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历史地理-长江中下游地区共30页PPT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

李孝聪教授【内容提要】:从中国历史上的地缘政治结构,阐述大地域、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形成发展进程中,区域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地貌与交通线的分布,地区开发的模式,区域环境的变迁,环境变化的模式与区域社会的互动;自然环境对城乡居民建筑、民间习俗的影响。

中国文化区域的划分,文化扩散与融合,区域民间文化的特征。

授课按中国黄土高原、河西走廊、西北内陆、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淮海平原、山东丘陵、东北平原与山地、内蒙古草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低山丘陵、沿海岛屿、岭南地区等大自然区域,分别讲授区域历史地理。

内容涉及:气候与环境、地貌与水系、交通与城市分布的地带性与形态特征、经济开发、区域文化景观。

本课程是《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的下编,建议学生在学习过上编:历史地理学理论、中国历史自然地理、中国历史政区地理的基础上,连续选修。

讲授本课程的目的是从区域的角度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区自然环境、经济与文化历史地理的综合性认识,适应学术研究或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人才的需要。

区域性研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是对以往的整体性、概括性描述之不能自圆其说的批评和补充,也是学术研究与现实相结合的"接口"。

为了能够便于理解,以加强地理空间观念,建议听课同学自备地图。

希望这门课的内容能够对学生观察问题的视角有些新的启发。

【授课大纲】:第一编导论:区域历史地理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概念与基础理论:历史上中国区域的划分:方式、原则、类型与命名;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等级体系;地缘政治结构: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关系,羈縻、联邦制的特点和适应性;三边:边缘、边疆和边界,住民对边缘、边疆和边界的看法。

研究的切入点:当今社会是读图的时代,读图与读书并重。

地理现象在地面上的分布是一种空间关系,"语言是一种经过时间的延续先后相接的表示符号,单以语言表述地理现象,是不适合的。

地图是表示地理现象的最好工具。

7.2.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1课时 课件(22张PPT)-八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7.2.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1课时 课件(22张PPT)-八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新课讲解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地理位置与范围
范围:
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
Hale Waihona Puke 新课讲解一、江海交汇之地 1.地理位置与范围
地理位置优越
地理位置: 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 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可依托长江干支流 发达的水系,联系 广大的内陆地区。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当堂检测
读长江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沿海地区比作“弓”, 那么 长江三角洲 地区就位于箭头的位置。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当堂检测
读长江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形容长江三角洲,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课堂小结
“鱼米之乡”——长 江三角洲地区
(第1课时)
江海交汇之地
地理位置与范围 “鱼米之乡”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当堂检测
读长江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工业地区: A: 京津唐 地区 B: 珠江三角洲 地区 C: 长江三角洲地区
岷江能够为成都平原提供灌溉水源,也可能引发洪涝灾害。
新课讲解
一、江海交汇之地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认识岷 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P52)
都江堰有效地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既能够提 供发展农业的灌溉水源,还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威胁。

中国的地形(共70张PPT)

中国的地形(共70张PPT)
可发展种植业。
中国的地形
思考: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有利影响: 1、地形多种多样,有利于发展农业多种经营。 2、山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不利影响: 1、造成我国耕地面积小。 2、山区限制了交通发展,对外联系不便。 3、易发生自然灾害。
中国的地形
如何描述地形地势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2、地势起伏状况(起伏大小,哪里高哪里低)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局部地区特殊地貌(比如喀斯特地貌)
(四中)国的中地形国的三大丘陵
中国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位于第三阶梯上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四中)国的中地形国的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
(四中)国的中地形国的三大丘陵
山东丘陵
(四中)国的中地形国的三大丘陵
东南丘陵
中国的地形
四、地质灾害、相关多发
1.地震:
(1)成因:我国地处世界六大板块之间相撞形成的两大
昆仑山脉
二级阶梯:
由三大盆地、三大高 原组成,海拔1000~ 2000米。
中国的地形
三级阶梯:
由三大平原、三大丘 陵组成,海拔500米
昆仑山脉
以下。
中国的地形
昆仑山脉
沿海大陆架:
沿海大陆架是大陆向 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 蕴藏资源丰富。
中国的地形
(2)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 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国的地形
(3)影响: 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常常破坏田园 与建筑; ②火爆发可能引起地震灾害,海底火爆发还 可能引起海啸危害; ③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可以成为肥沃的土壤 ④火山喷发可能带来硫磺等有用矿物。
中国的地形

地理学习课件: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理学习课件: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临黄海和东海,长江 贯通东西,拥有濒海、沿江 双重区位优势,对本区乃 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强 劲的带动作用。
地形和 河流
自然 资源
交通 优势
1 农业生产优势
二、鱼米之乡
活动探究1
小组合作,读图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 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武汉气温年变化曲线与各月降 水量柱状图,描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 征。
近些年来,人们在稻田养鱼的基础上,创造了 多种稻田养殖模式,实现了稻、鱼、鸭、蟹立体 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探索 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二、鱼米之乡
5 农业可持续发展
结合阅读材料,思考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方向。
严格限制占用耕地
朝着 、
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方向发展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 棋布,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 湖等大淡水湖,盛产鱼、虾、蟹、莲、菱、苇, 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暨豚等世界珍品,水 产产量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
二、鱼米之乡
4 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阅读教材,找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工矿企业增多
城市面积扩大
水源:河湖众多,利于灌溉和养殖
二、鱼米之乡
2 种植业及主要物产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请你说出其主要的农产品及其分布。
01 粮食作物 水稻: 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02 其他农作物 棉花、油菜、茶、柑橘和蚕丝等
二、鱼米之乡
3 渔业及其地位
➢ 长江中下游平原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为淡水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成为我国 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课堂小结
当堂练习

2.中国地理分区(共26张PPT)

2.中国地理分区(共26张PPT)

为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河北省置作与为地我形国和钢河铁流产有量着最密多切的的省关份系,,规一划是将分部 分钢铁企业向沿海临港地区转移,并布实在施两企种业地合形并类和型技交术界改处造的。冲积扇上,二 (善2)京结津合冀图地2和区文的字大材气料环分境析?,请这各种答调一是特整条分点为。布是什在土么河壤能流肥促中沃进游、河地水北区源省。充钢这足铁些、工地坡业区度发的和展共缓,同。改
(2017·淮南模拟)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解决多年冻土层不稳定对路基的影响,
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如下图所示),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 ℃
时关闭,低于0 ℃时打开。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 ℃~8
℃,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0 ℃的时期)约6.5个月。据此完成4~5题。
4A..通正风温管期挡一板直(C处于关) 闭状态
天山、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喜
贺兰山、阴山
马拉雅山
气候与自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 高寒气候,干湿季节明显,降水量由东南向 然景观 减少,由草原过渡为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递减。景观垂直变化明显
农业 生态保护
畜牧业基地:贺兰山以东的牧区、高山 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河谷农
草场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青稞、小
河西走廊、新疆绿洲
麦、豌豆
荒漠化、水土流失、沙尘暴、重建西部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合理伐林、放牧、耕
生态环境
作,造成湿地退化
导航页
该地受西风带影响,①、②、③地都受其影响,但③地地势
(2014·四川文综)下高,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2)长江江苏段________岸岸线资源条 件较好,说明利用岸线资源适宜发展资 金密集型工业的主要原因。

中国地理 地形与地势(共36张PPT)

中国地理   地形与地势(共36张PPT)

如何将塔克拉玛干改造为绿洲?
地势地特吧工征程对组:气爆候破喜的马影拉雅响山
①影响气温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例如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气温低得多
②影响降水
我国西高东低,三级阶梯的地形对来自东南的暖湿气流具有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 导致我国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③影响气流运动
我国许多山脉的两侧气候差异大,如秦岭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地பைடு நூலகம்
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多沙漠和戈壁,内有我国最大的塔 克拉玛干沙漠,海拔800 ~ 1300米,内部平坦
准噶尔盆地
我国第二大盆地,多风蚀地貌,沙漠面积小,海拔2001000米,地势东高西低
柴达木盆地
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多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地势特征
第一级阶梯
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 以高原为主 (青藏高原)
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昆仑山脉 祁连山脉 横断山脉
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巫山
第二级阶梯
雪峰山
平均海拔
第三级阶梯
1000~2000 米 平均海拔500米以下 以高原盆地为主 ,以平原、丘陵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暖湿气流
颛顼
塵日周昔
(请背诵全文)
埃月之者
歸星山共
焉辰天工
移柱與
焉折顓
地地頊
不維爭
滿絕為
東天帝
南傾怒
故西而
水北觸
潦故不
地势特征对河流的影响
(1)河流流向: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本流入海;山 脉成为分水岭,影响流域范围。 (2)河流落差:阶梯间落差巨大,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坡度陡缓影响河流水流,峡谷、 急流、瀑布的形成与地形有关。

《长江中下游平原》PPT-完美版

《长江中下游平原》PPT-完美版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 子方法 :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 代背景 ;展开 丰富联 想。… …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继续 运用我 们总结 的这些 体会句 子的方 法去学 习课文 ,一定 会有更 多的收 获。

日积月累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 化宝库 中的一 笔财富 ,这节 课我们 一起细 细品读 鲁迅先 生文章 中的脍 炙人口 、发人 深省的 名言警 句。
丰富的铁矿、水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 基础雄厚,经济发达
《长江中下游平原》PPT-完美版
《长江中下游平原》PPT-完美版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 先生的 才学和 人格魅 力所折 服,这 节课我 们就来 谈谈自 己心目 中的鲁 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 以结合 课外学 习的收 获来谈 ;可以 讲同鲁 迅有关 的人和 事,也 可以说 说读鲁 迅作品 的体会 。
总结: 河流与城市的关系:长江沿线: 武汉:九省通衢,长江中游的全国最大城市 和港口。 上海:全国最大城市和港口,国际金融贸易 中心,长江流域的经济龙头。
活动:结合课文48页阅读材料: 浦东新区:了解浦东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PPT-完美版
《长江中下游平原》PPT-完美版
二、沿江工业走廊:
找出: (1)铁矿分布地区。 (2)主要城市:上海、 南京、杭州、武汉、长 沙、株洲、湘潭 (3)三大工业区:沪 宁杭、武汉、长株潭 指出:工业走廊:
3.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是( C )
A.武汉 B.广州 C.上海 D.南京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导论)PPT课件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导论)PPT课件
《尚书·禹贡》、《山海经》、《周礼·职方》、 《吕氏春秋·有始览》、《尔雅·释地》。
13
●《尚书·禹贡》。
全文1193字。被称为“古今地理志之祖”。以天然山脉、河流、海 岸作为划分州境的地理依据。详细记载了古代的政治制度,九州的划分, 山川的方位和脉络,物产分布,土壤性质等。
关于《禹贡》的考证专著有23种。所以1934年3月1日创刊了《禹贡》 半月刊,1936年5月成立了“禹贡学会”,从其英文译名来看,就是中 国历史地理学。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网站名为“禹贡网“。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


主要讲三个问题:
☆历史地理学的含义及其与其相关学科的关 系。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方法。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目的。
2
一、历史地理学的含义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的一切地理现象的分布、变迁及其发生、发展规 律的科学。概括地说,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的演变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内容为:
不过,本书不论是内容或语言,都显得荒诞奇伟,作为历史资料来 运用,必须经过分析研究,即便是山脉、水道,也要祥加考证。
15
☆正史中的《地理志》类及后人辑佚研究资料 。二十四史中
有《地理志》的共16部,无《地理志》的8部。加上《清史稿》、《新 元史》共18部。
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研究方法必然是历史学和地理学的 交叉、也必然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的融合。
☆历史文献研究法。
☆野外考察和考古学成果的利用 。
☆地理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
10
☆历史文献研究法
历史地理学主要借助文献资料来研究人类历史上地理现 象的分布、变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很多地理现象是人 类生产活动形成的。如运河的开凿、都城的建置、疆域的形 成、政区的划分。

中国地理--南方地区(69张ppt)

中国地理--南方地区(69张ppt)
(3)生活: 食—大米为主食 住——注意通风散热,重庆、武汉、南京有“三 大火炉”之称;
行——水陆运输发达;玩——游泳、龙舟竞赛。
(二)人文地理特征
2、农业生产——水田为主的鱼米之乡
(1)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 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 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 ②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 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 ③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 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 ④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1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D 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
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
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
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下图①、
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
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
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
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14-
(1)长江沿岸工业带 条件: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 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 部门:能源、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 (2)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 • 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发展外向型经

(3)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区(带) : A、发展条件: 地形崎岖不平,但水能、矿产、农林牧资源丰富。 西部开发政策
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
120.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爬山难度
B.增加耕地面积
C
C.便于汇集雨水D.提高地面美观度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

第四章 长江中下游地区:鄂、湘、赣、苏、皖

第四章  长江中下游地区:鄂、湘、赣、苏、皖

区域历史地理网上讲义之四第四章长江中下游地区:鄂、湘、赣、苏、皖纲目:1.“九曲回肠”与“吴头楚尾”:自然地理与地缘政治2.“南襄隘道”与“义阳三关”:中原通江南之路3.横看成岭侧成峰:长江中下游流域城市经济发展的轨迹4.经济与文化的重合:富庶与人才第一节“九曲回肠”与“吴头楚尾”----自然地理与地缘政治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自然地理区划上属华中区,大致位于秦岭和南岭之间,西起巫山、雪峰山东侧,东际于海。

地跨北纬24~34°、东经103~123°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明显交替,四季分明。

降水量比较丰沛,自南向北递减。

长江为区域内主要水系,支流发育繁茂,干支流水量均很丰富。

长江干流自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为中游段,自江西湖口至长江口为下游段。

长江从宜昌脱离山峡之后,水面落差减小,水流缓慢,江面宽阔(2000~650米不等),河道分叉曲折,摆荡不定,构成典型的陆上三角洲地貌景观。

上起湖北枝江下至湖南城陵矶一段,古称荆江,荆江河道尤其婉蜒曲折,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由于流速缓慢,泥沙淤积多,每当汛期来临,极易造成溃堤泛滥灾害,自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

类似的分叉弯曲河道还出现在长江武穴至湖口江段,由于受两岸山地丘陵的夹峙,下陷新地质构造的影响,自龙坪长江发育出第二个陆上三角洲地貌,即九江冲积扇。

长江中游的这两个陆上三角洲冲积扇导致类似的鹅颈式分汊河道,长江主河道自北向南的偏转,地貌上分别在长江北岸出现过两个古湖泊:云梦泽和彭蠡泽,又相继消失。

由于同样的河床演变,又导致长江南侧的湘、赣北部先后出现了洞庭湖与鄱阳湖。

从而影响了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活动。

总体来看,整个长江中下游江段,河道的特征为叉流多,曲流多,沙洲多;两岸的湖泊多,矶头多,给长江行船、津渡、码头的选位既有利也有不便。

湖泊在汛期起则起着容蓄调洪的作用。

受地质条件与湿热气候影响,华中地区的土壤以黄棕壤和红壤为主。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PPT课件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PPT课件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
七、地形 11、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
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八、区域
12、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13、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线
1、我国某山脉以北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 主。关于此山脉的走向正确的叙述是( C ) A 南北走向 B 东北-西南走向 C 东西走向 D 东西-西南走向 2、山东省位于我国的( A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 B ) A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B 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C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 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
学习指导(二)
•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3,思考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秦岭-淮河一线,比较其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2、结合图像内容,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时间:5分钟,比一比哪些同学完成的好!
P3 阅读 秦岭-淮河—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一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秦岭—淮河以北 0℃以下
4.气候灾害:南( 涝 )北( 旱 )
5.交通运输:南( 船 )北( 马 ) 6.饮食习惯:南( 甜 )北( 咸 )
7.工业结构:南( 8.武术专长:南( 9.方言种类:南(
轻 )北( 重 ) 拳 )北( 腿 ) 多 )北( 少 )
结束
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以及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差异。
2、在图中找出各个区域划分的界线,看看都经过哪些地区?
3、说出各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
时间5分钟,比一比哪些同学自学效果好!
根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
条件的不同和经济活动、人文 地理景观的差异,全国大致可 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 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长江中下游地区

第三节. 主要古代城市
长江中下游流域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1、长江沿岸的城市,大都经历过城址自江两岸的丘陵岗地向长江支流入江口转 移的过程; 2、历史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城市,大都经历过由单纯的军事防御职能向行政兼 工商业中心双重功能的转化,在水运条件便利的地方更为显著; 3、江流对沿岸的侵蚀作用强烈,则便于发展城市商业码头,堆积作用明显,则 能为沿江城市范围的拓展提供土地; 4、近代工业产生之前的江南城市,只有选址建在开阔的河谷地带,江流沿岸有 较为开阔的冲积平原,适合发展农业经济,才能获得城市成长的持续支撑力。 5、随着人口增长,城镇逐渐从长江的主要支流向更小的支流上游迈进,呈现出 条带状溯源分布的规律,构成流域型城镇分布体系。
二、湖南 北宋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贯穿南北,简称湘。 雪峰山是湘东、湘西两大自然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全省东、南、西三面山地 环绕,逐渐向中部及东北部倾斜,湘、资、沅、醴四水最终都汇入洞庭湖, 形成树枝状扇形水系。洞庭湖属构造湖,全国第二大淡水湖,唐宋至清朝中 叶,是其扩张的全盛期,汛期湖面约为现今湖面的2~3倍,19c中叶以后进入 淤塞萎缩期,建国后的围垸造田更使其水面不断缩小。 三、江西 隋唐以前习惯上称长江下游北岸与淮河之间的地区为江西,唐代改称淮 南,而以长江南岸为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黄山、白玉山以 西各州为江南西道,江西之名移到长江以南,后经宋元明清的省并州县逐渐 形成江西省地域。 江西省地势东、南、西三面山峦起伏,中部为河谷丘陵,北部为鄱阳湖 平原,与湖南省地势相似。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70%,河流均发源于省境 东南西三面山地,主要有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和饶河五大水系,汇聚形 成鄱阳湖,然后经湖口注入长江。
第四节. 荆楚文化、湖湘文化与吴越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 长江中下游地区
( 鄂、湘、赣、皖、苏)
第一节. 各省历史自然地理 第二节. 本地区的古代交通 第三节. 主要古代城市 第四节. 荆楚文化、湖湘文化与吴越文化 第五节. 苏州园林和皖南民居
第一节. 各省历史自然地理
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致位于秦岭和南岭之间,西起巫山、雪峰山东侧,东 际于海。区内丘陵山地和平原盆地相间,平原上湖泊密布,是我国淡水湖泊 最密集的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四季分明。
四、安徽 安徽省以江北的安庆府和江南的徽州府各取一字合称而来,因先秦此地域内曾设皖
国,故简称皖。 在自然地理上由四个地形区组成: 1.淮北平原:我国历史上较早农业开发的地区,也是著名的黄泛区。 2.江淮低山丘陵:以大别山主体及其向东北延伸的余脉构成,是江淮分水岭。 3.长江沿岸平原:略成西南—东北走向,主要由长江及其支流的冲积作用和湖泊的
淤积作用而成。 4.皖南低山丘陵:历史上由于北方移民的大量到来,狭小的土地难以养活众多的人
口,从而导致当地茶叶经济的兴盛和外出经商的习俗。 五、江苏
与安徽一样,在清朝前期由江南行省分置而来一个更广泛的地域概念。
是全国地势最低平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m以下,平原占总面积的68%, 其形成与沂(yi)、沭、泗、江、淮和太湖水系的冲积、洪积密切相关。
三、江西
隋唐以前习惯上称长江下游北岸与淮河之间的地区为江西,唐代改称淮 南,而以长江南岸为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黄山、白玉山以 西各州为江南西道,江西之名移到长江以南,后经宋元明清的省并州县逐渐 形成江西省地域。
江西省地势东、南、西三面山峦起伏,中部为河谷丘陵,北部为鄱阳湖 平原,与湖南省地势相似。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70%,河流均发源于省境 东南西三面山地,主要有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和饶河五大水系,汇聚形 成鄱阳湖,然后经湖口注入长江。
二、南襄隘道
指今河南南阳盆地与湖北襄樊之间的古代著名道路。又称“夏路” 。
开封—方城—南阳—新野—襄阳—荆州
当国都选择在开封、洛阳时,这条道路连接南北的作用最突出。北宋时 曾两次试图开凿方城运河沟通白河与中原的黄河、淮河,均未成功。
荆州、襄樊两座城池分别扼住江汉之间南北交通的关节点,历史上的军 事政治地位极为重要。如关羽守荆州,樊城一战水淹曹操七军,阻止了北方 势力南下;吕蒙白衣渡江,关羽坐失荆州,败走麦城,在南襄隘道上丢了脑 袋;高季兴做荆南节度使,由于荆州控制了闽、楚、南汉诸国与中原进贡、 贸易的通道,高遂大肆“邀掠”而成一独立王国;宋元对峙,以襄樊为前线, 襄阳一丢,则江汉诸州相继陷落,半壁江山终不能自保。
能为沿江城市范围的拓展提供土地; 4、近代工业产生之前的江南城市,只有选址建在开阔的河谷地带,江流沿岸有
较为开阔的冲积平原,适合发展农业经济,才能获得城市成长的持续支撑力。 5、随着人口增长,城镇逐渐从长江的主要支流向更小的支流上游迈进,呈现出
条带状溯源分布的规律,构成流域型城镇分布体系。
郢与荆州: 楚国都郢,故址在今荆州市城北。前278年,白起拔郢,楚东徙陈, 该城荒废。由于此处西通巫、巴,北向中原,东连吴越,地处十字形水陆交 通要冲,地理区位优越,因此荆州继之而起,成为长江中上游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到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1276)诏毁襄、汉、荆、湘诸城, 江陵的地位才渐渐跌落,让位给湖广行省治所武昌。
第二节. 本地区的古代交通
一、商山——武关道
亦即被丹江、灞水连接的孔道,是关中通往南阳盆地和襄樊的主要交通 线。西安—灞桥(灞上)—蓝田—商县—武关—内乡—南阳—邓县—襄樊
这条路在北宋以前是关中通往东南的交通动脉,唐代江南入京科举赶考 的人多选择此途,图其近便,王贞白《商山诗》云:“商山名利路,夜亦有 人行”。故此道被戏称作“名利路”。五代北宋后,政治中心东移汴洛,下 江南改走南襄隘道,商山—武关道遂失去往日的热闹。
一、湖北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分天下为十五路,于荆湘间置荆湖南、北路,始 有“湖北”之称谓。
湖北地势西高东低,西、北、东三面被山地丘陵环绕,中南部为低湿平 原,略成盆地之势,大致以老河口经南漳到宜昌一线为界分为鄂东、鄂西两 大部分。鄂东以江汉平原为主体,土壤肥沃、河网交织,是农业富庶之地。 长江在枝江至城陵矶之间形成“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曲,河道分叉曲折,摇 摆不定,构成典型的陆上三角洲地貌景观,汛期极易造成溃堤泛滥,自古有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湖北曾号称“千湖之省”,云梦泽是历史上 有名的大湖,公元4c以来,由于长江、汉江泥沙沉积而逐渐消亡成陆,而留 下以洪湖为首的众多小湖群。
第三节. 主要古代城市
长江中下游流域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1、长江沿岸的城市,大都经历过城址自江两岸的丘陵岗地向长江支流入江口转
移的过程; 2、历史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城市,大都经历过由单纯的军事防御职能向行政兼
工商业中心双重功能的转化,在水运条件便利的地方更为显著; 3、江流对沿岸的侵蚀作用强烈,则便于发展城市商业码头,堆积作用明显,则
二、湖南
北宋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贯穿南北,简称湘。 雪峰山是湘东、湘西两大自然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全省东、南、西三面山地 环绕,逐渐向中部及东北部倾斜,湘、资、沅、醴四水最终都汇入洞庭湖, 形成树枝状扇形水系。洞庭湖属构造湖,全国第二大淡水湖,唐宋至清朝中 叶,是其扩张的全盛期,汛期湖面约为现今湖面的2~3倍,19c中叶以后进入 淤塞萎缩期,建国后的围垸造田更使其水面不断缩小。
三、义阳三关
指河南与湖北交界处大别山和桐柏山之间的三条通道,是淮河上 游与长江之间交通的关键。自东向西分别是武阳关、黄砚关、平靖关。 因魏晋南北朝时期今信阳一带为义阳郡,所以称三关为“义阳三关”。 《南齐书》曰:“义阳有三关之隘,北接陈、汝,控带许、洛,素为 南北兵争要地”。
元明清建都北京,南下湖广多采“义阳三关”之道而不再走南襄 隘道。近代兴修铁路,更开通武胜关隧道而成常途,因为这个时候从 武汉三镇过长江较之他处为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