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居士欧阳修的小故事

合集下载

欧阳修的爱国故事优选篇

欧阳修的爱国故事优选篇

欧阳修的爱国故事优选篇欧阳修的爱国故事 1欧阳修的父亲早逝,家庭贫困,母亲教年少的儿子学问时,没有纸笔,就用芦荻为笔,在沙地上画出字来教授给他。

母亲曾经对他讲述其先父的事迹:“你父亲在世的时候是一个小官吏,夜间在烛下看案卷,屡屡掩卷叹息。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有个__犯,我想替他求生而不可得。

做官,就是为他人求生路的。

”不到20岁的欧阳修首次在湖北随州应举就失败。

韩愈古文是他向往的境界。

但当时的“高考要求”又是什么呢?他周围的同学津津乐道的,不是西昆体诗就是杨刘时文。

所谓西昆体诗,是以《西昆酬唱集》一书得名的,无病__,雕章琢句,缺乏思想内容。

又过了两年,欧阳修再次应举,仍未得中。

两度落第,使他不免沮丧,在“高考指挥棒”下,他不得不把注意力转移到西昆体诗和“时文”上来。

21岁的欧阳修以自己新写的《上胥学士偃启》为贽,去拜会汉阳军长官胥偃,这篇并不高明的“时文”让胥偃“一见而奇之”,不久后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宋仁宗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欧阳修随未来岳父来到京师汴梁。

在开封三试第一,荣选为进士,被特授洛阳留守推官。

欧阳修忘不了这人生极荣耀的一刻,欧阳修等从崇政殿出东华门,前有引导,后有侍从,在东京街头傲然走过。

欧阳修23岁就步入了帝国的最高人才层,看来官运来了。

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五月,欧阳修的好友范仲淹为革除弊端,上章批评时政,指陈时弊,惹恼了当时的宰相吕夷简。

吕夷简指责范仲淹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范仲淹因此被贬饶州。

肩负言谏之责的高若讷不仅不伸张正义,反而肆意诋毁范仲淹的人格。

欧阳修气愤不过,写了一封信给高若讷,在一番冷嘲热讽之后得出结论:“足下非君子也。

”因为这封意气用事的信函,欧阳修被贬为湖北夷陵县令。

在这个偏远的小县城里,没有什么书籍可供他消遣,他便取出旧案卷反复阅读,看到其中冤假错案不可胜数,于是欧阳修发誓,即使是当个县令小官,对待政务也绝不敢有丝毫的倦怠、半点的疏忽。

欧阳修的励志小故事

欧阳修的励志小故事

欧阳修的励志小故事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有关他的历史故事有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其一、虚心求教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

此后,他时常闲游山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

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

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

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

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罗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

欧阳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

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练,含义倍增。

其二、行文求简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次,与同院三个下属出游,见路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

欧阳修提议:“请你们分别来记叙一下此事。

”只见一人率先说道:“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接着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最后第三人说:“有犬卧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

” 欧阳修听后笑道:“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

”那三人于是连忙请教:“那你如何说呢?”欧阳修道:“‘逸马杀犬于道’,六字足矣!”三人听后脸红地相互笑了起来,比照自己的冗赘,深为欧阳修为文的简洁所折服。

其三、文风严谨据《宋稗类钞》记载:有一次欧阳修替人写了一篇《相州锦堂记》,其中有这样两句:“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

”交稿后,他又推敲了一下,觉得不妥,便派人骑快马将稿子追回,修改后再送上。

来人接过改稿,草草一读,很是奇怪:这不还和原稿一模一样吗?仔细研读后才发现,全文只是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改成了“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快马追回的只是两个“而”字。

欧阳修的故事

欧阳修的故事

欧阳修的故事关于欧阳修的故事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欧阳修的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欧阳修快马追字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他是宋代闻名遐迩的文学大师,是当时文坛盟主,诗、词、文均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每一篇文章,他都要反复锤炼推敲,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这也正是他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宋代,一些达官贵人在亭台楼阁建成时,总喜欢请文坛大家作文或题字。

欧阳修有一位老朋友韩琦,当时在相州任职,曾建造了一座别墅。

他便请欧阳修帮忙写一篇文章,以记录别墅画锦堂建造之事。

并请欧阳修在文章写成后立即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上。

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日程,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一挥而就。

写毕交给来人,来人则立即辞归。

可到了晚上,欧阳修重读白天写的文章,读到“仕宦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停住了。

他觉得这两句意思过直,与上下文衔接也不甚和谐,读起来气短而促。

原来是白天成文时,因来人再三催促,没有来得及仔细斟酌所致。

他经过仔细推敲,决定各加一个“而”字,从而使文句上下连贯顺畅,意思也较深邃。

欧阳修马上出门,唤醒家人,又牵出一匹快马,交代一番后,家人便快马加鞭,向相州路上飞奔而去。

到第二天日落西山时,才赶上了韩琦派来的人,把“而”字补上。

从此,欧阳修快马追字的故事便不胫而走,为许多人熟知和传诵。

欧阳修整肃文风没有伯乐,只能怀才不遇。

北宋嘉祐年间,士人刘几多次在国子监考试中得第一名。

因他文章中诡谲险怪的文句迭出,学子们纷纷仿效,一时形成了怪异浮华的风气。

欧阳修很讨厌这种文风,总想整肃一下。

这年,欧阳修主持进士考试,规定凡是写艰涩险怪文章的考生一概不取。

历史趣谈欧阳修为什么叫“六一居士” 欧阳修的故事

历史趣谈欧阳修为什么叫“六一居士” 欧阳修的故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欧阳修为什么叫“六一居士”欧阳修的故事
导语:欧阳修与王安石、苏轼两人同为北宋名臣、文学家,且在散文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同处“唐宋八大家”之列。

欧阳修早王安石与苏轼两人入朝为
欧阳修与王安石、苏轼两人同为北宋名臣、文学家,且在散文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同处“唐宋八大家”之列。

欧阳修早王安石与苏轼两人入朝为官,若说三人之间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倒还算不上,但是却也出了许多趣事儿的。

王安石初入仕途的时候,欧阳修对其很是欣赏,甚至曾经作诗以赠。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拂旧弦。

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罇酒曷留连?
王安石收到官场前辈的诗之后,也写了首诗回赠。

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

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屣尝倾广座中,
只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岂宜蒙。

欣赏归欣赏,后来王安石进行变法,欧阳修对王安石变法的某些政策并不支持,因此在政治上有所反对。

不过欧阳修反对王安石变法,倒比司马光一类的要好的多,至少他并不是全盘否定,而是从实际出发。

再来说欧阳修与苏轼,苏轼算是欧阳修的门生。

苏轼参加的那场礼部贡举,是由欧阳修担任的主考官,是欧阳修录取了苏轼,让苏轼步入官场。

关于这一场考试,还有一个极为有趣的故事。

生活常识分享。

诗人欧阳修生平资料介绍

诗人欧阳修生平资料介绍

诗人欧阳修生平资料介绍欧阳修生平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与文学家,是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也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于公元1007年出生在绵州,当时他的父亲是绵州的军事推官,年龄已有五十六,三年后便去世,留下欧阳修孤儿寡母。

欧阳修幸得母亲与叔叔的照顾与教育,而本人又聪慧刻苦,喜爱读书,十六岁时得到了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爱不释手,这些经历为他日后参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奠定了基础。

欧阳修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前两次都意外落榜了。

公元1029年,欧阳修第三次参加科举,前面都比较顺利,但最后却没能获得状元,而是以十四名的成绩位列二甲进士及第。

虽没能夺魁,但也算是不错的名次,欧阳修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留守推官,得到了西京留守钱惟演的欣赏,欧阳修至此步入了官场。

进入官场后,欧阳修的为官之路并不顺利,多次被贬,后来虽身居高位,但过程实在坎坷崎岖,不过他在文学史上的造诣却颇深。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流传后世的不朽名篇,《渔家傲》、《秋声赋》等作品也是朗朗上口,流传至今。

欧阳修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

公元1071年,欧阳修辞官退居颍州,次年与家中过世,享年六十六岁。

欧阳修世称什么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澈、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在政治上也有所成就,官至翰林学士,领导北宋变法运动,死后欧阳修世称“阳文忠公”,谥号文忠。

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开创了散文文体的新风,语言简洁流畅,文章创造了一种自然和谐的新风格。

他所写的《醉翁亭记》中,语言简短凝练,经营秀润,其中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被后世广为流传,传诵至今。

开创了北宋文坛新的一代文风,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也是苏轼等人的良师益友,在各类学术领域中都有所涉猎,“唐宋八大家”,宋代的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可谓桃李满天下,从中也可以看出欧阳修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欧阳修心系百姓的故事

欧阳修心系百姓的故事

欧阳修心系百姓的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欧阳修心系百姓的故事欧阳修心系百姓的故事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关于欧阳修的故事介绍

关于欧阳修的故事介绍

关于欧阳修的故事介绍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以下是关于欧阳修的故事介绍,欢迎阅读。

幼时苦读修四岁丧父,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以识字。

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

”六一由来在滁州时,自号醉翁。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公集三代以来金石刻为一千卷。

(《集古录》一千卷,) 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

(《三朝言行录》) 虚心求教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

此后,他时常闲游山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

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

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

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

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

欧阳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

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练,含义倍增。

行文求简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次,与同院三个下属出游,见路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

欧阳修提议:“请你们分别来记叙一下此事。

”只见一人率先说道:“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接着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最后第三人说:“有犬卧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

” 欧阳修听后笑道:“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

关于欧阳修的小故事(通用12篇)

关于欧阳修的小故事(通用12篇)

欧阳修的小故事关于欧阳修的小故事(通用12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关于欧阳修的小故事,欢迎大家参考阅读!欧阳修的小故事篇1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少年时代的欧阳修家贫如洗,为觅生计和求学,四处奔波。

十二岁那年的一天,他身背书囊,匆匆行至襄阳城下,见城门已关,抬头望见城头有一个老兵把守,便拱手施礼道:“烦请老伯开门,放学生进城好吗?”老兵问:“城下何人?为何现在进城?”欧阳修答道:“读书人远道而来,进城求宿。

”老兵本不敢违例开城门,但听出是个很懂礼貌很有点口才的小学生,顿起爱怜之心,说道:“既是书生,我出一联,对得出,放你进城;对不出,明晨再进。

”欧阳修答道:“遵命。

”老兵念道:“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欧阳修一听这上联,看似随便说出,其实叠字连用,暗藏机巧,便接上说:“出对子容易,对对子难啊,请先生先对吧。

”老兵大声道:“我是要你对的!”欧阳修笑道:“学生已经对过了。

”老兵一想,恍然大悟,立即下城楼开了城门。

讲到这里,也许少年朋友们会问:“对联讲究的是字数相等,既然上联十一个字,下联怎么是十六个字呢?”其实,这幅对联是: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欧阳修的小故事篇2寒假里偶尔读到一篇《欧阳修的故事》,深有感触。

故事主要内容讲的是:有个人爱写诗,有一次与欧阳修同行,只是并不知道同路的就是欧阳修,他看到路边有一棵枯树,于是念念有词来了两句:“远远一枯树,两个树枝桠。

”显然,这两句诗既无生命,也无色彩。

但欧阳修听了并不嘲笑,而是笑眯眯地告诉他说:“你如果再加两句,这诗保证漂亮!”这个人听了也就绞尽脑汁地想,欧阳修见他想得挺苦,知道他已渐有所悟,也就加了两句给他听:“春来苔是叶,冬主雪作花。

欧阳修的五个经典小故事

欧阳修的五个经典小故事

欧阳修的五个经典小故事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有关他的历史故事有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1、自幼聪慧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欧阳修十岁时,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词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2、科举之路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

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天圣七年(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

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

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

欧阳修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

欧阳修在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才19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

一天,王拱辰调皮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没想到,殿试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状元。

天圣八年(1030年),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

殿试放榜后,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

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3、步入官场虽然没中状元,欧阳修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

欧阳修的故事

欧阳修的故事

欧阳修的故事•相关推荐欧阳修的故事(通用12篇)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欧阳修的故事(通用12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欧阳修的故事篇1提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许多人会首先想到千古传诵的《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那种幽美山景,那份潇洒坦然,皆让人心向往之。

其实,欧阳修不仅是北宋诗文运动的领袖,而且是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曾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身居高位。

他忧国忧民,对有真才实学的后辈竭力推荐,使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张载、程颢等一大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

他重视传承清廉自守的家风,还写下名篇《诲学说》,教诲后代及世人要勤学上进,做有用之才。

寡母“画荻”自幼苦读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23岁的欧阳修中进士,次年即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

欧阳修在洛阳“守”了3年,迈出了步入仕途的第一步。

欧阳修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其父亲欧阳观也曾在绵州(今四川绵阳)任推官,主管刑狱。

欧阳修出生于绵阳,可他4岁时,父亲便患重病去世了。

欧阳观为官清正廉洁,没什么积蓄,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只得带着欧阳修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

叔叔家不富裕,好在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池塘边长的荻(dí)草秆当笔,铺沙当纸,教欧阳修写字,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

这便是慈母教子典故“画荻课子”的由来。

欧阳修后来在为父母所作墓表(祭文)《泷冈阡表》中,记述了幼时母亲的诸多教导。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有待于汝也。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郑氏常用欧阳观生前的言行教育儿子,要求他清廉自守,奉养长辈不一定要衣食丰厚,重要的是要孝顺,待人处事则要敦厚仁爱。

六一居士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是怎么死的?

六一居士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六一居士欧阳修简介欧阳修是怎么死的?导语: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闻名后世的散文大家欧阳修在绵州出生,父亲时任绵州军事推官,三年后去世。

欧阳修是家中独子,父亲去世后3岁的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闻名后世的散文大家欧阳修在绵州出生,父亲时任绵州军事推官,三年后去世。

欧阳修是家中独子,父亲去世后3岁的欧阳修因而与母亲相依为命。

母亲带着他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欧阳修的叔叔家里也不富裕,虽然能帮衬这孤儿寡母一二,但再多的也就没有了。

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大家出身,受过教育,因此从小就重视对欧阳修的培养,这才没有让当时的文坛损失一位大星。

欧阳修自幼聪慧,喜读诗书,加之母亲的严格教导,小小年纪就成就显著,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

长大后,欧阳修自然而然的走上了科举的道路。

他一生参加了三次科举考试,前两次分别是天圣元年和天圣四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一直到有一个三年后的天圣七年,才高中进士。

进士及第后,欧阳修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留守推官。

人生三大喜事: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放榜之时,欧阳修便完成了人生的三大喜事。

刚刚进士及第,其恩师胥偃便招其为婿,天圣九年在东武县迎娶新娘胥氏。

年轻时候的欧阳修在吴越忠懿王钱俶之子、西京留守钱惟演手下当官,受到钱惟演优待。

钱惟演不仅不让他们这群年轻文人处理杂事,反而鼓励他们出游,甚至出资赞助。

游山玩水的同时,这几位文人常在一起吟诗作赋,讨论文章。

所以在这一段时间的欧阳修生活是富足而安逸的,同时欧阳修崇尚古风的散文题材,也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

生活常识分享。

北宋诗人欧阳修那不为人知的趣事

北宋诗人欧阳修那不为人知的趣事

北宋诗人欧阳修那不为人知的趣事!欧阳修是我国古代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号醉翁,六一居士。

说起欧阳修,让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于《醉翁亭记》中表达自我的、朗朗上口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而关乎他的趣事有:1、新衣裳之状元袍子被人穿。

欧阳修于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无奈都落榜了,而欧阳修却没有灰心,天圣七年(1029年)春,欧阳修就试于开封最高学府国子监,并于同年秋天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

欧阳修在国子监的广文馆试和国学解试中都获得了第一名,即成为“监元”和“解元”。

第二年(1030年),欧阳修一鼓作气,又在礼部省试中考取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了“省元”,这也算是“连中三元”了。

欧阳修对于即将到来的殿试考试,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觉得自己定能夺得状元的头魁。

于是,他特意的为自己做了一件新衣裳,为殿考之日穿。

天意弄人,事与愿违。

殿考前的某一天晚上,一位名为王拱辰(与欧阳修在广文馆中是同学,19岁,也获得殿试资格)的同学很是调皮的穿上了欧阳修的新衣裳,并且还洋洋得意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没想到,殿试那天王拱辰获得了第一名,中了状元。

其实,这样的结果也是意料之外,有在情理之中。

后来,据欧阳修同乡的时任主考官晏殊说,欧阳修未能考取第一名、夺得首魁、成为状元之才的原因是欧阳修本人个性张扬,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想要挫其锐气、磨其棱角,从而促其成才。

2、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之洛阳风流。

错误比喻之洛阳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天圣九年(1031年)3月,殿试结果已出。

欧阳修虽然没有夺得状元,但也获得了很好的名次。

欧阳修被授予官职,于古时西京,即当今洛阳,任留守推官。

有一天,欧阳修与同僚到五岳之中“嵩山”游玩观景,要返程回去时,被傍晚时分的一场雪给捆住了。

忽然的被钱惟演的使者赶到了,使者带来了优秀的厨子和歌姬,并奉命传达钱惟演的话与欧阳修等人:“府里没有什么事,不用着急急着赶回来,好好留于嵩山游玩赏雪吧。

北宋时期历史故事-欧阳修先生的传闻

北宋时期历史故事-欧阳修先生的传闻

北宋时期历史故事-欧阳修先⽣的传闻 欧阳修是在宋代⽂学史上最早开创⼀代⽂风的⽂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诗⽂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理论。

下⾯是由⼩编为⼤家整理的欧阳修先⽣的历史故事,希望⼤家喜欢。

中国历史故事:欧阳修改⾰⽂风 范仲淹被排挤离开朝廷以后,他的同事富弼,因为⽀持新政,被诬陷是范仲淹的同党,丢了官职;韩琦替范仲淹、富弼辩护,也受到牵连。

当时,有些⼈虽然同情范仲淹,但是不敢出头说话。

只有谏官欧阳修⼤胆上书给宋仁宗说:“⾃古以来,坏⼈陷害好⼈,总是说好⼈是朋党,诬蔑他们专权。

范仲淹是国家有⽤的⼈才,为什么要把他罢免?如果听信坏⼈的话,把他们罢官,只会让坏⼈得意,敌⼈称快!” 欧阳修是我国著名的⽂学家。

庐陵(今江西永丰)⼈。

他四岁的时候,⽗亲病死,母亲带着他到随州(今湖北随县)依靠他叔⽗⽣活。

欧阳修的母亲⼀⼼想让⼉⼦读书,可是家⾥穷,买不起纸笔。

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就⽤荻草秆⼉在泥地上划着字,教欧阳修认字。

幼⼩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早就爱上了书本。

欧阳修⼗岁时候,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家去借书读,有时候还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

⼀次,他在⼀家姓李的⼈家借书,从那家的⼀只废纸篓⾥发现⼀本旧书,他翻了⼀下,知道是唐代⽂学家韩愈的⽂集,就向主⼈要了来,带回家⾥细细阅读。

宋朝初年的时候,社会上流⾏的⽂风讲求华丽,内容空洞。

欧阳修读了韩愈的散⽂,觉得它⽂笔流畅,说理透彻,跟流⾏的⽂章完全不⼀样。

他就认真琢磨,学习韩愈的⽂风。

长⼤以后,他到东京参加进⼠考试,连考三场,都得到第⼀名。

欧阳修⼆⼗多岁的时候,他在⽂学上的声誉已经很⼤了。

他官职不⾼,但是⼗分关⼼朝政,正直敢谏。

当范仲淹得罪吕夷简、被贬谪到南⽅去的时候,许多⼤⾂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谏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该被贬。

欧阳修⼗分⽓愤,写信责备⾼若讷不知道⼈间有羞耻事。

为了这件事,他被降职到外地,过了四年,才回到京城。

六一居士来历文言文翻译

六一居士来历文言文翻译

昔者,有一隐士居于山巅,自号六一居士。

居士者,以其一生之乐,皆集于六事也。

其来历,颇为奇趣,今述之如下。

居士生于宋朝,姓欧阳,名修,字永叔。

其父欧阳观,为一代名臣,官至宰相。

欧阳修幼时,家道中落,然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遂以文才闻名于世。

及长,屡试不中,遂决意隐居山林,以避尘嚣。

一日,居士游历至一山巅,见一古树参天,枝叶繁茂,心生喜爱。

遂于树下结庐而居,潜心读书,修身养性。

居士性好山水,常于山中漫步,观鸟兽之态,听泉石之响,心旷神怡。

一日,居士于林间散步,忽闻一清脆鸟鸣,仰望树梢,见一白鸟翩翩飞舞,姿态优美。

居士心有所感,遂吟诗一首:山间白鸟飞,翩翩似仙子。

悠然自得意,何处觅知音?居士自号六一居士,盖因其所好六事也。

此六事者,分别为:山、水、鸟、兽、泉、石。

居士每于闲暇之时,或登山涉水,或观鸟兽,或听泉石之响,其乐陶陶。

山者,天地之精华,生命之源。

居士登山,可感悟自然之道,陶冶性情。

水者,柔顺而有力,润泽万物。

居士观水,可悟人生哲理,明心见性。

鸟者,自由翱翔,无所拘束。

居士观鸟,可追求自由,奋发向前。

兽者,勇猛刚毅,威武不屈。

居士观兽,可激发斗志,坚定信念。

泉者,清澈甘甜,润泽心田。

居士听泉,可洗净心灵,清净无染。

石者,坚硬如铁,经久不衰。

居士观石,可磨砺意志,坚韧不拔。

居士居山巅,乐此不疲。

年岁渐长,其名声亦逐渐远播。

然居士淡泊名利,不为所动。

一日,朝廷官员闻其名,欲招其出山为官。

居士坚辞不就,曰:“吾一生所学,皆在山水之间,岂可受世俗之累?”遂隐居山林,终身不仕。

后世之人,感其高洁之志,纷纷效仿,将居士之六事,奉为人生至乐。

故六一居士之名,流传千古,成为后人景仰之典范。

总之,六一居士来历,实为一段佳话。

其以山水为伴,以鸟兽为友,以泉石为乐,追求内心之宁静与自由。

其一生所学,皆在山水之间,堪称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典范。

欧阳修的三则小故事

欧阳修的三则小故事

欧阳修的三则小故事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下面是欧阳修的三则小故事,欢迎参考阅读。

一、巧对过关欧阳修四岁那年,父亲在江苏泰州判官任上去世,从此,这个原本没有田地房产和积蓄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母亲郑夫人只得带着儿女投奔远在湖北随州任推官的小叔子欧阳晔。

欧阳晔职位低,俸禄少,抚养三个儿子已显得力不从心,又增加四口人吃饭,家里显得清贫寒酸,以致欧阳修到了上学的年,买不起纸笔进不了私塾。

为了儿子的前程,郑夫人以沙为纸,以荻杆为笔,手把手地教儿子读书写字,演绎了一段“画荻教子”的千古佳话。

在母亲的教育下,欧阳修好学不倦,进步很快,十岁时已能吟诗作赋,叔父欧阳晔很高兴,安慰郑夫人说“嫂嫂不要为家里贫穷儿女年幼担心,这孩子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但欧阳修不满足已有的进步,认为要成就一番功名,必须广见博闻,为此十二岁时,欧阳修背起行囊,迈上了外出求师学习的历程。

一天傍晚,欧阳修匆匆来到襄阳城下,看见城门一关,心里很是着急,抬头一看,城头有一个老兵把守,便拱手施礼道:“烦请老伯开门,放学生进城好吗?”老兵本不愿破例开城门,但听出是个很懂礼貌的少年,顿生爱怜之心,说道:“既是读书人,我出一联,对得出,放你进城;对不出,明晨再进。

”老兵出上联:“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欧阳修略加思索,说:“出对子容易,对对子难啊,请先生先对吧。

”老兵有点恼怒,大声道:“我是要你对的!”欧阳修笑道:“学生已经对过了。

”老兵一想恍然大悟,立即下城楼开城门。

原来,欧阳修的下联是: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二、以诗论菜一天中午,身为颍州知州的欧阳修与朋友悠游山水回来,已错过了用膳时间。

于是,他带朋友来到一家挂有“杏花村”酒旗的普通酒店。

瑟瑟秋风中,酒旗猎猎飘动,“杏花村”三字显得特别醒目,但酒店生意却显得很清淡,只有三五赶集的农民就着炒花生喝酒聊天。

地上的花生壳伴着阵阵北风缓缓地往屋里挪动,酒店里显得很静。

欧阳修少年用荻练字名人故事

欧阳修少年用荻练字名人故事

欧阳修少年用荻练字名人故事欧阳修少年用荻练字名人故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出生于公元1007年,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

他才华出众,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杰出史学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更以散文著称,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

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学成就异常突出。

他的少年时期有许多刻苦好学以及充分显露其才华的故事,本文选其有代表性的三则。

欧阳修出身于书香门第,又是官宦世家。

他的父亲叫欧阳观,好读经书,能诗善文,为泰州(今吉林省洮安东)州府。

他的母亲郑氏,出身于江南大族,很有文才,也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子。

欧阳修刚刚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死于任上,没有给他们留下什么家产。

孤儿寡母实在无法生活下去,郑氏只好带着欧阳修及其妹妹,千里迢迢来到随州,投靠欧阳修的叔叔欧阳晔。

待安顿下来后,郑氏自谋出路,靠给人缝衣服维持一家三口人的生活。

母亲很想让欧阳修读书,可是家中买不起纸和笔。

母亲毕竟是个有文化的人,深知读书对儿子前程的重要,所以,便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儿子读书。

欧阳修家的住处,有一个大池塘,母亲郑氏常去池塘洗衣服。

这一天,郑氏又去池塘刷洗衣物,忽然发现一种叫荻的草,顶端像苇穗,可做笔毛用,可在地上画字,于是便折下一些,拿回家中,代替毛笔,教欧阳修写字。

这就是典故“画荻教字”的由来。

欧阳修天资超人,刻苦强记,不到两年的时间,由母亲用“画荻教字”的办法,学完了《诗经》、《论语》、《汉书》和《左传》等十余部经典著作,初步学会了写诗和作文章。

有一天,郑氏教欧阳修《汉书》,当读到其中的《范滂传》时,欧阳修提出了一个问题。

他说:“我若是范滂那样的人,母亲准许还是不准许?”郑氏则笑着回答:“你若能成为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的.母亲吗?”范滂,东汉著名学者,年轻时以节俭有名,为官后以清廉著称。

这说明欧阳修在六七岁时,读书就有独到见解,而且崇拜历史上的廉洁官员。

“六一居士”欧阳修

“六一居士”欧阳修

“六一居士”欧阳修“六一居士”欧阳修,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以清代文学家的美誉而闻名于世,其文风清新、豪放,被誉为“北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文学大家的生平和成就。

欧阳修出生于北宋明道七年(1038年),出生在今天的江苏省昆山市。

他是家中的第二个儿子,父亲是北宋淮南节度使欧阳稷。

欧阳修自幼聪明好学,深得父母的喜爱。

父亲临死时交代欧阳修:“当时风靡的都是诗文,你也该写点文章。

”这或许种下了欧阳修文学之路的种子。

欧阳修的名字早在当时就广为人知,他的才华和知识面被许多人所称赞。

成年之后,欧阳修投身政治,曾任京兆尹、知制诰等职,颇得当时宰相王安石的器重。

王安石认为欧阳修有文学才华,委以广征电许文学之任。

欧阳修一心向文学发展,对政治兴趣并不浓厚。

他的文学成就在北宋文坛上是无人能及的,被誉为“郑、柳之后,词赋之冠”。

他的词,擅长以豪放自然的笔法,塑造出一种自由、豪放、率性的艺术风格,其作品传颂千古。

在文学上,他和苏轼并称是北宋“苏、欧”,欧阳修的文学创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文学上曾有“远古之恨”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放作风,以及“溪山从谓好风晚,竹园亦谓片月新”的清新雅致之笔。

欧阳修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

他是王安石变法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在变法派执政时期担任要职,反对旧有的保守势力,积极推动变法,为北宋政治风云的变迁做出了重大贡献。

欧阳修还与王安石一道,推动了对旧有文风的革新,主张“古文运动”、“词赋运动”等,义愤填膺的关河行处社的建立,留下了许多现代文学的宝贵遗产。

欧阳修的一生并不尽如人意。

他曾多次被贬谪,为宦途坎坷。

在王安石失势后,曾两次被贬为岭南大理寺录事,颇有“岭南居士”之称。

他在悼亡妻的心情下,写下了“减字木兰花”一文,以记录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这篇文章流传至今。

欧阳修一生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不移的立场,成就了他的文学地位。

“六一居士”欧阳修

“六一居士”欧阳修

“六一居士”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他是宋仁宗时期的重要人物,以文才高超而闻名于世。

欧阳修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父亲欧阳彬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对他的文学天赋有着很大的影响。

他自小聪明好学,文采出众,尤其擅长诗词。

他的诗词不仅形式美,而且意境深远,常常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他的文学风格独特,多采用骚体和唐风,使得他的作品更富有变化和韵味。

欧阳修所执政时期正值北宋政权的巅峰时期,他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出任过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等重要职务。

他不仅才华出众,而且为人正直,深得宋仁宗的赏识。

他致力于改革并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欧阳修除了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外,他在文学领域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张文学要富有真实感和生活感,反对形式主义和空洞的文风。

他通过批评唐代旧体诗的方式,提出了“新文体”的概念,并以自己的作品为例进行实践。

他的作品不仅形式上独特,而且内容深思熟虑,赢得了当时文坛的认可和赞赏。

欧阳修还对古代文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整理工作,他对《楚辞》、《诗经》等古代文献进行了详细解读,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他还与苏轼共同研究《史记》,并撰写了《史通》一书,对历史文化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文学和政治方面的成就外,欧阳修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他在宋仁宗时期担任过将领职务,参与了对辽朝的战争,并取得了重要胜利。

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在战场上表现出色。

欧阳修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出色的才智成为北宋时期重要的文化人物。

他的文学作品和政治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世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成就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朱衣点头成语故事

朱衣点头成语故事

宋朝有位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的欧阳修, 他为人耿直,敢于谏诤。

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还十分重视培养后进。

在他任翰林学士时曾主持贡院的举试。

传说他每次批阅考卷时, 后面总觉得有一个穿着朱色服装的人,严肃端庄地注视着他的朱笔。

那个朱衣人头一点, 批着的文章就是合格的;若不点的文章就不行。

起初,欧阳修以为是侍从干的, 回头细看, 又一无所见。

他于是把这件事告诉同僚,同僚都感到奇怪。

后来,举子们参加考试时常说: 唯愿朱衣一点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虽然欧阳修小的时候没有钱上学,识字也是通过母亲在地上写字才会的,但是凭借着他的刻苦、努力,和在学习上的勤奋态度,终于成为了宋朝的一代文学家。
欧阳修与范仲淹关系
欧阳修参与范仲淹变法,受到牵连,被贬成为县令,在此期间广游名山,写下不少文章,也是北宋文学史上最早开创新一代文风的领袖,他所作散文语言简洁凝练,却又不失风骨,继承和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在此基础上革新,新的一种散文体应运而生。后人将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的成就不仅仅在文学上,他通晓史书,主持修撰《新唐书》,欧阳修用易懂的词语,一改当时宋代文坛生僻难懂,空话满篇的文风,使得大家都能读懂这本书;欧阳修以翰林学士的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招考了苏轼兄弟,曾巩等人,对北宋的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她拿来一些沙铺平在地上,不厌其烦地用荻草杆教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对这个非常感兴趣,一遍又一遍地在地上写字。时间久了,他认的字多起来了,他母亲就向有钱人家借书给他看,有时候还会把书抄录下来。欧阳修的学问不断提高,小小年级几乎可以过目不忘,而且写的文章已经达到成年人的水平。
他的母亲同时教他做人的道理,又把他父亲怎么做官的告诉他,目的是希望他将来做一个清廉好官。做人一定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虽然不能给予母亲多好的生活,但是也要保证母亲的温饱。
在欧阳修刚四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然而由于他们家的家境并不富裕,因此没有钱供他上学,他的母亲是受过教育的,知道一定要让他学点知识,于是就用芦苇杆之类的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欧阳修小的时候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认字、写字的。他母亲还让他背诵了很多古人写的文章,好让他能够学习怎么作诗。等到他年纪稍微大一些之后,家里因为实在是没有钱让他继续看书了,他就去同村相对富裕一点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的时候还会趁机把书里的内容抄写下来,好让自己能够随时再看。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书还没有抄完,他就已经可以将这本书背下来了。甚至还会因为沉迷于读书,连饭都会忘了吃,满脑子想的都是读书。因为有了这样的刻苦和努力,他小的时候作出来的诗和写出来的字,就已经和成年人的水平差不多了。
欧阳修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人跟他母亲的辛苦教育是分不开的。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流传千古,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如果每个母亲都像她这么教育孩子,何愁出不了更多的欧阳修。
欧阳修勤学的故事
欧阳修是我国古代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他自己开创了一代文风,对宋朝整体的文学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他还写了一本《欧阳修全集附录》,其中《欧阳修勤学》就是一段关于欧阳修年少时认真、刻苦学习的故事,这段文言文的大意如下:
范仲淹也是北宋时期人,曾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为官清逝于滁州,著有《范文正公集》传世。范仲淹虽然比欧阳修大18岁,但二人却是忘年之交,他们政见一致,兴趣相投,彼此欣赏,范仲淹仕途坎坷,几次被贬之时,受到排挤压迫的时候,欧阳修几次仗义直言,为其抱打不平。两人交情深厚,才情豪迈,同一时间写下《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篇著名散文,范仲淹病逝后,欧阳修悲痛难当,失去这一知己好友后,欧阳修的思想趋于保守。可见欧阳修与范仲淹的关系非同一般。
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是这样的:欧阳修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个司法小官,但是为官清廉不敢错判重判任何一起案件,他认为当官有钱就是累赘,所以死后没有留下什么东西,就连一间像样的东西都没有留下。欧阳修的家很穷买不起纸笔,可是她的母亲又想让他读书成才,这怎么办好呢?他的母亲一直为这事犯愁。有一天,她经过池塘看到荻草杆,于是就拿这个教欧阳修写字。
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那么关于欧阳修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欧阳修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
人穷志不穷,想要读书总归会有办法,读书条件和环境不好,也可以通过各种办法克服,这就是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过去了很多年,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