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1讲《“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店铺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董仲舒的新儒学有何特点?
1.主张在政治思想等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的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的色彩。
2.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
3.以传统儒学为核心,兼采各家思想以丰富和发展孔孟学说。
4.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
二、对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何认识?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新儒学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同时,"罢黜百家"并不是要消灭其他各派学说,而是把儒家思想作为其统治的主导思想而加以扶植。
1.背景
(1)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汉武帝急需新的学说来维护统治。
(2)董仲舒兼采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
(3)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2.实质:思想文化的专制。
3.评价: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由此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也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确立了在政治思想上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但也导致了文化多样性的缺失和文化传 承的困难。在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时,应该看到其历史背景和实施过程。 当时的中国处于分裂状态,各种思想流派互相争鸣,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因此,推 崇儒家思想并排斥其他学派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总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政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我们应该在评价这一政策时考虑到其历史背景和实施过程,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局限性 和问题所在。在传承传统文化时,应该保持文化多样性和思想自由的重要性,推动中国文 化的多元化发展 除了在政治层面上的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对中国的教育、学术和思想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在教育方面,由于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儒家经典成为了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这意 味着,所有想要进入官场或成为士人的学生都必须学习儒家经典。这种教育制度一直持续 到清朝末期,严重限制了人们的知识视野和思想自由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学术方面,"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导 致了中国学术界的一 元化。学者们主要研 究儒家经典,而对于 其他学派和学科的研 究则相对较少。这种 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学术的发展 和创新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思想方面,由于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其他学派的思想逐渐被边缘化或消失。这 导致了中国思想的单一性和缺乏多样性。虽然儒家思想有其优点和价值,但这种局面也限 制了中国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xxxxxxxxxxxxxxxxxx
汇报人:XXXXX
高考历史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考历史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汉武帝尊儒的措施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汉武帝说:“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
”②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汉武帝的这两点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二、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其中《诗》就是《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书》就是《尚书》,是我国古代商贾文献资料汇编;《礼》就是《周礼》,周代的典章制度,道德规范;《易》就是《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的著作;《春秋》,是孔子以鲁国历史为主线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汉武帝还立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博士”。
挑选“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为博士,负责传授学问,设置经学博士7人。
这是西汉大力弘扬儒学最切实际的举措。
②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前124年,汉武帝为了培养官吏,统一人们的思想,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定太学以教救国”,在长安兴办太学。
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
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相当于今天大学的专科),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每年考试一次。
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官。
太学,是中国历史上董仲舒第一个创办的第一所大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规大学。
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
起初,太学有经学博士7人和博士子弟50人,后来太学生发展到3 000人。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新儒学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形势需要: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土地 兼并、商贾膨胀、匈奴威胁、王国问题等,“无为”思想不适应形势需要。
②与时俱进: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 造。“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和国家统一;“天人感应”和“君权 神授”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安,要一分为二地加以评价。
文化
(4)“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应
该扬弃;“五常”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
抛弃其专制等级成分,可改造成为中华民 主流
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思想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 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 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 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 大思想武器
(2)董仲舒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 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很严 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 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同意第二种观点,从儒家长期独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 步等消极影响的角度分析。
“黄”指的是黄帝的学说, “无为”:是指遵循自然的法
即修身、养生;“老”指的是 老子的学说,即治国、无为。 核心主张是“无为而治”, “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 无为”。兴起于战国,兴盛于
则而不妄为;“治”:治理。自己 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无不 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是它所不能为 的。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能依照 “道”的法则来为政,顺任自然, 不妄加干涉,百姓们将会自由自在,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思想内容: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
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理
论;针对激烈的阶级矛盾,提出人君
要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3)儒学被汉武帝采纳,在政治上占据 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 击地方割据势力。此儒学确立了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例2】(福建)《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 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
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 D)
【解析】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意思,即“以礼义教化作 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而以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 助手段,就犹如早晚四季交替是相辅相成的”。从中可以 看出二者对政教的重要性。“德礼为政教之本”,礼义教 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德礼是政教的本体,不是刑 罚的本体,排除A。“刑罚为政教之用”,刑罚制裁作为 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德礼的体现,排除B。“相 须而成者”,说明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排除C。故 选D项。
汉武帝
(3) ________ 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2.理论——董仲舒的新儒学
公羊春秋
(1) 特点:以《___________》学说为基础,融合阴
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 系。
天人感应 ”学说。 (2) 内容:①“___________ ②“君权神授”。③大一统。 ④提出三纲五常。 3.实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被确立 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正统思想。
命题视角预测探究
把脉高频考点,突破 教材重点
一轮复习课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书·董仲舒传》说:“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 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这表明汉 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是( )
A.董仲舒极力推动的结果 B.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儒生孝廉有利政治清明 D.汉武帝与大臣们都推崇儒学
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 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指的是 ( )
1.内容
社会危机 边境不宁 王国问题 土地兼并 阶级矛盾
解决之道 董仲舒的学说
加强中央 “春秋大一统”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书•董仲舒传》
加强君权
限制土地 兼并 制定规范 限制人民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天人感应”(核心思想)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
2.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两汉之世,(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 求言。”下列思想内容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 ( )
A.三纲五常
B.天人感应
C.无为而治
D.春秋大一统
3.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
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
“限田,薄敛,省役”
人相副,以类合一之,天人一也。” “与天同者,大治,天降祥瑞;
“三纲五常”
与天异者,大乱,天降灾祸”
《春秋公羊传》相传为子夏的弟子公羊高所作,成书于汉初。书中大力彰扬孔子拥戴周 天子“天下共主”的立场,不久之后,被汉代统治者定为官学经典。由此可见,当时汉 代( )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 课时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查素养 历史解释
解读说明 从“五经”为孔子整理,原先就有,“五经” 中的思想及孔子言行载于《论语》一书,汉 代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说明儒家思 想源远流长来考查考生对这一现象的历史 解释。汉代儒家思想就是根植于或来源于久 远的历史传统中。这体现出从继承与发展的 角度考查历史解释这一素养
[解析] “五经”大多成书于儒家思想产生前,不是为阐发孔 子儒学思想而作,故 A 项错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 的儒学思想,故 B 项错误;“五经”是古老的文献,将其尊 为儒家经典,以此来论证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故 C 项正确;秦始皇焚书并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西汉初年 儒家思想得到复苏,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考纲 考点
考向及频率
6 年全国卷考向
频率
(1)董仲 舒新儒
(1)(2016·全国卷Ⅰ,T24)汉代儒学成 为正统思想
汉代 学的内
(2)(2015·全国卷Ⅰ,T40)汉代儒学与
儒学
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
成为 正统 思想
容、特 点 (2)汉武 帝的尊 儒措施
(3)(2014·全国卷Ⅰ,T24)秦汉政治统 治借助人伦秩序(“君权神授”)(见 专题一课时 2 真题研析) (4)(2014·全国卷Ⅱ,T25)对待养子与
【知识定位】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 正统思想 【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通过 《论语》考查对儒学思想的理解,涉及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 有“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方面。具体解读如下:
考查素养 时空观念
解读说明 从“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 儒学”“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 ‘五经’之中” 等信息可知本题考查先秦 儒学与汉代儒学的联系及时空观念历史素 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 件:罢黜百家_独尊儒术 (共31张PPT)
2.新儒学的内容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2010 年1“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 出现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天象奇观。历史上 之,天人一也。 ,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 ——加强君权的需要 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 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提倡实施“仁政” :限田、薄敛、省赋役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治”:治理。 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无为而治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 什么都不做。应该是不妄为,不随意 而为,不违道而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指导思想)
①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吸取 秦亡的教训,缓和阶级矛盾。 ②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第一单元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指导思想)
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食货志》
①背景(原因): A、客观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 B、主观原因:吸取秦亡教训,缓和阶级矛盾
什么是“无为而治”?
等
诸子百家中哪一政治学说或哪一派的治国思想适 应汉武帝的统治需要? ①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 ①法家: ②易导致暴政 ②墨家: 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一、宋明理学1.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被动摇。
(2)隋唐时期,“三教并行”,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内容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5.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轻巧识记]1.“二程”的思想天理是本原,伦理道德联。
格物又致知,理学代代传。
2.朱熹的思想三纲五常是天理,天理须存灭人欲。
格物致知明德善,朱熹思想内外传。
[概念阐释]“三纲五常”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种等级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朱熹认为,道的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
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2)阶级: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束缚人们思想,人们要求个性自由发展。
(4)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2.李贽的进步思想(1)主张⎩⎪⎨⎪⎧ ①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
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
[轻巧识记]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可归纳为“一、三、四、四”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确立于明朝)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高中历史复习课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 录
一、从“无扁为平风”演到示“模板有为”
01
02 03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提出
三、儒学成为正统
01
一、从“无为”到“有为”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 (1)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受 破坏严重;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 盾加剧。 (2)目的: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3)表现:与民休息。 (4)影响 ①积极影响:经济恢复,社会安定, 国力日盛,儒学复苏。 ②消极影响: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一、从“无为”到“有为”
2.汉武帝的“有为” (1)背景:经济恢复和发展;诸 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 奴为患,危机加剧;黄老之学“无 为而治”思想不适应中央集权发展 的需要。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 国家统一。
典型例题
1.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颁布新规:兵士罢归家乡,免除一段时间的徭役;在战乱
典型例题
6.“昭宣之治”时期,凡遇灾荒、地震,汉昭帝、汉宣帝皆免除当年的租赋与徭 役。此后,东汉明帝、安帝也曾因为日食和饥荒的出现而对全国发布“罪己 诏”。这表明( )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 B.历代统治者敢于自我反省 C.主流学说影响统治者的决策 D.儒学正统地位遭到了动摇
解析:根据材料“凡遇灾荒、地震,汉昭帝、汉宣帝皆免除当年的租赋与徭役”“东汉明帝、安帝也曾因为 日食和饥荒的出现而对全国发布‘罪己诏’”并结合所学可知,这种现象体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 说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学说后影响了统治者的决策,故选C项;根据所学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融入的 是道家思想而不是道教思想,且A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材料只是反映汉朝的部分统治者,B项 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自汉武帝起,儒学开始成为官方思想,材料所述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并未动摇,排除 D项。
湖北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1讲《“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湖北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1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4题;共68分)1. (2分) (2016高三上·西宁期中) (公元65年)冬十月,日有食之。
……于是在位者皆上封事,直言得失。
帝览章,深自引咎,乃以所上颁示百官,诏曰:“群僚所言,皆朕之过……永览前戒,悚然兢惧。
”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 . 汉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B . 汉朝统治者所尊崇的儒术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C . 汉朝统治者认为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D . 汉朝统治者认为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2. (2分) (2019高二下·覃塘月考)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 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 . 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 . 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D . 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3. (2分)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①孔子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③宗法制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 . ②③④B . ①③④C . ①②③D . ①②④4. (2分) (2017高二上·东台月考) 西汉时期灾异频发。
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这反映了()A . “天人感应”学说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 . “大一统”的主张D . “三纲五常”学说5. (2分)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次文化革命,其中打击了儒家思想的是①“焚书坑儒”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新文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③④D . ①③④6. (2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黄老”之称,始见于汉代史籍,但按照《史记》记载,“黄老之学”在战国时期的存在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学者都对“黄老之学”在先秦的存在给予了肯定。
湖北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1讲《“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湖北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1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4题;共68分)1. (2分)三国时期的佛事活动,仍以译经为主。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佛经翻译家是支谦和康僧会。
康僧会在他编译的《六度集经》中大讲“恻隐心”、“仁义心”,而且还极力主张“治国以仁”,认为“为天牧民,当以仁道”。
除了这些治国牧民之道以外,经中还大力提倡“孝顺父母”,歌颂“至孝之行”。
康僧会明显受到A . 道家思想的影响B . 儒家思想的影响C . 法家思想的影响D . 墨家思想的影响2. (2分)(2019·浙江模拟) 下表是“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统计情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 史官主导思想的转变B . 封建伦理教化逐步加强C . 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D . 强化专制主义的需求3. (2分)(2017·石家庄模拟) 东汉时女子赵娥砍死杀父仇人后“诣县自首”,县令尹嘉钦佩赵娥的孝行,但又因国法“杀人者死”而犯难,拒绝受理此案,并辞官而去。
最终汉灵帝下旨,免去赵娥的死罪,还封她为“孝女”“烈女”。
这反映了当时()A .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B . 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C . 地方官员懒政现象突出D . 执法行为具有随意性4. (2分)中国有许多关于“天”的俗语,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意不可违”、“人在做,天在看”,这些俗语表达了中国人对“天”的敬畏之心,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有关()A . 道家学派B . 法家学派C . 儒家学派5. (2分)史书记载,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A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 大一统C . 天人感应D . 君权神授6. (2分)下列举措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首创意义的有①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②汉武帝建立太学,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③洋务派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④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思想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③C . ①②④D . ①③④7. (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张图学透 三组题讲透
从“无为”到“有为” 董仲舒的新儒学 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目录
一张图学透
从“无为”到“有为”
1
“无为”与“有为”
“无为”
西汉初年实行“无为而治” 政策,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 巩固了西汉政权。
第(2)题
小积累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
1
新儒学是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五
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思想,实质
是“外儒内法”。
2
新儒学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
使儒学披上了神学外衣。
《春秋繁露》书影
3
“春秋大一统”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实质上是
史料解读
小积累 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
1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思想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有积 极作用,但也充满了唯心主义色彩,并且形成 了文化专制,钳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
2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的思想为儒学披上神学的外衣,带有封建迷 信色彩,但也起到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 护百姓的作用。
“有为”
汉武帝时期为适应国家统一 发展形势的需要,采取了一 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张图学透 从“无为” 到“有为”
汉武帝
一张图学透
从“无为”到“有为”
1
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
1.汉武帝时期,内部诸侯势力强大,土地兼并严 重;外部匈奴威胁边境,加强中央集权是时代的需要。
2.汉初的“无为而治”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儒家学说经过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 的新的理论体系。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析】“教义之浸淫”是指思想的影响。汉武 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 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两宋之后,儒家思 想长期居于统治地位,故 C 符合题意。在中国封建 社会中,宗教不是主流统治思想,故 A、B 不正确; D 是专制政治发展的结果。
10.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 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 都有心改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 帝以儒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 B )
2.部分史学家认为:汉武帝以后,儒学家开始使儒 学走上了宗教化的道路,成为“儒教”。“儒家内部出 现了第一个神学家”。由此可知( B )
A.汉武帝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儒家思想 B.汉代经学出现神秘化趋势 C.董仲舒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 D.汉代儒学重视考据、训诂
3.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 “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 ‘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 士型科层官僚手中。”材料反映的是( B )
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B.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 C.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 D.汉武帝是教育的开创者
二、非选择题 11.(2013 上海)阅读下列材料: “无为”与“有为” 材料一: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 步 崩 溃 …… 直至 汉 兴, 始 为 中 国 史 上 平 民政 权 之 初 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 思想之复活。……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 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
授”思想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2019精选教育【一轮复习】考点讲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
一、基础之后1.历史背景(1)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不适应统治。
(2)社会危机潜伏。
(3)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需要。
2.董仲舒发展儒学(1)思想来源: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2)主要内容3.汉武帝推崇需学(1)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方面:起用儒者参与②______这一措施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3)教育方面a.教科书:规定儒家“五经”为官方教科书,教育被儒家垄断。
b中央:兴办③_____,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c.地方:令天下郡县设立学校,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4.影响(1)汉代:有利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2)后世: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④______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⑤______的主流。
二、自测题1.法国学者皮埃尔·拉斯洛在《盐:生命的食粮》一书中说道:“盐税相当于王权。
”有中国学者说,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盐税相当于王权,而且食盐本身就是王权的体现,王权的象征。
食盐真正开始体现王权的时候正是古代中国()A.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C.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D.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2.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
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
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子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
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C.以儒家标准为准绳D.以个人善恶为标尺3.“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
刑主杀而德主生。
”材料体现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4.位于北京南端的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每年冬至日,皇帝都要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
明清皇帝到天坛祭天,与之相关的理论是()A.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孟子的“仁政”学说C.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D.朱熹的“天理”学说5.《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云:“《春秋》日:‘王正月’……何以谓之王正月?……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张图学透 董仲舒的新
儒学
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
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
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的建
议,并付诸实践。
一张图学透
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
3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⑴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⑵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⑶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⑷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 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 了儒学的地位。
(4)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 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 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 D )
第(2)题
小积累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
1
新儒学是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五
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思想,实质
是“外儒内法”。
2
新儒学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
使儒学披上了神学外衣。
《春秋繁露》书影
3
“春秋大一统”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实质上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第(3)题
解析:一种思想能否被统治者所采纳,既要看它是否符合时代需求, 也要看它是否能迎合统治者的要求。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适应了强化中央集权形势 发展的需要。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这是汉武帝采 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故C项正确;
思想文化专制。
小积累
小积累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1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4题;共68分)1. (2分)(2017·开封模拟)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
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 . 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B . 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C . 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 . 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2. (2分)中国古代君主有颁布《罪己诏》的传统。
其内容一般是君主反省自己的德行和政策。
唐德宗曾颁《罪己大赦诏》曰:“天谴于上而朕不悟, 人怨于下而朕不知”。
与上述思想有关的派别是A . 儒家B . 道家C . 法家D . 墨家3. (2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设立太学,利用儒家思想教育和培养封建官僚。
下列不可能是其教育内容的是()A . 《诗》B . 《书》C . 《春秋》D . 《四书章句集注》4. (2分)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
”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A . 科举取士深入人心B . 儒家思想备受重视C . 商品经济发展迅猛D . 重农抑商思想严重5. (2分) (2017高三上·屯溪月考) 汉初,“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自汉武帝后,汉朝政权非贵族政府、非军人政府、非商人政府,逐渐由代表农民政府转为士人政府。
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 . 重文轻武政策实施B . 宗法礼制的强化C . 社会治理思想变化D . “世官制”的废除6. (2分)汉武帝“举贤良”用人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 解除南北边境的不宁B . 进一步削弱地方割据势力C . 缓和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D .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7. (2分)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家发展演变表述不正确的是A . 孔子创立了“仁”为核心的儒学B . 董仲舒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神化皇权C . 朱熹以“天理”“人欲”之说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D . 顾炎武继承了“仁、义”观念,提倡“经世致用”8. (2分) (2018高二上·吉林期末) 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本始四年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
宣帝下诏罪己,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
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
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
”材料反映的思想有利于()A . 限制君权过度膨胀B . 教导百姓积德行善C . 巩固中央集权统治D . 加强君主专制权力9. (2分)(2017·长春模拟) 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A . 宣扬君权神授B . 解释天人感应C . 劝君主行仁政D . 强调教化民众10. (2分) (2017高二上·榆林期中)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 . a处:秦朝“焚书坑儒”的压制B . 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 c处:魏晋、隋唐“三教合一”D . d处:明清批判传统思想的推动11. (2分)(2019·唐山模拟) 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
这种提法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
后来人们常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
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A . 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B . 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C . 提倡道法自然、以人为本D . 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12. (2分)(2017·大连模拟) 《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淸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
其中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是书上卷皆吉天象,以人居寒暧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
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
”这表明()A . 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泯B .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C . 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D . 明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13. (2分) (2017高三上·济南月考)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 .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B .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 .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D .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14. (2分) (2016高二下·南宁期末)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
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A . 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B . 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 . 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D . 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15. (2分) (2017高三上·滨州开学考) 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一变化反映了()A . 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 .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 .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 . 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16. (2分) (2017高三上·黑龙江期末)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
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
在此,董仲舒的目的是()A . 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 树“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理念C . 使“教化大行,天下和洽”D . 令《春秋繁露》成为教育新经典17. (2分)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 .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 . 建议以礼入法,以法护法D . 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18. (2分) (2018高二下·长丰开学考) 两汉时期,儒学逐渐发展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是()A . 儒学汲取了佛、道的有益内容B . 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C . “四书”“五经”被定为教科书D . 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和欧洲19. (2分)(2017·岳阳模拟) 秦代始创传国玉玺。
东汉学者蔡邕说:“玺者,印也。
印者,信也。
”东晋皇帝南渡时,几代皇帝没有传国玉玺,被嘲讽为“白板天子”。
这反映出()A . 秦代传国玉玺的价值贵重B . 君权神授的观念深入人心C . 宗法观念强调嫡长子继承D . 儒家的正统观念影响深远20. (2分)(2017·宜宾模拟) 东汉班固认为在周代“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先生认为:商代遗民在亡国之后沦落为执丧礼者,“儒”即西周人对此类人的蔑称,两种说法反映了()A . 时代和个人因素直接影响史学论断B . 王朝更替造成儒家社会角色的转变C . 儒家在源流和功用上存在着多元性D . 商周社会文化转型模糊了后人认识21. (2分) (2017高三上·新津开学考) 《汉书·刑法志》中立接引用《论语》十处,《荀子》二处,其他儒家经典讲录十多处。
这表明()A . “三纲五常”成为法律B . 西汉中期法律破坏严重C . 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D . 汉代全面推行以德治国22. (2分)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以来“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 . ②④B . ①②④C . ①③D . ①②③23. (2分) (2018高二上·长春月考) 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这种“转折”当指()A . 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B . 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C . 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D . 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24. (2分)下列言论有悖于民本思想的是()A . “因民之利而利之”B . “兼相爱,交相利”C .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D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25. (2分) (2018高三上·滨州期末) 下表为《唐律疏议》中北齐的“重罪十条”。
据此可知唐代()A . 法律的儒家化B . 法律体系完备C . 行政司法合一D . 重私权轻公权26. (2分)“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 .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四使并进”B .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 . “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D .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27. (2分)汉武帝为了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规定儒家经典“五经”为教科书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④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③④28. (2分) (2018高二上·蒙山月考) 汉武帝时期,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的主张是()A . 兼爱、非攻、尚贤B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 施行仁政29. (2分)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③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A . ①②③④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④30. (2分)(2017·河东模拟) 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 . “君舟民水”主张B . “大一统”的思想C . “民贵君轻”主张D . “无为而治”主张31. (2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对策》中建议设置太学,“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达到“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的效果。
这反映出其建议的目的在于通过太学教育()A . 提高臣民文化素养以稳定社会秩序B . 传播儒家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C . 提高儒学社会地位以消灭诸子百家D . 用儒家主张取代封建刑罚32. (2分) (2017高三下·贵州模拟) 汉初史官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日》中这样概括儒家:“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