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宁战争三部曲拍摄技法赏析

合集下载

冯小宁电影的创作风格

冯小宁电影的创作风格

诗意的美丽与现实的残酷——浅谈冯小宁战争电影的创作风格作者:陈磊学号2012102667摘要:从《红河谷》到《黄河绝恋》、《紫日》再到《甲午大海战》冯小宁导演的电影,一再反应的是荧幕我们能够常见的抗击外来侵略者的主题,但是与以往的战争电影不一样的是,他总是能站在独特的视角,论证战争的残酷与血腥,表达和平对于世界和人类的重要意义。

同时他又能用诗一样的电影视听语言歌颂人类的美好感情和谴责人性中的罪恶。

关键词:战争人性诗意的影像一、牺牲与死亡主题的表现从《红河谷》、《黄河绝恋》到《紫日》,冯小宁一直在不厌其烦地讲述着杀人与被杀的故事。

从一个一个的杀、一批一批的杀到成百上千的屠杀。

从保家卫国、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到丧心病狂、灭绝人性、惨绝人寰,冯小宁在他的影片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战争状态下人类血腥残酷的杀戮图。

《红河谷》描写了一个民族本能的、原始的牺牲和死亡。

这种牺牲和死亡的自发性、神圣性体现了亘古不变的所谓民族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伦理道德法则。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除了尸体还是尸体,死亡之外还是死亡。

以格桑、丹珠、雪儿达娃为代表的无数藏汉人民为了民族独立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黄河绝恋》则通过对信念、理想、义务、责任、人性的描写,表现和展示了一种理智与复杂的牺牲和死亡,使牺牲和死亡的内涵更为丰富而深刻。

无私无畏、义无返顾、英勇献身是黑子、安洁的形象特征。

当黑子孤身一人与几十个日本兵进行殊死激战时,在身中数弹并被敌人刺中数刀的情况下,最后还用手雷炸死了汉奸翻译,同时用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关枪而壮烈牺牲。

安洁作为一名曾惨遭日本鬼子凌辱而自觉走上革命道路的知识女性,把手榴弹挂在身上随时作着牺牲准备。

在身负重伤,生命垂危的情况下,为了不连累欧文和花花,她毅然决然地砍断了维系生命的绳子,淹没在滔滔不绝的黄河里。

冯小宁通过运用极强的悲剧感、仪式感表现方式,对悲剧人物的死亡进行了生动描写。

影片中寨主之死被处理得很戏剧化、仪式化。

冯小宁导演“战争与和平”三部曲之一《紫日》影评

冯小宁导演“战争与和平”三部曲之一《紫日》影评

爱在战火中永存记忆中的白桦林总是风姿绰约, 既有玉树临风的君子之质,又有亭亭玉立的美人之.《紫日》宛若一支愁肠百结的咏叹调在战火下晚秋时节的白桦林中向我们展现了人类永恒的主题一一爱. 我们在《紫日》那颇具油画质感的画面中看到了战争中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的关爱,对和平的渴望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宝贵的东西, 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是爱的精髓.战争是残酷的,无数的生命被弥漫的硝烟湮没.不可计数的中国人在日军的野蛮侵略和灭绝人性的杀戮下而消逝.中俄日双方在中国领土上激烈的交战和日军在集中营里射杀中国人的画面交替出现.这里的交叉幺蒙太奇的运用不仅加快了叙事节奏而且制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画面外的枪炮音响使得战争的无情残酷以及战争中对生命的漠视更加逼真.然而在这战火纷飞的时刻爱并没有远离,对生命的爱并没有被仇恨所掩盖.当忠厚老实的农民杨玉福举刀对准日本少女秋叶子时,影片运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杨玉福的回忆展现了日军以虐杀同胞为乐的惨绝人寰的场景, 然而对日军痛恨不已的杨玉福却仍不忍伤害一个手无寸铁的敌国女孩.日军的残忍和杨玉福的不忍两条线索的平行推进不仅扩展了信息量增强了叙述的表现力,而且使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杨玉福的不忍再现了中华民族历来推崇的仁厚博爱.在生死转瞬的那一刻爱战胜了恨,得到拯救的不仅是秋叶子,更是人类的爱的精髓一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爱的另一种体现是对人的关爱.战争的残酷压制了人的感情,人们情感面前变的麻木甚至于漠视它的存在.然而这并不能扼杀人与人之间纯真的友谊与关爱.战火下的人们并不是彼此的敌人,战争才是他们共同的敌人. 远景中是一片广茂无垠毫无人烟的白桦林. 杨玉福和秋叶子在白桦林中等待走失的娜佳.他们深知如果继续等待娜佳自己也许会饿死在这片林子之中,纵然如此杨玉福和秋叶子并没有丝毫的动摇.仍然坚定的等待着娜佳.此刻的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关爱娜佳.这一刻战争阴霾一扫而空,人与人之间纯真的友谊与关爱随着杨玉福对娜佳的呼喊飘荡在天空.在爱的陪伴下杨玉福, 娜佳,秋叶子又走在了一起,全景中夕阳的余辉像一种液体浸泡着三人,在那无孔不入的红色中杨玉福, 娜佳,秋叶子更像是三株纯美的标本.壮阔的弦乐,华美的画面将情景完美得融合在一起. 浓浓的爱意有一次化解了战争带来的仇恨,得到解救的不仅是娜佳,更是战火抑制下感情,对人的关爱.< br> 和平是千百年来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对和平的渴望是硝烟弥漫中人们爱的升华.特写画面中是一个绘有娟人的八音盒.头渐渐拉至全景,背景中夜凉如水,月弯似眉使人感到悲凄,孤独 .作为主体的杨玉福, 娜佳,秋叶子三人静静地围着篝火席地而坐.音乐随着画面的转换渐渐由有声源音乐变成无声源音乐.八音盒发出的空灵的声音使三颗孤独的心依偎相伴,燃起了同一线梦一一和平.对和平的渴望消除了人们那徘徊在思念与仇恨边缘的恐惧.对和平的渴望增强了人们那驻足在牵挂与关爱之间的温存.爱在追求和平的过程中得到另一种诠释.纯美善良的秋叶子为了追求和平制止杀戮被她的同胞所击毙.影片中用近景里一双手的移动表现奔跑着的秋叶子,随着一声枪响,蓝天下那双高扬着野花的手在移动过程中瞬间停止,花被抛洒向蓝天.换面切换到中景, 秋叶子像一个纯洁的天使伏在花丛中,苍白的脸上两只大眼睛里流露出茫然.秋叶子就这样悄然远逝,她的美丽成为生命,和平,善良被永远定格在那一刻.和平可以拯救人的灵魂,所有的爱都能在对和平的渴望中得到升华.八音盒静静地躺在厚厚的秋叶上,依旧是那样的调、不变的容颜。

电影《紫日》影评

电影《紫日》影评

《紫日》观后感《紫日》是冯小宁导演“战争与和平”三部曲的收山之作,他讲述了三个不同的人因为战争,命运被捆绑在一起,一同经历一段逃离战争,追求和平与人性的曲折而惊心动魄的故事。

作品开头体现了国产片导演模仿西方大片的宏大战争场面的支离破碎和拙劣,场面真实性、观赏性过低,感觉只是学习到了人家的皮毛,完全没能再现出当年苏联出兵东北时百万铁甲洪流绞杀日本关东军残酷场面,不管是因为经费问题还是国产片取景调度的拍摄问题,都使我们看见在战争场面的刻画上还需要中国人更多的改进与学习。

除此之外,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导演客观的视角和人性的高度,以及对镜头下的细节的精雕细琢,力图运用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神态去刻画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以此来突出作品想要表达的战争与和平的思想,也以此吸引住观众的心,从而跳出了中国抗日题材的窠臼。

这是一部看了让人宁静,让人思考,让人感慨万千的抗日题材电影,它唤起了人们对战争和对身处如此环境下的人的人性的思考,对和平的渴望,对善良的赞美。

一、人性本善——对人的真善美的颂扬人之初,性本善,若是人性本善的话,不管面对何种仇恨,都掩藏不住其内心的善良的光芒,而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正好印证了真善美的光芒与力量。

导演选择了一个小角度、小场景,选取了最最普通的小人物——杨玉富,娜佳,秋叶子,从这三个被命运偶然捆绑在一起的普通人身上去发掘去凸显内心的思想与变化,这是三个人共同建立爱与信任的过程,也是三个人各自认知改变的过程,因而我们可以把它拆分为三个部分,从三个人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场曲折动人的故事,即从杨玉福,娜佳和秋叶子三个人的内心描写与心路历程去洞悉每一个人内心的善与爱,去发现作者对人性真善美的颂扬。

杨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民的形象,单纯而又善良,在被日本人捆绑起来之后还天真的相信无辜者会被善待,却残忍的目睹了自己的奶奶被杀,自己的同胞被活活地烧死,甚至是目睹自己将要被枪杀,所以他的内心早已填满了对日本人的仇恨,对日本人的愤怒早已超越了一切。

兰晓龙军旅三部曲剧作技巧研究

兰晓龙军旅三部曲剧作技巧研究

兰晓龙军旅三部曲剧作技巧研究《兰晓龙军旅三部曲》是中国导演冯小刚执导的三部电影,讲述了一群士兵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故事。

本文将从角色塑造、情节安排、视觉呈现等方面分析其剧作技巧。

一、角色塑造在《甲方乙方》中,冯小刚通过剧中人物的对白和动作,巧妙塑造了三位主角的性格特点。

如甲方的老板身穿名牌,言辞傲慢,追求利益最大化;乙方的老板则为了公司存活,不得不默默吃亏;而二人的秘书阿康则是一个朴实的普通人,用自己实际行动证明着自己的价值。

在《解放了》中,冯小刚更加注重人物形象深度塑造,通过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向观众展示了几代人的命运。

其中,老兵段家勇经历了长达25年的抗战,与军校同学薛瑞元多次上战场,经受了风雨浸润的锤炼,具有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而薛瑞元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坚定地相信革命与共产主义的伟大,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政治人物。

在《让子弹飞》中,冯小刚继承了以往的优秀人物刻画风格,并将主角分为三个层次。

如寨主韦小宝外表滑稽,实则足智多谋,是一位滑头又有智慧的中流砥柱;而张学良则是另一种类型的英雄,他机智过人,善于改变自己的处境,既取得了财富,又不失尊严;另一位主角马邦德则是一个冷酷的反派人物,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惹人厌恶。

二、情节安排在《甲方乙方》中,冯小刚通过杂糅喜剧元素和人性描写,使剧情更加丰富多彩。

如甲方和乙方在一个冰天雪地的山区进行油田争夺战,利用废弃的娱乐设施或各种奇招来攻击对方,透露出人类的智慧和勇气。

在《解放了》中,冯小刚没有使用大场面和铺天盖地的特效,而是竭力保持真实性,通过巧妙的叙事手法,使影片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

如影片结合了抗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的关键节点,让情节更具有时代感和戏剧性。

在《让子弹飞》中,冯小刚将情节设置在民国初年的西南山区,通过跨区域、跨民族、跨阶级的故事,使剧情更加生动。

如韦小宝和马邦德之间的对决,不仅揭示了利益和权力之争,还展示了民族英雄的气概和决绝。

三、视觉呈现在《甲方乙方》中,影片的画面处理有些生硬,让人感觉欠缺柔性。

论冯小宁的战争片的民族性及意义

论冯小宁的战争片的民族性及意义
老事 ; 尝寸 平
影视评
潍坊学中忠贞团 结、 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大力弘扬。 《 红河谷) i井 述了藏汉人民在武器落后、 力量悬殊的情况下, 不屈不挠、 团结战斗, 最 终和英军同归于尽的英雄史诗。 影片中的主 人公雪儿本是一个汉族姑娘, 阿妈救了她并 给她取了一个藏族名字— 雪儿达娃。 她爱 上了藏族的格桑, 一起融入了抗击英军侵略 的洪流中, 当两人相拥着和敌人同归于尽的 【 摘要】“ 争与和平’ 术永恒的 战 , 是艺 主题, 冯小宁的战 争影片 设立 通过 二元对立的 叙事 一刻, 伟大的爱情无疑象喻了伟大的民族团 格局, 以表现中华民族成员为组织的正义一方同 仇敌汽地抗击以侵略者的非正义的一方 为故事内容, 表现了中国任命忠贞团结、 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本文在简单回顾了 冯小宁 结, 正如头人面对罗克曼的挑衅册着手指说 的战争片 创作历程之后, 他的“ 以 战争三部曲” 为例, 对其战争影片的民 族精神进行了 深 的那番意味深长的话:“ 这个是汉族, 这个是 入解析, 并探讨了其对现今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意义。 回族, 这个是藏族, 这是一家人, 我们家里的 事情就不用你们管了。在视死如归的民 ” 族 【 关键词】 冯小宁 战 争片 民 族精神 精神背后, 影片充满着对民族振兴的渴望。 丹珠牺牲前, 镜头从她临危不惧的脸部特写 剪辑到用微微的仰角拍摄的昂首挺立的藏 族青年的健硕身躯, 然后镜头迅即切换成格 一、 绪言 中都得到了体现。 桑那棱角分明充满阳刚魅力的脸部大特写, “ 战争与和平” 是艺术永恒的主题 , 在 1990 年, 冯小宁拍摄了第一部战争题 这样富有表现意义的影象剪辑组合, 形象地 一百年来的电影史上, 有三份之一的影片取 材的影片 战争子午线》这部纪念“ 《 。 反法西 表达了对中华民族“ 站起来” 的强烈欲望。 材于战争题材。 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49 从 斯战争中未成年的无名战士们” 的影片感情 与 红河谷》 《 中藏汉人民同仇敌汽抗击 年新中国成立, 华夏民族凄风苦雨的飘摇为 真挚 , 成功塑造了一群机智勇敢的小八路 英军侵略不同, 《 黄河绝恋》 中的民族情感主 战争片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冯小宁虽 形象。 影片中优美动听手法增强了影片的悲 要通过黑子和安寨主、 三炮之间的仇恨在民 称不上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 论策划谋略和 壮。 但情节逻辑不是很严密, 叙述、 剪辑得不 族大义面前的和解体现出来。 黑子和安寨主 市场票房, 他不比张艺谋, 论艺术水准和人 是很流畅。 之后, 冯小宁拍摄了 北洋水师》 是世仇 , 《 在一次械斗中, 安寨主的妻子被打 性深度, 他不及陈凯歌 , 但在战争片的表现 (1991 年)、 塔 大空战汉 1993 年)等战争题材的 死, 管家三炮失了“ 男儿身”所以, 。 当黑子被 力上, 冯小宁的借助民族文化的悠久和博大 连续剧, 并于 1996 年导演了 红河谷麒 红 三炮抓住的时候 , 《 他们都以为大仇将报。 但 使民族精神得到了更好的弘扬, 同时有着对 河谷振虫 历史、 战争、 爱情于一体, 对人性、 宗 这时黑子已参加了八路军, 并且此行负有保 战争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挖掘, 在一定程度上 教、 文明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和思考, 获 护欧文、 传递重要情报的重任, 一时间让安 改变了主流电影即是刻板说教的僵化面孔。 得了 3000 万的票房收入和非常好的社会反 寨主很矛盾:家仇不可不报, 但他也不想成 在长期不懈的实践中, 冯小宁战争片独特的 旧。 向 为卖国求荣的汉奸。 在和黑子一次开诚布公 风格愈加鲜明:高举民族主义大旗, 张扬爱国 以此为新的起点, 冯小宁 1998 年拍了 的谈话后, 终于同意秘密送他们过黄河, 但 主义精神, 借助扭曲的人性视战争为人类共 《 黄河绝恋》这部影片在情节冲突的设置、 女儿安洁必须留下。 。 在黄河渡口寨主与日本 同的灾难进行批判和反思 重视观众的观影 煽情场面的营造、 视听冲击的追求上都使民 兵遭遇, 他本可将黑子和欧文交给日本人, 期待, 加入浪漫因素, 通过打造视听奇观、 运 族感情和国家意志的传达得到了影像叙事 这样既能实现女儿重回身边的宿愿, 又借日 用电影修辞努力弱化影片政治说教的氛围, 的支撑。 本人之手杀掉黑子了却三代家仇。 出人意料 创造了浪漫的民族主义情}lo , T 三年后, 冯小宁制作完成了“ 战争三部 的是他拔刀上阵, 将家仇化作国恨, 最终倒 曲” 的最后一部一 碱 紫日》该片是冯小宁 在日本兵的枪下。 一 , 这时, 观众看到的不再是 二、 冯小宁的战争片创作历程 “ 战争三部曲” 的收山之作, 有着他一贯“ 祈 一个匪气十足的寨主形象 , 而是一个刚烈、 童庆炳在为 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 求和平、 《 反思战争” 的呼声。 影片对白很少. 勇敢、 仗义的中华男儿。 同样, 此时的三炮本 史) 3的序言中 一个作家生活在社会中, 以流畅的镜头语言和紧凑的故事情节来扣 可规规矩矩躲进草棚配合日本人抓住欧文 P 说:“ 总要扮演一个或多个社会角色, 由于每个人 人心弦。 把怀有仇恨和分歧的“ 人类” 置于大 和仇人黑子, 保全 自己的性命 , 可他却砸碎 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 那么他或她就会有 自然的怀抱, 让他们在共同克服来自大自 然 马灯、 点燃草棚向前来渡河的黑子示警。 在 自己的特殊心态, 也就必然以此心态来看生 的威胁中发现作为同一物种的共同利益和 被活埋的时候, 他没有一句豪言壮语, 也没 活, 视点不同, 看到的也很不相同。这句话 ” 共同语言是该片的巧妙构思。 有骂出一句痛快淋漓的话, 而是唱了一曲无 对导演无疑也是适用的。 冯小宁是一个真诚 奈、 酸楚而又悲枪的恋歌。 三炮是一个卑微、 三、 冯小 宁战争 影片 的民族精神解 的电影人, 童年的经历使他迷恋上了战争影 怯懦、 可怜又可悲的人物, 但最后的选择却 战争三部曲” 为例 片.在张扬民族主义的同时赋予影片比较深 析— 以“ 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勇敢、 忠诚和良知。 从安 刻的思想 因为对观众的负责他重视对大众 冯小宁的战争影片一般都设立二元对 寨主和三炮两个“ 小人物” 身上我们可以感 审美倾向的研究和把握, 讲述大家喜欢的故 立的叙事格局。 以中华民族成员为组织的 受到来自民间的、 自发的民族意识和牺牲精 事, 拍出大家喜欢的场景。 这些在他的电影 正义一 同仇敌汽地抗击以侵略者的非正 神, 这也是冯小宁的战争片与以往战争片相

影评---黄河绝恋

影评---黄河绝恋

丑陋外表下的伟大--------评电影《黄河绝恋》中的三炮形象《黄河绝恋》是冯小宁继《红河谷》以后的又一融战争与人性思索于一体的力作,这两部电影与《紫日》一起并称战争三部曲,共同体现了冯小宁有关战争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作为一部华表奖和金鸡奖的双料影片,《黄河绝恋》以中华母亲河为舞台,上演了一部融民族大义、家族仇恨、国际友情、个人亲情于一体的情感大戏。

剧终人散之后,电影的主题曲依然绕耳不绝,但是更为让观众印象深刻的还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黑子、安洁、欧文,还有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三炮,接下来本文就对三炮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深入的论述。

对于《黄河绝恋》来说,三炮这个形象绝对算不上主角,但是,他应该是导演下的笔墨相对较多的一个角色,因为他身上体现了更多的矛盾、纠结,有着相对复杂的人性变化,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圆形人物,他身人集中的代表和体现了相当一部分小人物在战争大背景下的命运和人性转折。

三炮形象最初展现在观众面前,是作为群像中的一个,并不那么起眼,他仅仅是在寨主前说了句“见一面吧”后来,就是和汉奸的交易,以及山间与女子的对唱。

此时,观众对三炮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是个忠诚的仆人,有投靠日本人的意愿,不那么光彩----为了让观众形成这种印象,导演在三炮的外形上下足了功夫------绿色的灯笼裤、没有几根头发还拿着一把梳子,扣子永远都是开着的,说话下巴总是向上除了对着安寨主。

此时的三炮,是作为一个反面形象呈现的,他站在了中华民族的对立面,站在了黑子等民族英雄的对立面。

如果三炮一直如此,最终沿着汉奸的路子走下去,那么荧屏上可能会多一个鲜活的汉奸形象-----象《举起手来》那样,但是,战争、家仇的所有的外力都施加在了他的身上,而三炮也因为这些矛盾而变化直至最后的人性的升华。

人性的蜕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有其过程,促使三炮这一人物形象发生蜕变的最基础的原因就是三炮对安寨主的绝对忠诚,这体现在当安寨主把黑子放掉以后,虽然三炮非常不愿意,但是他只是选择了唱歌的形式来释放自己的情绪而没有采取其他的行为,另外,他只所以愿意和日本人勾结,很多时候了是站在了安寨主的立场:如果闹不好,日本人可是会杀了全寨子的人,另外,在保护安洁方面也不遗余力,因为那是安寨主的女儿。

冯小宁导演的“战术”——评其战争影片的叙事策略

冯小宁导演的“战术”——评其战争影片的叙事策略

【 关键词】 冯小宁 战争影片 叙事策略
冯小 宁是我 国为数 不多 的集 编剧 、 摄影 、
制片于一身 的著名 电影导 演 , 为第五 代的 中坚 力量 。 9 0 自1 9 年发 轫 , 先后拍 摄 了《 战争 子午 线》 红 河谷 》 黄 河绝 恋 》 紫 日 》 、 《 、 《 等战 争系 列, 曾荣获 中国电影“ 金鸡奖”“ 、华表 奖”“ 、百花 奖”“ 天奖 ” 、飞 多种 奖项 , 并获 美国夏威 夷国际
电影最佳影片大奖 日》 最佳 日本东京 国际 现代化 建设 的思想 , 力宣扬一切 有利于 民族 澈 明净 的蓝 天 、 紫 》 、 大 碧波 如顷的湖 水 、 云雾缭绕 的 夕 儿童节大奖 战争子午线 》 伊朗 国际电影节大 团结 、 》 、 社会 进步 、 民幸 福的精神 , 人 并传达一种 雪山 、 阳西照 的草地无一 不焕发着神奇 的异 奖《红河谷 等 。 另外 , 的 电影还 获得 了不 健康 、 冯导 中 安洁 站在波 涛翻 滚的黄 河 积极 向上 的创作 意识 。 对此 , 为导演 的 彩 黄 河绝 恋 》 , 作 俗 的国内外票房。 9 7 , 1 9 年 国产影 片票房排行榜 冯小宁有 自己的理 解: “ 我一直认为主旋律作 品 岸边 , 闭起双 眼 , 手伸 向高 空 , 双 景佳 人美 , 两 中 , 河谷 》 《 红 名列第 二 ,9 9 ,黄河绝恋 》 19 年 《 在 就是 为老百姓喜 爱 的作 品( 不管是 悲剧 、 喜剧 , 相 映衬。 此镜头 是在黄河壶 口瀑布实地取 景拍 好莱 坞上映 , 得不加演一 场 以满足 未买到票 不管 是古 代作 品还 是现 代作 品)歌 颂真 、 、 摄 的 。 口瀑布 位于4 公里 处的黄河 河床 , 不 , 善 壶 5 是 观 众的热切要 求。 在九十年代 至新世 纪初的十 美 , 露假 、 、 , 揭 丑 恶 使老 百姓 在得 到艺术 享 受 中国第二大瀑 布。 早在 明代 陈维藩《 口 风 》 壶 秋 年中 , 改革开放 进一步深入 , 电影观念 的嬗 变、 的同 时, 纯 自己的思 想 , 秋风 卷起千层浪 , 日迎来万 丈红” 晚 提 推动人 类社会前进 , 诗 中即有 “

《红河谷》赏析(共5篇)

《红河谷》赏析(共5篇)

《红河谷》赏析(共5篇)第一篇:《红河谷》赏析《红河谷》观后感辽阔的天空下,雪山巍峨;威武的雄狮前,藏人祈福;原本平静安详的圣洁雪域,因为两个外来人发生了变化,善良的格桑救了汉人山妹,演绎了一段浪漫恋情。

善良的藏人救了英人罗克曼,却引来了入侵的大炮与战火······这出舞剧布景精美大气,绵绵的雪山带给我们洁净与辽阔,好一片净土,好一片壮美河山。

青山绿水是恬静与惬意,热闹的节日场面则喜庆与热烈,藏族居舍色彩绚烂,民族风情浓郁。

闪烁着盏盏酥油灯的入藏洗礼是那么神圣,而阻击外敌的入侵又是如此悲壮英勇。

场景的布置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丹珠沐浴时真真切切的是清泉流水,白衣侍女翩翩起舞仿佛仙境。

罗克曼对大好河山的窥探的表现,利用背后虚景的外国兵也很有意境。

红河边的故事就在默默的无语中静静地发生。

与电影故事讲述的“蒙太奇”手段不同,舞剧讲述的手段虽然不能更真实却要更平实。

电影可以在故事场景的自由切换中推出人物,而舞剧却要先结构起人物关系从而讲述发生在人物之间的故事。

该剧第一幕《秘境奇遇》就是为结构人物关系而设定的场景。

场景是喜玛拉雅山麓的红河谷畔,这里的主人是头人和他的女儿丹珠,当然更广义些说是包括丹珠家族及其农奴格桑等在内的藏民族的一个部落。

作为“奇遇”,不仅是在这一幕中头人女儿丹珠对农奴格桑产生了异样的情感,而且因为顺红水河漂来了劫后余生的汉族姑娘山妹,沿雪山线走近了雪里逃生的英国考察者罗克曼。

由于格桑对山妹的救助和罗克曼对丹珠的觊觎,舞剧人物关系的纠葛复杂起来。

在复杂人物关系的错综叙述中,舞剧《红河谷》并没有因此而躁动起来,情节在人物关系的纠葛中推进,一如剧中老奶奶这一过场人物手中的转经筒,平静得令人肃穆而又平实得令人心悸。

我们说舞剧的结构首先是结构人物关系,是说舞剧的情节设置应当有助于人物关系的纠葛及其转化;因为舞剧人物的性格与其说是在情节的推进中凸显,不如说是在关系的转化中升华。

电影《红河谷》分析

电影《红河谷》分析

自由的神圣——评影片《红河谷》的主题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是的,神圣的自由是每个人都无可抗拒的欲望。

自由激发出的力量是可以战胜一切的。

影片《红河谷》演奏了一首个人、爱情和民族神圣自由的交响乐。

《红河谷》是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1900年以后,藏汉两族人民反抗英国侵略者斗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为自由而战的强大生命力和对自由与情感的追求,生命是可贵的,生命的自由是无价的。

当洪雪儿说出:愿来世做猪、做狗,也不再做女人的时候,我的心被那种强烈的自由渴望深深的震撼了。

干裂的黄土、麻木的眼神、咆哮的红河让那原本自由的她变成了愚昧祭祀的牺牲,洪雪感到了绝望,她闭上了双眼等待着“河神”的处理。

但是,自由驱使哥哥来拯救本来自由快乐的洪雪儿,又是自由的钢刀砍断了浮桥绳索的羁绊,让自由的水带着(渴望)自由的她(灵魂)漂到了西藏。

神圣的自由带给了他们力量。

爱情的价值是高昂贵的,爱情的自由是可贵的。

“头人的女儿永远是头人的女儿,柴巴的儿子永远是柴巴的儿子”,这句话对吗?当高贵的丹珠向格桑表达爱意,向父亲道出真心时,我们知道,这句话是多么的幼稚。

因为爱情是自由的,是那神圣的自由击碎了这个愚蠢的规定。

自由的爱情是每个人追求的,每个人都享有的权力。

雪儿达娃面对骑在牦牛身上的丹珠时,是那么的不屑一顾。

那种倔强不屈服的神态,正是自由所赋予的。

当那追求自由爱情成为现实时,那种内心所激发出来的情感足让一切生灵都为之震动的。

雪儿达娃和格桑自由地恋爱,在蓝天下纵马驰骋。

而雪儿达娃在随着哥哥离去,告别格桑之后又骑着雪白的马儿跑到洛桑身边的那个镜头让自由显得更加完美神圣。

雪儿达娃和格桑的拥抱和一白一黑两匹马的贴身嬉戏相互映衬使自然界一切生灵的自由爱情变得更加美好。

在雪儿达娃牺牲前,有一个脸部特写镜头,我们看到波西还戴在额头上、她和格桑相拥着离去,刻骨铭心的爱情也由“来生做猪做狗也不做女人”变为“来生还要女人”。

爬到了山顶——评冯小宁的“战争与和平”三部曲|佳片推荐

爬到了山顶——评冯小宁的“战争与和平”三部曲|佳片推荐

爬到了山顶——评冯小宁的“战争与和平”三部曲|佳片推荐冯小宁是第五代导演中的一朵奇葩,他往往一个人就干了导演、编剧、摄影、特技、剪辑和制片人的全部工作。

好处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不用和任何人沟通,当然坏处也是很多的,比如拍出来的东西经常会匪夷所思。

再者,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当今社会,一个人啥都干了,基本逃不出“样样通,样样松”的宿命,所以,他的电影看起来也会比较粗糙。

不过咱们先说说他的好东西吧。

在世纪之交,他先后于1996年、1999年和2001年拿出三部战争题材的电影,分别是《红河谷》、《黄河绝恋》和《紫日》。

具体内容拧巴就不复述了,不然这一期的字数全用完了也不够说清楚的。

《红河谷》讲的是藏族人反抗英国侵略的故事,《黄河绝恋》讲的是八路军抗日救美国伤员的故事,《紫日》则说的是中国农民、苏联女军医和日本小姑娘三人相依为命的故事。

这三部电影应该是冯小宁在接受西方思维后的转型作品,糅合了老套故事、俊男靓女(《紫日》里没有俊男)、大场面、特技和民俗诸多元素,堪称是冯小宁的巅峰之作,也在当时取得了较大的轰动效果。

这几部部片子都是典型的主旋律电影,场面和一些特技基本上也都是“瘦驴拉硬屎”的状态,没办法,这个是资金和技术以及导演意识三方面共同决定的。

但是关于景色的画面真是没得说,拧巴没去过西藏,也没去过陕西,所以没法看出他的技术好坏,据说,那些场景就是派拧巴去拍,也能拍成那样,那拧巴只能在这里感谢冯小宁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能看到的美丽景色实在是越来越少了。

冯小宁在拍这几部电影的时候,还是比较狡猾的,可以说,他的前两部电影都是漏洞百出的,比如《红河谷》把两次入侵西藏的战争捏到了一起,道具也出现了穿越;比如《黄河绝恋》强调美军时刻都能投降,日本人智商偏低。

这些都统统被他放在了次要位置上,主要去讲述民族大义和八路军的高大全,让观众在不知不觉间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陶冶了情操,升华了感情。

电影《红河谷》赏析

电影《红河谷》赏析

考试序列号__65__通识教育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电影《红河谷》赏析课程名称:影视剪辑技术与方法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专业班级 08国际经济与贸易5 学号 3208005089 姓名黄艳燕联系方式 159******** 任课教师彭凯2010 年10 月19 日电影《红河谷》赏析《红河谷》是冯小宁执导的一部以战争和爱情为主题的影片。

讲述了本世纪初,英帝国主义打着探险的幌子,妄图入侵西藏,遭到藏汉人民团结一致,宁死不屈的英勇抵抗。

在战斗中一对藏汉青年男女的鲜血浇灌出绚烂的爱情之花,歌颂了藏汉人民的战斗友谊。

整部片通过扣人心弦的人物命运和美丽的爱情故事,展示了斛为人知的藏族文化与壮丽旖旎的西藏风光及藏族人民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是一首由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凝成的浑厚而热烈的生命的礼赞,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影视作品。

影片的镜头丰富而生动。

导演冯小宁以轻快流畅的笔调,描绘了西藏高原那神秘的面纱以及隐藏其后的悠远的传说,呈现于观众眼前的是沉睡的雪山、无垠的草原、高原上雪山高耸入云的线条、洁白晶莹的积雪山头以及纯净而令人神往的海子湖,使得镜头所至,无不呈现着凝重、神奇和斑斓的油画效果。

它新奇、壮观,有着史诗般的美丽,整个影片色、香、味俱全,令人赏心悦目。

本片导演冯小宁用油画般浓厚,雄壮的镜头,展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无比神奇“谜”一样的西藏高原的风光,以及那里的古朴的民俗风。

在祭祀开始前用全中近等镜头描绘了严肃的场面。

在朝圣的路上,景别的变化采用跳跃式,先是近景到通过拉镜头成为远景,最后突然切换到雪儿达娃的一个特写,主客观镜头的切换然后呈现在雪儿达娃前面的是布达拉宫。

故事开始向更深处发展开来。

丹珠面带微笑将一颗炮弹掷向火药堆,一声爆响,烈火吞没了整个小山。

这里导演用了仰拍的镜头特写,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高大,场面更悲壮了!声音剪辑与画面结合的天衣无缝。

影片中最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当属面对面对火枪,面对炮弹,面对死亡时藏民们合唱的歌声,歌声响彻战场,直冲云霄。

“象”与“情”的统一

“象”与“情”的统一

“象”与“情”的统一作者:林文静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06期电影作为艺术门类的其中一种,是动态的再现艺术。

电影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艺术形象和性格,在植根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艺术氛围中反映和再现生活的本质,以体现电影作为艺术呈现在世人眼中的美。

电影《黄河绝恋》汲取抗日战争时陕北农村以及八路军的抗战故事素材,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和创造,放大故事中存在的符合艺术工作者,即电影导演“偏好”的叙事因子,将其依据一定的叙事结构和方式予以整合和排序,运用爱情介于战争、西方人切入东方的历史叙事视角讲述迥异于传统历史书写的“抗战回忆录”。

导演冯小宁成功突破了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单一叙事结构,尝试展现西方视角下的东方文化,通过男女主角跨国的爱情故事勾勒东方的抗日传奇,展现全新的东方的文化世界。

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当事物被赋予活生生的形式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事物的枯燥的记述时更易于认识它,更易于对它发生兴趣。

”当这种形式被东西方观众热切接受和谈论时,艺术“再现和说明生活使人感到兴趣的现象”的作用得以实现。

作为艺术表达方式之一的电影总在生活的基础上创造高于生活的情节,它放大现实生活中普遍人物的某些特征或个性,加以改造使其成为荧屏里的“典型”。

《黄河绝恋》的男主角欧文紧急坠机踏入黄土大地并与中国军医安洁产生爱情,两人在战火硝烟中相伴相随,逐步了解对方直至坠入爱河。

在泅渡黄河、后有日兵的追击下,安洁身中数枪,为不拖累欧文决定舍生取义换取对方的存活——这种不顾个人生死保全他人、维护正义和履行职责的个人牺牲,为陷入绝境的所爱之人放弃自己的生命便是一种“典型”。

李泽厚认为,典型作为个性体现共性的特点,其实质正在于它是在偶然性的现象中体现着必然性的本质和规律。

男主角欧文在偶然的坠机事故中结识安洁、黑子等人,双方在深入交往、共同抵御外敌入侵和迫害的过程中产生深厚情谊,故事高潮里为爱情、责任、正义的悲壮牺牲接二连三出现,在这种“偶然性”衍生而来的情节恰恰体现人民为反抗外敌而悲壮牺牲、在所不辞的家国情怀等特定时代下潜藏着的伟大人性,即人之为人的必然性本质。

冯小宁战争三部曲拍摄技法赏析1

冯小宁战争三部曲拍摄技法赏析1

冯小宁战争三部曲拍摄技法赏析从《红河谷》到《黄河绝恋》到《紫日》,冯小宁的战争三部曲史诗一般地记录了导演对于战争与和平这个不朽而深刻的命题的思考和追问的历程,而影片在视听语言和叙事手法等方面也是一脉相承,凸显了导演写实而又不乏写意的一贯风格。

一、镜头镜头是电影的生命元素,而导演对于镜头的独到理解和运用,则在构建电影的生命机体的同时张扬着一种个性的美丽。

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巴赞),如果说电影是对于现实的一种抽象升华而又依附于现实,那么导演的镜头必然是以一种个人的风格和主观的表达去展现客观的世界。

冯小宁秉持电影要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宗旨,电影中大量出现大远景与长镜头的结合所呈现的宏大场景,以一种近乎诗意的手法去渲染和铺陈,表现出自然的壮美与人性的光辉。

像《红河谷》中茫茫的草原与圣洁的雪山、《黄河绝恋》中苍茫的黄土和奔腾的黄河、《紫日》中辽阔的草甸和浩瀚的林海,无不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一种生命的张力,与电影的主题的残酷与矛盾相对比,更加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罪恶与生命的可贵。

在巨幅的背景画卷中,人物显得渺小而又顽强,这里蕴含着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同时又在有限的屏幕空间内大大拓展了电影表现的广度,给人以史诗般宏大的感觉。

当然,电影中还有一些远景与特写相交错的地方,比如《红河谷》中,结尾时雪山的远景切换到打火机以及转动的转轮的特写,生动地演绎了电影的主题,同时也是整个电影的总结和升华。

《紫日》中娜佳等三人的脸部特写和远处西沉的太阳的远景交错地展现,突出了影片的主旨,同时人物的神情和对白使镜头又不至于显得太过空洞。

还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此处不一一列举。

色彩的渲染烘托也是冯小宁这三部曲的一大特色,这也符合了三部电影均以颜色打头的特征。

《红河谷》中,头人女儿“丹珠”向琼斯敬酒时,琼斯背后的天空被夕阳渲染成奇幻的橙红色,优美的藏歌和简洁的对白在纯色的背景的烘托下更加富有意蕴,原本平凡的场景让人回味无穷。

《黄河绝恋》中,安洁背后奔腾的黄河,以一种野性的色彩表现着生命的奔流不息,而欧文背着花花登上黄河的彼岸时,前方浑然的红色,暗喻着生命的炽热,象征着希望和光明。

反思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的反思作用

反思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的反思作用

作者: 卢美杨
作者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0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54-55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9期
主题词: 冯小宁;战争三部曲;反思作用
摘要:许多评论者认为冯小宁的战争三部曲具有深刻的反思战争的作用,笔者不同意这种说法.本文从四方面说明其对战争反思作用不大的原因:第一,电影的表达特点决定电影对战争不能起到深刻的反思作用.第二,重构历史的失误削弱了战争三部曲对现实战争的反思力度.第三,多主题的混杂冲淡了对战争反思的力度.第四,观众观看电影的预定心态进一步冲淡其教育意义.要使影片起到很好的反思和教育作用,关键是导演要克服创作手法的缺点.。

浅谈冯小宁战争电影的创作特色

浅谈冯小宁战争电影的创作特色

作者: 任艳玲
作者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44-45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1期
主题词: 战争;生命;爱情;人性
摘要:冯小宁是中国的新生代导演,在电影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拍摄出了六部极具个人化色彩的战争电影,而战争三部曲最能代表他战争电影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准。

本文就以《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为个案,从主题、爱情、美丽传说、人性、对生命的抉择等几个方面分析冯小宁战争题材电影的审美特征,浅谈一下冯小宁电影的创作特色。

电影红河谷赏析(合集)

电影红河谷赏析(合集)

电影红河谷赏析(合集)第一篇:电影红河谷赏析电影《红河谷》赏析“我们的电影讲故事,是为了传达一种感情、讲述一种思想,而电影的样式只是外包装,就像人的衣服一样,是喜剧也好、悲剧也好,只是外边穿的衣服不同而已。

”导演冯小宁的一句话说出了电影的功效:电影通过人物形象地表现,故事情结的安排和演员所处环境的描绘来表现一种思想,传达一种情感,以此打动观众,引起共鸣。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电影动荡起伏、分流更新最激烈的10年,也是创作和批评关系变化层出不穷的10年。

由于新因素的生长太快,电影创作多元化的形势始料不及,经过10年的孕育和阵痛,到了1999年,中国电影创作和工业体系,已经走到了脱胎更新的前夜。

在20世纪90年代,弘扬国家意识形态的主旋律电影,明确迎合市场的娱乐性电影,力图贴近现实、触摸社会问题的写实性电影和反映另类心态的体制外电影……形成了多元并存的局面。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多元、自主、独立的文化潮流更是不可避免的趋向。

由于受到西方电影业的冲击,当时中国电影业处于非常艰难的时期,因此主管部门以创作规划,资金、技术投入和发行保证为手段,强势领导弘扬主旋律的电影产品。

而且,此种领导和规范,一直贯串在整个90年代之中。

在以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表现爱国统一精神的主旋律电影中,冯小宁的战争三部曲《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尤其具有代表性。

冯小宁善于通过声音和画面给人以感染力,通过女主角悲剧命运抨击西方殖民主义的罪恶以及战争对美的破坏和对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呼唤和平与保护环境。

在选材方面,特别是战争题材影片中,冯小宁感兴趣的是国家政治与民族精神在反侵略战争中的表现。

他对战争的思考,所依托的主要还是国家颁发的历史教科书对于战争的记录,而且表现为经久不衰地希望建设一个富强国家的民族情怀,这是冯小宁创作观中坚定不移的“大方向”。

冯小宁曾表示“表达大多数人对历史的共有感觉是我的创作动机”。

在慢慢地探索中,他渐渐找到一种更深刻更有力的电影表现方法,即更多地从人性角度展示自己对国家民族意识的独特性表现。

真实的幻影

真实的幻影

真实的幻影【摘要】在当今商业片盛行的大浪潮中,冯小宁的战争系列三部曲可谓异军突起,不但为弥漫着浮躁商业气息的电影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而且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导演在影片叙述的过程中力求为观众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无论是对二战背景的渲染还是在人性的挖掘深度上都企图做到还原“真实”,但是深刻挖掘电影文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一战争三部曲已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类型化叙事的窠臼之中。

【关键词】类型化叙事“真实”宿命民族性1996至2001年期间,冯小宁陆续拍摄了三部描写战争的影片《红河谷》、《黄河绝恋》和《紫日》。

三部曲以二战为背景进行叙事,集编剧、导演、美工、摄像乃至制片于一身的冯小宁无疑算的上是电影作者,但是这一身份在凸显其才华的同时也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电影的类型化叙事。

纵观三部影片,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观影感受,无论是在意识形态的表达上还是战争气氛的渲染、视觉意象的塑造上影片都陷入了类型化的叙事模式之中。

让人不免觉得遗憾。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其在对影片进行拍摄时是力求做到还原真实的,但是思维的惯式束缚了导演的创造性,所以我认为这里所说的真实的功用也许不过就是让?鲍德利亚所理解的“一种‘自然’的幻影――不过是连续和技术的再现时代中的一些符号”。

但是三部曲仍然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因为在当代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意识形态实际上已经渗透了彼此,所以电影的这种双丰收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独立于叙事之外的视觉意象作为美工出身的冯小宁对于画面具有天生的敏感,三部影片无论是在画面控制还是剪辑方面都堪称精品。

但是,即使这样在对众多视觉意象的选择上他仍然未能冲破类型化叙事的藩篱,不但无比钟情于第五代导演反复渲染的色彩――红,而且奔牛、太阳等象征意象也被其在三部曲中重复使用,但是这些象征意象的出现有时却是独立于叙述之外的。

在三部影片之中,冯小宁都着重渲染了一种色彩――红,这一抹红带给观众的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官享受,而对于电影文本来说却未必能起到什么独特的效果,也许此举只是为了满足西方观众对于中国这个古老东方国度的猎奇心理而已,是对神秘中国的民俗展示――对于中国红的情有独钟。

真实的幻影——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的类型化叙事

真实的幻影——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的类型化叙事

真实的幻影——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的类型化叙事
李瑞文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在当今商业片盛行的大浪潮中,冯小宁的战争系列三部曲可谓异军突起,不但为弥漫着浮躁商业气息的电影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而且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导演在影片叙述的过程中力求为观众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无论是对二战背景的渲染还是在人性的挖掘深度上都企图做到还原"真实",但是深刻挖掘电影文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一战争三部曲已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类型化叙事的窠臼之中.
【总页数】2页(P8,13)
【作者】李瑞文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色彩意象的转换与和平主题的升华——评冯小宁“战争三部曲” [J], 宋碧云
2.反思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的反思作用 [J], 卢美杨
3.冯小宁电影类型化叙事中的行走叙事 [J], 段红红
4.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的诗化叙事 [J], 赵科印
5.从“二元对立”到“三方四角”——论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的人物结构 [J], 白小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色彩意象的转换与和平主题的升华——评冯小宁“战争三部曲”

色彩意象的转换与和平主题的升华——评冯小宁“战争三部曲”

色彩意象的转换与和平主题的升华——评冯小宁“战争三部
曲”
宋碧云
【期刊名称】《河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31)4
【摘要】“战争与和平”是艺术永恒的主题.冯小宁的“战争三部曲”既充满了激情与浪漫,又具有高度的责任与忧患,不管是从思想内容上,还是从影视效果上,都可称为难得的佳作.冯小宁战争影片通过鲜明的意象、唯美的画面和完整的故事情节,表
现了中华民族及同盟者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故事内容,表现了各族人民忠贞团结、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本文以冯小宁“战争三部曲”为例,对其战争影片中色彩意象
及和平主题的升华进行深入地探讨.
【总页数】6页(P81-86)
【作者】宋碧云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351
【相关文献】
1.战争与和平交响诗--评冯小宁的"战争六部曲" [J], 陈奕
2.真实的幻影——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的类型化叙事 [J], 李瑞文
3.反思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的反思作用 [J], 卢美杨
4.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的诗化叙事 [J], 赵科印
5.祈福和平放飞梦想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南京市少年儿童彩绘和平鸽主题画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小宁战争三部曲拍摄技法赏析
从《红河谷》到《黄河绝恋》到《紫日》,冯小宁的战争三部曲史诗一般地记录了导演对于战争与和平这个不朽而深刻的命题的思考和追问的历程,而影片在视听语言和叙事手法等方面也是一脉相承,凸显了导演写实而又不乏写意的一贯风格。

一、镜头
镜头是电影的生命元素,而导演对于镜头的独到理解和运用,则在构建电影的生命机体的同时张扬着一种个性的美丽。

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巴赞),如果说电影是对于现实的一种抽象升华而又依附于现实,那么导演的镜头必然是以一种个人的风格和主观的表达去展现客观的世界。

冯小宁秉持电影要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宗旨,电影中大量出现大远景与长镜头的结合所呈现的宏大场景,以一种近乎诗意的手法去渲染和铺陈,表现出自然的壮美与人性的光辉。

像《红河谷》中茫茫的草原与圣洁的雪山、《黄河绝恋》中苍茫的黄土和奔腾的黄河、《紫日》中辽阔的草甸和浩瀚的林海,无不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一种生命的张力,与电影的主题的残酷与矛盾相对比,更加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罪恶与生命的可贵。

在巨幅的背景画卷中,人物显得渺小而又顽强,这里蕴含着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同时又在有限的屏幕空间内大大拓展了电影表现的广度,给人以史诗般宏大的感觉。

当然,电影中还有一些远景与特写相交错的地方,比如《红河谷》中,结尾时雪山的远景切换到打火机以及转动的转轮的特写,生动地演绎了电影的主题,同时也是整个电影的总结和升华。

《紫日》中娜佳等三人的脸部特写和远处西沉的太阳的远景交错地展现,突出了影片的主旨,同时人物的神情和对白使镜头又不至于显得太过空洞。

还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此处不一一列举。

色彩的渲染烘托也是冯小宁这三部曲的一大特色,这也符合了三部电影均以颜色打头的特征。

《红河谷》中,头人女儿“丹珠”向琼斯敬酒时,琼斯背后的天空被夕阳渲染成奇幻的橙红色,优美的藏歌和简洁的对白在纯色的背景的烘托下更加富有意蕴,原本平凡的场景
让人回味无穷。

《黄河绝恋》中,安洁背后奔腾的黄河,以一种野性的色彩表现着生命的奔流不息,而欧文背着花花登上黄河的彼岸时,前方浑然的红色,暗喻着生命的炽热,象征着希望和光明。

而在《紫日》中,紫色的太阳所渲染的天空隐喻着原本的光明被战争蒙上了罪恶的阴影,而这一切也必将随着太阳的下沉而被历史淹没。

电影中人物的情感在色彩的铺陈中宣泄,而电影的主题也在色彩的烘托中凸显,可以说大片的色彩构成了电影最写意的部分,倾吐着导演心中最强烈的情感和渴望。

二、音乐
音乐是电影的第二灵魂,冯小宁则善于用音乐来贯穿影片,烘托主旨。

《红河谷》里,丹珠向格桑和琼斯敬酒时唱着动人的藏歌,琼斯问她,度母(女神)也喝酒吗?度母也流泪吗?这也为下面的情节做了铺垫。

这样的旋律后来在丹珠被英军作为俘虏,撕去衣服站在山头时,又一次响起。

这时的丹珠,宛若女神,歌声飘飞,最后在弹药的爆炸中归于寂灭。

在她的面前,在这样的歌声面前,英军只是一群野兽,所谓的文明显得蛮荒而可憎。

再如《黄河绝恋》中那一曲《再见黄河》,小提琴声凄美摇曳,伴随着黄河的汹涌澎湃,仿佛是送给天使般的安洁的挽歌,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牵动着大洋彼岸一个美国老兵的心跳,每一个音符都那么催人泪下。

当然,音乐除了表达情感,在电影中还有过渡情节的作用。

由于导演惯于使用的叙事手法,镜头反复切换,而中间,音乐常常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使不同的画面的衔接不至于太突兀。

像《紫日》的开篇,杨玉福老人在接受采访,手里的八音盒缓缓转动,清脆优美的音乐声穿越沉重的岁月,逐渐把镜头拉向战争时期日本集中营里的画面。

《黄河绝恋》中,《再见黄河》的小提琴声缓缓流泻,充盈着画面,欧文老人再次吹响手中的树叶,湿润的双眼仿佛看到当年三个人一起上岸的情景,镜头内的安洁站在黄河岸边,美丽如天使一般,亦真亦幻。

三、叙事手法
冯小宁的这三部电影都采用了旁白的形式,以“我”口吻,讲述当年的历史事件,这样也使电影显得更加真实和感人。

《红河谷》中的“我”是一个藏族的小男孩,《黄河绝恋》中的“我”是美国大兵欧文,而《紫日》中的“我”则从中国农民杨玉福过渡到俄国女兵娜佳,叙事者角度的切换丰富了电影的层次,让观众对于整个情节有更加全面的感受。

冯小宁更像是一名画家或是一位作家,他懂得谋篇布局,大处泼墨写意,小处工笔细描。

别出心裁的表达方式既是对传统战争表现手法的突破,也是对战争更深层次的理解。

导演更多的关注个人的内心与战争宏大整体相碰撞时所产生的种种激烈的矛盾冲突和微妙的情感变化,将个别人的经历放置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既不失大局的把握,也兼顾了人性的考量。

《紫日》中,杨玉福手中的刀缓缓拿起,嘴角微微颤抖,双眼泛红,刀尖朝向了日本女生秋叶子,瞬间镜头切回,杨玉福和他的母亲被绑在树上,老人死在日本兵的刺刀下,疯狂的呼喊,农民噙着泪,镜头闪过。

一系列的动作和神情中融入了太多的矛盾情绪,远不是一个“恨”字所能阐释清楚的。

导演认识到,战争不止是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事,它由每一个真实的人、每一个鲜活的灵魂组成,而这也正决定了战争其内涵的复杂性。

宏观上我们可以果断地判定战争双方的正义与否,但真正具体到每一个个体,人性的挣扎,心理的冲突,个人与民族的矛盾,太多无奈的抉择,这些都只能用一个个细节的镜头去刻画描写,让观众去思考和回味,而这也正是这一系列电影的意义所在。

还有电影中倒叙的手法、对比的手法、铺垫的手法等等,随处可见,此处不一一赘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