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献之我见
音乐杂志心得体会范本 音乐论文心得体会(6篇)
音乐杂志心得体会范本音乐论文心得体会(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大全、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方案大全、心得体会、祝福语、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rehensive report,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s, experiences, blessing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音乐杂志心得体会范本音乐论文心得体会(6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
交响音乐欣赏之我见
交响乐欣赏之我见大二我选修了徐老师的交响音乐欣赏,虽然我对音律一窍不通,但当音乐响起,距离不再是距离,反而自灵魂深处感受到了美。
专业课余,聆听音乐使我感到温暖,使我拥有激情。
徐老师声情并茂地给我们介绍了许多乐史留名的音乐家,其中古典主义时期的两座丰碑——贝多芬与莫扎特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
乐圣贝多芬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家,也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
他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他和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都经历了各种苦难坎坷,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根据他们的人生写成了《名人传》。
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欢乐颂》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
贝多芬一生只有九部交响乐,但要论及贝多芬的作品风格,就一定得看看他的交响乐。
他作的交响乐的风格发展恰好体现了他走向成熟的成长过程,是他革命精神的完美体现,九部交响乐正是他最高的创作成就。
他的一生是与命运搏斗的一生,《c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命运交响曲》体现了这种思想,命运交响曲中带给人一种波涛起伏的感觉,温柔,渐渐的渐渐的变成强势。
贝多芬的一生有诸多不幸,但他并不屈服,即使他饱受摧残,但他站在命运面前就是巨人,“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莫扎特一共创作了549部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35岁便英年早逝,但他却留下了不朽于时代的辉煌巨作,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最为著名。
莫扎特幼时便成为“惊叹世界的神童”,他写作之轻松与神速使他的同时代人和后辈都将其视作无师自通、不学而成的天才。
天才是不容否认的,但他也是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摆脱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作曲家。
音乐鉴赏之我见
音乐鉴赏之我见摘要从小我就比较喜欢音乐,一直认为,鉴赏音乐,应该像品茶一样,不一定非要有极品铁观音,水也不一定来自千岛湖底。
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情绪,跟合适的人一起,一碟花生米,一壶菊花茶,足矣。
一首好歌,或者一段好的旋律,总能不知不觉间把我们带入了某种意境中。
现在我已来到大学,对于音乐的喜爱不仅没有减退,而且,更让我对音乐产生一种痴迷的感觉。
由于种种原因吧,大学没有主修音乐专业,不过我还是选修了我所喜爱的音乐鉴赏课。
关键词:音乐、鉴赏、旋律、大学、选修怎样倾听音乐我们每个人都根据自己不同的欣赏能力倾听音乐。
不过为了便于分析起见,如果我们把倾听音乐的全过程分成几个组成部分,那就比较清楚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全是在三种不同的阶段上倾听音乐的。
由于缺乏恰当的术语,不妨把这三个阶段称为:(1)美感阶段;(2)表达阶段;(3)纯音乐阶段。
把欣赏过程机械地分为这几种假设的阶段,唯一好处是可以对倾听的方式有个比较清楚的概念。
倾听音乐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纯粹为了对音响的乐趣而倾听,这就是美感阶段。
在这个阶段听音乐,不需要任何方式的思考。
我们在干别的事情是,把收音机打开,便心不在焉地沉浸在音响中了。
这是单凭音乐的感染力就可以把我们带到一种无意识的然而又是有魅力的心境中去了。
你此刻可能正坐在屋里看这本书。
设想钢琴上奏出了一个音,这个音是足可以立即改变房间的气氛——证明音乐的音响成分是一种强大的和神秘的力量,谁嘲笑或小看这点,谁就会显得很愚蠢。
令人惊讶的是,不少自认为是合格的音乐爱好者在这个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听音乐的习惯。
他们去听音乐会是为了忘掉自己,把音乐作为一种安慰或解脱。
他们进入了一个理想世界,在这个理想世界中人们无需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现实。
当然他们也没有思考音乐。
音乐允许他们离开了音乐,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幻想的境界,这种幻想是由音乐引起的,是关于音乐的,可是他们又不怎么倾听音乐。
是的,音乐音响的感染力是一种强大的和原始的力量,但你不应让它在你的兴趣中占据不恰当的位置,美感阶段在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这并不是全部问题的所在。
本科生音乐论文写作之我见
成 功 需要 学 习 . 在 大 学 系 统 学 习或 工 作 岗 位 上 的在 职 自学都 离 不 开 善 学 。 善 学
是成 功 的 关键 悬 梁 刺股 、 凿 壁 借 光 的刻
文 和 音 乐 学 论 文 体 裁 分 类 有 论 述 、 评述、
评论、 科学 、 实验、 调研 、 教研 、 学 位 等 基 本
类型论文。
究 过 程 和 研 究 成 果 通 过 文 字 完 整 地 表 达 出来 的 全 文 总 体 设计 悉 心 拟定 了论 文 提
要 .研 究 者 便 能 把 材 料 构 成 一 个 中 心 明
苦 勤 奋 只 是一 种 学 习精 神 . 这 种 学 习精 神
选题 . 是 研 究 过 程 中 必需 要 做 的最 重
要 的一 个 决
确、 研究 深入、 论证严谨 、 论据 充分、 取 舍
适 宜 的具 有 说 服 力 的合 理 体 系 . 形 成 一 条 明晰 、 通畅、 联 贯 的 写作 思绪 。 从 提 纲 的 内 容 要求 出发 . 分 为简 单 提 纲 和 详 细 提 纲 两
究 案列 在 集 中研 究 范 围 并 确 定 选 题 时 , 关键 的 环 节 就 是 能够 选 择 大 小 适 宜 的 题
种 简 单 提 纲 是 高 度概 括 的 , 只 提 示 论 文
的 要点 . 如何 展 开则 不涉 及 。 这 种 提 纲 虽 然 简单 .但 它是 经 过 深 思 熟 虑 构 成 的 , 可 以 是论 文重 点 突 出 , 观点 鲜 明。 详细提纲 , 是 把 论 文 的 主 要 论 点 和 展 开 部 分 较 为 详
并 缺 乏成 功 研 > - 3的 方法 , 在视野、 思绪 、 方 式 等 方 面 受 到 限 制 音 乐 论 文是 音 乐界 进 行 学术 和 技 术 交 流 的工 具 之一 . 也 是 向社 会传 播 音 乐 学理 论成 果 的重 要媒 介 之 一
音乐分析评论之我见(下)
音乐分析评论之我见(下)作者:李吉提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在西方大歌剧戏剧音乐的样式中,宣叙调大概是中国许多听众所最难适应的音乐表述形式之一。
随之,中国歌剧要不要宣叙调?中国歌剧的宣叙调到底该怎么写?以及如何理解和欣赏宣叙调等问题也都被提了出来,并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就此,我也愿意谈一点个人意见。
“宣叙调”在西方经典音乐中应用的范围较广。
在大歌剧中,特指那些伴随着剧情的发展和矛盾冲突,那些比较直白的、接近于“说话”式的朗诵性音乐,所以也被称为朗诵调。
它是一种更便于戏剧性表演、和以突出语言节奏、气势为重点的艺术表现形式。
当然,宣叙性的音乐语言也不仅限于歌剧,在大型合唱、特别是清唱剧中也常有所见。
我国作曲家自开始借鉴西体歌剧进行创作时起,各种宣叙性写法,也很自然地被吸纳了过来。
但对这种外来形式的消化,无论是作曲家还是观众、理论家,却都还需要经历比较漫长的过程。
主要由于西方歌剧宣叙调的样式与中国汉语四声语调差异较大,当不少听众按照中国语音的朗诵规则听时,会觉得“怪怪的”;而选用这类技术的作曲家却埋怨国人“不会欣赏”,并坚持地认为,宣叙调是西体大歌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非此不能完整展示西体中用歌剧音乐的魅力——这就好比在中国开西餐馆那样,若想完全忌讳用奶油或奶制品,那还不如直接开中餐馆算了。
这类问题的出现,不少人归结为东西方语言的差异。
认为西方的语言只有高低语调之分,并无四声之别,所以他们的宣叙调只需采用平直的同音反复、加上几个音程跳进,而中国的语言则完全不同……。
但这是否就意味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中国作曲家应该依照中国汉语四声的走向来写宣叙调呢?这又是一个问题。
我认为,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关键在于中国说唱式的音乐与西式宣叙调式的音乐语言,在审美取向就存在着很多差异。
试看我国著名的经典作品《黄河大合唱》——冼星海在其终曲“怒吼吧黄河”中,就采用了西方概念中的宣叙性写法:作曲家将歌词的最后一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处理为一连四次的反复,并且让旋律声部一直持续在降B 大调高音区的五音位置上,以“4+4+4+4(小节)”的句法,在16 小节内,通过单个音的节奏组合,作同音反复的直线性宣叙,直至最后才上4 度跳进到主音结束。
音乐文献翻译之我见——以打击乐文献翻译为例
Yi Shu Ping Jian音乐文献翻译之我见———以打击乐文献翻译为例刘逸四川音乐学院摘要:只有对翻译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正确的翻译实践。
本文以打击乐文献翻译为切入点,拟通过翻译目的、内容选取、翻译过程及译者素养四个方面来阐释对音乐文献翻译的认识,从而得出“人类因为交流而需要翻译活动来使语言不通的主体达到互明其意的目的;翻译选取的内容所具备的价值;翻译过程包括‘提取’‘重建’‘再表达’;译者必须广泛涉猎各领域知识,并且至少精通某一领域”。
关键词:翻译内容过程译者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4-0178-03翻译活动自古就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各国通过这座“桥梁”互通有无,从而促进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若是没有这座“桥梁”,各国就如与世隔绝的孤岛一般,封闭落后。
随着时代发展,地理隔阂弱化,信息技术进步,世界成了“地球村”,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尽知天下事。
跨国交流成为当今世界的常态,其交流频率之高、涉及领域之广、翻译难度之大,对译者素养的要求与日俱增,因此,译者依据其从事的领域不同而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划分,如文学、政治、法律与艺术等。
数十年器乐学习经历使得笔者对音乐领域相对熟悉,故本文以打击乐相关文献翻译为切入点,结合音乐艺术领域特点以及相关翻译理论与实践,从四个方面阐释对音乐文献翻译的认识,包括:翻译目的、内容选取、翻译过程、译者素养。
一、翻译目的翻译的目的是交流,且其存在的最根本原因是人类自发地对交流的需求。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①,若“工具”不同,那么就先要统一“工具”,即通过翻译完成语言间的转换,以达互明其意之目的。
诚然,学习新语言也能达到“互明其意”,但绝非易事,更何况人的寿命与精力有限,语言数量众多,故企图通过掌握所有语言来替代翻译活动是不切实际的。
季羡林先生曾写到“世界上的语言非常多,无论谁也不能尽通全世界的语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非要翻译不行”。
音乐鉴赏之我见
音乐鉴赏之我见在大学,上选修课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我们大学生活的一部分,而这一次的选修课,我选了音乐鉴赏。
如果要具体追究到自己上一次好好地学习音乐,估计得到小学。
虽然我不怎么懂得音乐,甚至唱歌五音不全,但是听歌还是每天所必不可少的,可以丰富生活,还可以陶冶情操。
所以音乐在我们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音乐的魅力是很巨大的。
在音乐欣赏课上,老师在讲课时,会先给我们介绍所讲音乐的类型,特点,然后会播放一些属于这个类型音乐的一些中内外著名的曲目,让我们自己去欣赏其中的内涵,去感受音乐所给我们带来的一种意境。
除了介绍各种类型音乐外,也给我们讲解了五线谱和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让我们基本了解了怎么去看音乐,怎么去读懂音乐,不至于看到一张乐谱一脸茫然。
在对音乐鉴赏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对音乐的热情也被激发了。
我们渐渐的感受到音乐能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以启示,让我们更直接的去理解一些人生的哲理,有些道理不是能用语言所能表达清楚的,但在欣赏音乐时,却能够跟音乐进行一种思想上的交流,总能给人恍然大悟的感觉。
以往我听音乐只是在那欣赏那乐器发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根本就不知道原来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听了老师的讲课后我才知道原来听一曲音乐里有这那么多的知识,上了几节课后我感觉自己现在听音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我在听音乐的时候已经尝试的去理解这首音乐所要表达的真正情感是什么,它的每个节奏,每个音符所要传递出来的情感到底是什么,久而久之,我变得更加喜欢音乐。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音乐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了。
当我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当我在去图书馆的时候,当我闲下来没有事情做的时候或者是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都会在耳朵里塞着一幅耳机,静静的听着手机里那几首宁静而优美的音乐。
音乐对于我来说就像一个不离不弃的好朋友,它帮助我排解忧愁与寂寞,它懂得倾听我内心真正的声音,它也帮助我净化自己的心灵。
总之音乐带给我们的永远都是不可言说的力量与感动。
音乐欣赏之我见
音乐欣赏之我见在音乐的陶醉中,灵魂与之碰撞,迸发出世间最美妙的乐章!一个学期以来,在徐教授的悉心教导下,我们学习了从东方到西方的音乐史欣赏。
音乐欣赏是音乐实践活动的第三环节,通过学习对音乐的欣赏,既可以指导下一轮创作,培养人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综合素质,人文素养,开拓我们的视野。
对我而言,音乐最重要的不是它的内容,而是它带给我的仿佛身临其境的心灵旅程。
首先从巴洛克音乐开始我们的音乐之旅。
音乐上的巴洛克风格盛行于1600—1750年间,最重要的作曲家有维瓦尔第、亨德尔和巴赫。
维瓦尔第,充满清纯甜美的意大利风格,代表作有阳光洋溢的协奏曲《四季》等;亨德尔,是与巴赫齐名的人物,代表作有质朴感人的《弥赛亚》等;巴赫的名作标志着巴洛克音乐的最高境界,代表作有《马太受难曲》等。
1750年巴赫的去世标志着这种风格的音乐时代的结束。
紧接着我们进入了古典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音乐最负盛名的有三位我们耳熟能详的作曲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交响曲之父”海顿,是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开创者,快乐而充满希望,代表作有《惊愕第二乐章》等;莫扎特,著名的奥地利音乐神童,代表作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等;接着是“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驱”的“乐圣”贝多芬,他的代表作有《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等。
从贝多芬走入浪漫主义的殿堂,更加突出了情感的表现。
“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富含绝妙的抒情,代表作有《魔王》、《小夜曲》等;舒曼也是浪漫主义的代表,注意心中激起的反响,代表作有《狂欢节》等;韦伯的《邀舞曲》和《魔弹射手》也广为传诵。
而富有民族色彩的肖邦,代表作有《夜曲》、《革命练习曲》等;“钢琴之王”李斯特,代表作有《匈牙利狂想曲》等。
扎根于古典主义的浪漫主义者门德尔松,代表作有清唱剧《以利亚》等。
新管弦乐音响的开拓者柏辽兹,充满了“叛逆精神”,代表作有《幻想交响曲》等;浪漫主义的勃拉姆斯,代表作有《德意志安魂曲》等;“无休止旋律”乐剧的瓦格纳,代表作有《女武神》等;而俄罗斯最著名的柴可夫斯基,代表作有《天鹅湖》、管弦乐《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音乐学文献读后的心得体会
2 0 1 5 年第8 期
音 乐 学 文 献 读 后 的 心 得 体 会
鞠 文 丽
( 天津音乐学院音乐系,天津 3 0 0 1 7 1 )
摘 要: 本文 以读书笔记 的方式,阐述 了自己对于音 乐学中部分概念的理解 。文 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 一部分 是说
对 音 乐 的感 悟 , 从 “ 听 ”开 始 。 这 里 着 重 强调 了 “ 听 ”对 理 解 音 乐 、感 悟 音 乐 的 重 要 性 。第 二 部 分 是 说 理 解 音 乐 的
・
内 容 ,从 音 乐 表 现 入 手 。这 里主 要 通 过 音 乐 可 以 表 现 人 们 的 现 实 生 活 、音 乐 可 以表 现 人 的情 感 世 界 等 方 面 来做 具 体 阐述。 关键 词 : 音乐感悟;音乐表 现、音乐内容
对 于 音乐 学 的研 究 ,我认 为是 一种 思维 上 的逻辑 关 系 ,是 归 纳与演 绎相统一 的过程 。我们通 过分析文 章的结构 ,归纳各个逻辑
去 听才 可 以体会 到的 。在 中国作 品中,瞎子阿炳 的二泉映月在 听觉 上 能够 很直接 的让人有一种 凄凉 的感觉 ,而该作 品也正是阿炳苦 难
点 的内容要义 ,从 而对论文 的 内容有一个 大体的把握 ,并且通过 写
读书 心得 ,将论文 中传达 的概念 与 自己所 学的知识进 行整合 ,充分 发散 自己的思维 ,使 自己对 文章 的内容有 一个全新 的认读论 文时小有 收获,并且从 中有 自己的感 悟 。借此篇论文 ,将我对选读 的几篇文章 的理解进行一下概括 。
题 动 机 贯 穿 于 整 个 乐 章 中 , 给 人 以不 同 的 情 感 体 验 , 他 将 感 情 注 入
音乐文献学学习心得
音乐文献学学习心得音乐欣赏是音乐文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
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下面就针对新教材谈几点心得。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
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首先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
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
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
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
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
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
音乐的功能、价值和意义之我见
音乐的功能、价值和意义之我见作者:李学娟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03期摘要:通过相关音乐专业文献对于音乐的功能、价值和意义的论述,深化了对这三者涵义的认识。
作者对相关观点进行了分析、解读,进而提炼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音乐功能价值意义引言音乐的功能、价值和意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要把它的涵义完整而全面地表述出来,却不是那么容易。
在浏览了一些著作之后,笔者对此有了一些认识,现用语言表达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音乐所具有的功能功能是事物与外界各种关系的体现,是事物存在的外部条件①。
关于音乐的功能,也是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解释。
一说,音乐具有艺术功能和实用功能②;一说③,在以往对音乐功能的研究中,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套用艺术理论关于艺术功能的论述方法,即把音乐的功能视为与其他艺术一样,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三大功能;另一种是单纯以各种社会音乐现象为依据,从音乐艺术对人和社会所产生的实际作用中总结出音乐的功能。
这两种倾向都有可取之处。
(一)音乐中非倾向性的功能音乐中非倾向性功能的社会含义是:音乐以情绪的方式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天然需要。
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功能因素,不仅对人起作用,而且必定对自然界的生物起作用。
音乐中非倾向性的功能,如同汉斯立克所说是由于音乐对人的神经刺激引起的生理现象,它以“听觉印象影响神经的某一特定方式为基础的”。
音乐中非倾向性功能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伴随着其他的功能因素。
作为引导人们的音乐知觉步入沟通阶段的基础,它必然带有审美功能的印记。
音乐中的这种非倾向性功能,在生活中表现非常广泛。
人们都有精神生活的需要,艺术是满足精神生活需要的主要源泉,其中音乐几乎无处不在。
悲伤时,有音乐相伴;高兴时,有音乐相伴;工作时,有背景音乐……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看似不重要却不可缺少的角色。
(二)音乐中的审美功能艺术的审美功能是建立在审美经验完成的基础上的。
所谓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欣赏美的艺术品、美的自然或其他美的事物时所产生的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
中国音乐起源之我见论述题300字
中国音乐起源之我见论述题300字
中国音乐的起源一说,自古有很多的说法,有人说它起源于美好的爱情;有人说它起源于神圣的宗教;有人说它起源于巫术。
古文献反映的音乐起源多源的观点:
一、音乐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
二、为表达感情和娱乐而产生;
三、音乐在产生过程中曾模仿自然音响与鸟类的鸣声;
四、音乐直接起源于劳动生产过程。
在前两者的情况中有音乐的产生,并且是具有一定风格、形态、特征、形式的音乐。
音乐研究者们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手握一定的有力证据,畅谈着关于音乐研究的自我见解,生活情感的爱情。
音乐是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万物的声音的基础之上,为相互之间进行沟通,抒发内心情感,把所听到的声音又选择性地组织、编排起来的、以乐音和噪音为表现媒介和载体的、用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现实生活的行为方式。
看文献音乐教育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音乐教育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审美情趣,还能培养人们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通过阅读大量音乐教育文献,对音乐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音乐教育的内涵与价值1. 音乐教育的内涵音乐教育是指通过音乐教学、音乐活动、音乐欣赏等方式,对个体进行音乐知识、技能、情感、审美等方面的培养和熏陶。
音乐教育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技能、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等方面。
2. 音乐教育的价值(1)提高审美情趣: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人们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
(2)陶冶情操: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3)培养创新能力: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4)促进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智力水平和身心健康。
二、音乐教育的方法与策略1. 个性化教学(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激发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实践性教学(1)音乐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音乐创作: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培养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
3. 情感教育(1)情感共鸣: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喜怒哀乐,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2)道德教育:将音乐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挑战1. 音乐教育现状(1)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政府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音乐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师资力量逐步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逐步壮大,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3)教学设施不断完善:音乐教学设施逐步完善,为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2. 音乐教育挑战(1)应试教育的影响: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开展。
中国古典音乐之我见
中国古典音乐之我见班级:100406班姓名:陈璞学号:100664122关键字:中国古典音乐,阳春白雪,弘扬中国音乐文化摘要:中国古典音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早在周朝时,政府部门设立了由“大司乐”总管的音乐机构。
隋唐时南北重新统一,社会安定及经济的繁荣,为音乐艺术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唐代统治者在文化上较少保守思想,广泛吸收外来音乐文化,兼容并蓄,更使音乐达到了一个发展高峰。
宋代是我国音乐与文学交融的重要历史阶段,是词体歌曲创作的黄金时代,人们常用词调多达八百多首。
中国的音律以及乐器也是非常发达的。
乐器主要有古琴、箜篌、筝、箫、笛、琵琶、二胡等。
《阳春白雪》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两首高深的歌曲名,即《阳春》和《白雪》,是由楚国著名歌舞家莫愁女在屈原、宋玉的帮助下传唱开来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古典音乐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从不同的方面去继承和发扬。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
早在文字发明之前,为了使生命个体能够存在和种族能够延续,在人类必须从事的两项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劳动和繁衍中,随同工具的使用和语言的产生,就孕育了音乐。
在周朝时,政府部门设立了由“大司乐”总管的音乐机构。
教学的课程主要有乐德、乐语、乐舞。
而六代乐舞据传是历代留传下来的六部史诗性乐舞。
周秦音乐文化是中国音乐高度发展的重要坐标。
这一系列成就,还在于从理论上奠定了我国古代乐律学的基础。
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的秦王朝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为适应政治上大一统和文化管理上一体化的需要,曾设有专门管理音乐的官署——乐府。
刘邦建立的西汉政权,也扩大了乐府的机构和职能。
当时政府非常重视民间俗乐,令乐府四出收集“赵、代、秦、楚之讴”,兼收并蓄西域、北狄等边远民族的音乐。
在汉魏时期,宫廷引进了不少民间歌舞和百戏。
两晋南北朝期间,战乱频繁,朝代更迭,随同社会的动荡变异、民族迁移的交往扩大,外族、外域的音乐文化同中原音乐文化产生了广泛交流,在音乐史上成为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音乐欣赏之我见
音乐欣赏之我见论文学校:12345678900-学号:08245677889专业:热能0123班姓名:123音乐欣赏之我见□123经过上音乐欣赏选修课使我对音乐以及音乐的发展史有了新的认识。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这说明,如果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人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
我爱音乐,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食粮,那么音乐就是耳朵的食粮。
激动时,它使你感到温馨;焦躁时,它使你安详,苦闷时,它使你豁达、开朗;悲伤时,它使你振作。
我愿在音乐中成长,脱去一切的伪装,卸下繁重的行囊,洗尽铅华,依偎在她博大而温暖的怀抱中。
往日,音乐使我远离孤独,摆脱空虚。
每当一个人悠闲无事的时候,我喜欢安静地靠在椅子上,细细地聆听莫扎特的《小夜曲》、舒曼的《梦幻曲》……合上双眼,随着高高低低的音符放飞自己的思绪。
每当一曲终了,心中早已填满了惬意和满足。
我喜欢听古典的钢琴曲,那晶莹透亮的声音,清脆而又不单调,它饱含了人性的温暖和母性的慈爱,仿佛使我找到了心灵藉以避风的港湾。
每一支精致的曲子,犹如山涧清溪潺潺流淌,总能令我感到心旷神怡,那种感受真能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来形容。
在这繁忙的大学课程中我很有幸的报了《音乐欣赏》这门选修课程。
能够听他上《音乐欣赏》可真是万分的荣幸。
以往我听音乐只是在那欣赏那乐器发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根本就不知道原来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听了老师的讲课后我才知道原来听一曲音乐里有这那么多的知识,上了几节课后我感觉自己现在听音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就感觉自己好像也是学音乐的专业学生一样,在欣赏歌曲时有着和普通人不同的理念,比普通人高一层境界。
就拿今天老师给我们听的《梁祝》来说吧,以前就如老师所说的就会听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没在意那里面的内涵和动人的爱情故事。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
步入高等学府,继续着我的又一学习阶段,头一次接触了《音乐欣赏》,颇觉新鲜。
音乐文献读后感
音乐美学----------------浅谈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和谐论毕达哥拉斯,“和谐”是事物结构之中内在秩序的和谐表现。
凡是和谐的秩序,恰当的比例,不仅是有价值的、美的和有用的,而且也是客观事物的属性。
宇宙、人体美、音乐的美是最高的美,而且美就在其中的和谐。
柏拉图认为音乐的和谐是对和谐理念的模仿,音乐因而与灵魂有相同之处,其共同点就是和谐理念,音乐能体现灵魂的和谐。
和谐和美、善一样都是理念,是单纯的、真实的、自在自为的、非物质的、美丽的、神圣的和永恒的。
净化论音乐是最神圣最崇高的艺术,具有一种力量。
好的音乐能改善灵魂,坏的音乐则会败坏灵魂外在的和谐美可以对内在的和谐美发生效应并起到感化作用。
柏拉图“文艺必须从属于理想国的需求”的美学思想。
音乐其使命是教育人们达到精神上的和谐,培养人的道德情操,陶冶人的情感。
音乐可以使青少年的性格变得高尚、优美且善于辨别美丑,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有三个目的:教育、净化、精神享受等。
各种和谐的的单调虽然各有用处,但是特殊的目的宜用特殊的单调,不同的人特别容易受到某种特定情绪的影响,他们可以在不同程度和层面上受到音乐的激动得到净化,因而心里得到一种轻松舒畅的快感。
因面具有净化作用的歌曲可以产生一种无害的快感。
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一种调式都有各自相应的某一种特殊的情感,不同的乐器有着各自不同的情感色彩。
黑格尔:“只有再用恰当的方式把精神内容表现与声音及其复杂组合这感性因素时,音乐才能把自己提升为真正的艺术。
”强调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感情论是黑格乐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无论是在谈论音乐的本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问题贯穿着一个”情”字。
进一步探索情感的性质、作用及其主体内心生活的地们。
黑格乐:在音乐里灵魂最深刻的亲切情感和最严谨的知解力都一样重要。
这样,音乐就把对立的情感和思想两个极端结合在一起了。
关于音乐的理性因素,一般理解为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过程中掌握音乐结构的知解力。
唐朝与日本音乐文化交融之我见
唐朝与日本音乐文化交融之我见摘要:中国古代唐朝经济发达、文化多元,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朝代。
它的高度文明吸引着当时许多国家慕名前来学习、交流,并对其影响至深。
音乐文化便是其中之一,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国家与之交流尤为密切。
因此,研究这些国家的音乐对完善唐朝的音乐研究有很大帮助,笔者以日本音乐为例,通过阅读日本音乐学者和中国音乐学者的相关著作及文献,来阐述研究日本音乐对研究中国古代唐朝音乐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代唐朝音乐;日本音乐;音乐文献;音乐史学研究日本与中国交往素来密切,早在东汉时期便有史书记载。
到了中国隋朝、唐朝达到了一个空前频繁期。
日本大规模的派遣隋使和遣唐使来唐朝学习交流,带回大量唐朝的奇珍异宝。
音乐方面带回了当时经西域各国流传至唐朝,又经过唐朝融合的大型乐舞、佛教音乐、乐器、乐谱、典籍等。
直至现在,这些乐谱、典籍、乐器都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在今奈良的正仓院里,保留着当年从唐朝传入的29种,100多件乐器,它们依旧栩栩如生,是研究中国古代唐朝音乐最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一、中日音乐文献中国古代唐朝经济发达、文化多元,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朝代。
它的高度文明吸引著当时许多国家慕名前来学习、交流,并对其影响至深。
音乐文化便是其中之一,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国家与之交流尤为密切,研究这些国家的音乐对完善唐朝的音乐研究有很大帮助。
日本的奈良、平安时期是与唐朝往来最为密切的时期,因此选择这一时期的文献研究,将尤为重要。
这一时期日本方面的文献主要有:《日本书纪》《续日本纪》《源氏物语》《内里式》《延喜式》等。
这些文献记载了日本蹈袭唐朝的礼乐制度、舞蹈、歌唱、乐器、乐谱、曲调等6个方面,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珍贵史料多为手抄本,却也保存完好。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文字以及流通等问题,使得这些宝贵资料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只有少数几本在中国可见。
现今,在上海图书馆里陈列着一套《日本古典全集》。
其中几篇:《教训抄》《续教训抄》《体源抄》《乐家录》等篇目,为我们介绍了古时日本音乐以及唐乐的流传,是中国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唐朝音乐难得在中国的日本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文献之我见张真真 2010200777摘要:音乐文献学在西方国家自16世纪已有萌芽,发展到今天,与图书馆学、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学、音乐美学等学科都有关联,而在我国则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自1985年天津音乐学院教授许勇三先生撰写的《音乐文献之我见》,在国内首次提出建立“音乐文献这门学科的倡议以来”有更多的学者我教育工作者给予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论文在音乐文献的界定,音乐文献的研究对象,音乐文献分类应考虑的因素、音乐文献的作用与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进一步肯定和强调了音乐文献的价值旨在揭示其形态演变和整理利用特殊规律,并为音乐活动提供文献保障的一门专科文献。
关键词:音乐文献;音乐文献学;方法;分类因素;定位一、音乐文献学的界定音乐界关于“音乐文献”,“音乐文献学”的科学定义有不同的阐述,目前西方“音乐文献”的含义有两种:广义的音乐文献类似音乐资料,泛指与音乐艺术相关的各类形态的资料,可分成文本资料、音响资料、图像资料和实物资料。
狭义的音乐文献指属于“文本资料”范畴内的“第二手资料”。
这种狭义的音乐文献正是我们在此探讨的对象。
按照美国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分类,与音乐相关的“文本资料”主要分成三个大类,即:M (Music),以乐谱形式出现的“文本”都归入此类;MT (Music Theory),指以作曲理论为主的“文本”,例如有关和声、复调、配器、曲式和作曲法方面的图书都划入其中;ML (Music Literature),指“关于音乐的文本”,这是一个内容最为丰富多样的类别,涵盖面极广,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音乐词典与百科,手册、指南与概览,音乐史与音乐编年史,学术专著,论文集,传记,主题目录,关于音乐与关于音乐文献的参考书目,音乐年鉴。
从这些分类可以看出,音乐文献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实际上形成了音乐学研究所需的最基本的“学术资源”。
由此,如果说“音乐学的研究对象是有关音乐的一切事物,他们包括人类历史和当今的全部音乐成品和音乐行为”的话,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音乐文献学”是研究音乐文献和音乐文献工作规律的一门专科文献学。
当然,还能进一步抽象成:音乐文献学时研究文献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音乐文献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文献“专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通指古今中外的图书、档案、铭文、胶片等一切用文字、符号或画等方式记载人类知识的信息载体”。
在艺术学科中,文献的意义又扩大了很多,指凡是一切能记载只是和信息的物体,如金石、竹筒、图书、报纸、录音带、光盘等,都可称为文献。
在《文献著录总则》中队“文献”做了严格的定义,即:“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从而,“音乐文献”则是记录有音乐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
许三勇先生认为音乐文献的研究对象是“音乐作品”和“作品与作品之间的风格与技术手法演变”。
受此影响,后来李晓东先生在发表的有关论述“钢琴文献学”的文章里,也明确说:“钢琴文献就是钢琴作品”,钢琴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便是钢琴音乐作品”。
笔者对“音乐文献的定义曾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音乐文献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应该是“音乐文献”,因为“音乐文献”与“音乐作品”并非同义概念。
“所谓音乐作品,是指产生于作曲家头脑中的,根据一定的音乐逻辑,采用适当的音乐语言,构思创作的反映一个完整具体,并可供演唱或器乐演奏的乐曲。
而所谓音乐文献,则是指记录有音乐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
它是音乐艺术历史、音乐理论研究成果和各种音乐作品转换成相应的信息符号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记录在纸张、塑料或其他载体材料上的各种物化知识的集合”。
三、音乐文献分类应考虑的因素音乐文献的分类,不仅要考虑它作为一种知识的记录同其它学科文献之间的共性,又要注意体现其自身的特点,同时还要注意当代学科间的交叉综合及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对音乐艺术科学的影响。
音乐与其它学科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为方法和目的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1.运用其它学科的理论方法,在音乐的产生、历史、本质、功能及民族特点等方面的研究中形成许多具有边缘学科性质的音乐学分支,如: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物理学、音乐考古学、音乐文献学等等。
而且在它们之下,由于阐述角度不同,还可以再细分出更小的分支。
如音乐教育学中,就有作为一种音乐教学方法而产生的体态律动学和综合乐感教育学。
2.引进科学的方法论,使音乐学的研究建立在全新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
如比较方法的引入,产生了比较音乐学。
通过数学分析作品,甚至还能把看来似乎没有什么本质联系的不同的艺术形式联系起来。
3.音乐还具有治疗人类生理、心理等方面疾病的功能。
于是,在长期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建立起了“音乐治疗学”这样一门应用学科。
与此颇为近似的还有作为保证生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辅助手段而产生的所谓“背景音乐”。
4.各种现代新技术被用于分析、创作音乐作品和丰富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运用计算机分析音乐作品,其结果比传统的分析方法更为准确和精细;计算机与其电子音响合成装置的结合,能按照人们的要求创作和演奏出各种风格的乐曲,从而出现了被称为“电子音乐”这样一种艺术与技术巧妙结合的产物;计算机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运用还将彻底改变传统的五线谱记录体系,它将把“电子音乐”中的各种音响效果以音频振荡时值表示出来,因此为音乐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
5.由于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音乐的记录与传播要求其载体必须具有存储和再现声音的基本功能。
现代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为满足这一要求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条件。
四、音乐文献的作用与意义在了解音乐文献对音乐研究重要的同时,就会对研究音乐文献这门学科的意义和作用产生更进一步的了解。
孙国忠先生说的好:音乐文献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实际上形成了音乐学研究所需的最基本的“学术资源”。
如何接触和运用这些“资源”无疑对研究工作的展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严肃的学术研究都是在“科学”精神鼓舞下进行的“智识劳作”,其最终的成果不断汇集成思想与知识的大厦,在此凝聚的是人类的精神财富。
从这个特定意义上来讲,任何学术研究都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对已有学术成果的阐释、补充、完善或修正。
即使是富于“独创性”的研究,也离不开已有学术成果这一展开研究的“上下文”。
在这一方面,音乐学研究没有任何例外。
因此,当确定了某一音乐学研究的专题之后,需要马上开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收集、整理相关的研究资料,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正是接触音乐文献并梳理从中得到的知识与信息。
音乐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外化表现,是表现社会现象、人文环境与人物情感的媒介。
理论文献是音乐创作、音乐学研究、音乐表演等音乐领域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是史料分析与研究、音乐作品表现的载体。
对音乐理论文献的关注,不论是在实践环节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无疑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音乐理论文献对音乐创作的重要意义音乐作品原本就是作曲、理论、表演等各专业的重要研究对象和再创造的依据。
对于搞作曲和作曲技术理论研究的人来讲,完善的理论资料是从事创作工作的基础。
古往今来,众多音乐大师的写作技巧,很多就来源于对文献的学习,早到巴赫、海顿、莫扎特,近至科普兰、欣德米特,无不如此。
首先,对技术理论的学习已不再仅停留在单一的教条模式和机械式的理解水准上,而是将这些技术手法放在整个作曲技术理论发展的长河中,用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从单纯的模仿到融合改编到再创造。
这种全方位的学习,对实际创作必定大有好处。
其次,对某些作曲家技术手法的研究,能从更广阔的背景中去寻其源,能将作曲家某一时期的作品风格放在其时代风格发展变化的进程中去研究,这无疑加强了对这一时期作曲技术手法研究的深度,有助于较完整地了解该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对音乐创作益处良多。
(二)音乐理论文献对音乐学研究的重要意义音乐学研究是一项严肃的学术工作,音乐理论文献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实际上已形成了音乐学研究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学术资源”。
重视学术性是音乐学家的责任,体现学术性则是音乐学研究的“追求”。
为了不断提高我们的音乐学研究水平,在强调学术规范的同时,重视资料工作,关注音乐文献的“学术意涵”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任何学术研究都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对已有学术成果的阐释、补充、完善或修正。
即使是富于“独创性”的研究,也离不开已有学术成果这一展开研究的“上下文”。
在这一方面,音乐学研究没有任何例外。
作为音乐学术研究过程中必须经过的阶段,了解、梳理和运用音乐文献对音乐学研究的进行及最终学术成果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音乐理论文献对演奏、演唱等表演的重要意义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以极其特殊的艺术形式存在,它需要通过再次演绎使其呈现出来。
作为记录音乐艺术形象的乐谱和音响资料可谓独具特色,被喻为特色音乐文献。
乐谱是记录和保存音乐作品的基本文献形式,是将音乐形象用记谱法记录下来形成的一类音乐文献。
由于乐谱上的音乐符号是对作曲家音乐能量的“脱水保存”,能否生动而准确地挖掘出作品中所蕴藏的音乐内涵,就成为表演艺术家与平庸的“艺术匠人”之间的试金石。
作品音乐内涵的体验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之事。
然而,通过理论文献研究能够为演奏者进行音乐内涵的体验指出一条正确的途径,由此展开的研究作曲家创作思想、分析作品风格、诊释音乐作品方面的划时代性贡献等围绕乐谱文献的一系列工作均需受到重视。
例如我国古代的乐曲(如古琴、古筝曲等),由于历代口传心授和文字谱(如工尺谱)记谱法的局限性,在流传中产生了不同演奏家不同的释谱。
当然,理论文献的研究工作绝不是简单地局限在乐谱上的研究。
比如,在对美国作曲家科普兰的作品进行研究时,将科普兰的作品风格放在整个美国作曲家诸多音乐风格的背景中,又将着重研究科普兰第三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放在他全部四个时期的音乐风格背景中,通过这样的研究,可清楚地看到科普兰的作品在美国严肃音乐中的地位和与他人作品相互之间的影响,以及科普兰音乐风格的演绎发展。
不论从哪个角度开展研究工作,我们都应坚持以音乐文献为逻辑基点,通过对音乐文献活动(即音乐文献的生产、传播、整理、典藏、揭示、评价和利用全过程)的研究,勾勒出这一领域的理论框架,进而高度抽象和概括出带规律性的理论与方法,以求真实、客观地反映该音乐事项的普遍规律和未来趋势,从而不仅现实,而且有预见性地指导音乐理论文献的研究工作,促进实践性环节的开展与创新。
总之,通过音乐理论文献的学习和对音乐理论文献的深人研究,除了能丰富视野外,最关键的,还在于能向音乐作品创作,音乐学术研究和演唱、演奏表演等提供完整、切题、及时的文献信息服务。
综其各方面,音乐理论文献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郭小林先生在《论音乐文献学》一文里提到:“音乐文献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源于普通文献学,同时结合音乐文献的特点而有所侧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