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试卷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复习试题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复习试题一、选择题如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A.37.6∶24.5∶37.9B.31.6∶30.5∶37.9C.15.5∶24.5∶60.0D.37.6∶17.4∶45.0 2.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3.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跨国企业可以根据研发、生产或销售的需要,在其他国家设立分支机构。
下图为四个城市产业结构三角坐标图。
4.甲城市从事第一、二、三产业人口比例约为()A.50∶30∶20B.30∶50∶20C.50∶20∶30D.30∶20∶505.图示信息表明,甲城市处于()A.工业化阶段B.计划经济阶段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6.跨国企业营运总部的最佳选址是()A.甲B.乙C.丙D.丁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7.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8.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是()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C.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D.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珠江三角洲形成“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另外,很多国外的企业都在此建厂,在获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环境问题。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国外企业在珠江三角洲设厂的原因是()①劳动力丰富②地价低廉③多侨乡④国家的优惠政策A.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10.国外企业在珠江三角洲建厂的好处是()A.充分引进外资,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B.可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增加了污染C.促进经济发展,扩大耕地面积D.减轻就业压力,增加城市的人口数量,维护了城市环境11.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但部分城市仍出现缺水现象,原因除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以外,还有()A.地下水位下降B.气候变干旱C.河流径流量减小D.水质型缺水1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A.乡镇企业发展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C.外来投资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2010年6月2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参事室联合主办的“2010中国绿色经济论坛”今日在北京召开,论坛围绕绿色工业发展战略、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高耗能行业绿色进程、低碳技术支撑绿色发展等主题,深入探讨如何推动中国绿色工业发展。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同步检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同步检测试卷及答案(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1.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图中所示地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是 ( )①地理位置优越②煤炭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水力资源丰富⑤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⑥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⑥(2010·商丘模拟)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2、3题。
2.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C.该国属发展中国家D.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3.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部门有 (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②资源密集型工业③技术密集型产业④第三产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0·黑龙江学业水平)分析下表,回答4、5题。
地区城市人口(万人)乡村人口(万人)地区人口总数(万人)田 35 65 100乙 65 35 100丙 80 20 100丁 90 10 1004.表格中的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5.具有甲地区城市化状况特征的国家多分布在 ( )A.非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2010·天水高二检测)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工业类型中适合在东南亚布局的是 ( )①原料指向型工业②市场指向型工业③动力指向型工业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⑤技术指向型工业A.①⑤B.②③C.②④D.④⑤7.从目前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相比,最具潜力的是A.技术优势 B.资本优势 C.市场优势 D.人才优势(2010·聊城高二检测)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呈现了自己的特点,同时也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化测试题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测试题2019.2本试卷共4页,100分。
考试时长6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图示为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1985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方向及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轻纺工业方向,棉花、能源供应充足B.轻纺工业方向,劳动力持续保持廉价C.高新技术方向,能源供应越来越充足D.高新技术方向,技术、经济实力增强2.珠江三角洲将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往湖南、广西等地主要是考虑迁入地A.先进的科技B.广阔的市场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D.丰富的矿产资源3.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主要原因是A.方便了外国企业对中国的制裁,激发了本土企业的创新B.有助于国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高它们市场份额C.方便了购买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降低了本土企业的竞争力D.加强经济、技术交流,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京津冀一体化”要实现北京、天津、河北互动共赢发展。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京呈富一体省产业布局4.京津冀三方目前产业结构既雷同又竞争,没有形成互补的格局,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天津应着重发展的经济部门是A.机械制造业B.传统服务业C.创意文化产业D.石油资源的开发5.实现京津冀高速路网一体化可以①提高运输效率②增加运输方式多样性③加强城际联系④促进城市群互动发展⑤各城市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④⑤下图是我国中部某省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下列有关该省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农民工向沿海地区流动,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迅速减小B.随着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该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口迅猛增加C.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幅较大D.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均明显增大7.为推动该省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B.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C.大力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D.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现阶段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测试题详解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图表示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工业、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A.工业、农业、服务业B.服务业、工业、农业C.农业、服务业、工业D.工业、服务业、农业2.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是( )。
A.①B.②C.③D.④3.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是( )。
A.①B.②C.③D.④1. A2. D3. B【解析】1.随着时间的发展,农业劳动力比例不断下降,对应曲线b ,工业劳动力比例先上升,然后下降,对应曲线a,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将持续上升,对应曲线c,所以A对。
B、C、D 错。
2.城市化水平越高,服务业的劳动力所占的比例越大,所以最高阶段是④,D对。
A、B、C错。
3.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是工业占比较高,农业比例下降,服务业占比较低,城市化发展较快,据此分析选B。
蔗糖业曾是珠江三角洲的优势产业,随着蔗糖业的转移,珠江三角洲传统甘蔗种植区大多演变成了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蔬菜、乳肉、禽蛋等.。
目前基本形成了桂中南、滇西南、粤西琼北优势蔗区。
经过多年努力,广西成为全国最大蔗糖产区及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引起珠江三角洲甘蔗制糖业向广西、云南、海南等省转移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产地B.市场需求C.产业优化D.国家政策5.和其它优势蔗区比,广西成为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最可能的原因是A.水热条件更适宜B.距国际市场近C.劳动力更廉价D.政府抓住发展机遇6.珠江三角洲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不可能的是A.农副产品生产利润高B.蔗糖需求量下降C.土地价格上涨D.工业化、城市化发展4. A5. D6. B【解析】4.甘蔗制糖业向广西转移的主导因素原料。
甘蔗制糖业原料运输成本高,且损耗多。
种植业向广西转移,甘蔗制糖业向广西转移,是靠近原料产地,可减少费用,提高利润。
故选A。
5.甘蔗是热带经济作用,广西的气候适宜,水热充足,土地丰富、廉价。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练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练习图甲是我国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图乙是世界发达国家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 )A.第一产业对城市化没有贡献B.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C.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三产业对我国城市化贡献率差异逐步增大D.二战后,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2、与发达国家相比,图中信息无法反映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是( )A.产业结构不合理 B.城市空间分布不合理C.单位产值耗能高 D.城市环境污染较严重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回答3~4题。
3、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 B.南方低山丘陵区 C.内蒙古草原 D.黄土高原4、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壤盐碱化 C.森林减少 D.荒漠化湾区是指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
深圳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聚焦深圳“湾区”经济发展,为“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一个新样板、新标杆。
据此回答5~6题。
5、深圳湾区集聚了我国南方重要的城市群,其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东南部沿海位置优越②产业集聚③海陆交通便利④气候适宜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深圳提出发展“湾区”经济的意义有( )①共享高效的资源配置②辐射并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③承接产业转移④提高滨海产业集群的质量⑤推动工业化发展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是指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图1为甲国工业化率、城市化率变化过程图,图2为乙国目前三大产业构成图(图中M点所示)。
据图回答7~8题。
7、下列关于甲、乙两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工业化是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B.甲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乙国C.甲国的城乡差别比乙国大 D.乙国第三产业比重低于甲国8、促进甲、乙两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①甲国应降低城市化速度②乙国应发展高科技工业③甲国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④乙国应控制第二产业的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必修三练习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练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A.①-城市人口比重B.②-第三产业产值比重C.③-第二产业产值比重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2.图示曲线反映了()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较慢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2005年至2010年广东省规划投资1 800亿元,重点新建、扩建5个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并在沿海地区集中布局建设5个石化基地,进军亚洲石化生产中心。
据此回答3~5题。
3.广东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有()①市场广阔②资源丰富③海运便利④技术先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广东将建立石化、化工园区,实行炼化一体化,引导产业向园区、沿海石化基地集聚。
其主要目的是()①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应②便于污染物集中控制③减少运费,降低成本④降低产品销售费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5.广东实现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采取清洁生产技术②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③加强航空港、高速公路建设④建立原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重为3.5∶50.7∶45.8。
2005年我国GDP中三大产业的贡献率分别是6.3%、54.7%、39%。
结合下图回答6~7题。
6.到2020年左右,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将基本完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工业占GDP的比重也将稳中趋升B.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显著下降C.届时经济增长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将会提高D.第一产业比重将有所提升7.对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叙述错误的是()A.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升级B.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矛盾仍很严重C.第二、三产业开放程度差异大,阻碍产业结构升级D.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台北“中央社”2008年11月6日报道,中国千万民工返乡拉响经济警报,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中国沿海地区不少工厂停工,近千万民工提前返乡,据此回答8~9题。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测试题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测试题一、选择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
据此回答1~3题。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迅速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③良好的区位条件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⑤工业基础雄厚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2.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A.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B.重化工业产业基地C.轻纺工业产业基地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3.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B.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C.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廉价D.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实现了由工农业为主到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转变。
据此回答4~5题。
4.我国要完成工业化()A.农业就业比重要上升 B.农业就业比重要下降C.城镇人口比重要下降 D.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要下降5.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化的差异表现在()A.第二产业比重过大B.第一产业比重过大 C.城镇人口比重过大D.工业生产规模过小下表是1995~2000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比较表。
阅读表中数据回答6~7题。
长江三角洲数据(以珠江三角洲为100)比较项目1995年2000年人均GDP73.973.6从业人员比例128.2157.3出口依存度24.835.5实际利用外资占固定资产51.748.7投资6.从表中可以看出1995~2000年期间()A.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GDP增速超过了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增速低于珠江三角洲C.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珠江三角洲少D.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力量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7.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低于珠江三角洲,可能的原因有()①受地形影响,珠江三角洲的国内市场比长江三角洲狭小②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实力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③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比珠江三角洲地区薄弱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政策存在差异A.①② B.①③ C.①④D.②④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情况图,回答8~9题。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测试题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图,回答1~2题。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A.第二、第三产业都有波动上升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C.第一、第二产业持续上升D.第一、第三产业上升2.19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特征是()A.处于快速发展阶段B.工业结构得到优化C.工业部门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D.工业部门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下图为安徽省三个不同年份GDP总产值及三大产业比重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与1978年相比,2011年安徽省()A.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B.资源输入量变小C.人均GDP已达到全国前列D.开始进入后工业化阶段4.2011年以来安徽省()A.产业转移导致本省产业空心化B.第二产业发展快,环境污染加剧C.第一产业比重严重萎缩,粮食问题日显突出D.城市化速度过快,基础设施跟不上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情况图,回答5~6题。
★5.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1800~200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B.工业化速度比城市化速度快C.属发达国家D.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6.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A.技术密集型产业B.资源密集型产业C.能源密集型产业D.现代服务业(2014·宁波二模)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过程。
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市、自治区)2000年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
读图完成7~8题。
注: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业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
★7.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出关于四省(市、自治区)的结论正确的是()A.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最合理B.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C.重庆的城市化速度最快D.贵州的滞后城市化程度最高8.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低于上海,与其相关的因素是()A.地势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B.第一产业发达C.城市用地较为完整D.城市化水平较高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9~10题。
高中地理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试题3
专题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工业化与城市化1影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①。
2 •相互关系:区域②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1工业变化(1)20世纪80年代前: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主要分布在广州市。
()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③之一,且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
2 •国际国内背景及地理条件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劣势原有工业基础溥弱,⑧ 贫之政策优势已不明显,⑨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⑩ 产业? 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四、问题与对策1 •问题出现的原因受地区? 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益不足;加之缺乏合理的? ,该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2. 出现的问题(1)? 面临困境A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 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B. 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 ,而珠江三角洲受南岭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2)? 相对落后(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特别是? 的危害;B. 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C. 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D. 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E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3. 对策(1)? 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建以_21 ___________ 、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高二地理练习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高二地理练习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1.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A.广州、深圳、珠海B.广州、珠海、澳门C.广州、中山、深圳D.广州、香港、深圳2.下列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必然带为工业化B.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C.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D.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差异3.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契机的是()A.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B.良好的区位条件C.珠江三角洲地区是的侨乡D.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和资源导向型产业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4.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从1999年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就超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B.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比珠江三角洲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多C.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D.199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略高于珠江三角洲地区5.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得益于()A.侨乡的背景B.良好的区位条件C.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6.关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B.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C.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D.劳动力和资源导向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7.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促进工业化B.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工业化反过来会促进城市化C.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往往是一起推动全国各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D.我国珠江三角洲是在建国后得益于矿产开发而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8.20世纪80年代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仅有的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主要分布在()A.珠海B.深圳C.汕头D.广州9.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处于劣势的是()A.产业基础和科技实力B.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C.工资水平D.区位条件深圳在改革开往以前还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小渔村,设立特区后,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一个大城市。
【高中地理复习试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第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读某年广东部分区域经济指标增速表(单位:%),回答1~2题。
1.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扩大趋势,与这种差异形成无关的是A.地形及海洋资源的利用条件有很大差异B.国家给予这四个地区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差异C.四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及文化基础有一定的差异D.四个地区所拥有的气候条件和城市数量有明显差异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C.良好的区位D.全国著名的侨乡解析第1题,广东省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省内气候条件并无明显差异。
第2题,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三角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是珠三角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答案 1.D 2.B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完成3~5题。
3.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A.江苏省B.河南省C.四川省D.海南省4.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5.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原因有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大,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小,而且呈现下降趋势,城市化水平较高,应为经济发达省份,从而确定为江苏省。
第4题,从图中信息可知,该省在1995年以后,城市化水平提高最快,所以D正确。
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专题训练 新
专题训练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广州南沙新区是我国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之后的我国第六个国家级新区.据此回答1~2题.1.与兰州新区相比,广州南沙新区的区位优势是()A.矿产资源丰富B.土地资源丰富且廉价C.劳动力成本低D.劳动力素质高2.下列关于广州南沙新区设立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提升东部沿海地区的科技水平B.可以有效遏制广州房价的提高C.可以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推动珠三角发展转型D.可以促进粤港澳全面合作答案:1.D2。
B解析:第1题,兰州新区位于我国西北部,与南沙新区相比,该地区资源丰富;兰州新区经济相对落后,因此劳动力成本较低,土地资源的价格也较低。
而广州南沙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
第2题,广州南沙新区的设立不能有效遏制房价的提高.下图为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重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a、b、c三条曲线,表示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比重变化的分别是()A.b、a B.a、bC.b、c D.c、a4.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重来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3。
A4。
B解析:第3题,产业发展初期,以农业为主,工业、服务业不发达,对劳动力需求很少,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分配比重以农业最大。
随着产业的发展,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工业劳动力比重逐渐增大。
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工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会提高,需求数量会下降。
服务业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表现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需求呈上升趋势。
第4题,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工业劳动力比重快速上升,故选B项。
深圳市统计局2014年8月4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深圳市上半年经济数据的统计快报。
今年上半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GDP)为6 460.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中,最主要的指标是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城市的功能增加
2.关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B.城市化可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C.城市化不能促进工业化D.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力量
3.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主要分布在
A.广州市 B.中山市 C.珠海市 D.深圳市
4.下列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有利优势是:
A.国际经济环境
B.对外开放政策
C.侨乡
D.重化工业基地
5.有关工业基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B.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京津唐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6.下面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属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7.有关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A.“苏南模式”诞生于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密度最高的江南水乡
B.东北地区的城市都以重工业为主,其基本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
C.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D.“云南德宏模式”依靠边境贸易活动的剧烈扩张而形成的
8.为解决珠江三角洲的能源紧张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建设核电站②.大力开发潮汐能
③.减少对香港、澳门的能源供应④.西电东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台湾省1993年和2003年部分出口产品所占比重的统计资料。
回答9~10题。
9.图中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说明台湾丧失的
主要竞争优势是
A.先进的技术
B.广阔的市场
C.低廉的工资
D.通达的信息
10.图中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上升,说明台湾工业转向
A.原料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D.技术指向型
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1985~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总体特点是()
A.大城市发展快,中、小城市发展慢
B.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
C.小城市发展快,大、中城市发展慢
D.特大城市发展快,中等城市发展慢
12.推动本地区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
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C.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
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13.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
A.民工短缺B.水源缺乏 C.能源供应紧张D.交通运输落后
14.构建“9+2”泛珠三角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A.“9+2”各省区的地理环境相同B.“9+2”各省区之间都有铁路联系
C.政治协作的需要D.经济互补合作的需要
15.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这一现象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B.环境和技术
C.交通和市场D.原料和能源
读图“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16—18题
16.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
A.国际经济背景B.对外开放政策 C.良好的区位条件D.侨乡优势
1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B.1992年,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低于50﹪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下降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18.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19.1979-1990年间,下列说法对于珠三角工业化进程来说错误的是
A.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B.吸引了各方面的人才和大量的农民工C.最主要的特点是“外向型” D.当时国内消费品已经比较充足
20.工业生产中的“三来一补”指的是
A.来品装饰、来样加工、来图加工和补偿贸易
B.来样加工、来料加工、来件加工和补偿贸易
C.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技术
D.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21.下列不是珠江三角洲面临的生态问题是
A.酸雨严重
B.水污染严重,“水源性”缺水问题突出
C.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D.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22.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23.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A.加强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B.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轻工业
C.建设城市新区
D.加强规划与管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二、综合题
1.读图回答问题:(1)~(3)每空1分,本题共22分
(1)右图是___ ___三角洲地区, ______ 、________
是我国著名的经济特区, _________市将建成的石
化、钢铁、造船基地是________开发区。
(5分)
(2)此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1979年—1980年间,发挥______优势和______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大力发展___________产业,此时工业增加值速度
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_________ 优势不明显,______________ 优势逐渐丧失,通过产业升级,_________ 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仍面临____________三角洲的挑战。
(8分)
(3)该区正以、、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分)(4)该区是我国外商投资热点地区,其区位优势主要有
(6分)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印刷工业生产能力已超过美国东北部。
图为珠江三角洲印刷工业和造纸工业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
(12分)
(1)珠江三角洲印刷业迅速发展的区位优势有哪些(4分)
(2)珠江三角洲丰富的造纸原料主要有、可实现农产品和加工业的废物利用(没空1分,共2分)
(3)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早建立经济特区的地方,有利区位因素有哪些?(6分)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答案)
一、选择题
1—5 BCADC 6—10 CBDCD 11—15 BDCDA 16—20 BDADD 21—23 BBD
二、综合题
1 (1)珠江深圳、珠海广州南沙
(2)政策侨乡劳动密集型相对较慢政策劳动力高新技术长江
(3)香港广州深圳
(4)著名侨乡,毗邻香港,靠近东南亚;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海运便利;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
2 (1)经济发展快,市场需求大;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交通便利;造纸原料丰富
(2)农作物秸秆甘蔗渣
(3)毗邻港、澳,离东南亚地区近;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交通便利;劳动力廉价;农业发达;政策条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