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仁
孔子对仁的论述
孔子对仁的论述一、对待“仁”的态度。
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
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
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
孔子强调在内心的价值观念上首先要明确对“仁” 的态度,孔子这种在内心深处对“仁”的价值追求的思想,被后来的孟子引伸为“四端说”理论。
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二、“仁”的价值内涵。
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
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
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
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
“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
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三、“仁”的表现方式。
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
”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
“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
论语之论仁德
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可称为圣人! 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一个仁者,自 己明白了道理还要使别人都明白,自己可以 通达无碍也要使别人都能通达无碍。
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曾子说:“做一个读书人,不能 没有远大的志气和坚毅 的精神, 因为他的责任重大,而未来的道 路很遥远。以行仁为自己终身的 责任,不是很重吗?为行仁道而 坚持不懈,不是很长远的路途 吗?”
6.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孔子说:“惧害怕。”
论语——论仁德
1.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
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 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心 安理得地行仁道,有智慧的人则是利用仁 德,当做处事的准则规范。
2.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 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孔子说:“颜回这个学生,他的心可以在 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 能在短时间,如一天或一月内做到仁德而 已。”
7.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 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 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 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 之,末由也已。”
颜渊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愈仰望愈觉得高不可攀, 愈钻研愈感到深不可测。远远看去好像在我的前面, 一不注意忽然又转到我的后面。老师循序渐进地、以 善巧方便来引导我们,开拓我的视野,丰富我的文采, 修饰、检验我的礼节,一直做到最好为止,还停不下 来。我竭尽我所有的能力来学习,刚刚觉得有点领悟 到老师的境界了,才发现原来只走了一小步而已。”
孔子论君子之道——仁
孔子论君子之道——仁孔子论君子之道——仁贾陆英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虽然是极而言之,但也说明他把学“道”和实现“道”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孔子所说的“道”,就是以“仁”为核心的人学。
他一生的理想,就是弘扬仁爱之道,培养具有健全完善人格的人,去担当天下兴亡的责任。
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这种“爱”是在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孝之放,爱天下之民。
”这就清楚地说明,孔子的仁爱之道,是从对父母的孝开始,延伸到对兄弟的悌,对朋友的信,以至于对天下民众广泛的爱,同时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
孔子认为,君子之道有三条,“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仁者品行高尚,悲天悯人,胸怀坦荡,内省不疚,故而无所忧虑。
知(智)者勤学敏思,明道达义,故而无所迷惑。
勇者见义勇为,志道直前,故而无所畏惧。
在君子必须具备的这三个条件中,“仁”是道德核心,思想境界;“知”是学问和智慧,“勇”是胆量和行为。
“仁”是体,“知”和“勇”是用。
关于“知”和“仁”的关系,孔子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这就是说,一个治理天下的人,如果只是学问和智慧达到了条件,而不能坚守仁德,即使得到天下,最终也必然会失去。
关于“勇”和“仁”的关系,孔子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这就是说,仁者一定勇敢,仁者之勇是大智大勇,是一种奉献和牺牲精神。
而缺乏仁的精神的“勇”,是匹夫之勇,会干出许多伤害仁德的事,是不可取的。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君子把坚守仁德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他们是那种不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又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的人。
孔子提出的仁爱思想,为什么能够持久、广泛、深入地传承和弘扬呢?因为它具有深厚的人性根基。
它主张以“孝”为出发点,抓住了人心中最深沉、最真挚的情感;主张把“亲亲”之情延伸扩展到“泛爱众”,激活了人心中最闪光、最宝贵的良知;主张推己及人,“能近取譬”,从自身做起,去实践“仁”的精神,既切合实际,又可以通过教化而得到推行;主张以“礼”作为“仁”的规范,实现人际之间的和谐,使“仁”的推行有了社会认同的准则,既符合社会治理的规律,也符合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
论孔子的“仁”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际关系冷漠:人们缺乏对他人 的关爱和尊重,导致社会冷漠
环境污染严重:过度开发、污染 等问题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
仁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不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愿
关爱孩子: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引导孩子: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教育孩子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学会感恩和 回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升个人品德:通过实践“仁” 的理念,人们可以培养出正直、 宽容、诚实的品质,提高自身修 养。
推动全球文明交流:孔子“仁” 的思想具有普世价值,对全球文 明交流与融合产生积极影响,促 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公民践行“仁”思想,树立道德榜样, 弘扬社会正气。
教育普及与实践
开设儒家经典课程,引导学生理解“仁”的内涵。 推广“仁爱教育”,培养孩子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开展社区“仁爱日”活动,鼓励人们践行“仁”的思想。 政府支持“仁爱教育”项目,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社会组织的参与
孔子的仁爱思想强调自我修养,提倡通过内省和自我约束来提升个人道德水平,对现代 社会的道德教育有重要启示。 孔子的仁爱思想认为道德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基础,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 序有重要意义。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孔子认为“仁”的核心是爱人,即关心和尊重他人,这有助于促进现代社 会中的人际关系和谐。
如何将孔子的“仁”思想融入现代 社会
论仁论孝论君子原文
论仁论孝论君子原文
您提到的“论仁论孝论君子”可能是指孔子的思想中关于“仁”、“孝”和“君子”的相关论述,这些主要可以在《论语》中找到。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文献,其中涉及了仁、孝和君子等核心儒家思想。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原文摘录:
1.论仁:
“仁者爱人。
”(《论语·颜渊》)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颜渊》)
2.论孝:
“孝乎唯孝,与亲为友。
”(《论语·学而》)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孝弟》)
3.论君子: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里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这些语录反映了孔子对于道德、伦理和人格典范的深刻见解。
在儒家思想中,仁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孝是人伦的基础,而君子则是理想的人格典范。
孔子的这些教导至今仍对东亚文化和价值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论仁论孝论君子译文
文言选读?论仁、论孝、论君子?课文语译论仁1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第四)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期处身穷困的环境,不可以长期过安乐的生活。
有仁德的人安於仁德,有智慧的人实行仁德。
」2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闲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里仁》第四)孔子说:「富有和显贵,这是人人盼望的;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便不接受。
贫困和微贱,这是人人厌恶的;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法摆脱它,便不逃避。
君子抛弃了仁德,怎样成就君子的声名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离弃仁德,就算在仓卒、匆忙的时候也必定坚持仁德,在穷困、受挫折的时候也必定坚持仁德。
」3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第十二)颜渊问怎样实行仁。
孔子道:「约束自我,使言语行为都合於礼,就是仁。
一旦做到这样,天下间的人都会赞许他是仁人。
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靠别人吗」颜渊道:「请告诉我一些实行仁德的条目。
」孔子道:「不合礼的事不去看,不合礼的话不去听,不合礼的话不去说,不合礼的事不去做。
」颜渊道:「我虽然迟钝,请你允许我去实行这番话。
」4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衞灵公》第十五)孔子说:「有节操的人和有仁德的人,不因为贪生而损害仁义,只有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全仁义。
」论孝5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第二)孟懿子问如何是孝。
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
」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尽孝之道,我回答说,不要违背礼节。
论语中孔子论仁的名言
论语中孔子论仁的名言在《论语》中,孔子谈论“仁”的名言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1.“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春秋战国孔子弟子《论语·里仁篇》。
【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2.“刚、毅、木、讷近仁。
”——孔子弟子《论语·子路篇》。
【译文】孔子说:“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3.“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弟子《论语·学而篇》。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弟子《论语·颜渊篇》。
【译文】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符合礼制,就是仁了。
”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弟子《论语·颜渊篇》。
【译文】孔子说:“不符合礼制的规定,就不要去听、去看、去说、去动。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弟子《论语·颜渊篇》。
【译文】孔子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弟子《论语·里仁篇》。
【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弟子《论语·里仁篇》。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弟子《论语·述而篇》。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1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弟子《论语·子路篇》。
【译文】孔子说:“君子能够协调分歧,但并不盲从;小人只会盲目附和,却不肯协调分歧。
”以上只是孔子关于仁的一些名言的简要摘录,更深入的理解需要研读《论语》原著或相关学术著作。
论仁原文及翻译
论仁原文及翻译
摘要:
1.引言
2.《论仁》原文概述
3.《论仁》翻译解析
4.总结
正文:
【引言】
《论仁》是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篇重要篇章,主要论述了仁的含义、作用和实践。
文章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对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为我们理解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从原文概述和翻译解析两个方面,对《论仁》进行探讨。
【《论仁》原文概述】
《论仁》原文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关于仁的讨论。
第一部分,孔子回答颜渊问仁,指出仁者爱人;第二部分,孔子讲述仁的实践,如己所欲,施于人;第三部分,孔子讨论仁者无恶,恶者不仁;第四部分,孔子认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仁》翻译解析】
1.仁者爱人:仁者对待他人充满爱心,关爱他人,这是仁的基本含义。
同时,仁者不仅关心自己的亲人朋友,还关心陌生人,乃至全人类。
2.如己所欲,施于人:仁者应将心比心,以自己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这是仁的具体实践,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关爱和理解。
3.仁者无恶:仁者内心没有恶意,不会去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恶者不仁,那些行为恶毒的人不能称为仁者。
4.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者能正确评价他人,对于行为善良的人给予赞扬,对于行为恶劣的人给予批评。
这体现了仁者的公正和正义。
【总结】
《论仁》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对仁的含义、作用和实践进行了阐述。
仁者应具备爱心、尊重他人、善良、公正等品质,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论仁原文及翻译
论仁原文及翻译
1、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孔子说:“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才好。
选择住处,不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怎能说是明智呢?”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安于穷困,也不能够长久地处于安乐之中。
有仁德的人长期安心于推行慈爱精神,聪明的人认识到仁对他有长远的利益而实行仁。
”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孔子说:“只有讲仁爱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
4、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
孔子说:“如果立志追求仁德,就不会去做坏事。
”
5、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
孔子说:“人们所犯的错误,类型不一。
所以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
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
7、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
”
8、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规定一定要怎样做,也没有规定一定不要怎样做,而只考虑怎样做才合适恰当,就行了。
”。
孔子关于仁爱的名言名句
孔子关于仁爱的名言名句1.孔子关于"仁"的名言1、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译文:道德高尚的人就算在吃饭睡觉时也会按道德标准去做,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译文:可以称之为仁的人,一定是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
只有从自己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乐于助人,这才是可能通往仁的路。
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译文: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要它,它就来了。
4、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论语·颜渊》译文: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
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
做到仁德要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论语·子路》译文: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译文: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加给别人了。
这正是推己及人,心在仁道。
2.孔子还写过哪些关于仁爱的名言要多,最好10条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做人格言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
论仁论孝论君子译文
文言选读?论仁、论孝、论君子?课文语译论仁1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第四)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期处身穷困的环境,不可以长期过安乐的生活。
有仁德的人安於仁德,有智慧的人实行仁德。
」2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闲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里仁》第四)孔子说:「富有和显贵,这是人人盼望的;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便不接受。
贫困和微贱,这是人人厌恶的;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法摆脱它,便不逃避。
君子抛弃了仁德,怎样成就君子的声名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离弃仁德,就算在仓卒、匆忙的时候也必定坚持仁德,在穷困、受挫折的时候也必定坚持仁德。
」3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第十二)颜渊问怎样实行仁。
孔子道:「约束自我,使言语行为都合於礼,就是仁。
一旦做到这样,天下间的人都会赞许他是仁人。
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靠别人吗」颜渊道:「请告诉我一些实行仁德的条目。
」孔子道:「不合礼的事不去看,不合礼的话不去听,不合礼的话不去说,不合礼的事不去做。
」颜渊道:「我虽然迟钝,请你允许我去实行这番话。
」4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衞灵公》第十五)孔子说:「有节操的人和有仁德的人,不因为贪生而损害仁义,只有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全仁义。
」论孝5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第二)孟懿子问如何是孝。
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
」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尽孝之道,我回答说,不要违背礼节。
孔子论仁
【原文】6·22 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文】樊迟问怎样才算有仁德,孔子说:“仁人是难事做在人前,收获退居人后,这就叫仁了。
”【评析】孔子说的“先难而后获”主要是指有困难自己上,有收获别人先的意思。
孔子把“先难而后获”提高到“仁”的程度,足见他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作为问题的另一面,就是反对不劳而获,或者获大于劳。
所以,人格健康的人勇于面对困难,不怕吃苦。
也就是说,人要自强,不能整天听天由命。
【原文】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3)其犹病诸(4)。
夫(5)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6),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假如有一个人,能广泛地对民众施予和救济,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尧、舜也许都难以做到呢!仁人,就是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别人站得住;想自己过得好,也帮助别人过得好。
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评析】做人要自立自强,还要懂得为他人着想。
这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胡锦涛在访问印度的演讲中曾引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一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观念。
中国自己要发展,也希望同其他国家和谐相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国际关系如此,人际关系也一样。
仁包含情感上的爱及物质生活上的扶助,而更注重道德上的励导,目的在于使其成为有德行有成就的人。
【原文】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nìng)。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
焉用佞”【译文】有人说:“冉雍有仁德却不会说道。
”孔子说:“孔子说,“能说会道有什么用呢巧嘴利舌地与人争辩,常常被人厌恶。
他有没有仁德,我不清楚,但何必要能说会道呢”【评析】据说当时崇尚口才,而冉雍没有口才。
因此,有人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孔子论仁五则
以下是孔子论仁的五则:
* 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这句话中,孔子强调了君子不应追求饮食和居所的安逸,而应该敏事慎言,向有道之人学习,体现出君子追求仁道、安贫乐道的精神。
* 孔子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这句话中,孔子强调了仁者应该先付出努力,然后才能获得收获,即先难后获。
这体现了仁者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 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这句话中,孔子强调了礼的重要性。
只有合乎礼的言行才能体现仁的精神。
* 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句话中,孔子强调了君子对于天下的态度应该是以义为准则,而不是以个人利益为准则。
这体现了君子以义为先、以义为准则的精神。
*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这句话中,孔子强调了君子不应该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放弃仁道,而应该为了仁道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体现了君子坚守仁道、舍生取义的精神。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
孔子论仁义道德儒家文化核心思想解读
孔子论仁义道德儒家文化核心思想解读孔子论仁义道德——儒家文化核心思想解读孔子,亦称孔夫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提出并阐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即仁义道德。
本文将对孔子的仁义道德思想进行解读,探究其在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一、仁:人之本,道德的核心孔子认为,人性本善,而仁是人性的根本特征。
仁是一种道德品质,包括爱心、善良、宽容和关怀。
孔子强调,每个人都应追求仁,以实现和谐、公正和正义的社会关系。
他认为,仁者能够克己奉公,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并且以身作则,为他人树立良好的榜样。
仁义是孔子主张的“君子之道”,即有教养、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应该以仁义为准则来行事。
孔子的弟子孟子进一步发展了仁义思想,他认为仁义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二、义:公正和正义的实践义是仁的外延,是仁的实践体现。
孔子认为,不仅要对待自己的亲人以仁,还要对待他人以义。
义包括公正、正义和道德的行为准则。
孔子强调,人们应该秉持公正的原则,做出真实、公平和公正的判断。
在孔子看来,只有通过正义和公正的实践,个人和社会才能实现和谐与进步。
义的实践涉及到个人的行为举止、言行举止等方面。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做到充满公正和正义的行为,首先要自律,明辨是非,学会审视自己的言行,时刻以道德准则为指导。
三、道德:思想、行为和伦理的规范在孔子的理念中,道德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准则。
孔子提出了“君子”和“小人”这两个概念,君子指的是具有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而小人则是缺乏道德规范的人。
孔子鼓励人们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践道德的理念。
孔子认为,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他提倡的道德准则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谦虚谨慎、勤劳奋斗等。
他希望通过人们的自觉实践和努力,让道德成为社会的共同底线。
四、儒家文化核心思想的意义与当代价值孔子的仁义道德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文化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秩序的稳定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为古代中国传统社会的繁荣与长治久安做出了重要贡献。
11《论语》论仁
六、杀身成仁
•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 孔子在谈论仁人志士对待生死得态度时,指出仁者应有“杀身成仁”得决心和准备。
七、修身达仁
• 1.“仁”是道德标准和理想人格(孔子把具备“仁”得理想人格得人称为“君子”。孔子得学生曾 参说“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仁”与生活
正如孔子所说,其实要做到 仁并不难,只要你想做。当大家 了解完孔子得仁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启发?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来,让我们
再一次与孔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仁”学。
•
(1)克己复礼:克制
• 自己,回复到礼得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
• 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
• 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
• 懂得爱人就可以了。你可否
• 意识到,你身边得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经关注过他们,比方说为我们学校得校园环境卫生默默奉献得工 人,如为我们宿舍得安定和谐而苦口婆心得宿管老师,如为我们学校得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得门卫老师……当 你再次遇见他们时,请问一声好,请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你就已经是一个“仁”者了。
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得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 得原则。”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得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得一 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得条目。”孔子说: “不合于礼得不要看,不合于礼得不要听,不合于礼得不要说,不合于礼得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 要照您得这些话去做。”
孔子论仁孝文言文翻译
孔子曰:“仁者,人也;孝者,顺也。
”夫仁者,爱之深也;孝者,敬之至也。
二者,人之根本,世之准则也。
仁者,心之德也。
爱亲、敬长、慈幼、和众,仁之所在也。
孔子曰:“仁者,爱人。
”夫爱人,非独爱己之亲,亦爱人之亲;非独爱己之友,亦爱人之友。
推此心也,则天下可平,四海可和。
孝者,行之端也。
顺父母之志,敬父母之身,养父母之性,孝之至也。
孔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夫孝悌,仁之基也。
不孝不悌,非仁之道也。
孔子又曰:“父为子纲,母为子纪。
夫纲纪不正,则天下大乱。
”故为人子者,必先尽孝于父母,然后可以教民以孝。
父母者,人之根本也。
孝者,敬亲之道也。
敬亲之道,乃仁之本也。
孔子论仁孝,首重于孝。
盖孝者,仁之始也。
不孝者,无以成仁。
故孔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夫孝悌,仁之基也。
不孝不悌,非仁之道也。
孔子又曰:“父母之命,婚姻之礼,所以定人之终身者也。
”夫婚姻之礼,所以合二姓之好,承继先人之业,敬奉宗庙,继绝世之祀也。
故为人子者,必先尽孝于父母,然后可以成家立业。
孔子又曰:“仁者,必敬其亲,慈其子,信其友,宽其众。
”夫敬亲、慈子、信友、宽众,皆仁之表现也。
故仁者,必先孝其亲,然后可以行仁于天下。
孔子又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夫尊亲者,所以显父母之德,荣祖考之业也。
故孝子者,必竭其诚以事亲,尽其敬以奉亲,不敢有违逆之心,不敢有怠慢之意。
孔子又曰:“孝子之养也,乐其心,善其身,敬其教,隆其行。
”夫乐心、善身、敬教、隆行,皆孝子之事亲之道也。
故孝子者,必竭其诚以事亲,尽其敬以奉亲,不敢有违逆之心,不敢有怠慢之意。
孔子论仁孝,其义深远,其理宏大。
夫仁孝者,人之根本,世之准则也。
人能行仁孝,则家道昌盛,社会和谐,国家安定。
故仁孝之道,不可不勉也。
译:孔子说:“仁,即人;孝,即顺。
”仁者,内心的美德;孝者,行为的极致。
二者,人的根本,社会的准则。
仁者,内心的美德。
爱亲人、尊敬长辈、慈爱幼小、和睦大众,这就是仁的体现。
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论述
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仁”可真是个了不起的概念。
说到仁,很多人可能会想,哎呀,仁德、仁义,听起来像是书本上的老古董。
可是,孔子说的仁,真不是那么一回事。
咱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对人的关爱,像阳光一样温暖,像春风一样柔和。
孔子认为,仁就是对他人的一种深切关怀。
想象一下,街上走着,看到一个人摔倒了,你第一反应是什么?伸手去扶他,这就是仁啊!别小看这个动作,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的体现。
仁,不光是个理念,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孔子教我们,面对不同的人,咱们得有同理心,换位思考。
比如,你朋友失业了,咱们不能只是说“加油,没事的”,而是得真心实意地陪他聊聊,甚至帮他找找工作。
孔子在这方面真是个先知,提前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冷冰冰的,而是应该像一家人那样,彼此扶持,互相关心。
哎,我就想起有次我一个朋友考得不太好,结果我就陪他去吃了顿大餐,结果他心情大好,立马恢复了信心,哈哈,这就是仁的作用嘛。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真是经典,意思就是你自己不想要的事,就别强加给别人。
就像有时候你喜欢吃辣,但朋友不喜欢,结果你非得请他吃火锅,结果大家都不愉快。
这时候就得想想,哎,我要是自己吃火锅就好了,何必为难别人呢?孔子提醒我们,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这样才能让大家都舒服,这样生活才会和和美美。
仁的表现不仅仅在于对身边人,还包括对社会的关心。
孔子鼓励我们要关心那些弱势群体,比如老年人、孩子、还有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想象一下,如果大家都能伸出援手,像涓涓细流汇成大海,那我们的社会会变得多么美好呀!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温暖,生活也会变得充满希望。
孔子的仁不仅仅是嘴上说说,更是要落实到行动上。
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参加志愿活动,帮忙捡垃圾,或者就简单地对身边的人说一句温暖的话,这都是在传递仁的力量。
孔子常常说“君子以文修身,以仁治国”。
什么叫君子?就是那些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大学语文孔子论仁五则读后感
大学语文孔子论仁五则读后感读了孔子论仁的这五则内容,就像跟一位超级智慧又有点絮叨的老爷爷聊了会儿天,还收获满满。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就好比是在告诉我,要管住自己那些乱七八糟的小欲望,按照规矩来做事,这就是仁啦。
就像我在宿舍里,不能大晚上的还大喊大叫玩游戏,得遵守宿舍的规矩,考虑舍友的感受,这就是一种小小的“克己复礼”吧。
而且这个事儿啊,全靠自己自觉,不能等着别人来督促,你自己不想好好做,别人也拿你没辙。
这让我想到自己减肥的时候,总是管不住嘴,还怪别人老是在我面前吃好吃的诱惑我,其实还不是自己没那个克己的毅力。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这是多直白又温暖的话呀。
爱别人,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不是说只爱自己的家人朋友就行,还得对陌生人也有一颗友善的心。
我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好像在践行这个“爱人”的理念。
不过有时候也会犯嘀咕,现在社会上有些骗子利用别人的爱心行骗,那我们的爱心会不会被辜负呢?但再一想,如果因为有骗子就不爱人了,那这个世界得多冷漠啊。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出门的时候就像要去见超级重要的宾客一样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唤老百姓就像承担重大祭祀一样小心谨慎。
这让我觉得做什么事都得有敬畏之心。
特别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简直是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啊。
我不喜欢别人在我学习的时候打扰我,那我也不能在别人忙的时候去烦人家。
这样大家心里都舒坦,在任何地方都没有怨气。
可生活里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总是把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强加给别人,最后搞得大家关系都很僵。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是对“克己复礼”更详细的解释了。
不该看的别看,像那些乱七八糟的不良网站就不能去瞅;不该听的别听,那些背后说人坏话的话就别凑上去听;不该说的别说,不要一张嘴就伤人;不该做的别做,违背道德法律的事儿坚决不能干。
孔子论七教、八仁、五仪
孔子论七教、八仁、五仪孔子论"七教"、"八仁"、"五仪"曾子曰:“敢问何谓七教?”孔子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此之谓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政教定,则本正也.---->夫温良者,仁之本也;慎敬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动作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哀公曰:“敢问何如斯可谓之庸人?”孔子曰:“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格法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闇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其所执;此则庸人也.”公曰:“何谓士人?”孔子曰:“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率犹行也虽不能备百善之美,必有处也.是故知不务多,必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必审其所谓;所务者谓言之要也行不务多,必审其所由.智既知之,言既道之,得其要也行既由之,则若性命之形骸之不可易也.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公曰:“何谓君子?”孔子曰:“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怨咎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无伐善之色也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则君子也.”油然不进之貌也越过也公曰:“何谓贤人?”孔子曰:“所谓贤人者,德不踰闲,闲法行中规绳,言足以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言满天下无口过也道足以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本亦身富则天下无宛财,宛积也古字亦或作此故或误不着草矣施则天下不病贫.此则贤者也.”公曰:“何谓圣人?”孔子曰:“所谓圣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也.”邻以喻界畔也公曰:“善哉!非子之贤,则寡人不得闻此言也.虽然,寡人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未尝知忧,未尝知劳,未尝知惧,未尝知危,恐不足以行五仪之教若何?”---->。
孔子论仁
孔子论仁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
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知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里仁》)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壅也》)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述而》)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颜渊》)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
仁,则吾不知也。
”(《宪问》)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宪问》)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宪问》)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宪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人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壅也》)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里仁》)子贡问为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论仁
“仁”是儒家道德的基础与核心,具有十分丰富的具体内容,表现在人的行为的各个方面。
《论语·颜渊》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又云:“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又云:“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论语·阳货》云:“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论语·子路》云:“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又云:“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论语·先进》云:“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
’”《论语·雍也》云:“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论语·宪问》云:“仁者必有勇”。
又云:“仁者不忧。
”孔子还从反面说明什么是仁。
如宰予反对三年之丧,孔子说他不仁。
不善于“处约”、“处乐”的人,孔子也说他不仁。
“巧言令色”,也是不仁。
“仁”与“不仁”还有很多内容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