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与歇后语》说课稿
第七章 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
第二节 民间谜语
• 按字义作的谜,如“这个字真希奇,池 中没有水,地上没有泥”;“一边大, 一边小,一边跑,一边跳,一边路旁吃 青草,一边偷偷把人咬”;“去头是字, 去尾是字,无头无尾,还是个字”; “牛过独木桥”。会意:“重逢”; “水落石出”;“多出一半”“八九不 离十”。
第二节 民间谜语
• 谜语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植根于人民 生活之中,谜底和谜面所涉及的事物, 都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熟悉 的,不仅如此,人们将自己的生活态度、 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也都编织在谜语 之中谜底和谜面所涉及的事物,都是人 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熟悉的。不 仅如此,人们将自己的生活态度,思想 感情、兴趣爱好,也都编织在谜语之中。
第一节 民间谚语
• 谚语与歌谣的区别点在于:谚语重哲 理,不重抒情;重讽诫,不重生活描绘; 重传言,不重歌咏;重概括,不重铺陈 叙述。 • 谚语的作用在于向劳动人民传授生产 知识和生活经验。它在指导人们分清善 恶是非、鼓舞斗争意志、培养高尚的道 德情操等方面,都发挥了而且将继续发 挥着主要的作用。
第七章 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
• • • 第一节 民间谚语 一、民间谚语的含义、范围及其作用。 民间谚语是人民口头创作中一种很有 特点的体裁。它形式短小,形象生动, 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有不少包 含着丰富的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有的 还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教训的意味。
第一节 民间谚语
• 谚语源远流长,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在 我国先秦的《易经》、《诗经》、诸子 著作以及少数民族古老的史诗中,都保 存和引用了许多古代人民的谚语。后魏 的《齐民要术》、宋代的《农书》、元 代的《农政全书》和《田家五行志》、 明代的《古今谚》、清代的《古谣谚》 等书中,不同数量地收录了我国古代谚 语。每一时代都有谚语产生。
2024年大班语言歇后语学习教案
2024年大班语言歇后语学习教案第一章:认识歇后语1.1 教学目标1. 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和基本结构。
2. 学会使用歇后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1.2 教学内容1. 歇后语的定义:解释歇后语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
2. 歇后语的结构:介绍歇后语的基本结构,包括前半句和后半句。
3. 歇后语的分类:讲解歇后语的分类,如动物类、植物类、生活类等。
1.3 教学活动1. 观看歇后语视频:播放一些简单的歇后语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歇后语的魅力。
3. 举例讲解:教师举例讲解歇后语的结构和分类。
第二章:学习歇后语2.1 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歇后语。
2. 能够理解歇后语的含义,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2 教学内容1. 常用歇后语:挑选一些常用的歇后语,让学生学会使用。
2. 歇后语的含义:讲解歇后语的含义,让学生能够理解。
3. 歇后语的应用:讲解如何将歇后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 学习常用歇后语:让学生分组学习,每组学习几个歇后语。
2. 讲解歇后语的含义:教师举例讲解歇后语的含义。
3. 歇后语应用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的歇后语进行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歇后语游戏3.1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歇后语的兴趣。
2. 加强学生对歇后语的理解和运用。
3.2 教学内容1. 歇后语游戏:设计一些歇后语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歇后语。
2. 歇后语竞赛:组织歇后语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教学活动1. 歇后语接力: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歇后语接力比赛。
2. 猜歇后语:教师说出歇后语的前半句,让学生猜后半句。
3. 歇后语接龙:让学生用所学的歇后语进行接龙游戏。
第四章:歇后语表演4.1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对歇后语的热爱。
4.2 教学内容1. 歇后语表演:让学生自编自演歇后语表演,展示所学知识。
2. 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1. 歇后语剧本创作:让学生分组创作歇后语剧本。
俗语、谚语、名言、歇后语归类复习教案
俗语、谚语、名言、歇后语归类复习教案俗语、谚语、名言、歇后语归类复习教学目标:1、复习常见的俗语、谚语、名言、歇后语,帮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
2、对常用的俗语、谚语、名言、歇后语进行归类、整理。
3、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俗语、谚语、名言、歇后语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今天,老师来到勤业二小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可是,在这么多的客人老师面前上课,此时,我的心里还真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不过,俗话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在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协作下,我们一定可以上好这堂课。
二、辨别语句、明确概念(1)歇后语有什么特点?(出示歇后语的概念)(2)其实老师在这段话中,还运用到了一句语。
你听到了吗?人心齐,泰山移。
(如果学生有说俗语、有谚语的就出示谚语、俗语的概念)告之学生这两个概念有重复的地方。
课件出示:歇后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
俗语:是民间长时间流传下来的有一定道理的语言。
谚语:是经过专人整理流传下来的有一定道理的语言。
2、总结:这样的语言形式,能使我们的语言风趣、活泼,还能增强说服力,令人回味穷,这就是中国语言的魅力。
其实,平时我们除了运用歇后语、俗语和谚语,还会运用到名人名言。
三、梳理归纳,分门别类过渡:平常同学们也肯定积累了许多这样的语句,我们可以根据它们表述的内容进行梳理、大致地归类,以便更好地加以运用。
1、小组合作、探究分类师:同学们请你拿出1号练习纸,你能根据老师提供的这些俗语、谚语、名言、歇后语,进行归类吗?2、交流出示常用的类别课件出示:1、描摩自然风光、农业气象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俗语)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
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
(谚语)八月的天气——一会儿冷,一会儿雨半天云里的雨——成不了气候(歇后语)2、读书学习,珍惜时间的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语文-第3讲-谚语、歇后语、俗语- 教案
k12小升初辅导教案学员编号: 年 级: 课 时 数: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学科教师:授课日期年 月 日 时 间 A / B / C / D / E / F 段 主 题谚语、歇后语、俗语、格言、对联 学习目标 1.了解谚语、歇后语、俗语、格言、对联的定义。
2.积累有关谚语、歇后语、俗语、格言、对联的文学常识。
教学内容回顾名著中的文学常识【知识梳理】一、谚语谚语是俗语的一种。
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
多数反映了劳动人 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头传下来的。
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 韵语。
谚语内容包含广阔,总的来说有以下几大类:学习方面的谚语1、处处留心皆学问2、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3、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6、好学好问,什么都能学会;害羞不问,总有一天掉队。
7、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
8、黄金有价艺无价。
9、活到九十九,书本不离手。
10、口是风,笔是踪。
11、千金难买回头看,文章不厌反复改。
12、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3、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14、人生不读书,活着不如猪。
15、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16、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1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学好,多动脑;要学深,务求真 20、一天不练,手生脚慢;两天不练,功夫减半;三天不练,成了门外汉。
21、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22、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知识精讲内容回顾做人方面的谚语1、别人家金屋,不如自家草屋。
2、不会打鼓听声音。
3、不怕明拳打斗,只怕暗掌伤人。
4、不怕人有错,就怕不改过。
5、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6、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7、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8、吃力不赚钱,赚钱不吃力。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0、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
11、出门人,处处让三分。
小学一年级语文《谚语三则》教材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谚语三则》教材教案《谚语三则》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通过课文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向上的积极情感因素。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谚语三则》教材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一年级语文《谚语三则》教材教案一教学目标:1.喜欢读谚语,有主动学习谚语的愿望。
2.借助拼音认识12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知谚语包含的意思。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让学生采取不同的形式朗读,要读得正确、流利,初步感知谚语告诉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教师搜集低年级学生能接受的谚语。
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谚语和平时听说过的谚语。
教学过程:一、交流谚语,引入新课1.回忆以前读过的谚语,背给大家听。
2.教师有激情地问小朋友:还想读更多的谚语吗?翻开课文第二课自己读读吧!二、自学生字,交流评议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勾出不懂的字词。
2.再字读课文,自主解决不懂的字词。
3.学生交流,相互提醒把字音读准,说说字词的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点拨。
4.复习生字词,用开火车等形式巩固生字。
5.齐读课文,想一想:谚语讲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三、朗读谚语,领悟意思1.自由朗读,感悟谚语的意思。
2.齐读或男女生对读,说说读后有什么收获。
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明白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春光的美好、时光的宝贵。
四、朗读谚语,交流谚语1.小组内同学赛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感情。
读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
2.完成课后第二题,把你知道的谚语与同学交流。
小学一年级语文《谚语三则》教材教案二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初步感知谚语包含的意思。
3、喜欢读谚语,乐于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谚语。
教学重点:1、自主识字写字。
2、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歇后语说课稿
第四课歇后语说课稿(二、说课)(6分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歇后语》(版书)教态:走动一、说教材《歇后语》是中专语文教材第四课,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要使学生们了解歇后语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并掌握歇后语的思想性和艺术魅力所在。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歇后语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幽默感。
二、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新《课标》提出了立体三维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针对这些要求、针对本课内容和本班学习情况,制订教学目标如下:1、会读会写十个生字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动幽默的歇后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歇后语的能力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歇后语的构成要素和文体特点,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恰当运用歇后语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歇后语的恰当运用三、说学生情况中专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和认读能力,但对于传统文化、对于人们喜闻乐见和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歇后语的接触不是很多,因此,根据学生思维积极、活跃、具有不确定性、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点,通过《歇后语》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这种生动活泼的特殊文学样式产生兴趣。
四、说教学方法从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我选用了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等几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给学生详细讲解治家格言的内容及含意,在讲授过程中,我会就课文的一些知识随机提问几个学生,让学生朗读课文或者回答问题,以增强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多媒体教学法,把一些生动幽默、通俗易懂的歇后语通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歇后语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练习法,我设计本课的练习分为以下三种,1、以问答的形式,说出歇后语的前半句,让学生对后半句,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学习歇后语的兴趣;2、设置一定的语境,让学生填上恰当的歇后语,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应用歇后语的乐趣。
2024年大班语言歇后语学习教案
2024年大班语言歇后语学习教案1.1 学习歇后语的意义:歇后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富有智慧和趣味性。
通过学习歇后语,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1.2 适用年龄:大班幼儿,年龄范围为56岁。
1.3 教学时长:每节课程40分钟,共10节课程。
二、知识点讲解2.1 歇后语的特点: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引子,后半部分是后缀,通常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表达,具有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特点。
2.2 歇后语的分类:歇后语可以分为动物、植物、人物、事物、自然、抽象等六大类。
2.3 歇后语的学习方法:通过听、说、读、演等多种方式,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歇后语的意义和用法。
三、教学内容3.1 第一阶段:引入歇后语的概念,让幼儿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和分类。
3.1.1 教学活动一: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认识歇后语的组成部分,理解歇后语的意义。
3.1.2 教学活动二:分类学习歇后语,让幼儿了解不同类别的歇后语,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四、教学目标4.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分类和用法,培养幼儿对歇后语的兴趣。
4.2 技能目标:通过听、说、读、演等多种方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运用歇后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5.2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幼儿掌握歇后语的特点和分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PPT、图片、实物、笔记本、录音机等。
6.1.1 PPT内容包括歇后语的定义、分类、示例等,用于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6.1.2 图片包括各种动物、植物、人物等,用于引导幼儿认识歇后语的分类。
6.1.3 实物用于展示歇后语中的具体事物,增强幼儿的直观感受。
6.1.4 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自己的思考。
小学歇后语教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歇后语的定义、特点,学会识别和运用歇后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游戏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运用歇后语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歇后语的定义、特点,学会识别和运用歇后语。
2. 教学难点:运用歇后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歇后语卡片、小奖品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歇后语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有趣的图画,引导学生猜一猜图中是什么。
2. 学生根据图画猜测,教师揭晓答案,并引出歇后语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歇后语的定义、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歇后语的基本结构。
2.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歇后语,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三)课堂活动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挑选一个歇后语进行讨论,探讨其意义和用法。
2. 游戏互动:教师出示一个歇后语,学生抢答其意义,答对者获得小奖品。
(四)巩固练习1. 学生自选一个歇后语,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出来。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歇后语的特点和用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课后作业1. 收集5个自己感兴趣的歇后语,并了解其意义和用法。
2. 尝试用歇后语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学生对歇后语的理解程度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改进?注: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五歇后语编故事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五歇后语编故事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歇后语编故事》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学会运用歇后语编写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课文内容丰富,包含了大量的歇后语,如“老鼠拉龟”、“狗急跳墙”等,这些都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歇后语有一定的了解,但运用歇后语编写故事的能力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歇后语的含义,学会将歇后语融入到故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学会运用歇后语编写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歇后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歇后语编写故事。
2.教学难点:如何将歇后语巧妙地融入到故事中,使故事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故事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歇后语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歇后语: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歇后语,理解其含义。
3.编写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歇后语编写故事,可以分组进行,相互交流、讨论。
4.分享故事:每组选取一个代表,分享自己组编的故事,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5.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故事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歇后语表达生活中的事物。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歇后语的特点和运用。
可以设计成一幅有趣的漫画,将歇后语和故事情节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故事编写能力等方面进行。
谚语与歇后语课程教学大纲
谚语与歇后语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1. 了解谚语与歇后语的来历、分类及形式特点,并学会正确的运用他们。
2. 在自我探究的学习方式基础上与大家进行讨论交流,进行学习资源的整合。
3.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谚语与歇后语的学习兴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谚语与歇后语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分类,感受谚语与歇后语的艺术风格。
2. 难点:在合适的语境中正确的运用谚语和歇后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1. 学生搜集一部分谚语歇后语,并了解一些有关的小故事。
2.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跟大家见面之前,我这心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可是见到大家之后,看到大家精神满满,信心百倍,我的心里也长了竹子---(胸有成竹),信心满满了。
今天我要跟大家上的课就跟我们祖国语言文字有关,下面就让你感受一下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今天老师不是只让你读,而是让你边填边读,试试你行吗?课件出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芝麻开花——(节节高 )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一连三座庙——妙妙妙(庙)。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远亲不如(近邻)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说假话)。
你知道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什么吗?板书:(谚语、歇后语)今天我们就来具体的学习一下谚语与歇后语。
二、认识谚语1. 自读课本的内容,然后小组讨论总结。
课件出示要求:小组讨论交流:1) 什么是谚语?2) 谚语的来历,特点。
2. 师生一起学习谚语的来历、组成部分。
(板书:揭示道理,言简意赅)课件出示:正如同学们所说根据内容,谚语可以分为三类:(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
(2)反映社会人情世态的谚语。
小学校本课程《歇后语》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歇后语》一、教学目标:1、了解歇后语的含义,体会歇后语的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特点;2、能够根据对歇后语的理解进行创编歇后语;3、激发学生对歇后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正确的理解歇后语,根据对歇后语的前半截理解能够创编后半截。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喜欢小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看完故事后会有两个小问题让大家回答:(1)故事里讲了谁在干什么?(2)他希望鱼儿怎么样?生(姜太公钓鱼)师:他希望鱼儿怎么样?生:(鱼儿自愿上钩)师:他钓鱼的钩是直的,希望鱼儿自愿上他的钩,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板书)像这样的语言形式我们称之为歇后语(板书)(二)新授1、了解歇后语的含义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歇后语的王国!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歇后语,请看大屏幕:找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从短文中你了解到什么?生()师:也就是说歇后语由几部分组成?生()师: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板书:前、后)形象的比喻、解释说明。
师:歇后语除了有两部分组成之外,你还了解到什么?生()师:就这个歇后语,我们歇去后半截,只说姜太公钓鱼,你们就能领会到什么意思?愿者上钩(鱼儿心甘情愿上他的钩)师:我们对歇后语有了简单的了解,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存在于一些小故事或生活实践中,请看这些歇后语,这是歇后语的前半截,自己读一读,找学生来读一遍,(你的声音真好听)师:呀!后半截的顺序被老师不小心打乱了,你能通过你的理解将它们正确的连载一起吗?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师:大部分都完成了,你能来做第一个吗?同意吗?你能来做第二个吗?···和你们都一样吗?(一样)自己读一遍,我来考验一下你们的默契度,男生读每个歇后语的前半截,女生读后半截(你们读的很有气势)男生配合默契,同桌之师:同学们的小火车开的又快又稳,开着火车进入下一战,老师带来了闯关小练习第一关:猜猜我是谁:这一关是看图片猜歇后语的环节,你如果想到了就立马站起来回答,(好,厉害,真是火眼金睛)成功过关。
俗语、谚语、名言、歇后语归类复习教案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名言)
3、团结协作,励志向上的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俗语)
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谚语)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歇后语)
4、富含哲理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践中得来——伽利略
(2)光阴似箭,六年的小学生活转眼就要过去了。忘不了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老师常用“ ”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用“ ”告诫我们学习不能骄傲;用“”提醒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现在我们即将分别,我想用“ ”赞美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4)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告诉我们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难事,就怕有人有心制造麻烦与困难。()
第三关,一决高低
根据情境,选择恰当的俗语、谚语、歇后语、名言填空。
(1)马上要考试了,可是小明昨天贪玩根本没复习,成绩很不理想,可见,想要不劳而获,最终只能落得个“”(填歇后语);班队活动同学们献计献策,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交响乐团里,上百位乐师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汶川地震灾难面前,大家携手抗灾共度难关;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 ”(填谚语);斯帕拉捷为了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仔细观察,做了四次实验,才得到切实的结果,这就是伽利略所说的“”。
1、小组合作、探究分类
师:同学们请你拿出1号练习纸,你能根据老师提供的这些俗语、谚语、名言、歇后语,进行归类吗?
2、交流出示常用的类别
课件出示:
1、描摩自然风光、农业气象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俗语)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
谚语歇后语主题班会记录(3篇)
第1篇一、班会背景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们班级特举办了一次以“谚语歇后语的魅力”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本次班会旨在通过讲解、分享、游戏等形式,让同学们深入了解谚语歇后语,感受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二、班会流程1. 开场致辞班主任首先进行了开场致辞,强调了谚语歇后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举办本次班会的目的和意义。
2. 谚语歇后语知识讲解(1)介绍谚语歇后语的定义、起源及特点。
(2)讲解谚语歇后语的分类,如:农事谚语、生活谚语、民间谚语等。
(3)举例说明谚语歇后语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同学们感受到其实用性。
3. 分享环节同学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知道的谚语歇后语,如:“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熟能生巧”、“滴水穿石”等。
大家还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一些谚语歇后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使班会气氛更加活跃。
4. 游戏环节(1)猜谚语游戏:同学们分组进行,每组派一名代表,主持人说出一个谚语,其他同学抢答,答对得分。
(2)歇后语接龙:同学们依次说出一个歇后语,下一位同学要接上一个与上句相关的歇后语,以此类推。
5. 总结与反思班主任对本次班会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分享,并指出谚语歇后语不仅是语言的瑰宝,更是智慧的结晶。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关注、多学习、多运用谚语歇后语,让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生动。
三、班会成果1. 提高了同学们对谚语歇后语的认识,了解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2. 培养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3. 增强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了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4. 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使班级氛围更加融洽。
四、班会感想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感想:1. 王同学:“这次班会让我认识到了谚语歇后语的魅力,它不仅有趣,而且富含哲理。
我会努力学习,将谚语歇后语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李同学:“在分享环节,我听到了很多我以前不知道的谚语歇后语,感觉受益匪浅。
《谚语三则》教学方案设计
《谚语三则》教学方案设计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案上,我开始构思这个关于《谚语三则》的教学方案。
想起这些年来,方案的写作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现在,就让我以意识流的风格,来完成这个方案吧。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谚语的起源和发展,理解谚语的含义和作用。
2.通过学习《谚语三则》,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运用谚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谚语简介:介绍谚语的起源、特点、分类和作用。
2.《谚语三则》讲解:分析每则谚语的含义、出处和用法。
3.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谚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谚语吗?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谚语呢?”我微笑着走进教室,与学生互动,激发他们的兴趣。
2.谚语简介“谚语是民间口头创作的,经过长期流传而形成的简短语句。
它具有寓意深刻、形象生动、韵律和谐等特点。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谚语的起源、特点、分类和作用。
”3.《谚语三则》讲解(1)第一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则谚语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没有长远打算,就会面临眼前的困境。
大家想想,这句话在生活中有哪些体现呢?”(2)第二则:“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这则谚语意味着只要持之以恒,努力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汲取到哪些道理呢?”(3)第三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则谚语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我们实践的重要性。
大家认为,这句话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启示呢?”4.实践活动(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谚语,并解释其含义。
(2)成语接龙:以“人无远虑”为开头,让学生进行成语接龙,要求每个成语都要与谚语相关。
(3)情景表演:让学生自选一则谚语,结合生活场景,进行表演。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谚语的了解程度,包括谚语的起源、特点、分类和作用。
2.学生对《谚语三则》的理解程度,包括每则谚语的含义、出处和用法。
3.学生运用谚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幼儿园优质课-《谚语三则》教案
《谚语三则》教案设计理念本设计整合三则谚语涉及的内容,给学生讲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既满足了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需求,又为谚语学习做好情感铺垫,为读记谚语架设桥梁。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认、读、写结合,渗透学法指导,增强识字能力。
教学目标1蹦苡米约貉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
2蹦苷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初步感知谚语包含的意思。
3毕不抖裂栌铮乐于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谚语。
教学难点自主识字写字;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朗读中感知三则谚语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或挂图:一幅春天的图画,表现春回大雁归,人们忙碌工作的情景;一个小故事;一首儿歌;有关的谚语。
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听故事有什么要求呢?(注意听,边听边想,回答老师的问题。
)好!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一个《青青和怕怕》的故事(故事附后)。
老师的故事讲完了,好听吗?青蛙妈妈的两个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孩子们评价,估计他们会说“青青不怕吃苦,勇敢,是个好孩子。
怕怕怕苦怕累,什么也没学到”。
)小朋友们真能干,听故事听得好,话也说得好,真是好样的!我相信大家也一定会把课文学好。
二、学文识字(一)出示谚语第三则少shào壮zhuànɡ不bù努nǔ力lì,老lǎo大dà徒tú伤shānɡ悲bēi。
1鼻胄∨笥炎杂衫识粒注意读准字音,和同桌互读生字。
2背槿仙字“壮”、“努”、“老”、“徒”、“伤”、“悲”,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
3逼攵辽字,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
手指书空“壮”、“老”。
4庇米约合不兜姆椒ǘ琳庠蜓栌铮可以自己小声读,小组同学一起读,也可以两人对读。
鼓励学生多读几遍,并能背诵。
5毙∨笥眩你们能讲讲这则谚语的意思吗?结合老师刚才讲的故事想想。
(对,小朋友说得真好。
青青勇敢、好学,学到了一身本领,怕怕胆小、怕事、懒惰,最后一事无成。
歇后语教案(精选合集)
歇后语教案(精选合集)第一篇:歇后语教案歇后语教案(2-3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歇后语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和用法。
3、积累歇后语,并能学会使用歇后语。
学习重难点掌握并应用歇后语特点进行练习。
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导学法、讨论法、表演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民间语言有很多鲜活诙谐的元素,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歇后语。
二、讲授新知(一)、歇后语的含义、特点和由来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
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
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礼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
”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二)、歇后语的分类,有各种分法。
常见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第一、谐音类。
如: 二两棉花打絮——谈(弹)不上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唐僧念经——一本正(真)经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
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有趣味。
第二、喻事类。
熟语之谚语PPT课件
D.该案犯潜人本市后,伺机人室行窃,却不料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最终被我公安干警一举抓获。
D. 比喻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有人正在算计他。也比 喻只想取得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用在这里感情色彩与语境 及事情发生的时间明显不合。
(换一个六字格熟语)
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
-
11
(3).对烦心事,不顺心的事,或不中听的话应豁然大度, 泰然处之,不予理睬,付之一笑。俗语说 “将军额上 能骑马,_____________”。
(换一个七字格孰语) 宰相肚里好撑船:比喻人有度量,能容忍、原谅别人
(4).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义接近的熟语: “ _________________ ”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 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 的歇后语,其后部分是借助音同或者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
4
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 的固定语句。
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3.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5.众人拾柴火焰高。 6、天下乌鸦一般黑 7、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 8、龙生龙,凤生凤,
(1).儿女同父母说话,没有听说哪个父母用冠冕堂皇的 话来应付、推托,因为父母是长辈、是亲人。党政干部 是人民公仆,讲话发言,与群众交流思想,不能_____。
(换一个三字格熟语) 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 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2).邓小平强调,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要大胆试验,敢于 探索。“______________”的方法就是试验的方法。其 目的在于找到正确的方向、路子和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显身手: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将空白处补 充完整。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丈二和尚--------( ( ) ) )眼见为实。 ) ) ) )来年枕着馒头睡。
小葱拌豆腐--------( 久晴大雾必阴, ( 鸡蛋碰石头--------( (
五、课后迁移,促进积累运用 1.小结 2.提供“作业自助餐” (1)我会说,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说的对。 (2)我会查,开展课后阅读,积累更 多的歇后语。 (3)我会编,编一个生动的故事情节。
三、认识歇后语
1.了解歇后语的来历 (1)引路:芝麻开花--------节节高 ①怎样才能读好呢?自己试着练读。 ②谁来带着感情来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③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好这条歇后语。 (2)自由练读:带着感情去读,读出那种味来。 (3)反馈效果: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 (4)集体练读。 2.读了这么多遍,你感受到歇后语还有哪些特点? (生说,师小结。)
二 教法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 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方法:快乐教学法,讨论法。 快乐教学法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他们的全面 发展,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边活动”,做 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实现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的一种教学方 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 单位,围绕本课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 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由 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教师送祝福:
祝愿我们的同学:学习如芝麻开 花节节高。 祝愿我们的老师:好人一生平安。 祝愿我们的学校:桃李满天下。
谚语与歇后语
特点 来历
学习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好人一生平程
认识谚语
认识歇后语 接受考验 课后迁移,促进积累运用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 位新朋友,想认识他们吗? 出示幻灯片——谚语、歇后 语,那现在我们一起去认识 一下它们吧!
二、认识谚语 1.自读课本29页的内容,了解有关谚 语的知识。 2.小组交流,说说谚语的特点 3.师生一起学习谚语的来历、组成部分。 幻灯片出示谚语,小组讨论各属于哪 个类型? (1)指名逐条练读。(2)生说类型。 (3)生评价。
慧眼小试:指出哪些是谚语,哪些是歇后语?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 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四、接受考验 谁愿意接受考验?进入第一个环节:慧眼小试。 慧眼小试:指出哪些是谚语,哪些是歇后语? (采用抢答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下面进入第二个环节大显身手,(考察学生的 掌握谚语与歇后语的情况)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的不错了,看看这个环节 能不能顺利通过? 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是哪个谚语或歇后语?
《谚语与歇后语》说课稿
教材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教材的地位与作 用几方面进行说课。
1.教学目的: ① 了解谚语与歇后语的来历、组成部分。 认识、积累谚语与歇后语,体会它们的含 义。 ②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感受谚语和歇后语 的特点,丰富谚语、歇后语的积累,并形 成运用它们的意识和能力。 ③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激发学 生学习祖国的语言的浓厚兴趣,养成自我 感悟、自觉积累、主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的良好习惯。
三 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 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 生获得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 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 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 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 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针对本节课采 用“悟一悟、用一用、移一移”的学习方法。 悟一悟:让学生在探究性的朗读中感受谚语与歇后语的特点, 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去领略他们的魅力。 用一用:让学生学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有机运用积累的谚语 与歇后语。 移一移:有机实施迁移策略,让学生有效实现运用从积累语 言到运用语言的迁移,学以致用,有效实现课内课外迁移, 形成能力。
2.教学重点: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 感受谚语与歇后语的特点,丰富谚 语与歇后语的积累。 教学难点:①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 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祖国的语 言的浓厚兴趣。②形成运用谚语与 歇后语的意识和能力。
3.地位与作用 《谚语与歇后语》是五年级传统文化齐鲁书 社第三单元魅力汉语中的最后一课,对学生感 悟语言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学习谚语 与歇后语的同时,能够体会到语言带给自己的 美感。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让学生感受传统 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 点,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