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区 生态环境建设
浅谈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长 汀 中 下 游平 原 地 区 面 积 1 2 . 6 k n i 2 , 有效耕 地约 6 0 0 h m2 , 人 j峡 电站装机容量为 1 8 2 0 0 M W ,年平 均发电量 8 4 7亿 k W. 口约 一亿 , 是我 重要 的商 品粮 、 棉、 油 的基地 , 有是经 济 比较发 h , 符建 同等规模 的火 电站, 每年需 要大 量燃煤 , 除 排除 大量 的废 废水 外 , 每年还要 排放二氧化硫约 2 0 0万 t , 一氧化碳 约 1 万 达的地 区。由于平原地 区高程普遍低 于洪水位 数米至十几米 , 所 渣 、
2 . 1水 土 流 失 严 重
入 湖 的 泥 沙 ,从 而 使洞 庭 湖 年 平 均 淤 积 量仅 相 当于 目前 的 1 / 3 ~ 1 / 2 , 故可 以大 大延 长洞庭 湖的寿命 , 有 利于改善湖泊 生态环
长 江 上 游 地 区 是 水 土 流失 易 发 区 , 水土流失非 常严重 , 据 统 境 。 计 水 土 流 失 面 积 已经 达 到 3 5 . 5 万k m 2 , 占总 流 域 水 土 流 失 面 积 的 3 . 4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概述
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 高,长江中下游旅游进入快速发 展期,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旅游产品日益丰富。
品质提升阶段
当前,长江中下游旅游正逐步从 快速发展向品质提升转变,注重 旅游品质和游客体验,推进旅游 产业升级和创新。
当前旅游市场分析
市场规模
01
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市场规模庞大,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持续
该地区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 产,如苏州园林、南京明孝陵、杭州 西湖等,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02 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
长江风光
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壮丽的长江 风光,游客可以乘船游览长江,
欣赏沿岸的山水画卷。
湖泊与水库
该地区有许多湖泊和水库,如鄱 阳湖、巢湖、洪泽湖等,这些湖 泊和水库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
04 旅游管理与服务
旅游政策与法规
旅游政策
长江中下游地区政府为了促进旅游业 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旅游政策,包 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市场推广等 ,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旅游法规
为了规范旅游市场和保障游客权益, 长江中下游地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旅 游法规,包括旅游合同管理、旅游服 务质量标准、旅游安全管理制度等。
旅游设施与服务
住宿设施
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各种类型的住宿设施,包括星级酒店、经济 型酒店、民宿和农家乐等,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餐饮设施
该地区的餐饮业十分发达,有各种口味的美食供游客选择,包括地 方特色菜、小吃和各类中西式餐厅等。
交通设施
长江中下游地区交通便利,有发达的公路、铁路和水路网络,以及 航空和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方便游客出行。
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拥有多样化的动植物资源,如扬子鳄、中华鲟等珍稀物种,为生 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发展问题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发展问题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全球第三长的河流。
它流经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个地区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人口聚集地。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首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给予了这个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长江流域拥有广阔的农田,适宜农业发展。
这里的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
同时,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这为水利发展和电力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这个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然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发展问题。
首先,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容易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
每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都会发生严重的洪水,给当地的农田、城市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破坏。
其次,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相对紧张。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需求日益增加,而水资源的供给却有限。
这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此外,长江中下游地区还面临着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
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废水和废气排放,严重污染了长江和周边地区的水源和空气质量。
为了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工作。
这包括加强堤防的建设和维护,改善排水系统,提高防洪能力。
其次,加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管理。
这包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保护,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改善长江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另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还需要注重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不能只关注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我们需要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良性循环。
总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PPT课件
最后一只白鳍豚“淇淇”
今天孩子们能见到的白鳍豚……
• 闪光的“中华鲟”!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 。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远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 就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中华鲟属硬骨鱼类鲟形目。鲟类最早出现 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世,一直延续至今,生活于我国长江 流域,别处未见,真可谓“活化石”。被称为“水中熊猫”。成体 的中华鲟体大而重,雄体一般重68—106公斤,雌的130—250公斤, 据称,最高的记录竟达 500公斤
水体酸化 土壤酸化 破坏生态 腐蚀建筑物
工业酸性 废气排放 汽车尾气
水质下降
工业废水
危害人类健康 生活用水
破坏生态
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
退耕还湖
调整能源 结构 达标排放
污水处理 达标排放
• ①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 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 严禁开垦大于25°的坡地,已开垦的陡坡耕 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25°以下的坡地改修 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地和人工 草地。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 业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 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 我国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 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 分地区,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酸雨 区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我国酸雨区面 积扩大之快、降水酸化率之高,在世界上 是罕见的。
• 以重庆、贵阳为代表的西南酸雨区酸雨污 染有所减轻;华中酸雨区(湖南、江西等省) 酸雨强度有所增加;华东区特别是浙江省酸 雨污染进一步加重;华南酸雨区的珠江三角 洲地区酸雨污染加重。
洪湖湿地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
洪湖湿地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摘要:洪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最具代表性的湖泊之一,本文通过对洪湖水生态环境现状论述与剖析,针对洪湖水生态恶化日趋严重的问题,初步提出了保护和修复洪湖水生态环境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洪湖湿地;水生态环境;现状;对策洪湖是湖北省最大,全国第七大天然淡水湖泊,水域面积53.3万亩,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我国主要的越冬水禽栖息地。
洪湖是长江重要的分蓄洪区,连接了来自荆门、潜江、荆州等上游及洪湖周边地区共1.0375万平方公里的汇水,是大武汉重要的防洪安全屏障,同时也是重要的水源区,其周边涉及洪湖、监利两县市共13个乡镇以湖为生的渔民近2万人。
洪湖又是重要的水产种养基地,水产品产量每年达10万吨,产值过亿元,在全国湖泊中居第二位。
作为革命老区,洪湖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其秀丽的湖区风光和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使洪湖成为丰富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除此之外,洪湖湿地在航运交通、净化环境、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发挥着主要作用。
但由于人口急剧增加,社会的快速发展,沿湖地区群众对湖泊无节制的开垦和侵占,洪湖湿地水生态被破坏,水质污染、物种减少、调蓄功能下降,候鸟迁飞,洪湖水生态恶化日趋严重,保护和修复洪湖水生态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1 洪湖水生态环境现状由于水生态保护工作起步较晚,措施不到位,当前洪湖水生态遭到较严重的破坏,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湖泊面积萎缩,调蓄能力下降上世纪50年代,洪湖面积114万亩。
六十年代中后期,受“以粮为纲”“与水分地,向湖要粮”观念错误引导,沿湖地区广泛开展“插到湖心、收到湖底”围湖造田大运动,不到20年,洪湖面积速减近一半以上,目前只有53.3万亩,有效调蓄容积为6-12亿立方米,调蓄能力较50年前减少一半以上,完全不能满足四湖流域防洪抗旱调蓄需要。
因此每逢大雨或干旱就出现一次大灾,80型、91型、96型、2010型大灾就是明显例证,特别是2011年春旱乃70年一遇,实属罕见。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恢复措施与实践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恢复措施与实践作者:刘保艳唐政胡玉镜来源:《长江技术经济》2024年第01期摘要:三峡工程完工后,在145~175 m高程的库区两岸形成与天然湖库涨落季节相反、涨落幅度30 m的消落区。
消落区存在生态环境脆弱、人居环境较差、滨水生态破坏较严重等问题。
以重庆市万州区陈家坝向坪肥子坝段长江消落区为例,在坚持生态优先、兼顾景观的原则下,以植被恢复工程设计为主,兼顧辅助工程设计,通过植物空间处理与品种筛选相结合,辅以配套设施等工程措施,达到生态恢复的效果,同时兼顾景观休闲功能,为人们提供亲水空间。
相关实践可为其他区域消落区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落区;生态恢复;品种筛选;肥子坝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志码:A0 引言三峡工程运行后,根据现行调度方案,年度间坝前水位在145~175 m之间变化,在水库周边形成了落差30 m的消落区。
三峡水库消落区是水陆缓冲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地灾易发区,是三峡库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是三峡后续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凸现,生物多样性锐减,旅游资源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和生态缓冲带功能减弱,严重威胁着库区的生态景观和生态安全。
消落区的生态环境具有淹没时间长、水位涨落幅度大等特征,特别是在一些坡度陡、水流急、土壤难以沉积的河段,植被常常完全消失而成为裸地,其产生的景观不协调也会制约库区旅游业的发展。
水库蓄水后,消落区植被日渐稀疏,呈现类似“荒漠化”现象,结构缺损的消落区与陆域和水库形成明显反差。
三峡后续规划工作实施以来,消落区保护与治理取得了显著成绩,有效改善了库区水生态环境,但是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问题。
1 消落区生态问题分析1.1 生态环境依然脆弱三峡水库消落区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生态系统,试验性蓄水以来,消落区植物生态系统逐渐向耐淹的草甸生态系统演变,植物群落结构趋于稳定,但受特殊自然条件、外界干扰以及生态治理技术等多种原因的制约,消落区生态系统结构简化、功能弱化,呈现出不稳定性和脆弱性,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严峻。
长江中下游、东南、西北、西南《中国地理》(华中师大考研笔记)
长江中下游、东南、西北、西南《中国地理》(华中师大考研笔记)第十二章长江中下游区主要内容:长江中下游区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和上海7省市。
面积约89×104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9.3%,2001年人口约36 66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8.7%。
本区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达,长江沿岸处于我国经济网络的轴心位置,其经济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节自然条件分析一、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的地表结构本区地势西高东低,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分布。
淮北平原:江苏与安徽北部为黄淮平原的一部分,称为淮北平原。
淮阳山地:包括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及其东延的江淮丘陵。
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山地两侧气候土壤、植物均有明显差异。
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江汉平原、洞庭湖、鄂东沿江冲积平原、鄱阳湖平原、巢湖及皖江沿江平原及长江三角洲等组成。
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5m以下。
河网密度达4.8km/km2三角洲的南北两翼各有一个大的碟形洼地,北为里下河平原,南为太湖平原。
居中的是一系列以河口沙坝为核心的河口古沙洲。
近期发育的沙洲尚处在长江南北汊流包围之中,例如崇明岛、长兴岛、横岛等。
早期形成的古沙洲已与长江北岸连成一片,成为江淮平原的组成部分。
江南丘陵:包括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南岭以北的广大低山丘陵区。
红岩盆地广布,红层地貌发育典型。
南岭山地:江西、湖南南部为断续的东西向的南岭山地,南岭古称“五岭”包括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山地。
西部边缘山地:本区西部为一系列较高的山地,自北向南有武当山,大巴山东段的神农架和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
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 000~6500℃。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
长江中下游经济实施方案
长江中下游经济实施方案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长江中下游经济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适宜农业和工业发展。
同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便于与周边地区开展经济合作,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其次,长江中下游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实施方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特点和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经济实施方案:一、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要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加快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交通运输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四、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繁荣。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推动经济发展。
五、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科技含量,推动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六、加强区域合作,形成良好发展格局。
加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总之,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实施方案能够取得成功,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
还记得1998年那次大洪水吗? 你知道它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多大?
返回
第二章 长江中下游环境问题分析
但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不断增 强,特别是近代人类活动对江湖演化的影响到达前所未 长有江的流程域度独。具特色的地貌背景和水文情势,客观上形成 了长围江垦中不下仅游使平湖原泊,面尤积其锐是减沿,江同地时区也星使罗湖棋泊布蓄的水湖容群积景减 观少。。这些湖泊湿地,通过其调蓄作用维系着长江水系的 水量湖平泊衡经;过通建过闸湖控泊制湿后地,的原沉江沙湖、间营的养水物力质直的接吸联收系、被降隔 解断和,转湖化泊等丧的失净了化自作然用吞,吐保江护河着的长功江能水,系鱼格类局资的源相群对体稳得 定不和到水来体自质江量河的的优适良时,补延充缓,长入江湖的水自系然上变游迁河速道率也。因建闸 控制使原有的鲥鱼,以及青、草、鲢、鳙等一些重要产 卵场地遂之消失。
湖泊作为地球表面相对独立的自然综合体,是陆地 表面大气圈、岩石圈、陆地水圈和生物圈,以及人文圈 等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联结点,是其集水域物质和能量 的“汇”,经长期的演化,不但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而且具有维系区域生态平衡的生态服务功能。湖泊湿 地的破坏不但直接影响湖泊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 展,同时更重要的是将对区域的生态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鉴于长江流域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加强其湖泊 湿地的恢复、保护和管理,业已成为十分紧迫的战略任
• 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民以食为先。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 史长河中,粮食一直是居重要地位的。明、清朝时期,随 着商品性经济作物生产和家庭手工业的发达,粮食的商品 生产和销售也迅速发展起来了,到了清初,粮食贸易更是 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 自古就有“苏湖熟,天下足”和“湖广熟,天下足”之誉。 “苏湖熟,天下足”谚语中的苏是指当时的苏州府,湖是 指湖州府,泛指现今的太湖平原地区,其寓意是若太湖平 原地区粮食获得丰收,则全国就没有饥馑之忧了。“湖广 熟,天下足”谚语中的“湖广”泛指现今江汉平原和洞庭 湖平原,其寓意是两湖平原获得丰收可以满足全国食粮之 需。
长江豚泪——长江江豚,谈谈对于水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豚泪——长江江豚,谈谈对于水生态环境保护导语:白鱀豚和长江江豚都是生活在长江里的珍稀动物。
在长江中生存了2500万年的白鱀豚,或许将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因为人类活动而导致灭绝的豚类动物。
如今,被称作白鱀豚“丑表妹”的江豚也遭遇种群数急剧下降的危机。
豚类与人共享同一条江河。
淡水豚的今天,就是人类的明天,保护江豚也就是在保护人类。
危如累卵的长江生态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也是生命的摇篮,千万年来,它不停地把一个个充满稚趣的生命摇向成熟。
长江流域覆盖了中国1/5的面积,其淡水资源占到了中国总数的40%,有超过70%的水稻和一半的小麦都靠长江的水来灌溉,产出占到了GDP的40%。
除了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长江还保持着丰富的生物种群,350种鱼类中有112种是长江独有的,其中不乏珍稀物种。
人们曾经对长江顶礼膜拜,但是人们也不停地向长江索取财富。
长江现在正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长江沿岸除鄱阳湖和洞庭湖等少数几个大型湖泊以外,已全部建坝建闸,造成栖息地破碎化;捕捞手段的日趋“现代”化、捕捞强度的增大大大破坏了长江的鱼类资源;长江水资源不断被污染,使长江生态环境雪上加霜;上世纪70年代以后,作为黄金水道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运沙的船只、跨江的桥、新建码头日益增多……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以下简称WWF)日前发布题为“世界面临最严重危险的10 条河流”的报告,中国的长江和怒江分别以污染和蓄水工程的问题榜上有名,报告显示:长江流域所产生的污染占中国污染的60%,每年排入长江中的污水及工业废物达250亿吨,占全国污水排量的42%。
通常情况下,河流会自我净化,但当污染的速度大于河流的净化速度时,就会引发危机。
目前长江水质在中国的水体中并非是最差的,但是其恶化速度却是最快的,如果一旦情况失去控制,造成的后果会非常严重。
前WWF全球淡水项目负责人杰米?皮托克(Jamie Pittock)表示:“报告中的所有河流存在的淡水危机已经很多年了,但是一直未能使大家有所警惕。
中国长江中下游水污染严重环境保护亟待加强
中国长江中下游水污染严重环境保护亟待加强为了构建一个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
本文将分析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污染现状,并提出应对水污染的措施。
一、水污染现状中国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发展的不可避免性,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排放:许多工业企业未能有效处理污水,导致工业流域的水质下降。
工业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大量排放,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农业面源污染: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化物质通过径流进入水体,破坏了水生态系统和水质。
3. 生活污水:城市和乡村地区的规划和建设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
一些农村地区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居民直接将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损害。
二、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严重威胁到生物多样性、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影响如下:1. 生物多样性丧失:水污染导致河流中的植物和动物种群减少,甚至灭绝。
这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2. 饮用水安全问题:由于水污染,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饮用水质量受到威胁,人们的健康处于风险之中。
3. 生态系统破坏:水污染使得河流中的生态系统丧失平衡,导致湿地退化和物种减少。
这些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和资源。
三、应对措施要加强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环境保护,有必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出台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和惩罚措施,确保各类企业和农户按照规定处理废水和污染物。
2. 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并合理规划排放点,确保污水的彻底处理。
3.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4. 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对水污染问题的意识,推动人们改变生活方式,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三峡工程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
三峡工程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三峡工程是我国重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河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工程不仅在解决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和防洪问题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
从建设之初,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就备受关注。
面对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治理和保护。
首先,在三峡工程建设中,政府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工程建设规划,确保了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建设过程中,采取了水土保持、水污染控制等一系列措施,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对于三峡工程的后期管理,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监测手段。
建立了长江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对三峡工程运行期间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确保水质不受污染。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周边土地资源的管理,采取了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保护措施,保护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除了在工程建设和后期管理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三峡工程还促进了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周边地区的经济收入。
人们通过观光、旅游等方式,可以近距离欣赏到三峡壮丽的风景,同时也能够增进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然而,尽管有这些措施和成就,三峡工程仍然面临一些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
例如,水库大坝的建设导致了河流生态系统的改变,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水库蓄水和放水导致了水流的剧烈变化,对下游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此,政府和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和实施更加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努力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的来说,三峡工程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尽管面临挑战,但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措施,不断加强对三峡工程的环境保护和管理,确保了长江流域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三峡工程也带来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区域发展长江中下游区
区域发展长江中下游区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横贯多个省份,并贯穿了中国的中部地区。
长江中下游区域是指长江从湖北境内进入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份的河段。
这一区域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从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探讨长江中下游区域的发展前景。
一、人口分布长江中下游区域是中国的重要人口集聚区之一。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该区域的总人口已经超过5亿。
其中,以武汉、南京、上海等城市为代表的大中城市人口众多,形成了相对密集的人口分布格局。
这样的人口基数为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二、经济发展长江中下游区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
该区域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以汽车、电子、钢铁等行业为龙头,形成了以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和中部地区(武汉、湖北、湖南)为核心的经济圈。
这一区域相对集中的人口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便捷的物流条件,使得长江中下游区域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三、生态环境长江中下游区域的生态环境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政府和各界纷纷采取措施,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例如,在长江岸线建设绿化带、提升水质、保护湿地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努力。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发展前景长江中下游区域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首先,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产业链。
其次,区域内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再次,政府对区域的政策支持加大,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项目落地。
最后,生态环境的改善将进一步提升区域的吸引力,并为投资和创新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长江中下游区域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和发展引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和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区域的经济繁荣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工程水生态保护研究
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工程水生态保护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
长江流域是中国的经济重要区域,也是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
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岸坡崩塌问题日益严重,崩岸现象频发,给周边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崩岸现象不仅导致土壤和水体的严重流失,还会影响河流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为了解决长江中下游崩岸问题,保护水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开展崩岸治理工程水生态保护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工程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探索如何有效治理崩岸问题,保护水生态系统,实现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开展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工程水生态保护研究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质,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其中下游地区崩岸问题日益严重,给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影响。
开展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工程水生态保护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崩岸治理工程能够有效减少崩岸现象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保护沿岸农田和村庄,维护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
崩岸治理工程的实施可以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提升,提高河流水质,增加水生态物种的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崩岸治理工程的推进也有利于提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质量,提升地区的整体生态效益。
开展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工程水生态保护研究不仅有利于改善周边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还能为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深入探讨崩岸治理工程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指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工程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探讨崩岸治理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对崩岸治理工程的效果进行评估。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若干问题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若干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生态环境保护区,承载着重要的使命。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却面临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围绕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若干问题展开讨论。
一、水污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是中国南北水文化的母亲河,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保护区。
由于长江经济带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长江,造成了长江水质恶化的严重问题。
水污染不仅直接影响了长江经济带地区的居民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质量,而且对全国的生态安全和水资源供给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水资源过度利用长江经济带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河流枯水期加长,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特别是在干旱季节,长江经济带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三、生态破坏长江经济带地区属于中国南方的地理气候区,以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著称。
随着工业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原本的湿地、森林和湖泊等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而且,由于长江经济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直接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生活品质。
四、生态补偿不足对于长江经济带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但是缺乏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目前,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成本较高,企业和个人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导致了长江经济带地区的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修复。
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是长江经济带地区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问题。
五、环境监管不力在长江经济带地区,由于环境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很多企业和个人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存在违反环保法规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小型企业和个体户,由于监管不到位,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废水直接排放至江河湖泊,进一步加剧了长江经济带地区的水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长江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长江知识点地理知识点:七年级上册长江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自青藏高原流经九个省市,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全长6397公里,流域面积达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千米。
一、地理特征长江幅员辽阔,地貌复杂多样,其中约65%为丘陵和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总面积的70%以上。
最高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是青藏高原最高峰之一。
长江流域的地势高度不断变化,自西北向东南可分为四个阶段:青藏高原西北段、川西高原东缘、川滇重峦和湘江平原。
二、生态环境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汇聚着多个生态系统,是我国十大自然保护区之一。
长江三峡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和瑰宝,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著名的如大足石刻、三峡工程、张家界等。
三、水文特征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水源区,其生态环境对全国生态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长江源头处的雪山融水和降雨水主要供应黄河水系,长江中下游的水主要来自降雨及支流的供水。
长江上游夏季水流量丰富,而冬季降雪较多,上游水位偏低。
高水位期集中在夏季,川滇段主汛期为7-8月,洞庭湖后汛期为6-7月。
四、经济特征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走廊和工业基地,涉及上游的农业、畜牧业、林业,中游的能源、电力、交通等,下游的制造业、服务业、港口经济等多个领域。
目前长江上游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是我国经济的中心之一。
其中,长江流域的城市主要包括四川省成都市、重庆市、湖南省长沙市、湖北省武汉市、上海市、江苏省南京市等。
总之,长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区和经济走廓,其地理、生态、水文特征及营养素的贡献对全国有着重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我们要加强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合理利用开发长江,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价值,并持续做好长江流域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练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策略
练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策略练江流域水环境治理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练江流域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涉及四川、湖南、江西等省份,流域面积广阔,水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利用和污染,导致水环境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制定科学合理的水环境治理策略,是练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当前紧迫任务。
一、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练江流域水资源是该地区的重要优势资源,但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水资源的紧张和矛盾。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制定并实施严格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健全水资源调度和分配机制,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力度,推动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限制超采、超排行为,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需求。
二、严格水污染治理练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严重影响了流域内水质和生态环境。
要从源头控制,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推动企业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力度,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推动建设农田污水治理设施,严格控制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建设和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水质净化处理效果。
三、推进生态修复练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湿地退化、水生态系统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是当前流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要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推动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修复退化的水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珍稀濒危生物种群,推动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保护和修复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和完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四、加强流域协同治理练江流域跨多个省份,流域内生态环境问题具有较强的协同性和联动性。
要加强流域内各地区政府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制定流域水环境治理总体规划和重点工程实施方案,统筹推进流域内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工作,形成统一的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机制,推动各地区政府通力合作,推动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工程水生态保护研究
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工程水生态保护研究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频繁发生崩岸事件,严重威胁了江岸的安全以及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这一情况,长江中下游各地政府积极开展崩岸治理工程,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治理。
治理工程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尤其是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开展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工程水生态保护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长江中下游崩岸的特点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中国的多个省市,其中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上海等省市。
长江流域沿岸地区人口众多,沿江地区的农田、城市、村镇等人类活动频繁。
由于河道水流湍急,沿江地区易发洪涝及崩岸事件,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崩岸现象尤为严重。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岸线较为陡峭,土质脆弱,挡水坝断、坡面坍塌等现象频繁发生,给沿江居民生产、生活和交通带来了巨大影响。
二、崩岸治理工程的措施长江中下游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纷纷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崩岸治理工程,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护岸工程通过修建护岸工程,加固岸线结构,减少岸线土壤的流失,从而达到防止崩岸的目的。
护岸工程可以采用石方护岸、挡土墙、植被修复等方式进行建设。
2. 河岸整治对长江沿岸进行整治和治理,包括清理河道垃圾,修复沿岸植被,保护和改善沿岸水生态环境,减少崩岸的发生。
对长江河道进行整治,包括清淤、清疏河道,保持河道通畅,减少河床的淤塞和泥沙的堆积,从而降低河流水位,减少崩岸的发生。
4. 生态综合治理结合生态修复工程进行生态综合治理,利用植被覆盖、湿地修复等方式进行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减少崩岸及洪涝灾害的发生。
以上各种措施在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崩岸治理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缺陷问题及改进方案当前的崩岸治理工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植被修复不足部分地区在进行崩岸治理工程时,对植被的修复不足,导致了植被覆盖不足,难以达到预期的生态保护目的。
一些崩岸治理工程中采用的护岸工程效果不明显,难以达到防止崩岸的目的。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2011年:1、线性构造带:由地质构造所形成的断裂带、线性褶皱带、岩体的线性排列带、火山链等。
特点是基本对称的构造格局,线性构造带的等距分布,活动带与稳定区反差明显。
2、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强烈的气旋性涡旋,伴有大风降水的对流天气。
3、后备耕地资源:也称为宜农荒地资源,主要只是以开垦种植农作物,人工牧草和经济林果的天然草地、疏林草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未利用的土地。
4、风景旅游资源:是对具有旅游吸引力的自然、社会现象和因素的统称,即是指客观存在的包括已经开发利用和尚未开发利用的,能够吸引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切自然存在、人类活动,以及他们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各种产物的总称。
5、邮电通讯业:指通过交通线路、电报、电话、传真、电视、广播等方式传递语言、文字、图像、数据、函件等进行邮件和信息传递的产业部门,包括电话、电报、函件、报刊发行、用户传真、无线寻呼、特快专递等。
6、地域分异规律:指整个景观或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按确定方向发生有规律的空间分异的现象。
二、1、自然风光资源主要有哪些?山岳风光,河湖泉瀑,海岸、沙滩、岩岛风景资源,气象气候风光资源,生物景观旅游资源,风沙戈壁和黄土高原景观资源,其他。
2、地下水资源的种类:A、松散沉积物孔隙水,主要分布于中生代以来陷落的,具有巨厚疏松沉积的构造盆地地区。
B、岩溶裂隙溶洞水。
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层分布区。
此类地下水,我国南北方均广泛分布。
C、基岩裂隙水。
分布较广泛,特别是广大北方地区侵入岩裂隙水分布面积大。
南方地区,除东部沿海丘陵地区分布比较广泛外,其余地区均呈零星分布。
D、冻土孔隙裂隙水。
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端、阿尔泰山地等纬度较高,或纬度不高但地势特高,气候寒冷有冻土层分布的地区。
3、矿产资源特点:A、种类多、资源总量丰富B、成矿时空跨度大C、矿床类型多样,矿石类型齐全D、富矿少,贫矿多,共生矿床多,选矿难度大E、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地域组合多样4、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A、基于农耕文明的民族文化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3)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和海堤建设,提高城市防洪和抗御风暴潮的能力。 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和海堤建设,提高城市防洪和抗御风暴潮的能力。 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和海堤建设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4)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4)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限期治理,按期达标。对上海、南京、武汉、长沙、南昌、九江、 限期治理,按期达标。对上海、南京、武汉、长沙、南昌、九江、宜昌等工 业聚集程度高的地区,做好城市规划工作, 业聚集程度高的地区,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把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作为城市 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二)生态环境建设
退耕还林, 严禁开垦大于 25° 的坡地 , 已开垦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 , 25° 退耕还林 , 严禁开垦大于25 的坡地, 已开垦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 25°以下的坡地改修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地和人工草地。开展小流 25° 以下的坡地改修梯田, 营造水土保持林、 水源涵养地和人工草地。 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 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 防治水土流失。 防治水土流失。
无数浮萍涌进了长江。 无数浮萍涌进了长江。 垃圾倾倒入河水里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长江中下游区湖泊众多, 长江中下游区湖泊众多,其污染程度 不尽相同。洞庭湖主要污染物为总磷、 不尽相同。洞庭湖主要污染物为总磷、铵 及亚硝酸氮。巢湖、 及亚硝酸氮。巢湖、太湖水质污染均以有 机和无机氮、磷为主,表现为富营养化, 机和无机氮、磷为主,表现为富营养化, 水质已达不到Ⅲ类要求, 水质已达不到Ⅲ类要求,许多城市市内及 市郊湖水水质为Ⅳ类或Ⅴ 市郊湖水水质为Ⅳ类或Ⅴ类。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3)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本区属于南方山地丘陵水土 流失区,水土流失范围广。 流失区,水土流失范围广。水土 流失最严重的是赣南、鄂东、 流失最严重的是赣南、鄂东、湘 西北等地区,江西的兴国、 西北等地区,江西的兴国、湖北 的蕲春和湖南的安化是水土流失 严重的县。 严重的县。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达 58.2%,库区河谷两岸滑坡崩坍 %,库区河谷两岸滑坡崩坍 %, 多处, 有200多处,塌体总量 多处 13.5×108m3,泥石流有 泥石流有270多处。 多处。 × 泥石流有 多处 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城市、 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城市、工 道路的施工, 矿、道路的施工,移民后靠上山 伐林垦荒,此类灾害还将会加剧。 伐林垦荒,此类灾害还将会加剧。
长江水变黄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Hale Waihona Puke (4)生物生境恶化,物种濒危 生物生境恶化, 生物生境恶化
由于人口增加,环境污染等原因, 由于人口增加,环境污染等原因,严重影 响生物的繁衍。 响生物的繁衍。 长江是水生生物资源的宝库,有鱼类 长江是水生生物资源的宝库,有鱼类300 多种,其中1/3是特有种 是特有种, 多种,其中 是特有种,近几十年来生态 失衡,长江鲫鱼已接近濒危、 失衡,长江鲫鱼已接近濒危、白鳍豚数量大 此外,白鲟、中华鲟、 减。此外,白鲟、中华鲟、长江鲟等一级保 护动物,江豚、 护动物,江豚、胭脂鱼等二级保护动物的生 境条件受到影响,种群数量日趋减少。 境条件受到影响,种群数量日趋减少。
本区内许多城市自来水水源已遭 受不同程度污染,影响饮用水质 受不同程度污染, 量。一些水厂取水口被迫移向江 合肥、无锡、 心。合肥、无锡、苏州等城市近 年已多次因水源受污染, 年已多次因水源受污染,自来水 被迫短期停产, 被迫短期停产,影响城市居民生 活及工业生产。 活及工业生产。 淮河、太湖、 淮河、太湖、巢湖均因水质 污染严重, 污染严重,被列为全国治理重点 限期对象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酸雨影响范围日益扩大。 酸雨影响范围日益扩大。 80年代以来 我国酸雨影响地区从西南扩展到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据测定, 年代以来, 80年代以来,我国酸雨影响地区从西南扩展到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据测定,长 江中游地区,重酸雨区包括长沙、黄石、宜昌、咸宁等城市, 江中游地区,重酸雨区包括长沙、黄石、宜昌、咸宁等城市,中等酸雨区包括武 沙市、常德、九江等城市。 汉、沙市、常德、九江等城市。
(1)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 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 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
植树造林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2)结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项目建设, (2)结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对长江河道及平 结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调整水利系统工程, 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调整水利系统工程,适应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 程建设后长江中下游水利系统的变化。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 程建设后长江中下游水利系统的变化。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堤坝 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行洪能力。 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行洪能力。严禁围垦湖 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沙石。 泊、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沙石。
长江洪灾图片1 长江洪灾图片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长江洪灾图片 2
长江洪灾图片3 长江洪灾图片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2)环境污染加重。 (2)环境污染加重。 环境污染加重 长江沿岸工业及生活废水年排放总量约130 130× t, 长江沿岸工业及生活废水年排放总量约130×108 t,约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 31%,废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达100亿元以上。 长江下游10 %,废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达100亿元以上 10个市的化 的31%,废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达100亿元以上。 长江下游10个市的化 肥施用量就达120.53万吨。 120.53万吨 肥施用量就达120.53万吨。 COD、BOD5,铵氮和挥发性酚, 长江中游主要污染物为 COD、BOD5,铵氮和挥发性酚,主要超标项目是 大肠菌群。长江下游沿江城市附近江段已形成宽窄不等的污染带, 大肠菌群。长江下游沿江城市附近江段已形成宽窄不等的污染带,各江段水质已 超过Ⅲ类标准,且以有机污染为主。 超过Ⅲ类标准,且以有机污染为主。
生态环境建设
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二、生态环境建设
2009 12 01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洪涝灾害严重。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都是洪涝灾害频发区。 洪涝灾害严重。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都是洪涝灾害频发区。 1991年江淮洪涝 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 年江淮洪涝, 1991年江淮洪涝,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 1954年长江洪水 受灾耕地317万公顷1980年两湖大涝, 年长江洪水, 317万公顷1980年两湖大涝 1954年长江洪水,受灾耕地317万公顷1980年两湖大涝,湖北和湖南受灾耕 地分别为157 73万公顷和54. 公顷。 157. 万公顷和54 地分别为157.73万公顷和54.1公顷。 1994年洪水 湖南受灾面积、142万公顷 年洪水, 万公顷。 1994年洪水,湖南受灾面积、142万公顷。 1994年以来 虽然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但洪涝灾害仍不断发生。 年以来, 1994年以来,虽然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但洪涝灾害仍不断发生。 1998年长江洪水 年长江洪水, 赣受害面积约100万公顷,经济损失严重。 100万公顷 1998年长江洪水,湘、鄂、赣受害面积约100万公顷,经济损失严重。
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