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各国地区中央银行制度比较
银行制度比较学 缩印版
金融体制:是指各国金融发展与运行中的发展战略、组织形式、框架结构、业务分工、监督管理、构造方式、运行机制、运转环境(经济环境、金融环境、社会环境)和总体效应等相关金融要素的有机整体。
双线银行管理体制:指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有关当局同时有权接受银行注册登记并监督管理银行的制度。
银行持股公司:直接或间接拥有及控制或掌握一个或多个银行的25%以上的投票权,以任何方式控制一个或多个银行大多数董事或受托管理人的选举以及对银行的管理或政策形成控制性影响的公司。
经济金融化:指社会经济生活对金融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金融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日益深刻。
初始构造:一个国家在特定社会性质的金融机构机构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建立起具有一定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的银行体制。
再构造:指一个国家对业已建立的银行体制重新进行配置和调整,从而使银行体制发生或全局性的、或局部性的、质的变化。
自然构造:国家不直接干预银行体制的产生、设立等,只是伴随着经济的自然演进而形成、发展银行体制。
人为构造:政府采用人为的办法,强制建立、合并或撤销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通过立法方式强制建立与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宜的银行体制。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准备金制度:中央银行发行纸币必须以金银、外汇、证券等作为发行准备,即要建立某种准备金制度,不能滥发纸币。
弹性货币发行原则:货币发行要有高度的伸缩性和灵活性,不断随经济发展状况而加以调整。
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包括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金融监管主体的组织结构、金融监管主体的行为方式等。
集中统一型金融监管体制是指将不同的金融行业、机构和业务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由一个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负责进行监督管理。
分业型监管监管体制:是指根据金融业不同的机构主体及业务范围,在银行、证券和保险领域分设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各行业的审慎监管。
第五章 中国人民银行法
二、中国中央银行及其法律制度的形成 中国中央银行始于1905年的户部银行。1908年,清政府 将其改为大清银行,并颁布我国最早的银行立法——《大清 银行则例》,大清银行身兼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两项职能。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 中国第一个专职的中央银行是1928年国民党政府成立的中 央银行。 1948年12月1日,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在 石家庄合并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 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随人民解放军入北京设总行, 人民银行体系开始建立。 1989年初,新的银行法的起草工作开始进行。
我国人民币汇率应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采取合适的汇率,不能因 别国压力而盲目地升值和大幅地升值。我国应遵守国际法的相关规定,尽 早制定统一和修改完善有关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法律,提升人民币汇率相关 政策的法律地位。
第四节 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政策是政治实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根据客观情况而规定的 行为准则,国家政策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 目标而规定的行动准则。我国的《辞海》一书则把政策一词解 释为“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 则。” 在我国,党的政策是法律的基本依据,法律是政策的 法律化,是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和特征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 货币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确立的组织、管理、 调控、干预社会信用量的一种金融措施,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一 个重要方面。 (二)货币政策的主要特征 货币政策是一种调控社会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的 实施以间接调控为主,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即主要采取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
银行体制:是指银行体系的组织形式、框架结构、运行机制、业务分工、管理制度、构造方式、发展战略模式、运行环境和总体效应等相关金融要素的有机整体。
银行公会(协会):银行协会是协调银行间关系、促进银行间合作的全国性或地区性同业协商机构,是一种非官方、非盈利的金融行业组织。
金融倾斜:是指在世界各国金融发展中,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不均衡发展,先有间接金融,后有直接金融,间接金融业务占有量比直接金融大的不均衡状态。
银行体制构成要素:组织形式、框架结构、运行机制、业务分工、管理制度、构造方式、发展战略模式、运行环境、总体效应。
试述英国银行体制的构成及特征构成:(一)英格兰银行(中央银行)领导机构:董事会,最高决策机构。
董事会由总裁、副总裁及16名董事组成。
成员由政府推荐,英王任命。
正、副总裁任期5年,董事4年,轮流离任。
董事中有知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担任董事)(二)英国的银行1、零售性银行:英国银行系统的主体。
主要客户:个人和中小企业。
(1)清算银行:到1995年,英国共有34家清算银行。
“四大金刚”:巴克莱银行、劳合银行、米特兰银行和国民西敏士银行。
拥有庞大的分支网络,约占全国零售性银行所设分支机构的72%。
(2)划拨银行。
(国民划拨银行)于1968年正式设立。
1990年以前,划拨银行归英政府所有,隶属于邮政局,并利用全国21000多个邮政局营业处展开业务。
1990年,实行私有化,被联盟保险公司和莱斯特房屋互助协会收购。
(3)信托储蓄银行1817年,英国颁布了《储蓄银行法》,标志着现代信托储蓄银行的开始。
1976年,英政府通过了《信托储蓄银行法》,摆脱政府控制,开始全面办理银行业务,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合并,由原来的73家减少到只有4家。
1995年,分支机构达1235家,客户逾千万。
1995年10月,信托储蓄银行与劳合银行合并,共同组建劳合信托储蓄银行集团。
(4)英格兰银行银行部:根据1844年《皮尔条例》,英格兰银行的业务机构划分为银行部和发行部。
银行制度比较
第一章一、试比较各国商业银行的类型及名称。
1、美国的商业银行:按管理体制划分国民银行、州银行会员银行、非会员银行2、英国的商业银行:按业务性质划分零售性银行(清算银行)、商人银行、贴现行、外国银行3、法国的商业银行:按所有权划分存款银行(注册银行)国营银行、私营银行、受外国控制的银行4、德国的商业银行:按公私法规管理划分按私法设立:三大银行、区域性银行、私人银行、外国银行5、日本的商业银行:按区域划分都市银行、地方银行6、意大利的商业银行:普通银行——国有化商业银行:公立银行、国民利益银行7、新加坡的商业银行:按领取的营业执照划分领取全国性银行执照的商业银行、领取限制性银行执照的商业银行、领取境外执照的商业银行8、印度的商业银行:按所有权划分国有化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农村地区银行、外国银行9、中国的商业银行:二、各国商业银行外部组织形式模式有哪些?(一)单一银行制度(独家银行制)是指一家商业银行原则上只有一个营业机构,不能再设立分支行的一种组织制度。
美国为典型。
优点:1、防止垄断。
2、降低成本3、服务地方4、政策一致不足:1、限制了银行业务的开展,限制了银行的经营和业务创新,不利于规模效益的提高。
2、破产情况时有发生。
(二)分支行制度指银行可以在营业总机构之外,在国内或者国外开设分支机构,形成一个以总行为中心的庞大的银行网络体系。
典型国家是:英国等西欧国家和苏联、东欧国家、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三、各国商业银行内部组织形式模式有哪些?(一)业主型组织(二)支持型组织(三)企业家型组织(四)协作型组织四、英国为什么实行总分行制及实行总分行制的利弊。
指银行可以在营业总机构之外,在国内或者国外开设分支机构,形成一个以总行为中心的庞大的银行网络体系。
优点:1、资金雄厚、实力强大、易于集中统一指挥和调度,便于各行之间调剂资金的余缺。
2、业务种类多,服务范围广,抗风险能力强,稳定性高,竞争力强、安全有效,运营费用节约和形成网络、利于自动化和电子化的形成。
各国中央银行体制比..
各国中央银行体制比较1998年7月1日成立的欧洲中央银行为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树立了一个里程碑。
在当今金融全球化、经济金融化以及金融自由化的历史背景下,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央银行制度的作用也变得更加突出。
各国幅员、地理和自然状况不同,民族、社会历史、经济结构、发展水平、政治和法律制度殊异,使得中央银行体制共制差别很大。
尽管如此,其仍然显示了强烈的共性和最一般的发展趋势。
一、各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从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央银行的产生基本上有两个途径:一是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赋予信誉好、实力强的商业银行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从而使这家银行逐渐演变为中央银行,二是内政府根据他国经验直接出资组建而成。
1、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¾瑞典银行成立于1656年,最初是—家欧洲私人银行。
1668年出政府出面改组为国家银行后,具有了中央银行的某些待征。
瑞典银行只对国会负责,但并未独占银行券的发行权,也同时办理商业银行业务。
直到1897年它才得以独占货币发行权,并不再经营—般商业银行的业务,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
¾1694年建立的英格兰银行,是—家股份制的私人银行,虽然也经政府特许获得银行券的发行权.但直到1844年“皮尔条例”颁布,才最终独占货币的发行权。
英格兰银行同时还代理国库,信誉较高,吸引了许多私人银行的存款,取得了银行的领导地位。
¾19世纪到20世纪初,在当时世界经济和金融比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中央银行成立与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约有29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相继成立。
¾法兰西银行成立于1800年,到1848年才垄断了全国的货币发行权,并于19世纪70年代完成了向中央银行的过渡。
¾荷兰银行成立于1814年;¾奥地利国家银行和挪威国家银行成立于1817年;¾丹麦国家银行成立于1818年;¾西班牙银行成立于1829年,1874年才垄断西班牙的货币发行权。
中国与中亚五国金融机构体系比较
中国与中亚五国金融机构体系比较提要本文通过对中国与中亚五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的分析,得出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不仅种类齐全、规模庞大,而且在业务种类、体系结构、服务对象及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点,这是中亚五国金融机构所不能比拟的结论。
关键词:中国;中亚五国;金融机构本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与中亚资本流动的金融安全研究》(项目编号:08BJJ005)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一、中亚五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一)中亚五国的银行体系1、哈萨克斯坦的中央银行是哈萨克斯坦国家银行,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货币政策,履行货币发行、金融监管及外汇管理等主要职能。
哈萨克斯坦的商业银行主要经营存贷款、清算和信托业务。
截止到2006年11月1日,共有34个二类银行,其中14个是外国组织投资银行(包含9个子银行),主要有哈萨克商业银行、人民银行、图兰阿莱姆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中央贷款银行等。
2、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央银行是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银行,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货币政策,履行货币发行、金融管理等职能。
吉尔吉斯斯坦的商业银行主要经营存贷款及清算等业务。
截止到2006年7月1日,共有22家商业银行(其中2家外国银行分行和1家结算储蓄公司),180家分支机构,从业人员约5,000人,吉尔吉斯斯坦投资信贷银行、德米尔银行、巴基斯坦国家银行比什凯克分行以规模较大、外资为主、实力雄厚、信誉较好而著称。
3、乌兹别克斯坦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货币政策,履行货币发行、金融管理等职能。
乌兹别克斯坦的商业银行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截止到2006年10月1日,共有28家商业银行(其中国有银行3家、外资银行4家、股份制银行11家和私人银行10家)。
4、塔吉克斯坦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货币政策,履行货币发行、金融监管等职能。
塔吉克斯坦的商业银行以吸收存款、发放抵押贷款、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截止到2007年4月30日,在以国际考核和清算标准对国内4家基本银行实行改造的基础上,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的商业银行领先在塔吉克斯坦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金融业务。
各国中央银行体制比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7金融——各国中央银行体制比较各国中央银行体制比较1998年7月1日成立的欧洲中央银行为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树立了一个里程碑。
在当今金融全球化、经济金融化以及金融自由化的历史背景下,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央银行制度的作用也变得更加突出。
各国幅员、地理和自然状况不同,民族、社会历史、经济结构、发展水平、政治和法律制度殊异,使得中央银行体制共制差别很大。
尽管如此,其仍然显示了强烈的共性和最一般的发展趋势。
一、各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从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央银行的产生基本上有两个途径:一是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赋予信誉好、实力强的商业银行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从而使这家银行逐渐演变为中央银行,二是内政府根据他国经验直接出资组建而成。
1、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¾瑞典银行成立于1656年,最初是—家欧洲私人银行。
1668年出政府出面改组为国家银行后,具有了中央银行的某些待征。
瑞典银行只对国会负责,但并未独占银行券的发行权,也同时办理商业银行业务。
直到1897年它才得以独占货币发行权,并不再经营—般商业银行的业务,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
¾1694年建立的英格兰银行,是—家股份制的私人银行,虽然也经政府特许获得银行券的发行权.但直到1844年“皮尔条例”颁布,才最终独占货币的发行权。
英格兰银行同时还代理国库,信誉较高,吸引了许多私人银行的存款,取得了银行的领导地位。
¾19世纪到20世纪初,在当时世界经济和金融比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中央银行成立与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约有29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相继成立。
¾法兰西银行成立于1800年,到1848年才垄断了全国的货币发行权,并于19世纪70年代完成了向中央银行的过渡。
¾荷兰银行成立于1814年;¾奥地利国家银行和挪威国家银行成立于1817年;¾丹麦国家银行成立于1818年;¾西班牙银行成立于1829年,1874年才垄断西班牙的货币发行权。
各国中央银行体制比较
第五章 各国中央银行体制比较
▪ 第一节 各国中央银行体制结构比较 ▪ 第二节 各国中央银行职能比较 ▪ 第三节 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及其运行机制比较 ▪ 第四节 中央银行外部关系比较 ▪ 第五节 各国中央银行主要业务比较
第一节 各国中央银行体制结构比较
▪ 一、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比较 ▪ (一)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 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一国只设立一家中央银行,采 取总分行制并逐级垂直隶属,履行中央银行职能。这种制 度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有较多的分支机构。目前世界 上绝大多数国家,如英国、日本、法国、中国等国家的中 央银行都实行这种制度。
第一节 各国中央银行体制结构比较
▪ (二)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 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两级相对独
1~10 m
0.1~1 m
0.01~ 0.1 m
300~30 MHz 短距离通信,电视、 雷达、导航
3000~300 MHz 短距离通信,雷达、 散射通信
30~3 GHz 短距离通信,雷达、 卫星通信
无线电波的传输方式
第一节 各国中央银行体制结构比较
▪ (三)准中央银行制度 ▪ 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一国没有通常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
1904年到1907年电子管的出现,是电子技术发展史上第一个重要里程碑。
1947年肖克莱(W. Shockley)等人发明了晶体三极管
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将“管”、“路”结合起来的集成电路
1.2 无线电通信系统
信源:即信息的来源,有着不同的形式,如语音、音乐、文字、图像、电码等 形式。
输入变换器:将信息变换成相应的电信号称为基带信号(可以是模拟或者数字 信号)
浅析国内外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
浅析国内外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关键字:中国银行职能独立性次贷危机的影响商业银行特点资本结构对比提纲:第一部分1.美联储的职能与独立性分析,以及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和自身作为2.欧洲央行的职能与独立性分析,以及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和自身作为3.中国人民银行职能与独立性分析4.国内外央行比较第二部分1.中国商业银行特点,资本结构,受次贷危机的影响。
2.国外有名商业银行特点,资本结构3.国内商业银行的对比正文:美联储美联储的基本职能第一,基础货币的投放机制。
在理论上,美联储对基础货币的投放有三个渠道:购入美国政府债券、再贴现贷款(RP & TAC)和持有的黄金及特别提款权。
但是,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形成以来,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一直是投放基础货币的最主要渠道。
截至2008年1月30日,美联储共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8143亿美元,其中以持有政府债券资产形式投放的约7184亿美元,占88.2%.第二,美联储三大利率调控机制。
美联储主要运用三大利率工具来调控货币供给量:联邦基金利率、贴现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第三,美联储与财政部的合作机制。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注册资本由各商业会员银行认缴,并以利差收入、政府债券承销收入作为收益来源。
因此,我们通常将其视为能保持完全独立性的“私有化的中央银行”。
第四,欧洲美元的创造机制。
由于欧洲货币市场的存在,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即便在美国境外,也成为了国际信用货币的创造手段。
美联储的独立性美联储是具有很高独立性的中央银行。
美联储并不属于美国政府,其是由多年的法律论证和筹备,并考虑美国独特的政治传统文化而形成的权利制衡机构。
1.有完善的法律系统保障联储的独立性。
2.从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方面看,联邦储备体系理事会经国会授权,无需总统批准,有权独立地制定货币,自行决定采取的措施和运用的政策工具。
3.联储无长期支持财政融资(包括发行债券)的义务。
同时联储的盈余较大,业务经费独立,无需财政拨款,不受财政的制约。
第五章 中央银行
第五章中央银行在世界各国中,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都是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代表一国政府调控金融、经济发展的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全国信用制度的枢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方面起着特殊作用。
虽然中央银行也被称为“银行”,但它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银行,而是一个政府管理机构。
自二战结束以来,中央银行制度已经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它们在各国的金融体系管理、货币政策实施等方面占据着核心地位。
为了理解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和整体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本章我们将学习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承担的职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及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学习目标及重要知识点在完成本章的学习之后,你应该可以:1、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2、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3、掌握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4、掌握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变动对基础货币的影响5、了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本章重要知识点:1、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2、掌握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3、掌握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变动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最后修改: 2010年07月22日星期四16:29本章课程活动安排如下:1、完成本章在线学习(讲解视频、知识点学习)2、完成本章自测题3、浏览本章案例分析并参加论坛讨论4、完成综合测试二5、进行央行决策游戏,完成工作实践一并提交作业一6、模拟炒股基金运作及小组讨论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及职能中国人民银行成为央行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决议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简称苏维埃国家银行),并发行货币。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式成立,1949年2月迁入北平。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国家银行体系。
一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使人民币成为境内流通的本位币,与各经济部门协同治理通货膨胀;二是迅速普建分支机构,形成国家银行体系,接管官僚资本银行,整顿私营金融业;三是实行金融管理,疏导游资,打击金银外币黑市,取消在华外商银行的特权,禁止外国货币流通,统一管理外汇;四是开展存款、放款、汇兑和外汇业务,促进城乡物资交流,为迎接经济建设作准备。
第五章 各国(地区)中央银行制度比较
(三)货币政策决策和执行机构的设置
一种类型是单独设有货币决策机构,这些 机构一般由财政部长、中央银行官员、政 府各部代表及工商业代表组成,地位超然, 权力很大,他们作出的决定由中央银行加 以贯彻实施,如德国、日本。另一种类型 是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统一由中央银行 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如美国和英国。
本章重点
中央银行制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元中 央银行制和二元中央银行制、中央银行 独立性问题及其含义、中央银行货币政 策的运行机制、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的比较分析、西方国家实行零准备金政 策的成因与意义;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结构与权限; 英格兰银行职能的变化与意义; 德意志联邦银行的独立性分析; 新加坡与中国香港地区的金融管理局制 度; 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二)中央银行的内部机构设置
除行政管理和人事部门外,通常还设立: (1)中央银行一般综合分析方面,设臵调 查统计、信息分析部门、法律部门等; (2)中央银行专有或特殊的业务方面,设 臵发钞、印刷、贵金属、外汇管理、债券发 行、银行监管等部门; (3)在一般银行业务方面,设臵贴现、贷 款、外汇交易和票据清算等部门。
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日益增多: 一是银行券的发行兑换问题。 二是票据交换问题。 三是最后贷款人问题。 四是金融管理问题。 中央银行制度正是在现实的经济基础上,经 过近百年的时间逐步确立和发展起来的。
中央银行的制度类型有哪些
中央银行的制度类型有哪些第一篇:中央银行的制度类型有哪些中央银行的制度类型有哪些虽然目前各国基本上都实行中央银行制度,但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模式。
归纳起来,大致有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跨国式中央银行制度四类,其中大多数国家采用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由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并使其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
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专门设立专司中央银行的职能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设通常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指由若干国家联合建立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第二篇:中央银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在讨论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问题之前,有必要说明一下调节的必要性。
国际收支不平衡不仅涉及到对外支付方面的问题,也涉及到一国的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内的货币政策,所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是一国政府当局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国的国际收支如果发生暂时性的不平衡,即指短期、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不平衡,那么这种不平衡一般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即不需要采取政策调节不久便可得到纠正。
但是,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属于持续性不平衡,即由于一些根深蒂固的原因造成的,如前面列举的几个方面,那么这种不平衡没有可逆性,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调节,否则将很难得到纠正。
一般地说,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顺差或逆差,都对本国经济发展不利。
持续性的逆差,必然影响到其本国的官方储备水平,使国内经济活动受到压缩而且停滞不前,甚至有倒退的危险,进而影响到该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和信誉;反之,持续性的顺差,又会导致本升币值影响出口,(主要是对发达国家)或者会引起本国发生通货膨胀的危险,甚至有时还会产生并加深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中国与美国的中央银行法律制度之比较
作者 简 介 : 陈刽 平 ( 1 9 5 1 一
) , 男. 上 海 大 学知 识产 权 学院 副 院长 、 副教授
6 1
维普资讯
央银 行 体 制 。 总 行 设 在 北 京 。 同 时 “ 根 据 履 行 职 责 的需 要 设 立 分 支 机 构 一 作 为 中 国人 民银 行 的 派 出机 构 。 ” 总 行 对 分 支 机 构 实 行 集 中统 一 领 导 和 管 理 。 分支机构根据 总行 的授权 一 负 责 本 辖 区
二、 中 美 两 国 中央 银 行 法 律 地 位 的 比较
中 央银 行 的法 律 地 位 , 主 要 是 指 中央 银 行 在 立 法 机 关 和行 政 管 理 机 关 之 间 所 处 的地 位 , 这 个 问 题 比 较 集 中地 表 现 为 中 央银 行 在 制 订 和 实 施 金 融货 币 政 策 时 具 有 多 大 的 独 立 眭 。 美 联储 是世界 上最具 有独立 性的 中央银行 , 主要 表 现 在 : ( 1 ) 《 联 邦储 备法 ≥ 第 4条 第 7款 规定 : “ 联 邦 储 备 理 事 会 每 年 应 向众 议 院 议 长 呈 交 其 业 务 的详 细 报 告 , 由 议 长 将 报 告 印 出供 国 会 了解 情 况 。 ” 实 践 中美 联 储 理 事 会 每 年 向 国会 呈 交 两 份 书 面 报 告 . 报 整 个 国民 经 济 情 况 和 货 币政 策 执 行 情 况 以及 第 二 年 的货 币政 策 计 划 . 国会 有 权 随 时 召 集 联 储 理 事 会 主 席 和 其 他 成 员 就 书 面报 告 的有 关 问题 进 行 讨 论 。这 表 明美 联 储 直 接 对 国会 负 责 ( 2 ) 美 联 储 理 事 会设 7名 理事 , 由总 统 提 名 , 经 参 议 员 批 准 后 再 由总 统 任命 。每 人 任 期 l 4年 , 不 碍 连 任 理 事 会 每 2年 更 换 1名 理 事 。这 样 使 总 统 在 任期 内 不 能 更 换 大 多 数 成 员 。 总 统 对 理 事 任 命 程序 结 束 后 . 就 在 法 律 上 与 理事 会 成 员 设 有 关 系 了 , 从 而 杜 绝 了 政 府 行 政 长 官 控 制 和 影 响 美 联 储 决 策机 构 的 可 能 。( 3 ) 1 9 1 3年 通 过 的《 联邦储 备法 》 规 定 理 事会 有 9名 成 员 , 其 中有 财 政 部 长 和 通 货 监 理 官 2
各国中央银行体制比较
各国中央银行体制比较一、各国中央银行的建立1、初步形成2、快速发展(1)1920年布鲁塞尔国际经济会议提出,没有建立央行的国家要尽快建立,已经建立了的要加强央行独立性,共同维护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2)“二战”后,为了恢复经济、稳定金融秩序,各国在对中央银行加强控制的同时,也强化了央行的权力与责任;(3)这一时期成立的央行大多借助政府力量,借鉴他国以往的经验,从而使其全面、直接地具有央行的特征,亚洲和非洲国家央行的普通设立,标志着中央银行制度在全球的普及。
3、最新发展(1)各国央行更加重视货币政策的国际合作;(2)出现了中央银行监督与货币政策相分离的趋势;(3)区域性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成为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趋势;(4)在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潮流中,伴随着各国金融市场不断融合,各国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正日益趋同;(5)在国际经济协调中,各国中央银行成为国家对外关系的代表。
二、各国中央银行体制结构比较1、组织形式比较(1)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设立一家中央银行,全面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一般采取总分行制,逐级垂直隶属。
(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由若干家银行机构共同组成中央银行体系。
(3)准中央银行制度:国家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部分商业银行执行央行的职能。
(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由地域相邻的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央行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
2、机构设置比较(1)内部机构设置:是根据其担负的任务,包括货币政策的制定、业务往来、金融监督等,按照精简、高效、协调的原则设置的。
主要包括:①职能部门(主体);②提供咨询、调研与分析的部门;③保障和行政管理部门(2)分支机构设置,可分为三类:①按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②按行政区域设立分支机构;③以经济区域为主、兼顾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
3、权力分配比较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主要表现在金融政策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其中决策权是核心。
中国央行跟美、欧、英、日四大央行的对比
中国央行跟美、欧、英、日四大央行的对比以下两张图根据彭博和日本央行公布的数据整理得出。
截至2011年底,全球三大央行,即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加起来已超过8万亿美元。
其中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约2.85万亿美元,欧洲央行约为3.55万亿美元,日本央行约为1.8万亿美元。
08年金融危机后,三大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扩张速度远远超过GDP增速。
三大国家/地区2010年的GDP分别约为14.5万亿美元,欧元区12.1万亿美元、5.5万亿美元。
如图,截至2011年底,三大央行资产债表规模加总起来占三个国家/地区的GDP总值的25%左右!另据财新《新世纪》报道,人民银行分别于2004年6月、2005年9月和2006年1月先后超过美、欧和日央行,成为资产规模最大的中央银行。
2006年到2010年间,人民银行的资产再度扩张2.4倍,2010年资产总额高达3.9万亿美元,占同年GDP的67%。
IMF经济学家孙涛发表于《新世纪》的文章说,尽管中国央行的资产规模如此大,但其资产构成跟美、英、日、欧四家央行大不一样。
从资产的绝对量看,2010年,美、英、日、欧、中五家央行的总资产达到11万亿美元,其占比分别为22.3%、3.5%、14.4%、24.3%、35.5%,也就是说,人民银行的资产分别是美联储和欧央行的1.6倍和1.5倍。
从资产的相对量看,2010年,美、英、日、欧、中五国央行资产占本国GDP的比重分别为16.8%、17.1%、29.0%、22.0%、66.9%,这意味着,人民银行资产占GDP的比重分别是美联储的4倍和欧央行的3倍。
从资产构成看,2010年底,美、英、日、欧四家央行所持国债占本国央行资产的比重分别为43%、80%、73%、9%。
此外,四家央行还持有私人金融机构的抵押品(如按揭证券)。
人民银行的主要资产是外汇储备资产,2010年外汇储备资产占人民银行总资产的比重为80%,分别是美、英、日和欧央行资产的1.3倍、8.1倍、2倍和1.2倍。
各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德国中央银行即德国联邦银行是世界上独立性最强的中央银行,具体表现在:(1)独立于政府,当与政府经济政策相矛盾时,德国联邦银行以完成自己的职责为主;(2)1957年通过、1992年修改的《联邦银行法》明确规定,德国联邦银行富有保证比值稳定的基本职责,自主行使法律授予的有关货币政策的职权,不受政府指令的干涉;(3)在人事方面,德国联邦银行总裁和理事会由政府与联邦银行理事会磋商后提名,总统任命,任期八年,届满之前政府不得罢免;(4)德国联邦银行严格限制用货币发行弥补财政赤字,只允许在严格规定的限额内以非现金贷款和购买国库券的的方式向政府机构、公共财政机构提供短期贷款;(5)政府官员可出席联邦银行理事会的所有会议,无表决,但可提出将理事会决议推迟两周执行的动议(很少使用该权利)。
德国联邦银行总裁有权出席政府和财政经济政策有关的机构会议。
政府在讨论与政策有重要关系的问题时,也邀请联邦银行总裁磋商。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也属于独立性较强的类型,其较强的独立性体现在:(1)联邦储备体系对国会负责,对其报告工作;(2)根据《联邦储备法》联邦储备体系有权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总统未经国会批准,不能对联邦储备体系发出指令;(3)联邦储备体系每位成员有4年任期,理事会成员任期与总统任期错开,是总统在任期内无法更换理事会的大部分成员;(4)没有长期向政府提供融资的义务,通常情况下,财政筹资只能通过公开市场发行债券。
联邦储备体系只在特殊情况下提供规定期限内的短期融资,且需要以财政部发行的国库券作为担保。
联邦储备体系不依靠财政拨款,而将所持有的财政部债券的利息以及外汇储备利息交回财政部。
日本银行属于独立性居中的中央银行,其独立性表现在:(1)日本银行隶属于财政部,财政部长拥有对日本银行的一般业务命令权、监督命令权、官员解雇命令权,但实际上财政部并未使用这种命令权;(2)1997年4月修订的《日本银行法》规定,日本银行的根本职责是通过调节货币及金融,追求物价稳定以利国民经济的健全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货币政策决策和执行机构的设置
一种类型是单独设有货币决策机构,这些 机构一般由财政部长、中央银行官员、政 府各部代表及工商业代表组成,地位超然, 权力很大,他们作出的决定由中央银行加 以贯彻实施,如德国、日本。另一种类型 是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统一由中央银行 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如美国和英国。
二战后,中央银行资本金有逐渐走向完 全由政府所有的趋势,但即使是资本金 全部由私人所有,其股东也无权干预中 央银行的日常决策,只能根据所出股金 获取一定的股息收益,中央银行的管理 监督权属于国家。因此,资本所有权对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没有影响。
(二)中央银行的隶属关系(法律角度)
中央银行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是决定其独 立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三种模式:一是央 行独立于政府,直接向最高权力机构负责, 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一般为联邦制国家; 二是名义上隶属财政部,但实际上独立性较 大,如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这种模式的 中央银行为数众多;三是中央银行隶属于财 政部,但独立性较小,如韩国银行等。
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日益增多: 一是银行券的发行兑换问题。 二是票据交换问题。 三是最后贷款人问题。 四是金融管理问题。 中央银行制度正是在现实的经济基础上,经 过近百年的时间逐步确立和发展起来的。
第一节
中央银行制度一般比较
一、中央银行组织结构一般比较 (一)中央银行的外部组织结构 一元中央银行制:英国、日本 二元中央银行制:美国、德国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只是相对的,任何国 家的中央银行都不可能完全独立于政府 之外。国家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是中央银 行活动的基本点,货币政策应与政府总 的经济政策相协调。因此,中央银行的 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分析
(一)资本金所有权关系 各国中央银行资本金的来源有三种模式:一 是全部资本由国家所有:或直接出资建立的 或政府收购股份,将私营的由商业银行演化 而来的中央银行改组为国有化的,如英格兰 银行。二是资本金由公私两种股份构成,如 日本中央银行。三是资本金由企业法人所有, 如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资本金来源于会员银 行的股本金。
(三)中央银行决策与政府的关系
1.在中央银行的人事与组织结构上,政 府有多大的权限。西方各国央行行长或 总裁多由政府或议会提名,由总统任命, 任期与政府任期错开,避免受政府影响。 理事会中是否有政府代表,是否有表决 权,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影响很大。
2.政府是否有权干预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 策。有四种情况:一是中央银行向国会负 责,如美联储;二是政府可在一定期限内 推迟中央银行决策的执行,如德意志联邦 银行;三是承认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决策有 权提出异议,如法兰西银行;四是政府保 留审议权,可对中央银行发布指令,但多 与其事先协商解决,如英格兰银行。
二战后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兴起,货币政 策成为政府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各 国认为央行只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涨”,在对 凯恩斯主义理论和政策进行反思的同时, 各国再次认识到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对宏观 经济运行的稳定至关重要,保持独立性成 为中央银行理论和政策运行的重要原则。
3.中央银行与政府工作的侧重点不同。 从经济上看政府工作有四大目标,即经 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 支平衡,由于四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随时调整政策 选择,而中央银行最根本的目标是稳定 货币,如果失去了独立性,政府的政策 变动就会危及货币的稳定。
4.中央银行身份的双重性。中央银行不 仅代表政府的政策意向,也代表社会公 众和银行业的利益,因此它需要在政府 社会公众和银行业三者利益间进行调节; 同时,中央银行业务的技术性很强,只 有相对于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才能 充分、正确地行使其职能。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一般比较
独立性通常也指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早期中央银行往往为政府发行债券筹措资 金,为政府承办财政收支,从而建立资金 往来关系。 一战使中央银行的自由原则和独立性被迫 放弃,中央银行成为为各国筹集资金的工 具,最终危及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1920年布鲁塞尔会议要求各国中央银行应 脱离政府的控制,保持中立。
(四)中央银行与财政部一方 面,各国一般都严格限制中央银行向政府 提供中长期资金,以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 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在一定限度内对政府 融资给予支持,一般允许中央银行向政府 提供短期借款。此外,中央银行通常代理 国债的发行,它可通过各种调节手段为其 发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中央银行的内部机构设置
除行政管理和人事部门外,通常还设立: (1)中央银行一般综合分析方面,设置调 查统计、信息分析部门、法律部门等; (2)中央银行专有或特殊的业务方面,设 置发钞、印刷、贵金属、外汇管理、债券发 行、银行监管等部门; (3)在一般银行业务方面,设置贴现、贷 款、外汇交易和票据清算等部门。
本章重点
中央银行制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元中 央银行制和二元中央银行制、中央银行 独立性问题及其含义、中央银行货币政 策的运行机制、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的比较分析、西方国家实行零准备金政 策的成因与意义;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结构与权限; 英格兰银行职能的变化与意义; 德意志联邦银行的独立性分析; 新加坡与中国香港地区的金融管理局制 度; 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的原因
1.防止政治周期的出现。西方实行议会民主 制,决策者往往采用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 业率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以赢得选举;一 旦上台为压低通货膨胀又采用紧缩性政策, 这会影响货币稳定,人为加剧经济的波动。 2.防止财政赤字货币化。中央银行作为政府 的银行有管理国库、代理发行国债的职能, 但它对财政只是一般的支持,若直接为政府 融资以弥补财政赤字,则会引发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