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续表
三、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标准
本方案二级指标共15项,其中重要指标(黑体字)8项。
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
1.优秀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A≧12,C≦2,D=0;
(2)重要指标中,A≧7,C≦1;
(3)有特色或创新项目。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排列前1/3者不能评为优秀。
2.良好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A+B≧12,其中A≧6,D≦1;
(2)重要指标中,A+B≧7,其中A≧4,D=0。
或不满足优秀条件,而C=0,D=0。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平均水平者不能评为良好。
3.合格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D≦3;
(2)重要指标中,D≦1。
4.不合格
未达到合格标准的。
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3年度职业学校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
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3年度职业学校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23.09.11•【字号】•【施行日期】2023.09.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3年度职业学校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教育局、人社局、财政局,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改发局,省属职业学校:为进一步发挥绩效评价的导向作用,全面提升我省职业学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绩效评价方案〉〈河北省高等职业学校绩效评价方案〉的通知》(冀教职成〔2022〕15号)要求,现就开展2023年度职业学校绩效评价工作通知如下。
一、评价范围高职学校绩效评价工作面向2022年9月—2023年8月所有具有实际办学行为的高职学校,包括所有公办、民办以及职业本科学校(见附件1);中职学校绩效评价工作面向2022年9月—2023年8月所有具有实际办学行为的中职学校,包括所有公办和民办中职学校。
二、评价指标省级管理部门组织专家根据国家和我省职业教育最新文件精神以及工作部署,研究制定了《河北省中职学校绩效评价指标(2023版)》《河北省高职学校绩效评价指标(2023版)》(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指标》,见附件2和附件3)。
三、评价实施(一)学校自评请各学校按照《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绩效评价方案》《河北省高等职业学校绩效评价方案》工作要求,分别对照《绩效评价指标》,逐项开展自评工作。
除特别说明外,财务数据统计时间以自然年为基准,即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其他数据统计时间以学年为基准,即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解读
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 教师比例达到规定要求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教 学模式得到有效实施
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 展需求相适应
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注重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符 合职业岗位需求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 学质量稳步提升
校企合作与实习实训
校企合作机制健全,合作企业 数量和质量有保障
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
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促 使高职院校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方 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提高了教 学质量。
完善了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评估,高职院校进一步完善了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了更加科 学、规范、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 评估机制。
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
评估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教师队伍 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应对策略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师生 互派和学分互认,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趋势三
信息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 信息化的推进,高职院校将更加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管 理、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应对策略
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广信息化教学 手段和方法,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
问题二
一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条件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实践需求。建议加大实 践教学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03
问题三
部分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引进和培养高水平教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优秀经验做法推广价值
经验一
某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该经验 值得其他高职院校借鉴和推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河北省高职评估专业剖析工作要点
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自评专业剖析工作要点(供参考)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
专业剖析工作是学校整体自评工作的基础。
每个专业进行全面认真的自我剖析和整改,必然对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一、学校专业自我剖析工作1.学校自评过程中,所有专业都应认真开展专业剖析工作。
每位专业负责人都要将“专业剖析工作”作为抓手,把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围绕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采集平台》)中专业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3.分析重点考察内容的专业信息资料;形成的信息资料按照学校管理制度规范整理存档;已归入档案且不经常使用的原始资料及已汇编材料不复制,已缺失的不补做。
4.总结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思路、成果、经验和特色,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落实重点整改工作,进一步推动专业改革和建设。
5.撰写专业剖析报告并组织讨论修改。
报告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专业概况;(2)按照“专业主要剖析指标、关键剖析要素和要求”及《采集平台》数据信息进行专业自我分析;(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4)整改思路及措施。
6.校内专家组对专业剖析报告进行评议,检查按照管理规范归档的相关信息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确定整改措施并实施整改。
(校内专家组评议可组织多次)7.修改完善专业剖析报告。
要将以评促建工作的重心放在专业的内涵建设上来,鼓励改革创新,重视规范建设,不断充实和发展自身的专业特色。
二、专业剖析工作的主要依据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教高[2010]??号)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有关文件(教高[2006]14号)(教高厅函[2008]44号)(教高[2010]8号)4.2010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5.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6.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冀教高[2009]49号)7.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评估验收工作的通知(冀教高[2006]24号)三、专业剖析的主要剖析指标、关键剖析要素和要求1.专业定位与校企合作1.1专业设置与定位专业设置与调整主动适应区域(或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一、教学资源建设指标:
1.师资力量:包括教师队伍的数量、学历、学科背景、教学经验等。
2.教学设施:包括实训设备的先进性、数量和适用性等。
3.教学环境:包括校园环境、实训场所的安全和舒适度等。
二、教学质量指标:
1.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2.就业质量: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行业、规模、薪资等。
3.教学效果评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等。
三、专业建设指标:
1.课程设置:包括课程设置的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以及前沿技术和理论的融入程度等。
2.实践能力培养:包括实习基地的数量和质量、实践环节的安排等。
3.学科竞赛成果:参与学科竞赛的数量和获奖情况等。
四、学生发展指标:
1.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学风、品德、身心健康等。
2.学生干部培养:包括学生干部选拔和培养机制、干部担任期间的表现等。
3.社团组织建设:包括社团的数量、活动质量等。
五、科研创新指标:
1.科研项目数量:包括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
2.科研成果转化:包括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转化、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等。
3.学术影响力:包括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等。
六、社会服务指标:
1.对企业需求的响应:包括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情况,以及对所培养人才的满意度等。
2.社区服务: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的社区服务活动的数量和质量等。
3.国际合作:高等职业院校与国际间的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等。
河北省高职院校评估《实施细则》解读
业工作。
专业教学背景是教师担任过某些专
业课程。
要素3.4:
主要考察教学资料(教材、馆藏 图书、电教等教辅资源、课程网络 资源)是否适应现代高职教育教学 改革的需要。
要素4.1:
主要考察顶岗实习的实施程度 和实施效果。
顶岗实习覆盖率是指专业及学 生人数的顶岗实习的比例。
主要通过顶岗实习基地协议、 顶岗实习记录和实习管理制度考察 学校顶岗实习的专业面和学生人数、 实习时间、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及 实习考核办法。
要素7.2:
主要考察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 是否高,学校对就业工作是否重视。 通过就业率、就业质量(对口就 业)看社会认可度;通过就业服务与 指导工作开展情况看是否重视。
要素7.3:
主要考察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和效果如何。
高校社会服务的形式:
1、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成果转化;
2、开展科学普及和社会培训工作;
校内专任教师:学校编制内的(含 正式签约聘用的非在编的)具有教师资 格并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
专任教师队伍的建设方向:
专业课教师强调技能水平提高及增加
基础课教师注重学历学位、职称提高;
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
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要提高
“双师”素质。
“双师”素质教师:
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 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 ⑴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 格,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 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 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 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要注重教师的“双师”结构建设:
“双师”结构是指专业课教师中的 专、兼职教师的比例及质量结构。
实践课要以兼职教师担任为主。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基本知识问答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育工作评估基本知识问答1, 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育工作评估(以下简称评估)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答: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育工作评估,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 产学结合的人才培育模式;推动教化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 教化行政部门为引导, 社会参及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化持续, 稳定, 健康发展。
2, 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答: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坚持“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的方针,切实落实《教化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化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保证高等职业教化基本教学质量,促进院校形成自我约束, 自我发展的机制。
3, 评估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学校自评及专家评估相结合。
以学校自评为基础,专家评估相协作,建立和完善学校人才培育质量保障机制。
2)静态及动态相结合。
既要考察人才培育效果,又要留意人才培育工作过程,还要关注学校发展潜力。
3)全面了解及重点考察相结合。
既要把握人才培育工作全局,又要抓住关键要素进行重点考察。
4)评价及引导相结合。
既要对人才培育工作状态做出推断,更要为学校的改革及发展提出建设性思路及方法。
5)客观, 科学, 民主, 公正,提高工作效率,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6)不向评估学校收取评估费用。
4, 评估的方针是什么?答: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5, 评估的程序是什么?答:1)学校自评。
(1)组织全体教职工仔细学习相关评估文件,精确理解《评估方案》的基本精神,驾驭各评估指标及关键评估要素的内涵及标准,以及学校特色或创新项目要求;(2)填写《采集平台》,并收集整理相应的支撑材料;(3)回顾总结学校教化教学改革及建设管理发展的成果, 阅历和特色,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解决的对策,制订整改的方案和措施。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说明:
一、本指标体系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方案》(教高〔2008〕5号)制订,指标体系中建议重点考察内容主要参考《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
二、评估结论标准
本方案主要评估指标8项,考察要素25项,其中重点要素9项(即:带“※”的考察要素1.3、2.1、3.2、4.1、5.1、5.4、6.2、7.2、8.2)。
每项考察要素分A(优)、B(合格)、C(不合格)三个等级,指标体系表中的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给出了A(优)和C(不合格)两级,介于二者之间的为B(合格)。
评估结论分为“通过”、“暂缓通过”二种,其标准如下:
1.“通过”的标准
达到下列条件,即为“通过”:重点要素C<3项,且全部考察要素C<6项
2.“暂缓通过”的标准
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即为“暂缓通过”:
(1)重点要素C≧3项;
(2)重点要素C<3项,但全部考察要素C≧6项。
河北省高职学校绩效评价指标(2023版)
教材建设(4分)
教育部“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入选情况
本学年每入选一部教育部“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得1分。
教学成果奖(5分)
获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情况
第二类学校评价指标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说明
计分方法
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3分)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及职教集团建设(4分)
包括教育部、省教育厅批准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职教集团或产教融合联盟建设情况。
牵头的省级职教集团学年内重视创新模式和机制,具有显著的特色,具有可借鉴、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全国或省域内、行业内产生重要影响2分(提供年度总结报告和重要影响佐证);牵头的职教集团转型为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得1分;牵头教育部批准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得4分,参与的得1分;牵头省教育厅批准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得2分,参与得0.5分;设立奖学金制度并在学年内开展奖励活动的得1分。
本年度学校立项省级以上纵向课题科研经费到账情况。以纵向课题科研经费到账金额排名情况赋分。资金统计时间以自然年为基准。
排名第一的学校得5分;排名第二、三名学校得4分;排名第四、五名学校得3分;其余高于中位数的得2分;低于中位数,但纵向科研经费到账高于上一年度得1分。职业本科学校排名低于前5名本项不得分。
培训到款额(单位:万元,4分)
指学校承担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委托的各类培训所获取的经费。以培训到款额排名情况赋分。资金统计时间以自然年为基准。
本年度培训到款额排名第一的学校得4分,排名第二、三的学校得3分,其余高于中位数的得2分,低于中位数但培训到款额高于上一年度的得1分。本科职业学校排名低于前5名本项不得分。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深度访谈指南-冀中职业学院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深度访谈指南一、深度访谈的涵义访谈法是指调查者依据调查提纲与调查对象直接交谈,收集信息的方法,是一种口头交流式的调查方法,调查者通过追问的技巧来掌握其需要了解的信息。
深度访谈法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个人的访谈法。
深度访谈是评估专家在评估过程的现场考察阶段,用以采集信息、调查核实的主要方法。
评估专家根据事先在“状态数据库”、“院长汇报”以及在现场考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学校薄弱环节的核心问题,以学院领导、各部门中层领导、管理人员、教师、行政人员、学生等作为被访谈对象,对被访谈对象作启发式的交谈与询问,了解问题的实质,掌握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以达到开阔思路、启迪思维、探究成因及解决问题的目的。
深度访谈的结果将对评估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评估中,不同学校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深度访谈的对象、询问的问题及重点也可能不同,专家将视学校的具体情况而确定深度访谈的内容及访谈对象,所以无法事先掌握访谈的题目。
有时专家为证实某一问题,会从多个方面去了解,所以所问的问题不一定就是被访者负责的工作或内容。
虽然不能预先了解访谈的题目,但只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就可以在评估过程中更好、更准确地回答专家的问题。
二、深度访谈的目的1.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是否在全院教职员工中得到了充分的理解与执行。
即对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学习理解得怎样?执行得怎样?2.通过深度访谈与学校进行平等交流,了解问题原因,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即通过深度访谈对学校进行“诊断”和“开方”。
3.引导高职院校把注意力集中在内涵建设上,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的长效机制,从而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和管理模式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实现高职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目标。
三、深度访谈的特点1.平等、开放。
即双方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深度的分析。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附件二: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有关说明(略)
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说明:上表15项二级指标中为黑体字的是重要指标,共8项。
三、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
四、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标准
本方案二级指标共15项,其中重要指标(黑体字)8项。
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
1.优秀: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A≥12,C≤2,D=0;
(2)重要指标中,A≥7,C≤1;
(3)有特色或创新项目。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 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排列前1/3者不能评为优秀。
2.良好: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A+B≥12,其中A≥6,D≤1;
(2)重要指标中,A+B≥7,其中A≥4,D=0。
或不满足优秀条件,而C=0,D=0。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 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平均水平的不能评为良好。
3.合格: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D≤3;
(2)重要指标中,D≤1。
4.不合格:
未达到合格标。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 新一轮评估方案的介绍
(二)不足与问题 1、评估目的偏移——重心偏移 、评估目的偏移 重心偏移 ——向“鉴定”偏移 向 鉴定” ——向“外延偏移” 向 外延偏移” ——向“优秀”偏移 向 优秀”
(二)不足与问题 ——偏离“16号文”的精神: 偏离“ 号文 的精神: 号文” 偏离 * 重在内涵建设 * 重在改革创新 ——不符合现代教育评估理念 不符合现代教育评估理念
(三)试点成功要素
1、教育部高教司对试点评估给予了高度重视。 、教育部高教司对试点评估给予了高度重视。 2、广东省教育厅为试点评估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 、 工作 。 3、试评院校的强烈责任感、良好基础、认真准备 、试评院校的强烈责任感、良好基础、 和真诚配合。 和真诚配合。 4、专家组严格按照教育部制订的《高等职业院校 、专家组严格按照教育部制订的《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草案)》 )》有关规定实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草案)》有关规定实 施试点评估 。
二、新一轮评估工作目标 ——方向 方向 ——目的 目的 ——主体 主体 ——方法 方法 ——导向 导向
二、新一轮评估工作目标
(一)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 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的精神与要求贯穿于整个 号 方案设计,引导高职院校按照高等职业 方案设计,引导高职院校按照高等职业 教育发展的方向进行改革与建设 进行改革与建设。 教育发展的方向进行改革与建设。
(四)评估指标体系 : 4、逻辑体系 、 重点考察内容( 重点考察内容(KPI) ) 果
关键要素( 关键要素(KSF) )
因
主要评估指标( 主要评估指标(KRA) )
效
三、新一轮评估方案的特点 (五)实施方法 1、“平台”+考察。 、 平台” 考察 考察。 2、平台强调原始、实时、写实。 原始、 、平台强调原始 实时、写实。 3、现场考察以深度访谈为主,视实际情况 深度访谈为主 、现场考察以深度访谈为主, 辅以专业剖析、说课、走访、 辅以专业剖析、说课、走访、查阅原始 资料等方法。 资料等方法。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说明:
一、本指标体系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方案》(教高〔2008〕5号)制订,指标体系中建议重点考察内容主要参考《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
二、评估结论标准
本方案主要评估指标8项,考察要素25项,其中重点要素9项(即:带“※”的考察要素1.3、2.1、3.2、4.1、5.1、5.4、6.2、7.2、8.2)。
每项考察要素分A(优)、B(合格)、C(不合格)三个等级,指标体系表中的等级标准及内涵说明给出了A(优)和C(不合格)两级,介于二者之间的为B(合格)。
评估结论分为“通过”、“暂缓通过”二种,其标准如下:
1.“通过”的标准
达到下列条件,即为“通过”:重点要素C<3项,且全部考察要素C<6项
2.“暂缓通过”的标准
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即为“暂缓通过”:
(1)重点要素C≧3项;
(2)重点要素C<3项,但全部考察要素C≧6项。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一、办学指导思想与定位
(一)办学指导思想
我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地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高职学历教育为主体,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改科研促教学,以特色创名牌,为经济发展培养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合格
总评
合格
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二级指标
序号及名称
1.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自评
分值
合格
指标内涵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应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依据说明:
一、依据省、市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是我省一所主要面向全省乃至全国商贸发展、培养服务、经营管理、会计等中高级技术人才的学校。为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贯彻落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根据我省、市地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学院教育资源的优势,我院2007年1月24日修订《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并报省教育厅。
3.专业结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使专业设置培养的标准符合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学院的教育资源,调整结构,以财经类中的市场营销、经济贸易、工商管理专业类为特色专业类,其中的特色专业包括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务实、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财会、金融、旅游为重点专业类;汽车机电、计算机类,艺术设计类等为重点发展专业类。到2010年学院专业总数达到30个,到2020年专业数稳定在35个左右。
(二)办学定位
1、目标定位:理念先进,条件优良,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办学优秀。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切实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部研究制订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印发给你们。
2008年开始,各地原则上应依据本评估方案开展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评估工作。
本评估方案公布前已进行过评估的院校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可在2010年后安排评估。
所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自本评估方案发布起,每学年度须按要求填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本科院校中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可根据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参照此评估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准进行建设。
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中与本文不一致的地方,以本文为准。
教育部二○○八年四月九日附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附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一、评估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自评专业剖析工作要点(供参考)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
专业剖析工作是学校整体自评工作的基础。
每个专业进行全面认真的自我剖析和整改,必然对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一、学校专业自我剖析工作1.学校自评过程中,所有专业都应认真开展专业剖析工作。
每位专业负责人都要将“专业剖析工作”作为抓手,把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围绕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采集平台》)中专业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3.分析重点考察内容的专业信息资料;形成的信息资料按照学校管理制度规范整理存档;已归入档案且不经常使用的原始资料及已汇编材料不复制,已缺失的不补做。
4.总结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思路、成果、经验和特色,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落实重点整改工作,进一步推动专业改革和建设。
5.撰写专业剖析报告并组织讨论修改。
报告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专业概况;(2)按照“专业主要剖析指标、关键剖析要素和要求”及《采集平台》数据信息进行专业自我分析;(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4)整改思路及措施。
6.校内专家组对专业剖析报告进行评议,检查按照管理规范归档的相关信息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确定整改措施并实施整改。
(校内专家组评议可组织多次)7.修改完善专业剖析报告。
要将以评促建工作的重心放在专业的内涵建设上来,鼓励改革创新,重视规范建设,不断充实和发展自身的专业特色。
二、专业剖析工作的主要依据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教高[2010]??号)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有关文件(教高[2006]14号)(教高厅函[2008]44号)(教高[2010]8号)4.2010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5.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6.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冀教高[2009]49号)7.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评估验收工作的通知(冀教高[2006]24号)三、专业剖析的主要剖析指标、关键剖析要素和要求1.专业定位与校企合作1.1专业设置与定位专业设置与调整主动适应区域(或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坚持每年进行区域(或行业)专门人才需求预测和职业岗位要求的调查分析。
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专业建设规划符合区域(或行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实施方案措施得力,服务相关产业的振兴和发展。
1.3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的体制机制与途径(1)产学研结合组织体制机制建设有创新,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有成效。
(2)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开发及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质量标准制订与考核和就业等方面与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施“双主体”育人。
1.4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落实教师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的责任,引导教师主动为行业企业和社会服务。
(2)面向社会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技术推广、技能培训等方面有明显成果和效益。
(3)专业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重点考察内容(可通过访谈或查阅相关常规状态资料,下同):(1)近年本专业的社会、行业背景调查分析,本地区、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包括人才数量和质量规格)的现状调查及预测分析。
(2)专业建设规划;专业设置和调整、重点改革与建设的相关论证审批材料。
(3)本专业近三年概况(含专业名称、设置调整时间、分年级学生人数等)。
(4)学校、专业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各种文件。
(5)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一览表和工作情况资料。
(6)学校及教学系关于教师密切联系行业企业责任的有关制度及实施情况。
(7)校企共建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基地及开展订单教育等合作情况。
(8)校企共建技术应用中心、开发科技合作项目、举办培训班等原始资料。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2.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毕业生质量标准明确具体、可实现、可检测,符合国家规定、社会需要和学生的特点。
2.2人才培养计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1)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人才培养计划(方案)经过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审批手续齐全。
2.3课程体系构建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实现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重点考察内容:(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生就业的工作领域和岗位(群)及其职责任务说明,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分析;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考核证书的要求。
(2)关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的文件,近三年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3)关于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构建课程体系的论文或总结。
(4)开设选修课一览表(含课程名称、限选或任选、学生选修的班次与人数)。
3.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3.1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改革(1)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2)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选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专业课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3.2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改革(1)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
(2)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能有效设计“做中学”的情境教学;试行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
(3)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能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模拟教学。
(4)考核方式灵活、恰当,并将行业企业评价纳入考核机制。
3.3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1)选用先进、适用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学习指南、学习情境实施指导书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2)校企共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以行业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建设涵盖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为师生、行业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服务。
重点考察内容:(1)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情况。
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2)课程标准。
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情境教学设计的典型课程资料。
(3)教材选用、编写出版及获奖情况;校内教材、学习指南、指导书等编印情况。
(4)典型多媒体助学课件;专业核心课程网站、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
4.实践教学4.1实践教学体系设计(1)实践教学内容丰富,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实训实习项目能够体现典型职业工作过程特征;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
(2)行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及相关教学文件;实训实习的教学文件齐全。
4.2顶岗实习(1)顶岗实习覆盖率高、效果好;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
(2)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健全,规范实施;学生在顶岗期间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学习目标,有与行业企业共同考核评价的标准及措施。
4.3实践教学条件(1)校内、外实习基地条件能够满足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实践教学经费有保障。
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
(2)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寻求行业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参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3)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实际、职业体验、顶岗实习及教师挂职锻炼等需要。
4.4职业资格证书获取(1)建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考核鉴定制度。
(2)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社会有鉴定途径)的人数达到毕业生的80%以上。
(3)专业积极参与各级职业技能竞赛,获奖率高。
重点考察内容:(1)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实践课程标准;实践教材及相关教学文件。
(2)专业顶岗实习基地一览表;近两届学生顶岗实习统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岗位、企业指导教师、学院指导教师、实习项目、是否被实习单位录用等)。
(3)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学生顶岗实习相关记录,实习报告样本。
(4)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实境仿真、数字仿真)建设及运行情况。
(5)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利用情况。
(6)专业实践教学指导人员名单(姓名、性别、年龄、职称或工种等级、所在单位)。
(7)专业的综合实践训练项目(名称、训练内容、方法、学时数、开设学期)及训练效果;理论为主课程的实践教学情况分析(项目、学时、场地)。
(8)学校建立的与本专业相匹配的职业技能测试题库。
(9)近二届本专业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或职业技能鉴定统计表(含占毕业生人数比例)及佐证材料(包括职业资格证书样本或样本复印件)。
(10)本专业学生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及获奖情况统计表、证书(或复印件)。
5.专业教学团队5.1教学团队结构(1)教学团队具有“双师型”特点;专业专任教师的学缘、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及“双师”素质比例合理;兼职教师比例及质量适应教学改革要求。
(2)特色重点专业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的比例逐步达到80%以上,省级示范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院校的特色重点专业逐步达到85%、90%以上。
(3)基础性课程以具有专业背景的校内专任教师主讲为主。
实践为主课程主要由行业企业(含校内)技术技能骨干兼职教师指导。
5.2教学团队建设(1)“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有规划,有保障措施。
(2)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提升及增加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有制度,实施效果好。
(3)兼职教师聘用规范,重视对兼职教师教学效果的考察及教学能力的培训。
5.3教学团队素质与水平(1)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双带头人;行业企业带头人较好地发挥作用。
(2)师德建设成效显著;教学团队学生评价满意率高。
(3)专业课专任教师积极参与行业企业的技术服务和培训工作。
(4)兼职教师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中作用发挥好;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学时比例逐年增加,逐步达到30%,省级示范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院校的特色重点专业逐步达到40%、50%。
重点考察内容:(1)专任教师的学缘、年龄、学历、学位、职称结构及“双师”素质比例。
(2)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为行业企业服务及获得职业资格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