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筋率(取自于标准图集)

合集下载

各个要求规范整合柱子配筋

各个要求规范整合柱子配筋

小于 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 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箍筋间距应允许采用
150mm;四级抗震等级框
架柱剪跨比不大于 2 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
框架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在地震组合下处于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向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
值增加 25%。
框架柱、 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
25%,且应适当增大锚板厚度。 10%;当不能满足时, 应采取有效措施。 在靠近锚板处,
《砼规》 P166, 11.1.9
3、预埋件不宜设置在塑性铰区;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4、在一级抗震等级时,不应小于 4 根直径 16mm的直锚钢筋;二级抗震等级时,不应小于
4 根直径 14mm 《砼规》 P181,
框架节点区箍筋的最大间距、最小直径宜按附表
2 采用。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节点核心区,
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 0.12 、0.10 和 0.08 ,且其箍筋体积配筋率不宜小于 0.6%、 0.5%和 0.4%。当框
架柱的剪跨比不大于 2 时,其节点核心区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核心区上、
下柱端体积配箍率中的较大者。
7 采用;
2、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 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 150mm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 10mm且箍
筋肢距不大于 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
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
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 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 2 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
《砼规》 P186, 11.6.8
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 2 层时不宜小于 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 2 层时不宜小于 400mm; 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 2 层时不宜小于 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 2 层时不宜小于 450mm。 剪跨比宜大于 2。

钢筋验收这些常见问题

钢筋验收这些常见问题
• 答:是100、5d、箍筋加密间距三者比较取小。
1

23
22、箍筋根数计算时取整有几种情况发生?在实际工程 中怎样应用?
• 答:有三种:向上取证、向下取整、四舍五入,一般选择向上 取整。
1
24
23、怎样判断中柱、边柱、角柱?怎样判断一根柱子的 纵筋是内侧钢筋还是外侧钢筋?怎样确定一根柱子的角筋 是外侧还是内侧?
• 答:焊接情况下错开长度是35d和500比较取大。绑扎情况下是 0.3Lae(0.3的搭接长度)
1
19
18、柱子纵筋与基础相邻层非连接区是多少?首层的非 连接区是多少?焊接和绑扎连接有区别吗?
• 答:与基础邻层的非连接区是1/3净高,首层也是1/3净高,焊接和 绑扎没有区别。
1
20
19、如果一根柱子遇到一根屋面框架梁,梁高为1200,柱子纵 筋的锚固长度是850,这时候柱子的纵筋是伸到梁顶—保护层还 是满足锚固长度就可以了?
1
39
37、板的底筋伸入支座内的长度有几种情况?平法图图集 规定的是哪种情况?
• 答:板底筋伸入支座内的长度有七种情况(见书上册p177)。图 集上规定的是max(5d,hc/2),其他是经验做法或图纸有明确 规定的做法。
1
40
38、计算板的底筋根数时,要用到起步距离,起步距离 一般有几种情况?在实际工程计算时怎样使用?
1
42
40、计算板的负筋根数时,要用到起步距离,起步距离 一般有几种情况?在实际工程计算时怎样使用?
• 答:同板底筋的计算方法。
1
43
41、板的温度筋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温度筋的长度与 负筋参差多少?计算温度筋根数时,也用到一个起步距离, 这个起步距离是多少?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2、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当采用强度等级400MPa、500MPa的钢 筋时,其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允许采用0.15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3、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4、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 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5、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 积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6、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一边 布置的纵向钢筋。
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
钢筋配置其他规 定
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 2、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 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
梁附表2 梁高h
150<h≤300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mm) V>0.7ftbh0+0.05Npo时 150
V≤0.7ftbh0+0.05Npo时 200
300<h≤500
200
300
500<h≤800 h>800
梁附表3
抗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四级 梁附表4
250
350
300
400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钢筋配置
1、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砼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 于0.3。 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附表5采用,当梁端纵向受 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配筋率的计算(取自标准图集)

配筋率的计算(取自标准图集)

1.7 配 筋 率1.7.1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1.7.1.1 不考虑地震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75及表1-76规定的数值。

表1-75 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min ρ(%)注:1.轴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各类构件一侧受压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轴心受拉构件及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计算;受弯的梁类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边缘面积(b b f -')'f h 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的受压钢筋”或“一侧的受拉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2.当温度、收缩等因素对结构有较大影响时,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应按上述规定适当增加; 3.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少0.1;当混凝土强度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4.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表1-76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构件、轴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ρ(%)2)对于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1.7.1.2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如表1-77及表1-78所示。

表1-78 y f =300N/mm 2 (y f =360N/mm 2)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注:1.表中不带括号的数据为按HRB335类钢筋y f =300N/mm 2计算;表中带括号的数据为RRB400类钢筋y f =360N/mm 2计算; 2.本表是表1-77的具体化。

(整理)PKPM设计基础时的参数分析和最小配筋率使用注意事项.

(整理)PKPM设计基础时的参数分析和最小配筋率使用注意事项.

PKPM设计基础时的参数分析和最小配筋率使用注意独立基础的最小配筋率问题比较复杂,有以下资料供参考:1.当独立基础底板厚度有规定:挑出长度与高度比值小于2.5。

因此不能当做一般的卧于地基上的板来看待2.满足1的要求是基础底面反力可以看作是线性的。

也就是说不考虑基础底板的弯曲或剪切变形。

3.基础底版有最小配筋要求即10@200,这比原来的8@200已经提高。

4.基础底版是非等厚度板,计算配筋率只能按全面积计算,不能按单位长度计算。

本人认为独立基础底板配筋不用按最小配筋率控制。

JCCAD程序中作了选项,如果输入最小配筋率则会按全截面演算最小配筋率。

当进行等强代换后程序还会重新演算最小配筋率。

我院总工要求结构设计人员的一些注意事项6、对小塔楼的界定应慎重,当塔楼高度对房屋结构适宜高度有影响时,小塔楼应报院结构专业委员会确定7、施工图涉及到钢网架、电梯及其它设备予留的孔洞、机坑、基础、予埋件等一定要写明:“有关尺寸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得到设备厂家签字认可方可施工。

”8、砌体结构不允许设转角飘窗。

9、钢结构工程设计必须注明:焊缝质量等级,耐火等级,除锈等级,及涂装要求。

10、砌体工程设计必须注明设计采用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一般采用B级)。

11、砌体结构不宜设置少量的钢筋混凝土墙。

12、砌体结构楼面有高差时,其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梁高(一般不超过500mm)。

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个楼层计入总楼层中。

二.结构计算13、结构整体计算总体信息的取值:(1)混凝土容重(KN/m3)取26~27,全剪结构取27,若取25,对于剪力墙需输入双面粉层荷载。

(2)地下室层数,取实际地下室层数,当含有地下室计算时,不指定地下室层数是不对的,请审核人把关(3)计算振型数,取3的倍数,高层建筑应至少取9个,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振型应不少于15个,对多塔结构不应少于塔数×9。

计算时要检查Cmass-x及Cmass-y两向质量振型参与系数,均要保证不小于90%,达不到时,应增加振型数,重新计算。

梁配筋总结原则

梁配筋总结原则

梁配筋框架梁的有关规定抗震结构截面要求纵向钢筋计算要求目的:通过“强柱弱梁”措施引导框架中的塑性铰首先在梁端形成,控制梁端塑性铰具有较大的塑性转动能力,以保证框架梁端截面具有足够的曲率延性。

在确定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时,可把截面内的受压钢筋计算在内。

构造要求【配筋面积】《混规》、《抗规》条文2【钢筋间距、直径要求】《混规》注:条文说明【框架梁钢筋选筋直径要求】(1)应考虑在边柱内的水平端锚固长度不小于l ae,例如:边柱的边长为300,则梁上下纵筋的最大直径为16mm(2)本着经济性原则,框架梁上部贯穿钢筋尽量用小直径钢筋,例如:支座处计算值贯通筋可采用<10cm2C14;10~12 cm2C16;12~15 cm2C18;15~18 cm2C20;配筋率要求1、非抗震2、《混规》有抗震要求《混规》《混规》《混规》适用于框架梁、次梁、连梁等形式的梁特别注意点铰接的次梁应当满足!!!!受扭纵筋《混规》注:构造要求1、通长钢筋注:通长钢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至少是搭接,且两端需受拉锚固的直线钢筋。

2、钢筋直径要求《抗规》柱截面为400*400时,钢筋直径应小于20原柱布置时应居中布置3、架立钢筋(一般次梁需用)《混规》4、图集06G901 1-1图集06G901 2-23、腰筋《混规》受扭腰筋:《混规》箍筋1、配置要求《混规》梁高在150~300区间时,箍筋间距宜取150mm。

第1条第2条第3条次梁没有抗震要求,最低要求满足本条即可。

2、加密区要求《混规》注:(1)对于300的框架梁,工程默认不论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一般取两肢箍,对于梁宽大于300的梁,一般用四肢箍。

(2)当框架等级为一级时,如梁纵筋选用C16或C14,则加密箍筋间距分别不大于84mm及96mm。

(≤6d)3、非加密区注意点梁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易小于加密区的50%,但箍筋直径可以取不同值。

例如:某三级框架梁端配筋率大于2%,则加密区箍筋为C10@100(2),非加密区在满足计算要求的情况下可配C8@200(2),图中配筋方式为C10@200(2)/ C8@200(2)”。

2梁配筋规范要求

2梁配筋规范要求

1、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 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2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 上部纵向构造钢 长度不应小于l0/5,l0为梁的计算跨度。 筋 2、对架立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直径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m~6m时, 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梁
1、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砼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 于0.3。 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附表5采用,当梁端纵向受 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最小配筋率 深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附 其他深受弯构件 梁附表1 配筋
Hale Waihona Puke 除深梁以外的深受弯构件,其纵向受力钢筋、箍筋及纵向构造钢筋的构造规定与一般 部1/2高度范围内和中间支座上部1/2高度范围内布置的纵向构造钢筋宜较一般梁适当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受 力 类 型 强度等级500Mpa 最小配筋百分率 0.50 0.55 0.60 0.20 0.20和45ft/fy中的较大者
纵向受拉钢筋
1、单跨深梁和连续深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宜均匀布置在梁下边缘以上0.2h的范围内。 纵向受拉钢筋
2、连续深梁中间支座截面的纵向受拉钢筋宜按规定的高度范围和配筋比例均匀布置在 于l0/h小于1的连续深梁,在支座底面以上0.2l0~0.6l0高度范围内的纵向受拉钢筋配 。水平分布钢筋可用作支座部位的上部纵向受拉钢筋,不足部分可由附加水平钢筋补 支座向跨中延伸的长度不宜小于0.4l0

矩形梁配筋、T梁型配筋、最大最小配筋率计算

矩形梁配筋、T梁型配筋、最大最小配筋率计算

其中,1; HPB235级钢 2; HRB335级钢 3; HRB400级钢
A) 单筋矩形截面在纵向受拉钢筋达到充分发挥作用或不出现超筋破坏所 能承受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u,max
2 M u ,max = a1 f c bh0 x b (1 - 0.5x b )
=
55.66 kNm
B)单筋矩形截面已知弯矩求配筋 M实际= 85 #NUM! kNm ㎜2
3078.76 mm2 验算受压区高度x=fyAs1/(α1fcb)= 70.46 2α 's= 60 mm
OK! OK!
mm
钢 3; HRB400级钢
2045.16
Mu2M (h0 - h02 )= fy a1 fcb
¢=
取钢筋直径
22 1900.66 mm 258
2
实取 <
5 As
根 < Asmax=
实配钢筋面积AS= Asmin=
判断: #NUM! C)双筋矩形截面已知弯矩求配筋 M实际= 85.00 kNm > Mu,max 受压区砼和相应的一部分受力钢筋As1的拉力所承担的受弯承载力Mu1 Mu1=Mu,max= 55.66 kNm
As1 = x b bh0
a1 f c fy
=
1604.94 ㎜2
由受压钢筋及相应的受拉钢筋承受的弯矩设计值为 Mu2=M-Mu1= 29.34 kNm 因此所需的受压钢筋为
As' =
M u2 = f ( h0 - a s' )
' y
815.08 ㎜2
与其对应的那部分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为 As2=A's= 纵向受拉钢筋总截面面积 As=As1+As2= 受拉钢筋取钢筋直径 实配钢筋面积AS= 受压钢筋取钢筋直径 实配钢筋面积AS= 28 ¢= 3078.76 mm 22 ¢=

广厦自动成图参数详解

广厦自动成图参数详解

1.平法配筋系统1.1.细分标准层参数详细说明施工图标准层施工图标准层默认按录入系统标准层划分,并按同一标准层中的不同材料标准层细分。

用户可根据出图需要细分施工图标准层范围,但不得将录入系统中两个标准层合并为一个标准层出施工图。

上图中第4标准层范围是录入系统4层~33层,若一个标准层包括了比较多的结构层,通常分成几张图出图。

例如本例中若改为“1,2,3,10,20,33,34,35”,则原第4标准层,改为4~10,11~20,21~33三个标准层出图。

用户可以通过墙、柱、梁选筋控制中“设置钢筋标准层”来达到两个标准层合并为一个标准层出施工图的目的,详细介绍见梁选筋控制、柱选筋控制和墙选筋控制。

1.2.梁选筋控制下图对话框中红框标注的参数要向用户确认或介绍。

打★参数要向用户确认,并设置正确,最后存为施工图习惯。

打☆参数要向用户介绍,每个工程用户自己设置。

没有打符号的参数用户将来自学,一般不用设置,按缺省即可。

参数详细说明★纵筋直径软件自动选筋时,梁纵向受力筋的钢筋直径范围。

主梁和次梁纵筋直径分别控制,其中主梁包括框架梁和连梁。

建议:1)一般选25直径及以下即可,为施工时容易分清钢筋直径和采购钢筋直径种类不用太多,可隔一选一,如不选18和22;2)在工业设计中有时为施工方便,可在对话框中选择:主、次梁本跨底筋面筋各自直径相同和主、次梁各跨底筋直径相同。

调整系数无条件放大或调整系数,分别对结构计算分析输出的梁面筋、梁底筋、悬臂梁面筋、抗扭纵筋的配筋面积进行调整。

如果用户用调整后的配筋面积进行选筋,则软件同时调整施工图计算书。

注意计算输出时软件已考虑最小构造要求,所以用本系数放大是构造以后的放大,是在构造配筋之上的增大。

建议:一般不需设置。

有时出于对悬臂梁更安全的考虑,可设置悬臂梁面筋增大系数1.1。

★贯通筋不勾选“主梁采用贯通筋”,主梁负筋不贯通,跨中采用架立筋。

下图集中标注中(2F14)带括号表示架立筋。

剪力墙、柱、板配筋率

剪力墙、柱、板配筋率

剪力墙、柱、板配筋率剪力墙(纯剪力墙)1剪力墙截面一般部位墙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

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2底部加强区墙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

3参数指标轴压比一级时9度不宜大于0.4,7、8度时不宜大于0.5;二三级时不宜大于0.6(此项需在建模阶段控制)。

剪力墙配筋率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水平分布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0%。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竖向和水平分布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3%。

剪力墙分布筋布置1》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筋间距:不宜大于300mm,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竖向和水平分布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2》分布筋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且不应小于8mm,竖向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拉筋间距不宜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

4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轴压比对于剪力墙结构,底部楼层墙肢截面的轴压比,一级(9度)大于0.1、一级(7、8度)大于0.2、二三级大于0.3时需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小于以上情况均设构造边缘构件。

构造边缘构件截面尺寸按照《高规》图7.2.16确定,注意不要按照《抗规》确定截面尺寸,因为《抗规》中构造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比《高规》短;纵向钢筋配筋率及箍筋直径和间距均按《抗规》表6.4.5-1取用即可,构造边缘构件箍筋无体积配箍率要求。

约束边缘构件约束构件根据轴压比和所在墙体的类型及长度确定约束边缘构件长度,在结合规范中的图示来确定最终的约束边缘构件截面尺寸;纵筋配筋量直接PKPM计算结果配筋,最小配筋量结合《抗规》表6.4.5-3确定;箍筋结合《抗规》表6.4.5-3中,有轴压比查配箍率特征值,进而得出体积配箍率最小值;箍筋间距也查该表。

板、柱、梁配筋率

板、柱、梁配筋率

板0.4%一0.8%,矩形粱0.6%~1.5%,T形梁0.9%一1.8%,如取其平均值.则板为0.6%,矩形梁为1.05%,T形粱为1.35%一般情况下,粱板的配筋率应尽可能用其经济配筋率的平均值、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如愿以偿、故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围,建义扳取0.5%~0.7%,矩形粱取0.85%~1.25%,T形粱取1.1%~1.6%。

为了不使截面配筋过于拥挤,全部纵筋配筋率不宜超过0.05。

对于仓库、贮仓、料斗等贮料荷载经常占总荷载较大部分的结构物,若柱中纵向配筋率过大,在长期贮料突然卸载时,会使柱中混凝土出现拉应力甚至开裂。

若柱中的纵筋和混凝土之间有很强的黏结应力时,则能同时产生纵向裂缝,这种裂缝更为危险。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要控制柱的配筋率,对于筒仓柱的全部配筋率不应大于0.02。

从经济和施工方面来考虑,一般常用的配筋率范围为0.005~0.02。

常用框架结构设计板、梁、柱的经济取值一、单向板肋梁楼板。

1、主梁:经济跨度一般为6~9米,截面高度为跨度的1/14~1/8,宽度为梁高的1/3~1/2;2、次梁:经济跨度(即主梁的间距)一般为4~7米,截面高度为次梁跨度的1/28~1/12,宽度为梁高的1/3~1/2。

3、板:经济跨度(即次梁的间距)一般为1.8~3.0米,板厚不小于其跨度的1/40,一般为70~100㎜。

二、井字梁楼板(正交式或斜交式)。

井字梁楼板梁的跨度可达30米,板的跨度一般为3米左右。

三、经济配筋率:1:板:0.4%一0.8%,如取其平均值.则板为0.6%;2:矩形粱:0.6%~1.5%,矩形梁平均值为1.05%,T形梁0.9%一1.8%,T形粱平均值为1.35%。

一般情况下,粱板的配筋率应尽可能用其经济配筋率的平均值、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如愿以偿、故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围,建义扳取0.5%~0.7%,矩形粱取0.85%~1.25%,T形粱取1.1%~1.6%。

灌注桩桩身构造配筋计算原始表格_按国家规范

灌注桩桩身构造配筋计算原始表格_按国家规范

浙江省图集-钻孔灌注
一、高层建筑 桩基安全等级为一级(A1)时桩身配筋构造要求计算表
原图集注:桩顶5D范围内箍筋加密,间距为150mm。

二、高层建筑 桩基安全等级为二级(A2)时桩身配筋构造要求计算表
原图集注:桩顶5D范围内箍筋加密,间距为150mm。

备注:1)本表格按照浙江省标准图集《2004浙G23钻孔灌注桩》第11页“配筋表(一)”编制;该图集解2)本表采用的原图集中“安全等级”,应为对应旧的桩基规范,现应理解为对应甲级、乙级基础
三、多层建筑 桩基安全等级为一级(B1)时桩身配筋构造要求计算表
孔灌注桩配筋表
配筋表(一)”编制;该图集解释为本表适应于高层建筑。

现应理解为对应甲级、乙级基础设计等级。

(整理)经济配筋率

(整理)经济配筋率

关于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最小配筋率问题探讨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底部应该配置双向受力钢筋,但该受力钢筋要不要执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是设计师感到困惑的地方。

1 规范的相关规定《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简称《基础规范》)8.2.7-2 条规定:对矩形截面柱的矩形基础,应验算柱与基础交界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

柱下独立基础底板的厚度都由受冲切或受剪切承载能力控制,因此基础底板一般相对较厚。

如果将锥形及多阶独立基础作为受弯构件,简单套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9.5.1 条"最小配筋率取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的规定,则得到的配筋面积一般很大,有时工程中难以接受。

如果完全套用《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5.3.10 条对筏基底板钢筋配筋率不小于0.15%的规定,得到的配筋有时也不可接受。

实际上,对于独立基础的最小配筋率,《基础规范》虽然没有明确要求,但在其8.2.2-3 规定: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

关于此条规定,文【1】解释如下:由于扩展基础底板的厚度一般是由受冲切或受剪切承载能力控制,并非按受弯承载能力确定,因此底板相对较厚,如果套用受弯构件的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将导致底板用钢量不必要的增加。

借鉴《高层建筑箱形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6—80)、《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中有关箱、筏基础底板钢筋配筋率不小于0.15%的要求,并按底板有效高度为260mm 进行推算,受拉钢筋直径为10mm,钢筋间距为200mm。

因此,《地基规范》8.2.2-3 条规定相当于对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最小配筋率要求。

另外,一些地方的规定也不尽相同。

比如北京市《建筑结构专业技术措施》3.5.12 条规定:如单独柱基的配筋不小于φ10mm@200mm(双向)时,可不考虑最小含筋量的要求。

墙柱板实际工程配筋要求

墙柱板实际工程配筋要求
柱设计
1 截面尺寸 四级或不超过 2 层时不宜小于 300mm,圆柱不宜小于 350mm; 一二三级且超过 2 层时不宜小于 400mm,圆柱不宜小于 450mm;长宽比不
宜大于 3。
2 柱截面控制指标 剪跨比
剪跨比宜大于 2(可用柱净高除以截面长边来>4 来确定,净高指层高减梁 高)。 轴压比限值
箍筋加密区范围: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 1/6 和 500mm 较大值;底层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 1/3;刚性地面上下各 500mm;
剪跨比小于 2 的柱、框支柱、一二级角柱取全高,注意,三四级角柱没有全 高加密要求,但是计算的时候还是要按角柱计算的。
4 其它 柱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对于剪跨比不大于 2 的柱(短柱),
箍筋 1》箍筋直径 一级不小于 10mm,二三级不小于 8mm,四级不小于 6mm,柱根(嵌 固部位)处不小于 8mm;不应小于 d/4(d 为最大纵筋);
2》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一级不大于 6d、100,二级不大于 8d、100,三四级 不大于 8d、150、柱根 100,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 2 的柱,不应大于 100;
按《抗规》表 6.3.6 取用,注意看表下注释;【轴压力设计值除以柱截面 积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乘积的比值。】 配筋率
单侧配筋率不应小于 0.2%; 一级框架剪跨比不大于 2 时,单侧配筋率不应大于 1.2%,框架柱和框支柱 的全截面配筋率最小按《抗规》表 6.3.7-1 取值(表中分边柱、中柱、角柱和框 支柱来确定配筋率,注意看表下注释),框架柱最大配筋率不应大于 5%; 另外,建造于Ⅳ类场地的较高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增加 0.1%;【注意:模型计 算值未考虑全截面配筋率是否满足该表中数值,故需要自行核对总最小配筋率】。

PKPM设计基础时的参数分析和最小配筋率使用注意事项

PKPM设计基础时的参数分析和最小配筋率使用注意事项

PKPM设计基础时的参数分析和最小配筋率使用注意独立基础的最小配筋率问题比较复杂,有以下资料供参考:1.当独立基础底板厚度有规定:挑出长度与高度比值小于2.5。

因此不能当做一般的卧于地基上的板来看待2.满足1的要求是基础底面反力可以看作是线性的。

也就是说不考虑基础底板的弯曲或剪切变形。

3.基础底版有最小配筋要求即10@200,这比原来的8@200已经提高。

4.基础底版是非等厚度板,计算配筋率只能按全面积计算,不能按单位长度计算。

本人认为独立基础底板配筋不用按最小配筋率控制。

JCCAD程序中作了选项,如果输入最小配筋率则会按全截面演算最小配筋率。

当进行等强代换后程序还会重新演算最小配筋率。

我院总工要求结构设计人员的一些注意事项6、对小塔楼的界定应慎重,当塔楼高度对房屋结构适宜高度有影响时,小塔楼应报院结构专业委员会确定7、施工图涉及到钢网架、电梯及其它设备予留的孔洞、机坑、基础、予埋件等一定要写明:“有关尺寸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得到设备厂家签字认可方可施工。

”8、砌体结构不允许设转角飘窗。

9、钢结构工程设计必须注明:焊缝质量等级,耐火等级,除锈等级,及涂装要求。

10、砌体工程设计必须注明设计采用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一般采用B级)。

11、砌体结构不宜设臵少量的钢筋混凝土墙。

12、砌体结构楼面有高差时,其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梁高(一般不超过500mm)。

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个楼层计入总楼层中。

二.结构计算13、结构整体计算总体信息的取值:(1)混凝土容重(KN/m3)取26~27,全剪结构取27,若取25,对于剪力墙需输入双面粉层荷载。

(2)地下室层数,取实际地下室层数,当含有地下室计算时,不指定地下室层数是不对的,请审核人把关(3)计算振型数,取3的倍数,高层建筑应至少取9个,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振型应不少于15个,对多塔结构不应少于塔数×9。

计算时要检查Cmass-x及Cmass-y两向质量振型参与系数,均要保证不小于90%,达不到时,应增加振型数,重新计算。

配筋率对中强螺旋肋钢丝预应力空心板延性的影响

配筋率对中强螺旋肋钢丝预应力空心板延性的影响

4 / m , / m ; 0N r 5 N r 跨度 L= 0 i, 0 i, a 0 a 4 80 ml 660ml l l
8 0 m, 0m 计算跨度 Z= 8 m, 4 0h 8 8 m; 4 0 46 0m 6 8 i 0m 即高跨 比 Z h= 6 3 ,6 配筋 率 p= . % , m, 2 o / 2 ,64 ; 04 08 , 2 ; . % 1 % 张拉控制应力在《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 50020 ) ( B 0 1- 2 所规定 的范 围内改变 , 0 即张拉控
第 2 卷第 3 4 期
V0 . 4 N . 12 o 3
[ 文章编号】6 3 24 (0 8 0 0 2 0 17 — 94 20 )3— 06— 5
配筋率对 中强螺 旋肋钢丝预应 力空心板延性 的影响
崔 秀琴 , 和 燕 , 石 战 国
( 焦作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 院 , 河南 焦作 4 40 ) 5 0 3
萎缩 , 为了振兴我国预制构件行业 , 充分挖掘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的优点 , 利用 中强螺旋肋钢丝生产 的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具有跨度大、 承载能力高、 延性好 、 抗裂性能好等优点 , 是传统冷加工钢丝预应力混 凝土空心板的理想替代品…。
但 中强螺旋肋钢丝应用于短跨、 中长跨预应力混凝 土空心板迄 今还没有对其受力性能进行全 面系 统的研究分析 , 已经不能满足进一步推广的需要 。因此 , 开展配筋率对中强螺旋肋钢丝预应力混凝土空 心板延性影响的研究有一定 的现实意义 。
机模 拟试 验 的方 法 , 讨 了配筋 率对 中强螺旋 肋 钢 丝预 应 力混 凝 土 空心 板 延 性 的 影响 。 试验 探
证明, 随着配筋率P的增大, 破坏时的挠跨比 /0 f 呈下降趋势 , /0 P大致呈线性关 系; f t与  ̄ 标

剪力墙、柱、板的配筋率

剪力墙、柱、板的配筋率

剪力墙(纯剪力墙)1剪力墙截面一般部位墙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

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2底部加强区墙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

3参数指标轴压比一级时9度不宜大于0.4,7、8度时不宜大于0.5;二三级时不宜大于0.6(此项需在建模阶段控制)。

剪力墙配筋率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水平分布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0%。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竖向和水平分布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3%。

剪力墙分布筋布置1》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筋间距:不宜大于300mm,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竖向和水平分布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2》分布筋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且不应小于8mm,竖向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拉筋间距不宜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

4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轴压比对于剪力墙结构,底部楼层墙肢截面的轴压比,一级(9度)大于0.1、一级(7、8度)大于0.2、二三级大于0.3时需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小于以上情况均设构造边缘构件。

构造边缘构件截面尺寸按照《高规》图7.2.16确定,注意不要按照《抗规》确定截面尺寸,因为《抗规》中构造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比《高规》短;纵向钢筋配筋率及箍筋直径和间距均按《抗规》表6.4.5-1取用即可,构造边缘构件箍筋无体积配箍率要求。

约束边缘构件约束构件根据轴压比和所在墙体的类型及长度确定约束边缘构件长度,在结合规范中的图示来确定最终的约束边缘构件截面尺寸;纵筋配筋量直接PKPM计算结果配筋,最小配筋量结合《抗规》表6.4.5-3确定;箍筋结合《抗规》表6.4.5-3中,有轴压比查配箍率特征值,进而得出体积配箍率最小值;箍筋间距也查该表。

2017年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详解

2017年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详解

2017年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详解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对某弧形闸门的闸下出流进行试验研究。

原型、模型采用同样的介质,原型与模型几何相似比为10,在模型上测得水流对闸门的作用力是400N ,水跃损失的功率是0.2kW ,则原型上水流对闸门的作用力、水跃损失的功率分别是( )。

A .40kN ,632.5kWB .400kN ,632.5kWC .400kN ,63.2kWD .40kN ,63.2kW 【答案】B【解析】取λ为原型试验与模型试验的参数比值。

由题可知:λρ=1;λl =10。

根据重力相似准则:λF=λρ·λl 3=103;λN =λρ·λl 3.5=103.5;故F p =F m ·λF =400kN ;N p =N m ·λN =632.5kW 。

式中,下标ρ为介质密度;l 为几何长度;F 为作用力;N 为水跃损失功率;m 为模型;P 为原型。

2.如图所示,在立面图上有一管路,A 、B 两点的高程差Δz =5.0m ,点A 处断面平均流速水头为2.5m ,压强p A =7.84N/cm 2,点B 处断面平均流速水头为0.5m ,压强p B =4.9N/cm 2,水的容重γ取104N/m 3,则管中水流的方向是( )。

题2图A .由A 流向BB .由B 流向AC .静止不动D .无法判断 【答案】B【解析】水流从总水头高的地方流向总水头低的地方。

假设水流由B 流到A ,则根据能量方程,B 、A 两点的水头差为:22,2B AB B A Aw AB p p v v h z gααγ--=∆++代入相关数值(γ取104N/m 3),得:()()4,44.97.84105.00.5 2.5100.06m 0w ABh -⨯=++-=>故B 、A 两点水头差为正,即B 点总水头高于A 点总水头,假设成立。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构件最小配筋率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构件最小配筋率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构件最小配筋率汪基伟;陈思远;冷飞【摘要】通过回顾总结SDJ 20—78《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方法的演变过程,对比分析国内外各行业规范相关条文,研究条文依据的原理,提出新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构件最小配筋率处理方法和相关条文建议.所提方法结合了现行DL/T 5057—2009《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ACI 318—14《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的优点,使其既能保证ρ<ρmin时所需钢筋用量为固定值,又能保证γdM小于但靠近开裂弯矩Mcr时不会发生少筋破坏,且取消了DL/T 5057—2009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最小配筋率条文只适用于\"卧置在地基上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板厚大于2.5 m的底板\"等限制.【期刊名称】《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年(卷),期】2019(039)004【总页数】6页(P69-74)【关键词】水工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构件;最小配筋率;设计规范【作者】汪基伟;陈思远;冷飞【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331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以下简称为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是尺寸大,而外力荷载却不大,按承载力计算所需的配筋率ρ常远小于最小配筋率ρmin,但按规定,钢筋面积应按最小配筋率ρmin乘以构件截面面积计算,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由于运用和稳定的要求,水工结构构件截面尺寸通常很大,厚度1~2 m的底板和墩墙十分常见,4~5 m或以上的底板和墩墙也不少,因此水工大体积混凝土最小配筋率的正确制定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也是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特色。

虽然每次规范修编都将此问题作为修编的重点,且每次都作了改进,但至今未能合理解决。

关于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的配筋问题

关于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的配筋问题

关于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的配筋问题
防水板的最小配筋率是多少?
有些同行认为应该取0.15%,理由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修订]GB50010-2010》8.5.2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那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防水板的最小配筋率都可以取0.15%呢?
我们先了解下,上述规范条文规定的原理.
一般情况下,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的底面与地基能够全面接触,当板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而发生变形时,板的底面除存在地基的垂直反力外,尚存在设计中忽略不计的水平剪应力(摩擦应力),此剪应力改善了板的受力性能,特别是可提高受弯承载力.基于此,混凝土规范规定,根据实际受力情况,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规定了最低限值0.15%.
根据上述规范原理,防水板的最小配筋率一般是:当地下水位产生的浮力小于防水板自重与防水板上的建筑面层重量时,防水板最小配筋率可采用0.15%.当地下水位产生的浮力大于防水板自重与防水板上的建筑面层重量时,防水板最小配筋率为0.20%(当采用强度等级400MPa、500MPa的钢筋时允许采用0.15%)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配 筋 率
1.7.1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1.7.1.1 不考虑地震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75及表1-76规定的数值。

表1-75 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min ρ(%)
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轴心受拉构件及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计算;受弯的梁类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边缘面积(b b f -'
)'
f h 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的受压钢筋”或“一侧的受拉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2.当温度、收缩等因素对结构有较大影响时,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应按上述规定适当增加; 3.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少0.1;当混凝土强度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4.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表1-76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构件、轴心受拉构件一侧
受拉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ρ(%)
2)对于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1.7.1.2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如表1-77及表1-78所示。

表1-78 y f =300N/mm 2 (y f =360N/mm 2)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
注:1.表中不带括号的数据为按HRB335类钢筋y f =300N/mm 2
计算;表中带括号的数据为
RRB400类钢筋y f =360N/mm 2
计算;
2.本表是表1-77的具体化。

1.7.1.3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最小配筋率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按式(1-24)计算,具体数值不应小于表1-79规定的数值,同时,应满足每一侧配筋率不小于0.2%;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0。

m i n ρ=
bh
A A S
S '
+ (1-24)
第3页
0.1;当混凝土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

1.7.2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大配筋率
1.7.
2.1不考虑地震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
不考虑地震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百分率
ρ(%)
max 表1-80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百分率
ρ(%)
max
1.7.
2.2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百分率
ρ(%)如表1-81
max
所示。

第4页
表1-81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max ρ
钢筋混凝土柱纵向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如表1-82所示。

注: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剪跨比λ不大于2时,柱一侧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
1.2%,且应沿柱全长采用复合箍筋。

当柱一侧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1.2%时,其沿柱全长箍筋含箍特征值应增加0.015。

1.7.3 其他构件配筋率 1.7.3.1 深梁中最小配筋率
深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ρ=
bh
A s ,
=
sh ρv
sh bs A ,=sv ρh
sv bs A ,v s 为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h s 为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
不应小于表1-83规定的数值。

注:当集中荷载作用于连续梁顶部1/4高度范围内且h l /0大于1.5时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增加0.05。

1.7.3.2 牛腿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钢筋混凝土柱牛腿承受竖向力所需的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如表1-84所示。

第5页
注:表中序号1的“0.200和45t f /y f ”具体数值详见表1-78中抗震等级三、四的“跨中”
栏内数值。

1.7.3.3 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如表1-85所示。

1)当V >07.0bh f t 时,抗剪箍筋的配筋率(sv
ρ
=
sh
sv b A )尚不应小于0.24t
f /yv
f

具体见表1-86。

2)在弯剪扭构件中,箍筋的配筋率(sv ρ=
s
sv b A ,其中sv A 为配置在同一截面内
箍筋各肢全部截面面积)不应小于0.28t f /yv f ,具体见表1-86。

第6页
表1-86 梁中最小箍筋配筋百分率min ρ(%)
梁内弯曲受拉钢筋和梁内受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按表1-75及表1-76取用;受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m in ,tl ρ(min ,tl ρ=
bh
A stl min ,)应取为
y
t
f f Vb T
6
.0,其中,b 为矩形截面的宽度或T 行截面的腹板宽度;当T /(Vb )
>2时,取T /(Vb )=2;受扭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和梁截面宽度;在截面四角必须设置受扭纵向受力钢筋,并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

当支座边作用有较大扭矩时,受扭纵向钢筋应按充分受拉锚固在支座内。

在弯剪扭构件中,弯曲受拉边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量不应小于按弯曲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计算出的钢筋截面面积与按受扭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计算并分配到弯曲受拉边的钢筋截面面积之和。

受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如表1-87所示。

第7页
表1-87 梁内受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
注:计算公式为06y
t
f f Vb T
=(0.62t f /y f )%
第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