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复习思考题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思考题绪论章思考题1.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对人类文明成果进行批判、继承和创新的?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个人主观条件及其伟大实践是什么?5.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6.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7.怎样理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8.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9.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0.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1.为什么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才能学好和掌握马克思主义?12.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第一章思考题1.什么是世界观?为什么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2.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坚持哲学基本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什么重要意义?3.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4.怎样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及其重要意义?5.怎样理解实践的本质、特征和形式?6.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7.为什么说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8.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新生事物不可战胜性的原理?9.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0.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1.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这一原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什么重要意义?12.怎样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坚持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具有什么重要意义?13.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坚持这一原理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什么重要意义?14.怎样理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坚持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具有什么重要意义?15.怎样理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1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7.如何理解规律及其客观性?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坚持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第二章思考题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3.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绪论部分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A.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C.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2.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A.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学说;D.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A.一元论与多元论的统一;B.革命性科学性的统一;C.理论与实践的统一;D.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统一;E.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因为马克思主义: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B.包含了一切现实问题的正确答案;C.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构成和发展动力;D.提供了研究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E.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是:A.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B.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手段;C.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目的;D.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E.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证实和运用。

哲学部分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唯心主义在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上的错误是: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2、“万物皆备于我”是:A、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3、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分裂;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的分裂;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分裂;D、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裂。

马克思原理课 复习思考题有答案1

马克思原理课  复习思考题有答案1

复习思考题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 简述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

答: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而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第一,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第二,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主体与客体的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就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由此衍生出了以下两种关系。

第三,价值关系: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

第四,审美关系:欣赏与被欣赏。

3. 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答: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新加)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时代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强烈的需求。

理论渊源:①德国古典哲学[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唯物主义)];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③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罗伯特·欧文]。

3、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③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反映存在,即世界能否被认知的问题,世界是否可知;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1)物质:①“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②“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意识: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思考题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复习选择题1.资本: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值的价值。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照政治经济学的定义,不变资本是指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它的价值随着物质形态的改变,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没有发生任何价值量的变化,价值不会增殖。

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

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故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称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

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殖。

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获取超额剩余价值3.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这里的剩余价值,即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本质上也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

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

其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6.商品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7.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8.利润:总收入减去总成本的差额。

9.价值规律: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10.经济全球化载体:跨国公司11.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2.货币: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该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思考题及考试题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思考题及考试题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思考题1、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个方面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

二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人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理论分野。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科学解决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和把握世界发展的规律。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2、意识的能动作用。

含义: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是:①要遵循客观规律;②要通过实践活动;③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手段、物质条件。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有两种性质的反作用:先进的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积极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事物的发展;落后的的思想、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以及怎样反映,从而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人的整个实践过程,就是围绕意识活动所构建的目标和蓝图来进行的。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观念世界。

马克思原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大全word精品文档33页

马克思原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大全word精品文档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6.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1.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 )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3.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C )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4.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 )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6.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7.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2012-2013 第 1 学期1.2.3.4.5.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当代价值?怎样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4-39 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说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P40-42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原理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P44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怎样? 这一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重要意义?P45-46 7.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P46 8.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P47 第一段9.规律的含义和根本特点是什么?P54 10.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如何?请联系大学生的实际说明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P57-58 参考答案:(1)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大学生要善于在尊重客观规律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一方面,大学生应该根据客观规律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特别要在对社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形式正确把握的前提下作出选择。

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现人生目标 11.怎样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P64-66 12.怎样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P68-69 13.试述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P69 14.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P70-7115.简述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思考题[小编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思考题[小编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思考题[小编整理]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思考题马克思基本原理期末思考题一.辨析题(40分,每题10分)1.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重要性,唯心主义强调精神的重要性。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就越快。

3.辩证否定就是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

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所以学习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6.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即真理。

7.唯物主义经验论是对的,唯心主义经验论才是错误的。

8.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

9.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都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他们只能在既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体系中创造.10.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11.“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3.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14.剩余价值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又不在流通领域中产生。

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16.有人说,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试用所学原理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

17.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吗?18.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二.材料题(20分)1.材料1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既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 材料2 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

这个范畴只能归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于现实。

” 材料3 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 请回答:(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8分)(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的经济危机。

从此以后,这种危机便周期性地爆发。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这样蒙在社会关系上的面纱已被揭去,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因此应运而生。

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成长经历(或者那些优秀品质)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原复习思考题

马原复习思考题

马原复习思考题一、辨析题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世界是由自然和人组成的。

所以,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

为了雇佣工人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劳动报酬,劳资双方平等协商,实行等价交换,是天经地义的。

3、劳动创造价值,付出劳动的产品必有其价值。

4、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反之,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5、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成反比,所以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对自己是不利的。

6、“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说法,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7、因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所以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重要。

8、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发展;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不停地变革提升生产关系。

二、论述题1、举例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3、为什么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4、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为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5、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6、论述价值规律的含义和作用,并以此阐明我国企业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7、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8、如何理解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劳资分配关系的新变化?三、材料题1、阅读材料《“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当时的青年中引起了激烈争论,有人认为对,有人认为错,你以为如何?(2)理由是什么?“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1980年5月,一封署名“潘晓”的读者给《中国青年》杂志写了一封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

在讲述了自己在工作、爱情、家庭生活中所经历的种种不幸后,潘晓最后这样写道:我今年二十三岁,应该说才刚刚走向生活,可人生的一切奥秘和吸引力对我已不复存在,我似乎已走到了它的尽头。

原理课 马克思复习思考题

原理课  马克思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的科学的物质观在哲学上有重大意义。

第一,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唯物主义根本立场,有力地批判了唯心主义及其对唯物主义的攻击,有力地捍卫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揭示了物质的可知性,物质可以被人们的感觉所感知、认识,从而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消除了旧唯物主义在物质范畴理解上的直观性、机械性和形而上学,从而与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观的变革,突出地表现在它把人类的实践视为一种客观实在并将它包含到对物质范畴的理解中去,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

首先,它把物质范畴拓展到了社会历史领域,深化了对自然物质的理解,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其次,它把实践作为一个必要的因素包含到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中,从而实现了从物质过程的内部来理解事物发展的辩证法,真正地把物质的客观性及其发展的辩证性统一起来,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其三,它把实践纳入到对物质的理解,人在自己所进行的客观物质活动中内在地认识物质,彻底地解决了物质的可知性问题,实现了唯物主义的本体论与能动反映论的统一。

2. 简述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

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1)实践由主体、客体和中介构成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属性,有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四种基本形式。

客体是主体活动的对象,是进入主体活动范围的那一部分客观事物,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历史性的属性,有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三种基本形式。

实践中介是主体用于客体的工具、手段或程序和方法。

实践就是以主体、客体、中介为基本骨架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动态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绪论 (2)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4)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4)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7)第一章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0)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1)第二章第一节认识与实践 (11)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13)第二章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15)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6)第三章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6)第三章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9)第三章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9)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0)绪论1、从不同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通过经典作家的阐述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1)从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从狭义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5)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在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理论产生,这些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如此。

他的创立是时代的需要。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也是其产生的经济根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来源。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既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极为丰富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全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批判继承和创造发展,其中,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1)社会历史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以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取得了胜利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这一矛盾的发展引起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怎么消灭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将向什么方向发展?马克思、恩格思在分析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论断。

由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是对立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这个斗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当时在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的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表现了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创造新社会的决心。

马原思考题(附答案完整版)

马原思考题(附答案完整版)

马原思考题(附答案完整版)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与革命的统一?(2022年第10版)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它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③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建立和实现的。

科学与革命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关键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正是因为无产阶级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革命的彻底性,才有强烈的科学欲望,特别是科学革命理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如何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2021年修订版p13)① 这种品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其中彻底的科学性尤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保持青春和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完全革命性的。

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思考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讲,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XX,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为什么说马克思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1)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三大工人运动)3)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吸收了几千年的思想和文化的成果,批判的继承、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以三大自然科学发现为前提,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的)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造了唯物史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上的伟大革命。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基本特征)(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XX(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其一,意识与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其二,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总结思考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总结思考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表现为,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频繁爆、资本积累和社会严重两极分化,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2)阶级基础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强烈的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中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创立的劳动价值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思考题复习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理论来源。

答:(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基础,政治经济学是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核心。

(2)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答:(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源,即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对它不同回答产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二方面:思维能否反映存在,即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

对它不同回答产生: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简述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历史形态。

答:(1)观点: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某种具体事物看成是世界本原的原始唯物主义。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化学物理可以观察到的)原子看成是世界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4、如何理解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形式。

答:(1)观点:把世界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2)两种基本形式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世界的本原。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或个人的精神变成独立的客观存在,作为世界的本原。

5、简述意识的本质及意识的能动性。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①能动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而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09-10)马克思主义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09-10)马克思主义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4、哲学基本问题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5、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6、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7、怎样理解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8、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9、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0、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怎样? 这一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重要意义?1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3、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14、规律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15、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如何?请联系大学生的实际说明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联系与区别18、怎样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19、怎样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20、认识运动的反复性特点及其原因21、真理客观性的含义22、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与现实意义2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是什么?这一原理有什么现实意义?2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重要意义是什么?26、试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运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27、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28、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目的及重要意义是什么?29、论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30、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联系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说明党对民生问题重视的意义?3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

答: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其二、思维能否认是或者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意义:①理论上,是划分唯物主义与维新主义的标准。

②这是回答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基础③也是人类实践中的基本问题2. 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包括简单的位移、过程、人类思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3、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3. 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离不开物质,但又不同于物质而具有精神现象的特征。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意答案: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2、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3、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4.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5. 如何理解社会的物质性?答案: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6.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请结合实际分析。

答案: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7. 如何理解联系及其特征?答案:联系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存在着联系。

联系具有多样性,如必然联系、偶然联系等等。

8. 新事物为什么能够战胜旧事物?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是在旧中孕育成熟的,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东西,又吸收了,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

还添加了一些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新进的,符合群众的利益要求,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9. 如何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答案:矛盾的基本属性包括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性质,同一性是指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性质。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都具有重要作用。

10. 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联系我国社会实际进行理解。

答案:矛盾共性即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矛盾的共性和个性是相互联结的。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着共性。

第二,矛盾的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是个性,社会主义是共性。

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11. 如何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答案:两点论就是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一点论就是片面地看问题,只看到一个方面而看不到另一个方面。

重点论就是要突出重点,在看到两个方面的时候,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均衡论就是不分主次,把两个方面等量齐观。

唯物辩证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的形而上学观点。

12. 如何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答案:量变是事物非根本性质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

13. 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答案:辩证的否定观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在内部矛盾推动下的自我否定;第二,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第三,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四,否定是扬弃,是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建设社会主义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而是要批判地继承。

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思想精华,要吸收改造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对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思想糟粕,要坚决抛弃,决不能听任其四处传播。

14. 如何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请结合个人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答案: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5. 如何理解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请结合实际分析。

答案:第一,规律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第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二章1. 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 简述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答案: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反映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认为认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活动的发生。

先验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先验论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把物质世界看做是主观精神或“客观精神”的产物,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的反映。

唯心主义先验论有两种形式,即主观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反映论主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先验论主张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3. 简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答案:(1)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

认识的主体指进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客体则是指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

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相互规定、相互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着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等等。

其中,主体与客体的实践关系决定着其他相互关系。

认识的中介系统主要由物质性认识工具、观念(知识)性认识工具和作为感性符号系统的语言工具所组成。

认识的中介系统既是人的活动的结果,同时又是人进一步认识客体的手段。

认识的中介是连接主体与客体,并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往返流动的一个“变量”。

(2)主体与客体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到认识论,从而正确、全面地解决了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一方面,主体受制于客体,客体制约着主体的活动范围、方式、性质等等,决定了主体的认识内容和范围;另一方面,主体又能动地改造客体,使客体向主体转化,使之满足人们的目的和要求。

只有立足于实践,才能认识主体和客体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才能全面把握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4.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什么不同?答案: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直观理解;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逻辑思辨。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综合和升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5.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什么错误观点?答案:会产生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理性认识作用的唯理论;另一种是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感性认识作用的经验论。

教条主义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经验主义犯了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6. 简述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认识中的非理性因素主要是两类:一是在知、情、意三大类意识要素中,知属于理性因素,而情和意,即情感、意志,包括冲动、欲望、习惯、本能等属于非理智的方面,属于非理性因素;二是人的认识过程中不能被逻辑思维的概念所包含的主体b理形式,如幻想、想像、猜测、顿悟、直觉、灵感等具有不自觉性、非逻辑性等特点因素。

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1)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2)在认识过程中,幻想、想像、直觉、灵感等以非逻辑的方式和思维的逻辑形式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对认识的发展和飞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认识的发展不是单纯的逻辑运行或者非逻辑的跳跃,而是逻辑的循序渐进与非逻辑的跳跃的有机的统一。

逻辑因素与非逻辑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促成人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由现象向本质的飞跃。

7. 为什么说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答案: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第二,物质世界是无限的,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并且也永远不会完成。

8. 简述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答案: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所谓对立是指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界限非常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