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历史地理-东南沿海地区32页PPT
区域地理 第五章 中国自然地理 第一节 中国的位置和疆域(共30张PPT)
要点整合
1.优越的地理位置
类型 半球 位置
海陆 位置
纬度 位置
地理位置 特点
东半球、 北半球
亚洲东部、太平洋 西岸,海陆兼备
南北跨纬度近50度, 南北距离约5 500千 米;大部分在温带, 小部分在热带,没有 寒带,气候差异大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①海陆兼备,沿海多良港; ②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③ 邻国多,发展边贸
行政中心 武汉 长沙 南昌 合肥 杭州 南京 上海
(5)南部沿海7省区:闽粤桂琼港澳台
名称 广东省 福建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简称 粤 闽 桂 琼 台 港 澳
行政中心 广州 福州 南宁 海口 台北 香港 澳门
(6)西南5省市区:云贵川渝藏
名称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重庆市
①两大地震带;②东 南沿海多台风;③西 北干旱;④季风不稳, 水旱频发
①我国有寒暖适宜的气候; ②南北气候差异使动植物 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多种 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北部纬度高,热量 不足,气温低,容易产 生低温冻害
地理位置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经 度
位 置
从西向东跨60 多度,东西距离 约5 200千米, 跨5个时区
要点整合 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 2.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东北三省:黑吉辽
名称 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
简称 黑 吉 辽
行政中心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2)北部边疆:内蒙古 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
简称 内蒙古
旅游地理课件第四章东南沿海旅游区
三亚热带滨海风景名胜区
位于海南省三亚市, 面积212平方公里。由海 棠湾、牙龙湾、榆林湾、 落笔侗、天涯海角等级去 组成。独具特色的热带植 物景观和曲折多变的海岸 线构成了典型的热带海滨 风光。海滩浴场分布广, 规模大,沙细潮平,海水 清澈,风景漪里=丽。海 岸花岗岩体海蚀地貌,怪 石嶙峋,景观奇特,巨石 上的“天涯”“海角”等 摩崖石刻令人流连忘返。
(1)鼓浪屿
5. 太姥山风景名胜区 6. 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 (1)桃源洞
(2)万石山
(2)鳞隐石林
鼓浪屿
太姥山
第四章
东南沿海旅游区(第二节 主要游览胜地) Nhomakorabea三、广东省
(一)概况
广东省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全省面积约18万平方千
米,人口8642万。省会广州市。
广东省地势北高南低,多交错分布的山地、平原、丘陵,海
三坊七巷:
福州民间工艺久负盛名,具有 1500多年历 史的寿山石雕和200多年历史的脱胎漆器, 与软木画并称“榕城三绝”。
福州漆器与北京景 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 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品 的“三宝”。
福州三宝之一的福州漆器已有二百 多年历史,其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典雅 别致,色泽瑰丽鲜艳,装饰精细,结实 耐用,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 特色,具有碰不坏,摔不破,不掉漆, 不褪色等优点.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据传清乾隆年 间,漆匠沈绍安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大门 的匾额虽然木头已经朽烂,但是漆灰夏 布裱褙的底胚却完好无损。细心的沈绍 安从中得到启发,回家后不断琢磨试验, 继承发扬了传统漆艺,创造出了最早的脱 胎漆器。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 的鼻祖。
鹿回头
万泉河入海口
第四章
四、海南省
(一)概况
大学精品课程:中国地理课件(215张ppt)
二.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1.山脉众多 (1)山地占全国总面积1/3 (2)广义的山地占全国总面积65%
2.网格状镶嵌构造突出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淮阳山地 南岭 (2)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等
(3)北东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 长白山~千山~鲁中低山丘陵~武夷山 台湾山脉
4.贵金属及稀土金属 (1)贵金属:金、银、铂 (2)稀土金属:指镧族元素组成的金属矿物
5.非金属矿藏 磷、硫、石墨、菱镁矿、滑石、重晶石、 石膏、萤石、高岭土、石棉
第三章 气候水热结构
第一节 气候基本特征
一.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气候的一般表现 (1)广义的季风:指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 有明显转换的现象。 (2)狭义的季风:仅指海陆季风。
二.降水
1.降水量分布
(1)一般规律 A.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B.山地比平原多,迎风坡比背风坡多 C.气旋锋面通过和停滞的地方,降水量 也有所增多
(2)极端值 A.最多:台湾火烧寮,6557.8mm/年 B.最少:吐鲁番西侧的托克逊,5.9mm/年
2.降水季节分配
(1)夏雨集中区:华北、东北南部、内蒙古东部 (2)夏秋雨区:东北北部、云南和四川西部 (3)春冬阴雨区:长江中下游 (4)夏半年多雨区:华南、四川中部 (5)夏雨区:青藏高原中南部 (6)全年多雨区:鄂西川东、贵州 (7)全年干旱区:西北、青藏高原西北部、内蒙
(3)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
(4)丘陵:东南丘陵、胶辽丘陵
2.多种特殊地貌并存
冰川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 地貌、火山地貌、海岸地貌
第二节 地表组成物质
一.沉积岩分布广泛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导论)PPT课件
13
●《尚书·禹贡》。
全文1193字。被称为“古今地理志之祖”。以天然山脉、河流、海 岸作为划分州境的地理依据。详细记载了古代的政治制度,九州的划分, 山川的方位和脉络,物产分布,土壤性质等。
关于《禹贡》的考证专著有23种。所以1934年3月1日创刊了《禹贡》 半月刊,1936年5月成立了“禹贡学会”,从其英文译名来看,就是中 国历史地理学。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网站名为“禹贡网“。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
导
论
主要讲三个问题:
☆历史地理学的含义及其与其相关学科的关 系。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方法。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目的。
2
一、历史地理学的含义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的一切地理现象的分布、变迁及其发生、发展规 律的科学。概括地说,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的演变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内容为:
不过,本书不论是内容或语言,都显得荒诞奇伟,作为历史资料来 运用,必须经过分析研究,即便是山脉、水道,也要祥加考证。
15
☆正史中的《地理志》类及后人辑佚研究资料 。二十四史中
有《地理志》的共16部,无《地理志》的8部。加上《清史稿》、《新 元史》共18部。
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研究方法必然是历史学和地理学的 交叉、也必然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的融合。
☆历史文献研究法。
☆野外考察和考古学成果的利用 。
☆地理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
10
☆历史文献研究法
历史地理学主要借助文献资料来研究人类历史上地理现 象的分布、变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很多地理现象是人 类生产活动形成的。如运河的开凿、都城的建置、疆域的形 成、政区的划分。
中国地理分区精华版(共50张PPT)
北方地区
(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1)东北地区: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以沈阳,鞍山等城市为 中心
(2)华北地区: 京津唐工业基地:拥有首都钢铁、燕山石油
化工、天津制碱、开滦煤矿、唐山钢铁等工业。
南方地区
(一)地理位置特征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西南地区 纬度范围:35°N-20°N 重要纬线: 30 °N和23.5 °N 经度范围: 100 °E-120 °E 重要经线: 100 ° E 、110 ° E、120° E
(一)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
北方地区
三、经济地理特征
(二)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有利 地形:平原广阔平坦、利于机械化生产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土壤:东北黑土;华北黄土土质疏松
不利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无霜期短、低温冻害 华北平原——春旱、夏涝、霜冻和沙尘;土地盐碱化 黄土高原——干旱、水土流失、霜冻(低温冻害)
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 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 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 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 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南方地区
(三)农业生产
地位:重要的商品粮、桑蚕、糖料作物、油料作物、棉花、黄麻、
地
糖料作物(甘蔗)基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台湾。
位
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
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
南方地区
(三)农业生产
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中国地理--南方地区(69张ppt)
行——水陆运输发达;玩——游泳、龙舟竞赛。
(二)人文地理特征
2、农业生产——水田为主的鱼米之乡
(1)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 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 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 ②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 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 ③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 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 ④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1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D 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
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
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
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下图①、
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
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
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
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14-
(1)长江沿岸工业带 条件: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 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 部门:能源、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 (2)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 • 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发展外向型经
济
(3)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区(带) : A、发展条件: 地形崎岖不平,但水能、矿产、农林牧资源丰富。 西部开发政策
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
120.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爬山难度
B.增加耕地面积
C
C.便于汇集雨水D.提高地面美观度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
《中国地理分区》课件
总结词
自然地理分区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导致经济发展方向和模式存在差异。
详细描述
中国地势复杂多样,从沿海平原到内陆高原,自然地理分区对经 济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例如,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 位置和丰富的水资源,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而西部 地区则因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农业气候
中国农业气候多样,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和作物种植有重 要影响。
土地利用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土地利用 方式和结构也是农业地理分区的重要特征。
城市地理分区特征
总结词 城市化水平
城市规模 城市职能
中国城市地理分区特征主要表现在城市化水平、城市规模、城 市职能等方面。
中国城市化水平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较 高,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
中国城市规模差异较大,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等 ,不同规模的城市在地理分布和特点上存在差异。
中国城市职能多样,包括工业城市、商贸城市、旅游城市等, 不同职能的城市在地理分布和特点上也有所不同。
04
中国地理分区与经济发展
中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包括温带、亚热 带、热带等气候区,不同气候区呈现出不 同的自然地理特征。
中国水系发达,河流湖泊众多,水文特征 也是自然地理分区的重要依据之一。
农业地理分区特征
总结词
中国农业地理分区特征主要表现在农业资源、农业气候、土地利用等 方面。
农业资源
中国农业资源丰富,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这些资源的分布和特 点决定了农业地理分区的格局。
为应对环境问题,未来将加强生态保 护和修复工作,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 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中国位置ppt课件
水能资源丰富
中国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 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
中国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主要有煤、 石油、天然气、铁、铝等。
森林资源丰富
中国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森林面积居世界前列 。
土地资源丰富
中国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类型多样,适宜多种农 作物生长。
03
CATALOGUE
经度范围
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 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 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 的帕米尔高原。
中国与邻国接壤情况
陆地邻国
中国陆地边界线约2.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朝鲜、俄罗斯、蒙古、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 尼泊尔、缅甸、老挝和越南。
海上邻国
中国位置ppt课 件
目录
• 中国地理位置概述 • 中国地理特征 • 中国行政区划 • 中国地理文化 • 中国地理经济
01
CATALOGUE
中国地理位置概述
中国的地理位置
01
02
03
亚洲东部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 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 的国家。
纬度范围
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 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面 ,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 沙。
中国行政区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
省
中国共设有23个省,包括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 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四 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
自治区
中国共设有5个自治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高中区域地理之中国地理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共65张)ppt课件
.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
三、中国的人口
黑河
腾冲
.
(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的六个特点 1、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 2、我国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 3、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 4、小数民族人口有较快增长 5、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6、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
.
二、中国的人口总量和人口政策
1、中国人口的突出特点: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
.
省级行政区方位示意图
北
1、东北:
黑龙江、
6、西 北:西北
陕西、甘肃、青海、 宁夏、新疆。
吉林、 东北 辽宁。
7、北部边疆: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2、黄河中下游:
河北、河南、
山西、山东、
西 5、西 南:
重庆、四川、
北京、天津。 东
3、长江中下游:
云南、贵州、西藏。
(1)东部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 大地区深受海洋影响,降水丰富,
利于农业生产。
(2)东部沿海地区,广便于发展海
交 洋事业,利于同海外各国交往。
通 (3)西部通过横贯亚欧大陆的铁
便 路线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
利
来陆上邻国众多,利于陆上各国 的往来和交流。
不利:季风气候显著,旱涝频繁,不利农业生 产;板块交界处,多地质灾害;多台风
中国地理
战狼2.
§4.1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一、跨纬度广,海陆兼备
(一)位置
规律—国家地理位置的分析方法
经纬位置 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等
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1.半球位置: 中国位于北 半球、东半 球
2.海陆位置
中国的历史地理
中国的历史地理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历史地理因其广袤的国土面积和多样的地理特征而显得丰富多样。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中国的历史地理:地理特征的分布、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地理变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首先,中国地理特征的分布是多样化的。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其地理特征由东到西大致可以分为东南沿海地区、江河平原、山地和高原以及西北草原和沙漠。
中国拥有广阔的海岸线,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之一。
东南沿海地区被深邃的海洋环绕,形成了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港口城市。
江河平原是中国大部分人口聚居的地区,具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山地和高原地区则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西北草原和沙漠地区干旱缺水,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其次,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和文明的兴衰都与其地理环境有关。
举例来说,长江和黄河是中国两大重要的河流,它们贯穿中国大地,为中国文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黄河流域是中国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人们在这里学会了农业,创造了青铜文明。
长江流域则是中国南方文明的发源地,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河水泛滥,为稻米的种植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这两个流域的地理环境使得他们成为中国最富饶的农业区域,也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形成。
此外,地理环境与中国的文化密不可分。
中国以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传统闻名于世。
地理环境的多样化造就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
中国的山水画和诗词歌赋中常常描绘了山川的壮丽和河流的清流。
文人墨客们酷爱山水之美,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同时,地理环境使得各地的人民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这也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南方地区的气候湿润,人们生活在水乡,发展了船工、渔业和水上交通工具的使用,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水乡文化。
最后,中国历史中的地理变迁也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区域地理中国南方地区ppt课件
(3)简述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特征。
土壤: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 地表水:缺乏;(该地区降水虽多,但以喀斯特地貌为主, 多溶洞,地表水下渗严重); 地下水:地下水虽丰富,但储存条件差,埋藏深.
(4)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在全国的地位:
①粮食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 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 国”之美誉。长江中下游平原中的江汉平原、洞 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平原和 珠江三角洲均为国家商品粮基地;
1、30°N和长江附近地理事物 2、北回归线附近地理事物
1、30°N和长江附近地理事物
2、北回归线附近地理事物
云贵高原
两广丘陵
二、气候、地形特征 及其与农业生产 灾害防治的关系
(一)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平原、盆地、 丘陵、高原 交错分布。
1、地形:以丘陵和平原地形为主
(1)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南岭、武夷山、雪峰山、台 湾岛、海南岛等;
云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最大的原始热带季雨林; 东南丘陵是我国第三大林区,主要为次生林 和人工林。 用材林主要是杉木和马尾松(松柏)。 经济林主要是茶叶和各种水果。
5、土壤:
长江中下游: 水稻土:有机质含量丰富,肥沃。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 紫色土:磷钾成分丰富,肥沃。
东南丘陵: 红壤:有机质含量少,酸性强,粘性 重,贫瘠。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中国历史地理》课件
跨学科融合
随着地理学、历史学、环境科学 等多学科的交叉发展,中国历史 地理学将进一步融入相关学科的 研究成果和方法,形成更为综合 的研究视角。
技术驱动的创新
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 术的进步将为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提供更多数据支撑和分析手段, 推动研究方法的创新。
全球视野的拓展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国历史地 理研究将更加关注与世界其他地 区的比较和联系,从全球视角审 视中国历史地理的发展和变迁。
中国的经济版图逐渐扩大。
近现代历史地理
要点一
总结词
近现代中国历史地理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领土主权的变更、 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近现代时期,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挑战,如沙俄在清朝 末期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同时,西方列强的入侵也 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如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 约》等不平等条约。然而,在艰难的环境下,中国开始了 现代化进程,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这些变革对中国 历史地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定义
中国
特点
具有时空双重性、人地相关性、动态 演变性。
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性
1 2 3
促进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
通过对历史地理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 时期的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为现代地理学提供借鉴
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可以为现代地理学提供借鉴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地理环境的演变和变 化。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通过对历史地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中国的文化遗产,包括古迹、古村落、自然景观 等。
中国历史地理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初步发展
01
中国历史地理学起源于先秦时期,初步发展于汉唐时期。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东部沿海地区的特点和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成果
科技创新成果
东部沿海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专利申 请和授权量等均居全国前列。
人才集聚效应
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经济实力和区位优势,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集聚,为经济 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03
教育资源分布与特点
学校数量、师资力量及投入水平
01
02
03
04
社会发展状况与民生改 善
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总结词:人口老龄化 总结词:人口流动 总结词:城乡差距
详细描述: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较为明显, 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详细描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人口流入东部沿 海地区,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源,但也给城 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带来压力。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下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绿色发展理念
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 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 产业绿色化转型,促进资 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资金、技术、政策等 手段,对生态环境进行补 偿和修复。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完善环境法规和监管体系 ,严格环境执法,提高环 境治理水平。
详细描述:东部沿海地区的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农村地 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情况
01
总结词:收入水平
02
详细描述:东部沿海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高,但收入差距 依然存在。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
03
总结词:消费结构
04
详细描述: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东部沿海地区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 升级,对高品质、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增加。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东南沿海地区PPT参考
2021/3/10
授课:XXX
8
2021/3/10
授课:XXX
9
2021/3/10
授课:XXX
10
2021/3/10
授课:XXX
11
第二节. 大陆、内洋与外海的交通
一、江南运河与浙东运河 浙江的富庶主要来自于历史时期人类社会对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不断
的开发经营,在此过程中,江南运河与浙东运河的开凿利用意义重大。 江南运河北起江苏镇江,南迄杭州,在苏州府吴江县平望镇进入嘉兴府。
2021/3/10
授课:XXX
19
2021/3/10
授课:XXX
20
温州:处在浙江第二大河瓯江下游与楠溪江和温瑞塘河水系的交汇冲积平原,江 口外为乐清湾,温州地区古称“瓯”,温州素有“东瓯名镇”之誉,东汉置 永宁县,东晋升为永嘉郡,唐高宗时改立温州,北宋温州知州杨蟠写诗曰: “一州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自唐宋以来即是对外贸易港口, 1300多年来一直是浙南政经文化和交通中心。但由于瓯江流程短促,陆上交 通不便,造成其经济腹地狭窄,因此只能成为浙南的区域中心城市。
2021/3/10
授课:XXX
2
全省有钱塘江、曹娥江、甬江 等八大水系,大多独流入海。
浙江省地形有三个基本特征:
1.西南高,东北低:西南山地 主要山峰海拔都在1500m以上, 中部丘陵、盆地错落,海拔多 在100~500m之间;东北部为 沿海堆积平原,海拔都在10m 以下,主要是杭嘉湖平原和宁 绍平原。
正是由于该省地形破碎、对外交通十分不便,自成封闭体系,所以 福建古今地域能够整合的历史比其他省区要早,三国时吴国设建安郡, 其辖境与今天福建省差不多。五代十国时,王潮、王审知兄弟建立闽 政权割据一方,北宋平南后设福建路,辖境基本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