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设备综述

合集下载

综述移动通信发展及其展望

综述移动通信发展及其展望

综述移动通信发展及其展望摘要本文简单概述了移动通信发展的经历,给大家分别介绍了GSM网络、WCDMA网络、LTE网络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它们的发展历程、网络架构以及关键技术等,并在总结中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区别,最后,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一些展望。

关键词GSM网络;WCDMA网络;LTE网络1 GSM网络1.1 GSM网络概述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DAMPS系统、IS-95 和欧洲的GSM系统。

GSM系统主要由移动台(MS)、移动网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和操作支持子系统(OSS)四部分组成[1]。

1.2 GSM关键技术(1)工作频段我国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通信系统采用900MHz频段。

(2)频道间隔相邻两频道间隔为200kHz。

(3)多址方案GSM通信系统采用多址技术,频分多址(FDMA)和时分多址(TDMA)结合,还加上跳频技术。

(4)无线接口管理2 WCDMA网络W-CDMA(宽带码分多址)是一个ITU(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它是从码分多址(CDMA)演变来的,能够支持移动/手提设备之间的语音、图像、数据以及视频通信。

2.1 WCDMA网络概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在2000年开始商用,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可与固定网络相兼容,并可以小型便携式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种类的通信。

由于其诸多的优点,吸引了全世界各个运营商、生产厂家与广大用户。

2.2 WCDMA关键技术(1)CDMA技术FDDWCDMA系统采用了宽带的CDMA方式,吸纳了了很多CDMA的关键技术,如直接扩频,软切换(包括更软切换),功率控制等;(2)电路交换从R99版本标准来看,CS域采用的仍是基于64K电路交换的MSC架构,所有从UTRAN当中传出的分组话音,需经适当的编解码转换,变为电路方式通过核心网传送,反之则做相反的转换;(3)ATM技术及协议:在WCDMA系统标准,尤其是R99和R4的UTRAN中,大量采用了ATM 及其相关协议作为2层传送机制和服务质量保证机制;(4)IP承载及应用:IP作为目前数据业务事实上的底层承载标准,在WCDMA系统标准当中获得了广泛采用,从UTRAN当中传出的数据包,透过PS域,可承载于IP,通过SGSN传至GGSN至公共数据网;(5)分组语音技术:R4以后,电路域的话音采用了分组语音技术;(6)传统信令:WCDMA系统标准中由于考虑到对GSM核心网设备的向下兼容性,大量保留了传统的信令和协议如MAP,ISUP等,这些信令对WCDMA系统网络与GSM 网络的漫游切换和与PSTN系统的互联至关重要[2]。

通信行业2020年中报综述:5G新基建带动行业发展,聚焦高景气赛道

通信行业2020年中报综述:5G新基建带动行业发展,聚焦高景气赛道

万联证券证券研究报告|通信5G 新基建带动行业发展,聚焦高景气赛道强于大市(维持)——通信行业2020年中报综述日期:2020年09月14日行业核心观点:受到疫情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双重影响,通信行业在2020上半年整体表现有所走弱,但随着第二季度中5G 、IDC 等相关项目的建设逐步推进,行业整体业绩明显改善,上行拐点明显。

在整个行业逐步走出疫情的阴影之后,通信行业未来的走势将会伴随着5G 行业的逐渐成熟而持续走强,相关产业链中的优势企业如光通信领域的中际旭创、光迅科技与5G 主设备商领域的中兴通讯等公司将迎来良好的配置机会。

投资要点:⚫ 通信板块Q2反弹明显,5G 新基建产业带动行业快速复苏。

2020H1通信板块营收3317亿元(YoY+0.05%),2020Q2营收1827亿元(YoY+9.03%、QoQ+22.55%);除中兴及联通后,2020H1营收1341亿元(YoY-5.53%),2020Q2营收804亿元(YoY+9.63%、QoQ+49.56%)。

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及中美贸易摩擦双重影响,整个通信行业第一季度营收下跌明显,但随着国内经济在第二季度的复苏,整体业绩有明显改善。

预计下半年在5G 的潜力将得到充分释放之后,通信行业整体营收将有望突破新高。

⚫ 通信运营:板块2020H1营收1523亿元(YoY+3.37%),2020Q2营收776亿元(YoY+6.3%,QoQ+3.9%)。

今年是5G 建设的投资高峰期,上半年运营商的基站建设完成超预期,资本开支上调。

未来5G 用户的规模化将推动创新业务的未来发展,运营商所提供的5G 相关新业务如云、大数据等有望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新驱动力。

⚫ 5G 主设备商:板块2020H1营收658亿元(YoY+0.25%);2020Q2营收377亿元(YoY+8.67%,QoQ+34.25%)。

2020H1 5G 主设备商板块内各公司营收均出现不同比重的下滑,但板块内部分公司仍能受益于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5G 建设的全面铺开迅速恢复,板块内的龙头企业依旧存在较大投资机会。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综述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日期____________内容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个人通信网建立,2G的应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普及。

分析了移动通信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4G)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趋势与在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状况。

关键词: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个人通信网,第四代移动通信(4G)第四章结束语........................................................................................ 17 第五章致谢17参考文献....................................................................................................... 18 引言 ................................................................. 4.第一章 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5)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5)1.2 移动通信的发展 (5)1.3 移动通信的特征 (6)1.4 移动通信的国内国际形势 (6)第二章移动通信的现状及前景概述 .................... 7 2.1移动通信的现状 .......................... 7 2.2移动通信的前景 .......................... 7 2.3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 (8)第三章 移动通信技术未来趋势 (8)3.1未来移动通信 (9)3.2 4G 移动通信简介 (9)3.3 4G 系统网络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14)3.4第四代通信技术的主要优势 (14)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人们对移动通信的要求也不断变化,而且越来越不满足现状。

综述报告范本

综述报告范本

计算机物理层的研究(计算机学院xxxx班xxxxxxxxxx)1前言众所周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计算机通信,而物理层则是计算机网络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数据传输通信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

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2 物理层的接口类型与特征网络节点物理层控制网络节点与物理通信通道之间的物理连接。

物理层上的协议有时也称为接口。

物理层协议规定与建立、维持及断开有关特性,这些特性包括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的和规程性的四个方面。

这些特性保证物理层能通过物理信道在相邻网络节点之间正确地收、发比特流信息,即保证比特流能送上物理信道,并且能在一端取下它。

物理层仅单纯关心比特流信息的传输,而不涉及比特流中各比特之间的关系,对传输差错也不作任何控制,这就象装御工只管装或御货物,但并不关心货物为何物和作一样。

ISO对OSI模型的物理层所作定义为: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

比特流传输可以采用异步传输,也可以采用同步传输完成。

另外,CCITT在X.21建议第一级(物理级)中也作了类似定义:利用物理的、电气的、功能和规程特性在DTE和DCE之间实现对物理信道的建立、保持和拆除功能。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指的是数据终端设备,是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连网设备或工作站的通称,它们是数据的源或目的或既是源又是目的,例如数据输入/输出设备、通信处理机或计算机。

DTE具有根据协议控制数据通信的功能。

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或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指的是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或数据通信设备,前者为CCITT所用,后者为EIA所用。

通信主设备基本知识综述

通信主设备基本知识综述

通信主设备基本知识综述1. 概述通信主设备是指用于实现通信系统功能的关键设备,它负责将信息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是通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通信主设备的基本知识进行综述,包括通信主设备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等方面内容。

2. 通信主设备的定义通信主设备是指在通信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设备,它能够实现信息的编码、调制、调制解调、解调、解码等一系列功能,并将信息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

通信主设备通常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信号处理器、传输介质、天线等,而软件部分则包括通信协议、调制解调算法等。

3. 通信主设备的分类通信主设备根据其功能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交换机交换机是通信主设备中最常见的一种,它负责将信息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并能够根据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协议等实现信息的交换和转发。

交换机通常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中,能够快速而可靠地传输大量数据。

3.2 路由器路由器是将信息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的设备,它能够根据IP地址和路由表等信息实现数据包的选择性传输。

路由器通常用于广域网中,能够连接不同的网络,实现网络之间的通信。

3.3 光纤通信设备光纤通信设备是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设备,包括光纤收发器、光纤交换机、光纤调制解调器等。

光纤通信设备具有大带宽、低传输损耗、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系统中。

3.4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设备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的设备,包括无线基站、无线路由器、无线传感器等。

无线通信设备具有无需铺设传输介质、便于移动等特点,在移动通信、物联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 通信主设备的工作原理通信主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其所属类型有关,下面以交换机和路由器为例进行说明:4.1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交换机根据目的MAC地址将数据包从输入端口转发到输出端口,其工作原理如下:1.接收数据包:交换机通过物理接口接收到数据包,并提取出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

综述数据通信技术及其应用

综述数据通信技术及其应用
21 .2报文交换 .
人 网速率最高 不超过2 is Mbt 。⑤ D N时延 较小 。 / D
报 文交换是 将用户 的报文存 储在交换 机 的存储 器 中( 或外寸) 内存 ,
当所 需输 出电路 空闲时 , 将该报文发 往需接 收的交 换机或终端 。这种 再
21 分组(S D 是 1C ITX 5 P P N) ) CT 2 建议 为 基础 的, 以又称 为 存储 一转发 的方式可 以提高 中继线 和电路 的利用 率。 A 所
有 电路交 换及 报文交 换 的优点 。它适 用于对 话式 的计算 拥函 信 , 如数
传 无线 数据 通信 也称移 动数 据通信 , 它是 在有线 数据 通信 的基础 上 据库 检索 、图文信息存 取 、电子 邮件传 递和计算 机间通信 等各方面, 发展起 来 的。移动数 据通信 就是计算 机 间或计算机 与人之 间的无线 通 输 质量 高, 本较低 , 可在不 同速 率终端 间通 信 。其 缺点 是不适 宜于 成 并 信 。它 通过与有 线数据 网互联, 把有线 数据 网路的应用扩 展到移动 和便 实 时胜要求高 、信息量很 大的业务使 用 、
携 用户 。
3数据 通信的应用 .
计功 能 ,所 以在运输 企业 的运营管 理 当中 ,可 以利 用建立 交通地理 信
随着GI技 术普 及 和应用 的深 入 ,G S S I在公 路领 域的应 用将 更加
息 系统 数据 库 ,为管 理部 门或 用户 提供 各种 查询 和分 析方 法 。例如 : 广 泛 ,进 一步 开发 和推广 G S 术在公 路勘 测设计 、公路 管理 等方而 I技 区段 、站 点 、车次 等 的查 询。提供 直通 图 、管 内图 、站 间交流 图 、客 的创新 和 应用 ,将 大 幅度 提 高公路 建设 和管理 的工 作效 率 和经 济效 流 密度 图等专题地 图 ,以及 统计 图的分析方 法等 ,为公路 客运 主管部 益 ,推进公路 建设和管 理模式 的全 新发展 。 门分 析客 流情况 、制定行 车计划 等。 同时 ,利用 现有 图形 上 的交 通线 路 结点信 息 ,任意 输人两 点的地 址 ,便 可查 询 出两点之 间所经过 的交 通 线路 、公里数 、各站站 点及名 称。 当改变线路 时 ,可 在图上 实时进

通信主设备基本知识综述

通信主设备基本知识综述

通信主设备基本知识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通信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多。

在通信设备中,通信主设备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通信主设备的基本知识进行综述。

一、通信主设备的概念通信主设备是指应用于通信网络中的设备,它是通信网络中的中枢,起到路由、转接、传输、分配、控制等作用。

通信主设备的功能非常强大,可以实现多种通信方式的互联互通,是现代通信网络中不能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通信主设备的种类通信主设备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按照用途分类根据通信主设备的用途,可以分为有线通信主设备和无线通信主设备。

有线通信主设备主要用于有线通信网络中,如电信和有线互联网;而无线通信主设备则主要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

2、按照功能分类根据通信主设备的功能,可以分为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不同类型的设备。

集线器主要用于将收到的单个信号广播给所有连接到其端口的设备,起到信号扩展的作用。

而交换机则可以根据数据包头部的目标地址信息,将数据包传递到相应的目标设备上。

路由器则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实现网络互连的功能。

网关则具有转换不同网络协议的能力,可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

3、按照结构分类根据通信主设备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模块化通信主设备和集成式通信主设备。

模块化通信主设备一般由多个独立的模块组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组装和拆卸,并具有很高的可扩展性。

而集成式通信主设备则是整合了不同模块的功能,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特点。

三、通信主设备的选型要素在进行通信主设备选型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素:1、数据传输速率数据传输速率是通信主设备的重要指标,其大小与通信质量和通信的实时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数据传输速率越高,通信效果越好,但对硬件和软件的要求也就越高。

2、网络协议和网络结构的兼容性通信主设备需要具有与通信网络中其他设备兼容的特点,应具备对不同网络协议和网络结构的兼容性,以便进行有效的通信。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综述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综述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综述摘要:移动通信技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

本文将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第三代移动通信商用化进程进行一下讨论。

一、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简介蜂窝前:–1921年,底特律警察局开始试验使用“移动”无线通信。

单工,用于通知。

–30年代,警察局用的双向系统开通,40年代,以行业应用为主的双向系统在各个行业兴起。

但是没有同固定电话网互联。

双工,用于专业网–40年代末,AT&T开始真正的商用公用移动通信系统。

公众系统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美国推出改进的移动电话系统(IMTS), 使用450 MHz,大区制,中小容量,实现了自动选频并能够自动接续到公用电话网。

比较成熟的公众系统.蜂窝后(小区制):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商用系统,在20年内经历了两代目前正在向第三代系统迅速演进。

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语音)–典型系统:TACS、AMPS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语音和数据)–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典型系统:GSM、IS-95 CDMA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G,多媒体)–正在发展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典型系统:WCDMA、CDMA-2000、UWC136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特点:–模拟移动通信系统(语音信号是模拟信号)–采用小区制、蜂窝组网–多址接入技术:频分多址(FDMA)发展简况:–美国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第一个蜂窝系统,1983年投入商用。

–英国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1985年投入商业。

我国采用这种制式。

–北欧NMT(Nordi Mobile Telephone),丹麦、芬兰、挪威瑞典使用,1981年投入使用,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漫游功能的蜂窝电话。

–日本HCMTS(High Capacity Telephone System),1980年开通。

ADSB的主要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综述

ADSB的主要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综述

ADS-B的主要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综述袁义煌宋智勇王玲胡冰(湖北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湖北武汉430061)1.引言ADS-B是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的英文缩写(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Br oadcast),是无线电技术在航空监视上的新应用,即利用空对地、空对空数据通信完成信息传递的一种新技术。

ADS-B可为航空器传送的空域交通、天气、地形等飞行信息,让机组人员清晰地了解周边的交通情况,提高情景意识,并可用于航空公司的运行监控和管理,为安全、高效的飞行提供保障。

ADS-B还可以用于飞行区的地面交通管理,防止跑道侵入【见图1,图2】。

与雷达系统相比,ADS-B能够提供更加实时、准确的航空器监视信息,可以增加无雷达区域的空域容量且维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

正是因为ADS-B有以上诸多的优点,促成国际航空界积极推进该项技术的应用。

图1 航空器周边交通情况显示我国已制定出ADS-B推广应用的中、长发展规划。

部分ADS数据链组网可行性试验工程、支持ADS-B的地—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系列配套工程正有序展开。

2. ADS-B的基本原理国际民航组织(ICAO)将ADS-B定义为“用于传递飞行参数,如:位置、航迹和速度等,通过数据链广播模式,在特定的间隔时间内发送,任何空地用户都可以申请这一功能”。

ADS-B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自动(Automatic):数据传送不需要人工操作和地面的询问;相关(Dependent):数据的发送全部基于机载设备;监视(Surveillance):提供的状态数据适用于监视的任务;广播(Broadcast):采用广播方式发送数据,所有用户都可以接收这些数据。

根据相对于航空器的信息传递方向,机载ADS-B应用功能可分为发送(OUT)和接收(IN)两类(相对于航空器)【见图3】。

图3 ADS-B 工作原理示意图2.1 ADS-B OUTADS-B OUT是指航空器的机载发射机以一定的周期发送航空器的各种信息,包括:航空器识别信息(ID)、位置、高度、速度、方向和爬升率等。

移动通信的发展综述

移动通信的发展综述

移动通信的发展综述(梁嘉诚电子101 1011002006)摘要:移动通信从产生到后来的第一代(1G)、第二代(3G)、第三代(4G)的发展,发展已经逐渐成熟。

从维普网站上150篇中选了25篇总结后,本文将对移动通信的发展、种类进行简单的介绍,和现在正在使用的3G的通信的介绍。

关键词:移动通信、通信发展、3G引言:目前移动通信是发展最快、技术更新最快、市场容量最大的产业,是世界通信的主流产业。

移动通信从各个方面渗透我们的生活,引领着我们向前。

移动通信是一方或多方在移动的情况之下进行信息的交流。

一、移动通信的发展阶段1、移动通信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现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的早期。

由于技术的局限主要用短波和电子管技术,工作频率低,范围小,不适合大众使用,多适合于军方和船只。

(2)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由于半导体技术的使用,移动通信开始于公用。

(3)70年代到80年代初由于使用频率的大幅度增加,美国公众蜂窝通信系统得到应用。

(4)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通信频率再次提高至900MHZ---1.9GHZ,无线寻呼系统、无绳电话系统等移动通信系统的产生,使得可以个人使用化,但由于设备等费用贵,难以完全大众化。

(5)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第三代通信兴起,移动数据,移动计算机等发展起来,使移动通信真正的大众化了。

2、移动通信的种类移动通信是固定体与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者是移动物理之间的通信。

移动体可以是人、收音机、火车、汽车、轮船等移动物体。

移动通信的种类有多种。

集群移动通信,也叫大区制移动通信。

它可以和基站通信,也可经过基站和其他移动台还有市话用户之间进行通信。

蜂窝移动通信,也叫做小区制移动通信。

由于超短电波传播距离有限,为了使频率资源能充分利用,从而有一定的距离的小区能重复利用频率。

卫星移动通信。

运用卫星转发信号的移动通信,对于手持终端,可运用中低轨道的多颗卫星,对于车载移动通信则运用赤道同步卫星能保证同通信的质量。

物联网及5G通信系统综述

物联网及5G通信系统综述

物联网及5G通信系统综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物联网和5G通信系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感器、设备、电子产品相互连接,实现信息的交换和互联的概念。

而5G通信系统则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是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升级和重构,以提供更高速度、更大容量和更低延迟的技术系统。

本文将对物联网及5G通信系统进行综述,探讨其特点、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一、物联网的特点及应用物联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物联网连接的对象包括各种各样的设备和物品,例如传感器、智能手机、家电、汽车等,具有很大的多样性。

2. 网络化:物联网将传统的信息网络与物理设备相结合,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连接各种设备,实现信息沟通和数据传输。

3. 智能化:物联网可以实现设备的智能控制和数据分析,实现自动化的监控和控制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便利。

4. 实时性:物联网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具有实时性,可以实现即时的监控和响应。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城市、智能制造等。

在智能家居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家电设备的智能控制和监控,提高家居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性;在智能医疗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医疗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患者健康数据的实时传输分析,提高医疗护理水平;在智能交通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控制和车辆信息的实时交换,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在智能城市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城市设施的智能管理和市民生活数据的实时收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在智能制造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生产数据的实时分析,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二、5G通信系统的特点及应用5G通信系统相对于4G通信系统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更高速度:5G通信系统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达到甚至超过10Gbps的峰值传输速率,是4G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综述报告范本

综述报告范本

精品文档计算机物理层的研究xxxxxxxxxx)xxxx(计算机学院班前言1众所周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计算机通信,而物理层则是计算的第一层,物理层是机网络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数据传输通信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OSI.精品文档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

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2 物理层的接口类型与特征网络节点物理层控制网络节点与物理通信通道之间的物理连接。

物理层上的协议有时也称为接口。

物理层协议规定与建立、维持及断开有关特性,这些特性包括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的和规程性的四个方面。

这些特性保证物理层能通过物理信道在相邻网络节点之间正确地收、发比特流信息,即保证比特流能送上物理信道,并且能在一端取下它。

物理层仅单纯关心比特流信息的传输,而不涉及比特流中各比特之间的关系,对传输差错也不作任何控制,这就象装御工只管装或御货物,但并不关心货物为何物和作一样。

为比特ISO对OSI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模型的物理层所作定义为: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

比特建议第一级(物CCITT流传输可以采用异步传输,也可以采用同步传输完成。

另外,在X.21之间实现对物理级)中也作了类似定义:利用物理的、电气的、功能和规程特性在DCEDTE和理信道的建立、保持和拆除功能。

)指的是数据终端设备,是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连网设备Data Terminal EquipmentDTE(输出设备、通/或工作站的通称,它们是数据的源或目的或既是源又是目的,例如数据输入Circuit-Terminating Data 具有根据协议控制数据通信的功能。

DCE(信处理机或计算机。

DTE)指的是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或数据通信设备,或Equipment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所用。

通讯设备行业概况市场趋势和未来发展

通讯设备行业概况市场趋势和未来发展

通讯设备行业概况市场趋势和未来发展通讯设备行业概况:市场趋势和未来发展通讯设备行业是指生产和销售通信技术设备和设施的行业,涵盖了通信网络、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网络设备、卫星通信等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讯设备行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就通讯设备行业的概况、市场趋势以及未来发展进行综述。

一、通讯设备行业概况通讯设备行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新技术为核心,涵盖了通信基础设施、通信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卫星通信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通讯设备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全球通讯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按照设备类型划分,主要包括移动通信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固定网络设备等。

移动通信设备是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主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

数据通信设备主要包括光纤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等。

而固定网络设备则涉及宽带接入、光纤网络等。

这些设备都是现代通信网络的基石,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

二、市场趋势1. 5G技术的应用推动行业快速发展5G技术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代表,将成为通讯设备行业的重要驱动力。

5G技术拥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时延以及更大的连接密度,将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并推动更多创新应用的涌现。

5G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带动通讯设备行业的发展,尤其是移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领域。

2. 物联网技术的兴起引发设备更新换代物联网技术的兴起和普及,将对通讯设备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物联网要求设备之间能够实现互联互通,这就需要更多的通讯设备来支持连接和数据传输。

因此,通讯设备行业将迎来更新换代的机遇,推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品的升级。

3.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促进设备智能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通讯设备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通讯设备可以实现更智能化的功能和服务,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

这将改变人们对通讯设备的使用方式,提升用户体验,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AD HOC综述

AD HOC综述

综合评论电l对荸娃簟i}玲Adhoc综述张蕾(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876)摘要:Adhoc作为一种自创造、自组织和自管理的网络,由于其组网的快速灵活性,节点的分布性等诸多的优点,在战争、救灾等特殊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中介绍了Adhoc的概念、特点、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其中需要研究的一些关键技术。

关键词:Aadhoc;无线网络;动态路由算法;自组织中图分类号:TN915文献标识码:A1引言近年来,无线通信网络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商业上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应用。

无线通信网络由于能快速、灵活、方便地支持用户的移动性而使它成为个人通信和In—ternet发展的方向,而且也只有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才能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进行任何种类的信息交换”的理想的通信目标。

我们经常提及的无线通信网络一般都是有中心的,要基于预设的基础设施才能运行。

例如,GSM(GlobalSystemMobileCommunication)‘1|、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2j等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要有基站的支持;无线局域网一般也工作在有AP接入点和有线骨干网的模式下。

但对于有些特殊场合来说,有中心的移动网络并不能胜任。

比如,战场上部队快速展开和推进,地震或水灾后的营救等。

这些场合的通信不能依赖于任何预设的基础设施,而需要一种能够临时快速自动组网的移动网络。

无线Adhoc网络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

2Adhoc网络的概念及特点Adhoc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是“特别或专门”的收稿日期:2005—03—03修订日期:2005—09—20意思。

这里提出的“Adhoc网络”所指的就是一种特定的无线网络结构,强调的是多跳、自组织、无中心的概念,比较正规的表述为:无线Adhoc网络是指一组无线移动节点组成的多跳的临时性的无基础设施支持的无中心网络旧,4J。

4G移动通信特点和技术发展综述

4G移动通信特点和技术发展综述

4G移动通信特点和技术发展综述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4G通信技术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4G移动通信技术是继3G通信技术后的又一次无线通信技术演进,与传统无线通信技术相比,4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通信速度快、质量高等优势。

本文主要就是针对4G移动通信特点和技术发展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4G移动通信;特点;发展1、4G技术的特点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多功能集成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比第三代移动通信更接近于个人通信,其特点主要表现在:1.1、高速率4G移动通信技术的信息传输速率要比3G高一个等级,要超过UMTS,也就是从2Mbit/s提高到10Mbit/s,其中最大的传输速度就是目前“i-mode”服务的10000倍。

1.2、技术发展以数字宽带技术为主在蜂窝的通信之中,信号是以毫米波为主要的传输波段,蜂窝小区也会相对比较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来充分的提高了用户容量,但是同时也会相应的引起一系列技术上的难题。

1.3、灵活性较强4G系统拟采用智能技术使其可以自适应地进行资源分配,可任意适当的阿里调整系统对通信过程之中变化业务流的大小来进行相应的处理而满足通信的要求,采用的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来对信道条件不同的各类复杂的环境均可以进行信号的正常发送和接收,有很强的智能性、灵活性与适应性。

1.4、兼容性好现今,ITU承认的,在全球已有相当大规模的移动通信标准共有TDMA、CDMA与GSM三大分支,其中的每一个分支都在抢占着市场。

这3大分支,取消哪个也不可能,只有通过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来解决兼容问题。

1.5、用户共存性4G之中的移动通信技术可以依据网络的状况与变化的信道条件来进行相应的自适应处理,使得高速与低速的用户与各种各样的用户设备可以并存、互通,从而就可以充分的满足系统多类型用户的各种需求。

1.6、业务的多样性在未来的全球通信之中,人们所需要的是多媒体通信。

广播、信息系统、娱乐以及个人通信等等。

2022通信工程专业综述报告5000字

2022通信工程专业综述报告5000字

通信工程专业综述报告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3G方兴未艾,4G的大潮就即将到来,物联网等的提出和实施,更促进了通信的发展。

本文结合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经历,介绍我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认识。

1 通信史话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9世纪中叶以后,电报、电话的发明,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 C. Maxwell)电磁场理论的提出、电磁波的发现等一系列伟大的成就推动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

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带来了一系列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再加上 20 世纪 30 年代尤其是 50 年代后,随着香农信息论,纠错编码理论,调制理论,信号检测理论,信号与噪声理论,信源统计特性理论等通信专业理论的研究与发展,通信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而来的互联网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以及移动通信等技术的提出与实现,更使通信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对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通信专业应运而生。

2专业发展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前身为机电系,起源于北京交通大学。

移动通信技术综述

移动通信技术综述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回顾及展望选题理由移动通信是近年来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从移动通信技术诞生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间,这门技术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方式,极大地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

为了让读者了解此方面的研究历史以及最新动向,故选择这个题目,梳理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摘要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成为当今最前沿的领域之一。

纵观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将其分为五个阶段:早期起步阶段、早期发展阶段、改进完善阶段、蓬勃发展阶段和数字化成熟阶段。

目前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但仍然面对移动性管理困难、无线网络覆盖面不够、4G设备性能的限制以及网络的安全性问题等难题。

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有: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完善与成熟;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完善及普及;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图1、2、3、4、5、6、7。

参考文献27。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蜂窝通信系统数字化卫星移动通信1 引言移动通信技术(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是指通信的双方或至少是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的技术[1]。

它是目前最前沿的领域之一,它较强的灵活性、强大的兼容性、高度自组织自适应性及传递信息的及时性使它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

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与地区大多都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并带来了移动通信技术的一次又一次的革新。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搜集及归纳整理,将移动通信发展至今的历史分为五个阶段:早期起步阶段、早期发展阶段、改进完善阶段、蓬勃发展阶段和数字化成熟阶段。

同时现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也可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代。

本文认为,该领域目前还有以下问题需要克服和解决:移动性管理困难、无线网络覆盖面不够、4G设备性能限制以及网络安全性问题。

基于此,本文将梳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重点叙述数字化成熟阶段的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和蜂窝通信系统的发展,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移动通信技术未来可能实现的、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综述

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综述

( E) 成 , 果 传 输 信 道 为 模 拟 信 道 , E 通 常 DC 组 如 DC 就 是 调 制 解 调 器 ( 0DEM ) 它 的 作 用 是 进 行 模 拟 M , 信 号 和 数 字 信 号 的转 换 ; 果 传 输 信 道 为 数 字 信 道 , 如 DcE 的 作 用 是 实 现 信 号 码 型 与 电 平 的 转 换 , 及 线 以 路接 续 控 制 等 。 传 输 信 道 除 有 模 拟 和 数 字 的 区 分 外 , 有 有 线 信 道 与无 线 信 道 、 用 线 路 与 交 换 网 线 还 专 路 之 分 。交 换 网线 路 要 通 过 呼 叫 过 程 建 立 连 接 , 通 信结 束 后 再 拆 除 ; 线 连 接 由 于 是 固 定 连 接 就 无 需 专 上 述 的 呼 叫 建 立 与拆 线 过 程 。 计 算 机 系 统 中 的 通 信 控 制 器 用 于 管 理 与 数 据 终 端 相 连 接 的 所 有 通 信 线 路 。 中 央 处 理 器 用 来 处 理 由数 据 终 端 设 备 输 入 的 数
识 。 在 分 组 交 换 网 中 , 同 用 户 的 分 组 数 据 均 采 用 不 动 态 复 用 的 技 术 传 送 , 网络 具 有 路 由选 择 , 一 条 即 同 路 由 可 以有 不 同 用 户 的 分 组 在 传 送 , 以 线 路 利 用 所
率较高 。 2 数 据 通 信 的 分 类 2. 1 有 线 数 据 通 信
数 据 通信 及其 应 用前 景 综述
王 晓 明
( 华 准 能 公 司 大准 铁 路 公 司 , 神 内蒙 古 薛家 湾 00 0 ) 1 30
摘 要 : 章 分 析 了数 据 通 信 的 构 成 原 理 、 换 方 式 及 适 用 范 围 , 对 数 据 通 信 的 应 用 前 景 提 出 了 文 交 并

CTBC的数据通信系统综述

CTBC的数据通信系统综述

CTBC的数据通信系统综述陈顾远摘要: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技术CBTC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极大地提高行车效率,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高密度快速运行的需要,许多新建线路采用这一技术作为控车方案。

尤其是在基于无线通信CBTC技术的新建项目中,采用了不同的车地通信方案,并且在具体工程项目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方案标准,哪一种方案最优,目前还无定论。

针对这一情况,首先对广泛使用的无线CBTC系统的组成以及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描述了相关单位在规划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CBTC;数据通信系统;车地通信;无线通信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呈现了迅猛发展的趋势。

首先,有2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地铁等轨道交通项目,在建线路总长则超过340km,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天津、南京、重庆、长春和大连等10个城市已建成轨道交通420km。

其次,各领域的高新技术层出不穷。

在通信信号领域,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运行控制领域的应用,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因其网络化、智能化以及通信信号一体化等特点,已经得到了业界广泛的认可。

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这一思想的萌芽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

1999年9月,IEEE将CBTC定义为:“利用高精度的列车定位,双向连续、大容量的车-地数据通信,车载、地面的安全功能处理器实现的一种连续自动列车控制系统”。

1CBTC概述城市交通通信信号系统是一种故障安全系统,能够保证行车安全,并且对提高运输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被人们誉为轨道交通的神经系统。

从铁路出现初期的烛光信号到现在的ATS系统指挥列车的运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日前我国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采用的是TBTC系统,然而当轨道交通运输发展到高速、高密度和重载的情况时,TBTC系统的缺点就表现了出来.它需要大量的信息设备来传输信息码,而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轨道电路的占用情况来确定列车的位置.轨道电路的工作稳定性易受环境影响、传输信息量小、难以实现车对地的信息传输,以及一个固定分区只能被一列列车占用等特点都制约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效率。

最新ADS-B的主要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综述

最新ADS-B的主要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综述

A D S-B的主要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综述ADS-B的主要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综述袁义煌宋智勇王玲胡冰(湖北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湖北武汉430061)1.引言ADS-B是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的英文缩写(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Br oadcast),是无线电技术在航空监视上的新应用,即利用空对地、空对空数据通信完成信息传递的一种新技术。

ADS-B可为航空器传送的空域交通、天气、地形等飞行信息,让机组人员清晰地了解周边的交通情况,提高情景意识,并可用于航空公司的运行监控和管理,为安全、高效的飞行提供保障。

ADS-B还可以用于飞行区的地面交通管理,防止跑道侵入【见图1,图2】。

与雷达系统相比,ADS-B能够提供更加实时、准确的航空器监视信息,可以增加无雷达区域的空域容量且维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

正是因为ADS-B有以上诸多的优点,促成国际航空界积极推进该项技术的应用。

图1 航空器周边交通情况显示我国已制定出ADS-B推广应用的中、长发展规划。

部分ADS数据链组网可行性试验工程、支持ADS-B的地—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系列配套工程正有序展开。

2. ADS-B的基本原理国际民航组织(ICAO)将ADS-B定义为“用于传递飞行参数,如:位置、航迹和速度等,通过数据链广播模式,在特定的间隔时间内发送,任何空地用户都可以申请这一功能”。

ADS-B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自动(Automatic):数据传送不需要人工操作和地面的询问;相关(Dependent):数据的发送全部基于机载设备;监视(Surveillance):提供的状态数据适用于监视的任务;广播(Broadcast):采用广播方式发送数据,所有用户都可以接收这些数据。

根据相对于航空器的信息传递方向,机载ADS-B应用功能可分为发送(OU T)和接收(IN)两类(相对于航空器)【见图3】。

图3 ADS-B 工作原理示意图2.1 ADS-B OUTADS-B OUT是指航空器的机载发射机以一定的周期发送航空器的各种信息,包括:航空器识别信息(ID)、位置、高度、速度、方向和爬升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端设备的组成和功能
•用户
•输入 •输出
•设备控制 •设备控制
•传输 •控制
•MODEM
o
Hale Waihona Puke 终端设备通常由输入、输出设备,控制设备和传输控制器组
成。
o
功能:
n 完成信息的输入、输出;
n 进行线路连接;
n 进行传输控制;
n 对信息进行编码和译码;
n 进行差错控制及校验;
n 对信息进行缓冲和储存。
终端设备的分类
o VDSL使用DMT调制方式,国内VDSL有少量应用,都是采用 PTM模式、QAM调制的EoVDSL技术 。
ADSL vs VDSL
o ADSL上行与下行带宽不一致,适合普通用户的上网要求。 o VDSL可以提供对称带宽适合商业用户。 o ADSL2+在3公里传输距离以内,传输速度可维持在
10Mbps~26Mbps,相对而言,VDSL在1.2 公里传输距 离以内速度才得以维持在25Mbps以上,超过1.2公里以上传 输距离速度则快速锐减。
具有与多种通信网络相兼容的能力及自珍段能力。例如电脑

o
虚拟终端:是指计算机支持各种各样实际终端的过渡终端或
标准终端
调制解调器
o
调制解调器(MODEM)的功能主要是完成数据信号的编
码调制到模拟信号在模拟信道上传输;同时在模拟信道上将
模拟信号解调解码成原始的数据信号。
o
为了提高数据传输速率,通常在调制之前要对数据进行冗余
o 在目前电信网络架构下,机房与客户端距离绝大部分超过目前 VDSL有效传输距离,为提供VDSL服务,电信业者势必重新 布建光纤,增加其网络布建成本。ADSL2+将成为ADSL下 一世代技术,并将延续ADSL既有地位成为市场应用主流,并 将延后电信投入VDSL建设的脚步。
•以太网 •传真 •电话
•2B+D •RS-232 •X.21 •v.35
o
通用终端:打印类终端、显示类终端和识别类终端
o
复合终端:是一种面向某种应用业务,能按需配置输入/输
出设备,而且终端本身可以进行相关信息处理的设备。如销
售终端,票务终端等。
o
智能终端:是一种带有微处理器的高级终端,它不但可以输
入输出信息,还可以存储、处理、控制数据信息。智能终端
通常具有人机交互能力,具有本机数据处理与存储功能,还
•软 •FEC利用电脑 猫 处理器资源实现
网络设备-网络设备的分类
物理层网络设备 数据链路层网络设备 网络层网络设备 传输层上的网络设备
压缩,在接收端进行恢复。同时还增加了纠检错功能确保数
据传输的可靠性。
o
电话线常用的是CCITT制定的V系列建议。
o
按照传输介质分有线和无线MODEM
o
按照带宽分窄带和宽带MODEM
常用的无线MODEM芯片
序号
型号
调制方式
速率
典型应用
1
CMX429A
FFSK
1200/2400
MPT1327
2
CMX469A FFSK/MSK 1200/2400/4800 Data-Over Radio
无线MODEM芯片nRF2401
工作频段2.4G 单片GFSK收发
芯片 多信道工作
125 信道 信道切换时间
<200us. 支持跳频
寻址和CRC 低功耗
常用的宽带接入方式
在电话线上的宽带频谱分配
在电话线上的宽带频谱分配
ADSL Modem的调制方式
o 正交调幅(QAM) QAM是一种十分成熟且应用广泛的调制技术。这种方式的频谱利用率可以做 得很高,设备也不太复杂。但是,当它的信号状态数很多时,则对信道的线 性和非线性失真变得十分敏感。
VDSL
o VDSL(Very-high-bit-rate Digital Subscriber loop )甚高速数字用户环路,简单地说,VDSL就是ADSL的快速 版本。使用VDSL,短距离内的最大下传速率可达55Mbps, 上传速率可达19.2Mbps,甚至更高。目前可提供10Mbps 上、下行对称速率。
o 无载波调幅/调相(CAP) CAP技术在原理上类似QAM,但不用正交载波,而是通过两个数字横向带通 滤波器进行调制,其输出结合起来即形成了发送信号。在接收侧用"软判决" 技术对信号进行解调,再用判决前馈均衡器对电缆芯径变化和桥接抽头进行 适配。
o 离散多音频调(DMT) DMT即离散多音调制,又称多载波调制。它是将信道的可用带宽划分为若干 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一个载波,分别载荷一路数据,并行传输
数据通信设备综述
2020年4月22日星期三
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输入信息的方式
o 直接输入:直接通过键盘、鼠标、按钮等 。
o 通过间接媒介输入:先将数据记录在磁盘 等媒介上,在借助磁盘机等设备把信息输 入到网络中。
o 通过检测装置输入:通过例如传感器等设 备检测某些物理量,采样量化成数据后再 输入到传送系统。
•电话 •传真 •以太网
多路复用器
•多路复用器
•E1、ISDN •FR、DDN
•多路复用器
•2B+D •RS-232 •X.21 •v.35
中间一般用高速专 线连接
接口非常丰富,可 以提供多种连接方 式,支持多种协议
多用于专网
集中器
集中器是一种将m条输入线汇总成n条输出线的传输控制设备( m>n)
3
CMX589A
GMSK
4kbps to 200kbps
Cellular Digital Packet Data
4
FX929B 4-Level FSK 4800 to 19200 b/s RCR STD-47 and RD-
LAP* Systems
5
nRF2401
GFSK
0 to1Mbps
Wireless mouse, keyboard, joystick
集中器的功能
将多条输入的大量低、中速率数据进行合并,再经一条或几条高速 线路送到另一个集中器或者前端处理机。
在纯争用的情况下,可作为可编程的交换设备(称为端口选择器) 可完成报文交换功能或存储转发报文功能。 具有进行远程网络处理功能。
集中器的技术
争用 轮询 存储转发 排队
集中器例子(MPT集群系统)
前端处理器
o 前端处理器实际上是为了减轻主机处理数据的负担 ,各终端发送来的数据通过通信线路,首先进入前 段处理器进行预处理,如纠检错、转换数据代码等 。例如外置MODEM、独立显卡。
•电脑
•外置 •电话线 •MODEM
•FEC利用 •硬
MODEM

内部处理
器实现
•电脑
•内置 •电话线 •MODE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