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

合集下载

箍筋计算

箍筋计算

在混凝土结构中,配箍率是用来体现箍筋相对于混凝土的含量,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1.概念:(1)面积配箍率ρ(sv)(括号内为角标,下同):是指沿构件长度,在箍筋的一个间距S范围内,箍筋中发挥抗剪作用的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混凝土截面面积b·s的比值(b为构件宽,其与剪力方向垂直的,s为箍筋间距)。

配箍率是影响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 式中:n为发挥抗剪作用的箍筋肢数,A(sv1)为箍筋单肢截面面积,直接按圆形计算。

(2)体积配箍率ρ(v):指单位体积混凝土内箍筋所占的含量,即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箍筋的一个间距(S)范围内砼体积的比率。

复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体积。

体积配箍率ρ(v)主要用于保证框架结构梁端部和柱节点区的抗剪能力,并提高构件在地震等反复荷载下的变形能力。

计算公式:ρ(sv)=∑ni*A(sv)Li/Acor*s 式中:ni:一个方向箍筋的肢数,Li:相对ni方向的箍筋的肢长,Acor:箍筋核心区的面积,s:箍筋间距。

2.作用:(1)面积配箍率ρ(sv):体现抗剪要求,要求ρ(sv)≥ρ(sv,min )(2)体积配箍率ρ(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

ρ(v)≥ρ(v,min)=λ(v)f(c)/f(yv),式中: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yv)为箍筋的屈服强度设计值。

3. 配箍率与配筋率的区别(1)配箍率是影响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控制配箍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斜截面的破坏形态,使构件不发生斜拉破坏和斜压破坏。

(2)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分别计算)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正截面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柱的非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

柱的非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

柱的非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
柱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构件之一,它承受着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地配置箍筋来增加柱的抗震性能。

本文将重点讨论柱的非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问题。

首先,什么是柱的非加密区?在柱的高度方向上,如果距离某一截面处较远的区域没有采用足够的钢筋加密,那么这个区域就被称为柱的非加密区。

通常情况下,在柱的底部和顶部会设置较多的箍筋,以增加其抗震性能。

但是对于非加密区,由于距离较远,所以箍筋的数量和间距需根据设计规范进行科学计算。

接着,什么是体积配筋率?体积配筋率是指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内钢筋截面积占混凝土截面积的比例。

在柱的非加密区域,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个适当的体积配筋率,以确保柱的抗震性能满足要求。

如何确定柱的非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这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柱的尺寸、混凝土强度等。

一般来说,在设计时应参考相关标准和规范,根据柱的受力情况和抗震要求进行计算。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柱的非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会导致钢筋浪费,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增加,而过低则会影响柱的抗震性能,从而导致安全隐患。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必须合理配置柱的非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确保施工质量和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新规配筋率汇总 (1)

新规配筋率汇总 (1)

配筋率汇总非抗震梁、板纵筋(%):《混规》8.5.1最小配筋率: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如梁C30HRB335为;板C30HPB300为。

(《混凝土》8.5.1)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ρmin,采用C60以上时,增大2,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采用400MPa、500MPa钢筋时,ρmin采用和45f t/f y较大值;3,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底板为最大配筋率: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算得,如C30HRB335为;ρmax=ξb*α1*f c/f y=**300==%抗震梁、板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3.6)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注:1,表中C30,小括号内数值:HRB335,中扩号: HRB400,大扩号: HRB500 2,框架梁端截面底部和顶部纵筋截面积比值,一级不应小于,二三级不应小于(下部纵筋不宜过少);A S底/A S顶≥最大配筋率:%,《混凝土》11.3.7《抗规》梁内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85f t/f y,C30HRB335为。

(《混凝土》9.2.5)梁内箍筋(%):最小配箍率:非抗震24f t/f y,受扭时28f t/f y,C30HPB300分别为和。

(《混凝土》9.2.9,)抗震,一级30f t/f y,二级28f t/f y,三四级26f t/f y(《混凝土》11.3.9)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非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一侧;全部。

《混凝土》8.5.1(注意同梁)最大配筋率:不宜5%,不应6%,《混凝土》9.3.1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4.12)(《抗规》)注:12,采用335MPa、400MPa时可增加和,采用C60以上时,增大3,IV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增加;()最大配筋率:5%,《混凝土》11.4.13 、《抗规》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不宜大于%柱内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混凝土》11.4.17)C35 : N/mm2注:1,表中数值按C30混凝土HPB300箍筋算得(ρV≥λv fc/fyv) 2,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框支柱时、剪跨比小于2时见规范《混凝土》11.4.17: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注意条文说明第388页)剪力墙(%):非抗震:(《混凝土》9.4.4、5)抗震:一、二、三级;四级;框-剪;部分框支(《混凝土》11.7.14《抗规》、6.5.2)梁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9.2.1(注意条文)、6、13;、7;《抗震》6.3.3、4箍筋:《混凝土》9.2.9、11;、8、9;《抗震》6.3.4-3柱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9.3.1;、13;《抗震》6.3.7、8柱中箍筋:《混凝土》9.3.2;、14、15、17、18;《抗震》6.3.7、9、1011.4.12-2《抗规》6.3.7-2轴压比:《混凝土》11.4.16 《抗规》墙中配筋要求:水平、竖向分布筋:《混凝土》9.4.2、4、5、6;、15、18、19《抗震》6.4.3、4、5、6、9;框架抗震墙6.5.1、2墙轴压比:《抗规》6.4.5 《混规》轴压比限值:《混规》11.7.16 《抗规》(新修订全高)分项系数柱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6.6.3):《混凝土》9.2.9):墙配筋率的计算(《混凝土》9.4.4):配箍率在混凝土结构中,配箍率是用来体现箍筋相对于混凝土的含量,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各种结构钢筋砼含量指标

各种结构钢筋砼含量指标

各种结构钢筋砼含量指标结构钢筋砼是指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钢筋来增强其抗拉、抗弯和抗剪强度的建筑材料。

钢筋砼的含量指标主要有配筋率、配箍率和配骨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种结构钢筋砼含量指标。

1.配筋率配筋率是指混凝土中钢筋的质量与混凝土体积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配筋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抗弯、抗剪和抗震性能。

一般来说,大型跨度或对抗震要求高的结构,配筋率较高可以增强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而配筋率过低则容易导致结构刚度不足,影响结构的安全性能。

2.配箍率配箍率是指混凝土中环绕在主筋周围的箍筋的质量与混凝土体积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主要目的是提高混凝土受压区的承载能力和抗剪能力,增强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

配箍率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结构的荷载、受力形式和使用条件来确定,一般在1%~2%之间。

3.配骨率配骨率是指混凝土中金属钢筋和钢筋网的总质量与混凝土体积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配骨率是通过加设钢筋来预防和延缓混凝土表面龟裂、增强结构的抗裂性能。

一般情况下,配骨率会根据结构的受力性能、构件的尺寸和工程要求来确定。

除了上述的指标,还有一些其他的结构钢筋砼含量指标也需要考虑,如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最大配箍率、最小配箍率等。

这些指标一般由设计规范或相关标准规定,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结构设计进行选择和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结构钢筋砼含量指标时,应综合考虑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可行性等因素。

各种指标的选取应根据结构形式、受力特点、使用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与优化,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实用性。

另外,在进行施工时,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配筋、配箍和配骨工作,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施工规范进行操作,以保证结构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配筋率汇总(2010混凝土规范)

配筋率汇总(2010混凝土规范)

配筋率汇总(2010混凝⼟规范)作者:MR⼀QI⼀、⾮抗震梁、板、柱纵筋(%):《混凝⼟结构设计规范》《混凝⼟结构设计规范》8.5.11、纵向受⼒钢筋的最⼩配筋百分率(%)受⼒类型最⼩配筋百分率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强度等级500MPa0.50强度等级400MPa0.55强度等级300、335MPa0.60⼀侧纵向钢筋0.20受弯构件、偏⼼构件、轴⼼受拉构件⼀侧的受拉钢筋0.2和45ft/fy(0.178)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配筋百分率,当采⽤C6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加0.10;2 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当采⽤强度等级400 MPa、500 MPa的筋时,其最⼩配筋百分率应允许采⽤0.15和45ft/fy中的较⼤值;3偏⼼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侧纵向钢筋考虑;4 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受拉构件和⼩偏⼼受拉构件⼀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均应按构件的全截⾯⾯积计算;5 受弯构件、⼤偏⼼受拉构件⼀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积扣除受压翼缘⾯积(bf'-b)hf'后的截⾯⾯积计算;6 当钢筋沿构件截⾯周边布置时,“⼀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向两个对边中⼀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7 括号内数值为混凝⼟强度C30,钢筋采⽤HRB400。

(有括号中数值可观察到,C30,HRB400的最⼩配筋率不由材料强度控制)。

2、纵向受⼒钢筋的最⼤配筋率对于梁跨中:x≤§b·h0 §b由混凝⼟规范6.2节具体计算公式计算得来。

(C≤50,HRB400时,计算的§b为0.518 )将上式带⼊混凝⼟基本计算公式α1·fc·b·x=fy·As中,可得到混凝⼟的最⼤配筋率公式:α1·fc·b·§b·h0=fy·As,maxρmax=As,max/ b·h0=(§b·α1·fc)/ fy (公式1)(C30,HRB400时,计算的ρmax为2.06﹪《详见⼤学教材》)重要说明:以上计算公式按照单筋矩形截⾯推导,但实际⼯程中的梁上部⼀般有架⽴钢筋(抗震时有通长筋或者通长筋+架⽴筋),此时从理论上来说最⼤配筋率的计算按照双筋矩形截⾯推导更加合理,但计算较复杂,且对超筋控制更松。

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

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

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1.概念:两者均对箍筋而言,所以也叫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1).面积配筋率(ρsv):是在垂直箍筋的截面bs(b为构件宽,s为箍筋间距)中,箍筋面积所占的比率(钢箍面积为肢数乘每根钢筋的面积)。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2).体积配筋率(ρv):指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的砼体积的比率。

复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体积。

2.作用:(1).面积配筋率(ρsv):体现抗剪要求,框架梁沿梁全长的面积配筋率有规定,详GB50010-2002 P173页。

ρsv≥ρsvmin(2).体积配筋率(ρ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

ρv≥ρvmin=λv/fcfyv (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Ⅰ. 箍筋的面积配筋率面积配筋率(ρsv):配置在同一截面(b×s,b为矩形截面构件宽度,s为箍筋间距)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该截面面积的的比率。

其中,箍筋面积Asv=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v1×肢数n。

计算公式为:ρsv=Asv/(bs)=(n×Asv1)/(b×s)。

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ft/fyv;弯剪扭构件:ρsv,min=×ft/fyv。

Ⅱ. 箍筋的体积配筋率体积配箍率(ρv):箍筋体积与相应的混凝土构件体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方格网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

式中,l1和l2为混凝土核心面积内的长度,即需减去保护层厚度;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筋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v,min=λv×fc/fyv;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v为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 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 ③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7)箍筋配置原则: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四级不宜大于300mm 。

②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 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关于箍筋配筋率的概念、作用及与配箍率的区别

关于箍筋配筋率的概念、作用及与配箍率的区别

关于箍筋配筋率的概念、作用及与配箍率的区别配箍率在混凝土结构中,配箍率是用来体现箍筋相对于混凝土的含量,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在梁的箍筋配置表示方法中多用面积配筋率,而在柱子中多用体积配箍率。

1.概念:(1)面积配箍率ρ(sv)(括号内为角标,下同):是指沿构件长度,在箍筋的一个间距S范围内,箍筋中发挥抗剪作用的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混凝土截面面积b·s的比值(b为构件宽,其与剪力方向垂直的,s为箍筋间距)。

配箍率是影响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式中:n为发挥抗剪作用的箍筋肢数,A(sv1)为箍筋单肢截面面积,直接按圆形计算。

(2)体积配箍率ρ(v):指单位体积混凝土内箍筋所占的含量,即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箍筋的一个间距(S)范围内砼体积的比率。

复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体积。

体积配箍率ρ(v)主要用于保证框架结构梁端部和柱节点区的抗剪能力,并提高构件在地震等反复荷载下的变形能力。

计算公式:ρ(sv)=∑ni*A(sv)Li/Acor*s式中:ni:一个方向箍筋的肢数,Li:相对ni方向的箍筋的肢长,Acor:箍筋核心区的面积,s:箍筋间距。

2.作用:(1)面积配箍率ρ(sv):体现抗剪要求,要求ρ(sv)≥ρ(sv,min )(2)体积配箍率ρ(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

ρ(v)≥ρ(v,min)=λ(v)f(c)/f(yv),式中: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yv)为箍筋的屈服强度设计值。

3.配箍率与配筋率的区别(1)配箍率是影响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控制配箍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斜截面的破坏形态,使构件不发生斜拉破坏和斜压破坏。

(2)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分别计算)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正截面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抗震区多层剪力墙结构与框架结构的经济性对比

抗震区多层剪力墙结构与框架结构的经济性对比

0 引言
剪力墙结构因其能提供足够大的侧向刚度被
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 多层建筑则很少采用剪力
墙结构而普遍采用框架结构。 一方面因为剪力墙施
工难度大,另一方面因为剪力墙结构不如框架结构
经济。 但在多层建筑中剪力墙结构的经济性相比框
架结构究竟如何?以下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
设 两者结构构件的构造配筋要求进行归纳对比来分
因素。 综上所述,多层剪力墙结构完全可能比框架结
构更为经济。 实践证明,以厦门某学校学生宿舍楼 为例,对同一单元分别采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 进行设计对比来分析多层剪力墙结构的经济效果。
1 工程简介
该学校新建的两栋楼为小学生和中学生的宿 舍楼。 建筑总高度 20.1 m,共 6 层,层高 3.3 m,室内 外高差 0.3 m。 建筑所在地 50 年一遇基本风压 w0= 0.8 kN/m2;抗震设 防 烈 度 为 7 度 ,设 计 基 本 地 震 加 速度值为 0.15 g,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类别为Ⅱ 类。 宿舍楼按其建筑高度在该地区不适用异形柱框 架结构。 若采用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其框架抗 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仅构造用 钢量就明显增加,显然不经济。 如采用普通框架结 构,凸出墙面的框架柱对宿舍床位的布置或卫生间 的使用影响很大,而采用剪力墙结构则能很好解决 以上问题。 选取其中一个“L”形单元分别采用框架 结构模型和剪力墙结构模型进行经济性对比。
由表 2 可知,配筋率除剪力墙底部加强区比框 架柱稍大外,其余均小于框架柱,所以剪力墙箍筋 (含水平筋)最低构造总用量仍比框架柱少。
最后来定性比较框架梁(楼板、楼梯等构件在 两种结构体系中造价基本一样,在此不多论述)。 在 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梁抗震等级同剪力墙,从而其抗 震构造亦比同高度框架结构中框架梁的抗震等级 低一级。 同时剪力墙的设置大幅减小了墙肢面内相 交的框梁的跨度及梁上总荷载,使框梁的计算配筋 大幅减小,这也是体现剪力墙更具有经济性的关键

各种最小配筋率

各种最小配筋率

各种最小配筋率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6%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抗震等级梁中位置支座跨中一级0.4和80ft/fy中的较大值0.3和65ft/fy中的较大值二级0.3和65ft/fy中的较大值0.25和55ft/fy中的较大值三、四级0.25和55ft/fy中的较大值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柱类型抗震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框架中柱、边柱 1.0 0.8 0.7 0.6框架角柱、框支柱1.2 1,0 0,9 0,8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应按上面数值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上面数值增加0.1。

规范上不是有么?框架梁的最小配筋率取大值一级支座0.4 ,80ft/fy 跨中0.3 ,65ft/fy二级支座0.3 ,65ft/fy 跨中0.25,55ft/fy三、四级支座0.25,55ft/fy 跨中0.2 ,45ft/fy带边框的剪力墙连梁最小配筋率同相应抗震等级的框架梁。

基础哪,尤其是独立基础是多少啊怎么算最小配筋率?谢谢!现行规范上没有最小配筋率的明确规定,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执行,扩展基础底版受力钢筋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100~200。

最大配筋率当受弯构件的配筋率达到相应于混凝土即将破坏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大配筋率,以ρmax (ρ=As/bh0)表示。

框架梁配筋率超过多少是超筋了再举个例子,某框架梁,三跨,300x800,梁底受拉钢筋6根圆25,梁上侧靠近柱子的部分8根圆25,是否超筋了,如何调整如果不考虑抗震要求的话,所谓框架梁超筋和梁的配筋率没有直接联系。

你给的是配筋率的计算公式,与超筋无关。

所谓梁超筋,是指不论如何加大配筋量,都不能够提高粱的承载力,因为梁受压区的混凝土已经压碎了。

最小配筋率公式

最小配筋率公式

最小配筋率公式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

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

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受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

是根据Mu=Mcy 时确定最小配筋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扩展资料:配置在同一截面(b×s,b为矩形截面构件宽度,s为箍筋间距)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该截面面积的的比率。

其中,箍筋面积Asv=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v1×肢数n。

计算公式为:ρsv=Asv/(bs)=(n×Asv1)/(b×s)。

弯剪扭构件:ρsv,min=0.28×ft/fyv。

箍筋体积配筋率体积配箍率(ρv):箍筋体积与相应的混凝土构件体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方格网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6.6.3条规定)。

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小配筋率如下: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0.6%;一侧纵向钢筋0.2%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0.2%。

配箍率

配箍率

在混凝土结构中,配箍率是用来体现箍筋相对于混凝土的含量,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1.概念:(1)面积配箍率ρ(sv)(括号内为角标,下同):是指沿构件长度,在箍筋的一个间距S范围内,箍筋中发挥抗剪作用的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混凝土截面面积b·s的比值(b为构件宽,其与剪力方向垂直的,s为箍筋间距)。

配箍率是影响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式中:n为发挥抗剪作用的箍筋肢数,A(sv1)为箍筋单肢截面面积,直接按圆形计算。

(2)体积配箍率ρ(v):指单位体积混凝土内箍筋所占的含量,即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箍筋的一个间距(S)范围内砼体积的比率。

体积配箍率ρ(v)主要用于保证框架结构梁端部和柱节点区的抗剪能力,并提高构件在地震等反复荷载下的变形能力。

计算公式:ρ(v)=∑ni*A(sv)Li/Acor*s式中:ni:一个方向箍筋的肢数,Li:相对ni方向的箍筋的肢长,Acor:箍筋核心区的面积,s:箍筋间距。

2.作用:(1)面积配箍率ρ(sv):体现抗剪要求,要求ρ(sv)≥ρ(sv,min )(2)体积配箍率ρ(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

ρ(v)≥ρ(v,min)=λ(v)f(c)/f(yv),式中: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yv)为箍筋的屈服强度设计值。

3. 配箍率与配筋率的区别(1)配箍率是影响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控制配箍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斜截面的破坏形态,使构件不发生斜拉破坏和斜压破坏。

(2)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分别计算)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正截面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体积配筋率的计算公式

体积配筋率的计算公式

体积配筋率的计算公式体积配筋率是指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配筋量与结构体积之比。

它是评价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正确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计算体积配筋率的公式如下:体积配筋率 = (钢筋总面积 x 钢筋单位重量) / 结构体积在进行计算时,需要知道钢筋的总面积、钢筋的单位重量和结构的体积。

这些参数可以从结构设计图纸中获取,或者通过实际测量来获得。

体积配筋率的计算结果越大,表示钢筋在结构体积中的占比越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就越好。

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地震等级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体积配筋率。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体积配筋率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需要根据结构的用途、荷载情况和地震等级要求,确定结构的设计参数。

其次,需要根据结构的构造形式和受力分析,合理确定结构的布置形式和构造方案。

最后,需要根据结构的实际施工情况,对钢筋进行布置和施工,确保配筋率的准确计算和施工的质量。

在进行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提高体积配筋率,合理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首先,要进行充分的结构分析和计算,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要选择适当的钢筋形式和布置方案,确保钢筋与混凝土的良好粘结性和协同工作性。

另外,需要注意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钢筋的正确布置和连接,避免出现钢筋断裂、腐蚀等问题。

总之,体积配筋率是评价结构抗震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正确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进行结构设计和施工时,我们应该注重提高体积配筋率,合理设计和施工,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造出更加安全可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井字复合箍筋体积配筋率

井字复合箍筋体积配筋率

井字复合箍筋体积配筋率
井字复合箍筋是混凝土结构中常用的一种加固构件,其目的是增
强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准确计算和
确定井字复合箍筋的体积配筋率至关重要。

首先,井字复合箍筋的体积配筋率是指井字复合箍筋的体积与截
面混凝土总体积之比。

体积配筋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强
度和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井字复合箍筋的体积配筋率在5%~8%之间,根据具体结构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其次,确定井字复合箍筋的体积配筋率需要充分考虑混凝土结构
的受力特点和使用要求。

在一般情况下,井字复合箍筋应布设于框架
结构中柱子和梁之间,以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具体的
体积配筋率需要根据结构的设计荷载、尺寸和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综
合考虑,同时也需要根据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合理确定。

最后,合理选择井字复合箍筋的体积配筋率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结
构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井
字复合箍筋的布设和焊接,确保箍筋与混凝土紧密结合。

同时,应加
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井字复合箍筋的准确安装和固定,
以保证结构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井字复合箍筋的体积配筋率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不可
忽视的重要参数。

通过合理计算和确定,能够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和
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和布设,以确保结构的稳定可靠。

同时,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打造出高质量的混凝土结构。

(完整word版)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

(完整word版)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

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1.概念:两者均对箍筋而言,所以也叫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1).面积配筋率(ρsv):是在垂直箍筋的截面bs(b为构件宽,s为箍筋间距)中,箍筋面积所占的比率(钢箍面积为肢数乘每根钢筋的面积)。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2).体积配筋率(ρv):指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的砼体积的比率。

复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体积。

2.作用:(1).面积配筋率(ρsv):体现抗剪要求,框架梁沿梁全长的面积配筋率有规定,详GB50010-2002 P173页。

ρsv≥ρsvmin(2).体积配筋率(ρ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

ρv≥ρvmin=λv/fcfyv (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Ⅰ. 箍筋的面积配筋率面积配筋率(ρsv):配置在同一截面(b×s,b为矩形截面构件宽度,s为箍筋间距)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该截面面积的的比率。

其中,箍筋面积Asv=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v1×肢数n。

计算公式为:ρsv=Asv/(bs)=(n×Asv1)/(b×s)。

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弯剪扭构件:ρsv,min=0.28×ft/fyv。

Ⅱ. 箍筋的体积配筋率体积配箍率(ρv):箍筋体积与相应的混凝土构件体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方格网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

式中,l1和l2为混凝土核心面积内的长度,即需减去保护层厚度;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筋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v,min=λv×fc/fyv;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 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v为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体积配箍率

体积配箍率

配箍率在混凝土结构中,配箍率是用来体现箍筋相对于混凝土的含量,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1.概念:(1)面积配箍率ρ(sv)(括号内为角标,下同):是指沿构件长度,在箍筋的一个间距S范围内,箍筋中发挥抗剪作用的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混凝土截面面积b·s的比值(b为构件宽,其与剪力方向垂直的,s为箍筋间距)。

配箍率是影响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式中:n为发挥抗剪作用的箍筋肢数,A(sv1)为箍筋单肢截面面积,直接按圆形计算。

(2)体积配箍率ρ(v):指单位体积混凝土内箍筋所占的含量,即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箍筋的一个间距(S)范围内砼体积的比率。

2010规范已删除“复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要求,但相关换算尚有待研究。

体积配箍率ρ(v)主要用于保证框架结构梁端部和柱节点区的抗剪能力,并提高构件在地震等反复荷载下的变形能力。

计算公式:ρ(sv)=∑ni*A(sv)Li/Acor*s式中:ni:一个方向箍筋的肢数,Li:相对ni方向的箍筋的肢长,Acor:箍筋核心区的面积,s:箍筋间距。

2.作用:(1)面积配箍率ρ(sv):体现抗剪要求,要求ρ(sv)≥ρ(sv,min )(2)体积配箍率ρ(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

ρ(v)≥ρ(v,min)=λ(v)f(c)/f(yv),式中: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yv)为箍筋的屈服强度设计值。

3. 配箍率与配筋率的区别(1)配箍率是影响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控制配箍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斜截面的破坏形态,使构件不发生斜拉破坏和斜压破坏。

(2)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分别计算)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正截面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

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

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1.概念:两者均对箍筋而言,所以也叫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1).面积配筋率(ρsv):是在垂直箍筋的截面bs(b为构件宽,s为箍筋间距)中,箍筋面积所占的比率(钢箍面积为肢数乘每根钢筋的面积)。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2).体积配筋率(ρv):指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的砼体积的比率。

复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体积。

2.作用:(1).面积配筋率(ρsv):体现抗剪要求,框架梁沿梁全长的面积配筋率有规定,详GB50010-2002 P173页。

ρsv≥ρsvmin(2).体积配筋率(ρ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

ρv≥ρvmin=λv/fcfyv (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Ⅰ. 箍筋的面积配筋率面积配筋率(ρsv):配置在同一截面(b×s,b为矩形截面构件宽度,s为箍筋间距)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该截面面积的的比率。

其中,箍筋面积Asv=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v1×肢数n。

计算公式为:ρsv=Asv/(bs)=(n×Asv1)/(b×s)。

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弯剪扭构件:ρsv,min=0.28×ft/fyv。

Ⅱ. 箍筋的体积配筋率体积配箍率(ρv):箍筋体积与相应的混凝土构件体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方格网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

式中,l1和l2为混凝土核心面积内的长度,即需减去保护层厚度;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筋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v,min=λv×fc/fyv;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 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v为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体积配筋率

体积配筋率

体积配筋率
体积配筋率是构造工程学中常用的词汇,它指的是砌体结构中砂浆与砖块的比例。

砂浆是对砖块提供支撑,利用砂浆结合的特性,可以有效地消除砖块之间的活动,其中体积配筋率的数值也是砌体砌筑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而言,体积配筋率的大小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砌体的粘结力和砌体的抗拉强度。

由于砂浆的体积较大,它对砌体的粘结力影响较大,只有当砂浆的体积足够时,砌体才能有充足的粘结力;同时,由于砌体抗拉强度及抗压强度均随着砂浆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所以体积配筋率受到抗拉强度的影响也比较大。

根据不同的建筑物,体积配筋率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对于一般民用建筑,一般要求体积配筋率在一定范围内,比如房屋所用砖砌体,其体积配筋率通常为1:2~1:4;而工业建筑所使用的砌体,体积配筋率一般在1:3~1:5之间。

此外,除了用于砌体结构中的体积配筋率,砌筑其他建筑物时也存在着其他体积配筋率的概念,但它们都遵循同一原理,都是要求各种材料的体积比例。

体积配筋率的正确选择是砌筑工程的重要前提,只有确定了正确的体积配筋率,才能确保砌体砌筑的质量,而且砌体的强度也会随体积配筋率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是因为体积配筋率的变更会导致砌体的抗弹性变更。

因此,要正确选择体积配筋率,必须根据砌筑物的力学性能需求,
以及构造工程学关于砌体砌筑的相关规范,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来确定当前项目所需的体积配筋率。

综上所述,体积配筋率对于砌体砌筑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砌体砌筑的重要参数之一。

体积配筋率的选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砌体的特性,结合构造工程学的相关规范,来确定,这样才能保证砌体结构的强度及安全性。

配筋率的名词解释

配筋率的名词解释

配筋率的名词解释在建筑工程领域中,配筋率是一个关键的概念,它是指混凝土中钢筋与混凝土体积的比例关系。

对于混凝土结构而言,正确定义和使用配筋率是保证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一、配筋率的意义配筋率是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参数之一。

它反映了混凝土中钢筋的密度和分布情况,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抗弯和抗剪能力。

通过合理设置和控制配筋率,可以确保混凝土结构在受力状态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延性,能够承载设计荷载并抵御外部力的作用。

二、配筋率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工程中,计算配筋率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经验方法、试验方法和数值分析方法。

经验方法是基于历史数据和经验公式的推算,适用于较简单的结构。

试验方法则通过对模型或实际结构进行加载系列试验,获取结构的荷载和变形性能,从而反推配筋率。

数值分析方法则利用现代计算机软件对结构进行建模和分析,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出最佳的配筋率。

三、影响配筋率的因素配筋率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结构的受力形式和设计要求、钢筋的规格和强度等级、结构的尺寸和几何形状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决定了最终的配筋率。

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合理选择和确定配筋率,以满足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四、合理配筋率的意义合理的配筋率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还可以优化结构的经济性和施工可行性。

过低的配筋率将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容易产生裂缝和变形,甚至失去承载能力。

相反,过高的配筋率将增加结构的材料成本,同时可能影响施工质量和工期。

因此,寻找合理的配筋率是设计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五、配筋率的设计与改善为了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设计师需要进行配筋率的设计与改善。

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要求,确定初始的配筋率。

然后,通过数值分析或试验方法进行验证和优化,使得结构的受力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对于复杂结构或特殊要求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多次的设计迭代和调整,以寻找最佳的配筋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v,min=λv×fc/fyv;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v为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其中,fc≥16.7N/mm^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均有此规定),fyv≤360N/mm^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无此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有此规定)。
Ⅱ. 箍筋的体积配筋率
体积配箍率(ρv):箍筋体积与相应的混凝土构件体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方格网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
式中,l1和l2为混凝土核心面积内的长度,即需减去保护层厚度;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筋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2.作用:
(1).面积配筋率(ρsv):体现抗剪要求,框架梁沿梁全长的面积配筋率有规定,详GB50010-2002 P173页。
ρsv≥ρsvmin
(2).体积配筋率(ρ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ρv≥ρvmin=λv/fcfyv (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
Ⅰ. 箍筋的面积配筋率
相关规范条文:
A. 面积配箍率 (ρsv):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第10.2.10条、第10.2.12条、第11.3.9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J 186-2002) 第6.3.4条、第6.3.5条。
B. 体积配箍率 (ρv):
面积配筋率(ρsv):配置在同一截面(b×s,b为矩形截面构件宽度,s为箍筋间距)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该截面面积的的比率。
其中,箍筋面积Asv=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v1×肢数n。
计算公式为:ρsv=Asv/(bs)=(n×Asv1)/(b×s)。
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弯剪扭构件:ρsv,min=0.28×ft/fyv。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第7.8.3条、第11.4.17条、第11.4.18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第6.3.12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J 186-2002) 第6.4.7条。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v,min=λv×fc/fyv;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v为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其中,fc≥16.7N/mm^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均有此规定),fyv≤360N/mm^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无此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有此规定)。“
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
1.概念:
两者均对箍筋而言,所以也叫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1).面积配筋率(ρsv):是在垂直箍筋的截面bs(b为构件宽,s为箍筋间距)中,箍筋面积所占的比率(钢箍面积为肢数
乘每根钢筋的面积)。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
(2).体积配筋率(ρv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体积。
当V>0.7ftbh0+0.05Np0时,箍筋的配筋率ρsv(ρsv=Asv/(bs))尚不应小于0.24ft/fyv;
需要补充条件的,不是所有的梁都一定要满足最小配箍率的,
比方说有些地梁
其实无所谓面积配箍率,只有一个体积配箍率,只不过在计算梁时,梁顶、底面的箍筋未发挥抗剪作用而未计入,从而在计算配箍率时因把分子、分母的h0给抵消了而引出了个面积配箍率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