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优秀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与理解。
(2)诗歌的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抒发。
(3)学会欣赏诗歌的美。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2)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雪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雪的美丽。
(2)引导学生分享对雪的感受和记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下注释,自主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背景,理解诗人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积极的评价。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诗歌的背诵和理解。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合作态度、交流技巧等。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沁园春·雪》。
2. 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
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雪的感受,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雪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描绘的雪景。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诗歌的内涵和修辞手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提高合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 讲解诗歌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情感。
3.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
1.《沁园春·雪 》优秀教案
1.《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知词中形象,理清作者思路,品析词的精妙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通过反复朗诵,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教学重点】感知词中形象,理清作者思路,品析词的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文导入】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雪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所钟情的对象,岑参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欣喜,李白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豪迈,柳宗元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寂。
雪在诗篇里是诗人情趣的寄托、人格的化身,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场气势恢弘的雪——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
【课堂环节导航】一、出示目标1.感知词中形象,理清作者思路,品析词的精妙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通过反复朗诵,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
其诗词作品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代表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作品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
2.背景透视: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
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曾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
2. 能够理解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能够解释诗中的难词难句,理解诗文的整体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诗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 通过对诗中英雄人物的赞美,培养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与背诵。
2. 诗中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 诗文难词难句的解释和整体意义的理解。
2.2 教学难点1. 诗中难词难句的理解和翻译。
2. 对诗中修辞手法的鉴赏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1. 课文《沁园春·雪》文本。
2. 相关注释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3.2 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窗帘关闭,灯光柔和,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
2. 学生座位:按小组合作的方式安排座位。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雪的美。
2. 引导学生思考雪对自己的意义和感受。
4.2 朗读与背诵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4.3 文本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诗人的作文,培养表达能力。
5.2 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互相学习和进步。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英雄人物,了解他们的故事和贡献。
语文咏雪教学案例参考
语文咏雪教学案例参考语文咏雪教学案例参考两篇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咏雪教学案例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的参阅。
语文咏雪教学案例参考一《雪》第二课时设计一、复习导入江南的雪——滋润美艳(柔美)温婉恬静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壮美)雄浑峻伟男女生分别朗读二、分析文章写法,感受美的精神1、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其实可以发现文中描绘了江南和朔方两种不同的雪。
但是,鲁迅当时正住在北京,他所看到的只是朔方的雪,那他为什么又要花大量的笔墨描绘江南的雪呢?(1)对故乡美好快乐生活的怀念。
(2)衬托朔方的雪的孤独处境,衬托朔方雪的战斗精神A衬托朔方的雪的孤独处境江南的雪所处的环境是美丽热闹,充满生机的。
有色彩艳丽的花草、有嗡嗡的蜜蜂,有快乐的孩子们甚至还有谁家的大人,他们陪伴着他,嬉戏、玩耍。
朔方的雪则是孤独寂寞的,所处的环境是冷清的,死寂的。
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决不粘连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
江南的雪越是快乐热闹,就越衬托出朔方雪的孤独寂寞。
B衬托朔方的雪的抗争精神同样是在晴天之下,江南的雪变成不知道算什么,朔方的雪却蓬勃奋飞,灿灿生光,而且使得整个太空也旋转而且升腾。
面对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它无所畏惧,毫不妥协。
虽然孤独,但战斗不止。
这种精神是作者所要赞美的。
2.,是啊,正是在这鲜明的对比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朔方的雪的赞美和讴歌,但是,作者的创作目的仅仅是赞美雪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写作本文时作者自己的处境。
本文写于五四退潮时期,“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历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的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
……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鲁迅《自序》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介绍背景那种寒威和冷气使鲁迅觉得非常的——孤独。
小学语文教案:初识《雪》
小学语文教案:初识《雪》》一年四季,自然界的变化都会令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轨迹。
而在仲冬,漫天飞舞的白雪,显然吸引了很多人们的注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关雪的诗歌《雪》。
一、教学目标1.了解《雪》这首诗歌的大体内容及描述方式。
2.培养学生用诗歌语言表达对雪的感受。
3.引导学生赏诗并体会詹天佑先生娓娓道来的画面之美。
二、教学准备1.《雪》的诗歌材料及录音设备。
2.幻灯片和屏幕等相关教具。
3.画板、五颜六色的彩笔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形成对雪的印象,教师可以抛出“雪”这个词语,并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他们对于雪的感觉。
借此,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眼中世界。
2.具体分析请学生仔细地听这首诗歌《雪》。
在听取一遍之后,请学生思考这首诗歌中描写的场面以及使用的描写方式,了解诗歌的大纲。
3.集中回答在学生完成思考之后,重新播放语音,听完后请选出几位做回答。
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还可以由学生们互相讨论,扩展自己的视野,多一点互动的环节。
4.帮助学生做句式表达在慢慢领略了《雪》中描绘的梦幻美景之后,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挑选合适的词汇表达自己对于雪的感受。
比如,“白茫茫一片”、“纤细的雪花从空中飘荡”,等等。
5.让学生绘画表现自己的理解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让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雪景用画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包括不同的颜色和形态等。
6.总结归纳在倾听清晰的声音之后,学生们可以再次思考这首诗歌《雪》的意思,并做出自己的唱诵。
四、教学小结通过对《雪》这首名诗的学习,学生们既懂得了如何欣赏诗歌中的美感,也懂得了如何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对于他们日后的语文学习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的是多声多色的授课方法,既讲授,又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来,由此渐渐感受到美。
我觉得在帮助学生养成激发文学情感和审美意识方面,这样的方式很有帮助。
学好语文,需要我们去寻找诗歌中的美感,通过学习建立对文学的感官感受和审美意识,这是我们今后应该一直坚持的追求。
《雪花》幼儿园教案
《雪花》幼儿园教案《雪花》幼儿园教案(通用15篇)《雪花》幼儿园教案1【教材分析】散文诗《小雪花》结构简单、意境优美、易于理解,运用文学特有的比喻拟人等手法,把雪花比喻成白、银瓦、棉花、梨花、棉累、地毯,将幼儿带进一个无限想的天地,激发了幼儿学习和欣赏的热情,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的律美、形式美和意境美。
散文诗的想象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并且句式较整齐,非常适合大班幼儿学习和仿编。
本活动通过优美的课件演示、有感情地通读以及仿编,引导幼儿感受雪给人们和大地带来的欢乐。
【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知道轻盈、光秃、耀眼、晶堂等词汇的意思。
2.能用不同的语调朗通诗歌,尝试联系生活经验仿编诗歌。
3.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加深对雪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1。
自备小雪花图片,自制课件(根据《拥抱冬天》第6-7页制作),轻音乐幼儿学习材料”一《拥抱冬天》。
2.下雪天带幼儿去户外观察并拍照,或者观看下雪的视频。
【活动建议】1.引导幼儿观察小雪花图片、欣赏课件,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提问:诗歌里说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2.请幼儿观看课件,分段欣赏散文诗,体验诗歌的意境美(1)播放第1部分。
提问:小雪花是怎样落下来的?(2)播放第2部分。
提问:雪花分别落在哪些地方?那里有什么变化播放雪后高山、屋顶、松柏、光秃秀的树枝、麦田、地面景象的课件,引导幼儿跟随小雪花的动画回忆诗歌内容。
教师根据幼儿回忆的内容朗通诗句。
通过经验分享和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初步理解“美丽的白纱”、“闪光的银瓦”松软的棉絮”的含义,简单了解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3.请幼儿朗通散文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表现手法。
幼儿自主阅读《拥抱冬天》第6-7页并朗通,重点引导幼儿控制自己的声音。
引导幼儿思考:哪里读轻一些?哪里慢一些?哪里需要重一些?哪里需要快一些?4.请幼儿发挥想象仿照诗歌进行创编,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1)提同:如果你是小雪花,你想落在哪里?那里会有什么变化?像什么?(2)引导幼儿仿照“我落满×××,×××怎么样”的句式自由仿编,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园大班《美丽的雪花》教案(通用11篇)
幼儿园大班《美丽的雪花》教案幼儿园大班《美丽的雪花》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丽的雪花》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美丽的雪花》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雪花有六个瓣,掌握六瓣花的折法。
2、动手涂色,感受不同颜色的纸,撕成的雪花一样美丽。
3、练习沿线撕出雪花。
活动准备:1、观察雪花(动画或图片),知道雪花有六个花瓣。
2、油画棒、铅笔、正方形画纸,每人1份。
3、歌曲磁带《雪花、雪花》、录音机。
活动过程:1、欣赏歌曲《雪花、雪花》,导入活动内容。
提问:歌曲里唱的是谁?雪花长的什么样子?什么颜色?教师将撕好的雪花抛向空中,让幼儿感受雪花飘落的样子。
2、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教师:你最喜欢什么颜色的雪花?幼儿自由选择,用油画棒将正方形画纸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指导幼儿边对边或角对角地折叠几次(仿照六瓣花的折法)。
用铅笔画出雪花瓣的轮廓,并沿线将它撕下、打开,雪花就做好了。
3、展示作品、即兴表演。
幼儿相互交流、评价、完善自己的作品。
请幼儿讲一讲,是怎样完成雪花的制作的?先图上什么颜色?折了几次?怎样画的雪花瓣?撕雪花花瓣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幼儿手拿自己制作的小雪花,听音乐表演舞蹈《雪花、雪花》。
活动延伸:将幼儿的作品组合成一大幅雪景图,布置在活动室的墙壁上,大家共同欣赏。
幼儿园大班《美丽的雪花》教案篇2活动目标⒈认识雪花,感受雪花的轻盈和意境美,能描述出雪花的形状和特点。
⒉进一步理解雪花,利用对雪花的认识展开的美术活动,从而锻炼了小朋友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⒊充实了小朋友的认知能力,感受到奇妙的大自然的景象和对生活的热爱。
⒋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⒌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⒈雪景不能找到真实的,不能亲眼看到雪花的样子,需要小朋友很好的配合完成。
《雪花》幼儿园教案
《雪花》幼儿园教案《雪花》幼儿园教案(汇编15篇)《雪花》幼儿园教案1活动目标1、学习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将纸剪成小段。
2、发展手脚协调以及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3、加深对雪花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讲解演示剪纸的技能和正确拿剪刀的方法,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用剪刀的安全。
活动准备雪花图片、雪花范列、每人一套(剪刀、白色纸张、篮子)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份在我们这里从来没有见过的礼物,它是白色的,从天上飘下来,很美丽。
可是它的到来使我们感到很冷、很冷。
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撒雪花,引起幼儿的注意。
)二:基本部分1、请幼儿观察雪花,并回答雪花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怎样做成的。
教师逐一出示所需材料:剪刀、纸。
重点讲解演示剪纸的技能:请小朋友用左手拿着纸的一边,右手握住剪刀在剪刀打开后将纸的一头放入刀口用力剪一下,纸就剪下来了。
2、交待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请小朋友自己来做雪花好不好,剪的时候,注意剪下的纸要碎一些,多剪一些。
幼儿操作,教师重点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将手指放入刀口,也不能随便剪其他东西,注意纸装在篮子里,不要掉到地上。
3、教师总结。
师;小朋友想不想下雪的感觉啊,请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篮子走到空地来,将自己的小纸碎往上撒,这样美丽的雪花就从天上飘下来了,真好看。
三:结束部分师:这里实在太冷了,老师带你们出去晒晒太阳,活动活动,好吗?(组织幼儿排队)活动延伸:提供材料。
在美工区中参观各个地方的雪景图片,并说一说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教学反思1、在活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一点幼儿虽不在北方,也很少看到雪花,即我就想到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方法。
让幼儿认识到雪花的认知2、活动过程的反思:(1)站着幼儿的角度想想,对于没有见过的东西都是很好奇、很想去了解的,从而让幼儿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雪的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雪》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能够分析和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的技巧。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分析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雪》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课文《雪》的作者鲁迅及其背景资料。
2. 展示一些与雪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雪》两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内容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教师进行指导。
四、语言欣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的技巧。
2. 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精彩表达,进行交流和分享。
五、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2. 学生现场完成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的读后感的撰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开展与雪相关的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课文《雪》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内容分析,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交流机会。
在写作练习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适时的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雪花》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优秀6篇
《雪花》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优秀6篇《雪花》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德育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智育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了解“雪”的形成。
能正确表达歌曲情绪[素质发展目标]:了解顿音的唱法,并能按照顿音记号演唱歌曲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歌曲情绪的变化[教学难点]:按照顿音标记演唱歌曲教学准备录音机《雪花》歌曲录音带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设计为歌曲创编动作演唱歌曲教学过程1.复习欣赏乐曲《雪花飞舞》。
2.请几位学生按自己设计的动作随音乐表演。
3.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雪”是怎样形成的?4.播放录音带或CD,听歌曲《雪花》的录音(也可由教师范唱)。
5.教师分句教唱。
6.在学生基本学会歌曲后,启发学生(教师示范):①注意顿音的唱法。
注意第一、三乐句第一、二小节中顿音的唱法,应唱得有跳跃感。
②注意歌曲情绪的变化。
虽然歌曲是多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但是,歌曲仍然在情绪上有一定变化:从大的方面看,前4个乐句可以为一部分,为一种情绪,后4个乐句为一部分,是另一种情绪。
从小的方面看,第一、三乐句应唱得跳跃,而第二、四乐句则应抒情等。
③注意力度的变化。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应注意歌曲强弱力度的走势及顿音记号的作用。
第一乐句中第一、二小节,应唱得富有弹性,第三、四小节唱得连贯一些,力度也应由弱渐强;后四小节再由强渐弱;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相仿;第四乐句,力度从强到渐弱;第七乐句力度渐强,表达一种迫切的心情;第八乐句可唱得稍强。
7.最后,全班同学按照以上要求,完整地演唱歌曲《雪花》。
《雪花》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篇二活动目标:1理解歌曲内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2能运用肢体动作表演雪花情景。
3愿意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胆表演的能力。
6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7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图谱、雪花飘落的视频。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
(2)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和分析。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的全文、生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等。
2.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文学作品,以便进行比较和拓展。
3. 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和他的诗歌创作。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沁园春·雪》,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诗全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纠正发音和朗读错误。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运用示例。
4. 意象和修辞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意义,进行举例说明。
5.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1)学生观察诗的结构,分析诗的段落和层次。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诗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
6. 欣赏与拓展:(1)教师展示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拓展。
(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感受和心得体会。
7.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与雪相关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鲁迅《雪》教案设计
《雪》教案设计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向来以意象诡奇、主旨隐晦为名,堪与李商隐的《无题》诗比肩。
故此,教学来自《野草》的此文,最忌因袭某一家言而束缚教者和学者的思维,应在兼采诸家之说的基础上,对文本中“雪”的意象进行了独特的诠释;教者,宜放纵驰骋,尽力传达出具有个人色彩的见解,而使学者能够得到某中触发,以与作者心灵融合,与文本意旨沟通。
【教学目标】1.体味文中“雪”的意象的内涵,理解作者热爱生活、顽强战斗、为理想而抗争的精神追求;2.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课文精练生动、意蕴绵长的语言;3.初步了解和掌握散文诗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技巧。
【教时安排】2教时。
【预习要求】1.抄写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磬口脂粉奁灼灼嘻笑褪尽粘连朔方凛冽0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凛冽精魂消释升腾3.思考下列问题。
①“雪”在文中象征什么?②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象征意义相同吗?③你认为本文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2005年春节前后,多年少有降雪的宁波连续数次瑞雪纷飞,给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带来了多少欣喜和憧憬啊!那么,鲁迅先生笔下的“雪”又有什么样的独特意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为我们营造的“雪世界”吧!二、整体感知问题讨论:“意象”,就是诗词文章所写的“物”与所抒的“情”的相互交融的总和。
本文所写的“物”主要有哪些?讨论明确: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据此将课文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①~③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
第二部分(④~⑥段),描写朔方的雪。
三、品味探究1.问题讨论:江南的雪,我们是最熟悉不过了。
鲁迅也是生活在我们浙江的。
我们看看在先生笔下,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
通过词句体味,讨论明确:江南的雪是美丽、快乐而富于活力的。
但江南的雪也是“短寿”的,好不容易堆起来的雪罗汉,“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而很快归于虚无,让人感到少许失落乃至悲哀。
初中语文《雪》教案
初中语文《雪》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 能够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
4. 能够提高朗读和默写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 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雪》的内容,让学生简单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
2. 提问:作者鲁迅在《雪》中想表达怎样的观点?二、理解课文(15分钟)1.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如雪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雪的描写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三、朗读和默写(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进行默写练习,让学生默写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如雪景。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和评价。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2. 提出拓展问题,如作者鲁迅的其他作品有哪些,让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引导。
同时,学生在写作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可以增加写作练习的时间和机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一场雪》教案
《第一场雪》教案《第一场雪》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第三、四两段的内容,感悟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2、领悟抓住特点描写雪景和通过写景、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这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整整下了一夜。
第二天,天放晴了,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来细细地阅读课文第三段和第四段。
二、学习第三段课文。
1、听读课文,边听边想: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精读体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你觉得写得好的语句旁边做上记号,多读一读,想一想好在哪里?(2)交流讨论。
(3)欣赏雪后景象。
(多媒体播放录象)3、小结。
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真实、用词巧妙,抓住雪大、景美、人欢这三方面来写雪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4、熟读成诵。
三、学习第四段课文。
1、默读课文。
2、讨论。
(1)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什么?(2)什么是瑞雪兆丰年?为什么说瑞雪兆丰年?(3)根据课文的叙述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介绍冬雪对农业生产的好处。
3、小结。
课文第四段主要讲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并通过联想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四、总结全文,引导欣赏。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2、你喜欢课文的哪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3、质疑问难。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根据收集的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第一场雪》教案2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和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2、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__的写作顺序,知道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雪“大”。
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场雪》,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雪前、雪中的景象,那么雪后的景象如何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书:雪后。
《沁园春_雪》优秀教案
1沁园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精灵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纷繁扬扬地突如其来的时候,当田野大地被雪花装修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同样的时候,望望它们,会有许很多多的感觉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会有如何的感觉?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1.认识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
2.感觉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领会革命领袖所拥有的伟大志向和坚定信念。
3.品尝正确、精练的语言魅力,领会词熔写景、抒怀、谈论于一炉的艺术特点。
4.领悟词赞叹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豪主义的感情。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鲁迅以为北国的雪“如粉”“如沙”,跟着旋风蓬勃奋飞,那一代领袖心中北国的雪又是何种情景呢?这一节课,就先让我们一起去领会北国雪的风韵,同时也领会诗人伟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
二、自学指导( 一 ) ——预习与沟通1.指导学生累积字词。
(1)示范读课文,学生找出诗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格外妖娆 (f èn)(r áo)成吉思汗(hán)...数风流人物 (sh ǔ)还看今朝(hái)..稍逊风骚 (x ùn).(2)学生联合详细语境理解词义。
莽莽:形容旷野辽阔,一望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哈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用来归纳广义的文化,包含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风景。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射大地。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大地。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是立功立业的英豪人物。
数,点数,数得着,称得上。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立功立业的英豪人物。
2.认识相关文体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
最先称为“曲子词”,是配乐而填写的歌诗。
以后渐渐跟音乐分别,成为诗的一种。
中班语言雪花教案(精选12篇)
中班语言雪花教案中班语言雪花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语言雪花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语言雪花教案篇1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而各种雪花飘落时优美的情景。
2、引导幼儿在学习散文诗的基础上创编散文。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准备:1、课前观察过下雪的图片和图书。
2、幻灯片(雪景)。
3、课件:歌曲《小雪花》4、《小雪花》音乐磁带。
过程:一、开始部分引出课题,与幼儿进行谈话《雪花》孩子们,冬天来了,感觉冷么?那我们一起来运动运动吧。
播放小雪花歌曲,师幼共同进行歌表演。
二、基本部分(一)、引起兴趣小朋友们表演的真好,你们知道刚才我们表演的歌曲名字么?(小雪花),你们见过小雪花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见小雪花呢?对了冬天很冷很冷的时候天空会下雪,你们喜欢下雪么?为什么?小雪花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雪花是从哪里落下来的呀?谁来用动作表演雪花飘落的样子?我们也来学学。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雪花飘落的情景,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雪花飘落下来的时候真美,你知道它都会落在哪儿?扩散幼儿思维,鼓励幼儿大胆的想像并表述出来。
老师这里有几幅很美的雪景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并播放雪景图的幻灯片,幼儿欣赏。
边看边提问:雪花飘下来像什么呀?飘在了哪里呀?好看么?小雪花可真调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小雪花,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听听看儿歌中的小雪花都飘落到哪儿了,好么?三、欣赏儿歌播放幻灯片,欣赏儿歌。
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中的小雪花都飘到哪儿呀?为什么雪花飘在手里会不见了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相应的幻灯片,让幼儿加深印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四、学习儿歌《小雪花》播放完整儿歌带领幼儿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再次播放完整儿歌幼儿自由用动作表现出来。
小学音乐课《雪花》教学设计优秀7篇
小学音乐课《雪花》教学设计优秀7篇小学音乐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二册第六课咯咯达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公鸡母鸡》分辨公鸡母鸡的叫声,并能随乐曲进行音乐小品和表演比赛产生对公鸡、母鸡的喜爱之情2、通过听、唱、说、演和游戏感受表现母鸡下蛋的音乐《下蛋啰》,从而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认识响板,并通过探索的学习式的学习把握其演奏方法,并能用响板为歌曲《下蛋啰》伴奏。
4、通过本课的学习渗透思想教育学习上不能骄傲教学重点:歌曲《下蛋啰》教学难点:歌曲《下蛋啰》的衬词:gegege da gegege da十六分音符,音又短又快要注意指导学生读清晰准确。
用响板为衬词伴奏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火车开啦》磁带、录音机、课件、母鸡和公鸡的头饰、一篮鸡蛋、草窝、响板、图形谱。
教学过程:一、听《火车开了》一边做动作进入音乐教室二、生问好三、欣赏《公鸡母鸡》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小朋友们,老师的外婆家在金华的农村,你的外婆家在哪?小红的外婆家也在农村,小红特别喜欢到外婆家的院子里玩,因为那里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你猜有哪些小动物呢?听一听是什么动物在叫?2、初听《公鸡母鸡》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你先听到了什么?〔公鸡〕再听到了什么?〔母鸡〕最后是?〔公鸡和母鸡的叫声〕它们迫不及待地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公鸡在啼明,母鸡在下蛋等等〕3、欣赏音乐小品是啊、公鸡母鸡在干什么呢?瞧它们来了,请欣赏音乐小品公鸡母鸡请两位同学戴上公鸡母鸡的头饰进行表演:母鸡:坐在草窝里,伸长着脖子涨红了脸gegegegedagegegegedagedagedagegeda啊,我终于把鸡蛋生下来了,我太快乐了〔表现的很快乐,很得意的样子〕gegegegedagegegegedagedagedagegeda公鸡: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趾高气昂的样子〕油亮的羽毛金黄脚wowowo要比漂亮我第一最后是公鸡母鸡的合奏他们的表演好不好?〔好〕公鸡母鸡在干什么?你觉得公鸡怎么样?〔很骄傲〕母鸡呢?〔很快乐、很得意〕母鸡为什么快乐?〔因为它生了蛋所以很快乐很得意〕4、模仿公鸡母鸡叫声的比赛出示图形谱公鸡:wowowo母鸡:gegegegedagegegegedagedagedagegeda1、自由学:你喜欢谁的叫声,为什么?小朋友你能模仿骄傲的大公鸡唱歌吗?〔能〕师:再骄傲一些〔仰着头声音拉长〕小朋友你能模仿一下又快乐又得意母鸡唱歌吗?不够得意,再快一些。
关于雪的教案
关于雪的教案关于雪的教案1活动目标:1.感受雪的颜色、形状。
引导幼儿观察和接触雪的变化。
2.能不怕寒冷,感受在雪天游戏的乐趣。
3.尝试用不同的工具玩雪,丰富玩雪的经验。
活动准备;1.幼儿学习资源2.小桶、铲子“雪人”的“嘴” “眼”等代替物活动过程:1.阅读幼儿学习资源6册第12-13页,引导幼儿自由讲述冬天里的活动。
2.下雪天,带孩子到室外玩雪,运用多种感官感受雪花的特征,欣赏优美的雪景。
师:雪是冬季才会有的自然现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雪的颜色、特征。
师提问:①幼儿雪是从哪里来的?②谁能说说雪花的形状?③雪后我们周围会有什么变化?④你都知道哪些玩雪的方法?3.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滑雪等游戏。
提醒幼儿不要将雪打到小朋友的脸上,不让雪进到衣袖里,跑时不要太快,以免滑到摔伤。
4.欣赏同伴完成的雪人或雪雕作品。
教师可以将玩雪的场面录制或拍成照片。
5.放松游戏:“我是小雪花”我是一片小雪花,飘飘洒洒满天飞(幼儿原地转圈)风儿妈妈把我吹,我给小草当棉被(幼儿做睡觉状)6.幼儿进教室前将身上的雪拍净,将鞋上的雪跺净。
7.教育幼儿不怕寒冷,要做一个坚强的人.活动延伸;1.幼儿以“玩雪”为题创作主题画。
2.玩雪的相片布置在活动室,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3.美工区:(1)撕雪花:每个幼儿一张白纸,让他们撕成小碎片,比一比谁撕的最小。
(2)制作雪景:教师在准备好的立体背景图上抹上胶水,让孩子把撕好的雪花撒在上面,布置成下雪的情境。
关于雪的教案2【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理解文章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色。
2、能力目标: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领悟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生说出风霜雨雪四种自然现象中最喜欢的现象及喜欢的原因,导入新课。
初中语文雪的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雪的试讲教案学科:初中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描绘雪景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中描绘雪景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让学生谈谈对雪的了解和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雪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雪的?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查阅字典理解其含义。
2. 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探讨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描绘雪景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挑选几篇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堂讲解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拟人、比喻、排比等。
2.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教育1.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保护自然环境。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关于雪的诗歌或散文,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雪》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理解文学评论的写法。
2、引导学生理解四位作家、学者谈鲁迅先生的《雪》,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大一致的地方,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其间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这篇课文的教学方法最好让学生自行阅读和归纳,老师作若干订正、补充和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话的内涵,从而知道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理解,这是每个人个性不同所致。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学习本文精练通俗、思想内涵丰富的语言。
难点
文学评论的写法
教学突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作家的简介。
学生准备:课前充分阅读这四篇课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学文学评论《读〈雪〉需要联想(节选)》
1、教师导入:我们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与理解。
对于《雪》这篇文章,四个作家有四种不同的理解与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这四种看法与观点。
学生听老师导入。
2、教师范读第一篇文学评论:读《雪》需要联想(节选)——王蒙。
学生听老师范读。
3、请学生花10分钟思考讨论:这篇文学评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交流:本文强调指出,鲁迅先生的《雪》本来就是联想的产物,因此读者不能满足于表面的感受,更不能作简单化的比附,而应当从作品提供的形象出发,通过活泼敏捷的联想去深刻地把握原作。
4、教师启:本文说《雪》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学生思考后明确:文章中认为《雪》主要是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兴就是联想。
5、小结:不错,联想是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那么联想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呢?
教师点拨: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
好文章离不开联想。
有了联想,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文章的内容更充实,构思更精巧,语言更生动。
思想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思想情感来源于生活与作者心灵的碰撞,而使生活与作者心灵连通的桥梁正是联想,所以,缺乏联想,就很难产生思想情感;联想丰富,思想情感就丰富。
联想是思想情感的引发器。
联想丰富,语言就丰富,就生动,就富于表现力。
我们的作文离不开联想,但联想是建立在丰富积累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积累,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认识,积累知识,积累语言,这样联想的翅膀才能飞得高,飞得远,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
学生思考后讨论、交流,听老师点拨和总结。
二、引导学生自学文学评论《简洁清纯的〈雪〉》
1、请同学范读课文。
其他学生听范读。
2、请学生花10分钟讨论:作者认为《雪》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讨论,明确:作者认为《雪》最主要的特点是层次丰富,视角独特,在写景的文章中渗进了某种强烈的情绪。
3、组织课堂讨论:说说下面的一句话的含义——写江南的雪景,写孩子们的嬉闹时,作家轻松而愉快,甚至想象蜜蜂们在田野中采冬化,嗡嗡地闹着;写
北国的雪、北国的旷野时,作家满腔的悲壮与沉郁,如同在书写一阕敬奠的诗篇,甚至孩子们群体的快乐与雪罗汉孤独的悲哀,也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认为《雪》中有着鲜明的对比,写江南的雪景时情绪欢快,而写朔方的雪,则相当悲壮。
4、请学生自由朗读这篇文章,注意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特别掌握一些常用的术语。
学生朗读这篇文章,注意老师提示的问题。
三、组织学生自读黄蓓佳的文学评论《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1、教师请学生自读这篇文章,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自由看书思考,明确:这篇文章的作者主要通过雪表现出鲁迅先生性格的双重性——既有温柔与温情的一面,也有顽强和坚硬的一面。
他的温柔与温情主要表现在他对童年世界的回味,对少年闰土的思念,对少年学习场所的留恋,对自己的故乡与亲人的关心与怀念,这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回忆,令人挂念,使他感到情趣盎然,心情愉悦;但另一方面,文中所写的雪花又是那么的激情与疯狂,他的心志和做事之原则,无一契合着北方大雪的本质,咄咄逼人的闪烁,以压倒一切的`气势来塑造一个洁净而纯美的辉煌。
2、老师启:这篇文学评论的语言有何特点?
学生思考后明确:这篇文学评论语言精练,一针见血,语言很富有感染力量,饱含着情感。
同时,作者的分析一分为二,很客观,角度较新,很有说服力量。
3、请学生再次阅读本文。
学生阅读本文,再次感悟。
4、老师范读本文。
学生听老师范读。
四、自读《〈雪〉是一篇艺术魅力很强的散文诗(节选)》
1、教师范读本文。
学生听老师范读本文。
2、提示学生阅读研究:本文主要指出《雪》有怎样的艺术成就?
同学们阅读后讨论,明确作者主要指出了三点:独特的谋篇,丰富的想象,深刻的哲理。
3、老师启:从本文看,这三点哪两点联系更为紧密一些?为什么?
学生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4、课文运用了夹引夹评的方法,你也能用这种方法对你喜爱的一篇作品作评论吗?
学生讨论后交流,准备课后进行尝试。
五、总结全文
1、教师引:《雪》这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野草》。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天才。
这些差不多是八十年前写就的短文,即使拿到今天来看,仍然是深奥的超前之作。
这也就难怪先生生前是多么寂寞,多么缺乏交流与回应。
反反复复地揣摸鲁迅先生的文字,更深感传统文化“吃人”的本质。
庞然大物是决不会放过天才的,搏斗尤其惨烈。
“不生乔木,只生野草”的根源即在此,作品中也难免留下了某些痕迹。
然而尽管少数篇章中“文以载道”的阴影遮蔽了文学本身的光芒,但从整体上来看,《野草》仍然是中国文学的里程碑。
它是千年黑暗中射出的第一线曙光,是这个国度里第一次诞生的“人学”意义上的文学。
同时也就诞生了文学艺术的自觉性。
这本小小的集子是一个奇迹(很多读者都隐隐约约感到了这一点),要是没有这个奇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是要下降一个档次的;而有了它,中国现代文学便在时间一流纯文学行列之中有了自己的代表。
可惜的是,我们自己的人民并不能完全认识我们的艺术,这种常规性的误解在这个国度里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严重。
回顾这几十年来国人对于鲁迅先生的艺术的评价,我甚至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先生性格中的不彻底性,如果不是传统文化对他的至深毒害使他只能在创造时保留了可悲的妥协,恐怕到今天,他的文学已经被人民所忘记了。
这是一件古怪的事,但戏剧性的真相就是如此残酷。
2、总结:今后大家要知道,我们对同一篇文章不能用一种固定的眼光来看,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要合情合理。
文学评论其实就是把自己的认识写出来。
学生听老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1、做《学习与评价》的有关习题。
2、学习这四篇文章的写法,给《阿长与〈山海经〉》写一个评论。
板书设计
第20课《雪》四人谈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对于同一对象,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它,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克服单一的、片面僵化的思维模式;同时使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文学评论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