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安庆,走进黄梅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驸马,经典古装黄梅戏之一。在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故事讲述 了冯素贞与李兆廷自幼相爱,由母亲作 主订亲。后来李家衰落,素珍母也去世。 素贞继母嫌贫爱富,竟逼李兆廷退婚。 素珍被逼女扮男装进京寻兄冯少英,又 冒李兆廷的名字应试,却阴差阳错成了 皇帝最宠公主的驸马,从此卷入朝堂纷 争与奸侫之人斗智斗勇的故事。根据此 故事,后续拍摄了戏曲电影、黄梅戏、 电视剧等。
严凤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十岁开始学唱黄梅调,为族人所 不容,后跟随严云高学戏,取艺名凤英。在1952年上海举行的 第一次华东戏曲会演,严凤英以黄梅戏传统小戏《打猪草》和 折子戏《路遇》,获得广泛赞誉,1954年因在黄梅戏电影《天 仙配》中饰演七仙女而扬名全国。文革期间因迫害致死。
王少舫,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生于1920年,卒于1986年,祖 籍河北。他原为京剧演员,抗战初期,所在的京剧班与丁老 六的黄梅调班同台演出,各演半场,故也也演黄梅戏,直至 1950年,才正式改唱黄梅戏。1953年,随同安徽省黄梅戏剧 团赴朝鲜慰问演出,归来不久,被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1955年与严风英合拍第一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
如Biblioteka Baidu的黄梅戏与安庆
如今的安庆人被称之为“唱着过的市民”,在夏夜清凉的 晚风里,行走街巷,更是不时听到市民哼唱的黄梅小调。安庆 市民广场、皖江公园以及莲湖公园等处,更是黄梅声声,成为 黄梅戏票友们聚集交流学习的理想场所。 安庆市定期举办的 “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 安徽省黄梅戏艺术职业学校坐落于安庆。 安庆师范学院开设黄梅戏表演本科专业 ,中国戏剧家协会 副主席韩再芬出任黄梅剧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和特聘教授 。
第三阶段,是1949至今。1952年,黄梅戏艺人带着《打猪草》、 《蓝桥会》等剧目到上海演出。几十年来造就了一大批演员, 除对黄梅戏演唱艺术有突出成就的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 术家外,中青年演员马兰、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 电视屏幕上展现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观众的注视。严凤英、 王少舫合演的《天仙配》,曾二度摄制成影片,轰动海内外。
黄 梅 戏 简 介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 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 等地。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 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安徽)、鄂 (湖北)、赣(江西)三省毗邻的黄梅县形成的,其中 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 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 了淳朴流畅,明快抒情,委婉动听的特点,广受人们 喜爱,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 的前身。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 《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一) 操 作 方 法
谢谢观看!
1955年底,由桑弧执笔改编剧本,石挥导演, 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影片《天仙配》摄制完成。 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 安庆黄梅戏《天仙配》的巨大成功,引发了香 港数十年黄梅戏电影的经久不衰!《天仙配》是 黄梅戏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丰碑,影响遍及海内外。 它为人们留下的众多精彩唱段至今还为人们所深 爱。 影片于一九五七年获文化部优秀舞台艺术片二 等奖。
马兰,黄梅戏演员,生于1962年,祖籍安徽太湖。 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是迄今为止国内既 囊括了舞台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又囊括了电视剧表演全国 最高奖项的唯一人。2007年,荣获美国纽约市文化局、林肯 表演艺术中心和美华协会颁发的“亚洲最杰出艺术家终身成 就奖”。 韩再芬,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二团主要演员。 所演剧目:《女驸马》、《天仙配》、《杨贵妃》、《血狐 帕》、《西施》、《徽州女人》等。另外,她还先后主演二 十余部电影和电视剧,其中《女驸马》、《天仙配》、《桃 花扇》和《孟丽君》获金鹰奖;《桃花扇》获飞天奖和“五 个一”工程奖;《徽商情缘》获97年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戏 曲片奖。
关于黄梅戏艺术的思考
黄梅戏艺术是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地方 剧种。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要以传承人为主体,把握好传统与现 代的关系,尽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干扰与破坏。黄梅戏艺术要 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新陈代谢是一切事物的基本法则, 也是黄梅戏艺术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的基本法则。如今的社 会是个科技发达、注重教育的时代,保护与传承黄梅戏艺术以学 校为阵地,向青少年一代传承黄梅戏艺术文化知识,要把占主导 地位的无意识传播方式转换为有意识的传播方式,只有更多的人 了解和喜欢黄梅戏艺术,她才会得到更广泛的流传,才会发展得 更加璀璨。然而黄梅戏的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领军人物来推动, 希望我们都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黄梅戏艺术源远流长的传承与 发展。
走进安庆,走进黄梅戏
安庆简介
安庆,皖西南中心城市,现辖3市辖区,7县,代管1县级 市。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传统戏剧黄梅戏之乡,安徽省“皖江 开发”的重点城市之一,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 一州”之美称。历史悠久,二千多年前为皖国,安徽省简称 “皖”即源于此。公元1217年建城至今,安庆已有796年历 史。同时,自清康熙六年(1667)安徽建省始,直至建国初 的二百多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
黄 梅 戏 发 展 史
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到辛亥革命前后。产生和流传到皖、鄂、 赣三省间的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 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 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
第二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 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入安庆 城后,曾与京剧合作,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