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1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译文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译文《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译文《雨霖铃·寒蝉凄切》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雨霖铃》原文
《雨霖铃》原文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时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高中新编教材语文第三册以诗歌阅读鉴赏为主,其中有李商隐的着名的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 (1)
柳永
诗歌鉴赏基本步骤
• 品题目 • 联作者 • 看注释 • 析意象 • 赏语言
• (一)品题目
• 1、何谓品?
• 反复咀嚼,味留在舌尖,余韵 悠长。
• 2、什么是“题”?
• 看偏旁“页”,额、颈、颊---与面部、头有关。先有题目, 不要本末倒置。
(二)联作者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浪迹江湖的游客, 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 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 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 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 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 思,雨雪霏霏。——《诗经》
6、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 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憔悴。——柳永《蝶恋花》
《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宋仁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 (三)看注释,整体感知 • 描述诗意,诗歌语言散文化
(四)析意象 “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 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
春心莫共春花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五)赏语言,整体把握 • 锤炼中心句
先秦宋玉在《九辨》中说:“悲哉秋 之为气也!” 曹雪芹在《秋窗风雨夕》中则说:“秋 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 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蝶恋花 柳永
•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 (1)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 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2)图一 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 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1)黯黯:迷蒙不明形容心情沮 丧忧愁。 (2)疏狂:狂放不羁。
辛弃疾雨霖铃赏析
辛弃疾雨霖铃赏析
辛弃疾的《雨霖铃》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节目,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转的抒发,使诗人的思念之情得以充分表达。
诗中,辛弃疾以雨霖铃的声音为引子,抒发出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他描述了铃声清亮婉转,如同天降甘霖,给人以安慰与滋润。
而悠扬的声音又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使他愈发思念家乡亲友。
辛弃疾通过对于雨霖铃的描写,传达出自己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
辛弃疾进一步描述了雨霖铃的声音传遍整个春城,唤起了他对自己的家人、亲友的思念。
他希望铃声能够把自己的思念之情传达给故乡的亲人,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牵挂与思念。
在他眼中,雨霖铃如同一条音乐之桥,将他与家人之间的心灵联系紧密地连结在一起。
辛弃疾的《雨霖铃》以其真挚、深情的描写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通过雨霖铃的声音,他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使读者也能够感同身受,进一步体会到离乡背井者的无尽思念之情。
这首诗展示了辛弃疾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经典之作。
雨霖铃1课件PPT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精编优质课PPT雨霖铃1课件PPT(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雨霖铃1课件PPT(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别离诗的思想感情 别离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
为以下几方面:
精编优质课PPT雨霖铃1课件PPT(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雨霖铃1课件PPT(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表达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精编优质课PPT雨霖铃1课件PPT(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作背景: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又 一次落第,仕途的不顺让他心 灰意冷,他准备离开京师,与 情人(或为虫娘)离别,作此 篇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 切》,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 词名日隆。
对友人前途的担忧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精编优质课PPT雨霖铃1课件PPT(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雨霖铃1课件PPT(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雨霖铃1课件PPT(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与她们依偎,享受这风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欢乐。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 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据传,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无亲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 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每年清明节,又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 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
柳永《雨霖铃》古诗赏析
柳永《雨霖铃》古诗赏析柳永《雨霖铃》古诗赏析[译文]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出典]北宋柳永《雨霖铃》注:1、柳永《雨霖铃》【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骤雨③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⑤,兰舟⑥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⑦。
念去去⑧、千里烟波,暮霭⑨沉沉⑩楚天⑾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⒀,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⒁,更与何人说?2、【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②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③骤雨:阵雨。
④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⑤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⑥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⑦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即是“凝咽”.⑧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来越远)。
⑨暮霭:傍晚的云气。
⑩沉沉:深厚的样子。
⑾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⑿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⒀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⒁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3、【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诗词鉴赏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诗词鉴赏《雨霖铃•寒蝉凄切》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注】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④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⑤无绪:没有情绪。
⑥兰舟: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⑦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⑧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⑨暮霭:傍晚的云雾。
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⑩经年:年复一年。
【赏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以白描手法,写情人间离别时的情态,表达出难分难舍的情意。
他们在一个“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的秋日傍晚分别,那凄切的蝉鸣、萧瑟的秋景、阴沉的暮色都为离别增加了几分悲凉。
正当两情依依之时,兰舟却催人出发,于是千言万语化为了“执手相看泪眼”,他们只紧紧地握着手,泪眼相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两句语言通俗,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寥寥数语把人物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以及眉头紧锁,泪眼迷离,失魂落魄之状都传神地刻画出来。
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了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
“无语凝噎”,无言胜过千言,正因为气结声阻,就更能见出内心的悲伤。
扩展阅读:柳词内容1、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柳永词大量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词中的女主人公,多数是沦入青楼的不幸女子。
柳永的这类词,不仅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还写出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在词,柳永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
柳永《雨霖铃》全文
柳永《雨霖铃》全文柳永《雨霖铃》全文导语:对柳永的词,我们可以多多鉴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霖铃》柳永内容,供各位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柳永,原名三变,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
由于擅长词曲,他还常常替歌伎们填词作曲。
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听了他的名字,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
以后,他就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到五十多岁才改名柳永,并考取进士。
他曾在浙江等地做过几任小官。
柳永晚年穷困潦倒,死后由歌伎们集资才得以安葬。
柳永的词比较缠绵婉约,《雨霖铃》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
词人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无可奈何地离开京都,但想到从此不能再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更加痛苦。
《雨霖铃》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为衬托,抒发了词人因仕途失意和情场伤神以至飘零四海的感伤,基调格外低沉。
“寒蝉凄切”,这是送别的大环境,不仅渲染了气氛,也暗示了送别的地点。
宋代的汴京河两岸栽有很多柳树,柳永在另一首词《少年游》中曾写过“高柳乱蝉嘶”。
“寒蝉凄切”正是写柳树上寒蝉凄切的长鸣,而柳树又有“拂水飘绵送行色”的作用,因此自然会触动离情。
这就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下面接着说“对长亭晚”,意思就更明确了。
在唐宋时期,“长亭”已经当作了离别地点的通称。
康与之曾说过:“今古短长亭,送往迎来处。
”词人此刻到了长亭,正值“骤雨初歇”,眼前的景物变得更加清晰,他听着凄切的蝉声,看到河两岸的柳树和河边的小舟,离情自然更浓。
这里是一种融情入景的写法。
雨停了,这时,无论如何也该启程了,必得离别,自然逼出下句“兰舟催发”。
“都门帐饮无绪”,词人因仕途失意,穷困潦倒,只能在一个很简陋的帐蓬里告别恋人,当时的心情正如李煜所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雨霖铃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翻译及赏析《雨霖铃》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楚辞。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物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通过描绘雨水落下、溪水回响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世事变幻无常的哀叹。
下面是我对《雨霖铃》的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云逸泽澄清。
落叶花开,春去秋来老无情。
昨添乡关金锁,逢老炎扇龙楸兴。
斜度听春潮,深于江沙夕。
一蓑扑笑问,青和几色时雨清。
译文:乌鸦叫声悲切,长云飘逸,泽澄清澈。
树叶凋谢,花朵盛开,春天离去,秋天来临,命运无情。
前日新增故乡的城门被金锁关闭,每当老炎龙扇轻轻掀起时,感受到了春潮的涌动,感受到了江河沙滩深深的晚霞。
穿著一蓑斗笠扑朔的笑问,那么,青色和又有几种时雨呢?赏析:《雨霖铃》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抒发思乡之情的楚辞。
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渲染出了一幅幅富有画面感的画面,展示了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主题。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示了诗人对逝去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世事变化的无奈和哀叹。
诗的开头以“寒蝉凄切”四字作描写,既展示了雨后秋声的凄凉,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接着,诗人通过“对长云逸泽澄清”描绘了雨霖铃的美丽动人,展示了雨水如泻如泉的景象,因此也增加了一种思念之情。
接着,诗人通过“落叶花开,春去秋来老无情”一句,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世事变化的无情,也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落叶凋零,花朵绽放,象征着春去秋来,老去远去的无情岁月,也寓意着追求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描写“昨添乡关金锁,逢老炎扇龙楸兴”来展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乡关已被金锁关闭,意味着离别的痛苦和无法回到故乡的遗憾。
而老炎龙扇的轻扬,更增添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然而,这些回忆和思念,却只能在心底温存,无法回到过去。
在诗的结尾,诗人通过“一蓑扑笑问,青和几色时雨清”来表达对世事变幻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柳永词两首-雨霖铃-(1)
2021/4/6
11
内容提要
❖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要 离开汴京(开封)去 外地漂泊时和心爱的 人依依惜别的痛苦心 情。
❖ 上片主要是写临别时 难分难舍的情景。
2021/4/6
❖ 下片主要是写别后的
孤寂凄清的情景。
12
❖ 上片: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时值深秋,暮色苍茫,你送我到长亭,骤雨刚刚停歇,寒 蝉发出凄凄悲鸣。
(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 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 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 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2021/4/6
3
柳永
字耆卿,原名三变,福建崇 安人。因排行第七,又曾任 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 屯田。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 慢词的创造者。著有《乐章 集》。
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
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
人说!
2021/4/6
10
写作背景
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 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 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 的慰藉,便觉得痛苦万状。这首词就集 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2021/4/6
13
❖ 下片: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多情人离别都很悲伤。离别之时若能有个好天气, 或许能稍微冲淡些愁绪,却遇上个冷落清秋,叫人如何承受 得了。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晚酒醒梦回,我身在何处呢?也许我的小船停泊在岸边, 只见习习晨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2021/4/6
7
关于柳永
▪ 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描写爱情生活的甜蜜, 抒发离怀别感的痛苦,表现不幸妇女的遭遇和失意 文人的感受,是他的作品的主要内容。其中爱恋歌 伎和悲叹羁旅的思想情感交织在一起的作品,如 《雨霖铃》《八声甘州》《夜半乐》《临江仙引》 等,是他作品中最突出的、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的 部分。其次写都市生活、锦绣山河的作品,如《望 海潮》《抛球乐》《内家娇》《早梅芳》《木兰花 慢》等,也给人较深刻的印象。而个别的蔑视统治 阶级或触犯统治阶级的忌讳的作品,如《鹤冲天》 《醉蓬莱》,则和他的出处进退有关,也可以看出 他在一定时期内的人生态度。
雨霖铃柳永词句赏析
雨霖铃柳永词句赏析 《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 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
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
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 溜,明白而家常”的特点。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雨霖铃柳永词句赏析,欢迎阅 读。
雨霖铃 柳永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 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 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 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 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jiàn, 本义: 设酒食送行) 别, 却没有畅饮的心绪, 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 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对方泪光闪闪的眼 睛,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 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 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 这离愁 哪能经受得了! 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 面对凄厉的晨 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 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赏析一 词以“伤离别”为主线,目录清晰。
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
以凄 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
人 将别、 日已晚、 雨乍停、 蝉声切。
惜别的长亭, 凄凉的深秋。
壮士分别尚且悲伤, 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都门”三句, 写离别时的心情。
设宴帐 中, 本欲多“留恋”片刻, 怎奈“兰舟催发”, 这样的饯别酒, 饮起来怎能不“无 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
“兰舟”,相传鲁班刻木兰树为舟(见 〈〈述异记〉〉),后用兰舟作船的美称。
九年级语文雨霖铃1
雨霖铃--陈倩“体悟—赏析”型教学执教者:陈倩,女,29岁。
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杭州市电子信息学校。
曾获得杭州市下城区“育苗奖;2003年杭州市教育先进工作者;杭州市第三届教坛新秀;2004年浙江省语文创新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教学特色:“体悟—赏析”型教学——充分挖掘中国古典诗词丰富的艺术内涵,整合多种艺术手段,通过品词悟意、赏画入情、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品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其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学理念:古典诗词教学重在赏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意境,体悟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雨霖铃寒蝉凄切一、教材分析(一)课文出处:《雨霖铃寒蝉凄切》出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人教社《语文》基础版)第三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宋词两首》,属于文言文阅读内的古诗词诵读篇目。
(二)单元重点:领会文言诗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宋词两首》的主要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提高欣赏能力,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四)《雨霖铃寒蝉凄切》的特点:1.作为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它是一幅凄美婉约的水墨山水、一首细腻委婉的别离情歌,更是一曲仕途失意、前途无望的人生悲叹,需要张开想像的翅膀,使它有形可观,有声可听,有情可诉,这样才能学得轻松、有趣、深入。
因此,赏析这首词的凄婉之美、人生之悲就作为教学切入点。
2.作为一首艺术性很高的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意境、语言、风格等内蕴着情节性、音乐性、画面感等综合艺术特质,可广泛挖掘,以各种形式体现。
3.作为课文中的第二首宋词,《雨霖铃寒蝉凄切》与之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风格迥异,学生学习有一定基础(词的概念、意境、风格等),又有可拓展、待提高的领域。
二、学情分析(一)职校学生的普遍学情: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对文言文古诗词诵读的教学要求是“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段、名篇,扩大积累,增进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
雨霖铃·寒蝉凄切_柳永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雨霖铃·寒蝉凄切_柳永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雨霖铃·寒蝉凄切_柳永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雨霖铃·寒蝉凄切_柳永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
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这种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
郑振铎先生生说他“除词外没有著作,除词外没有爱好,除词外没有学问”(《中国插图本文学史》)。
这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确能概括初他作为一个专注于词的创作的词人的基本特点。
柳永的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
前人说他“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这是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上不同于前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离乡背井,长期浪迹江湖,体尝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苦况;又因此常常不得不与所恋的人离别,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辞。
《雨霖铃》(寒蝉凄切)便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送别词。
在柳永以前,抒写离愁别绪的词非常多。
但因为柳永是一个长期浪迹江湖的游子,对生活有着独特的体验,因而他写一对恋人的离别,就不同于传统的送别词那种红楼深院、春花秋月的狭小境界,而表现出一种烟波浩荡、楚天开阔的气象。
上片写临别时恋恋不舍的情绪。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三句说,在深秋时节的一个黄昏,阵雨刚停,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
这里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就所闻所见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
耳边是秋蝉凄切的鸣叫,眼前是令人黯然伤神的暮雨黄昏。
这里所写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词人的感情,而又同时为下片“冷落清秋节”的概括先伏一笔。
“骤雨初歇”四个字意味着马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下面对临别时矛盾复杂心情的描写:“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雨霖铃柳永原文范文
雨霖铃柳永原文范文《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以下是的关于雨霖铃柳永,欢迎阅读。
雨霖铃①原文寒蝉凄切②,对长亭晚③,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兰舟催发⑤。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⑦,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⑨?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⑩,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释①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调见《乐章集》。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⑤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⑥凝噎(yē):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⑦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⑧“暮霭”句: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暮霭(ǎi):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⑨今宵:今夜。
⑩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柳永的《雨霖铃》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雨霖铃》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雨霖铃》古诗原文及注释
《雨霖铃》[1]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
[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6]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
[8]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0]【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
沈沈:深厚的样子。
楚天:南天。
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 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传情自然真挚。
柳永《雨霖铃》赏析
柳永《雨霖铃》赏析柳永《雨霖铃》赏析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福建崇安人。
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进士。
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
他能自制新曲,音律谐婉。
他的词,铺叙展衍,不事雕饰。
在宋词的发展中,有开疆拓土之功。
他的词通俗浅近,旖旎近情。
深受人们的喜爱。
【注释】①凄切:凄凉急促。
②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④经年:年复一年。
⑤风情:风流情意。
【评解】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
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
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
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表现话别的场面。
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
全词如行云流水,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
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已觉无绪;正在留恋,又被催发。
半句一转,跌宕生姿。
到这份儿上,别说没时间,就是有时间,喉头堵得厉害,纵有千言万语,也不知从何说起了。
汴河南下,便是楚地,千里烟波,暮霭霭沉沉,景色中充满了无边无际的离愁别绪。
过片从当前别情中跳出,上升到一个普遍结论—“多情自古伤离别”,将古今打成一片,以加重悲秋之思。
然后再回到具体情事上来,回应前文账饮,写到行途酒醒以后,面对的第一个清晨。
“杨柳岸、晓风残月”,给人以凄清、优美的印象,良辰好景,偏偏到羁旅孤独中出现,反倒令人难受了。
词人着想之妙,在于他不去设想别后可能有的欢乐,和这欢乐的不成其为欢乐,更深一层地写出了离别的难堪。
此词多用双声叠韵,情景交叉点染,具有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唱的袅娜多姿的风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教学设计方案授课者授课班级数控中专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授课地点授课课题雨霖铃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感知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清的意境和哀伤的离愁。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欣赏及抓住词的意象来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情感目标: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学生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感受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领会全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教法难点:如何采取方法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并学会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学习难点:领会全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内容变更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课外作业拓展题:请任选一角度,对《雨霖铃》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200字左右。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发现,在导入环节中,让学生观看动感FLASH,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赏析环节中的抢答比赛,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充分体现了“主体、激活、互动”的教学理念。
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鉴赏的深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基础练习,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
教学思路说明教材分析岗位-知识-技能本班为数控中专班,语文知识和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以及从事某种职业岗位能力必备的基础,理解感悟更是职业能力中不可或缺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能力。
教材地位本篇文章选自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它是一片自选篇目。
本词作为婉约词的代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首包含了千种风情的别离词,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
学习这首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变更重点、难点确定重点确定:本节课的学习侧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难点确定:1.根据教法定难点本班学生是三年制中职学生,基础薄弱,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如何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学会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
2.根据学生学习定难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他们熟悉课文,还需要其自主思考、讨论、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学生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如何让所有的学生感受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领会全词情景交融的写法是学生学习的又一个难点。
学生分析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学生为中专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能力。
但是他们也存在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的特点,教师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并学会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
知识技能准备学生以前学过不少诗歌,对宋词也有一些了解,这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鉴赏基础。
本课教学中,学生需准备的知识:柳永的生平及其诗歌的代表作品。
教学分析教学改革思路本次课的设计是让学生在自主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诗词,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通过“导---读——听——赏——背——练”六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在教学设计中考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把握教师角色定位。
教学措施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
以任务引领促进学生完成任务,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能力互补性分组——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性学习。
组间组内竞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景设计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歌曲《别亦难》的视频,创设活动、立体、多维的情景,从而给学生以全方位的视觉冲击和强烈的心灵震撼,使课堂成为一个巨大的教学磁场,迅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
然后,以诵读为载体,以文学鉴赏为纽带,把课堂变成学堂,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主动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手段采用诵读法、提问法、点拨法、讨论法、自主探讨法突出重点。
采用情景导入、读听结合等方式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说明雨霖铃课前准备:1.查阅资料:关于柳永的生平及和课文有关的故事,以及柳永的代表作品,准备课件及配乐诗朗诵的录音。
2.布置学生分组预习并提出任务、要求。
/question/32025814.html预习:1.按照老师要求按组搜集相关资料。
2.对课文能熟练朗读并释义。
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环节一:导入课文,营造氛围(5‘)情景导入,营造氛围,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上课1.播放《别亦难》FLASH并诵读导入语,出示课题。
2.明确学习目标(展示课件)1.学生观看《别亦难》FLASH,进入悲凉的离别氛围中。
2.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感知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清的意境和哀伤的离愁。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欣赏及抓住词的意象来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情感目标: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学生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
听读课文整体把握环节二:读听结合,整体感知(13‘)层层深入地诵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带着问题读和听,强化读和听的目的性。
而动笔画图,则增强了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1.要求学生反复吟诵课文;然后听配乐示范朗诵;2.要求学生尝试配乐朗读。
3.提出问题: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及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点?4.学生讨论后,明确答案,并点评。
5.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画出和景物有关的画面,整体感知。
1.吟诵课文;2.听配乐示范朗诵;3.尝试配乐朗诵;4.读后讨论问题。
5.动笔画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景物:寒蝉、长亭、都门、兰舟、烟波、暮霭、杨柳、晓风、残月;特点:哀婉,悲伤,凄清。
赏析诗文环节三:具体赏析,揣摩名句(13‘)通过引导学生找意象、分析意象特征和所包含的情感、赏析名句,让学生理解情景交融这种表现手法,体会诗歌意境。
1.读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引导并明确:秋雨黄昏送别,凄凉、落寞1.找出具体的句子2.从蝉声、长亭分析王国维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分析这些景物(意象)所抒发的感情,是如何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2.提出问题:“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实景还是虚景?句中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离愁别绪有何联系?明确: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取三种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沉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3.分组讨论,推选中心发言人发言。
4.发挥想象与联想。
理解感悟诗文通过抢答比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学生竞争能力。
诗文背诵环节四:配乐背诵课文(5‘)提高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实现当堂任务当堂完成。
5.学生分组思考,抢答关于“杨柳、晓风、残月”的诗句比赛。
6.讨论本课中这句勾画出了什么。
3.问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词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4、启发学生联系有关“杨柳、晓风、残月”的诗句进行分析。
并明确:词人这也是融情入景的写法,用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勾勒出一幅淡雅的画面,凄凉的意境,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
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1.播放音乐;2.出示部分诗句课件;3.让学生试着背诵全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学生看课件上的诗句;2.学生配着音乐尝试背诵全文。
拓展延伸环节五:课堂练习,拓展延伸(3‘)让学生及时有效地学以致用练习环节六:布置课后练习(1‘)通过赏析,做到“温故而知新”,锻炼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下课请任选一角度,对《雨霖铃》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200字左右。
1.学生看课件;2.读诗句;3.讨论赏析诗句情景交融的写法。
1.课件展示李华的《春行即兴》;2.要求学生尝试读出这首诗;3.赏析这首诗情景交融的写法。
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view/651806.htm学生理解、思考。
教师作出具体要求。
板书设计上阙:冷清秋之景离情别绪归期渺茫情景交融下阙:伤离别之情前途黯淡命运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