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规划纲要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四、重点任务
2.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 —创新合作方式: 鼓励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广东与港澳共 同编制区域合作规划。完善粤港、粤澳行 政首长联席会议机制,增强联席会议推动 合作的实际成效。进一步发挥企业和社会 组织的作用,鼓励学术界、工商界建立多 形式的交流合作机制。
四、重点任务
(三)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3.建设水平和谐的水利工程体系。 统筹协筹水资源的水利、运输、防灾、 工业及生活、环保等方面的功能。
4.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 打造数字珠江三角洲。
四、重点任务
(四)统筹城乡发展: 1.提高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建立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新机制。
19051.4
8667.3 3884.7 17.6 403.6 1978年 1988年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08
二、加快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重 要 背景-广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2008年,广东人均GDP达到37588元(按 6.9:1折算,约为5411美元),城乡居民恩 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49.6%;三次产业 比重5.5:51.6:42.9,城市化率64%,人均 预期寿命75.3岁。
粤北山区
西翼
东翼
珠江三角洲
二、加快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重 要 背景-广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2008年广东不同地区财政预算收入占比
东翼 西翼 3.18% 粤 北 山 区2.97 % 4.08%
省级财政 22.3%
珠江三角洲 67.92%
二、加快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重 要 背景-广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370 1962 1978年 1988年
01珠中江城市空间协调发展规划0525(文本)
珠中江城市空间协调发展规划(2009-2020)(征求意见稿)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中山市城乡规划局江门市城乡规划局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二〇一一年五月目录前言 (1)1 发展评估 (2)1.1 现状特征 (2)1.2 存在问题 (3)1.3 发展前景 (4)2 发展目标 (8)2.1 建成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珠中江交通运输一体化 (9)2.2 建成协调发展的产业创新体系,促进珠中江经济一体化 (10)2.3 建成多层次的休闲游憩空间体系,促进珠中江生态休闲一体化 (11)2.4 建成高品质的人文环境体系,促进珠中江生活一体化 (12)2.5 建成联结区域城乡的基础设施体系,促进珠中江市政设施建设一体化 (13)3 总体发展布局 (16)3.1 空间结构 (16)3.2 政策分区 (29)4 重点专项协调规划指引 (31)4.1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1)4.2 创新产业体系规划 (39)4.3 休闲游憩体系规划 (47)4.4 人文环境体系规划 (55)4.5 基础设施体系规划 (62)5 城际规划建设协调地区指引 (70)5.1 珠海十字门地区 (70)5.2 珠海唐家湾-中山南朗 (74)5.3 中山坦洲-珠海前山、南屏 (77)5.4 珠海西部沿海-江门银洲湖、广海湾 (80)5.5 江门江海-中山古镇、横栏 (84)6 实施保障机制 (87)6.1 专责委员会制度 (87)6.2 政策支持 (89)前言为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根据《推进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框架协议》精神要求并落实珠中江三地规划部门签署的《珠中江城市规划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珠中江经济圈建设,实现三市空间协调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包括珠海、中山、江门三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国土面积13029平方公里,2009年常住人口约82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946亿元。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背景、目的以及该合作框架的重要性和意义。
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的背景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作为一项重要的区域合作计划,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该框架协议旨在促进广东、香港、澳门和珠海这四个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发展,进一步加强珠三角地区各方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推动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形成是在各方共同努力和协商下实现的。
通过共同制定协议的方式,各方可以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内进行合作,加强地区内的互联互通,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该框架协议将构建一个稳定、开放、包容和规范的合作机制,为各方提供更加有利的合作环境和平台。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意义重大。
首先,该协议有助于加强珠三角地区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和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其次,通过资源的整合和互联互通的推进,可以实现各方发展的互利共赢,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同时,该协议还可以促进人文交流和社会合作,增进珠三角地区各方的文化认知和相互了解。
总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影响的合作机制。
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相信该协议将为珠三角地区乃至整个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 引言:在这一部分,将对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介绍,以及文章的目的和结构进行概述。
2. 正文:本部分将从背景介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的形成以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内容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2.1 背景介绍:在这一部分,将介绍泛珠三角地区的背景情况,包括地理、经济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该地区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合作机遇。
2.2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的形成:本部分将论述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形成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各成员国/地区加入合作框架的动机和意愿。
“珠中江”区域旅游合作动力与机制研究
“ 中 江 ” 3地 已 经 形 成 较 大 的 市 场 规 模 。 珠
20 08年,珠海接待海内外游客 1 1 万人次 ,比上 5 0 年增长 82 %;中山接待海 内外游客 5 7万人 次, .3 2
同 比增 长 35 ;江 门接待 海 内外游 客 89万 人 次 , .% 3
第2 3卷 第 3期 21 0 1年 6月
云 南 地 理 环 境 研 究
YINNAN . J GEOGRA P C ENVI NM_ HI RO ENT RES EARCH
V0. 3. No 3 12 .
J L.2 1 ul 01
“ 中江 " 区域 旅 游 合 作 动 力 与 机 制研 究 珠
求 ,更是 旅 游业 可持续 性 发 展 的 一条 新 路 。 区域 旅 游 合 作是 指 旅游 区域 之 间或 区域 内部 不 同地 区之 间
层次合作 ,因此 ,深人研究 3 地旅游合作动力与机
制 ,确立 3 地在合作 中各 自的角色 和地位 ,将有助 于地区之 间的统筹规划 ,优势互补 ,协 同发展 ,最 终提高区域旅游的竞争能力
的旅 游经 济主体 ( 包括 政府 、企事业单 位 、 自然
人) ,依 据 一 定 的 目标 、原 则 和制 度 ,将 旅 游 系 统
要素在地 区之间进行重新配置、整合与优化 ,形成 规模更大 、结构更佳、品牌更高 的旅游产 品市场体
系 , 以获 得 最 大 的 经 济 效 益 、 社 会 效 益 和 生 态 效
旅游 品牌 ,塑造 了珠 海 “ 漫 之 城 ” 中 山 “ 人 浪 、 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业 ,并 先 后成 为国家 优秀旅 游城 市 ,在 国 内外具 有
2020年(发展战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发展战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决定为全面贯彻实施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推动全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新起点上增创新优势、再造新辉煌,在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进程上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成就,现作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规划纲要》明确把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赋予“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全局出发,对我国改革发展作出的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发展从根本上指明了前进方向。
贯彻实施《规划纲要》,对于全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社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各市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决策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贯彻实施《规划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
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规划纲要》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新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全面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规划部署、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提振信心、激发斗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推动全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立足新起点、形成新优势、再上新水平。
二、贯彻实施《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总体目标。
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围绕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的战略定位,进一步细化方案,明确目标要求,量化定性指标,分解定量指标,落实工作责任,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年开好局,四年大发展,十年大跨越”。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文本(送审稿)广东省人民政府二○○四年九月前言一、工作背景和工作过程珠江三角洲是当前我国最重要、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区之一,也是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现代制造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之一。
在新的形势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镇群的协调发展,对于珠江三角洲整合发展资源,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优势,消除发展障碍,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遵循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广东“继续当好排头兵”的讲话精神,根据张德江书记关于“立足广东,着眼全国,面向世界,高起点地做好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通过资源整合,增创发展新优势,提升珠江三角洲综合竞争力,推动广东省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示,在省委、省政府与建设部的领导下,广东省建设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的主要技术骨干联合组成了规划工作组,于2003年7月启动了本次《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
朝着张德江书记提出的“要拿出最好的成果”的目标,规划工作组在1995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和2003年“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调研”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细致分析,反复地深入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城市政府进行调研、走访、座谈、论证和征求意见,召开各种类型的研讨会、论证会、咨询会30余次,先后提交了两次阶段性成果:《规划》思路在2003年10月8日向省委、省政府和建设部的领导同志作了汇报;《规划》纲要在2004年1月13日提交给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进行了讨论。
在充分吸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深化、完善,于2004年5月完成了《规划》初步成果,2004年7月25日至26日,省委、省政府和建设部联合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对《规划》初步成果进行了评审(专家名单及《专家评审意见》后附)。
珠海市委书记甘霖在会议上的讲话
珠海市委书记甘霖在会议上的讲话(全文)中广网2009-04-17 [打印本页] [字号大中小] [关闭]各位领导、同志们,各位记者朋友:今天是个十分有意义的日子。
“首届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工作会议”在珠海召开。
高朋近邻,欢聚一堂,我们非常高兴。
我代表珠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全市人民,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向各位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也借此机会,向中山、江门两市人民表示亲切的问候!珠中江三地同属珠江口西岸地区,历史同源、文化同根,山水相连、人缘相亲,互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
特别是近年来,三地在交通基础设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政府和民间的交往日趋频繁。
珠海创办经济特区30年来,在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等方面,都得到了中山、江门两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珠江口东岸、西岸为重点,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形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地区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并进一步对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珠江口西岸城市的合作,前段时间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专门召开了珠中江三地市委书记座谈会,要求我们以《纲要》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以互利共赢为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加强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合作,推进区域内要素优化配置,优势充分发挥,为三地紧密的合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
今天这个会议,就是贯彻落实《纲要》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一个具体行动。
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改革开放前30年,珠三角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各市各展其能、万马奔腾、龙腾虎跃、争相。
到了今天要实现科学发展的历史阶段,应该说我们各市乃至整个珠三角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能够实现区域优化配置的这么一个阶段,是大势所趋。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6.11•【字号】珠府[2007]60号•【施行日期】2007.06.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珠府〔2007〕60号)各区人民政府,经济功能区,市府直属各单位:《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业经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并由市人民政府以珠府〔2006〕45号文印发。
《纲要》描绘了“十一五”时期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区、经济功能区、各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完成《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确保《纲要》顺利实施,对今后五年我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把我市建设成为珠三角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行示范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为切实做好《纲要》的实施工作,市人民政府决定按照职责分工将《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经济功能区、各部门。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分工原则(一)明确政府职责和市场功能。
实现《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同时,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对涉及需要政府履行职责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保障《纲要》顺利实施。
(二)落实责任主体。
依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将《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同时,将耕地保有量、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三个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区、经济功能区。
(三)突出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紧扣《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明确工作要求,切实保障《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有图
粤府办〔2010〕44号━━━━━━━━━━━━━━━━━━━━━━━━━━━印发《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年七月三十日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目录一、发展背景和现状分析(一)要求: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导向(二)现状: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导向(三)背景: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的国际背景和经验借鉴(四)转型: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的主题和途径二、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三)规划目标三、主要任务和规划措施(一)构建低碳生态化、高效能、高品质的城乡规划建设模式,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一体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二)建设广州、深圳世界城市,打造珠三角世界城市区域,提升城乡区域一体化的品质和国际竞争力(三)携手港澳共建宜居湾区,打造新型发展模式示范区,携领区域一体化(四)引导区域公交网络与城市-区域空间发展良性互动,促进城镇群紧凑、有序和一体化发展(五)划定区域绿地、推进区域绿道建设,实现保护生态、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完美结合(六)重点优化城市(镇)增长区,培育新城和新型社区,促进城乡融合(七)推进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优化城乡服务中心体系(八)推进绿色城乡设计,建设珠三角魅力城乡四、机制创新和政策保障(一)加大体制改革力度,落实各项行动的保障政策(二)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促进规划一体化(三)完善规划法规、标准,增强城乡规划的统筹能力(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实施评估考核五、近期重点项目附图1:珠江三角洲城乡建设用地拓展图附图2:珠江三角洲各市、镇总体规划拼合图附图3:珠江三角洲一体化空间结构图附图4:珠江三角洲区域公交走廊与集聚中心图附图5:珠江三角洲区域绿地图附图6: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图城乡规划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是新时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推进珠中江区域年票互认的思考
一
( )突破 行政束 缚 ,提升 了珠 中江 区域 综合竞 二
争力 。年 票互 认是 “ 先行先试 ”的有益探 索 ,是一种
珠中江年票 互认 的基本 内容 新型合作形 式 ,它成 功打破 了传 统的行政区域 束缚 , ( )根 据 《 中 江 区域年 票 互 认 协议 》 ,从 实现 区 域 内资 金 、技 术 、人 才 、信息 等 要 素合理 流 一 珠
江 ( 珠海 、中 山、江 门 )一体化是珠三 角洲区域 一体 交通一 体化的又一项 重大举措 ,对推动珠 中江一体化
化 的重 要组成部分 ,积极 打造珠 中江经济 圈 ,成 为 了 进程具 有里程碑意义 。用 中山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 谢 中凡 的话来说 ,年 票互认实 际上就是拆除 了体制樊 三市政府的重点工作。
一
区域合作工 作会议 ,明确提 出珠 中江 区域 合作要从年 进工业 、物流 、三产等方方面面一体化 。 ( )实现 真正意义 上的 “ 一 大交 通”区域合 作 。 大 破 口 。其 中 ,年 票 互 认 由中 山市 组 织实施 。按 照要 加快 推 进 区域 交通 一 体化 ,是近 年 各地 发 展 “ 交 求 ,中 山市 开展了年票互 认的破 冰之旅 ,经过不懈努 通 ” ,实现经 济可持续 发展的一项主 要措施 。2 0 年 08
票互 认 、通 信一体化 、饮 用水同网三方面 寻求新 的突
力 ,2 0 年 1 月 ,珠 中江三市签 署 了 《 中江 区域年 1 月 ,广佛两 市率先在广 东省 内实行 年票互 认 ,但 番 09 1 珠 0 票互认协议 》,经 报广东省政府 同意 ,从2 1 年1 禺 、花都 、从化 、增城等地 未能纳入 互认范围 ,广 佛 0 0 月1 日起 ,三市车辆可免 费通行三市 普通公路收 费站 。年 车 主 即使 购 买 了年 票 ,在 途 经一 些 收费 站 时仍 需缴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文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文导言泛珠三角区域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有利于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东、中、西部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港澳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有利于“9+2”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和亚太区域合作的发展。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做好泛珠三角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全面贯彻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以及“9+2”政府部门间签订的相关合作协议,特制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
一、基础与条件1、以新技术革命为内在动力的经济全球化,推动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投资与贸易的不断增长。
当今世界,新技术广泛应用,新产品日新月异,生产方式、交换方式、消费方式,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新技术革命正在推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导致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推动了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不断加强,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在这种国际经济背景下,地缘相邻、人文相近、利益相关的区域合作方兴未艾,成为区域内各成员参与全球化、提升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
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两种趋势的相互作用,成为我们抓住机遇和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共同选择。
2、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区域经济将出现东、中、西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沿海发达地区加快发展,西部开发稳步推进,中部正在崛起,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日益深化,中国区域经济格局重组、互动和一体化发展的态势日益明显。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区域的经济整合步伐较快,中国三大经济圈形成和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和落实“两个大局”和“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反映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内在要求。
珠海港与中山保税区“双核心”架构推进珠中同城化构想
摘
要: 该文 阐述 了珠 中江都市 圈一体化发展的最新进展 , 并提 出了通 过珠 海港 与中山保 税 区“ 双核心 ” 架构
推 进 珠 中 同城 化 , 而 以珠 中 同城 化 推 动 珠 中 江 同城 化 发 展 的 构 想 。 为 此 , 把 珠 海 港 打 造 成 为 中 山 的 “ 拟 海 进 可 虚
动; 重点 在规 划 统 领 、 通 先 行 、 接 港 澳 、 务 粤 交 对 服
西、 产业 协作 、 环境共 治 、 技交 流 、 急协 同等八 个 科 应 方 面开展 紧密 合作 。为 此 , 中江都市 圈把 交通 、 珠 公 共服 务 、 共安 全 、 公 市场 体 系和产 业协作 一 体化作 为 同城 化发展 切人 点 。 20 0 9年 9月 8 日, 市签 署 了 《 中江城 市规 三 珠
1 7日珠 中江 区域 紧密合 作第 一 次联 席 会议 签 署 “ 推
进珠 中江 紧密 合作框 架 协议 ” 以来 , 2 1 到 0 0年 6月 , 三地 共签署 了 2 3个合 作 协议 , 包括 旅游 、 环保 、 闻 新
城 市 空 问协 调 发展 规 划》, 括 增 强 区域 竞 争力 、 包 开
术 界 的广泛 关 注 。文化 整合 成 为 珠 海 、 山两地 资 中 源 整合 的基 础 。
收稿 日期 :0 0~ 7—2 21 0 7 作者简介 : 孙章伟 , 博士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等方面的研
究 。E—ma : nhnw iz@ 1 6 fm i s zag e—s 2 .o lu 2
第 1 卷 第 2期 1
2 011正
中 国
发
展
V0 .1 No 2 1 l .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西部地区加快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意见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西部地区加快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9.22•【字号】珠府〔2022〕74号•【施行日期】2022.09.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西部地区加快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意见珠府〔2022〕74号各区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有力支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加速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按照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决策部署,提高珠海城市发展平衡性协调性,现就推动西部地区(金湾区、斗门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坚持产业第一、畅通交通网络、做强城市功能、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更多优质资源支持西部地区发展,将西部地区打造成为创新能力卓越、产业层级高端、优质要素汇聚、产城深度融合、辐射带动强劲的珠海发展新引擎,有力支撑珠海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
(二)发展定位——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
规划建设区域重大合作平台,加快产业导入和人才集聚,培育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担当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核心区。
充分发挥空港、海港、港珠澳大桥的综合优势,坚持跨江跨海通道引领、轨道交通先导、高快速路网联通,打造海陆空一体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的先行区。
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培育产城融合重大发展平台,建设功能复合、富有弹性的城市空间单元,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融合、人口与产业集聚相协调。
珠海市委书记甘霖在会议上的讲话
珠海市委书记甘霖在会议上的讲话(全文)中广网2009-04-17 [打印本页] [字号大中小] [关闭]各位领导、同志们,各位记者朋友:今天是个十分有意义的日子。
“首届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工作会议”在珠海召开。
高朋近邻,欢聚一堂,我们非常高兴。
我代表珠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全市人民,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向各位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也借此机会,向中山、江门两市人民表示亲切的问候!珠中江三地同属珠江口西岸地区,历史同源、文化同根,山水相连、人缘相亲,互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
特别是近年来,三地在交通基础设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政府和民间的交往日趋频繁。
珠海创办经济特区30年来,在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等方面,都得到了中山、江门两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珠江口东岸、西岸为重点,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形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地区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并进一步对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珠江口西岸城市的合作,前段时间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专门召开了珠中江三地市委书记座谈会,要求我们以《纲要》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以互利共赢为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加强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合作,推进区域内要素优化配置,优势充分发挥,为三地紧密的合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
今天这个会议,就是贯彻落实《纲要》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一个具体行动。
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改革开放前30年,珠三角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各市各展其能、万马奔腾、龙腾虎跃、争相。
到了今天要实现科学发展的历史阶段,应该说我们各市乃至整个珠三角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能够实现区域优化配置的这么一个阶段,是大势所趋。
打破地域界限“珠中江”三市档案部门启动全面合作协议
封面照片 江西省档案馆
红红火火过大年 ( 郭韬/ 摄) 沈阳市档 案局 甘肃省档 案馆 上海世博 会中国馆 惠州市档 案馆 浙江省 台州市档 案馆 第二炮兵档 案馆 鄂尔 多斯市档案馆 第4 届 国际档案 圆桌会议会址 2 上虞市档案馆 珠海市档案馆
叭
O 2 O 3 O 4 0 5 0 6 O 7 0 8 O 9 l O l l 1 2
南 京 路上 好 八 连
0 8 2 4 O 8 3 2
O— 2 4 8
李润波 0 —7 2 6 李润波 李润波 O —8 6 2 0 —7 7 9
史志书籍的鉴定与查 阅 古籍版本杂谈
中国对艾滋病 的防治 震惊世人 的发掘——马王堆汉墓
商
谦
0 8 6 4 0 8 7 2
郑燕玲
油印本书籍 、资料的收藏价值
旧平装书收藏鉴赏 教科 书收藏 田房契约收藏
农历 书
— —
李润波
李润波 李润波
0— 9 8 7
0 8 9 l l 8 1 2
楷模雷锋
共和 国首次授勋授衔 传递爱和希望 不朽的铁人 :王进喜
万 里 长 江 架 彩 虹
秦
潘
文
弱
O 2 8 8
_
! ■儿 —I
l
—— — — 一
打破地域界限 “ 珠中江” 三市档案部门启动全面合作协议
1月2 日下午, 0 8 珠海 、 中山、 门三市档案部 门合作协议签约仪 式暨档 案电子目录交换仪式在珠海举行 , 江 这是 “ 珠中江 ” 三市档案部
门结 合三 市 档 案 工作 实 际 , 破 地 域 界 限 , 现 档 案信 息资 源 有 效 整 合 与共 享 , 进 珠 三 角地 区一体 化 发 展 的 一大 重要 举措 。 打 实 促
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规划纲要
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二 一一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1)一、珠中江紧密合作的基础与背景 (3)(一)区域紧密合作的基础 (3)(二)区域紧密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4)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6)(一)指导思想 (6)(二)基本原则 (6)(三)战略定位 (7)(四)发展目标 (8)三、优化区域空间格局 (10)(一)优化总体布局 (11)(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2)(三)构建一体化的城镇空间体系 (14)(四)统筹城乡发展 (15)四、促进区域产业错位融合发展 (17)(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17)(二)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19)(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 (21)(四)巩固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24)(五)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25)(六)共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 (27)五、构建一体化的区域基础设施 (28)(一)综合交通网络 (29)(二)能源基础设施 (31)(三)水资源基础设施 (33)(四)信息基础设施 (34)六、加快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 (35)(一)加快推动区域公共教育一体化 (35)(二)大力推进区域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 (37)(三)进一步推动区域公共文化体育事业一体化 (38)(四)努力促进区域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 (40)(五)加快建立区域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 (42)(六)积极促进区域社会公共事务的应急协同 (44)七、共建共享优质宜居的生态环境 (45)(一)优化给排水格局,齐防共治跨界水污染 (45)(二)全面推进联防联控,加快解决区域大气污染 (47)(三)同保共育生态安全体系,构筑区域良好生态格局 (48)(四)强化区域协同联动,搭建环境管治一体化平台 (50)八、推进策略与重点领域 (52)(一)空间格局 (52)(二)产业协作 (53)(三)基础设施 (54)(四)公共服务 (56)(五)生态环境 (57)九、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59)(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59)(二)建立统一市场机制 (59)(三)建立利益激励机制 (60)(四)建立督查考核机制 (60)附图 (62)前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
抢抓《规划纲要》机遇推动肇庆跨越发展
产业 转 移 。
交通基础设施 、 产业配套发展 、 城市建
设 和 区域 协 调 发展 等五 个方 面 的 对 接 ,
( =)推 动 产业 优 化 升 级 ,加快 构 _ = 建 现 代 产 业 体 系 。《 划 纲 要 》明确 了 规
达到 1 8 0 ;到 2 1 年人均生产总值 90 元 02
达 到 3 0 0 ,城 镇 化 水 平 达 到 5 %; 00 元 0 到 2 2 人均 生 产 总 值 达 到 80 0元 , 0 0年 00
点 , 肇庆实 际和长远发展考虑 , 从 确定 了六大战略定位 :一是坚 持以人为本 ,
展成果 的城 市” ;二是加快传统 产业优
路和要求是 :~ 要坚持 “ 一 科学发展 , 先
行先 试” ,大 胆 解 放 思 想 ,大胆 改革 创
化升级 ,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集 群 ,
努 力把 肇 庆 建 设 成 为 “ 统 优 势 产业 转 传 型 升级 集 聚 区 ” ;蔓 是 加 大 引 进 承 接 新 兴 产 业 力 度 ,加快 发展 先 进 制 造 业 、 高 新技术产业 、 现代 服 务业 ,努 力把 肇 庆 建 设 成 为 “ 佛 肇 经 济 罔 的 新 兴 产 业 广
新 ,形成敢 想敢 干的氛 围 ;二 要坚持
明 确 思 路 , 努 力 迈 向 科 学 发 展 新 里 程
按 照 《 划 纲 要 》和 省委 、 政 府 规 省 的总 体 部 署 ,我 们 细 化 并 确 r具 体 的发 展 目标 , 台 了落 实 《 划 纲要 》 规 的 《 施意见 》 实 ,明确 提 出 , 通 过 “ 要 一 年 开 好 局 , 四年 大 发 展 , 十 年 大跨 越 ” ■ 个 阶 段 的 发 展 ,把 肇 庆 建 设 成 为 广 东 未 来 发 展 的 新 增 长 极 和 能 够 代 表 广 东 科 学 发 展 成 果 的城 市 , 与 珠 i 角 各
市发改局各科室、各直属单位
市发改局各科室、各直属单位2010年工作总结汇编2011年1月12日目录办公室 (3)规划科 (4)综合科 (9)投资科 (11)城乡科 (13)产业科 (17)交能科 (19)社会科 (22)项目科 (25)金融科 (29)资本市场科 (32)资源环境科 (40)物价科 (42)粮食科 (47)经济动员办 (50)公共服务科 (54)评审中心 (63)物价检查所 (66)监测中心 (76)粮管中心 (81)粮食储备库 (85)军粮库 (91)粮食集团 (95)办公室:一、牵头组织召开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
年初召开的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是发改局成立以来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工作会议。
办公室与综合科、规划科等科室协同努力,在文件撰写、会场布置、签约程序等方面精密安排,保障了会议的圆满召开,收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二、协助相关科室做好“十二五”规划相关工作。
“十二五”规划工作是2010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办公室协助综合科、规划科等相关科室做好“十二五”规划调研、座谈、上报成果等工作,多次组织协调召开“十二五”规划相关会议,三、组织协调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
办公室认真做好建议提案的分发、督办、总结等,目前建议提案已全部办理完毕,并向市人大、政协两次汇报办理情况。
四、努力提高信息宣传和督查督办工作水平。
信息和督办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越来越重视的两项工作,市委市政府的信息科、督办室人员不断充实,相关制度文件陆续出台。
2010年,我局将督办文件及时分解细化至各科室,由办公室汇总后回复。
五、协助做好上级检查工作。
办公室协助相关科室,做好国家、省对我市规划纲要的考核评估工作,做好国家、省对我市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的检查评估工作,协助相关科室做好市领导对我市重大项目的调研工作。
六、认真做好人事、档案、会务、财务、接待及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办公室事务繁杂,加班加点在所难免,各位同志踏实肯干、任劳任怨,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保障了机关各项事务的正常运转。
珠中江城市区域协同物流体系构建研究
珠中江城市区域协同物流体系构建研究作者:吕海燕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8期吕海燕(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广东江门529000)‘摘要:珠中江处于珠江口西岸的有利位置,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第三极”。
国家发改委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
基于区域物流资源共享层面上构建珠中江城市区域协同物流产业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构建珠中江区域协同物流体系的基本思路及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珠中江:城市区域;协同物流;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 2012 )15-0101-02一、珠中江城市区域协同物流体系分析1.珠中江三市经济发展情况。
2011年,珠中江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403.24、2190.82和1830.6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3%、13.0%和13.0%,均高于全省GDP 10%的平均增长速度,是珠三角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是3.2%、16.9%和22.5%;珠中江三市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638.37、766.79和741.9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4%、21.9%和21.1%;珠中江三市CDP和投资总量的排位是中山、江门和珠海。
珠中江三市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45.5%、35.0%和40.5%,投资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
珠中江三市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分别是13.38、7.29和7.89亿美元,增长9.3%、9.2%和-28.8%。
2.珠中江物流产业发展情况。
2011年,珠中江三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3.08亿元,比上年增长51.7%;外贸进出口总额1035.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1%。
珠中两市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4.35亿元,增长29.4%;珠中江三市全年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 547万吨,增长51.4%:货物周转量为302.67亿吨公里,增长0.8%;私人汽车拥有量81.59万辆,增长51.8%。
兄弟情怀共谋发展——共同促进珠中江一体化
兄弟情怀共谋发展——共同促进珠中江一体化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期刊名称】《广东经济》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实施以来.中山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一年开好局、四年大发展、十年大跨越"的战略部署,积极融人珠三角一体化,2009年4月17日,中山与珠海、江门共同签订了<推进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框架协议>.半年以来,三市在重点领域上的紧密合作有序开展,工作成效逐步显现.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作者单位】(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珠中江阳一体化法治保障路径选择 [J], 周盛盈
2.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珠中江高职教育生态圈构建与路径选择 [J], 钱海军
3.一体化的珠中江经济产业及其人力资源需求探析 [J], 邓佐明
4.基于一体化的珠中江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人力资源需求拟合度研究 [J], 邓佐明;莫紫莹
5.加强合作共谋发展促进欧亚共同进步 2009欧亚经济论坛上欧亚各国政要共话加强欧亚合作促进欧亚共同繁荣 [J], 陆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二 一一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1)一、珠中江紧密合作的基础与背景 (3)(一)区域紧密合作的基础 (3)(二)区域紧密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4)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6)(一)指导思想 (6)(二)基本原则 (6)(三)战略定位 (7)(四)发展目标 (8)三、优化区域空间格局 (10)(一)优化总体布局 (11)(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2)(三)构建一体化的城镇空间体系 (14)(四)统筹城乡发展 (15)四、促进区域产业错位融合发展 (17)(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17)(二)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19)(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 (21)(四)巩固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24)(五)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25)(六)共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 (27)五、构建一体化的区域基础设施 (28)(一)综合交通网络 (29)(二)能源基础设施 (31)(三)水资源基础设施 (33)(四)信息基础设施 (34)六、加快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 (35)(一)加快推动区域公共教育一体化 (35)(二)大力推进区域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 (37)(三)进一步推动区域公共文化体育事业一体化 (38)(四)努力促进区域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 (40)(五)加快建立区域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 (42)(六)积极促进区域社会公共事务的应急协同 (44)七、共建共享优质宜居的生态环境 (45)(一)优化给排水格局,齐防共治跨界水污染 (45)(二)全面推进联防联控,加快解决区域大气污染 (47)(三)同保共育生态安全体系,构筑区域良好生态格局 (48)(四)强化区域协同联动,搭建环境管治一体化平台 (50)八、推进策略与重点领域 (52)(一)空间格局 (52)(二)产业协作 (53)(三)基础设施 (54)(四)公共服务 (56)(五)生态环境 (57)九、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59)(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59)(二)建立统一市场机制 (59)(三)建立利益激励机制 (60)(四)建立督查考核机制 (60)附图 (62)前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
《纲要》明确把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赋予“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重大历史使命。
《纲要》要求珠江三角洲地区九市要打破行政体制障碍,到2012年,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初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到2020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珠中江地区是珠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的出台,为珠中江地区的紧密合作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也为珠中江地区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发展从根本上指明了前进方向。
珠海、中山、江门三市政府为贯彻实施《纲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珠中江经济圈,推进珠江西岸一体化”的总体部署,制订了《推进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
编制实施《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规划》,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纲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深化珠中江地区发展分工,打破行政体制障碍,创新合作机制,平等协商、互利共赢,形成科学合理的发展格局,推动区域联动发展;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探索科学承接新途径,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着力促进和形成统一的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着力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把珠中江地区建设成为产业实力雄厚、资源利用集约、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本规划范围以珠海、中山、江门市为主体,并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划。
规划依据主要是《纲要》、《关于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指导意见》(粤府办〔2009〕38号)、《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一体化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规划》、《推进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框架协议》。
本规划期为2010-2020年,是指导珠中江地区开展紧密合作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依据。
一、珠中江紧密合作的基础与背景(一)区域紧密合作的基础区位条件。
珠海、中山、江门三市地处珠江口西岸,南连澳门,北接广佛都市区,东通(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香港,西承粤西地区,扼西江黄金航道出海口,是广东省的重要门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一极。
珠中江三市地理上紧密相连,改革开放前同属佛山地区,后分别独立成为地级市行政区,历来经济社会生活紧密相融,具备紧密合作和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基础。
经济基础。
2010年,珠海、中山、江门三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202.58亿元、1826.32亿元、1550.37亿元,已形成了一定的经济发展规模,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珠海逐步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家电电气、精密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和电力能源业等主导产业,经济发展质量较高。
中山经历了传统产业集群不断升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产生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电子电器、五金家电、灯饰光源、纺织服装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江门市在交通及海洋装备、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包装印刷及纸制品、食品饮料,以畜牧为主的现代农业等方面基础较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后发优势。
三市通过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优化布局,能够打造区域共同市场,建立起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自然环境。
珠中江的地形地貌丰富、河网纵横交错、生态环境优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三大都市经济圈中具有明显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优势。
珠海已建成为一座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中山是著名的宜居城市,为高品质生活、为经济可持续发展预留了足够的资源和空间;江门是著名的园林城市,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比较丰富。
在环境联防联治上的共识,有助于三市共建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圈。
历史文化。
珠中江地区文脉相承、人脉相联,发源自香山地区(包括中山、珠海、澳门)的香山文化和“中国第一侨乡”江门的独特侨乡文化,两种中西交融痕迹明显的文化在此交相辉映,奠定了珠中江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市拥有众多的历史人文资源,为共同打响共同的区域文化品牌和开发区域旅游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交通网络。
已建成京珠高速、中江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四条高速公路连接珠海、中山、江门三市。
即将建成的广珠西线高速全线、港珠澳大桥及其连接线以及远期的中开高速将完善珠中江三市便利的高速公路网络。
随着广珠城际轨道正式通车以及广珠铁路等轨道项目即将建成完工,填补了珠中江在铁路交通上的空白,加强珠中江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衔接。
(二)区域紧密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珠中江地区紧密合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正逐步推进,亚太区域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加深。
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不断深入,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珠中江地区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发展,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
《纲要》赋予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为珠中江地区破除行政体制障碍,创新合作机制,推进紧密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撑。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进一步密切珠中江地区与香港的关系,充分发挥香港的辐射带动作用。
横琴新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实现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将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成为珠中江经济区新的增长极。
《纲要》同时明确了珠中江三市合作发展的定位和目标,为珠江口西岸地区从相互竞争转向合作奠定了基础。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对接则有利于推进要素的自由流动,珠中江合作发展的交通瓶颈正逐步打破。
这些都为珠中江地区紧密合作发展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
但同时,珠中江紧密合作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亟待解决。
珠中江地区的经济实力与广佛肇和深莞惠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内部的一体化程度动力相对不足。
《纲要》把珠海市定位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但珠海目前经济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偏弱。
行政壁垒未能打破,严重制约着三市的一体化合作。
无序竞争与重复建设的现象仍存在,三市各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等整合与对接难度大。
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强制性执行约束机制没有建立,三市缺乏长远的战略性共识,相邻地区之间的公路对接不完善,通行效率不高。
产业层次偏低,外贸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
水源、环保等重要基础设施不能共享,导致部分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与低效运转。
这些问题都是推进珠中江地区紧密合作中必须要攻克的难题。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纲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打造紧凑高效的城镇空间;着力构建一体化的区域基础设施,打造高效的区域流动空间;着力推进产业的协作与融合发展,构建互补共赢的区域产业体系;着力加快区域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现区域服务的合作共享;着力促进区域环境生态的联防共建,营造优质区域生活环境。
努力把珠中江地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都市经济圈,为深化珠三角地区的改革发展,为保持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全国科学发展提供示范,积累经验。
(二)基本原则——坚持区域统筹,科学发展。
区域统筹,强化主体功能,坚持集约开发,促进要素集聚和产业集群,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形成合理有序的开发格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加强统筹协调,把优势互补作为合作的基础和起点,以强化特色为核心明晰产业定位和职能分工。
倡导“合作共赢”思维,通过利益纽带,形成互惠互利、共赢共享的利益分享机制,逐步实现区域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
以市场调节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地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有效打破行政壁垒,推进区域的体制整合、制度衔接与政策协调。
——坚持重点突破,循序推进。
立足现有事权的可行性,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性,合作效果的实效性,选择有效促进区域紧密合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易至难、重点突破、循序推进,逐步实现珠中江区域经济社会领域的全面紧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