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中医辩证
风湿病中医学的分类
风湿病中医学的分类风湿病是一大类病种繁多的疾病的总称,各病种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体征、治疗及预后差别很大,不少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
由于历史条件等原因,人们对某种疾病的认识观点存在不少差异,因此历代医家对风湿病的分类不尽相同,名称相当复杂。
归纳起来,大致从病因、病位、证候、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如下分类。
(一)按病因分类按病因分类,始见于《黄帝内经》,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或命名。
从病因角度对风湿病进行分类,至今仍为风湿病的主要分类方法之一,指导着临床实践。
1.风痹 以感受风邪为主,侵犯肌肤、关节、经络,以其性走串,疼痛游走不定为症状特点。
因风为阳邪,“上先受之”,故多发于上肢、肩背等处;卫阳不固,腠理空疏,故有恶风、汗出之表现。
2.寒痹 因阳气不足,感受寒邪为主,其表现以肢体关节疼痛为著,固定不移,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或缓解。
<内经》所谓:“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因阳气不足,又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故其症常兼恶寒、肢体拘挛、屈伸不利、脉弦紧等。
3.湿痹 以感受湿邪为主,湿邪留滞于肢体、关节、肌肉之间,临床表现以上述部位肿胀疼痛、重着麻木为特征。
因脾主湿,而湿性粘滞,阻碍气机,故一般湿痹多兼有脾湿不运或湿困脾土及气机不畅等症状,如头沉而重、胸闷纳呆、腹胀身倦、苔腻、脉濡缓等。
4.热痹 感受热邪或湿热之邪,或风寒湿邪入里化热,以肌肉关节的红肿热痛,伴有身热、汗出、口渴、舌苔黄腻、脉象滑数为特点。
因火热阳邪,色赤人心,且易伤阴津,故红肿明显,常兼有红斑、结节,口渴,便干。
这种风湿病疼痛显著,关节不能屈伸,医家多述之为“疼烦”。
5.燥痹 是以感受燥邪为主,或由于阳热之邪化燥伤阴,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失于濡养而致一类痹证。
《内经》即已论及:“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对于燥邪致痹,虽未展开论述,但已意在其中。
“燥痹”之表现,因“燥胜则干”,以阴血津液不足,筋骨关节失于濡养,出现肌肉瘦削,关节不利,口鼻干燥,目干而涩等症为主要特点。
风湿病中医辩证论治
中医诊断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证”范 畴,多由风寒湿邪气痹阻经络,或热 毒痹阻经络所致。
中药方剂
可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或四妙 勇安汤加减。
案例二: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
症状
下腰痛,晨僵,活动后缓解 。
中医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的“ 骨痹”范畴,多由肾虚督空 ,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所致。
01
风湿病的中医辩证
寒湿痹症
症状
关节冷痛、肿胀、僵硬,遇寒加重,得温则舒, 舌苔白腻,脉沉迟。
治则
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药
乌头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湿热痹症
症状
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晨僵,局部触之发热,口渴不欲饮, 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
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
宣痹汤加减。
瘀血痹症
症状
01
风湿病中医辩证论治
2023-11-10
目录
• 风湿病的概述 • 风湿病的中医辩证 • 风湿病的中医治疗 • 风湿病的预防与护理 • 风湿病案例分享
01
风湿病的概述
风湿病的定义
• 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肌肉和 软组织,但也可以累及全身其他器官和系统。其主要特点是慢 性、进行性、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且常伴有发热、疼痛、肿 胀等症状。
控制饮食量
避免暴饮暴食,应控制饮食量,以减轻胃肠 负担。
增加营养摄入
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如鸡蛋、鱼肉、蔬菜、水果等。
避免过敏食物
如对某种食物过敏,应避免食用,以免诱发 过敏反应。
01
风湿病案例分享
案例一: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辨证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将风湿性关节炎归入“痹症” ,并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 ,辨证分型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一、风胜行痹 :关节酸痛 ,游走不定 ,屈伸不利 ,或有恶风寒发热 ,苔薄 ,脉浮。
治宜祛风通络 ,散寒除湿。
处方 :防风 9克 ,当归 9克 ,赤芍 12克 ,秦艽 9克 ,葛根 9克 ,羌活 9克 ,桂枝 9克 ,甘草 3克。
二、寒胜痛痹 :关节疼痛较剧 ,痛有定处 ,关节屈伸不利 ,痛处皮肤不红、不热 ,得热则舒 ,遇寒加剧 ,舌苔白、脉弦紧。
治宜温经散寒 ,祛风除湿。
处方 :桂枝 9克 ,当归 9克 ,白芍 12克 ,白术 9克 ,羌活 9克 ,独活 9克 ,威灵仙 9克 ,防己 9克 ,甘草 5克。
三、湿胜着痹 :肌肤麻木 ,肢体疼痛沉重 ,痛处固定不移 ,活动不便 ,舌苔白腻 ,脉濡缓。
治宜利湿活络 ,祛风散寒。
处方 :薏苡仁 15克 ,川芎 9克 ,当归 12克 ,麻黄 6克 ,桂枝9克 ,苍术 9克 ,生姜 3片 ,甘草 3克。
四、风湿热痹 :关节红肿疼痛 ,得冷稍舒 ,痛不可触 ,或发热恶风 ,口渴 ,烦闷不安 ,苔黄 ,脉数。
治宜清热利湿 ,活血祛风。
处方 :生石膏 30克 (先煎 ),知母 9克 ,甘草 3克 ,粳米 15克 ,桑枝 15克 ,桂枝 9克 ,忍冬藤 30克 ,连翘 15克 ,威灵仙 15克 ,赤芍 10克。
1 / 2以上各方均为每日 1剂 ,水煎服。
由于各人的差异和疾病症状的多样性 ,所以上述各方还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来加减使用。
此外对于痹症日久正气亏虚者 ,还应采用益气养血、补益肝肾、扶正祛邪的方法标本兼顾。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概述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的疼痛、肿胀和功能受限。
中医临床路径是针对风湿病的中医诊疗过程的规范化指南,旨在提供有效、安全和系统的中医治疗方案。
诊断中医诊断风湿病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症状和体征等信息。
2. 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病理表现。
3. 闻诊:通过听诊患者的呼吸音、心音以及其他感觉如气息等,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相关风湿症状。
4. 切诊:用手指按压患者的特定部位,以确定是否存在压痛或其他疼痛感。
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是为了提供规范化的风湿病中医治疗方案而制定的指南。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中医临床路径的步骤:1. 中医四诊合参: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部分,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疾病发展过程,确定辨证施治的方向。
2. 中医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选择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羚羊角、秦艽、防己等,可以通过舌下含服、煎煮等方式使用。
3. 中医针灸治疗: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风湿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刺激,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
4. 中医推拿按摩治疗:通过按揉患者的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的循环,消除病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5. 中医养生建议: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饮食、运动和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养生建议,以帮助患者康复和预防复发。
总结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临床路径提供了规范化的中医治疗方案,通过中医四诊合参、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治疗和养生建议等综合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进行治疗前,建议患者及其家属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以确定最适合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⒈引言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中医学认为,风湿病是由于外邪(包括风、湿、寒等)入侵人体,导致经络堵塞,气血循环不畅所致的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
⒉风湿病的病因风湿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主要包括外感风寒湿邪、内因虚损、脾胃湿浊等。
外感湿邪是最为常见的病因,通常由于过度受寒潮湿环境、不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等引起。
内因虚损是指人体正气不足、阳气虚弱等内在因素引起的风湿病。
脾胃湿浊则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湿气停留于体内而引起的病理变化。
⒊风湿病的病机中医认为,风湿病的病机主要表现为风寒湿邪侵袭经络,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
湿邪容易导致气机不畅,从而影响关节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正常功能。
同时,风湿病也有一定的内因,如脾胃湿浊导致的体内湿气积聚,进一步加重病情。
⒋风湿病的症状风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具体症状可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患者还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中医将风湿病根据症状和发病部位分为寒性风湿和湿性风湿两种类型。
⒌风湿病的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风湿病,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脉象、舌象等综合判断。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祛风、祛湿、活血化瘀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选择针灸、中药煎汤、推拿按摩等治疗方式。
⒍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相关研究论文、临床案例以及中医方剂的制备方法等。
⒎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事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文中标注有注释说明。
风湿病中医辩证
04
风湿病的日常护理与预防
饮食调理
01
02
03
饮食宜清淡
风湿病患者应保持饮食清 淡,避免食用过于油腻、 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病 情。
增加营养摄入
风湿病患者应保证摄入足 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 物质,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避免食用过敏食物
患者应避免食用可能引起 过敏的食物,以免诱发或 加重风湿病症状。
针灸治疗
针刺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达到缓解疼痛和恢复 关节功能的目的。
艾灸疗法
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在特定穴位上进行熏烤,以温 通气血、散寒止痛。
推拿治疗
手法按摩
通过推、拿、揉、捏等手法,对患处 及周围肌肉进行按摩,以缓解关节僵 硬和肌肉疲劳。
拔罐疗法
利用罐具吸拔患处,以排出体内湿气 和瘀血,达到通络止痛的效果。
触诊
触摸患者的皮肤、肌肉等部位,了解温度、湿度、弹性等情况,判断体内是否 有热、湿等病邪。
03
风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化瘀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如独活寄生汤、身痛逐瘀汤等。
中药外敷
将中药制成膏剂、药酒等外敷于患处,以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如狗皮膏、麝香 追风膏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可以发 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全身症 状,缓解疼痛,减轻西药副作 用。
中医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 方法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僵硬 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西药治疗风湿病过程中可能产生药物 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
手术治疗的局限性
手术治疗风湿病适用于病情严重、 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但手术风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病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病简介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炎症和功能障碍。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风湿病治疗方法,通过辨别患者的症状和体质,将患者分为不同的辩证类型,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辨证分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中医可以将风湿病分为不同的辨证类型。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1. 寒湿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舌苔厚白,脉沉弦。
治疗时应重点祛寒湿、活血化瘀。
2. 湿热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时应重点清热湿、利湿通腑。
3. 痰湿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困重,舌苔白腻,脉滑。
治疗时应重点祛痰湿、健脾化痰。
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风湿病治疗。
1. 寒湿型治疗:采用温络、祛寒湿的中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防风、姜黄、当归等。
此外,适当的温热理疗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2. 湿热型治疗:采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黄连、白芍、车前子等。
此外,饮食上要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喝水有助于利湿。
3. 痰湿型治疗:采用祛痰湿、健脾化痰的中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陈皮、半夏、茯苓等。
此外,饮食上要避免寒湿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健脾化痰。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病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宜自行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法。
2. 治疗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受凉感冒,保持合理的作息和饮食惯。
3. 治疗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师,并遵循医师的指导进行调整。
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风湿病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进行辩证施治,能够针对性地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障碍。
但治疗期间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并注意个人卫生和遵循医师的指导。
中医风湿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风湿病的治疗原则引言中医学认为,风湿病是由外邪侵袭体内,引发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病的一种疾病。
中医以其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风湿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风湿病的治疗原则,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辨证论治1.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风湿病首先要正确辨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常见的辨证要点包括:寒、热、湿、燥的辨别,虚证与实证的辩证,气血的判断等。
2. 疏风除湿风湿病多由风邪侵袭所致,因此疏风除湿是中医治疗风湿病的重要原则之一。
通过调理气血运行,祛除体内的湿邪,达到疏风除湿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包括艾灸、拔罐、针灸等。
3. 补益正气中医强调调理人体的正气,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在治疗风湿病时,除了针对病因和病理进行治疗外,还要同时调理患者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使其能够更好地抵抗疾病的侵袭。
二、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风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中医的经验中,有很多中药对于疏风除湿,活血化瘀有较好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独活、桂枝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组方。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之一,对于风湿病的治疗也有良好的效果。
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改善病变部位的局部循环,达到祛除湿邪,改善症状的目的。
3. 推拿按摩风湿病患者往往伴有关节肌肉的僵硬和疼痛,推拿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舒缓痛症,缓解肌肉的紧张。
适量的推拿按摩还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
4. 牵引疗法对于部分严重的风湿病患者,可采用牵引疗法来改善关节的畸形和功能障碍。
牵引疗法可以通过拉伸关节,松解关节周围的气血堵塞,增强关节的活动度。
三、注意事项1. 避免寒冷刺激风湿病患者的体质较为虚弱,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较差。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受到寒冷刺激,穿戴保暖,避免受凉。
2. 合理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但是风湿病患者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避免剧烈运动。
中医风湿病学
中医风湿病学风湿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可表现为关节疼痛、肌肉僵硬、红肿热等症状。
中医风湿病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针对风湿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学科。
一、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中医认为,风湿病主要由外邪侵袭、体内湿邪滞留、气血运行障碍等多种因素引起。
其病机表现为风寒湿邪犯及经络、筋骨、肌肉等部位,导致局部痛痹、淤血肿胀等症状。
中医风湿病学以辨证为核心,通过辨证施治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疾病的康复。
二、中医辨证施治中医风湿病学在辨证施治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将风湿病分为风寒湿三种类型,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类型有所不同。
1. 风型风湿病风湿病中的风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肢体麻木、舌苔薄白等症状。
治疗时重点解表祛风、活血化瘀,常采用温散风寒的药物配合推拿、艾灸等物理疗法。
2. 寒型风湿病寒型风湿病主要病机为寒湿侵袭,患者常感寒冷、关节肿痛、舌质淡白等。
治疗上注重温经散寒,常使用温热药物进行治疗,如独活寒丝、羌活、细辛等。
3. 湿型风湿病湿型风湿病以湿邪内蕴为主,症状多见于关节、骨骼、胸腹部等区域。
治疗时需祛湿化痰,通利气机,常选用半辅料、白芍、泽泻等药物进行调理。
三、中医风湿病学的药物治疗中医药物在治疗风湿病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些药物包括中药方剂、单味草药等,在辨证施治过程中使用。
1. 中药方剂中医方剂用于治疗风湿病能够综合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起到疏风解表、祛湿化瘀的作用。
例如《桂枝汤》能够解表发汗,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而《四逆散》则能够温经散寒,缓解关节疼痛。
2. 单味草药中医风湿病学中的单味草药可以根据辨证而选择使用。
如独活可以祛除风寒湿邪,熟地可以调血益肾,桑叶通过活血化瘀来舒缓疼痛等。
总之,中医风湿病学通过辨证施治和药物治疗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风湿病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中医风湿病学在临床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风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与解释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与解释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与解释引言: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可以引发关节疼痛、肌肉僵硬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对于风湿病的认识与解释有着独特的观点和方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与解释。
一、风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中医认为,风湿病的发病与外邪侵袭、体内阴阳失衡、气血循环不畅以及痰湿滞留等因素有关。
其中,外邪的入侵主要表现为风邪,容易伴有湿邪。
通过引起气血运行障碍,外邪会导致湿热内生、气机郁滞,进而形成风湿病的病理变化。
二、中医对风湿病的诊断方法:中医通过四诊法来诊断风湿病,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通过望诊病人的面色、舌苔等表现,闻诊病人的气味,问诊病人的症状与体感,切诊病人的脉搏等,中医可以得到风湿病的综合信息,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
三、中医对风湿病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风湿病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
药物治疗常常使用草药,如羌活、秦艽等,以温通经络、祛风祛湿为主要作用。
针灸疗法则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和经脉,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四、中医的预防与调理:中医注重预防与调理,对于风湿病也不例外。
中医认为,保持适当的运动和活动是预防风湿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中医还推崇饮食调理,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进食习惯,改善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康复。
总结回顾: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与解释注重病因与发病机制的分析,通过四诊法来诊断疾病,并提供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等多种方法。
中医还强调预防与调理,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运动和饮食的调整。
这些综合的治疗方法和调理措施,为风湿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观点与理解:在中医看来,风湿病是外邪入侵和体内阴阳失调的结果,其治疗不仅仅是缓解症状,更要从根本上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
中医的综合治疗方法,强调个体差异和整体观念,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个体化的治疗服务。
然而,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改进,以提高风湿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
中医对风湿病是怎样认识的
中医对风湿病是怎样认识的?
风湿病也称痹证、痹病,是人体正气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湿热燥等邪为患,痰浊瘀血留滞,引起经脉气血不通不荣,出现以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等,甚则关节变形、肢体痿废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病变部位多在皮肉脉筋骨。
临床多有慢性、反复发作性、渐进性特点,属疑难病证之一。
“痹”作为风湿病最早的病名,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之痹泛指机体为病邪闭阻,而致气血运行不利,或脏气不宣所发生的各种病证。
狭义之痹即指“痹证”、“痹病”、“风湿病”,是因风寒湿等邪杂合为患,造成机体气血闭阻,出现肢体关节疼痛、重着等甚或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
如《黄帝内经》称风湿病为“痹”,其又可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燥痹……多种痹病。
而汉·张仲景倡用“风湿”一名。
痹证、痹病、风湿病三名,“痹”字奥僻,而“风湿”更大众化。
使用“风湿病”一名更有利于学科建设,故目前倡用该名。
然而,痹证、痹病、风湿病三名在历史文献中长期并存,有的已融入经典名言或已成为习惯,故本书有不少地方仍使用了痹、痹证、痹病等名。
“风湿病”本系中医名称,也有称“中医风湿病”的,以有助于与西医风湿病区别。
风湿、类风湿等骨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风湿、类风湿等骨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西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以肢体痹病为临床特征者,可参照本内容辨证论治。
痹病指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届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痹病在文献上有许多名称,或以病因、或以症状、或病因与症状结合命名,如风痹、寒痹、风湿、行痹、痛痹、着痹、历节、白虎历节、痛风等。
《内经》最早提出了痹病名,并专辟“痹论”篇,对其病因、发病、证候分类及演变均有记载,为后世认识痹病奠定了基础。
如论病因说:“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论证候分类说:“其风气甚者为行痹;寒气甚者为痛痹;湿气甚者为着痹也”。
仲景在《伤寒论》里对太阳风湿,在《金匮要略》里对湿痹、历节风进行了辨证论治,所创立的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等至今仍为治痹的常用效方。
隋·《诸病源候论》不仅对痹病的多种临床表现进行了描述,而且在病因学上提出了“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
唐·《千金要方》已认识到有些痹病后期可引起骨节变形,收集了许多治痹方剂,而且有药酒、膏摩等治法。
金元时期,《儒门事亲》对相似的风、痹、痿、厥、脚气等病证进行了鉴别。
《丹溪心法》提出了“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痛”的观点,丰富了痹病的病机理论。
明清时期,痹病的理论有较大发展和日臻完善。
《医门法律》对痹病日久,主张治疗应“先养血气”。
清代温病学的形成,对热痹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有更充分的论述。
痹病久病人络在这一时期受到重视。
.《医宗必读》对痹病治疗原则作了很好的概括,主张分清主次,采用祛风、除湿、散寒治疗,行痹应参以补血,痛痹应参以补火,着痹应参以补脾补气。
《医学心悟》《类证治裁》等医籍也赞同这一观点。
【病因病机】1.正气不足正气不足是痹病的内在因素和病变的基础。
常见风湿病中医辨证论治
常见风湿病中医辨证论治⼀、常见风湿病中医辨证论治:1、类风湿关节炎:(1)活动期:风寒湿痹阻型主证:肢体关节冷痛,肿胀或重着,局部⽪⾊不红,触之不热,关节屈伸不利,遇寒痛剧,得热痛减,或恶风发热,肌肤⿇⽊不仁。
⾆质淡,苔⽩,脉弦紧。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药:蠲痹汤加减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川芎、防⼰、乳⾹各10克,桑枝、海风藤各15克加减:寒盛加附⼦;湿盛加苍术、薏⽶;风盛加防风、⽩芷。
湿热蕴结型主证:四肢关节或肌⾁局部红肿、疼痛、重着、触之灼热,下肢尤甚,或关节积液,屈伸不利,或伴发热,⼝苦⼝粘,⼝渴不欲饮,尿黄。
⾆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祛热利湿,宣痹通络⽅药:宣痹汤合三妙散加减薏⽶、⽜膝、⾚⼩⾖各30克,蚕砂20克,防⼰、黄柏、滑⽯各10克,连翘、苍术、⼭栀各15克加减:关节肿痛甚加忍冬藤、⽊⽠、桑枝;热毒盛者加地丁草、蒲公英、忍冬藤;热盛者加⽯膏、寒⽔⽯;湿盛加萆解、⼟茯苓;热灼伤阴去滑⽯、⾚⼩⾖,加元参、⽣地。
寒热错杂型主证:肢体关节疼痛、肿胀,局部触之发热,但⾃觉畏寒,或局部触之不热但⾃觉发热,全⾝热象不显,关节屈伸不利。
⾆质红,脉数。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清热除湿⽅药:桂枝芍药知母汤⼟茯苓30克,知母、⾚芍各15克,桂枝、防风、防⼰、威灵仙、独活、川芎各10克,⿇黄、⽢草各5克,细⾟3克加减:寒重热轻者,重⽤⿇黄、桂枝,加附⽚;热重于寒者,加⾦银花、牡丹⽪、⽣⽯膏;阴虚发热者加青蒿。
阴虚内热型主证:关节红肿疼痛,触之发热,甚则屈伸不利,筋⾁痉挛,伴低热、盗汗、五⼼烦热,⼝⼲喜饮,⼤便⼲结。
⾆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凉⾎解毒⽅药:丁⽒清络饮加减桑枝30克,蒲公英25克,⽣地、⾦银花各20克,丹⽪、⽯斛、青蒿、⽩薇各15克,秦艽、⽜膝、独活各10克加减:兼有湿热者加苍术、黄柏、薏⽶。
(2)缓解期痰瘀痹阻型主证:肢体肌⾁关节疼痛,痛处不移,关节肿⼤,甚则强直变形,屈伸不利,周围看见硬结,肌肤甲错或⼲燥⽆光泽。
痹证(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辩证治疗方法
痹证(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辩证治疗方法痹证乃外邪侵袭人体引起肌肉、关节、筋骨不利的统称。
西医的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风湿症,皆属于中医痹证。
它主要由风、寒、湿三气所致。
《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行痹游走不定,痛无定处;痛痹筋骨疼痛,痛处相对固定;湿痹则疼痛而有肿胀、麻木。
风寒湿气在人体内停留日久,亦可郁而化热成为热痹。
所以临床上可将它分为二大类。
辦证施治1.风、寒、湿痹症见四肢关节疼痛,风气胜者为游走性,以寒湿为主者则疼痛部位固定,关节活动受影响,屈伸不利,局部可有胀,遇冷加剧,得温则减,恶风寒,身体沉重或烦痛,舌苔薄白,脉细、沉细或弦细。
治宜祛风除湿、宣痹止痛。
(1)独活寄生汤加减:羌活,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赤芍,川芎,生地,牛膝,杜伸,党参,茯苓,桂枝。
有祛风湿、强筋骨、补气血、补肾作用,扶正而祛邪,使肝肾强而痹证愈,运用于体痹证。
(2)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桂枝,赤芍,甘草,麻黄,白术,知母,防风,炮附片。
《金匮要略》以它治疗“诸肢节疼痛”,“脚肿如脱”。
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痛处固定而关节肿胀者。
(3)痹汤加减:黄芪,当归,赤芍,羌活,防风,片姜黄,甘草,穿山龙。
有除湿疏风作用,其补气,使气行则血行,血行则风散,驱散风湿而祛痹。
2.湿热痹痹之因于寒者固多,痹之兼于热者亦复不少,多见于风湿热病人。
病者发热口渴,咽红面赤,关节红肿,痛处固定,屈伸不利,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宜养阴清热凉血通络。
《温病条辨》谓:“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痛,舌色灰滞,面目黄,病名湿痹,宣痹汤主之”。
方用防己,杏仁,连翘,滑石,山药,苡米,半夏,蚕砂,双花。
痛重加片姜黄海桐皮,有红斑者加秦艽,大青叶,忍冬藤,板蓝根。
清热疏风,使汗出,退热消斑。
关节痛重加牛膝,海桐皮、琋草。
“寒伤阳,热伤阴”,湿热痹证日久伤阴则症见阴虚盗汗,五心烦热,心悸气短,舌质红,脉细数,临床上风湿性心肌炎迁延日久就属于这种情况治疗宜宣痹汤合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米)加减。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一、引言
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
中医对风湿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认为骨节与气血、经络有关,内外因素的影响可导致风湿病的发生和发展。
二、中医对风湿病的病因分析
⒈内因
●痰湿内蕴:由于湿气聚集在体内,阻滞气血运行,导致关节痛。
●湿热蕴结:体内热毒与湿气相互融合,造成关节红肿疼痛。
●脾肾阳虚:脾肾功能失调,影响气血产生,导致关节炎症。
⒉外因
●风湿侵袭:寒湿或湿热侵入人体,引发风湿病症状。
●外伤引发:外部刺激或损伤导致关节炎症。
三、中医对风湿病的辨证施治
⒈辨证分型
●湿热型: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口苦口渴,便秘等。
●寒湿型:关节肿胀,疼痛隐隐作痛,不耐寒,喜温,尿少等。
●气血虚弱型:关节痛缓慢发作,疼痛不甚剧烈,易乏力,面
色苍白等。
⒉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选择温化寒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
药进行治疗。
●针灸疗法:采用针刺激活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关节疼痛。
●推拿按摩:利用推拿按摩手法,调理气血,舒缓关节症状。
四、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疾病发病率统计数据、中医治疗案例以
及相关研究论文。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和发布的
法律法规,对中医医疗活动进行规范和监督。
⒉中医执业许可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执业许可证,是中医师合法从事中医诊疗工作的必备证件。
黄帝内经中的风湿病症诊断与治疗
黄帝内经中的风湿病症诊断与治疗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在中医中,风湿病被归类为“风湿痹症”,并在《黄帝内经》中有详细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黄帝内经中关于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内容。
一、风湿病的诊断1.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风湿病的病情。
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患者面色苍白,舌苔白腻,脉象浮数。
2. 闻诊: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来判断风湿病的病情。
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患者常有关节摩擦音、骨骼杂音等。
3. 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来判断风湿病的病情。
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患者常有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4. 切诊:通过按摩患者的穴位来判断风湿病的病情。
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患者常有寒湿、瘀血等病理变化。
二、风湿病的治疗1. 药物治疗: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的治疗应以祛风湿、活血化瘀为主。
常用的药物有桂枝、川芎、红花等,可以通过煎煮、研磨等方式制成药剂。
2. 针灸治疗: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的治疗可以通过针灸来调理经络、活血化瘀。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曲池等,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3. 推拿治疗: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的治疗可以通过推拿来调理经络、活血化瘀。
常用的手法有揉、捏、推、拿等,可以通过按摩来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4. 运动治疗: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的治疗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活血化瘀、增强体质。
常用的运动有太极拳、气功等,可以通过舒展关节、增加血液循环来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5. 饮食调理: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的治疗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祛风湿、活血化瘀。
常用的食物有姜、蒜、红枣等,可以通过煮汤、炖煮等方式食用。
三、风湿病的预防1. 避免受凉: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的发生与寒湿有关,因此要避免受凉,保持身体的温暖。
2. 适度运动:黄帝内经中提到,适度的运动可以活血化瘀、增强体质,有助于预防风湿病的发生。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风寒湿邪入侵体内、机体气血郁滞、阴阳失调等因素有关。
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和调理养生两个方面。
一、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辨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象和脉象来确定病情的辨证类型,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 风寒湿毒证: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红肿、活动受限,舌质淡、苔白,脉象浮紧。
治疗方法以祛风散寒、祛湿化痰、解毒止痛为主。
常用药物有羌活寄生汤、夏枯草汤等。
二、调理养生
中医强调治疗的还要注意调理养生,增强患者的抵抗力,预防复发。
1. 调理饮食:患者应注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葱、韭菜等。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适量的脂肪的食物,如鱼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
2. 适量运动:患者应适量参加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以缓解关节僵硬和疼痛,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3. 调节情绪:情绪波动可能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沮丧。
4. 注意保暖:保持环境温暖,避免寒冷和潮湿的环境,也可以使用暖宫贴、保暖裤等辅助保暖的方法。
中医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注重辨证施治和调理养生的综合治疗,通过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及适当的饮食调理、适量运动和情绪调节等,可以缓解疼痛、减轻肿胀、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使用药物和方法,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辨证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舌 象、脉象等,确定患者的 证候类型,制定针对性的 治疗方案。
结合
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综 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证候 类型,制定更为精准的治 疗方案。
脏腑辨证与气血辨证
脏腑辨证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判断病变 脏腑,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气血辨证
根据患者气血运行情况,判断气血 失调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与家人和朋友沟通:分享心情和困惑,获得支持和理解。
保健建议:情志调理与起居调理
• 采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情 绪。
保健建议:情志调理与起居调理
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病情控制 。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坐或站,应定时活 动关节,缓解压力。
起居调理
分类
风湿病包括多种类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 。
风湿病的病因与症状
病因
风湿病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
症状
风湿病的症状多样,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发热、疲 劳等,严重时可累及内脏器官,如肾脏、肺等。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思路
风寒湿痹证
关节疼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伴有关节 肿胀、僵硬,舌淡苔白,脉弦紧。
寒热错杂证
关节疼痛,局部红肿,得温则减,伴见寒热 往来,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湿热痹证
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伴见发热、口渴 、心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肝肾不足证
关节疼痛反复发作,伴见腰膝酸软、眩晕耳 鸣、舌淡苔白,脉沉细。
02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方法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01
02
03
辨病
中医诊断学中的风湿病辨证
问诊
详细询问病史、症状特 点,了解病情发展及兼 证情况。
切诊
通过脉诊、按诊等,判 断病邪盛衰及正气强弱 。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原则及实践意义
辨病
明确疾病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
辨证
分析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证 候特点,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
实践意义
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可以全面 把握疾病本质,提高治疗效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心理干预,调整心态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如焦虑、抑郁等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康复。
谢谢聆听
常见风湿病症候群辨析与治疗
03
策略
风寒湿痹型症候群辨析及治疗策略
症候群特征
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遇寒加 重,得温则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 紧或弦紧。
治疗策略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常用方剂如乌 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针灸治疗 可选取关元、气海等穴位。
风湿热痹型症候群辨析及治疗策略
症候群特征
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遇热加重,得冷则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
经典方剂在风湿病中的应 用
如桂枝汤、麻黄汤等,具有温经散寒、祛风 除湿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等证型的风湿 病。
现代药物在风湿病中的应 用
如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具有抗炎 、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适用于各种类型
的风湿病。
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和实施注意事项
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因素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 剂量调整、治疗周期等。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寒冷刺激是诱发风湿病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论治
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论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全身关节呈游走性红、肿、重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属中医的“痹证”、“风湿痹证”等范畴。
一、诊断1.以四肢大关节走窜疼痛为主,伴重着、酸楚、麻木、关节屈伸不利。
多有恶寒、发热等症。
2.病前多有咽痛、乳蛾史,或涉水淋雨、久居湿地史。
3.部分患者可有低热,四肢环形红斑,或结节性红斑。
常可累及心脏。
4.血沉增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试验大于500单位。
二、治疗1.行痹(风邪偏胜)主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等。
舌苔薄白,脉浮。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用方1、防风汤加减:防风、羌活、独活各9克,葛根、茯苓、鸡血藤各15克,秦皮、当归、川牛膝各12克,麻黄、肉桂、炙甘草各6克,生姜3片,红枣5枚。
每日1剂水煎服。
用方2、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克。
每日1剂,水煎服。
用方3、风湿骨痛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温开水送服。
2.痛痹(寒邪偏胜)主证: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昼轻夜重,关节不能屈伸,痛处不红,触之不热。
苔白滑,脉弦紧。
治法:散寒止痛,祛风除湿。
用方1、乌头汤加减:生黄芪30克,制川乌(先煎半小时以上)、炙麻黄各6克,羌活、独活各9克,赤芍、白芍、川牛膝、老鹳草各12克,甘草5克。
每日1剂,水煎服。
用方2、寒湿痹颗粒:每日3次,每次1包(10克),开水冲服。
用方3、独活寄生合剂:每日3次,每次1~2支(每支10毫升)。
3.着痹(湿邪偏胜)主证:肢体关节重着酸痛,痛处固定,下肢为甚,或有肿胀,肌肤麻木,天气阴雨加重。
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用方1、薏苡仁汤加减:惹苡仁30克,海桐皮、茯苓皮各15克,制苍术、羌活、独活、川芎、桂枝、防风各9克,制川乌(先煎半小时)、麻黄、甘草各6克,生姜3片。
每日1剂,水煎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著痹
• 著痹" 湿气胜者为著痹 " • 著痹即着痹 ,“ 着 ” 言其症状以重着
难去为特点。
精品PPT
4. 周痹
• 表现为全身肢节疼痛的痹证。 • 临床特点:疼痛走串,无定处,休
作更替,无有终时。
精品PPT
5. 历节 ( 历节风)
• 表现为周身关节皆痛。
• 临床特点:关节肿痛,疼痛难忍 , 游走不定 , 昼轻夜重 , 甚则肿大 变形 , 屈伸不利 , 活 动受限。
痰浊 产生 原因
风寒犯肺,肺气郁闭,肺津凝聚成痰 寒湿困脾,脾失健运,湿聚成痰
痹症日久伤及肾阳,水道不通,水湿内停聚 而成痰或伤及肾阳,虚火伤津,炼液成痰
痰浊痹阻经络,流注关节,痹症加重
精品PPT
瘀血 生成 原因
风寒湿邪痹阻心脉 气滞痰浊阻滞 气虚推动无力 阳虚寒凝气血不畅
瘀血内生,阻于 脉络,经气不利, 气血不荣,发为 风湿病
• 肢体疼痛
精品PPT
外感六淫邪气1
——风寒湿(1)
• 风邪善行数变——关节游走疼痛——行痹 • 寒为阴邪,其性凝滞,主收引,寒气盛者,
气血凝滞不通—— 关节冷痛—— 痛痹 • 湿为阴邪,重浊粘滞,阻碍气血运行——肢
体重着,痛处不移——着痹 • 风寒湿邪入侵人体,痹阻经络,关节气血不
畅,不通则痛 • 肢体疼痛
精品PPT
五体痹
3. 脉痹
• 脉痹是指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于脉 络之中 , 引起血络痹阻 , 脉道不 通,而引发的痹证。
• 临床症状以皮肤黯紫、麻木不仁、 肢体疼痛等,并可兼有心悸气短为 主要特征
精品PPT
五体痹
4. 筋痹
• 筋痹是指风寒湿热之邪滞留于筋 脉 , 使筋失所养 ,脉络痹阻而引发 的痹证。
精品PPT
4. 热痹
1. 因感受热邪或温热之邪 , 或风寒湿邪 入里化热 。
2. 临床特点:‘肌肉关节的红肿热痛 , 伴有身热、汗出、口渴、舌苔黄腻、脉 象滑数。 常兼有红斑、结节 , 口渴便干。这种 风湿病疼痛显著 , 关节不能屈伸。
精品PPT
5. 燥痹
1. 以感受燥邪为主 , 或由于阳热之邪化 燥伤阴 , 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失于濡养 而致的一类痹证。
• 临床表现以筋脉拘孪、屈伸不 利、肢节疼痛等症为主要特征。
精品PPT
五体痹
5. 骨痹
• 骨痹是指风寒湿热之邪深入于骨 , 阴阳
不和 , 骨失所养而引起的痹证。 。
• 表现以骨节沉重、活动不利、腰脊酸软、 关节变形主要特征。
• 多影响到肾, 严重者出现 " 尻以代踵 , 脊以代头 " 的症状。
精品PPT
• 临床表现以 肢体拘挛、屈伸不利、关节 疼痛 ,兼少腹胀满、夜卧易惊、胁痛 腹胀、 腰痛足冷等症为其特点。
精品PPT
五脏痹
5. 肾痹
• 肾痹乃骨痹不已 , 复感于邪 , 内舍 于肾 , 引起肾气虚衰 , 腰脊失养 , 水道 不通的病证。
• 临床表 现以严重的关节变形 , 四肢 拘孪疼痛 ,屈伸不利,步履艰难 ,,或有 面色黎黑、水肿尿少 等症为其特点。
发作。
精品PPT
营卫气血失调1 —— 营卫失调
引起营阴 不足的原因
劳倦内伤,生活失调 起居不慎,寒温不适 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不健
病机:腠理失密,卫外不固,外邪入侵,营卫失和,
气机痹阻,不通则痛
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邪乘虚内侵,正气为 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 痹
精品PPT
营卫气血失调2 —— 气血失调
精品PPT
外感六淫邪气1
——风寒湿(2)
风寒湿三气中,当以寒与 湿为主,在寒湿二者中,更 应强调湿邪,湿邪是风湿病 的最主要病。
精品PPT
外感六淫邪气2
——湿热
• 湿热痹阻病机 A.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 B. 外感风湿之邪,入里化热 C.风寒湿痹阻,经久不愈,蕴而化热 D .湿热之邪直中入里
• 肺主气,肺虚则肌腠失 密,卫外不固
• 脾主肌肉,脾虚则肌肉 不丰,四肢关节失养
• 肝主筋,肝虚则筋爪不 荣,筋骨不韧
• 肾主骨,肾虚则骨髓失 荣,骨质不坚
五脏内伤,血脉失畅,
营卫失和,风寒湿 热之邪乘虚而入, 发为风湿病
精品PPT
四 痰浊淤血内生
风湿病多为慢性病程,病变日久,病邪入里,致脏腑功能 失调,从而痰浊瘀血产生
风湿病中医辩证 施治
精品PPT
内容题要
• 定义
• 常见证候
• 分类
• 治则与治法
• 病因病机 • 常用方剂
• 常见症状 • 常用中药
精品PPT
中医风湿病定义
风湿病是由于人体营卫气血失和, 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肌肤经络筋骨经脉, 邪正相搏,气血痹阻,出现的以肢体关 节疼痛、肿胀、重着、麻木、变形、僵 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严重时累 及脏腑功能失调的一类疾病,包括了中 医传统的各种痹症。
精品PPT
按临床表现分类
1.行痹 2.痛痹 3.著痹 4.周痹 5.历节
6.鹤膝风 7.漏肩风 8.顽痹 9.尪痹
精品PPT
1. 行痹
• 行痹“ 风气胜者为行痹 ”。 • 临床症状特点是疼痛部位走串不定。
精品PPT
2. 痛痹
• 痛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 • 临床症状特点是以疼痛为著 。
精品PPT
• 上述病机使湿热交阻,气血瘀滞筋脉关 节出现关节肌肉红肿灼痛,屈伸不利, 可伴发热恶寒。
精品PPT
外感六淫邪气3
——风热病邪与火热毒邪
外感风热 毒邪
阳盛之人 感受外邪 随阳化热
火毒之邪
• 病机:病邪在表,阻塞 经脉——发热恶寒,身痛 酸胀,皮肤肿胀 • 病邪入里化热,火极生 毒,热毒交织,燔灼阴血, 热毒阻于经络关节,蚀于 筋骨,甚则侵及脏腑—— 关节红肿热痛,皮肤红斑 结节,甚则心肝肾脑受累
精品PPT
6 .鹤膝风
• 鹤膝风属于风湿痹证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病变。
• 临床特点: 关节肿痛显著 , 肌肉瘦 削枯萎 , 臂胫股部 细小 , 或仅膝关节 肿大 , 屈伸不利 等。
精品PPT
7. 漏肩风 (肩凝风)
• 病位特点 :以肩部疼痛凝滞不爽为 主症 。
• 临床特点:肩部疼痛 , 活 动不利,肩 肘无力 , 上举后旋受限为主 , 疼痛以 夜间为重,活动后减轻。
精品PPT
外感六淫邪气4
—— 燥邪
风燥外侵
燥邪致痹
风热之邪外侵化燥伤阴
阴津干涸 经脉痹阻
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口干唇 燥,口腔溃疡,眼干少泪等
精品PPT
二 营卫气血失调
• 营卫气血失调是风湿病发病的重要原 因之一。
• 营卫气血的生理:营行脉中,卫行 脉外,阴阳相贯,气调血畅,濡养脏腑 经络,四肢百骸。 营卫虚弱,濡养卫 外 功能失常,邪气乘机而入,风湿病
痰浊瘀血是风湿病后期使病情加重, 日久难愈的重要原因
精品PPT
综上所述
风湿病病因病机是内因外因相互作用 的结果:
六淫邪气入侵是外在致病因素 营卫失和、脏腑功能紊乱是致病的内在基础, 痰浊瘀血、内生留滞关节是风湿病缠绵难愈的 重要原因。
精品PPT
风湿病的常见症状
1.疼痛 2.关节肿胀 3.麻木 4.晨僵 5.肢节屈伸不利 6.畏寒恶风 7.发热
精品PPT
8.顽痹
• 顽痹多因风寒湿热之邪留滞肌肉筋 骨间,深入脏腑,正虚邪恋,反复 发作所致。
• 表现特点 : 关节 肿胀变形 , 筋脉拘 孪 , 关节僵直 , 屈伸不利 , 腰膝酸软 , 肌肉瘦削 , 行则偻俯 , 严重者 关节萎 废不用 , 并伴有寒热自汗短气等全身 症状。
精品PPT
9. 尪痹
精品PPT
风湿病的分类
• 按病因分类 • 按病位分类 • 按临床特点分类 • 按证候分类
精品PPT
按病因分类
1. 风痹 2. 寒痹 3. 湿痹 4. 热痹 5. 燥痹 6.风寒湿痹 7.湿热痹
精品PPT
1. 风痹
1. 以感受风邪为主 , 外邪侵犯肌肤、关节、 经络
2. 症状特点:疼痛走串 , 游走不定。 多发于上肢、肩背等处 , 伴有恶风、 汗 出之表现。
2. 临床表现特点;肌肉酸削 , 关节不利 , 口鼻干 燥 , 双目干涩等症为主。
精品PPT
6. 湿热痹
1. 湿热痹属于热痹。 2. 临床表现以关节或肌肉局部红肿、热痛、
有重着感。 伴发热 , 口渴不欲饮 , 溲黄 , 烦闷不安。 舌质红 , 苔黄腻 , 脉濡数或滑数。
精品PPT
7. 风寒湿痹
1. 风寒湿邪兼夹而至 , 为 “ 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 ” 之本义。
五脏痹 1. 心痹
• 心痹为脉痹不已 , 复感于邪 , 内舍于 心 , 引起心脉痹阻的病变。
• 临床表现心悸, 气短而喘 , 肢节疼痛 , 脉象细弱或结代等症是其特点。
精品PPT
五脏痹
2. 肺痹
• 肺痹为皮痹不已 , 复感于邪 , 内 舍于肺 , 而引起的肺气闭阻的病变。
• 临床表现除了关节肿痛、皮肤 麻木等外 , 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喘满
风湿病的 病因病机
精品PPT
风湿病病机
正气不足是风湿病发生的内因, 是本。
风寒湿热邪气是风湿病发病的 外因,是标。
精品PPT
风湿病的病因
1 外感六淫邪气 2 营卫气血失调 3 脏腑内伤 4 痰浊淤血内生
精品PPT
外感六淫邪气1
——风寒湿
• 风寒湿邪入侵人体,痹阻经络, 关节气血不畅,不通则痛
属于实证的有
偏寒证:风寒痹阻证 风湿痹阻证 瘀血痹阻证 营卫不和证
偏热证:湿热痹阻证 热毒痹阻证 暑湿痹阻证 瘀热痹阻证 寒热错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