性、命运、爱情、友情等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塑造,曹雪芹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使作品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普世价值。

三、红楼梦的影响力1. 文学影响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文学家在创作中受到了红楼梦的启发,借鉴了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塑造技巧,使得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 文化传承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作品中蕴含的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3. 社会影响红楼梦不仅在文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也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品中对家族、爱情、友情等主题的探讨,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伦理、人情世故的思考,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红楼梦艺术论文模板(10篇)

红楼梦艺术论文模板(10篇)

摘要:晴雯风流灵巧,心比天高,出身低贱却渴望着自由平等,但在这个充满奴役的黑暗封建社会,这种想法只能是“空中楼阁”,华丽而又不切合实际。

本文试从晴雯的身世、性格以及与红楼其他人物的对比中,分析晴雯的艺术形象及她的悲剧命运。

晴雯的美和叛逆性格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黑暗的封建制度则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纯洁美丽、风流灵巧、大胆叛逆、反奴性“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①一、晴雯的身世以及基本人物形象晴雯不但在丫环里出类拔萃,即使与小姐们纵向比较,她的美也毫不逊色。

林黛玉的美是一种病态的美,“是个美人儿灯,风吹吹就坏了”。

晴雯虽然模样像她,但却是一种健康的美,泼泼辣辣,富有生气的。

薛宝钗是个天生的冷美人,“任是无情也动人”,“不关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青春活泼热情的晴雯,则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

晴雯的美丽,倘若说只是外表,那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她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她的生气,没有任何的顾忌,可以说是漂亮到惊天动地。

二、晴雯的人物性格分析(一)天真纯洁、疾恶如仇。

晴雯在大观园里上演了一个天真无邪、朴实无华的怡红女儿形象。

《红楼梦》中对她有过这样的描写:她“也不披衣服,只穿着小袄”,大寒冷天深更半夜跑到门外唬麝月一玩笑,又跑到宝玉被子里来渥渥(第51回);与芳官等“在那里抓子儿赢瓜子儿”玩笑(第64回),以及清晨早起,“只穿葱绿院绸小袄,红小衣红鞋,披着头发,骑在雄奴(笔者注:芳官)身上”,又“和宝玉对抓”(第70回)。

还有私自将赖大娘送给宝玉的风筝放走(第70回)等等。

晴雯的心地纯洁善良,她的心里容不得一点肮脏。

晴雯是很喜欢贾宝玉的,可宝玉要晴雯和他一块洗澡,她珍爱自己清白的女儿身,不愿意有任何不纯洁的事情,就故意说今儿天凉她不洗澡了。

也正是由于晴雯心里容不得一点肮脏,使她认为其他人也应该和她一样恪尽职守、兢兢业业。

论文红楼梦

论文红楼梦

论文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巨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该小说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的遭遇和感情纠葛。

小说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致刻画,深入描绘了封建社会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一幅壮丽的社会画卷。

该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而闻名。

首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通过对人物形象和场景的对比,突出了小说中的主题和情感。

其次,小说中细腻的描写和精巧的情节安排,使读者能够深入到故事中,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

第三,该小说也通过许多隐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和批判。

这些技巧使《红楼梦》成为一部既具有艺术价值又富有思想深度的作品。

在研究《红楼梦》时,学者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

首先,可以考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比如,贾宝玉的形象可以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典型,林黛玉的形象则常被解读为曹雪芹的自我投射。

其次,可以探究小说中所展现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

《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时代的作品,其中的宴会、婚姻、宗教等方面都值得深入研究。

最后,还可以研究小说的结构和艺术手法,探寻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和文学风格特点。

《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有着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对于研究和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红楼梦》,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德育论文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德育论文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德育论文前言《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中的颠峰之作,其艺术性可以说没有哪一部小说能出其右。

其宏大而严谨的结构、细腻而传神的心理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高度个性化的语言、伏笔千里的妙用、浓郁的文化氛围、精妙的场面描写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它的作者---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也是最复杂的作家,《红楼梦》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也不同于以往长篇小说(《水浒》、《西游记》等)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故事结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于一个空间和时间,使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

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已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成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这部作品思想内容之博大,艺术描写之精深,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尤其是《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创造,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最高峰。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其思想内容的丰富,艺术成就的卓越和涉及范围的广阔是其它小说不能望其项背的。

在《红楼梦》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中,最突出的是作者于日常生活的描写中塑造的一批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又得力于人物语言的精妙安排。

曹雪芹以他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现实主义精神来描写人物的个性语言,以至于听到“林妹妹”我们就会联想到是贾宝玉在唤黛玉;听到“宝兄弟”就会想到是宝钗来了;听到“厄哥哥、爱哥哥”就知道是史湘云在说话;而“心肝儿肉”却又是贾母的声口了。

《红楼梦》毕业论文

《红楼梦》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一、选题缘起与可行性论证《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从古至今有无数优秀的作家评论家对它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研究。

尤其是其作为女性悲剧的价值,早已被人们所认识。

但是目前学界对于其中悲剧女性的研究,却大多停留在少女少妇这个群体,似乎只有她们年轻的生命才称得上悲剧,而忽略了包括贾母、王夫人及各级奴仆在内的老年女性。

因此,笔者决定由此着手,对老年女性的悲剧,以及老年女性与青年女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以补充目前学界对《红楼梦》中女性悲剧研究的不足。

由于对《红楼梦》女性悲剧及女性价值的研究,学界已经有了许多优秀的成果,这就为笔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为了更好的完成好这个研究课题,笔者在研读了数次原著的基础上,翻阅了大量有关《红楼梦》女性悲剧的著作及论文,这些都给了笔者十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二、论文基本框架《红楼梦》中的“鱼眼睛”——另一种女性悲剧一、黯淡无光的“鱼眼睛”二、冷酷的“鱼眼睛”三、“鱼眼睛”的悲剧一、理想缺失产生的嫉妒心理二、对于失去尊严的竭力挽回三、残酷压抑下的人性扭曲四、结语三、主要参考文献(一)著作1、刘梦溪,《红楼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2、唐富龄,《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与旋律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胡适、王国维等著,《沉酣一梦终须醒》陕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5、张国凤《话说红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6、李庆信《说不完的红楼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7、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8、应必诚《红学何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9、吕启祥、孙东海《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10、杜景华《红楼梦的心理世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二)论文1、梁文娟,《试论<红楼梦>的女性悲剧》,《电影评介》,2008年6月2、李艳梅《“审知性”与“体贴”》,《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

红楼梦毕业论文

红楼梦毕业论文

红楼梦毕业论文《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小说中,曹雪芹通过对贾宝玉一家宝贵的财富的描写,以及其中的纷争和悲剧,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荣和虚伪,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人性的无尽悲凉。

本篇论文将从三个方面对《红楼梦》进行分析和思考。

首先,《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揭示和批判。

小说通过描述贾宝玉一家的富贵生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贾宝玉一家的富贵生活充斥着虚荣和虚伪,家族成员们一心追求名利地位,争斗不休,没有真正的情感和真诚的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曹雪芹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权力斗争和利益之争对人性的侵蚀,以及虚荣和虚伪所带来的痛苦和困惑。

同时,小说还通过王熙凤的形象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以及她们在家庭中所受到的压迫和束缚。

其次,《红楼梦》对人性的思考。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复杂,他们的一言一行都透露出深刻的人性思考。

贾宝玉作为小说的主角,他天真烂漫又感性多情,通过他的经历和遭遇,曹雪芹展示了人性中的善良与感情。

另一方面,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如林黛玉和史湘云,则具有骨子里的反抗和独立精神,他们在封建社会的约束下,选择了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由和真实的生活。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小说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与矛盾。

最后,《红楼梦》对人生的思考。

小说中贾宝玉一家的故事以及其中的种种悲剧,呈现出人生的无常和变幻,以及人们面对命运的无奈和悲凉。

重要人物的生死离别,以及他们在离别中的痛苦和无奈,无不反映出人生的脆弱和无常。

同时,小说中的一些哲理语句也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例如“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无尽悲凉和对生活的深思。

综上所述,《红楼梦》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揭示和批判,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曹雪芹深刻的思想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灵魂的呐喊和对人性的拷问。

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文化内涵论文

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文化内涵论文

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文化内涵《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它以清代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历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现象。

本文将从《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出发,探讨其文化内涵和价值。

一、《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主要包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母、王熙凤等。

这些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贾家的公子,也是贾家的继承人。

贾宝玉的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首先,贾宝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家族文化。

贾宝玉是贾家的公子,他的地位和权力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次,贾宝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道德观念。

贾宝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他对待他人都是以诚相待,不欺骗他人。

最后,贾宝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

贾宝玉具有高尚的文化价值观念,他尊重他人,不歧视他人。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贾宝玉的表妹,也是贾家的小姐。

林黛玉的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首先,林黛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女性文化。

林黛玉是贾家的小姐,她的地位和权力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次,林黛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道德观念。

林黛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她对待他人都是以诚相待,不欺骗他人。

最后,林黛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

林黛玉具有高尚的文化价值观念,她尊重他人,不歧视他人。

薛宝钗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贾家的小姐,也是贾家的女儿。

薛宝钗的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首先,薛宝钗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女性文化。

薛宝钗是贾家的小姐,她的地位和权力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次,薛宝钗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道德观念。

薛宝钗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她对待他人都是以诚相待,不欺骗他人。

最后,薛宝钗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

薛宝钗具有高尚的文化价值观念,她尊重他人,不歧视他人。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八篇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八篇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八篇美梦终究一场空。

韶华散尽,容颜衰。

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

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

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

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常听人讨论,宝钗凄惨还是黛玉凄惨?可纵观全文,细细评之,你便会觉得这个问题已不重要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黛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愚见,也许冰山一角都未触及,还搞错了方向,扭曲了曹雪芹的原本用意。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篇4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

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

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然而,在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薛宝琴,……为什么独有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呢她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她究竟美在何处、动人在何处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点,则是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

当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时恐怕首先是指宝黛爱情的悲剧;其次是指青春少女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

而其中最悲者莫过于黛玉之悲了。

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

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像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

这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

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

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

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红楼梦5000字论文

红楼梦5000字论文

红楼梦5000字论文篇一:红楼梦论文红楼梦论文作为一个一般同学来谈作为中国小说的最高峰《红楼梦》的确有些力不从心或者说自不量力,但还是要试试的。

首先我先简洁介绍下《红楼梦》这本书,《红楼梦》是一部一百二十回的章回体小说。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是一部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

在前五回里我们可以得到《红楼梦》还有四个名字,分别是: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钗,而金陵十二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薛宝钗、林黛玉、王熙风、巧姐儿、李紈、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贾宝玉:他躲避过早地接受封建主义的训练,使他避开卷入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利害之争,他身上保持了人性的纯正。

他憎恶仕途经济,厌烦与达官显贵往来,把八股文称为“饵名钓禄之阶”,却对他身边那些地位低下的女子寄予深厚的怜悯,而且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从现代社会看,他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浪荡青年,没有抱负、没有理想,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相违反。

假如不是由于家庭富有、长辈溺爱,早就应当流落街头了。

才十几岁却把儿女私情时常放在心中,有是一种怎样的坏习气呢?还曾引起过金训儿跳井这一大事。

林黛玉:她的人生观是灰暗的,身世也的确可怜,幼年丧母,少年丧父,寄人篱下。

她满腹才华,吟诗作对无人能及,论才论貌她肯定冠绝古今,而且天真、纯净,但她不喜爱礼教束缚的家庭,对宝玉的玩世不恭大加欣赏,这是他们感情的源头。

在全部人都劝宝玉努力学习、考取功名时,黛玉显出对功名的唾弃。

她柔弱的外表内,带着对封建的科举功名的鄙视和唾弃。

一个好女孩子最起码的条件是性格好,善解人意,不工心计又不失端庄。

而林黛玉,孤标自傲,目下无尘。

虽说寄人篱下,但还是千金小姐,有外婆疼,有一群好姐妹陪,并且容貌娇美,才学出众,可她就是不满意。

当她孤芳自赏、顾影自怜时,忘却了身边的世界,于是整个世界也就对她报以同样的态度。

红楼梦学术论文写作学术论文写作

红楼梦学术论文写作学术论文写作

红楼梦学术论文写作学术论文写作红楼梦学术论文写作篇一浅析《红楼梦》中的诗词艺术摘要:作为《红楼梦》这部小说有机组成部分的诗词曲赋,其中所展示的美学思想、时代精神、艺术才能,是蕴藉含蓄、博大精深的,因此,多方面的探求《红楼梦》诗、词、曲、赋在全书中的功能作用,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红楼梦诗词艺术一、托言寓意《红楼梦》中的贾府,到了贾宝玉这一代,己经是到了日暮西山的穷途了。

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外面的骨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空来了。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集团、家族及其成员之间为权利势欲剧烈争夺,加快了兴衰荣辱迅速转递的历史进程。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便是这幅时代画卷高度概括的画龙点睛之笔。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这不光是贾氏家族的命运,也是垂死的封建阶级和他们所代表的反动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形象写照。

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则是从人与人的关系上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撕下了笼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纱幕。

为了夺利争权,封建家族内部,正如探春所说:“个个象乌眼鸡一样,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接外甥贾母惜孤女”,林姑爷也认为把女儿送到贾府,“依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可以减少“内顾之优”。

谁知这位外祖母,为了封建家族的利益,竟不许林丫头有“那个想法”,说是“这心病也是断断有不得的”,竟活活拆散了天造地设的一对,致使“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花原自怯,岂耐狂飘柳本多愁,何禁骤雨”这是多么深刻的揭露,多么严正的控诉啊!巧姐的《留馀庆》曲子“劝人生济困扶穷。

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则是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看出封建政治的腐朽,因而也令人看到了封建制度的必然崩溃。

二、以诗写人在中国文学中,有些小说也夹入一些诗词赞赋,虽则在形容人物、景象、事件和渲染环境气氛上也有一定作用,但总不如正文之重要。

但是《红楼梦》诗词区别于其他小说诗词的重要特色就在于诗中有人,以诗写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是一部诗体或诗化的小说。

2023最新-红楼梦读后感800字议论文【优秀3篇】

2023最新-红楼梦读后感800字议论文【优秀3篇】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议论文【优秀3篇】《红楼梦》缘起灵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过多故五内郁结。

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红楼梦读后感800字议论文【优秀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红楼梦读后感篇一红楼十二金钗,黛玉温柔多情,宝钗知书识礼,探春大气稳重,湘云潇洒可亲她们确实各有各的风采,让人无限着迷,让人为之倾倒。

但是于我来说,她们多了脂粉气,只是宝玉口中的如水一般的弱女子,最令我钦佩的却是熙凤。

妈妈说:女孩子,就应该像林黛玉一样,小鸟依人,弱柳扶风。

爸爸说:女孩子,就应该像薛宝钗一样,相夫教子,安分守己。

我说:女孩子,就应该像王熙凤一样,独当一面,不让须眉。

凭着一张利口,熙凤上得贾母、王夫人之宠信,下获宝玉及众小姐的依赖,而嬷嬷、丫环更是对她敬畏万分。

她年纪轻轻,只是些许认得了几个字,偌大的荣国府,却被她上下打理得周到得体。

虽然她也有贪财弄权、狡猾善妒的一面,但是瑕不掩瑜。

她的才干将贾府的男性完全比了下去,没有她贾府会更早地没落。

所以说我们应当学王熙凤,做一个独立、自强的女孩。

然而可悲的是,我们总喜欢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仿佛成功两个字只属于男人,却不知女人也渴望事业有成。

在世人的眼里,少年应该远游,去闯荡,去追求,仿佛女子就应该在家中好好侍奉公婆,照顾孩子,洗衣、做满分作文网饭,日日守候他的归来,最好是化做望夫石,在崖壁上久久伫立。

殊不知女孩也有自己的可贵的梦想想要去实现。

我想起那旧社会的女子为博得男子的欣赏,痛苦地将自己的脚裹成三寸金莲。

我想起那一块块高大巍峨的贞节牌坊埋葬了多少女子的青春。

我想起那善良、勤劳的祥林嫂,孤苦而死,连自己真正的姓名都没有留下。

封建社会,女性总是被压迫得最深。

她们无心更无力去反抗这样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

但是在当下男女平等的社会里,女子完全可以自强,可以独立。

我们不能只顾涂脂抹粉,而应为已、为家、为国,去拼博,去奋斗,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红楼梦议论文

红楼梦议论文

红楼梦议论文《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巨著,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以描述贾宝玉等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家族兴衰败落为主线,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悲剧。

本文将从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人性揭示以及社会意义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不可忽视。

在文学形式上,它运用了复杂的叙事结构和众多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了小说创作中的巧妙以及深刻的内涵。

其中的诗词歌赋、儿女情长以及爱恨纠结等主题更是成为了经典。

而在艺术表现上,红楼梦独特的意象和鲜明的画面感,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场景和情感,产生共鸣。

这些艺术手法为红楼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它成为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典范。

其次,红楼梦通过对人性的揭示,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和心理。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每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和动机。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述和描绘,红楼梦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例如,贾宝玉作为主角,既有着纯真善良的一面,又常常被欲望和诱惑所迷惑;林黛玉则是一个有着强烈感情和独立思想的女性形象。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红楼梦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善良、贪婪、嫉妒等各种复杂情感,使得读者对人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最后,红楼梦对于社会意义的探讨也是其重要的价值之一。

小说中描绘了一个封建家族的兴盛和衰落过程,展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以及其内在的矛盾。

通过对这样一个家族的表现,红楼梦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道德沦丧,对人们思考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总结来说,《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人性的揭示以及对社会意义的探讨而广为传诵。

它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

通过对《红楼梦》的研究和阅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并从中得到一些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红楼梦征文1000字作文(精选8篇)

红楼梦征文1000字作文(精选8篇)

红楼梦征文1000字作文(精选8篇)红楼梦征文1000字作文篇1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独对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情有独钟。

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不少。

首先,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

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

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

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

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

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

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

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

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

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

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

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

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

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红楼梦》巨大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它写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更在于它以这个爱情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敲响了沉沉暮鼓。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精选10篇)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精选10篇)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精选10篇)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精选篇1即将枯萎的绛珠草,无意得到了神瑛侍者的慈悲灌溉,修炼成仙。

两位因灌愁海水,结下一段生死缘分。

高山晶莹的绛珠仙子,不能受人之恩惠而不报,听说神瑛思凡下界,于是要用一生的泪水交换,换取他的回头是岸,以报答灌溉之恩。

当年看到这里,深深被绛珠仙子的高尚宏愿和无私行为所感动。

后来方知,绛珠黛玉,名别体殊,实乃香魂一缕所化,本为一人,从此深爱不已。

黛玉前生仙体,神水浇灌,一尘不染,纤纤弱质,来到污浊的凡间,深涉红尘,无所适应,遂染无医之病。

初见化为宝玉的恩人,便泪如雨下,高兴之极乎,感恩之深乎?无论如何,绛珠终于又遇到神瑛,三生石上旧精魄,万劫人世有情缘。

既然入凡尘,即行凡间事。

当年神瑛因动情红尘,万事自然从他富贵闲人的生活开始,黛玉宝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根深种。

为了让宝玉早启慧根,懂得世无常欢,花无常艳,黛玉不惜以泪洗面,让宝玉在锦衣玉食中,看到悲苦无常。

而常人视她,只当黛玉心胸狭窄,目下无尘。

可怜绛珠一片心意,正是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世间无情,千万物事穿手过,流水落花天地间。

清灵黛玉,无人知心,四季逆旅,寂寞独行,春葬落花,秋卧菊榻,兰心慧语,化做墨香。

可怜清流易被浊欺,白雪常遭泥污,生长在一个不容她的世界里,黛玉因此更无片刻欢颜。

尽管外祖母宠爱,宝玉钟情,黛玉并未因此真正快乐过,她深知眼前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自己只是一匆匆过客,不会久留。

周遭他人冷眼,黛玉独自经受,从未怨言,世间的骄情假意,被她的无尘明镜,照得纤微必显,毫无遗漏。

在这个戏台一般的世界里,她不会妥协,不会作假,只会一意孤行,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一如殷商末年的伯夷叔齐,周伐纣王,两人便以微小之躯劝阻西周万人之兵,周灭纣王后,两人便作采薇之歌,绝食首阳山。

黛玉高洁,一身孤臣孽子的风范,直逼古人,就算是自认为红尘得意的薛宝钗,也情不自禁愿和她结为金兰之谊,时常亲近。

有关红楼梦的学术论文

有关红楼梦的学术论文

有关红楼梦的学术论文红楼梦》这部千古传奇,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文人学者乃至普通读者都对《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有关红楼梦的学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评《红楼梦》的迟暮之美摘要:关于《红楼梦》的主题,有人说它是历史小说,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衰亡史;有人说它是爱情小说,表现的是宝黛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人说这是一部宣扬色空观念的小说;凡此种种。

然以情论,这些悲剧因子却往往隐匿于近乎无事的生活进程和生命节律中,正如白昼渐入黑夜一般自然又突然。

可以说,《红楼梦》描写了钟鸣鼎食人家式微的黄昏,千红万芳女子悲哭的暮春以及遗世恨天通灵者太虚的幻境,皆是迟暮之美。

一、末世好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在《乐游原》中的衷心一叹,流露出诗人在面对迟暮美景时的复杂心境。

夕阳“无限好”,“好”至“无限”,形容极致,是对夕阳美景的不胜赞叹。

而“只是”一词,笔锋一转,将“无限好”的夕阳引入了“近黄昏”的不久长,不免抱憾。

“近黄昏”,预示着一切辉煌绚烂即将归于茫茫夜色,还有深深的不舍与留恋。

面对如此景象,人们常常有着多重感受:陶醉在夕阳胜景中的人们凭着日常经验预见到好景不长的势态,常怀着不舍与不安的复杂情愫;而由黄昏渐进黑夜后,目睹夕阳壮美的人们必然长久沉浸在对逝去的辉煌美好的回忆和追思中,在巨大的心理反差中怅然若失;经历了夕阳西下的过程,人们从盛衰一瞬间的惊悸美感引发出对世事遭际的触发与感慨和宇宙玄机的幻妙不测。

迟暮之美正是时间不可逆返的流逝在人们心中瞬间划下的痕迹,人们的感受往往对即将逝去的预感与挣扎以及对已经逝去的想象与回忆。

《红楼梦》中描写了钟鸣鼎食人家式微的黄昏,揭示的正是末世人事的“好”与“了”。

《红楼梦》首回中跛足道人所唱的《好了歌》,开宗明义,道出的正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切意,由兴衰荣枯、生死悲欢的人事变幻揭示“好了”的真意。

然而,就美学意义来说,最为可贵处恰在于对“黄昏”之美的细致把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及其在诗词中的表现
摘要: 在《红楼梦》一书中, 诗词在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林黛玉就是曹雪芹用这种艺术手段塑造出的最典型的艺术形象。

本文主要探讨她既多愁善感、自卑自怜又叛逆不屈、孤标傲世、钟灵毓秀、坦率纯真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 红楼梦;林黛玉; 性格; 诗词
《红楼梦》代表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同时也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小说杰作。

书中的诗词佳句可谓层出不穷, 美不胜收。

这些诗词作品单从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一面来说, 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林黛玉就是曹雪芹用这种艺术手段塑造出的最典型的艺术形象。

书中寄名林黛玉所作的诗词作品共约二十余首,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感伤身世类,如《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行》等; 第二类为题咏类,如《咏白海棠》、《柳絮词》、《菊花诗》《螃蟹咏》、《五美图》等; 第三类为一些杂咏,如题帕诗、灯谜诗等。

这些诗词作品大多都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气质、精神内涵的塑造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下面将分析林黛玉的性格及其在诗词中的表现。

一:多愁善感,自卑自怜
林黛玉是四大家族贾家第四代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的独
生女, 自小娇生惯养使她具有优越感, 进而发展为极强的自尊心。


她的生活境遇并不乐观, 因父母相继早逝, 她一无所有, 无依无靠,孤身寄住在外祖母家。

但在贾府, 林黛玉的处境说到底只不过是因仅有一层极不牢靠的亲戚关系的面纱, 而得到的“不正经主子”身份。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黛玉往往“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泪眼,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自泪自叹的。

先时还有人解劝,或怕他思父母,想家乡,受了委屈,只得用话宽慰解劝。

谁知后来一年一月的竟常常的如此,把这个样儿看惯,也都不理论了”。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多愁善感、自卑自怜这一性格。

其中《葬花吟》是她多愁善感、自卑自怜这一性格的集中体现。

诗中写道:“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另外还有《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中的“秋花惨淡秋草黄, 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 那堪风雨助凄凉! 寒烟小院转萧条, 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 已教泪洒窗纱湿。

”通过这如泣如诉的诗句, 我们可以看到黛玉在这种处境中所受到的折磨、威胁和摧残, 可以体会到她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悲痛和哀愁。

二:叛逆不屈,孤标傲世
通过林黛玉的诗词作品, 我们还可以看出她叛逆不屈、孤标傲世这一性格特点。

林黛玉的生活境遇是她最隐痛的心结,随着年龄的增长, 她对此认识越来越清。

但强烈的自尊心又使她甘心这种命运。

为了改变命运, 她竭力地捍卫着自己的尊严和爱情, 她内心深藏着坚
强与叛逆。

她虽寄居人下, 但为人处世光明坦诚,不亢不卑。

用一首
首充满着血和泪的诗作, 来表现她对理想爱情至不渝的追求和对封
建礼教冷酷无情的抗议。

她在《春灯谜》一诗中写道“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两无缘,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 风雨阴晴任变迁。

”“两无缘”仿佛在说与宝玉的恋爱是要落空的。

“朝朝还暮暮, 煎心日日复年年”, 又进一步说明她素日的心情。

从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 即便是在自己追求的爱情没有把握、心灵倍受煎熬的情况下, 她也决不听任摆布, 而是要在短暂的生命过程中珍惜时光, 勇敢地
斗争下去。

在她的另一首灯谜诗中也明显地表现出这种斗争精神。

诗中写道“马录马耳何劳缚紫绳? 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云动, 螯背三山独立名。

”这里“驰城逐堑”的千里马气势凶猛, 不受紫绳的束缚, 更是生动地展现出黛玉的奔放气概和叛逆思想。

林黛玉思想意识的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对封建正统思想的蔑视
与背叛。

表现她这种思想意识的诗词有很多,其中《五美吟》最为突出。

咏西施, 说西施因美而失去自由, 不及东施因丑而自在。

咏虞姬, 说当叛徒被杀不如守义自刎。

咏明妃, 说悲剧由于皇帝所托非人。

咏绿珠, 认为绿珠为石崇殉葬完全不值得。

咏红拂, 赞扬红拂与人私奔是正义的壮举。

这些完全是与封建正统思想和社会舆论背道而驰的。

封建社会一贯是提倡并要求女子三从四德、从一而终。

而黛玉认为绿珠大可不必“效死于君前”, 这种“落花犹是坠楼人”的从一而终是不值得的, 大胆地对反动腐朽的封建思想本质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
嘲弄。

孤标傲世的性格在她的《菊花诗》、《葬花吟》、《咏白海棠》、《琴曲》等作品中都有所表现,其中三首《菊花诗》是林黛玉自示高标的集中表现。

从“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到“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我们看到了林黛玉“孤标傲世”,更认识到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

林黛玉心胸高洁,从她的《葬花吟》中可见一斑。

“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 是她至死不渝的宣言书。

在《咏白海棠》中, 通过“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等诗句, 在赞美海棠的同时, 也表现出她自己一尘不染的高洁品格。

在《琴曲》里,她用“素心如何天上月”, 表明在恶劣的环境里自己纯净的素心始终如皓月当空, 皎皎明亮
三:钟灵毓秀、坦率纯真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曾用“造化钟神秀”的诗句,来形容东岳泰山的壮美在他心中引起的惊奇。

意思是说: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丽都集中在泰山上了。

书中曹雪芹也只把“精华灵秀”钟于女儿。

并特别多地钟于林黛玉。

他所创造的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悲剧性格。

宝玉第一次见到黛玉时,是这样描写黛玉的美:“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段对黛玉的正面描写,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

林黛玉的纯真坦率表现为讨厌虚伪的社会与世故,用诗人的浪漫来对待生活。

她常用犀利的语言去揭露伪善的现实,愤世嫉俗,从来不给人留情面。

其实她也是真诚而单纯的,她不过是想说就说、想哭就哭、想生气就生气,并不怕得罪任何人。

林黛玉在没有与贾宝玉定情之前,她对两个情敌——薛宝钗、史湘云有些“小性儿”“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

如薛宝钗生病,贾宝玉去看她,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

这样带刺的话,使薛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

然而在对待薛宝钗的态度上,更多的是真诚。

对待情敌,本应无嫌犹猜。

但是在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

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

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此后她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除了她,谁还配得上这样的形容?但正因如此,她是贾府中的异数,也只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奠定了她悲剧的一生。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 曹雪芹为林黛玉安排的每一首诗词创作都是精心设计的, 其艺术手法完全与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她所处的
环境融为一体。

她的多愁善感、自卑自怜, 她的叛逆不屈、孤标傲世,她的钟灵毓秀、坦率纯真,她命运的悲惨结局都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
图,融入了作者的理想和感情,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典范。

正因如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具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