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课件:1.1人口数量的变化(共29张PPT)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2011年10月31日凌 晨,成为象征性的 全球第70亿名成员 之一的婴儿在菲律 宾降生。。联合国 将这一天定为“世 界70亿人口日”
你知道吗?
世界人口突破60亿的事件为什么会世界瞩目?
因为60亿人口对于地球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 数量。况且,世界人口仍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 长。至2011年,世界总人口已达70亿。
人
人口的自
口
然增长
的
数
量
变
化
人口增长
模式及其
转变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 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 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 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 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1~2题。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 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3.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C )
A.出生率下降
B.自然增长率下降
C.死亡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
4.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 )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件: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堂互动提知能
知识点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情景导入]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 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到 2050 年,我国临 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 7 900 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 54%以上。2015 年 10 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 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人们获取食物、防御疾病 之前 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 数量少,增长缓慢 和灾害的能力低,人口死
亡率高
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食物
农业革命期 利用简单的工具 数量增多,增长速 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疾病和
间
从事农业活动 度加快
灾害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死
亡率下降
农业革命工 业革命以后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
[学法点击] 1.人口“三率”的计算方法 (1)人口出生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出生并存活的婴 儿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同期活产婴儿数 人口出生率=一定时期内平均总人口数×100% (2)人口死亡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死亡人口数在该 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1)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
A.出生率、死亡率、抚养比
B.出生率、抚养比、死亡率
C.抚养比、出生率、死亡率
D.抚养比、死亡率、出生率
(2)影响 2020 年后人口抚养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生育政策和人口老龄化
B.人口出生率和国内人口迁移
C.产业政策与人口死亡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思维导图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思导图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思维导图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思维导图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思维导图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思维导图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
思维导图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思维导图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思维导图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思维导图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思维导图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思维导图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思维导图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思维导图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思维导图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教版必修2《人口的数量变化》文字素材
在本次《人口的数量变化》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人口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理解上的难点。让我来谈谈我的几点观察和思考。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人口现象,这一做法效果不错,学生们能迅速投入到课堂讨论中。但在这一环节,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可能对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讲解。
举例:在分析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时,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带来的具体问题,如资源紧张、环境破坏、劳动力不足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难点内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人口的数量变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到了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人口数量变化的奥秘。
1.提升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现象的观察、分析及解释能力,培养其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分析人口增长与减少的趋势,提高数据处理和空间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4.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人口政策与人口数量调控问题,提高其综合思维和决策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增长与减少,它是由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因素影响的结果。了解这些变化对于我们把握社会发展、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分析我国近几十年来人口数量的变化,以及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
(二)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 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总趋势是不断
增长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特 点不同。
(1)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不均速性
读图1.2回答问题
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
• 农业革命是指距今10000年左右的时 期,人类能够制造简单的石器、木棒等原 始的生产工具,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 等自然资源,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活动, 能生产出农产品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是 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开始。
• 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的资本主义生 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 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历史上把这 一过程称为“工业革命”。
参考答案
1农业革命之前:
人类主要从事原始的狩猎和采集业,能够获得的生活资源数 量很少,所以人口的增长极其缓慢,人口数量很少。
2、之间,数量增加,增长速度变快。因为 农业革命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能生产充足的 粮食,人口死亡率下降。 3、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发展,极大的改善 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营养水平的提高,医疗 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较快。
自然地理:面积为33.8万平方公里。位于 欧洲北部,北面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 东面是俄罗斯,南临芬兰湾,西濒没有潮汐的 波的尼亚湾。地势北高南低。丘陵海拔20 0—700米,中部为200—300米的冰 碛丘陵,沿海地区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 芬兰境内拥有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居世界人 均林地的第二位。全国有69%的土地被森林 覆盖,其覆盖率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茂密的丛林中到处是鲜花和浆果。南部的塞马 湖面积达4400平方公里,是芬兰第一大湖。 芬兰的湖泊与狭窄的水道、短河、急流相连, 从而形成互相沟通的水路。内陆水域面积占全 国总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 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
年《金版学案》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件: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标要求
分析不同人口 增长模式的主 要特点及地区 分布。
课标解读
知道: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 空间上的差异。 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并利用其指标差异对比分析世界不 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 应用:能够根据相关的人口资料或 图表,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 增长状况、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 人口措施。
今后几十年人 采取了控制人
今后变化趋势 口数量将比较 口的措施,人
稳定,一些国 口增长速度将
家还会逐渐减 趋缓,但人口
少
数量还将增加
三、不同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国家 人口问题
影响
措施
发达 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 人口老龄化 足,社会负担加重等
鼓励生育, 接纳移民和 外籍劳工
13.26%
增长5.84% 下降6.29% 上升3.36% 上升2.93%
(1)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呈现的态势是( ) A.少年儿童比例呈上升趋势 B.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 C.人口总量呈增长态势 D.人口呈零增长态势 (2)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到 10%,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列关于我国老龄化 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 2010 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B.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 方面:
(1)关注塔形特征。不同的塔形反映了不同的人口问 题:年轻型反映了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高的 问题;成年型反映了劳动力丰富、就业压力较大的问题; 老年型则反映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一般以≥60 岁的 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10%或≥65 岁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达 7%作为判断一国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
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区
北美东部人口稠密区
东亚人口稠密区
南亚人口稠密区
平原地区地形平 坦,交通便利, 易于开发,是人 类的主要聚居地
海拔/m
2000 1500 1000 500
1.2 2.3 4.4
11.6
200
24.0
56.5
0 10 20 30 40 50 60
世界不同海拔人口分布 人口比例/%
平原人口密集区 恒河平原
赫尔辛基是芬兰首都,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典例示范】 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该
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C )
①气温较适宜 ③开发历史较长 A.①②③ C.①③④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④经济相对发达 B.①②④ D.②③④
亚、非、拉(85%) 各国不平衡 人口超亿(13个)
气候 地形 水源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发展历史 政治、军事、文化
2.主要规律:
比较角度
主要分布地区
从纬度比较
近90%集中于_北__半球中低纬度
从海陆位置比较
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
海岸2__0_0_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从地形比较
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_5__0_0米
平原面积广、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展早,历史悠久
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具有怎样的规律?
分布不均衡。(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中低纬度的 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 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
课本第六页活动题
1.芬兰人口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南部及沿海地区,北部人口稀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1节《人口的变化》ppt课件
(2)表现:
差异
具体表现
到20 世纪
现代型
70年 发达国家进入________ 时 代中 间期
目前 大多数现发代型展中国家还没有完 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
1.判断正误并思考原因。 (1)发达国家人口都为负增长。( ) (2)目前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 家。( ) (3)我国和日本的人口政策是相同的。( ) (4)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都为传统型。( )
(3)×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数量多,因而我 国主要的人口政策为控制人口增长;日本人口老龄 化严重,其人口政策为鼓励生育。
(4)× 大部分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 模式为传统型;但也有部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 巴等,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 现代型的转变。
2.(1)不是。人口死亡率的高低除了受社会经济发 展水平影响外,还受年龄结构的影响。例如,发展 中国家青少年比重高,青少年的死亡率低,因而人 口总体的死亡率并不一定高。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1 课前新知预习 2 课堂互动探究 3 典型例题剖析
4 知识网络构建 5 学习效果检测 6 课后强化作业
课前新知预习
1.了解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地区差异。 2.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 3.运用有关资料,结合时政材料,分析人口问题及 对策。
不平衡
国家
具体特点
发达 人缓口慢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国家 人口增长________
政治医疗上卫的生独事业立、民族经济的发展、
发展
很快
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步,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必修2 第1章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基 础 · 回 扣 · 自 查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 . 2.综合分析 . (1) 经济因素 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真 题 · 模 拟 · 演 练
考 点 · 典 例 · 突 破
(2)政治、文化因素:有战争 、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等。 政治、文化因素: 宗教、社会变革、 政治 (3)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决定性因素。 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决定性因素。 特定时空条件下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有利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真 题 · 模 拟 · 演 练
考 点 · 典 例 · 突 破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 人才外流、 不利 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管理的难度, 的压力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配人教版 地理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 配人教版·地理 配人教版
基 础 · 回 扣 · 自 查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真 题 · 模 拟 · 演 练
考 点 · 典 例 · 突 破
课 时 知 能 训 练
菜
单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配人教版 地理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 配人教版·地理 配人教版
(教师用书独具 教师用书独具) 教师用书独具
基 础 · 回 扣 · 自 查
【信息提取】 本题主要考查了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国际人口迁 信息提取】 移的有关知识。分析表格数据可知, 移的有关知识。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人口迁出国按经济发展水平均属 国家, 国家。 于 发展中 国家,人口迁入国均属于发达 国家。 【解析】 第(1)题,分析表中迁出、迁入数量可明确世界人口迁入 解析】 题 分析表中迁出、 国中迁入的人口,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美国、德国、加拿大、 国中迁入的人口,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美国、德国、加拿大、英 国是人口迁入国,但都位于北半球,其中美国和加拿大也属于西半球 国是人口迁入国,但都位于北半球, 中国、墨西哥、印度、 。中国、墨西哥、印度、印尼和菲律宾这些人口迁出国都是沿海国家 。第(2)题,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经济规模大,经济收入高,就业机 题 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经济规模大,经济收入高, 会多,生活环境质量高于发展中国家。 会多,生活环境质量高于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有众多素质较高 渴望更高经济收入、 ,渴望更高经济收入、优越生活环境的公民被吸引而迁移到发达国家 。 【参考答案】 (1)A (2)C 参考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包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单选题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2.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资料图”,回答下题。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我国人口增加7 390万人,比1990~2000年减少了约5 600万人,年均增长率降低了0.5个百分点,说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 A.高—高—低模式B.高—低—高模式C.低—低—低模式D.低—高—低模式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3.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的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下表示意1964-2010年我国某市各年龄段人口比重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1964~2010年该市人口特点是()A.人口老龄化程度先加重后趋于减轻B.人口总抚养比出现了大幅度上升C.老年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D.人口增长模式还未完成向现代型的过渡读图回答下列三题。
5.1991年至1992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A. 16.7%B. 14.3%C. 0.9%D. 1.2%6.江苏比西藏能承载更多人口,这说明江苏比西藏()A.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B.生活消费水平更高C.交通运输条件更便捷D.人均生存空间更大著名学者邦奇等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创建了人类大陆图。
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口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口密集区称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分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南亚大陆、欧洲大陆、北美东部大陆。
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
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7.②大陆与④大陆()A.人口都以自然增长为主B.人口都以机械增长为主C.②大陆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④大陆人口以机械增长为主D.②大陆人口以机械增长为主,④大陆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自然条件长期稳定地影响人口的分布,短期内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知识点总结思路分析:知识点总结:一、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条件(与人口移动的区别)(1)改变居住地。
(2)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通常为一年)。
(3)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3.人口机械增长(1)含义:人口迁移引起的区域人口数量变化。
(2)影响: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
(3)人口机械增长率: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人口净迁移率。
计算公式:人口机械增长率=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100%年平均人口数4.人口自然增长: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人口的自然增长数,即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出生数减去人口死亡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口数−年内死亡人口数×100%年平均人口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推拉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动力是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1)推力因素: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贫困等。
(2)拉力因素:收入、教育、工作、食物、城市生活、和平、医疗。
值得注意的是人口迁移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主观行为。
可分为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①自然因素气候、水资源、土壤和矿产资源等都会影响人口迁移。
②经济因素区域间经济差异越大,越能影响人们迁移。
如人们从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
③政治因素国家的政策法规、军事也能影响人口迁移。
如巴西将首都迁至内陆的巴西利亚导致的人口集聚。
④社会文化因素婚姻、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能影响人口迁移。
如唐人街、印巴分治导致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国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19世纪以前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移民为主。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
③须跨越一定行政界线 大批卢旺达难民向国外迁移
2、分类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国际人口迁移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 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人口迁移与行政区 域的关系
国内人口迁移: A1向B1 C1向A2 国际人口迁移:C1向D
流向
迁往自然条件 较好的地区
新中国成
立到20世
当 代
纪80年代 中期
20世纪80
年代中期
以来
国家实行计划 经济体制、严 格的户籍管理 制度
由东部迁往西
有计划、有组 北和东北;由
织的迁移
沿海迁往内陆
由西部迁往东部
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的流量增大,沿海城市和工矿
地区发展不平衡 自发流动
区;由农村迁往
城市
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
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因素主要有:
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不断失去土地,不得不流亡他乡; ②频繁的各种内战和民族战争,使人们流离失所; ③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④政府组织的“屯垦戍边。”
P9 读图思考题
80年代下半期我国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迁移和流 动人口外出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但是,这一时期 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数也逐步增多。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
D C.环境承载力
2.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
D.移民意愿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 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 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教版课件: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活学巧用]
1.读我国某城市 2014 年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
表,完成(1)~(2)题。
人口
男性 人口/万
女性 人口/万
0~14 岁
15~29 岁
30~44 岁
45~59 岁
≥60岁
5.14 25.14 14.68 4.94
1.76
3.84 37.10 11.63 4.01
1.78
(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是( ) A.女性人口少于男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C.青壮年人口比重最大 D.与该市原有人口的年龄构成相似 (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减少了该市被抚养人口的数量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在客观上开发了 新大陆、传播了 工业文明,也改 变了人种的空间 分布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西 亚、北非石油输出国石油 资源的开发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 均的状况,促进迁入国的 经济发展,缓和迁出国的 人口压力,但也造成迁出 国的人才流失
二、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时期
古代
影响 因素
这首苍凉凄婉的山西民歌,久为人所熟知。在那个逝 去的年代里,“走西口”成为华北人民西进求生的代名词。
思考探究: (1)材料中的“走西口”是何种地理现象? (2)除了“走西口”,我国近代还有哪些人口迁移? 提示:(1)国内人口迁移。 (2)“闯关东”、“下南洋”等。
[自主学习]
1.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 变。 2.分类国 国际内人人口口迁迁移移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x
空
间
中国
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
型向__现__代__型___的转变
7
(3)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_社__会__经__济___发展、传统文 化观念、相关的_人__口__政策等。 【思考】 1.结合下图分析: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有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了人口增长的什么特点?
提示 每增加10亿人口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这体现了人口 增长逐渐加快的趋势。
16
答案 (1)192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1920年以后,世界 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2)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3)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短缺,影响经济的发展。鼓励 生育,接纳移民。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 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22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世界总人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 长迅速。第(2)题,在“二战”之前,没有国家实施限制人口增 长的政策,人口增长较慢是由于受到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 的制约。工业革命以来,人口增长主要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 口增长。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了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 对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影响,但不是根本性的影响。 答案 (1)C (2)D
福利制度;
影响
③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
19
知识拓展 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按照联合国标准,如果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 10%或≥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 化社会。
20
【即时巩固】 1.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含预测)示意图”,回答(1)~(2)题。
21
(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0年来人口增长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史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缓慢迹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特点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迁移原因特点迁移路线二战前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1.洲人到美洲、非洲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3.东亚、南亚人被招到美洲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四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人口增长率下降状态的人口增长情况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统计的起始年份的人口总数约为:A.40万 B.2000万 C.200万 D.2340万2.人口增长的快慢主要取决于:A.死亡率的高低 B.出生率高低C.生产力水平高低 D.人口总数多少3.右图中的“★”表示某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约是A.43% B.30% C.23% D.50%4.中国和印度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和日本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发达国家。
表格资料表明,那时A.美国能源利用效率最高B.日本能源利用效率在降低C.印度能源利用效率及发展趋势均优于我国D.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其他三国读图回答5—7题:5、图中a所示国家可能是A.印度B.新加坡C.美国D.德国6、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7、图中a所示国家,取得独立的方式是A.武装斗争B.政治运动C.议会斗争D.军事政变8、目前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A.环境污染严重,B.人口增长过快 C.人口素质太低D.森林破坏严重性别比是研究人口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
右图示意四种人口性别比例曲线。
读图回答9~10题。
9.2000年-2010年,人口性别比较为合理的是A.①B.②C.③D.④10.若图中曲线②代表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的性别比例,那么造成上世纪末该地性别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重工业发达,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B.不同性别残废率不同造成的C.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加工业,大量女性劳动力迁入D.当地民俗造成的11、下列表中国家,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国家代号 A B C D国家名称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面积(百平方千米)96000 3777 19045 29747人口(万)129533 12650 20930 9981012、下图是世界小麦输出方向、石油运输方向、19世纪以前世界人口迁移方向、铁矿石运输方向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A.①石油②人口③铁矿④小麦B.①人口②石油③小麦④铁矿C.①小麦②人口③石油④铁矿D.①铁矿②人口③小麦④石油13、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转变图,据图回答下题。
在①②③④四点中,能代表产业革命至20世纪70年代期间的世界人口增长的状况是A.①B.② C.③ D.④14.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图中A、B和C是三个不同地区。
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图1-28)A.a1→b1B.a1→a2C.b1→b2D.c1→c215.1910年到1939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出国从事工商业的人数达396人,占总注册数的83.7%,导致此时乡民出国谋生数量大增的原因有①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或军阀混战) ②一战期间大量华工出国③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④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和平等交往加强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16—18题。
图1—3016.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A.①B.②C.③D.④17.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A.埃及B.中国C.德国D.新加坡18.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A.ⅠB.Ⅰ和ⅡC.ⅡD.Ⅲ我国某校高三(2)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
图2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
据此回答19-20题。
19、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D.父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20、关于该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或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ⅢB.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Ⅳ—Ⅲ—Ⅱ—Ⅰ的过程C.目前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D.目前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B.我国人口承载最高应控制在15亿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有组织的)人口迁移D.新中国成立至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净迁出省是辽宁、山东、上海、四川2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死亡率既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又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B.自然因素特别是气候、水、土壤等对死亡率影响较为明显C.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地区能保持人口死亡率在较低水平D.影响人口死亡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气候、水、土壤等自然因素23.我国人口与某些资源之间的矛盾表现在A.目前,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的1/5B.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减少的趋势C.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已达极限D.淡水资源严重不足,有些地区已出现地下水枯竭迹象24.以下现象呈负相关的是A.人口出生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B.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与人口迁移规模、范围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迁出量D.妇女受教育程度与生育子女数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据此回答25-26题25.该市迁入的人口特征有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26.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B.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C.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最近深圳市提出“速度深圳”向“和谐深圳”、“效率深圳”转化。
据此完成21-22题:27.下列措施有利于建设“和谐深圳”的是:A.扩大城市规模 B.进行合理功能分区C.增加城市绿地 D.改造旧城区,建设别墅群28.建设“效率深圳”正确的做法是:A.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加工工业 B.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C.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技术革新,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29.有关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加大B.只要有先进技术,人口增长就不会使环境恶化,反而使环境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C.人口数量的增长,客观上要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因此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是必然的D.不能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长30.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发达国家先后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用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来解释,下列选项中属于拉力和推力的分别是A.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城市中心区萎缩,乡村人口回升D.城市和乡村存在着密切的产品和服务上的联系2007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一章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成绩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80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8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峡移民搬迁虽然十分艰苦复杂,但也存在着诸多有利条件。
从土地资源看,三峡工程淹没耕地、园地2.83万公顷,而库区荒山草地尚有103万公顷。
此外,库区现有耕地中60%约50万公顷属中低产田。
从宏观上看,资源开发、移民开发以及由于三峡工程建设所带动的各种产业,可以拓展足够环境容量来安置库区移民……(1)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库区潜在的环境人口容量在哪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移民应坚持( )A.就近后靠,就地安置B.两条腿走路,就地安置为主,远迁、外迁为辅C.坚持一次补偿的方针D.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3)三峡工程建设,必然带动库区经济发展,请举出应运而生的第二、三产业的名称: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读我国1982年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纵坐标表示年龄组别,塔底横坐标表示某一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结合历史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处外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处内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外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处内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口年龄构成的这种较大的波动,给社会经济会带来哪些问题?3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8分)⑴说出A、B两国的名称。
⑵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同属于低安全度国家,资源安全状态优于其他5个人口大国。
说明两国各自拥有的资源优势。
⑶日本属完全低安全度国家,其资源环境有何特点?⑷中国资源环境问题还较突出。
为确保未来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请提出相关建议。
34、读下面的“奴隶贩子‘三角贸易’”航线示意图,回答各问:(1)先后进行奴隶贩卖的欧洲殖民国家是A.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法国B.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C.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D.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2)欧洲奴隶贩子从事贩卖奴隶的活动,多半采取三角航程,图中①为出程,②为中程,③为归程。
当时乘帆船来往一次约半年时间,可以做三笔生意,发三笔横财,真是一本万利而充满血腥的买卖。
但是在这一三航线的选择上,是很科学和合理的,请用风向和洋流的知识解释其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