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导学案(老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

2、把握全文的情节和主题。

3、掌握比兴对比的手法。

4、背诵《虻》。

【学时安排】4节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使用说明

第一学时: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晚修40分钟)

(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通译全文,独立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

(2)找出自主学习的疑难点,利用小组合作探究解决。

第二学时:展示及讲解《虻》。课堂40分钟

第三学时:展示及讲解《采薇》。课堂40分钟

第四学时:完成探究案和训练案。(晚修40分钟)

【今日赠言】

冲动是艺术家的品质,沉着是政治家的品质,果断是军事家的品质,历史上杰出的领袖人物往往能集三者于一身。——毛泽东

预习案——自主学习·反思感悟

一、知识链接

(一)了解背景

【知识链接】

1、《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

2、关于《诗经》六义

“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

3、关于诵读节奏

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三个节拍。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

【知识链接】

一、题目解说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氓之蚩蚩

..( chī ) 匪.我愆.期(fēi qiān )

将.子无怒(qiāng ) 乘彼垝垣

..(guǐyuán )

尔卜尔筮.( shì ) 自我徂.尔( cǘ )

渐车帷裳

..( wéi cháng) 靡.室靡.家( mǐ )

四牡骙骙

..( kuí)玁狁

..之故( xiǎn yǔn)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匪来贸丝 ___匪____通___非____

(2)于嗟女兮 ___于____通___吁____

(3)犹可说也 ___说____通___脱____

(4)隰则有泮 ___泮____通___畔____

(5)岁亦莫止 ___莫____通___暮____

(6)彼尔维何 ___尔____通___薾____

四、识记成语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

信誓旦旦:形容誓言极其诚挚可信。

我的疑问请将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合作探究·智慧共享

一、《虻》

1.复述《氓》这首叙事诗的情节结构

《氓》

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下面是全诗叙事结构和感情基调

2.《氓》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用比兴手法有什么好处?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起兴,比喻年轻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起兴,比喻弃妇面容憔悴和被遗弃的痛苦,好处是:塑造了始终妇女的形象,突出了全诗主题,加强了本诗的思想意义。

3. 为什么作者能把女子的怨恨之情写得如此深刻,当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对比手法。

①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

②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

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二三其德”,婚前婚后判若两人、对比鲜明。

4. 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她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因素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得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家庭、对感情不负责任的丈夫,那他的悲剧是难以避免的.(还可以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方面考虑)

二、《采薇》

1.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写作手法

(1)这首诗共六章,分哪几个层次?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2)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重章叠唱,又叫重章叠句、复叠、复沓,是《诗经》章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各章的词句基本相同,中间只要换几个字,反复吟唱。这本是民歌在集体劳动中彼此唱和,便于记忆和传习而自然形成的。它的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抒发。

(3) 第4-5章形象感画面感很强,充分运用你的想象,谈谈你的理解。

以棠棣花起兴,喻将帅车马之盛。将帅乘车,戍卒追奔;将帅马壮,戍卒以薇菜充饥。苦乐不均,略有怨气。

2.最后一节是全诗中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十分出色的诗句,几千年来激荡着读者的心。清代王夫之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你同意吗?

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训练案——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虻》

一、积累运用

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答案:A(“氓”应读“ménɡ”)

A.氓之蚩蚩(mánɡ)靡室劳矣(mí)犹可说也(tuō)

B.匪来贸丝(fēi)乘彼垝垣(ɡuǐ)自我徂尔(cú)

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无食桑葚(shèn)

D.载笑载言(zài)无与士耽(dān)渐车帏裳(chánɡ)

2.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B(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用了兴的手法,直接抒发对男子感情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3.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答案:C(A、B两项是“比”的手法,D项是顶真的手法。)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