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最高境界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生态文明是一种后工业文明的形态

如何理解生态文明是一种后工业文明的形态

1、如何理解生态文明是一种后工业文明的形态?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几种不同的文明形态,如狩猎与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社会文明形态的形成、发育和演替过程是渐进。

人类社会每一个阶段,常常有几种文明交叉重叠。

但是,在社会的一定阶段,总有一种文明形态起着主导作用,其它形态居次要地位。

工业文明脱胎于农业文明,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工具的巨大改进,工业文明使人类在利用资源方面摆脱了农业文明时期敬畏自然、“听天由命”的“必然王国”。

以化石能源为动力的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创造出丰富的社会财富,并从根本上变革了农业文明的文化形态,实现了社会的重大转型。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和人的生存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以敬畏自然、生产力和城市化水平低下、生活节俭等为特征的农业社会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征服自然、获取资源、高额消费相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结构为特征的工业文明,成为工业社会的主导文明形态。

然而,功利主义和拜物教价值观,从原料到产品到废弃物的非循环的生产方式,以及奢华浪费的消费方式,使工业文明陷于了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另一个“必然王国”,工业文明难以为继,生态文明的发育成为必然。

通过反思工业文明的弊端,摈弃工业文明的价值观和改进工业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人类进入到生态文明的“自由王国”。

2、为什么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两型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怎样的关系?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发展的内容和形式有着很大不同。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任务。

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是一个重大课题。

(一)“两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首先,从人类社会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进程看,建设“两型社会”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最新认识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产物。

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

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

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生态文明是指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

它强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生态文明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意识。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自然资源。

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珍贵性,不能过度开发和浪费。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文明强调推动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排放。

这种发展方式可以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绿色发展,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促进绿色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培育绿色产业,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生态文明要求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往往伴随着过度消费和浪费。

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从追求物质享受转向追求精神满足和环保意识。

我们可以选择低碳出行,减少能源消耗;减少食品浪费,保护粮食资源;推广绿色消费,选择环保产品。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我们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生态文明强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相反,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资源和生态环境;而经济发展也需要借助科技和创新来解决环境问题。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推动绿色投资和绿色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生态文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绿色发展;公民应该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意识,推动绿色发展,改变生活方式,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关系

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关系

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关系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技术进步,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飞跃。

然而,工业文明也给地球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导致了生态危机的不断加剧。

因此,如何在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之间找到平衡点,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

一、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工业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机械化生产与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社会和文化形态。

工业文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它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手工业阶段:手工业是工业文明的起源,它是人类首次利用手工工具进行生产的阶段。

手工业时期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其简单,生产能力有限,但它为后来的工业文明奠定了基础。

2.机械工业阶段:机械工业阶段是工业文明的第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机器的发明和应用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生产规模也得以扩大。

机械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3.化学工业阶段:化学工业阶段是工业文明的第二个重要发展阶段,它主要表现为化学合成和物质转化技术的发展。

化学工业的出现,推动了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4.信息工业阶段:信息工业阶段是工业文明的最新发展阶段,它是以计算机、互联网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

信息工业的出现,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

二、工业文明的影响工业文明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方面:工业文明的出现,使得人类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人类经济活动得以快速发展。

工业化的进程,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2.技术方面:工业文明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快速进步。

机器的发明和应用,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生产规模也得以扩大。

化学合成和物质转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生产出更多的化学制品和工业原料。

3.文化方面:工业文明的出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多元化和发展。

工业化的进程,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现代化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浅谈生态文明

浅谈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在当今社会,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一种新的文明,即生态文明的崛起势不可挡。

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生态问题,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明确列入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同的战略高度,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推进。

生态文明命题的明确提出,既是将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和长期探索生态环境建设实践并将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又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最新理论贡献,具有极其重大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因此,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对推动今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1、生态文明概述、内涵和特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具象化的表现形态。

它特别强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生态及其发展规律为基本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共生为最高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为内容,以引导人类走上可持续、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重点强调人类社会思想和行为的自觉和自律,强调人与周边环境之间的互相依靠、互相促进、和睦相处、共融共生,追求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

同时也诉求人和人,人与社会的和睦相处。

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前提条件和必备要素。

总而言之,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对工业文明负面效应进行深刻反思取得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歩。

生态文明的本质就是人们在人化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既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又有利于自然进化发展的生态环境成果。

而生态文明观就是基于这种环境成果并指导其发展的基本观念和认识。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关系之一,也是生态文明产生的特定社会领域和基本矛盾关系。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方面可以保持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和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是区别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建立在人类尊重自然、适应自然、科学利用自然基础之上的新型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时代,人类的生产空间高效集约,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天蓝山青水秀,生态产品丰盈富足。

在资源开发利用上,坚持绿色、循环的发展理念,积极发展一些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项目。

在自然系统方面,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

在环境保护方面,“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1],通过生物自净、物理自净、化学自净实现环境的循环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从空间格局开发到能源资源利用,从生态系统维护到自然环境保护都表现出一种积极健康的发展状态。

在这样一种宜居、健康的生存环境,人类必然生活得健康、长寿,人类社会必然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生态文明是一派天蓝山青水秀的气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好状态,而这恰恰是美丽中国的宗旨所在。

我国披肝沥胆,已走过64个年头,并取得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今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对于维护中华大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系统的持续性上都具有深远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和关系文明是对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在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总称。

文明一词渊源流长,《周易》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普光大地,属精神文明。

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2];在人文领域,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赵丽君,国政浩(中共徐闻县委党校,广东湛江524100)[摘要]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浅谈工业化进程中生态文明的建构

浅谈工业化进程中生态文明的建构

浅谈工业化进程中生态文明的建构一、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的缘由工业化是发展生产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工业化在提高生产效率,发展市场经济以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减少国内贫穷人口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占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目前而言,废弃或者减缓工业化的进程是不现实的,不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

西方的发展经验是采取原始的手段获取资源,不仅耗费巨大而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

而现在来看,且不说后者,单单是前者即资源问题也不能同当时同日而语。

现代的资源稀缺,各国都在努力积蓄资源,中国的工业想要保持现在的高速发展,就必须建立生态文明以辅助工业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国现在面临严重的生态保护问题,人们居住的环境日益恶化,沙漠化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与现存资源之间矛盾尖锐,生态环境对于工业污染的净化能力不够,这都制约着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加之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据现在的粗放型工业化的道路走下去,很可能在二十一世纪末会把资源消耗殆尽。

中国靠工业化的模式发展经济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为了保持我国的继续繁荣昌盛,为子孙后代留下足够他们生活的资源,国家早已投入大量的金钱和人员来研究生态文明的建设。

二、建设中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早在中国的古代,先人们已经提出了天人调谐思想。

所谓天人调谐,就是指天人相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主张人类征服自然,而与自然处于平等的地位,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规律改善、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自然则通过人为的改造进化。

儒家倡导畏天命、知天命、制天命,就是要人们对自然怀有敬畏之情,不得随意破坏自然环境,认识并掌握存在自然中的规律,遵循自然的规律行动,利用这些规律改善人们的生活。

道家的知常、知和、知止、知足以及佛家的众生平等,和谐相生的理念是殊途同归的。

这些理念为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我们创建现代化的生态文明铺设了基石。

在现在的观念中,生态文明包括工业的生态生产在内的。

公需课《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100分试卷

公需课《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100分试卷

1.单选题【本题型共13道题】1.(A),也称可持续消费,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

A.绿色消费B.节约消费C.环保消费D.都不对2.(A)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的目标出发,在生态经济系统的共生原理、长链利用原理、价值增值原理和生态经济系统的耐受性原理指导下,对资源进行合理开采A.生态工业B.传统工业C.现代农业D.都不对3.生态意识的重要特点在于用(A)的基本观点去观察现实事物,解释现实社会,处理现实问题A.生态学B.经济学C.伦理学D.人文学4.(A)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A.生态产业B.知识产业C.绿化产业D.人文产业5.(A)是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直接手段和重要工具。

A.科技B.规则C.道德D.法律6.现代生态文明观,是以尊重和维护(A)为主旨,以人类社会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A.生态环境B.自然环境C.人文环境D.生态文明7.中国经济由“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转变的最大制约是(A)。

A.科技水平落后B.传统农民太多,无法短时间内转变C.科技和农业没有很好地结合D.都不对8.(A)是以保护人体健康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所有科技活动的总称A.绿色科技B.绿色经济C.绿色团体D.绿色社会9.我国首个获批的生态省是?(B)A.山东B.海南C.浙江D.广东10.(C)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A.1980B.1981C.1982D.198311.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A)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代表了一种更为美好的社会和谐理想A.生态文明B.科技文明C.知识文明D.自由文明12.建立健全与生态城市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需要廉洁、高效、透明的政府体制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保证和(B)A.建设资源处理共享的平台B.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C.专门的政府部门配合D.建设政府部门上下沟通的有效机制13.(A)模式能使生产过程中向环境排放的物质减少到最低程度,实现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A.循环生产B.单向生产C.复合生产D.有机生产2.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1.垃圾分类工作,政府的任务重点包含:(ABCD)A.建立供垃圾分拣的专门场地B.制订垃圾分类标准,统一分类回收容器的颜色和标识,加强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的建设C.通过学校教育孩子,从孩子做起D.表彰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家庭2.以下选项可以概括生态文明的特征的有哪些?(ABCD)A.系统性B.平等性C.伦理性D.能效性3.判断题【本题型共5道题】1.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离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生态文明”这个理念的提出,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之后的第五个文明,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科学发展的实质阶段,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的最新发展。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他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同时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的5年间,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工作稳步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而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十八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浅谈生态文明

浅谈生态文明

浅谈生态文明目前生态文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此次我主要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对目前中国生态问题的了解和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解读及对此的理解这三方面谈谈生态文明。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

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工业文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

如今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环境的逐渐恶化,建立生态文明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在工业文明中,生态问题和经济发展始终存在矛盾。

而在二者的选择中人们往往选择后者,这使得生态上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一、水土流失(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二、荒漠化(典型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三、干旱缺水(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四、土壤次生盐碱化(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试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试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试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试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国家治国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是根据中国国情条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做出的正确决策。

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洞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国际化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庄严承诺。

生态,一般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存在状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一次顺应世界潮流的新选择。

作为一种基本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实践性提升,它将通过多种渠道对发展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重大的引导和调整,进而引导国家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

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科技等各个领域,它涵盖了全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涵盖了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全部内容。

生态文明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重点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植根于自然界之中,根植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中。

从性质上来讲,生态文明是一种文化伦理观,是用于指导全社会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形态。

如何理解生态文明是一种后工业文明的形态

如何理解生态文明是一种后工业文明的形态

1、如何理解生态文明是一种后工业文明的形态?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几种不同的文明形态,如狩猎与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社会文明形态的形成、发育和演替过程是渐进。

人类社会每一个阶段,常常有几种文明交叉重叠.但是, 在社会的一定阶段,总有一种文明形态起着主导作用,其它形态居次要地位。

工业文明脱胎于农业文明,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工具的巨大改进,工业文明使人类在利用资源方面摆脱了农业文明时期敬畏自然、“听天由命”的“必然王国”.以化石能源为动力的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创造出丰富的社会财富,并从根本上变革了农业文明的文化形态,实现了社会的重大转型。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和人的生存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以敬畏自然、生产力和城市化水平低下、生活节俭等为特征的农业社会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征服自然、获取资源、高额消费相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结构为特征的工业文明,成为工业社会的主导文明形态。

然而,功利主义和拜物教价值观,从原料到产品到废弃物的非循环的生产方式,以及奢华浪费的消费方式,使工业文明陷于了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另一个“必然王国”,工业文明难以为继,生态文明的发育成为必然。

通过反思工业文明的弊端,摈弃工业文明的价值观和改进工业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人类进入到生态文明的“自由王国”。

2、为什么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两型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怎样的关系?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发展的内容和形式有着很大不同。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是一个重大课题。

(一)“两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首先,从人类社会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进程看,建设“两型社会”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最新认识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产物。

浅谈我国为何要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浅谈我国为何要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浅谈我国为何要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刘年东 2014710029)摘要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是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超越。

当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课题进行前瞻性的、深入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结合社会发展浅析了我国为何要进行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伴随生态问题而来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十八大”报告中,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国家建设“总体布局”高度,并单篇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其意义深远。

生态文明建设是寻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保护环境的最佳结合点,强调人类要尊重、爱护自然,把自己当作自然界中的一员,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彻底改变那种认为自然界是可以任意索取和利用的观念。

一、时代背景1、国际背景人类进入21 世纪以来,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在此进程中,生态问题已成为一个关系人类生死存亡的议题。

其中,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尤为严重,由此引发的疾病、饥饿和贫苦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由于全球存在诸多生态问题和挑战,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就迫在眉睫,所以建立起新的文明——生态文明,以确保人类过上更为安全、舒适、美好的新生活。

这一种全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被人们建构出来,并逐步得到了认可,生态保护主义也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种方兴未艾的社会潮流。

2、国内情况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发展,人均GDP由1978年的226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6767美元,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也出现了很多生态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空气质量问题、饮用水质问题等。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因素对今后十几年、几十年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生态文明

论生态文明

论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提要】:生态文明的提出实现了对人类已有先进生态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缺乏相关的理念根基、法制保障和科技支撑,同时,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发展模式尚未完全形成。

因此,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发展模式,完善政府治理结构和相关法制,努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新标准。

【关键词】:人与自然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类的家园,珍惜自然就是珍爱人类自己,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存空间。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

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

在面对人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中,首先我们要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

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其次要树立生态效益是长远的经济利益,保护资源和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加强生态建设就是提高竞争力的理念。

资源和环境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

而日前我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已构成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在资源方面,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且分布很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在生态方面,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在环境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三废”问题十分突出。

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形态,这样才能更好的协调和平衡的发展经济,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

谈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谈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谈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对策摘要: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也不断的进步,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党在十八大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新理念,在十八大中进一步重点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讲其放在了突出地位。

本文介绍了生态文明的概念,阐述了加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重大意义对策1 生态文明的概念一般来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全部积极成果。

从狭义上说,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对应。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现为人们的生态意识的增强、生态制度的完善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等。

从广义说,生态文明是一种文明类型。

从人类文明形态演技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大体上经历了原始文明、从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现在正处于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的过渡时期。

文明基本类型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核心产业而加以区分。

工业文明是以工业为核心产业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则是以生态产业为核心产业的文明形态,是后工业文明时代的文明类型,它是人类社会(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弊端的基础上提出并且努力建设的一种文明形态,它不仅意味着要改造传统的产业结构、增长模式和消费模式,而且涉及到制度、观念等要素的全面变革。

从生态文明的结构来看,生态文明首先包括强烈的生态文明观念,这就要求我们摆脱“人类中心主义”,不能仅把自然看作人类征服和掠夺的对象,而应该把人看做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观念;其次,生态文明包括一系列为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而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再次,生态文明还包括人们在生态观念指导下和生态制度的规约下采取的生态实践活动。

试论生态与生态文明

试论生态与生态文明
建新 的文 明形 态—— 生 态 文明 。 关 键 词 : 态 ; 态文 明 ; 生 生 可持 续发 展 作 者简 介 : 利娟 ( 9 6 ) 女 , 南省 南 乐县 人 , 乡广播 电视 大学讲 师 郭 16一 , 河 新 中图分 类 号 : 9 3 C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3 6 8 2 0 )8—0 2 —0 1 0 —7 0 ( 0 2 0 08 3
进。
工 业 制冷 设 备 的 制 冷 剂 所 产 生 的 氟 氯 碳 化
合 气 体及 氧 化 氮 气 体 , 坏 了 大 气 臭 氧层 , 其 严 重 破 尤
的是 导致 极 地 高空 的臭 氧 层 出现 “ 洞 ” 空 。
— —
然 而 , 界 上 的 事 情 无 不 具 有 两 面 性 , 代 科 学 世 现
学 习论坛 20 0 2年第 8期
维普资讯
害。
— —
道 ( 如 部分 农 作 物 品种 的杂 交 改 良) 诸 。与 此 不 同 , 工 工 业装 备 下 的 农 业 生 产 和 传 统 的有 害 健 康
业 文 明极 大地 增 强 了 人类 对 自然 界 的作 用 力 度 , 人类
在 全球 蔓 延 。 现 代科 学 和 技 术 的迅 猛 发 展 和 广 泛 应


工业 机 器 、 筑 机 械 、 通 运 输 工 具 等 所 产 建 交
生 的高度 嘈杂 的 噪声 , 重危 及 人 类 生 活环 境 和 人 身 严 健 康 , 谓之 “ 此 噪声 污染 ” 。
— —
伴 随着 乱 砍 滥 伐 , 地 植 被 遭 到 严 重 破 坏 , 大
回首 人类 文 明 的漫 漫 历程 , 们 可 以发 现 它先 后 我

谈谈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谈谈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谈谈对生态文明的认识说到生态文明,我们首先来说说生态文明的定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下面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生态文明吧!三百年的工业文化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也没有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文明包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消费模式。

”“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

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

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

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

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

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时代王珂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一个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为中国从经济大国走向强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中国经济已经站在了较高的发展平台上。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本快速上升,我们从经济发展中得到的红利在下降,需要发展方式的转型。

生态文明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也是最大的一个亮点。

生态文明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了提供了更大的背景、很好的依据。

但是生态文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认识、解读它。

回溯历史,中国有两次大转型,第一次是在毛泽东领导下,从资产阶级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型,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第二次是在邓小平领导下,实现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依靠市场经济初步建立起一个经济繁荣的中国。

十八大之后,中国将迎来第三次历史性转型,即从文明转型的高度,从高能耗、高代价的不可持续工业文明,使中华民族走向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转型。

一、人类文明转型的历程1、什么是文明。

汉语"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在现代汉语中,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一词相对立。

我们要注意文明与文化这两个词汇有含义相近的地方,也有不同。

文化指一种存在方式,有文化意味着某种文明,但是没有文化并不意味“野蛮”。

汉语的文明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知识与技术反而比较弱。

哲学、宗教、艺术萌芽之前,是没有文明史的,只有莽荒史、原始部落史。

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含义为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

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

英文中的文明含义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

19世纪之前西方对文明的定义比较狭隘,认为生产方式先进,知识丰富就代表文明,而生产能力低下,礼仪不合西方的定义就是野蛮,所以当对非洲和美洲进行侵略的时候总是定义为文明战胜了野蛮,但是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其实是真正的野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 晓 第
(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10 8 ) 0 0 3 摘 要: 生态文明, 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 , 它不仅是 环境 保护工作 的指 导思想, 更是一种重要 的理念 。加 强生
态文明建设是 我国进入 重化 工业阶段 的必然要 求 ,是资 源环境制 约的现实选择 ,更是维护全球 生态安全 的客观 需
理念转变这样的高度上来 , , 因此 生态文明不仅是环境保护工作
的指导思想, 更是一种重要的治国理念。 我国的环境问题确实已
二 、 国建 设 生态 文明 的必 要性 我
1 国已进入重化工业 主导的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要 求 . 我 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经成为影响我们长期发展和社会和谐 的一块大“ 短板”靠一般 ,
看, 重工业 增长也发挥着 主导作用 。19 - 2 0 年工业增长 98 0 2 为 92 同期 G P增 长 77 工业 增长 高 出 G P增 长 1 . %, D . %, D . 5
护的地位 , 但还不足以从总体上改变“ 以环境换发展” 的发展模 式, 二者还是分隔状态 。到 9 年代 , 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0 提 开始 使环境保护理念进 ^ 经济发展的决策之中,开始改变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分别决策 , 分别处置的隔阂状态 , 但环境保护还远远 没有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不足 以深刻地影响和约束人们的 经济行为和生活行为。 现在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把人与 自然和谐
收 稿 日期 :0 8 0 - 8 2 0 - 2 2
个 百分点 ;0 2年 G P增 长 1.%, 20 D 02 工业 增长 8O 工业增 .%, 长高 出 G P增长 22个百分点 。2 0 年 G P增长 91 在 D . 03 D . %, 农业 和服务业增长速度均 比上一年有所 减慢 的情 况下 , 工业 增长速 度却 达到 了 1.%, 出 G P增长 79个百分点 。同 7O 高 D . 时, 我们 已把加 快城 市化发展 , 逐步消除二元结构 , 作为调整
性地在政策上做些小的调整 , 者 底解决问题 , 必须通过对
随着我 国经济改 革开放之 初的“ 轻化 ” 型经 济特征正 向
自主主导 的 、 带动力较强 的、 可持续 的“ 重化工业 ” 向发展 。 方
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才能使我国资源和环
境 支撑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生态文明作为—种基本的执 政理念,将通过各级政府的具体执政行为而对发展方式和人们 的生活方式进行重大的引导和调整 ,进而引导国家走科学发展
所谓生态文明, 是人类文明的—种形式 。 以尊重和维护生 它
态环境为主旨, 以可持续为 目标。 这种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 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 共处共融 。 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 , 强调 尊重和保护生态 。十七大报告提出“ 建设生态文明” 作为中国实 现全面建设 康社会奋斗 目标的新要求之一 , 小 并明确提出“ 必须
作者简介 : 晓第( 9 3 ) 男, 张 16 一 , 安徽 庐江人 , 博士研 究生, 事资源产业经济研 究。 从
2 0 工业增加值 增长 率为 1.%, 中 , 0 2年 2 6 其 重工业增 长率为
1。% ,轻 工 业 增 长 率 为 1.% ,0 3年 则 分 别 提 高 到 3l 21 2 0 1.%、86 7O 1. %和 1.%。两年中重工业 比轻工业 的增长分别 46
高 出了 1 个百分点 和 4个百分点 , 工业 占工业增加值 的比 重
要 。加强 生态文明建设是工业文 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 强生态文明建设 , 以实现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为 目的, 国家 加 要 以 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作保 障。 关键词 : 生态文明; 工业文明 ; 环境
中图分类号 :0 22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号 :6 3 2 1 20 )5 O 1 - 2 F6 . A 17 — 9 X(0 80 一 19 0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 、 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放在工业化 、 现代化发展
战略的突出位置 , 落实到每个单位 、 每个家庭”这充分体现了生 , 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 】 o十七大提 出要加强生 态文明建设, 还有一层原 因, 内“ 加大力度” , 很难彻底解决问题 , 必须上升到基本价值
维普资讯
20 年 第 5 08 期 总第 2 4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0N0MI R EARC GUI C ES H DE
No 5, 0 8 . 20 S ra .4 e ilNo2
试 论 生 态 文 明 是 工 业 文 明 发 展 的 必 然 结 果 与最 高 境 界
例也从 6 .%提高 到 6 . 09 46 %。重工业增长不仅 明显超过轻工
的道路。 从我国环境保护的历程 , 我们可 以 出生态文明治国理 看
念的演变过程。上世纪 8 0年代提出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 , 赋予环境保护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有利于提高环境保
业 , 为带动工业 增长 的主导力量 , 成 而且从 整个 经济增长来
的精神贯穿到包括人 的思想道德发展在内的整个社会文明发展


生态 文明 的 内涵及 其 形成 背景
的体系之中,实际上对以往的治国理念有实质性提升 ,境界更 高, 产生效果也将更久远 , 是对工业文明的全面提炼与升华 , 生 态文明是工业文明的发展与归宿。我们要深刻领会“ 生态文明” 的政治内涵, 彻底实现执政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战略上 , 把生 态文明同物质文明 、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相并列 ; 在实践 E, 把生 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硬指 标; 在考核上 , 不再只关J G P而是主要看当地经济发展效率、 D, 质量和区域生态质量改善情况。只有实行生态环境“ 一票否决” 制度, 才能实现真正的生态文明P 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