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芦花鞋》优质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芦花鞋》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芦花鞋》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芦花鞋》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姑娘喜鹊用智慧和勤劳编织芦花鞋,为大家带来温暖的故事。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富有教育意义,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喜鹊的勤劳和智慧,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但在文本解读、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农村生活和手工编织等传统文化知识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喜鹊的勤劳和智慧;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学会欣赏农村生活和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喜鹊的勤劳和智慧,学会珍惜劳动成果,懂得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喜鹊的勤劳和智慧;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文本解读、情感体验,以及对农村生活和传统文化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感受农村生活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2.生字词卡片;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4.学生分组讨论的道具或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或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农村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芦花鞋》优质教案
20*芦花鞋【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并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会拟定小标题。
【教学重点】拟定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青铜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介绍作者,了解《青铜葵花》。
本书是曹文轩在2005年激情奉献、心爱备至的力作。
这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
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
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下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
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
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
二、走进文本,初步感知。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和课文的初读情况。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指名读,并口头解释。
(2)引导学生逐段默读课文,概括段意及小标题。
小组读,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兄妹采芦花,做芦花鞋。
第二部分:青铜坚持雪天卖鞋。
第三部分:青铜雪天卖鞋很顺利。
第四部分:青铜赤脚回家心里美。
(3)引导学生用小标题概括法概括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巩固前面学到的小标题概括法。
同时,也利用拟定小标题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品读感悟,体会人物品质。
再次默读课文,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
小组交流:1.青铜拿着一只大布口袋,钻进芦苇荡的深处,挑那些毛茸茸的、蓬松松的、闪着银光的芦花,将它们从穗上捋下来。
点拨:抓住青铜的动作体会他的勤劳。
2.接下来的日子里,青铜天天背着几十双芦花鞋到油麻地镇上去卖。
点拨:抓住“天天、几十双”体会青铜的勤劳、能干。
3.对面屋子里围炉烤火的人招呼青铜:“进屋里来吧,这里能看到你的鞋,丢不了。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芦花鞋》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芦花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芦花鞋》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姑娘英子一家的故事。
通过卖芦花鞋的过程,展现了他们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劳动的喜悦,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逐渐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劳动的喜悦,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学会珍惜亲情、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判断;感悟人物品质,培养阅读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激发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人物的心情,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人物等。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场景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作业本: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冬天的景色,引导学生回忆冬季的场景。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冬天人们穿什么样的鞋子吗?”进而引入本课《芦花鞋》。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0《芦花鞋》精品教案
20*芦花鞋▶教学目标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列出每部分的小标题。
2.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纯美的文字风格。
3.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引起阅读期待。
▶教学重难点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纯美的文字风格。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生字较少,学生都能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掌握,不用花费很多时间进行指导。
2.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围绕文中感人的情节,通过阅读体验交流,走近人物,感受他们的苦难,感受他们的幸福,形成阅读期待,培养阅读兴趣。
3.表达运用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词、句、章节,把握细节并能从细节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语言的魅力,使学生能结合课文产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阅读的快乐。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歌谣导入。
(1)师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首歌谣,请大家仔细倾听。
(2)播放音频,同时出示歌词。
南山脚下一缸油,树头挂网枉求虾,姑嫂两个赌梳头。
泥里无金空拨沙。
姑娘梳成盘龙髻,刺槐树里栽枸橘,嫂嫂梳成羊兰头。
几时开得牡丹花?(3)师:多么有意思的歌谣啊!这两首歌谣是老师从一对兄妹那儿学来的,这对兄妹是谁呢?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课件出示《青铜葵花》这本书)(4)生齐读书名。
2.了解概括。
(1)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2)简介主要内容。
师述:一次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以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
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
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苇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3)简介人物。
①师引导:从文章的主要内容来看,你认为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是谁?②示例:青铜和葵花。
③走近青铜。
a.出示课件。
(播放音频)课件出示:故事发生在大麦地,青铜一家就生活在大麦地村,那里有一条宽宽的河,有成片成片的芦苇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芦花鞋》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20*.芦花鞋[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能用生字组词。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知道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学会给每个部分列小标题。
3.学习体会青铜的执着、善良、朴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关键词句,体会青铜执着、善良、朴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指名说说对芦花或芦花鞋的了解。
2.视频播放芦花鞋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感受芦花鞋制作的不易,相机介绍曹文轩童年时期的生活背景及其代表作《青铜葵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求: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搓(cuō)(搓手);葵(kuí)(葵花);憾(hàn)(遗憾);屑(xiè)(雪屑)(2)点拨:“搓”为平舌音,不要读成chuō,另第九画是长撇贯穿,不要断成两画;“葵”第十二画是侧点,不是捺。
3.请大家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4.读完全文后,你对青铜有哪些认识?(青铜执着、善良、朴实、坚韧不拔)三、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2.列出每一部分的小标题。
(1)分组学习,每组同学选出一名代表,说说小标题内容。
(2)教师总结归纳。
(采芦花、编芦花鞋,卖芦花鞋,雪中再卖芦花鞋,赤脚回家)四、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一)在整个故事发展进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找出关键语句,体会人物性格。
(预设:青铜赤脚回家)1.“青铜摇了摇头,心里很为那人感到遗憾……有点儿对不住他。
”(1)从“遗憾”“失望”“叹息”“对不住”等词,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失望”“叹息”看出那个人买不到芦花鞋的失落心情。
从“遗憾”“对不住”看出青铜的善良、朴实。
)(2)思考:如果你是青铜,面对这样两难的抉择,你会怎么做?青铜又是怎么做的呢?2.“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芦花鞋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芦花鞋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芦花鞋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关注文中的“特写镜头”描写,读出曹文轩纯美语言所营造的画面感。
2.了解课文用空行标示各部分内容的方法,借助“故事名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
3.就印象深刻的内容交流读书体会,感悟青铜形象,完成“人物名片”和“成长名片”,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猜读:知“作品名片”1.猜读作品。
请根据“作品名片”上的信息猜猜是曹文轩写的哪部小说?(出示图1)2.引入课题。
曹文轩的小说充满成长的力量,《芦花鞋》就选自他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
(板书课题)二、速读:写“故事名片”1.回顾长文。
《芦花鞋》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还记得前两篇长课文用什么方式标示各部分内容吗?(《小英雄雨来》用序号标示,《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标示。
)2.发现不同。
《芦花鞋》又采用什么方式标示?快速浏览,说发现。
(采用空行的方式标示四部分内容)3.写“故事名片”。
这四部分围绕芦花鞋写了哪些事,到文中圈一圈关键词,把概括好的小标题写在“故事名片”上。
(出示图2)(1)全班交流。
文中哪些关键词提示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采芦花编芦花鞋;大雪天卖芦花鞋;城里人买芦花鞋;雪地里送芦花鞋。
)(2)小结方法。
找关键词能帮助我们更简洁地概括小标题。
4.整体感知。
把这四个小标题连起来就能快速知道这篇长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赏读:制“人物名片”如果要给青铜拍摄一部纪录片,你想在特写镜头里展示一个怎样的青铜?请选择一个镜头,为他量身定制一张“人物名片”。
人物名片姓名:青铜特写镜头:为他点赞:1.“朝大人摇手”镜头。
出示:然后拿起余下的十双芦花鞋,朝大人们摇摇手,便跑进了风雪里。
(1)特写镜头。
青铜坚持大雪天里卖芦花鞋,他朝大人们摇摇手时,心里在想什么?(2)为青铜点赞。
青铜那坚定的“摇摇手”,让你想为他的什么品质点赞?(相机板书:勤劳懂事)2.“朝烤火人摇手”镜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芦花鞋》教学教案
《芦花鞋》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尝试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的方法,为课文的每一部分标注小标题。
3.边读边想,前后联系,感悟故事情节的方法来阅读长文章。
教学重点:1.认识7个生字,尝试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的方法,为课文的每一部分标注小标题。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前后联系,感悟故事情节的方法来阅读长文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青铜葵花》导入:《青铜葵花》作者是曹文轩。
该书主要讲述没有血缘关系的两兄妹青铜与葵花的故事。
你有哪些了解呢?预设:学生们自由表达。
2.出示图片。
预设:结合生活实际交流。
3.走近作者: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作家。
代表作品《草房子》《根鸟》《青铜葵花》。
作品曾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等多个奖项。
4.一起走进课文《芦花鞋》:芦苇荡里的芦苇编织而成的芦花鞋,在哥哥青铜和妹妹葵花的身上发生了很多……二、认读生字1.把每一个生字读准确,才能把课文读准确,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它们吗?搓葵祈遗憾污屑2.试着组词学习。
3.图片识字:屑、搓。
4.和同桌互相指读生词。
三、初读课文1.认真听读课文,理解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是用什么样的办法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的?2.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和同学一起探讨:预设:(1)独立阅读。
(2)对文章进行划分,给每一部分标注小标题。
(3)将内容进行概括性叙述。
3.认真观察课文的形式,说一说和我们平常遇到的课文有何不同?预设:用空行标示文章各部分。
为每一个部分分别列出小标题,继续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主要内容。
四、感知理解1.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预设:一(1-8):全家编织芦花鞋。
二(9-14):坚持冒雪去卖鞋。
三(15-22):意外卖掉十双鞋。
四(23—30):卖掉脚上芦花鞋。
2.你是怎样列出小标题的?(1)要素串联法。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芦花鞋》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芦花鞋》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芦花鞋》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跟随父亲到芦苇荡里制作芦花鞋的过程。
这篇课文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展现了父子间的亲情和劳动的喜悦。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理解劳动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情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
但他们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表达方式可能还不太理解,需要教师进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大自然的认识和亲身体验可能有限,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理解劳动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描述大自然和劳动的句子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生活,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生字词卡片。
3.课文插图或图片。
4.分组合作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插图或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景物和人物。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述,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大意。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教师选取一些生字词,让学生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大自然和劳动的意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芦花鞋》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芦花鞋》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芦花鞋》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姑娘芦花在寒冷的冬天,为了生活,不畏艰辛,编织芦花鞋的故事。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描绘了芦花勤奋、坚强、乐观的品质。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芦花的坚强精神,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对于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情感和价值观,还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编织芦花鞋这一传统手艺可能比较陌生,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芦花编鞋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如何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芦花的坚强精神,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理解芦花的坚强精神。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芦花的艰辛;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芦花的情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小组合作学习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录音带,让学生倾听课文朗读,感受芦花的坚强精神。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芦花的情感。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课文讲述了谁的故事?芦花编芦花鞋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从课文中你能感受到芦花具有哪些品质?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遇到困难和挫折,你会如何面对和解决?小组内分享讨论成果,互相鼓励。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芦花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芦花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芦花鞋教案与反思第1篇】20 芦花鞋【教学目标】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小说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感受小说诗一般的语言魅力。
2.抓住感人的情节,引导学生把握细节,从细节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结合文本发表独到的见解。
3.在阅读、交流中,欣赏文本优美的语言,体验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4.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痛苦与挫折,正确面对人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教学过程】一、引入话题世界上最动人的一刻是读书时皱眉的刹那,世界上最开心的一刻是读书时会心的一笑。
我们翻开书页,其实是在走进作家的心田,我们的目光走过文字,其实是在和作家亲密地对话,去赴一个不见不散的约会。
这段日子,我们阅读了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中的《青铜葵花》,那隽永的文字,那真挚的情感,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感人至深的世界。
常言说:读书是幸福的,交流是快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阅读的感悟吧。
二、把握内容1. 读一部作品,首先要了解并能概括其主要内容。
谁知道,有哪些方法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内容提要、前言(序言)、目录、后记、……)内容提要、目录都是故事的高度浓缩,前言(序言)和后记是这本书的总括和作者的感受,阅读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写作特点。
2.课件出示本书的“内容提要”,指名读。
这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
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
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
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
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3.读后感觉“内容提要”对该书的内容概括太简单,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4.小结:概括能力是我们语文学习的一项很重要的能力,需要在充分阅读文本,认真把握文本中心的基础上来总结。
希望同学们今后每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都能养成概括主要内容的习惯,长期坚持,你的概括能力就能迅速提高。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第20课《芦花鞋》优秀教学设计
第20课《芦花鞋》教材简析:课文选自曹文轩长篇小说《青铜葵花》,主要写了青铜一家人为了增加收入,一起动手编织芦花鞋,然后让青铜背着到油麻地镇上去卖的故事,赞美了青铜勤劳、纯朴等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
2.默读课文,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激发阅读期待1.出示作家图片及资料。
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作家。
大家对他一定不陌生。
他就是曹文轩。
2.出示《青铜葵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芦花鞋就选自他的《青铜葵花》。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听课文朗读,请大家一边听一边把带注音的生字词圈画出来。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2.认读词语。
搓进捋下来葵花倾覆祈求咯吱啧啧抚摸遗憾污迹雪屑3.重点指导“屑”。
4.下面让我们走进这个纯美的故事。
默读课文,看看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和他们相关的事件有哪些呢?在这几个人物中,最核心的人物是谁?(青铜)最主要的事件是什么呢?(青铜在大雪天忍受严寒坚持卖鞋,甚至卖掉自己脚上的芦花鞋而光脚跑回家。
)同学们,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三、浏览课文,列出故事标题1.回忆列小标题的方法。
想一想《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两篇课文列小标题的方法。
2.尝试给本课列小标题。
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文章以空行的形式分为四部分。
)试着给这四部分分别加上合适的小标题。
3.概括故事内容。
利用自己的小标题,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感受芦花鞋的美同学们,在故事中芦花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浏览课文,画出对芦花鞋的描写。
①出示第二自然段。
芦花鞋的制作工序是很考究的。
需要上等的芦花,均匀地搓进草绳里。
怎样的芦花才算是上等的芦花呀?联系下文我们知道毛绒绒的、蓬松松的、闪着银光的芦花才算得上是上等的芦花。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0《芦花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0《芦花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芦花鞋》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我国南方水乡的温馨故事。
故事以芦花鞋为线索,展现了主人公们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通过细腻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水乡的美丽和民间手工艺的魅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水乡的喜爱和对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以及学会生字词,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也有了自己的认知和感受。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体会作者情感方面仍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水乡的美丽和民间手工艺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芦花鞋的制作过程和水乡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民间手工艺的观念,感受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对水乡特点和民间手工艺的描绘。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形象地感知水乡的美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水乡美景和芦花鞋的制作过程。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作业题目,以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巩固所学内容。
3.准备好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水乡美景,引导学生谈论对水乡的印象,从而引出课文《芦花鞋》。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芦花鞋》优秀教案
20 芦花鞋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芦花鞋》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改选自曹文轩先生的《青铜葵花》。
本文分四个部分,介绍了青铜一家做了101双芦花鞋,让青铜顶着刺骨的寒风去卖芦花鞋,他甚至还把自己脚上穿的一双芦花鞋也给卖了,回到家时,他的脚已经冻得通红。
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阅读长文章的方法:边读边想,前后联系。
【作者介绍】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
1991年,推出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
1997年,出版小说《草房子》,并担任改编电影编剧。
1999年,出版小说《根鸟》。
2005年,推出小说《青铜葵花》。
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同年8月20日,曹文轩在新西兰领取国际安徒生奖,这也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2017年3月31日,获得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2017年12月,特殊文体长篇小说《蜻蜓眼》获得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人物评价曹文轩是一位有所追求的作家,他刻意追求给儿童文学以更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努力使自己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具有更丰富的审美内涵。
曹文轩对提高作品内容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尝试无疑是值得重视的。
(郑开慧评)曹文轩一直坚守着“追随永恒”的美学承诺,反对咀嚼庸常的创作现实,通过自己的作品象证着人性智慧的高贵永恒。
曹文轩的小说以其优美的诗化语言、优雅的写作姿态、忧郁悲悯的人文关怀,执着于古典主义的审美情趣。
他追求艺术感染的震撼效果,追求文学的永恒魅力,同时也汲取了西方古典儿童文学以安徒生童话为代表的悲剧精神,因而使作品超越儿童生活题材,进入人的本质生活领域,闪耀着生命人格的灼人光焰。
(王泉根评)【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辨字组词。
搓()祈()屑()差()折()稍()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芦花鞋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芦花鞋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芦花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运用“故事公式”的支架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片段对比,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怀;3.赏析文章语言,感受作者的写作艺术。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步骤一、童诗导入,形成初步印象1.出示童诗有时候,我们因为一些字或者词语停下来。
有时候,我们因为一些句子而停下来。
有时候,我们还因为一些疑问停下来。
有时候,我们更因为一些想法停下来。
怎么办?2.导语:你认同这个观点吗?二、设置任务,初读课文1.出示一段原文的叙述已在冬季,天气很寒冷。
尤其是在这桥头,北风从河面上吹上岸,刮在人的肌肤上,就像锋利的刀片一般。
站不一会儿,脚就会被冻麻。
那时,青铜就会在那里不停地蹦跳。
蹦跳到空中时,他会看到一些站在地面上时看不到的景致。
越过眼前的屋脊,他看到了后面一户人家的屋脊。
那屋脊上落了一群鸽子。
跳在空中的他,觉得那些被风掀起羽毛的鸽子很像他的芦花鞋。
这没有道理的联想,使他很感动。
落在地上时,再看他的芦花鞋,就觉得它们像一只只鸽子。
他有点儿心疼起来:它们也会冷吧中午,他从怀里掏出又冷又硬的面饼,一口一口地咬嚼着。
本来,家里人让他中午时在镇上买几只热菜包子吃,但他将买包子的钱省下了,却空着肚子站了一天。
家里人只好为他准备了干粮。
青铜很固执,人家要还价,他总是一分钱也不让。
这么好的鞋,不还价!当那些鞋一双双地卖出去时,他会有点儿伤心,总是一直看着那个买了芦花鞋的走远。
仿佛不是一双鞋被人家拿走了,而是他们家养的一只小猫或是一只小狗被人家抱走了。
2.学生自主默读,回味:因为哪些字或者词语停下来?因为哪些句子而停下来?因为哪些疑问停下来?因为哪些想法停下来?3.对于这段话,你觉得这段话放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最为合适?为什么?4.自读课文5.师生共同讨论。
6.利用故事公式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7.引导学生说出对于青铜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感受“苦中之美”1.导语:青铜在什么环境下卖芦花鞋的?这样的环境你觉得如何?2.引导学生再读课文3.师生聚焦文章的最后,感受“苦中之美”青铜掉头往家走去。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芦花鞋》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芦花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芦花鞋》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描写农村生活的场景为主,展现了主人公聪明、勤劳、善良的品质。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感受到农村生活的美好,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农村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悟人物品质以及运用写作方法等方面仍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品质;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聪明、勤劳、善良”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农村生活的美好,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学习主人公的聪明、勤劳、善良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品质;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悟人物品质;学会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感受美好情感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黑板、粉笔。
4.生字词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农村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农村生活,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芦花鞋》优质教案
20*芦花鞋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篇课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花》。
课文内容清新动人,动人心弦。
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教案结合自读课文的特点,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注重对概括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注重对理解感悟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习自主性的探究,组织学生围绕印象最深的内容进行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语句畅谈感受。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提高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了解《青铜葵花》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准备:搜集曹文轩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纯美的文字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芦花鞋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鞋吗?2.过渡:这就是芦花鞋。
它有着一段美好的故事。
那感人的情节,那纯真的情感,久久萦绕在每一个读者的心间。
相信读了这个故事,你将会爱上芦花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并未见过芦花鞋,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为深入读文奠定感情基调。
二、自主读文,梳理内容1.这篇课文很长,是分成几部分来写的。
同学们仔细观察,看一看:每部分之间是怎样隔开的?(用空行的方式)2.请默读课文,想一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
3.同桌合作学习生字,读准字音,口头给生字组词。
4.检测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
搓绳葵花祈求遗憾污迹雪屑(2)重点强调:“搓”是平舌音;“祈”的读音为qí,不读qǐ;“屑”的读音为xiè,不读xuè。
(3)开火车读词语。
5.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每一部分的内容,试着列出小标题。
指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能根据段落大意列出小标题即可,不要求统一标题内容。
预设:引导学生先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再用一个短语来列出小标题。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芦花鞋》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教案芦花鞋【教学目标】1. 会认“搓、葵、祈”等7个生字。
2. 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
3.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字里行间所体现的爱。
【教学重难点】1. 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
2.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字里行间所体现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课题同学们,鞋子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物品。
我们知道鞋子有很多种,例如皮鞋、运动鞋、高跟鞋、旅游鞋、拖鞋等。
但我们今天要认识一种不一样的鞋——芦花鞋。
(板书:芦花鞋)课件出示芦花鞋。
同学们观察图片,想一想课文可能讲什么内容。
活动二:提出自学要求1. 熟读全文,抓住主要内容。
2. 理清结构,了解事情的情节变化。
3. 抓住细节描写,揭示人物思想。
活动三:检查自学1. 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2.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活动四:指导阅读第一部分1. 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2. 交流。
这一部分主要讲青铜一家做了一百零一双鞋。
写得好的句子:“这两双芦花鞋……又像两对鸟。
”3. 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
(青铜一家做了一百零一双鞋)活动五:指导阅读第二部分1. 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 交流。
这一部分主要讲雪天青铜仍坚持到镇上卖芦花鞋。
3. 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
(青铜冒雪去卖鞋)活动六:指导阅读第三部分1. 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 交流。
这一部分主要讲青铜卖鞋给城里人。
3. 加小标题。
(青铜卖鞋给城里人)4. “青铜摇了摇手,坚持守在芦花鞋旁。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坚持”看出青铜意志坚定,他一定要尽快卖完这几双鞋。
)活动七:指导阅读第四部分1. 自读课文,思考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 交流。
这部分主要讲青铜把自己的芦花鞋卖给最后一个顾客,自己赤脚走在刺骨的寒冷里。
3. 加小标题。
(青铜卖掉自己的芦花鞋)4. 思考:青铜为什么觉得双脚暖和和的?(因为这里面凝聚了爱,一家人的爱。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芦花鞋》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芦花鞋》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
2.默读课文,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探究芦花鞋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介绍小说,激发阅读期待1.出示作家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预设:学生读过曹文轩的作品,如《五个小鬼》《黑鸽子》《杜夏老师》《大声呼喊》《石头城》《草房子》《青铜葵花》等。
2.看《青铜葵花》封面,说说人物印象。
(1)引导学生猜测“青铜葵花”的意思;说说对人物的简单了解。
(2)引导学生观察:请仔细看封面上的图画,了解大麦地这个地方。
3.看《青铜葵花》目录,浏览小说主要故事。
(1)关注小说的主要故事:小木船、葵花田、老槐树、芦花鞋、金茅草、冰项链、三月蝗、纸灯笼、大草垛。
(2)看看“芦花鞋”在小说中的位置。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1.快速默读,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默读提示:(1)集中注意力,快速默读课文。
(2)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3)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芦花鞋”写了哪几件事情?出现了哪些人物?2.默读反馈。
(1)交流在本课中认识的生字。
引导:在默读中,你认识了哪些生字?可以和大家分享下吗?预设:①“屑”的读音及字义:字典中有三种解释A.碎末;B.细碎;C.认为值得。
联系语境理解:“他的赤脚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中“雪屑”指的是碎末般的雪。
联系生活理解:说说哪些词语中含有“屑”?分别指什么意思?木屑、铁屑、头皮屑、纸屑、琐屑、不屑一顾…②“搓”的读音和字义。
试着做做动作来理解,“搓”指用两个手掌来回摩擦。
(2)认识“芦花鞋”。
①说一说:想象中的芦花鞋应该是什么样的?②读一读:文中关于芦花鞋描写的片段。
③看一看:播放“芦花鞋”的图片和制作视频。
(3)梳理故事人物与主要事件。
①口头填一填。
②同桌说一说:在这几个人物中,最核心的人物是谁?最主要的事件又是什么?预设:核心人物是青铜,主要事件是青铜在大雪天忍受严寒坚持卖鞋,甚至卖掉自己脚上的芦花鞋而光脚跑回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0《芦花鞋》教学设计部编版公开课教师面试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芦花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芦花鞋》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改选自曹文轩先生的《青铜葵花》。
本文分四个部分,本文主要记叙了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青铜一家做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青铜冒着风雪去镇上卖鞋,最后为了满足一个顾客的需要,脱下自己穿的鞋,赤脚踏雪回家的故事。
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阅读长文章的方法:边读边想,前后联系。
【作者介绍】曹文轩:195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
他的作品享誉世界文坛。
曾荣获冰心文学奖、国际安徒生奖等多种海内外重要奖项。
主要作品有《草房子》《青铜葵花》等。
【教学目标】1.认读会认“搓、葵”等7个生字,理解词语,流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继续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主要内容,探究“芦花鞋”的故事。
3.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
【教学重点】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探究芦花鞋的故事。
【教学难点】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进一步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一本好书,是一路风景,那里的世界新奇广阔;一个好故事,更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值得你一生回味。
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2.了解《青铜葵花》《青铜葵花》是曹文轩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曾获《中国报纸》2005年十大好书奖,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3.曹文轩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195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
他的作品享誉世界文坛。
曾荣获冰心文学奖、国际安徒生奖等多种海内外重要奖项。
主要作品有《草房子》《青铜葵花》等。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就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让我们一起走进《芦花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芦花鞋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芦花鞋》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改选自曹文轩先生的《青铜葵花》。
本文分四个部分,介绍了青铜一家做了101双芦花鞋,让青铜顶着刺骨的寒风去卖芦花鞋,他甚至还把自己脚上穿的一双芦花鞋也给卖了,回到家时,他的脚已经冻得通红。
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阅读长文章的方法:边读边想,前后联系。
【作者介绍】
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
1991年,推出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
1997年,出版小说《草房子》,并担任改编电影编剧。
1999年,出版小说《根鸟》。
2005年,推出小说《青铜葵花》。
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同年8月20日,曹文轩在新西兰领取国际安徒生奖,这也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2017年3月31日,获得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2017年12月,特殊文体长篇小说《蜻蜓眼》获得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人物评价
曹文轩是一位有所追求的作家,他刻意追求给儿童文学以更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努力使自己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具有更丰富的审美内涵。
曹文轩对提高作品内容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尝试无疑是值得重视的。
(郑开慧评)
曹文轩一直坚守着“追随永恒”的美学承诺,反对咀嚼庸常的创作现实,通过自己的作品象证着人性智慧的高贵永恒。
曹文轩的小说以其优美的诗化语言、优雅的写作姿态、忧郁悲悯的人文关怀,执着于古典主义的审美情趣。
他追求艺术感染的震撼效果,追求文学的永恒魅力,同时也汲取了西方古典儿童文学以安徒生童话为代表的悲剧精神,因而使作品超越儿童生活题材,进入人的本质生活领域,闪耀着生命人格的灼人光焰。
(王泉根评)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搓()祈()屑()
差()折()稍()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路人一()芦花鞋一()污迹
一()雪屑一()叹息一()刺骨的寒冷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那鞋的制作工序是()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编织成鞋()。
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这个片段写了()。
3.用“”画出鞋的制作过程的句子。
4.用“先……然后……再……”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本文是一篇感人的故事,写到了家庭的温暖。
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到亲人的温暖?写一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参考答案:
一、搓(搓衣服)祈(乞求)屑(不屑)
差(出差)折(折合)稍(稍微)
二、一(行)路人一(双)芦花鞋一(丝)污迹
一(蓬蓬)雪屑一(声)叹息一(股)刺骨的寒冷
三、1.:,,。
2.芦花鞋的制作工序。
3.先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
那鞋很厚实,像
暖和和的鸟窝。
4.我先用针穿了线,然后找出碎布,最后把碎布缝在一起形成布口袋。
四、示例:
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周末,我和妈妈去承包田摘了点蔬菜,不知咋整的回来后就开始高烧。
妈妈急忙给我吃了药,然后,又给我用白酒搓,可就在她把我的衣服掀起的一刹那,妈妈嗷了一声。
原来,我的身上起了一些米粒大小的红点子。
妈妈吓坏了,立即叫上爸爸打车把我拉到了市医院。
经过检查,医生说我得的是紫斑症,是由于花粉或者食物过敏引起的,虽然不是太严重,也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就这样我成了小病号。
那段时间,爸爸因为要看管家里养的貉子,照顾我的责任就落在了妈妈一个人的身上。
当时,医生每天要给我挂三遍吊针,一挂就是三个来小时。
早上、中午这两次针,因病房里有人,大家互相照顾,还好打发,可晚上要打到11点多,真是熬坏了妈妈。
我每次梦中醒来,都看到妈妈坐着冰冷的板凳,趴在我的床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输液管……那一刻,我的心好酸,都是我,让妈妈的面容日渐憔悴;都是我,让妈妈的双眼布满血丝。
我哭着说:“妈,对不起!”
可妈妈却笑了,她摸着我的小脸儿说:“傻孩子,咋还和妈妈客气呢?你有病,妈妈照顾你是应该的。
只要你快快好起来,妈妈就高兴了。
”
一个多月的治疗,我的病终于好了,妈妈却瘦了一大圈。
可她却风趣地说:“没想到我
竟然减肥了!”看着妈妈久违的笑容,我的心里满是感激。
20*芦花鞋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并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会拟定小标题。
【教学重点】
拟定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青铜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介绍作者,了解《青铜葵花》。
本书是曹文轩在2005年激情奉献、心爱备至的力作。
这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
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
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下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
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
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
二、走进文本,初步感知。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和课文的初读情况。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指名读,并口头解释。
(2)引导学生逐段默读课文,概括段意及小标题。
小组读,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兄妹采芦花,做芦花鞋。
第二部分:青铜坚持雪天卖鞋。
第三部分:青铜雪天卖鞋很顺利。
第四部分:青铜赤脚回家心里美。
(3)引导学生用小标题概括法概括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巩固前面学到的小标题概括法。
同时,也利用拟定小标题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品读感悟,体会人物品质。
再次默读课文,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
小组交流:
1.青铜拿着一只大布口袋,钻进芦苇荡的深处,挑那些毛茸茸的、蓬松松的、闪着银光的芦花,将它们从穗上捋下来。
点拨:抓住青铜的动作体会他的勤劳。
2.接下来的日子里,青铜天天背着几十双芦花鞋到油麻地镇上去卖。
点拨:抓住“天天、几十双”体会青铜的勤劳、能干。
3.对面屋子里围炉烤火的人招呼青铜:“进屋里来吧,这里能看到你的鞋,丢不了。
”青铜摇了摇手,坚持守在芦花鞋旁。
点拨:抓住“坚持”引导学生体会青铜这个贫寒少年背后坚韧不拔的精神。
4.他没有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欣喜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
点拨:从他的做法感受青铜的淳朴善良。
5.那人跑到青铜跟前,说:“我看到他们买的芦花鞋了,心里妤喜欢,你还有卖的吗?”青铜摇了摇头,心里很为那人感到遗憾。
那人失望地一摊手,并叹息了一声。
青铜望着那个人,心里觉得有点儿对不住他。
点拨:引导学生理解“遗憾”,从青铜的心理活动和动作中感受青铜的淳朴善良。
6.他笑了笑,掉头朝那个人追了过去。
他的赤脚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
点拨:引导学生从青铜的动作中感受青铜的淳朴善良,他宁肯自己挨冻,也不忍让别人心存遗憾。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回答,要有自己的阅读体验。
提示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以课文内容为依据,使自己的感受有理有据,培养学生细读文本、认真思考的学习能力。
四、课堂小结:青铜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五、推荐阅读。
课后阅读曹文轩的《青铜葵花》。
设计意图:
推荐阅读,让学生感受阅读之旅的快乐。
【板书设计】
20*芦花鞋
(1)兄妹采芦花,做芦花鞋
(2)青铜坚持雪天卖鞋
(3)青铜雪天卖鞋很顺利
(4)青铜赤脚回家心里美
勤劳能干、坚韧不拔、淳朴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