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故乡-安徽潜山
中国古代戏剧——黄梅戏
第3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梅戏迅速发展,从流行安庆 一隅的民间小戏,一跃而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1953年成立安徽省黄梅 戏剧团后,在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的合作下,先后整理、改编了《打 猪草》、《夫妻观灯》、《推车赶会》、《天仙配》、《女驸马》、 《罗帕记》、《赵桂英》、《三搜国舅府》等传统剧目。编演了神话剧 《牛郎织女》和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等。其中《天仙 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小店春早》已摄制成影片。这一 时期,出现了对黄梅戏表演艺术做出较大贡献的严凤英、王少舫、潘 等 有成就的演员。现在黄梅戏专业剧团共有50个,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 表演细腻动人,现已成为颇受全国广大观众欢迎的剧种之一。
唱腔:主腔、花腔、三腔
主腔 最具戏剧性表现力,以板式变化体(或称 板腔体)为音乐结构的原则。 花腔 调式色彩的明朗化、表情达意的质朴化、 节奏律动的舞蹈化、旋律线条的口语化、 唱词结构的衬字(词)化。 三腔 “彩腔”、“仙腔”、“阴司腔”三种腔 体的统称。三腔在音乐体制上综合了曲牌 体和板腔体的因素,呈现出“准板腔体” 的状态。
韩再芬,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 二团主要演员,出生于1968年, 祖籍安徽潜山。1980年进入安庆 地区黄梅戏剧团学员队学艺,两 年后便登。韩再芬的表演具有大家风范: 扮相俏丽,噪音圆润,表演细腻, 演唱韵味纯厚、清亮悦耳。她在 舞台上、电影、电视里塑造了许 多婀娜多姿、光彩照人的艺术形 象。 所演剧目:《女驸马》、《天仙 配》、《杨贵妃》、《血狐帕》、 《西施》、《徽州女人》等。另 外,她还先后主演二十余部电影 和电视剧,其中《女驸马》、 《天仙配》、《桃花扇》和《孟 丽君》获金鹰奖;《桃花扇》获 飞天奖和“五个一”工程奖; 《徽商情缘》获97年中国电影华
黄梅戏的基础知识大全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叫采茶调,发源于安徽省怀宁县黄梅⼭或湖北省黄梅县。
是安徽省主要地⽅戏剧种,发源于以安徽省安庆市为中⼼的皖江流域(上⾄皖鄂交界的⼤别⼭地区,下⾄安徽安庆宿松、岳西、太湖、望江、潜⼭、怀宁、安庆市区、枞阳、桐城以及安徽池州在内的⼴⼤皖江流域),并最终以完整的独⽴剧种的形式诞⽣于安庆地区、成长于安庆地区、兴盛于安庆地区。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怀腔或府调等,现主要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及其周边地区。
⼀.唱腔 黄梅戏唱腔分为两⼤类⼀⼩类,即主调、花腔、阴司腔。
1.主调 : ⼜称正腔,是黄梅戏中常⽤的板腔系统的唱腔,有平词、⼆⾏、三⾏、⽕⼯等。
这些腔体均有男、⼥腔之分。
男腔为宫调式(1--5定弦),⼥腔为徽调式(5--2定弦)。
平词 在整本⼤戏中使⽤率最⾼,为⼀板三眼,故⼜名“缓板”、“平板”。
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变化多⽽适应性强。
长于叙述,可独⽴使⽤,亦可与它腔联⽤。
曲调的基本结构由起板、下句、上句、落板四个乐句组成。
第三、四句为⾻⼲,不管唱词多寡,均可⽤三、四句旋律反复演唱,或略加装饰,直到最后⼀句落板结束。
此外,尚有“迈腔”、“单哭介”、“双哭介”、“切板”、“倒板”、“散板”、“平词对板”等补充乐句,组成⼀个平词类腔体。
⼆⾏ 不是独⽴的腔体,须依附于平词或其他曲调。
⽆起板句和结束句,只有两个以漏板为特⾊的上、下乐句,故⼜称“数板”、“⼆流”。
⼆⾏也分男、⼥唱腔,为有板⽆眼的慢板节奏,记谱作1/2节拍。
常以其节奏型与平词之慢板或三⾏之快板相对⽐,以表达戏剧⼈物的激动⼼情或⽤于叙事。
三⾏ 是⼆⾏的压缩型,节奏较快,旋律性较差。
速度是黄梅戏唱腔中最快的⼀种,属快板型,1/4节拍,⼜名“快数板”。
多⽤于⼈物⼼情激动之时,常与⼆⾏、⼋板联⽤。
有男、⼥腔之分,男腔为宫调式、⼥腔为徵调式。
⼋板、⽕⼯ 均为有板⽆眼,记谱作1/4。
其唱腔结构、过门、转接⽅法和男、⼥腔的调式,均⽆⼤区别。
⼋板速度较慢,⽕⼯则速度较快。
韩再芬名片
韩再芬名片韩再芬(1968年3月20日—),出生于安徽安庆潜山。
中国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安徽韩再芬黄梅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安徽再芬黄梅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共青团中央委员、安徽省政协常委。
1984年因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一举成名。
此后,多次登上央视春晚及各大型晚会,在黄梅戏的艺坛上深受官方、文艺界和公众的肯定。
近年来,韩再芬倾力戏曲改革,引领戏曲时尚,在中国戏剧界享有盛名,作品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再芬黄梅”品牌特色。
1早年经历韩再芬出生在天柱山麓、潜山河畔的县城的一个普通的家庭。
父亲是财政局的干部,母亲是黄梅戏演员。
姐妹四人她最小,但是家庭对她并不是一味的溺爱,相反要求非常严格。
她妈妈把自己身世中的体会,告诉女儿: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艺术的道路更是坎坷。
既然选定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而且一定要走好。
受母亲的影响,韩再芬在黄梅戏的熏陶下长大,10岁的时候她被安庆黄梅戏剧团录取,成为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
离家来到剧团后,韩再芬刻苦学习,不久便崭露头角,16岁的时候就小有名气。
1984年,韩再芬在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出演主角,赢得广泛好评。
韩再芬小小年纪就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一面要学文化,一面要练功,练唱、练表演,艰辛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但,从小倔强的她,虽然也在背后流过泪,可在人前却从不示弱。
由于她的为人开朗热情,虚心好学,老师和同事们都很喜欢她,乐意对她进行帮助。
小韩就是从这些关怀中去汲取营养,不断地丰富提高自己。
学艺生涯虽然艰苦,但却磨练了意志,学到了扎实的基本功。
一年后,在安庆地区青年演员基本功的比赛中,她就崭露头角,人们评论她是声惊四座,技压群芳。
两年后她十二岁时就在团里挑大梁,担任《窦娥冤》的主角。
黄梅戏介绍
韩再芬Hale Waihona Puke 出生于1968年3月20号,祖籍安徽
潜山,原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二团主要演员, 现任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1980年进入 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学员队学艺,两年后便登 台。1984年因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 一举成名。韩再芬的表演具有大家风范:扮相 俏丽,噪音圆润,表演细腻,演唱韵味纯厚、 清亮悦耳。她在舞台上、电影、电视里塑造了 许多婀娜多姿、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黄梅戏电视剧《郑小姣》、黄梅戏电视剧《女 驸马》、《天仙配》、《杨贵妃》、《香魂》、 《血狐帕》、《小辞店》、 《潘张玉良》、 《西施》、舞台剧《女驸马》、《莫愁女》、 《郑小娇》、《徽州女人》、《公司》等。另 外,她还先后主演二十余部电影和电视剧。
王小六:我家住在大桥头,起名叫做王小六, 去年看灯我先走,今年看灯又是我带头。 不觉来在自家门口,叫声老婆开门喽。 王 妻:正哪月十啊五闹哇元宵呀呀子哟, 火炮哇连天门哪前绕喂却喂却依喂却喂 却冤哪家舍呀嗬嘿, 郎啊锣鼓儿闹嘈嘈哇。 王 妻:花开花谢什么花黄? 王小六 :兰花儿黄。 王 妻 :麽花香? 王小六: 百花香。 王 妻 :兰花兰黄百花香相思调儿调思相, 自打自唱自帮腔。咦嗬郎当呀嗬郎当 瓜子梅花响丁当。 合唱 :喂却喂却依喂却喂却. 冤哪家舍呀嗬嘿郎呀九月里菊花黄哪。 王 妻: 环环子扭。 王小六 :开门喽。 王 妻 :扭扭子环。 王小六: 开门栓。 王 妻: 用手开开门两扇,捷!只见当家的转哪转回还
正生
又称挂须,有黑白须之分,一般黑须称正生,《荞麦记》中的徐文进、 白须称老生。重唱念,讲究喷口、吐字铿锵 《告经承》的张朝宗 有力。
1955年底,由桑弧执笔改编剧本,石挥导演, 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影片《天仙配》摄制完 成。 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 安庆黄梅戏《天仙配》的巨大成功,引发了香 港数十年黄梅戏电影的经久不衰!《天仙配》 是黄梅戏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丰碑,影响遍及海 内外。它为人们留下的众多精彩唱段至今还为 人们所深爱。 影片于一九五七年获文化部优秀舞台艺术片二 等奖。 描写董永卖身葬父,在傅员外家为奴。玉帝第 七女同情董永遭遇,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夫 妇。七仙女一夜织锦10匹,帮助董永改三年长 工为百日。百日期满,玉帝逼迫七仙女返回天 庭,董永夫妻忍痛分别。剧本剔除董永与七仙 女的离合系由天定的宿命论思想,加强了这部 神话剧反封建的现实意义。
潜 山 概 况
潜山概况潜山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卓晓静潜山县委副书记、县长石力潜山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辖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6个乡镇,185个村(居),总人口58.3万,县域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其中宜林山场136万亩,水面9.6万亩,耕地36万亩,呈“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特征,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禅宗之地、黄梅之乡”的美誉。
历史悠久。
潜山800年,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历代达官名流、文人学士,如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等,均曾在此或为官或揽胜,留下了许多美妙传世的诗文。
人文荟萃。
潜山是京剧的发源地、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发生地,是三国佳丽大乔、小乔的生长地,孕育了三国时期卓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王蕃,晚唐诗人曹松,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文学家王珪,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杂技艺术家夏菊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等一大批文化名流。
境内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一处是有6000多年历史的“薛家岗文化遗址”;另一处是存留着300多幅历代文人石刻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
境内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是佛教圣地、道教福地,鼎盛时期有“三千道人八百僧”之说,佛道寺观达3600余间。
天柱山麓的三祖寺是禅宗三祖祖庭,是中国禅宗文化发祥地之一,至今已有1505年历史,现为全国重点对外开放寺庙。
道教将天下名山列封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天柱山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
县博物馆—皖光苑收藏的各类文物精品达5000件之多。
孔雀东南飞、潜山弹腔、民间音乐12月花神、潜山陶艺手工制作技艺和潜山王河舒席手工编织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光秀美。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其中天柱山主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绿化程度达96%,空气质量连续多年检测均为国家一级标准,被游客誉为“天然氧吧”。
黄梅戏调查报告
黄梅戏调查报告篇一:黄梅戏发展调查报告安徽安庆黄梅戏调查报告安徽安庆黄梅戏简介:20XX年6月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梅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早期叫黄梅调或采茶戏,是自唱自乐的民间艺术。
它发源于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黄梅戏用安庆方言念唱,明快淳朴,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
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真实活泼。
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吸引观众。
黄梅戏是古皖大地的地方戏种,同京剧、越剧、川剧、评戏南方并称为我国的五大戏种,享誉华夏。
黄梅戏已成为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著名剧种。
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地以及香港特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发展成对全中国有影响力的剧种,并扬名海外。
因为,我常常听黄梅戏,有人说我喜欢黄梅戏;因为有人说我喜欢黄梅戏,我似觉自己真的与黄梅戏有缘。
我也曾问自己,为什么喜欢黄梅戏?到底与黄梅戏有什么深缘?其答案了不可得。
原来完全是偶然的:12岁那一年,母亲的同事送我们全家三张黄梅戏票,是韩再芬的《徽州女人》,母亲决定去看看,父亲当时不在家,母亲便叫上一位同事同去,而那剩下的一张戏票不好处理,又不想浪费,我便说去看看吧。
假如,我存心要和黄梅戏结缘,就不会说上面的话,而可以找到种种牵强附会的理由上去。
或者说我爱他的淳朴自然,或者说我爱他的悠扬婉转,抑或是因为有马兰、吴琼等优秀演员,作为自己爱戏的理由。
即便要找出三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也很容易。
也许,我也曾经说过“我爱黄梅戏”之类的话,但这话是随缘的。
说实在话,我向来对戏曲无多大爱好的;既有之,亦无执着。
我出生在一九八七年,长在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戏曲市场空前不景气,戏曲艺术氛围很淡的环境之下,不像上个世纪那样,有很多人看戏,我这样十六七岁的青少年听戏看戏的更是少之又少了。
安徽潜山县木偶戏田野调查报告
134《名家名作》·杂谈[摘 要] 安徽潜山市木偶戏是一种古老而稀有的剧种,是一种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黄梅戏表演的地方剧种,民间俗称“菩佬戏”或“扁担戏”,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为了进一步了解潜山木偶戏的生存、传承以及发展等情况,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出发,对潜山木偶戏进行了两次实地调研,收集了很多珍贵的相关资料。
[关 键 词] 潜山木偶戏;地方剧种;传承安徽潜山县木偶戏田野调查报告张 岚木偶戏,又称“傀儡戏”,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潜山木偶戏又称“菩佬戏”或“扁担戏”,是一种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偶进行表演的地方剧种,通过调查得知,潜山木偶戏唱的是黄梅戏腔调,演的是黄梅戏传统剧目。
木偶戏传入潜山市主要在官庄、五庙、黄铺、天柱山一带扎根,20世纪50年代最为流行。
可见它必有存在的价值,它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还需要不断地去发掘。
为了进一步了解潜山木偶戏的生存、传承以及发展等情况,我们对潜山木偶戏进行了两次实地调研,收集了很多珍贵的相关资料。
一、潜山木偶戏概述(一)木偶戏的生存环境潜山市是安庆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春秋时潜山为古皖国封地,山称“皖山”,水称“皖水”,城称“皖城”,安徽简称“皖”即源于此。
县城自东汉至南宋先后为州郡府治所800年,现为省历史文化名城。
境内距今5000多年的薛家岗文化遗址,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代表。
潜山是京剧发源地,也是皖江文化的核心流传地、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发生地、三国佳丽“二乔”的生长地,孕育了京剧鼻祖程长庚、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等古今文化名流,各种戏曲声腔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互交融,为木偶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木偶戏的发展历史关于潜山木偶戏的记载,经过调查发现,“清末以来,木偶戏在潜山县三分之二的区域风行,分布于梅城镇、天柱山镇、水吼镇、王河镇、黄埔镇、五庙乡、油坝乡、痘姆乡、余井镇、龙潭乡、槎水镇等地区,主要集中在黄铺镇、五庙乡一带。
黄梅戏介绍
三腔
伴 奏
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即所谓“三打 七唱”。抗日战争时期,曾尝试用京胡托腔;后又 试用二胡伴奏,但都未能推广。到建国初期,才逐 渐确定用高胡作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步建立起以民 族乐器为主、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以增强音 乐表现力。 伴奏锣鼓最初只有大锣、小锣、扁形圆 鼓,被称作“三打七唱”,即3人演奏打击乐器并参 加帮腔、7人演唱。以后执堂鼓者又兼奏竹根节和钹, 3名伴奏者分别坐在上场门内外侧和草台正中(奏鼓 者)。
角色行当:正旦、小旦、小生、小丑、老旦、 花脸、正生
正 又称青衣。多扮演庄重、正派的 《荞麦记》中的 旦 成年妇女,重唱工,表演要求稳 王三女、《罗帕 重大方。 记》中的陈赛金 小 又称花旦,多扮演活泼、多情的 《打猪草》中的 旦 少女或少妇,要求唱做并重,念 陶金花、《游春》 白多用小白,声调脆嫩甜美,表 中的赵翠花 演时常执手帕、扇子之类,舞动 简单的巾帕花、扇子花。
黄新德,1947年8月出生,安徽怀宁县清 河乡温桥村黄老屋人。现任安徽省文联副主 席,安徽省剧协主席,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艺 术总监,中国剧协理事,国家一级演员. 曾在电影《龙女》中饰演姜文玉、《徽商情 缘》中饰演陈之章、《生死擂》中 饰演郑京 生;电视剧《遥指杏花村》中饰演白马驹、 《劈棺惊梦》中饰演庄周、《黄山情》中饰 演大牛、《天仙配》中饰演董永、《女驸马》 中饰演冯益民和刘文举、《打豆腐》中饰演 王小六、《春香闹学》中饰演王金荣、《戏 牡丹》中饰演吕洞宾、《风尘女画家》中饰 演潘赞化、《梁祝》中饰演梁山伯、《红丝 错》中饰演张秋仁、《徽州女人》中前饰演 老秀才后饰演男人、《雷雨》中饰演周朴园 。 塑造了100多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给人们
小 多扮演青少年男子,用大嗓演唱,《女驸马》的李 生 表演时常执折扇。 兆廷、《天仙配》 的董永
黄梅戏
马兰,生于1962年,祖籍安徽太 湖。“五朵金花”马兰,吴琼, 吴亚玲,袁玫,杨俊。母亲是黄 梅戏演员,父亲是舞台设计兼编 剧。她1975年考入安徽艺术学校 黄梅戏班,五年后分配到安徽省 黄梅戏剧院。 马兰扮相甜俊,表演细腻,嗓音 甜美。擅演剧目:《女驸马》、 《天仙配》、《龙女》、《风尘 女画家》、《遥指杏花村》、《 无事生非》、《西厢记》、《劈 棺惊梦》、《红楼梦》、《梁祝 》、《秋千架》及电视剧《严凤 英》等。
今天上什么课题呢? 我也不知道。
咱们看了就知道了!!
你知道中国的五大戏种吗?
京剧 豫剧 越剧 评剧 黄梅戏
梨 园 百 花
——走近
黄梅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 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 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因起源于 湖北黄梅县,故称黄梅调,但它 成熟为戏曲却在安徽安庆地区, 并在安徽全省得到发展,成为全 国闻名的地方戏曲剧种。 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 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 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 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 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 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 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韩再芬,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二团主 要演员,出生于1968年,祖籍安徽潜山。 1980年进入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学员队 学艺,两年后便登台。1984年因主演黄 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一举成名。 韩再芬的表演具有大家风范:扮相俏丽, 噪音圆润,表演细腻,演唱韵味纯厚、 清亮悦耳。她在舞台上、电影、电视里 塑造了许多婀娜多姿、光彩照人的艺术 形象。所演剧目:《女驸马》、《天仙 配》、《桃花扇》、《徽商情缘》、《 西施》、《徽州女人》等。 • 另外,她还先后主演二十余部电影和电 视剧,其中《清风明月佳人》(李清 照)、《新天仙配》(王母娘娘)、《 船政风云》(慈禧太后)、《贞观长歌》 (长孙皇后)等等。
黄梅戏起源于哪个省
黄梅戏起源于哪个省黄梅戏是安徽省黄梅地方剧种之一,中国戏曲文化艺术之乡。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黄梅地区,是中国戏曲中最古老、最有影响的剧种之一。
黄梅戏是安徽省汉族地方剧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悠久。
黄梅戏为中国戏曲曲种之一,其唱腔以安徽省安庆地区黄梅一带民间故事为基础,发展形成黄梅调,是中国戏曲文化艺术中最为古老、最有历史底蕴和最具代表性者。
黄梅戏与徽剧、越剧并称为中国戏曲四大剧种,“四大地方剧种”成为中国戏曲的三大经典流派之一。
黄梅戏,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另两个为梅花奖)。
它发源于安徽省黄梅地区(今安庆),并于明清时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国闻名、影响深远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中国戏曲文化艺术之乡。
黄梅戏源于安徽省安庆地区,但又因是以黄梅地方民间文学艺术和传统戏曲艺术之精髓为基础创作而成,故在演出时也以“黄梅”二字命名,这是对黄梅戏最准确最全面地揭示。
1.起源黄梅戏的起源,首先是由于黄梅方言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流行地区,而这个地区的方言又是以“黄梅”二字命名的,故黄梅戏与流行地区的方言有着很深得渊源关系。
现在所说的黄梅戏最早发生于清朝乾隆时期(1736-1789年)中国徽州地区,在安徽省西南部,主要分布在安庆、池州、芜湖、宣城、铜陵等地。
安徽方言发源于明代中后期,流行于安徽北部及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地。
据明代著名学者徐光启(1506-1647)对安徽方言资料记载:“余在安徽中北部之六安之北,有黄梅、弋阳腔)、庐江调)、采茶戏、皮影戏等剧种。
”乾隆时期因时、地、族文化不同及艺人创作能力不同而产生了很多不同流派剧目;后来又因为地域和风俗习俗差别等原因有所差别,但各地在吸收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语言风格及演唱艺术等多种风格和流派。
这些都为后来黄梅戏演员和演出形式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戏曲历史上起着承上启下之重要作用。
到晚清时期,黄梅戏已经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中比较著名的一个剧种且具有较大规模的演出和影响。
黄梅戏
《小辞店》——血泪姻缘
《小辞店》是全本《菜刀记》中的一折。说的是青年商人 蔡鸣凤外出做生意,住在柳凤英开的店中。柳凤英的丈夫 是个赌棍,整日赌场鬼混,不顾家庭。柳凤英对丈夫极不 满意,却与忠厚老实的顾客蔡鸣凤感情相投,二人产生了 爱情。但蔡鸣凤终究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分别之时,二 人悲痛欲绝。剧中在柳凤英得知蔡鸣凤家中还有妻子,而 且决意辞店回家,分别之际,严凤英用曲折哀婉的三百二 十句唱腔表现了人物撕心裂肺的悲痛情绪,演出具有强烈 的震撼力量。 分别之后,蔡鸣凤被其妻朱莲与其妻情夫陈大雷所害,两 人反而栽赃柳风英害死蔡鸣凤,收受贿赂的贪官将柳风英 流放,路经蔡鸣凤之墓,殉情而亡。 真实故事发生在合肥三河镇,男主人公蔡鸣凤是湖北黄冈 市浠水县太平寨村人。因为反映婚外情,这个戏曾经在文 革中遭到禁演,女主角严凤英惨遭迫害
历史沿革
一:约从清乾隆到辛亥革命前后。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采茶调、江西调、 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 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进一步发展,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式 和青阳腔与徽调吸收了演出内容与表现形式,于是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从小戏到本 戏还有一种过渡形式,老艺人称之为“串戏”。所谓“串戏”就是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 连着的一组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 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人物需要用正旦、 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天仙配》——爱的传诵
美丽善良的七仙女爱上了朴实憨厚的青年董永,私自从天 庭下到凡尘,冲破重重阻挠与董永结为夫妻,玉皇大帝得 知怒不可遏,命令七仙女立刻返回天庭,七仙女为了不使 董永受到伤害,只好忍住悲痛,在槐荫树下与董永泣别的 故事。从本质上说,小说颂扬了七仙女、董永、七仙女的 姐妹们等角色人性光明美好的一面,也鞭笞和抨击了玉皇 大帝等角色的丑恶与黑暗,同时,也刻画了傅员外的儿子 傅官保这些卑鄙小人的丑陋,
黄梅戏艺术在乡村生活中传承的现状与思考——以安庆及周边地区为例
( 教 高 级 ) 学 中
} 的 黄 梅 戏 艺 术 也 有 更 爱 趺赏 一 些 剧 目的 演 唱 或 演
士 . 研 究 方 向音 乐教 育
院 音 乐 学 院 教 研 室 主 任
安 庆 师 范 学
村 群 众 所 喜 爱 。 近 年 来 随 着我 国经
董 之 E L W R E FT ESN 1年 期 田 河 声Y L O I RO H O G2 1 3 V 0
◎艺术研究
黄梅戏艺术在乡村生活中传承的现状与思考
以安庆及周边地区为例
安庆 师范 学 院音 乐学 院 陈燕 翔
擅 耍: 黄梅戏是1 虎 行在安徽省 度 安 厦周边一带的 传统地7战 该戏曲 土生活 『
气息 浓 郁 , 因 而深 爱 广 走 村 戏迷 朋 友 的 喜 爱 本 文 通过 对 宝 废 用 边 村 的 走 访 和 调 查 ,论 述黄 梅 戏 艺 术 在 村 居 民 生活 及 节废活 动 中的 传承 现 状 “ 厦 由现 状 引 点 的思 考 。
更是为广大群众耳熟能详 。
乡村 自然 条件 的限 制 他 们 的休 闲生 活 比 较单 调 在 电视
还 未 普 及 之 前 村 民 们 在 闲 时 多 是 闲 聊 家 常 玩 玩 棋 牌 。 电视 普 及 之 后 很 多的 朋 友 在 繁忙 的 体 力 劳 动之 余 都 愿 意
由于 黄 梅 戏 发 迹 于 乡 村
欣 赏 黄 梅 戏 艺 术 是我 国 民族 传 统 艺 术
作者简介 : 陈燕 翔 ,男 山 东 泗水
年 7月 一 】 副教 授
f 1 62 9
高
人 们 能 从 更 多 的 渠道
中 的 一 朵 奇 葩 它 深 深 扎 根于 各 级 人
黄梅戏起源
黄梅戏起源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
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剧种,发源于以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皖江流域(上至皖鄂交界的大别山地区,下至安徽安庆宿松、岳西、太湖、望江、潜山、怀宁、安庆市区、枞阳、桐城以及安徽池州在内的广大皖江流域),并最终以完整的独立剧种的形式诞生于安庆地区、成长于安庆地区、兴盛于安庆地区。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怀腔或府调等,现主要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及其周边地区。
黄梅戏的最早源头可能是来自湖北与安徽交界的大别山地区(目前此观点较为普遍)。
传说清朝乾隆时期,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
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
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19世纪初至解放前)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
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
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
安徽潜山县乡镇介绍
潜山县潜山县,县级行政单位,位于安徽省的西南部,安庆市的西北部,面积1686平方公里,人口57万人,辖16个乡镇。
早在春秋时期,这里系皖国封地,安徽省简称皖,盖源于此。
今日的潜山县城曾于东汉至南宋向间为郡、州、府治所驻地长达800年,堪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潜山县山川绮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境内的古南岳天柱山雄、奇、灵、秀兼备,为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
同时还拥有张恨水陈列馆、太平古塔、摩崖石刻、薛家岗遗址等人文景观。
物产丰富,拥有天柱剑毫、舒席、汉皮纸、书画纸、茯苓、天麻、厚朴、雪湖藕等名优特产,以及大理石、花岗天柱山石、瓷土水晶、云母、金红石、石英石等极具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
古皖文化内蕴丰厚。
潜山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
潜山安徽龟化石和东方晓鼠化石的发现,使潜山被称为“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地,亚洲哺乳类的发源地”。
以“薛家岗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商周的40多处遗址表明了一种新的原始文化类型,受到国内外考古界的高度重视。
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就发生在潜山境内。
历代名士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留下了许多赞美潜山山水的诗篇,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汇集了他们大量的珍贵题刻。
如此丰厚的古皖文化孕育了代代英才,东汉方士、大魔术家左慈、三国时卓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王蕃、晚唐著名诗人曹松、宋代宰相、文学家王、宋代第一画家李公麟……,现代的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当代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红星韩再芬等,都是潜山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潜山县城距安庆港口和民航机场57公里,105、318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贯穿县境。
县城有十一万伏变电所,电力充裕。
潜山水厂日供水能力1.5万吨,5万吨水厂正在扩建之中。
通讯实现了市活程控化,长途传输数字化,开通了移动电话。
县城的彭岭工业区属中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和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
天柱山简介
天柱山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内,总面积413.14平方公里,因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
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简称“皖”由此而来。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礼天柱山,号曰“南岳”,道家尊其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
三祖禅寺被尊为佛教禅宗祖庭。
这里是黄梅戏和七仙女的故乡,京剧的发源地,我国最早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小乔初嫁了”两大爱情故事的发生地。
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历代文人墨客在此流连忘返,存留的摩崖石刻近400幅,名冠全省。
这里还走出了京剧鼻祖程长庚、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艺术家韩再芬等名人。
天柱山地处神奇的北纬30°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2万个以上,被誉为绿色博物馆、天然大氧吧,为休闲、度假、养生的绝佳胜地。
这里自然景观雄奇灵秀,人文历史厚重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交通便捷,旅游服务完善优质。
黄梅戏《小辞店》中柳凤英的形象对黄梅戏发展的影响
黄梅戏《小辞店》中柳凤英的形象对黄梅戏发展的影响黄梅戏《小辞店》中柳凤英的形象对黄梅戏发展的影响橡胶地垫摘要:在黄梅戏的发展史上严凤英在黄梅戏唱腔艺术和表演艺术上均有极富创造力的突破,在黄梅戏从地方小戏发展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名戏这一历史进程中,她功不可没,而《小辞店》给她的影响也间接影响了她后来的作品。
研究者正是立足于此而展开研究,并希望通过对点的研究而对严凤英个人的作品及后来黄梅戏的发展产生新的认知,从而为后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黄梅戏的发展;严凤英与《小辞店》;柳凤英;蔡鸣凤一、黄梅戏的起源[1]黄梅发源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黄梅山或湖北省黄梅县。
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戏剧种,发源于以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皖江流域(上至皖鄂交界的大别山地区,下至安徽安庆宿松、岳西、太湖、望江、潜山、怀宁、安庆市区、枞阳、桐城以及安徽池州在内的广大皖江流域),并最终以完整的独立剧种的形式诞生、成长、兴盛于安庆地区。
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
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
黄梅戏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而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及《小辞店》等最具代表性。
虽然黄梅戏的历史久远,但它的正式形成、发展和繁荣,由民间草台班子登上海内外艺术大舞台,由黄梅小调发展成为完整的大戏,则是建国之后。
半个世纪以来,在几代艺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黄梅戏有过三次大的发展高潮,声名远播,享誉中外。
这三次就叫梅开三度。
梅开一度的代表人物有严凤英、王少舫等;梅开二度代表人物有马兰、黄新德等;梅开三度有韩再芬、孙鹃等。
[2][3] 在黄梅戏的发展史上严凤英在黄梅戏唱腔艺术和表演艺术上均有极富创造力的突破,在黄梅戏从地方小戏发展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名戏这一历史进程中,她功不可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柱剑毫
天柱山茶在唐代就很出名,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爱饮此茶,“有人授舒州牧,李德裕谓之曰:到彼即日,天柱茶可想数斛”,天柱剑毫最为天柱山之极品,开汤春绿明亮,旗抢挺直,深身白毫,甘香馨馥。
瓜蒌
葫芦科,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喜生于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其果实、果皮、果仁(籽)、根茎均为上好的中药材。《本草纲目》卷十八载:瓜蒌“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止消渴、利大便、消痈肿疮毒”。瓜蒌籽炒用:“补虚劳口干、润心肺、治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手面皱”。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瓜蒌籽含不饱和脂肪酸16.8%,蛋白质5.46%,并含17种氨基酸,三贴皂甙,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硒等16种微量元素。食用瓜蒌籽,有扩张心脏冠脉,增加冠脉流量作用;对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离体绒癌细胞增殖和艾滋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有辅助疗效;能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并有瘦身美容之功效。
中华民国初年,安庆府被废,潜山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设安庆道以辖之。民国17年,废安庆道,潜山县又一度直属于安徽省。自民国21年直至县境解放之时,潜山县先后受辖于安徽省第一行政区或安庆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曾改第一行政区为安庆专区)。1949年4月至建国后的1952年4月,称皖北行署安庆专区潜山县;尔后1971年3月,改称安徽省安庆专区潜山县;又后,至1979年底,改安庆专区为安庆地区;再后,又改安庆地区为安庆行署。潜山县相沿隶属之,至今未变。
黄梅戏故乡 安徽潜山
潜山基本概况
潜山县,县级行政单位,位于安徽省的西南部,安庆市的西北部,面积1686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
早在春秋时期,这里系皖国封地,安徽省简称皖,盖源于此。今日的潜山县城曾于东汉至南宋向间为郡、州、府治所驻地长达800年,堪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潜山县山川绮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的古南岳天柱山雄、奇、灵、秀兼备,为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同时还拥有张恨水陈列馆、太平古塔、摩崖石刻、薛家岗遗址等人文景观。
潜山人文景观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
80年代初,山谷流泉摩崖石刻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旧《潜山县志》记载“清溪两岸、环壁刻唐,宋人诗,使之无隙石”,此处石刻密集、显眼,具有文学艺术和观赏价值。多为载于史籍经传的名人所留。如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陆游等 人的作品。其中最为称道的,是王安石与黄庭坚的四幅真手迹。
舒王亭
即“潜阳十景”之一的“舒台夜月”,故址在潜山城内东南隅天宁赛上,舒王台环境十分清幽雅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期间,每夜必登此台读书,兴浓时竞通宵达旦。夜深人静,高台秉烛,浑如月挂中天,后人诗云:“荆公读书处,夜月生辉光。台高月皎洁,清影照回廊。至今留胜迹,千古有余香……”
胭脂井
潜山建制沿革
元至治三年(1323年),划出原怀宁县的清朝、玉照2乡,另置潜山县。不久,因战乱被废。
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于旧地置潜山县迄今。首任潜山知县张仁,设县治于原怀宁城旧址,即今日的潜山县城。
元时改府为路。潜山县最初建置时,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安庆路总管府。
潜山县是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县。
潜山历史渊源
潜山在周朝时,为皖国所辖、皖国都城就在今潜山县城,东汉献帝初平末年(公元193年),庐江太守陆康为远避战乱,将庐江郡治迁至皖县城。此后,袁、曹、孙三家交替据有此地,皖城遂成为兵争的重镇。唐时,潜山县曾为舒州治所。明洪武元年,置潜山县迄今,首任潜山知县张江,设县治于潜山县城。中华民国初年,安庆府被废,潜山县直属安徽省: 1949年4月称皖北行署安庆专区潜山县,至1979年底,改安庆专区为安庆地区,再后又改安庆地区为安庆行署,九十年代,地市合并为安庆市,潜山县相沿隶属之。
明太祖辛丑年(1361年),改安庆路为宁江府。壬寅年(1362年),又恢复安庆府,直隶于南京。
清沿用安庆府旧称。顺治二年(1645年),划属江南省,十八年(1661年),置江南左布政使司以辖之。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正式设置安徽省。尔后,县的全称则为安徽省安庆府潜山县。
位于县城东郊的潘铺乡,相传汉末、太尉乔玄的两个女儿大乔、小乔是远近闻名的绝代佳人。两女每日在井旁照影梳妆,逾年历岁,井水渐为胭脂染红,故称“胭脂井”。后世,井中脂粉香味,仍依稀可闻。井栏石上,犹刻有“建康元年干月”字样,虽是字迹模糊,却是历史的见证。
石牛古洞
街北头山各溪涧中,有如牛的大石两处,此处不仅风景优美,尤以虎壁石刻的繁密,古老、名家手迹居多而驰名远近,石刻数量近300方,内有李翱 、李德修等唐代名家和王安石、黄庭坚、李师中等宋代名家的真手迹,这个古洞是考证历史学习书示,研究石刻艺术。观赏吟哦古诗词的绝好处所。
潜山县金紫山景区位于潜山县北部的官庄镇,地处东经116°12—116°25,北纬30°53—31°41 ,与岳西县枯井园自然保护区和舒城县万佛山森林公园毗连。公园是以潜山县国有驼岭林场为依托,分为香山、双峰、平阳河三个游览区和疗 养度假区,生产经营区、管理服务区,总面积40.73平方公里。金紫山森林公园具有良好的森林生态条件和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以及秀丽的季 相风景线,春天,花的海洋;夏天,绿茵如毯;秋天,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天设地造的山林美景,体现了大自然的色彩和神韵,清新 的空气,甘甜的泉水,怡人的气候,成为人们休闲度假、避暑疗养的理想场所。金紫山属大别山山脉向东南延伸的山地,峰峦叠嶂,群山苍莽 ,主峰猪头尖海拔高1539米,为潜山第一高峰,挺拔险峻,主要胜景有12处,即一线岗,双虹岩、气楼瓶、天鼓墩、金鸡门、凤冠石、延寿关 、渡山桥、摩星石、筛月潭、仙女崖,还有自然天成的金紫初雪、登峰拜佛、双龟追日、二仙朝佛、神龙石、狮王石、海狮石、老君座、以及 与植被恋情的松涛岭、石树缘、栎树坡、蝶恋八仙等,主景区香山景区有白鹤洞、狮子眼、白龙井、王河沟,这里四周森林茂密,只见三峰并 立,中天一柱直接云霄,顶峰有数尺高的石香炉,雨后登顶,可俯视长江日出,夕阳映照,云海漂缈,紫气氤氲。公园植被属常绿阔叶混交林 类型,原生植被种类多,主峰一带分布有茅栗、化香、白栎、枫香、山槐、胡枝子等次生落叶阔叶林,还有人工营造的黄山松、杉木和少量的 马尾松、毛竹、茶叶、杜仲、板栗等。
药材
潜山县为安徽省十大药材基地之一,生长着厚朴、瓜蒌、灵芝、贝母、百合、白术、茯苓等几百种中草药。潜厚朴以皮、花入药,载入《本草纲木》、天柱灵芝、菌盖有晕圈,品质上乘。
潜山旅游资源
潜山县天柱山景区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方圆333平方公里以雄峰、奇石、名崖、异洞、涧瀑、云海而令人心醉神迷。历史上的汉武帝、李白、白居易、王安石、黄庭坚等众多名人都游历过天柱山,留下了许多哙炙人口的诗篇和手迹。白鹤道人、宝芝和寺斗法的传说及佛教禅宗三祖、道家高人左慈修炼遗迹、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文明的见证——薛家岗文化遗址、《孔雀东南飞》主人公合葬的孔雀坟、王安石秉烛夜读的蜀王台、大乔小乔化妆的胭脂井以及生于潜山的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京剧鼻祖程长庚、杂技皇后夏菊花等的故居遗址都使人留连忘返。
潜山县城距安庆港口和民航机场57公里,105、318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贯穿县境。县城有十一万伏变电所,电力充裕。潜山水厂日供水能力1.5万吨,5万吨水厂正在扩建之中。通讯实现了市活程控化,长途传输数字化,开通了移动电话。县城的彭岭工业区属中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和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潜山县开发区正在发展,前景无限。
物产丰富,拥有天柱剑毫、舒席、汉皮纸、书画纸、茯苓、天麻、厚朴、雪湖藕等名优特产,以及大理石、花岗天柱山石、瓷土水晶、云母、金红石、石英石等极具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
古皖文化内蕴丰厚。潜山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潜山安徽龟化石和东方晓鼠化石的发现,使潜山被称为“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地,亚洲哺乳类的发源地”。以“薛家岗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商周的40多处遗址表明了一种新的原始文化类型,受到国内外考古界的高度重视。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就发生在潜山境内。历代名士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留下了许多赞美潜山山水的诗篇,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汇集了他们大量的珍贵题刻。如此丰厚的古皖文化孕育了代代英才,东汉方士、大魔术家左慈、三国时卓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王蕃、晚唐著名诗人曹松、宋代宰相、文学家王、宋代第一画家李公麟……,现代的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当代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红星韩再芬等,都是潜山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潜山自然资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金红石砂矿
属第四纪砂矿,未开采,有矿点3处、储量近2万吨,是迄今所知的全国仅有的几个金红石砂矿中储量较大的矿点之一,矿层位于粘土下部的砂砾层和砂层之间,矿体比较规则、稳定,平均厚度1.68米。
铁砂
隐匿于大别山群岩中,蕴藏量计1891吨,以大沙河为最,另外,还含有独居石、石榴子石、辉石、橄榄石、白云母、自然金等矿物。
山谷寺(三祖寺)
山谷寺始建于梁武帝时,为高僧宝志禅师首创。相传:南朝梁时,白鹤道人、宝志和尚两人都想在此建道场,梁武帝命他两各施法宝识地,得者居之,道人放白鹤,和尚抛锡杖,鹤飞在前,将落地时被锡杖飞来声所惊,止于他处,锡杖卓立此地,宝志即在此建寺。大同二年(536年)武帝萧衍赐名为山谷寺,佛教二祖曾在此驻锡,佛教禅宗在中国的第三代祖师僧璨禅师在此圆寂,肉身葬于寺后小丘上,后人又称为三祖寺。现今寺门上高悬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山谷寺”匾额。 寺院内觉寂塔俗称三祖塔,建于唐玄宗时,塔下藏三祖舍利百粒,代宗大历七年,赐号曰觉寂,塔高六丈,七层八面,结构精巧,壁雕佛像栩栩如生,北有石级可登,外旋中空,螺旋而上。每层有四门相对,两虚两实,虚实分设。游人登塔,常被虚实所迷,1984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中国古塔》科教影片,曾来潜山拍下了觉寂塔的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