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见了怎么办》
小班幼儿安全教案《找不到妈妈怎么办》
小班幼儿安全教案《找不到妈妈怎么办》教案概述:这个教案主要是为小班幼儿设计的一堂安全教育课,教授幼儿“找不到妈妈怎么办”的应对措施。
通过讲故事、互动问答、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幼儿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提高幼儿对安全的意识和应对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找不到妈妈怎么办”的问题。
2. 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
3. 培养幼儿的独立和应对能力。
教学准备:1. 故事书《小狐狸找不到妈妈》。
2. 幼儿乐园布置和道具:班级仿真街景、绘制标志标识、家庭名牌等。
3. 各种道路和交通安全图标。
4. 班级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a. 教师介绍故事书《小狐狸找不到妈妈》。
b. 请幼儿先听故事,然后回答问题:“小狐狸找不到妈妈时,他应该怎么办呢?”c. 为幼儿展示一些标志和标识,如红绿灯、斑马线等,解释其含义。
2. 故事讲解(15分钟)a. 读故事《小狐狸找不到妈妈》,保持幼儿的注意力。
b. 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c. 是非判断:教师或幼儿自述故事中的某个情节或行为,幼儿说出对或不对。
3. 安全提示(10分钟)a. 利用班级仿真街景和道具,为幼儿示范一些交通安全情景,如过马路、等红绿灯等。
b. 向幼儿介绍一些安全提示,如:“过马路时要等红绿灯”,“不要乱走动”等。
4. 角色扮演(20分钟)a. 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其中一个幼儿扮演小狐狸,其他幼儿扮演过往的行人、司机、交警等角色。
b. 要求幼儿在扮演的过程中模仿以往的情景,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法。
c. 全班一起进行讨论,提出更多的安全建议和意见。
5. 温故知新(10分钟)a. 展示一些道路和交通安全图标,让幼儿回忆这些图标的含义。
b. 随机出示一张图标,请幼儿说出其意义。
6. 总结(5分钟)a. 提问:“小狐狸找不到妈妈时,我们学到了什么?”b. 引导幼儿总结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一些有关安全的知识和方法。
教学延伸:1. 家庭活动: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安全标志,如家庭名牌、交通标志等,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安全意识。
幼儿园:找不到妈妈怎么办
《找不到妈妈怎么办》教材分析《找不到妈妈怎么办》是一节小班健康领域的安全活动。
《指南》指出:3-4岁幼儿在公共场所走失时,能向警察或有关人员说出自己和家长的名字、电话号码等简单信息,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
本节活动通过简单的提问、交流,引发幼儿主动思考,知道在和大人走丢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求助他人懂得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
本节活动的学习,让幼儿获得一些自救的方法,同时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小班孩子年龄小,对任何事物都特别感兴趣,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意识不到危险的存在。
在走丢后,又缺乏自我保护的经验,对陌生人疏于防范,因此会酿成见不到家人的惨剧。
小班健康领域:《找不到妈妈怎么办》一·活动目标:1·一掌握走丢时寻找大人的几种方法。
2·知道外出时要跟着大人不能乱跑。
二·活动准备:玩偶,布娃娃,手机三·过程1·导入。
听音乐开小火车入场,听娃娃的哭声导入故事《妈妈不见了》。
2·讲故事,了解找不到大人的危险。
提问:娃娃为什么找不到妈妈?找不到妈妈会发生什么危险的事情呢?小结:布娃娃找不到妈妈,非常的着急,他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会遇到坏人。
3·帮助娃娃想办法,知道寻找大人的方法。
4·欣赏儿歌《找不到妈妈怎么办》,巩固走失后找到大人的方法。
儿歌:商场里人真多,找不到妈妈怎么办?陌生人不要理,售货员阿姨来帮你,公园里景物多,找不到妈妈怎么办?站在原地不要动,等着妈妈来找你,上车辆多,找不到妈妈怎么办?不哭不闹不着急,找到警察帮助你,讲明电话和地址,定会安全回家里。
5·树立安全意识,说一说跟爸爸妈妈走失时应该怎么做。
10个绘本故事
10个绘本故事,孩子不用教自己就知道躲开危险。
《小兔子走丢了》适读年龄:0—4岁内容简介: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小兔子觉得自己长大了。
这天,全家一起去兔子世界玩。
小兔子什么都想玩,可妈妈总是说它还太小了,不能玩。
找呀找,终于找到了可以玩的游戏。
玩得开心的小兔子突然发现妈妈不见了……推荐理由:孩子的探索,从出生就开始了,他会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眼前的世界。
到了3、4岁,他的好奇心更加旺盛,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一切。
对于孩子来说,好奇心是非常宝贵的,要好好保护,但也要让孩子明白,探索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
《汤姆走丢了》适读年龄:0—6岁内容简介:汤姆想要一条两边都有口袋的裤子,和妈妈一起上街却走丢了,但是不要紧,汤姆记得爸爸告诉他“在商场走丢时去收银台找阿姨帮助",故事的最后是妈妈为了安抚汤姆,不仅买了他喜欢的裤子,还额外多送他一份礼物。
推荐理由:画风走拟人路线,非常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
在给孩子读这些内容的时候,常常暗暗佩服作者的智慧:这种不着痕迹的教育,让孩子在欢笑中知道了如何面对自己的问题,让家长学会了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我的第一套亲子安全绘本》(共4册)适读年龄:2—8岁内容简介:《走路坐车都平安》:将交通规则教给孩子,让孩子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妈妈,请不要为我担心》:让孩子学会避免公共场所可能发生的危险《我不是笨小孩》:让孩子学会在遇到针对儿童的犯罪行为时懂得保护自己《你不能受伤》:告诉孩子家里有哪些日用品可能带来危险推荐理由:这套书编排非常生动有趣,很对小朋友的胃口.相对于其他讲儿童安全方面的书,我感觉这套书最大的优点就是成功地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而且书上内容与生活中真实情境的转换非常自然,让孩子易于接受,也有一些亲子互动,可以让孩子不是简单地听,还要开动小脑筋。
原来那些纸上谈兵的书给孩子讲一会儿他就觉得没意思了,而这套书一直给孩子一种游戏书的感觉,希望以后能多有这么好的童书面市。
二年级叙事作文妈妈不见了300字
二年级叙事作文妈妈不见了300字今天放学后,我和妈妈到天润发去吃肯德基。
吃完饭,妈妈让我给她去拿几根牙签。
我走出肯德基的时候,竟然把书包忘记了。
当我回到肯德基拿好书包后,突然发现妈妈不见了。
妈妈去哪儿了呢?我很着急,在商场里转了好几圈,也没有看见妈妈,妈妈大概回家了吧。
我心里想这回我得自己回家了。
我就拿了一张天润发的班车表,准备看好时间自己坐班车回家。
这时,有人在后面喊我的名字,原来是妈妈,她一直在后面跟着我呢!看到妈妈,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
二年级叙事作文在公交车上让座200字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我们来到一个车站,等去公园的的公交车,大概五分钟车子就来了,我们上了公交车,车上的上不是很挤还有空位置,我们就找了位置坐了下来。
到了下一站的时侯上了一位老奶奶,只看她扶着拐杖摇摇晃晃地一在车厢走着。
车上己经没有了空位,我想如果车子一开多危险啊。
于是,我马上站起来和老奶奶说:“奶奶,我这有位置你请座吧。
”老奶连声谢谢。
我连忙说不用。
旁边的人都夸我是个好孩子。
1。
幼儿园小班教案《家人不见了怎么办》
幼儿园小班教案《家人不见了怎么办》
小班教案《家人不见了怎么办》适用于小班的平安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考验小伴侣们的反应力量,熬炼他们的个人力量,喜爱参加装扮活动,体验装扮的乐趣,能乐观参加嬉戏活动,并学会自我爱护,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家人不见了怎么办》教案吧。
活动目标:
喜爱参加装扮活动,体验装扮的乐趣。
考验小伴侣们的反应力量,熬炼他们的个人力量。
能乐观参加嬉戏活动,并学会自我爱护。
活动预备:
和爸爸妈妈沟通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假如你喜爱的人不见了,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二、观看感受
1、情境表演:妈妈不见了。
2、沟通争论:宝宝找不到妈妈了,怎么办?
三、尝试体验
请幼儿作妈妈,带着宝宝去公园玩,将发生的事情表现出来。
鼓
舞孩子大胆表现,并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想方法。
小百科:家人指家庭成员或具备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的相关人或事物。
家人可以不具备亲人间的血缘或社交关系,但却强调成员间关怀、宽容,体现了一种博爱的精神。
小班安全教案找不到妈妈怎么办
小班安全教案找不到妈妈怎么办【教案目标】:1.帮助小班幼儿了解紧急情况下找不到妈妈的情况。
2.教育幼儿掌握一些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提高安全意识。
3.培养幼儿自助能力,学会求助和寻找途径。
【教学准备】:1.平面图或幻灯片展示不同情况下找不到妈妈的场景。
2.儿歌或故事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利用幻灯片或平面图,展示幼儿熟悉的场景,如家庭、学校、商场等,询问幼儿在这些地方找不到妈妈时应该怎么办。
2.引导幼儿思考不同情况下找不到妈妈的原因,并与幼儿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二、情景模拟(25分钟)1.以家庭为背景,讲述一个小朋友找不到妈妈的故事。
故事中小朋友在家里找不到妈妈时该怎么办。
2.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找不到妈妈时的情况,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办法。
三、教育故事(15分钟)1.选取一本关于找不到妈妈的故事书,结合图片和文字,讲述给幼儿听。
2.提问故事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四、学习紧急求助和寻找途径(15分钟)五、总结(10分钟)1.与幼儿一起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紧急情况下找不到妈妈的应对方法。
2.鼓励幼儿讨论和分享在找不到妈妈时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延伸】:2.多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形式,加深他们对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中是否能主动参与和表达。
2.记录幼儿在教育故事中的回答和思考能力。
3.鼓励幼儿在总结环节中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教学反思】:在小班安全教育中,重要的是通过情境和角色扮演,让幼儿深刻体验不同情况下找不到妈妈的感受,并教育他们紧急情况下的求助方法。
同时,教育故事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能够加深幼儿对安全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可以适当搭建一些模拟场景,让幼儿参与实践。
小班幼儿安全教案《找不到妈妈怎么办》
小班幼儿安全教案《找不到妈妈怎么办》
活动主题:找不到妈妈怎么办
活动对象:小班幼儿
活动目的:通过教育幼儿掌握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
活动准备:
1. 故事书《找不到妈妈怎么办》
2. 幼儿园安全出行手册
3. 红绿灯、斑马线等图片
4. 社会化交往图片
5. 手语图片
6. 已与家长签署的家园协议书
玩故事游戏
1. 读故事《找不到妈妈怎么办》,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
2. 分组,让幼儿分别扮演小蚂蚁、小松鼠、小鸟儿、小蜜蜂、小昆虫等角色。
3. 让小班幼儿一起模拟故事中的场景,如在公园玩,迷路了,寻找父母等。
4. 在模拟游戏中,让幼儿互相教导,互相帮助,增强幼儿的自助与互助意识。
幼儿社会化交往
1. 展示社会化交往的图片,让幼儿认识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貌和方式。
2. 谈论幼儿的日常行为,例如交朋友,诚实守信,尊重老师等。
3. 讲解安全出行手册内的交通安全知识,例如:过马路时看红绿灯,或走斑马线等。
4. 与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位幼儿陈述一个安全出行注意事项,在班上进行分享。
安全保护知识
1. 展示手语学习图片,让幼儿了解几个简单的求救手势。
2. 让幼儿自行演示手势,巩固幼儿记忆。
3. 解释谈论家庭安全,如紧闭家门等基本措施。
4. 让每位幼儿画出自己的家门、家人和周围环境,让幼儿向家长寻求帮助,并找出自己家附近的“安全岛”。
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通过游戏,更好的学习到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能力,促进了幼儿自主性及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让家长也有了更多关于幼儿安全教育的思考。
特殊教育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妈妈不见了》
特殊教育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妈妈不见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特殊教育教材《生活语文》第三单元《家的温暖》章节,详细内容为《妈妈不见了》一课。
通过讲述一个小男孩在超市找不到妈妈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理解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冷静、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家庭和睦相处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学会表达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挂图、卡片、录音机、磁带。
学具:学生用书、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故事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述自己在超市的经历。
(2)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学生跟读,感知故事内容。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情节,分析小男孩在找不到妈妈时的情感。
(2)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感表达。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卡片,学生根据卡片提示复述故事情节。
(2)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独立解决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的解决办法。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妈妈不见了》2. 故事情节:小男孩在超市找不到妈妈,找到妈妈的过程。
3. 情感表达:害怕、紧张、开心、安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画一幅表现家庭和睦的画。
答案:学生作品,以画面展现家庭和睦,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2. 作业题目:思考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如何独立解决问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学生短文,阐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的解决办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表达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学会表达。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人分享所学故事,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家庭责任感。
特殊教育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妈妈不见了》
特殊教育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妈妈不见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特殊教育教材《生活语文》第三单元《家的温暖》中的第7课《妈妈不见了》。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内容,认识生字词,学习表达情感;通过故事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家的温暖,提高情感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妈妈不见了》的主要内容,掌握相关生字词。
2. 培养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学会在遇到问题时寻求帮助。
3. 引导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增强对家的归属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情境,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体会家的温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生字卡片、情感表情卡片。
2. 学具:学生用书、写字板、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与家庭相关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实践情景,激发学生对家的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在讲解过程中,穿插生字词的学习。
3.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故事中的情感表达,给出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情感表情卡片,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表情来描述自己在故事中的感受。
5. 小组讨论(10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用今天学到的生字词和情感表达方式,写一篇关于家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妈妈不见了》2. 生字词:妈妈、不见了、害怕、伤心、高兴、温暖3. 情感表达:害怕、伤心、高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家要求:用今天学到的生字词和情感表达方式,写一篇关于家的短文。
答案示例:我的家很温暖。
有一天,妈妈不见了,我感到很害怕和伤心。
但我知道,我要坚强,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妈妈回来了,我高兴地抱住了她。
我爱我的家!2. 作业批改与反馈: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妈妈不见了》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家的温暖,学会表达情感。
幼儿园小班教案《妈妈不见了》
幼儿园小班教案《妈妈不见了》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理解并学会如何应对家庭成员失踪的情况;学习如何安全自救,学会求助亲朋好友,并且提高在不安全环境下的应对本领,加强孩子们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通过小班园丁的“寻人启事”“安全自救”“亲朋好友帮忙”及“加强安全意识培育”四个环节,引导孩子们理解“妈妈不见了”这个现象,并学习如何防备和应对。
三、教学过程:1. 寻人启事园丁老师说:“今日我们的主题是‘妈妈不见了,大家知道什么是不见了吗?”园丁老师会请一些孩子上去表演什么叫“不见了”,另一部分孩子要用手势来回答老师询问。
园丁连续问,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最紧要的吗?有很多人都由于不注意被不安全来到本身身边。
园丁会用可爱的动画片:“巴巴父亲找妈妈”来告知孩子们,Mia和她的妈妈去逛街,结果Mia由于外界的干扰不听妈妈的话,当她再回头时,妈妈已经不见了。
孩子们要擅长听家长的话,不要逃离妈妈,陪着妈妈一起,还要看好身边的环境。
2. 安全自救孩子们要学会如何在不安全时判定,走出逆境。
园丁会请一位肢体语言较好的孩子上去现场演示如何脱离不安全,不能言语的形式让孩子本身能思考自我保护。
3. 亲朋好友帮忙孩子们还要学会在不安全时怎样向四周的亲朋好友求助和寻求帮忙,在家里提前做好表演,老师会发放演出道具和小剧本,孩子们会在小道具和周边场景中演出求助。
让孩子们在小剧中体验被帮忙的感觉,从而加强他们碰到困难时的应对本领。
在大脑局部异常时需要的应对方式也需要度化入儿童心灵。
4. 加强安全意识培育孩子们要以有趣味、简单、形象的方式了解家庭客人安全意识,并在游戏中巩固学习安全意识。
四、教学评价:本堂课采纳了形象化教学法,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爱好和探究欲望,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小班园丁的“寻人启事”“安全自救”“亲朋好友帮忙”及“加强安全意识培育”四个环节,引导孩子们理解“妈妈不见了”这个现象,并学习如何防备和应对。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电影里里妈妈不见了作文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电影里里妈妈不见了作文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电影里里妈妈不见了。
这个问题可真是让人头疼啊!你说,要是妈妈突然不见了,我该怎么办呢?是不是要先报警,然后去找寻线索,最后找到妈妈呢?可是,如果妈妈真的不见了,那我该怎么办呢?我们得冷静下来。
毕竟,这是一个非常紧急的情况。
我们不能慌张,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所以,第一步就是要报警。
赶紧拨打110,告诉警察叔叔我们的情况。
他们会帮助我们寻找妈妈的下落。
第二步,我们要开始寻找线索。
问问周围的人,看看有没有人看到妈妈去了哪里。
还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发个求助信息,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情况。
这样,说不定就有好心人能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第三步,我们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比如说,用手机定位妈妈的手机,看看她在哪里。
或者用网络搜索她的踪迹。
这样,我们就能更有效地寻找到妈妈了。
这些只是我能想到的一些方法。
实际情况可能会有很多变数。
但是,只要我们保持冷静,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相信一定能够找到妈妈的。
话说回来,如果妈妈真的不见了,我该怎么办呢?我想,我会先去参加一个“失恋训练营”。
因为我觉得,失恋和妈妈失踪还是有相似之处的。
都需要我们学会面对现实,调整心态,重新开始生活。
在“失恋训练营”里,我会学到很多东西。
比如说,如何面对心碎的感觉,如何走出失恋的阴影,如何重新找回自信。
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生活技能。
而且,我相信通过这个过程,我会变得更加成熟、坚强。
我也会尝试去寻找新的爱情。
毕竟,人生还很长,总会遇到那个对的人。
而且,我相信每个人都值得被爱。
所以,我会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一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而对于妈妈不见了这个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寻找,总会找到她的。
加油吧!。
2024年特殊教育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妈妈不见了》
2024年特殊教育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妈妈不见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特殊教育教材《我的世界》第三章《生活中的情感》,详细内容为《妈妈不见了》一节。
该章节通过讲述一个特殊教育儿童在生活中遇到的情境,引导他们理解和表达情感,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妈妈不见了”的情境,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2.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采取恰当的方法寻求帮助。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感需求,以及在面对问题时寻求帮助。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遇到突发情况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卡片、情感表情包、情景剧道具。
2.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PPT,展示一个特殊教育儿童在商场与妈妈走失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并进入情境。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故事卡片上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妈妈不见了”的情感体验,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扮演情景剧,模拟“妈妈不见了”的情况,讨论并展示如何寻求帮助。
4. 情感表达与分享(15分钟)学生利用情感表情包,表达自己在遇到类似情境时的感受,并与同学分享。
5. 安全教育(10分钟)教师结合情景剧,讲解遇到问题时如何寻求帮助,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6. 创作环节(15分钟)学生利用画笔、画纸等学具,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课程主题:《妈妈不见了》2. 教学重点:情感表达、寻求帮助、自我保护3. 板书内容:情感表情包、情景剧简要流程、安全教育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妈妈不见了”为主题,画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需表现出情感需求及寻求帮助的情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户外实践活动,模拟实际情境,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特殊教育儿童送教上门精品教案《妈妈不见了》
特殊教育儿童送教上门精品教案《妈妈不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特殊教育教材《生活语文》第三单元“家庭与社会”,主要围绕《妈妈不见》这一篇章进行教学。
该篇章详细描述一个小男孩在超市与妈妈走失后心理变化和应对措施,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求助方法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冷静应对能力和求助意识。
3. 帮助学生掌握与家长走散时安全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冷静应对与家长走散情况,以及如何向他人求助。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安全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故事挂图、角色扮演道具。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小男孩在超市与妈妈走散短片,让学生解与家长走散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故事讲解(15分钟):引导学生阅读《妈妈不见》故事,讲解故事情节,分析小男孩心理变化和应对措施。
3.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故事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小男孩为什会与妈妈走散?”“他是如何找到妈妈?”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设想自己与家长走散时应对方法,并进行分享。
6. 角色扮演(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家长走散场景,锻炼学生应对能力。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安全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妈妈不见》2. 主要内容:故事情节概括小男孩应对措施安全要点提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复述《妈妈不见》故事情节。
(2)如果你与家长走散,你会怎做?请写出你应对方法。
2. 答案:(1)故事情节:小男孩在超市与妈妈走散,经过冷静思考和求助,最终找到妈妈。
(2)答案示例:我会记住家长电话号码,向附近工作人员求助,并站在原地等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故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与家长走散时应对方法,提高安全意识。
幼儿园小班教案《妈妈不见了》
幼儿园小班教案《妈妈不见了》小班教案《妈妈不见了》适用于小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结合自己的感受来描述妈妈的典型特征,能有意识的注意妈妈的特征,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妈妈不见了》教案吧。
活动目标:1、能有意识的注意妈妈的特征。
2、能结合自己的感受来描述妈妈的典型特征。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活动准备:1、挂图4号。
2、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一、完整欣赏故事。
1、引入:有一个小女孩叫菲菲,一天她和妈妈到公园去玩,发生了一件事情,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的故事。
这故事的题目叫“我把妈妈弄丢了”。
2、引导幼儿认真的欣赏故事。
师:请小朋友认真的听故事,听听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3、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菲菲小朋友把妈妈怎么了?。
4、谁来帮助菲菲找妈妈?菲菲最后找到了妈妈了吗?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
二、结合挂图,欣赏故事。
1、出示第一幅挂图。
、菲菲怎么会把妈妈弄丢的?、菲菲把妈妈弄丢了,她是怎么做的?2、出示第二幅挂图,欣赏故事。
、警察叔叔来帮助菲菲找妈妈,假山前的那个人是菲菲的好妈妈吗?、为什么不是呢?3、看第三幅图,欣赏故事。
头发短短的阿姨是菲菲的好妈妈吗?为什么呢?菲菲的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呢?、对菲菲微笑的那个阿姨是菲菲的妈妈吗?、菲菲最喜欢妈妈的什么?4、看第四幅挂图,欣赏故事。
、菲菲的妈妈对菲菲说过了什么?菲菲在什么地方找到了妈妈?三、与幼儿谈话,我和我的好妈妈。
1、听玩故事以后,我们都知道菲菲的妈妈总是背着一包,包里装着好吃的东西,头发长长的,香香的,还有一点卷,笑起来甜甜的,会唱歌,会轻轻的和菲菲说话。
你们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2、你有没有把自己妈妈弄丢过,你最后是怎样把妈妈找到的?小百科:母亲,简称母,是一种亲属关系的称谓,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
中班妈妈不见了教案
中班妈妈不见了教案教案标题:中班妈妈不见了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和关注。
2. 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一本与主题相关的绘本,例如《妈妈去哪儿了?》。
2. 幼儿认识家庭成员的图片或卡片。
3. 一张家庭成员关系图。
4. 幼儿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中班妈妈不见了”。
询问幼儿对于这个主题的想法和感受。
2. 准备一本与主题相关的绘本,与幼儿一起阅读,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主体活动:3. 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或卡片,让幼儿认识不同的家庭成员,并讨论他们在家庭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4. 制作一个家庭成员关系图,让幼儿将自己的家庭成员贴在图上,并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他们。
5. 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妈妈不在家的情景,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6. 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合作完成一幅关于家庭的画或手工制作,鼓励他们在作品中表达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和思念之情。
结束活动:7.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8. 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庭成员分享今天的活动内容,并与家长一起讨论家庭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和感激之情,例如写一封感谢信或画一幅家庭成员的画。
- 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不同家庭的特点和结构,增加对多样化家庭形式的理解和尊重。
评估方式:-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 收集幼儿绘画和手工制作作品,评估他们对家庭成员关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幼儿将有机会理解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和关注。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此外,这个教案还通过绘本阅读和讨论,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