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lso the Chinese ancient mainstream consciousness
儒家思想的精华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子的 仁礼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孝道、《论语》中的孝、《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 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观的特征与内涵、孔子的人生问题论、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 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与默、孟子的性善论与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 学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儒家思想的流变、贯通天人的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性即 理”——周、张、程、朱的理学思想、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 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容。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 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 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人治”主义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 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 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 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 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 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
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Chinese ancient social education was based on the Chinese nation formed in the specific living environment long-term values, habits, practices and code of conduct and guidelines on cultural elements. Confucianism absorb these cultural elements and high rise to the system theory.
千百年来,儒家的礼仪思想对汉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点同样在语言中得到体现。 For the past hundreds of years, confucianism has made great influences on Han nationality, which can be seen in the language as well.
儒家思想的及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Confucius culture is founded by Confucius,最初
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Originally refers to the Master of Ceremonies, then gradually developed for junior level of benevolence as the core of the thought system, 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It Is chinese most influenced group, and it is
主要学派 1.程朱理学
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狭义理学专指程朱学派 (广义的理学包括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本文的理学特指程朱理学)。理学肇始 于北宋的周敦颐,奠基于程颢、程颐,完成于南宋的朱熹。朱熹集前人之大成,建立了理学 体系。他把太极之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提出了系统的格物致知说和知行学说,建立了完 整的人性学说和有关修养方法的学说。
陆九渊的哲学观点是“明心见性”、“心即是理”,经明朝王阳明发展为心学,形成了“陆 王心学”。程朱理学的理论基础是《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而陆王心学的根据则是《尚书》 中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明代晚期,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之间进行的义理之争转入了儒家文献的全面考证,由此产生 了顾炎武的汉学。 宋学与汉学
儒学领导力 对于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中国现有的一切都是以传统为基础的。只有民族的才是
世界的,当代很多外国思想家正在反思社会的运行模式和走向,并感觉到了其中的潜在危机。 很多思想家反思的结果就是:把目光投向中国,而他们关注的焦点就是中庸思想。For precious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China's existing everything is based on tradition.Only the nation is the world, many foreign thinkers are rethinking the operation mode and direction of the society, and feel the potential crisis.As a result of many thinkers reflection: look to China, and their focus is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thought.
仁 benevolence 义 righteousness 礼 politeness 智 wisdom 信源自文库reputation 恕 tolerance 忠 loyal 孝 filial respect
形成与发展 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士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 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 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民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 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儒家学派吸收这些文化要素
Today, I introduce the content of the Confucian culture。As we all know,Thought of Confucius in Chinese history of great significance,has already affected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in China,Confucius's position in history is also very high. Now,more and more and more people start studying Confucian culture.Confucius,are worthy of great philosophers of ancient China!(注: 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已经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孔子在历史上的地位也很 高.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学习儒家文化.孔子,不愧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
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体现儒家思想的经典名言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译:老马虽然卧在马槽子下,但它仍有行千里的志向。 4.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译: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宋轼《晁错论》 译: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 而》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 老师传授的学 业没有复习吗?”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 不听从。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译: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译:君子心地宽阔,小人经常忧愁。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译: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译:天资聪颖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15.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宋·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不足的人一定好学,以下问为耻的人常常自满。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 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 译:只读书而不思考无所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也只会疲惫不堪。 7.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朱子语类》 译:道是文章的根,文是道的枝和叶。 8.观其文可以知其人。 清.袁牧《读书 译:看一个人的文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思想品德。 3.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荀子.天论 译:天有四时,地有资材,人有治理自然与社会的能力。 7.物极则反。唐.孔颖达《周易.乾》疏 译: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向自身的反面转化。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译: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遭遇突然出现的祸殃。
this already.Moderation in all things is the world's most has the continuity of culture, is also the most valuable in the numerous culture schools at the core of the spirit and concept.
中庸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和重要性必将日益显现出来,这一点已经有所表现。 中庸之道是世界上最具有连续性的文化,也是中国众多文化流派中最具有价值的核心精神和 观念。Spirit of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over time, the value and importance will be increasingly apparent,
汉学与宋学的对立是清代儒学的主线,又因满清变成儒学和皇权的道统之争,康熙等以 宋学的名义逐渐从儒学士人手中夺取儒学道统。汉学大师惠栋认为“宋儒之祸,甚于秦火”。 戴震进而指出无论程朱还是陆王都掺杂了释道的成分,作《原善》《诸言》《孟子私淑录》以 及《孟子字义疏证》寻找纯粹的孔孟之道。
三个主义 礼治”主义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 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 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 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德治”主义
宋朝时,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后取得官方地位,因此程朱 理学成为儒学主流。朱熹作《伊洛渊源录》确立了北宋理学产生、发展、传衍的历史统绪, 使之具有一个统一的学术流派的地位。 陆王心学
中国宋明时期的哲学流派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南宋时,针对朱熹等人的“理”在人
心之外,陆九渊提出“心即理”;针对朱熹“即物”才可“穷理”的理论,陆九渊提出更为便捷的 “发明本心”的主张。到明代中期,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主 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翻译 1.儒家文化 Confucius culture • 2.孔子 Confucius • 3.论语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4.孔庙 Confucian temple 孔林 Cemetery of Confucius 孔府 confucius family mans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