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 乘减》三年级数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青岛版我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单元,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我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是教学难点,也是教学重点。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运算方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计算器、练习题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给了他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乘加的运算方法。
接着,我会通过一些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解答问题。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作业设计上,我布置了一些练习题,包括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
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妈妈给了他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答案是5个苹果。
通过这些练习题,我希望学生能够巩固和加深对乘加、乘减运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我还会通过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例如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通过PPT的展示,我可以将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例如,我可以将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用树状图的形式展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运算的步骤和结果。
计算器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加深他们对乘加、乘减运算方法的理解。
例如,我可以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一些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运算方法。
通过练习题的解答,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乘加、乘减运算方法的理解。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三年级计算题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三年级计算题一、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1. 乘加混合运算例如:公式解析:在这个式子中,根据数学运算顺序,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先算公式,然后再算公式。
2. 乘减混合运算例如:公式解析:按照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公式,再算减法公式。
3.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例如:公式解析:先分别计算乘法,公式,公式,然后再算加法公式。
再如:公式解析:先算乘法,公式,公式,最后算减法公式。
二、三年级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计算题1. 基础练习题公式解析:先算乘法公式,再算加法公式。
公式解析:先算乘法公式,再算减法公式。
公式解析:先分别算乘法,公式,公式,再算加法公式。
公式解析:先分别算乘法,公式,公式,再算减法公式。
2. 提高练习题公式解析: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公式,再算乘法公式,最后算加法公式。
公式解析: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公式,再算乘法公式,最后算减法公式。
公式解析:先算括号里的乘法公式,再算括号里的加法公式,最后算外面的乘法公式。
公式解析:先算括号里的乘法公式,再算括号里的减法公式,最后算外面的乘法公式。
3. 综合练习题公式解析: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公式,再分别算乘法公式,公式,最后算加法公式。
公式解析:先算括号里的乘法公式,再算括号里的加法公式,然后算外面的乘法公式,最后算减法公式。
公式解析: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公式,再分别算乘法公式,公式,最后算加法公式。
公式解析: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公式,括号里的减法公式,再分别算乘法公式,公式,最后算减法公式。
三年级口算(乘加、乘减混合)
三年级口算(乘加、乘减混合)引言本文档旨在为三年级学生提供关于口算的知识和技巧。
口算是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不断练和掌握口算技巧,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进行乘加和乘减混合计算。
乘法的加法运算乘法的加法运算是指在乘法运算中,配合使用加法运算符。
下面是一个例子:2 x3 +4 = ?在这个例子中,首先进行乘法运算,计算出 2 x 3 = 6,然后再将结果与 4 相加,得到最终答案 6 + 4 = 10。
通过不断练这种类型的口算题目,学生可以提高他们进行乘法和加法运算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口算题目。
乘法的减法运算乘法的减法运算是指在乘法运算中,配合使用减法运算符。
下面是一个例子:5 x 4 - 2 = ?在这个例子中,首先进行乘法运算,计算出 5 x 4 = 20,然后再将结果减去 2,得到最终答案 20 - 2 = 18。
通过不断练这种类型的口算题目,学生可以提高他们进行乘法和减法运算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口算题目。
乘加、乘减混合口算乘加、乘减混合口算是指在一个口算题目中,既有乘法运算,又有加法运算或减法运算。
下面是一个例子:2 x3 +4 - 1 = ?在这个例子中,首先进行乘法运算,计算出 2 x 3 = 6,然后将结果与 4 相加,得到 6 + 4 = 10,最后再从结果中减去 1,得到最终答案 10 - 1 = 9。
通过不断练这种类型的口算题目,学生可以提高他们进行乘法、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口算题目。
总结口算是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不断练乘加、乘减混合口算题目,学生可以提高他们进行乘法、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口算题目。
希望本文档对三年级学生的口算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张三. 口算训练指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李四. 口算习题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乘加乘减小学数学教案
乘加乘减小学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的概念:乘加乘减是指在四则运算中,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运算。
2. 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乘加乘减的需求。
2.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需求。
2. 新课讲解:介绍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举例讲解。
3.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自主总结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巩固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乘加乘减概念的理解程度;b. 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d.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乘加乘减概念、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的教学PPT。
2. 练习题库:设计不同难度级别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教学素材:收集与乘加乘减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导入和课堂讨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第3-4课时:通过练习题巩固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3. 第5-6课时: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4. 第7-8课时:总结提升,布置课后作业。
《乘加、乘减》
乘加和乘减的运算符号与加减法 相同,都是"+"和"-"。
乘加和乘减在运算顺序上与加减 法一样,都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
乘加、乘减与加减法的区别
乘加和乘减的运算规则与加减 法不同,乘加和乘减的运算规 则是先计算括号内的数,再与 其他数进行运算。
乘加和乘减在括号的使用上有 区别,乘加使用大括号"{}",而 乘减使用尖括号"<>"。
《乘加、乘减》
2023-11-10
目录
• 乘加、乘减的概述 • 乘加、乘减的基本运算 • 乘加、乘减与加减法的关系 • 乘加、乘减的练习与巩固 • 乘加、乘减的拓展与提升
01
乘加、乘减的概述
乘加的简介
定义
乘加是指将一个加数乘以一个定数,然后加上另一个加数。
公式
乘加的一般形式是 a × n + b,其中 a 和 b 是加数,n 是定数。
乘加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在数学中,乘加运算是一种基本的算术运算,它 不仅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还是学习 更高级数学概念的基础。
乘加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了解乘加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 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和兴趣。
乘减的拓展应用
乘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在处理一些涉及比例和分摊的问题时,如分配食物、计算 费用等,乘减运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计算结果。
注意符号
在乘加、乘减运算中,要 注意符号,加法有正负之 分,减法也有正负之分。
注意顺序
在乘加、乘减运算中,要 注意运算的顺序,先做乘 法再做加减法。
注意进位
在乘加、乘减运算中,要 注意进位的问题,特别是 在多位数相乘的时候。
乘加乘减小学数学教案
乘加乘减小学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及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两个数先相乘,再相加。
2. 乘减:两个数先相乘,再相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 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的应用。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能力。
3. 运用直观教具、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形象理解乘加乘减。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乘加乘减的相关题库。
2. 学生准备练习本、文具。
3. 教学课件、实物教具。
【教学环节】1. 导入:利用实物或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问题。
2. 讲解: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乘加乘减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5. 作业布置:布置乘加乘减相关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监督下完成。
6.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需要使用乘加乘减来解决问题。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规则,通过例题展示计算过程。
3. 互动提问:邀请学生上台演示乘加乘减的计算,并提问其他学生是否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解题策略。
5. 练习巩固:提供一系列乘加乘减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适时给予反馈。
七、教学策略:1. 直观教学:使用图片、实物或多媒体动画,直观展示乘加乘减的过程。
2. 循序渐进:从简单的乘加乘减题目开始,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逐步掌握。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同学的疑问,增强课堂互动性。
4. 鼓励探索: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进行计算。
3. 学生能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规律。
2. 学生能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欲望。
2.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难点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PPT展示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板书设计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作业设计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计算题
题目:三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计算题一、乘法运算1. 用竖式计算下列乘法题目:234 × 5 =456 × 9 =789 × 3 =2. 下列各题用列竖式运算:25 × 4 =36 × 7 =49 × 8 =3. 用横式计算下列乘法题目:21 × 3 =32 × 4 =43 × 5 =二、加法运算1. 用横式计算下列加法题目:123 + 45 =678 + 90 =456 + 123 =2. 下列各题用列竖式运算:56 + 78 =109 + 234 =333 + 456 =3. 王妈妈买了一些苹果,一共有 123 个苹果,其中 45 个是红苹果,其余的是绿苹果。
请计算王妈妈买了多少个绿苹果?三、乘法与加法混合运算1. 黄叔叔家有 4 只小鸡,每只小鸡每天可以下 5 个蛋,问黄叔叔家一周内一共可以收集到多少个蛋?2. 小明的诞辰蛋糕上有 7 个蜡烛,小红的诞辰蛋糕上有 5 个蜡烛,两个人一共有几个蜡烛?3. 小喜和小欢一共收集了33 颗石子,小喜收集的石子是小欢的5 倍,那么小欢收集了多少颗石子?四、乘法与减法混合运算1. 小华身上有 56 元钱,他去商店买了一本书,花了 37 元钱,然后又买了一个文具盒,花了 18 元钱,小华还剩下多少元钱?2. 学校操场上种了 98 棵树,其中有 43 棵是梧桐树,其余是松树。
请问操场上种了多少棵松树?3. 一家餐馆中午共卖出去 152 份饭菜,晚上卖出去 75 份饭菜,一天共卖出去多少份饭菜?五、综合混合运算题1. 爸爸带小明去商场买东西,买了一些水果和一些零食,一共花了 78 元钱,水果花了 45 元钱,问零食花了多少钱?2. 小鸟窝里有小鸟 78 只,其中 39 只是黄色的,其余是蓝色的。
请问蓝色小鸟的数量是黄色小鸟的几倍?3. 阿姨买了 5 瓶牛奶,每瓶牛奶有 250 毫升,孩子们一共喝了 750 毫升牛奶,问还剩下多少牛奶没有喝?结语通过上面的计算题,我们可以加深对于乘法、加法、减法的理解,并且学会了如何运用乘法与加法、乘法与减法的混合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教案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的概念: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
2. 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先乘后加(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难点: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的意义。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粉笔。
2. 练习题、卡片。
3. 小组合作学习工具。
4. 教学游戏道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情境引入,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种子,一共有多少个种子?”引导学生思考乘加乘减的问题。
2. 新课讲解: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例子。
3.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乘加乘减的练习,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解题思路。
5. 游戏教学:设计乘加乘减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七、课堂练习:1. 布置一些乘加乘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挑选几位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让大家一起判断对错。
3.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八、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烹饪等。
2.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复杂的乘加乘减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课堂小结:2. 强调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十、课后作业:1. 布置一些乘加乘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提醒学生在下一节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为学习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正确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加法、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法、加法和减法,那么你们知道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什么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3. 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先计算乘法部分,然后再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
三、例题解析1.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解析例题,展示解题过程,强调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练习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强调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五、总结1. 总结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强调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运算顺序,避免错误。
六、作业布置1. 布置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2.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注意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解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避免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同时,要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时,运算顺序非常重要。
根据数学的运算法则,乘法应该先于加法和减法进行。
这意味着在一个表达式中,我们应该首先计算所有的乘法部分,然后再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大巴车上共有48人。 有两辆中巴车, 每辆车上有26人。
大巴车的人数 + 2辆中巴车的人数 = 总人数
分步算式: 26×2=52(人) 48+52=100(人)
综合算式:
48+26×2 =48+52 =100(人)
探索新知
想一想: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 应该先算什么?
48+26×2
第六单元 混合运算
6.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 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复习导入
计算。
16×8= 128 24×7= 168 19×9= 171
情景导入
一共有60 只篮子。
还可以住进 几2 只熊猫?。
课堂小结
想一想: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 法,又有乘法,应该先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该先 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师生一共摘了多少千克?
18+27×5 =18+135 =153(千克) 答:师生一共摘了 153 千克。
学以致用 5.我帮熊猫安新家。
观察情景图,读取信息。
尝试两种方法解答。
有16个山洞, 每个山洞能住 4只。
已经住进62只。
分步算式:
16×4=64(只) 64-62=2(只)
综合算式:
16×4-62 =64-62 =2(只)
我们来了18 家,每家分 3只篮子。
这辆大巴 车上共有 48人。
后面还有两辆 中巴车,每辆 车上有26人。
明明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把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成熟了呢?生:秋天是瓜果成熟的季节。
生:葡萄、柿子、苹果、石榴等。
师:同学们,这一切都在等着我们来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采摘节上逛一逛吧!师:观察图片,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熟悉的果园成熟采摘的情境引入,使学生带着愉悦的情感投入学习之中,积极地接纳信息,思考问题,真正做到入情入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带着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合作探索师:还剩几只篮子?你知道吗?生1:用总只数减去已分的只数。
生2:总只数知道了,先求已分的只数。
师:你现在会计算了吗?试着自己写一写吧。
师:谁想跟我们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呢?生:先算18家分几只篮子,18×3=54(只),再算还剩几只篮子,60-54=6(只)。
师:这两个算式可以列成综合算式,你来试试吧!生:60-18×3=60-54=6(只)。
师: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生1:用前面大巴的人数加后面大巴的人数。
生2:前面大巴人数知道了,先求后面两辆大巴的人数。
师:你现在会计算了吗?试着自己写一写吧。
师:谁想跟我们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呢?生:先算两辆中巴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26×2=52(人),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48+52=100(人)。
师:这两个算式可以列成综合算式,你来试试吧!生:48+26×2=48+52=100(人)师: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该先算什么?生: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 能够正确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
- 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1. 能够正确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乘加、乘减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运算的特点。
-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探究(15分钟)- 教师给出一些乘加、乘减的题目,学生尝试进行计算。
- 学生分享他们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3. 应用(10分钟)-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进行解答。
- 学生分享他们的解答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4. 巩固(10分钟)- 教师给出一些乘加、乘减的题目,学生进行计算。
- 学生分享他们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5. 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计算顺序。
-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教师总结并给出建议。
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题目。
2.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计算顺序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合作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也注意到了一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乘加 乘减》教案(三篇)
《乘加乘减》教案(三篇)《乘加乘减》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知道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2、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森林中住着三只小象,他们三个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小象决定盖一座大房子三个好朋友一起住,这样可以天天见面。
于是他们去森林中运木头,准备盖房子。
看他们干得多起劲。
(出示主题图)二、自主探究:1、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2、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板书:每个小象运两根木头,三只小象一共运几根木头?3、问:“每个小象运两根”是什么意思?独立解答,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求一共运几根木头,也就是求3个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算式是2×3=6(根)三、拓展运用:1、练习十二第1题。
先教育学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然后认真观察画面,找出解决“一共浇多少棵树?”所需的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题里说的是什么事,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练习十二第3题。
先了解每种商品的价钱,独立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
再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4、59页“做一做”。
出示情境图,学生自己寻找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再独立解答。
6、开放题:森林餐厅每张桌子能坐4个人,还有5张空桌,有22位客人坐得下吗?《乘加乘减》教案篇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的例6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4题教学目的:知道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五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五篇)第一篇: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苏教版教材第34页例题,3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初步掌握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在认识综合算式以及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发展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20-10+7 18+6-3 30÷5×3 2×9÷3(1)他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会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出它的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吗?(2)追问:“上面两道算式里有哪些运算符号?他们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下面两道呢?”总结并板书:只有× ÷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先算乘,再算加、减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注意在计算的时候把要先算的用线画下来)举反例:隔壁班有一个同学38 +4×15 调换了顺序这样做对吗?2、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2题点名指出错误,改在书的旁边。
3、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4 先让学生说说每组的运算顺序,独立完成前一组4、合并成综合算式5×4=20 3×7=21 20+16=36 30-21=95、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5 生读题,分析题意,强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练习作业:想想做做3 看课堂时间,有时间就做在自备本上,加强计算的练习。
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第二篇: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直接引入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任务单,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任务第1题,有请第一小组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教案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1.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乘加乘减的积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乘加乘减的概念解释乘加乘减的含义,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过程。
2.2 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引导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明确先乘后加(减)的规则。
2.3 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教授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概念、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2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计算器等辅助教学。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乘加乘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讲解与示范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示范乘加乘减的运算过程和计算方法。
5.3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练习、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乘加乘减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教学。
6.2 终结性评价在单元结束后,进行乘加乘减的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选用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教材,提供系统的乘加乘减学习内容。
7.2 多媒体课件制作乘加乘减相关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图像等形式,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7.3 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玩具、水果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课后作业布置难易适度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乘加乘减的知识。
8.2 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通过亲子活动,如购物、做饭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乘加乘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 4.3节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开始,我拿出一个苹果,告诉学生:“我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同学,一共分给了几个同学?”(板书:3个苹果× 2个同学 = 6个同学)2. 例题讲解接着,我拿出另一组教具,告诉学生:“我有4个橙子,每个橙子分给3个同学,一共分给了几个同学?”(板书:4个橙子× 3个同学 = 12个同学)然后,我再拿出第三组教具,告诉学生:“我有5个香蕉,每个香蕉分给2个同学,还剩下几个同学没有分到?”(板书:5个香蕉× 2个同学 = 10个同学,10 2 = 8个同学)3. 随堂练习(1)我有6个橘子,每个橘子分给4个同学,一共分给了几个同学?(2)我有7个糖果,每个糖果分给3个同学,还剩下几个同学没有分到?4. 讲解与解答我选取几位学生上黑板演示他们的练习题,并给出解答过程和答案。
六、板书设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3个苹果× 2个同学 = 6个同学4个橙子× 3个同学 = 12个同学5个香蕉× 2个同学 = 8个同学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练习题。
2. 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实际问题,让孩子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进行计算,例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一共分给了几个小朋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采用情境教学,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运算的实际意义。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乘加乘减运算的掌握,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引导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运算对生活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给出几个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题目,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完成计算。
2.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计算方法,分享解题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总结出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律。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系列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题目,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信心。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上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并初步了解了乘法运算。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掌握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通过系统性的教学引导,帮助他们建立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并熟练运用。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为浓厚,但在面对复杂的运算问题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降低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乘加乘减混合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