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中国的史传文学

合集下载

史传文学

史传文学

史传文学中国史传文学是中国历史文学的一部分,它具有历史文学的一般特性,兼有历史科学与文学艺术二种成分。

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的历史著作。

中国史传文学总体的变化大致可以概括为先秦的传记萌动、两汉的古典辉煌、唐宋的史传嬗变和杂传繁荣、明清的传记趣味转向和现代传记内容形式的革新几个阶段。

我国史传文学产生的年代久远,可以追溯到历史文学的最初形态。

和世界上其它国家一样,我国也存在着一个“传说的时代”。

那时还没有产生文字,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故事,如黄帝擒蚩尤、鲧禹治洪水、姜嫄生后稷等,都是口头方式流传的。

自从产生了文字,代代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史诗便被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一部分还被经过改造而成为史籍的材料。

我国是一个十分重视历史典籍编写的国家,史籍丰富,起源很早,如《左传》中所说的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及失传的百国春秋,还有孔子修订的我国第一部历史典籍《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史籍编写空前发展,产生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不朽之作。

史官或史学家在编撰这些史籍时,受到口头历史文学的影响,也不乏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他们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注意了情节与细节的生动,在描写人物时,突出了人物言行的个性特征,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这些史籍又称之为先秦史传文学。

继承先秦史传文学传统,并有重大创新的历史文学,是《史记》。

《史记》突破了先秦史传以事为中心的编年体形式,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述方式,以成熟的传记文学开辟了我国历史文学的新纪元,为中国后世文学提供了一系列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成功经验。

继《史记》之后,另一部传记文学名著是东汉班固的《汉书》,这是一部“包举一代”的纪传体断代史,以详赡的资料展现了西汉广阔的社会生活与各种人物的精神风貌。

其文学性在总体上不及《史记》,但一些人物传记中的历史事件也描述得绘声绘色,历史人物刻画得也栩栩如生,如晁错、李陵、苏武等人的传记,人物形象鲜明而传神,其艺术性并不比《史记》人物传记逊色。

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

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

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史传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精神。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去探寻古人的智慧与足迹。

那么,古代史传文学究竟有哪些特点?我们又该如何去鉴赏它呢?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其真实性与历史性上。

它往往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蓝本,力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过去的种种。

例如《史记》,司马迁在撰写时,广泛搜集资料,进行了严谨的考证和梳理,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后人了解秦汉历史的重要依据。

这种真实性并非绝对的、毫无偏差的,而是在尊重历史大框架的基础上,通过作者的选择和加工,展现出历史的风貌和发展脉络。

其次,古代史传文学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精彩的对话以及对人物行为的刻画,使得历史人物跃然纸上,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左传》中的郑庄公,其心思缜密、老谋深算的形象通过“郑伯克段于鄢”这一事件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史记》中的项羽,其勇猛无畏、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者,古代史传文学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它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简单记录,更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人生、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孔子修订的《春秋》,就以微言大义著称,通过简单的字句表达了对善恶、是非的评判。

另外,古代史传文学在语言表达上也颇具特色。

简练而准确的文字,往往能够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和情感。

《战国策》中的言辞,犀利而富有说服力,展现了纵横家们的巧舌如簧。

那么,我们该如何鉴赏古代史传文学呢?首先,要了解历史背景。

只有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史传文学所描述的事件和人物。

比如读《三国志》,如果不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各方势力的角逐,就难以真正理解那些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为。

其次,要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关注作者是如何通过各种手法塑造人物的,思考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同时,也要将人物置于历史背景中,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他们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章 先秦史传文学

第三章 先秦史传文学

第三节 国别史《战国策》
《战国策》是纵横策士所辑,供策士学习游说人主的教科书,其主 要内容,是战国时谋臣、策士游说人主之辞。刘向按国别兼及时间 编排次序,名其曰《战国策》,共33编。 战国策的说辞高悬功利,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①揣摩心理,以利劝上
②善用譬喻,类比推理
③不引《诗经》《尚书》而用寓言
《左传》的流传与影响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从战国以至汉 初,《左传》流传甚广,因其文字浩繁, 有学者有目的地截取《左传》的叙事, 发表自己的见解,成书《左氏微》《铎 氏微》《虞氏春秋》等。
《左传》叙事的用词、句法、简约传神 的特点都为后世史家树立了典范。自 《史记》之后,史传文学不可或缺的 “论赞”,其形制直接来源于《左传》 的“君子曰”。《左传》从外在言行刻 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影响到小说、戏曲等 文学作品,形成中国特色的叙事方式。 以《左传》为代表的先秦史传文学对历 史事件的道德价值的重视也影响到后世 文学作品。
——刘知几《史通》
《左传》如“秦伯犹用孟明”,突然六字起句;……只一“犹”字,读 过便有五种意义:孟明之再败、孟明之终可用、秦伯之知人、时俗人之 惊疑、君子之叹服。不待注释而后明,乃谓真简;读者明眼,庶几不负 作者苦心。“犹”与“曰”皆句中,只着一字而言外而反三隅矣。
——魏禧《日录》二编《杂说》
第二节 编年史《左传》
——《春秋穀梁传》
第一节 先秦史传文学概说
《国语》
《国语》的记载,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大部分是春秋时史事,以 国分类,叙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兴衰成败以及君臣 之间的嘉言善语,与《左传》多有重合之处,思想倾向亦与《左传》基 本一致。
“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汉代文学-史传文学PPT文档48页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汉代文学-史传文学PPT文档48页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汉代文学-史传文 学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谢谢!

史传文学的发展历程

史传文学的发展历程

史传文学的发展历程史传文学是一种以史实为基础,通过叙事和描写的方式,展现历史人物的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文学体裁。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记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古代传记文学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风气注重个人行为和品德修养,因此出现了一批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记文学作品。

例如《左传》中的史官所著《公仪传》和《叔孙通传》,记录了各个时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事迹,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影响深远。

进入汉代,传记文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汉书》是西汉史学家班固所撰写的一部史传文学巨著,收录了汉朝的历史和人物传记。

班固在撰写《食货志传》和《王莽传》时采用了小说的手法,给予人物更多的想象和表达空间,使传记文学更富有艺术性。

到了唐宋时期,传记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唐代的传记文学主要以官吏和文人为主题,如《新唐书》和《旧唐书》等。

这些著作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也逐渐发展为介绍官员的政绩和文学成就的工具。

宋代的传记文学更加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心理描写,代表作有《宋史》和苏轼的《状元日记》。

这些作品注重个性化的叙事和生动的描写,使得传记文学更加丰富多样。

明清时期,传记文学进一步壮大。

明代良渚的《明史》和朱权的《朱子文集》都是重要的传记文学作品。

清代以纪实为主的传记文学作品则更加广泛,如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和周南谷的《纪事堂读书志》等。

这些作品通过记录历史事件和人物生平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思想风貌。

现代史传文学则在近现代迎来了一次新的高潮。

鲁迅的《南腔北调集》和《中国小说史略》等作品,不仅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历史事件,也对人物的心理和社会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论。

另外,马季文的《中国历代人物辞典》也开创了一种新的传记文学形式,通过对历史人物的逐一分类和介绍,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工具。

总的来说,史传文学经历了从古代传记文学到现代史传文学的漫长发展过程,同时也兼收并蓄了文学和历史研究的成果。

在未来,史传文学将继续发展,适应时代的需求,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历史故事。

古代史传文学得特点及其鉴赏方法

古代史传文学得特点及其鉴赏方法

古代史传文学得特点及其鉴赏方法中国史传文学就是中国历史文学得一部分,它具有历史文学得一般特性,兼有历史科学与文学艺术两种成分。

从文学得角度瞧,它就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得文学作品;从史学得角度瞧,它就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得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得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得历史著作。

一、史传文学得特点从文学得角度瞧,史传文学就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得文学作品;从史学得角度瞧,它就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得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得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得历史著作。

我国史传文学产生得年代久远,但还不就是历史文学得最初形态。

与世界上其她国家一样,我国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前,也存在着一个“传说得时代”,那时还没有产生文字,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故事,如黄帝擒蚩尤、鲧禹治洪水、姜嫄生后稷等,都就是由口头得方式流传得,具体得形式表现为神话、传说与史诗。

这些口头传播得历史文学,就是原始先民面对不能支配又不甚理解得外界,经过不自觉得幻想式得思维加工,而形成得一种认识,充满了虚妄色彩,但透过虚妄得表层可以瞧到其反映客观得本质,虚妄得背后有历史得影子。

自从产生了文字,社会跨入了文明得门槛,代代口耳相传得神话、传说、史诗便被以书面得形式记录下来,一部分神话、传说、史诗还被经过改造而成为史籍得材料。

我国就是一个十分重视历史典籍编写得国家,不仅史籍丰富,而且起源很早。

《左传》中所说得《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及失传得百国春秋且不论,仅我们传习得孔子修订得《春秋》,就比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得《历史》还要产生得早。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史籍编写空前发展,产生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不朽之作。

那些史官或史学家在编撰这些史籍时,自然受到口头历史文学得影响,也不乏丰富得艺术想象力。

她们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注意了情节与细节得生动,在描写人物时,突出了人物言行得个性特征,具有引人入胜得艺术魅力,我们把这些史籍又称之为先秦史传文学。

史传文学

史传文学

史传文学导读:中国史传文学是中国历史文学的一部分,它具有历史文学的一般特性,兼有历史科学与文学艺术二种成分。

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的历史著作。

中国史传文学总体的变化大致可以概括为先秦的传记萌动、两汉的古典辉煌、唐宋的史传嬗变和杂传繁荣、明清的传记趣味转向和现代传记内容形式的革新几个阶段。

我国史传文学产生的年代久远,可以追溯到历史文学的最初形态。

和世界上其它国家一样,我国也存在着一个“传说的时代”。

那时还没有产生文字,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故事,如黄帝擒蚩尤、鲧禹治洪水、姜嫄生后稷等,都是口头方式流传的。

自从产生了文字,代代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史诗便被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一部分还被经过改造而成为史籍的材料。

我国是一个十分重视历史典籍编写的国家,史籍丰富,起源很早,如《左传》中所说的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及失传的百国春秋,还有孔子修订的我国第一部历史典籍《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史籍编写空前发展,产生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不朽之作。

史官或史学家在编撰这些史籍时,受到口头历史文学的影响,也不乏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他们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注意了情节与细节的生动,在描写人物时,突出了人物言行的个性特征,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这些史籍又称之为先秦史传文学。

继承先秦史传文学传统,并有重大创新的历史文学,是《史记》。

《史记》突破了先秦史传以事为中心的编年体形式,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述方式,以成熟的传记文学开辟了我国历史文学的新纪元,为中国后世文学提供了一系列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成功经验。

继《史记》之后,另一部传记文学名著是东汉班固的《汉书》,这是一部“包举一代”的纪传体断代史,以详赡的资料展现了西汉广阔的社会生活与各种人物的精神风貌。

其文学性在总体上不及《史记》,但一些人物传记中的历史事件也描述得绘声绘色,历史人物刻画得也栩栩如生,如晁错、李陵、苏武等人的传记,人物形象鲜明而传神,其艺术性并不比《史记》人物传记逊色。

史传文学名词解释

史传文学名词解释

史传文学名词解释
嘿,咱来说说史传文学呀!史传文学,那可真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
明珠呢!就好比是一部部精彩绝伦的大戏,把过去的人和事活灵活现
地展现在咱眼前。

你想想看呀,不就是典型的史传文学嘛!那里面的人物,一个个都
那么有血有肉,像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多威风啊!这不就跟咱现
在看的超级英雄电影似的嘛。

还有那一个个故事,不比电视剧还精彩?像勾践卧薪尝胆,那是多么励志的情节呀,难道不吸引人吗?
史传文学可不是简单的记录哦,它是带着情感和温度的。

就像咱跟
朋友聊天,绘声绘色地讲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它把历史变得生动有趣,不再是干巴巴的一堆文字。

比如说里的那些战争描写,紧张激烈得让
人感觉就像自己在战场上一样,能不刺激吗?
咱再看看那些史传文学里的人物形象塑造,那叫一个绝呀!每一个
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仿佛他们就站在咱面前。

这不就跟
咱在生活中认识的各种人一样嘛,有的豪爽,有的狡诈,有的善良,
丰富多样得很呢!像廉颇蔺相如,一个莽撞直率,一个睿智大度,他
们之间的故事多有意思呀,这难道不让你有深入了解的欲望吗?
史传文学对于咱了解过去的社会、文化、风俗等等,那可是太重要啦!它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古代世界的大门。

咱能透过它看
到古人是怎么生活的,怎么思考的,怎么奋斗的。

这多有意思呀,不比玩游戏还好玩?
总之呀,史传文学是个超级宝藏,里面有无尽的精彩等着咱去挖掘呢!咱可得好好珍惜,好好去领略它的魅力呀!。

史传文学导读

史传文学导读

史传文学导读史传文学是一种以史实为基础,通过文学手法进行叙述的文学形式。

它以人类历史中的真实事件和人物为素材,通过生动的文字描写和情感表达,向读者展现历史的光辉和人类的伟大。

本文将介绍史传文学的特点和魅力,并探讨如何在创作中准确表达人类的视角。

史传文学的特点之一是以史实为基础。

在创作史传文学时,我们应该遵循历史真实性的原则,确保所写的事件和人物都有可靠的依据。

这样才能让读者对所阅读的内容产生信任感,并且对历史有更准确的认识。

史传文学注重情感表达。

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故事。

在创作中,我们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和句式,刻画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仿佛亲身经历其中。

史传文学需要结构合理,段落明晰。

在文章中,我们应该合理安排内容的顺序,以增强阅读流畅性。

可以使用适当的标题来引导读者,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中的重点内容。

同时,段落之间的衔接也很重要,应该确保逻辑清晰,使读者能够顺畅地跟随故事的发展。

史传文学的创作应该充满情感,给读者以真实感受。

我们可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历史事件的现场。

要避免使用依赖图像的语句,而是通过生动的文字来刻画景物和人物,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受。

史传文学的创作应该准确无误,严肃认真。

我们要避免歧义或误导的信息,确保所写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

同时,要避免反复提出同一个问题,以避免读者的疲劳和厌倦。

总的来说,史传文学是一种将历史和文学相结合的优秀形式,它通过生动的文字描写和情感表达,向读者呈现出历史的真实和人类的伟大。

在创作中,我们应该以人类的视角进行写作,使文章富有情感,并使读者感到仿佛是真人在叙述。

同时,要注意文章的自然度和流畅度,避免让人感觉像机器生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历史的魅力。

史传类文学特点及教学策略

史传类文学特点及教学策略

史传类文学特点及教学策略
传统历史传类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类型,它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以叙事的方式记录历史,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传统历史传类文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叙事性强。

传统历史传类文学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以叙事的方式记录历史,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艺术性强。

传统历史传类文学以叙事的方式记录历史,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其文学艺术手法多样,如比喻、拟人、抒情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三、社会性强。

传统历史传类文学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其文学艺术手法多样,如比喻、拟人、抒情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想。

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理解传统历史传类文学的特点。

通过对传统历史传类文学的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传统历史传类文学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传统历史传类文学。

二、引导学生分析传统历史传类文学的文学艺术手法。

通过分析传统历史传类文学中的文学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抒情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历史传类文学的文学艺术手法,从而更好地理解传统历史传类文学。

三、引导学生分析传统历史传类文学的社会性。

通过分析传统历史传类文学中的社会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历史传类文学的社会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传统历史传类文学。

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历史传类文学,从而更好地理解传统历史传类文学。

第三讲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总结

第三讲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总结

• 4)小说题材从描写文人生活,转向对社 会生活的全面描写,小手工业者、城市平 民、妇女、小商人等成为作品的主人公。 • 5)小说由史传体向说唱体发展。宋元以 前的小说主要接受史传文学的影响,从宋 元时代起开始了说唱体小说的新阶段,中 国古代小说的民族形式和风格都与说唱文 学的特点密切相关。
• 标志着这个历史转变的是宋元短篇话本和 在话本基本上发展起来的《三国演义》和 《水浒传》。这两部杰作虽成书于元末明 初,但它的骨架却是在宋元时代形成的。 严格地说,它们不是明初社会的产物,而 是宋元时代市民文学的硕果。

《偷拳》也是宫白羽重要的作品。说的是 清代冀南广平府少年杨露蝉偷拳学艺的故事, 杨露蝉为学拳赴陈家沟寻访太极陈,为陈所拒, 后杨露蝉扮哑巴混入陈府为佣,潜入陈邸,历 尽艰辛,终于学得惊人艺业,名震京师。它一 方面通过杨露蝉三年假装哑丐,受尽磨难,自 投太极陈门下偷学太极拳,表现“侠”的卓绝 不拔、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写杨露蝉入陈 门前的5年被太极陈拒之门外,到处拜师,遇 到了多少“伪侠”,由此批判了武侠世界名不 副实的一面。 • 以宫白羽为代表的旧武侠小说对中国古代 武侠小说精华的吸收,说明现代小说与古典小 说的一脉相承性。金庸高度评价宫白羽的作品, 说他“对中国武侠小说的发展作出过一定贡献, 堪称三四十年代武侠小说文坛上一代宗师”。

曾接受过鲁迅指导和影响的白羽原本有志于新文 学,受生活所迫,无奈才去写武侠小说。一部《十二 金钱镖》的无心插柳之举却使他名声鹊起,从此开始 了武侠创作。《十二金钱镖》主要写劫镖者“飞豹子” 袁振武与护镖者“十二金钱”俞剑平比武竞技的经过。 此小说中的“侠客”往往懦弱世故,虽身怀武功却与 常人无异。这对于传统的侠客形象,无疑是一种颠覆。 其目的在于揭示:侠客“并非‘超人’ ,武功再高, 也做不了“救世主”,且往往要向现实低头”(叶冷 《白羽及其书》)。宫白羽的《十二金钱镖》,之所 以甫一问世便赢得广大读者喜爱,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是因为宫白羽并不像前人那样胡编滥造,将武侠小说 写得荒诞不经,而是严格遵循鲁迅的教诲,将武侠当 “人”来写,写他们的七情六欲,写他们崇高光明的 一面,也写他们渺小自私的一面,还写他们无能与无 奈的地方,通过他们来揭示社会、批判现实。

第三章先秦史传散文(共17张PPT)

第三章先秦史传散文(共17张PPT)
第三章 文
先秦史传 散 (shǐ chuán)
第一页,共十七页。
第一节 历史(lìshǐ)散文的形成与《尚 书》《春秋》
一、历史散文(sǎnwén)的形成
古代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记事而出现的。 史官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 采,推动了古代散文的发展。
第二页,共十七页。
二、《尚书(shàngshū)》与《春秋》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为《春秋左氏 传》。成书约在战国初年。
《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 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第六页,共十七页。
二、《左传(zuǒ 》的思想倾向 chuán)
《左传》的思想倾向基本上属于(shǔyú)儒家, 其中有保守的一面,也 wǎn)巧妙的辞令
《左传(zuǒ chuán)》辞令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 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 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 温文尔雅之态。
第十五页,共十七页。
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 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 卫,兄弟(xiōngdì)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 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 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 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 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
第八页,共十七页。
叔向曰:“然,虽吾公室今亦季世也。戎马不驾,卿 无军行。公乘无人,卒列无长。庶民罢敝,而宫室滋 侈。道殣相望(dào jìn xiāng wàng)而女富溢尤。民闻公命, 如逃寇雠,栾、郤、胥、原、孤、续、庆、伯,降在 皂隶。政在家门,民无所依。君日不悛,以乐慆忧。 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
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
第十二页,共十七页。

《大学语文》第三讲(秦汉文学)

《大学语文》第三讲(秦汉文学)

3、内容多样 在秦汉时期,新出现的文学样式有赋、乐 府诗、五言诗(特别是文人五言诗)、七 言诗、人物传记、小说等,文学样式是多 样的。
• 4、作家不少
• 在秦汉时期,所涉及的重要作家有李斯、 贾谊、晁错、枚乘、司马相如、司马迁、 扬雄、张衡、班固、辛延年、赵壹等。

有人提出了秦无文学的观点。客观地说,秦代文坛是寂寞的。 不发达的,但肯定还有不少的文学作品,包括民歌在内,只 是没能更多地流传下来罢了。





☆《史记》的史学精神。 1、实录精神。 最重要的是“不虚美,不隐恶”。这成了后代一些正直的 史官秉笔直书必须遵循的原则。他在对史料的分析、处理 过程中,始终贯串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寄寓了 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 2、批判精神。 总体上看,《史记》不是一部为统治者唱赞歌的史书(当 然其中也不乏赞颂性的传记,如《李将军列传》、《廉颇 蔺相如列传》等),而是一部批判性的史书。尤其对汉王 朝的历史,对当代汉武帝时代的政治,司马迁始终保持冷 峻的眼光 。 3、人本精神。 《史记》首创的以“纪传”为主的史学体裁,第一次以人 为本位来记载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 高度重视。

二、汉代辞赋
赋:

“赋”作为文体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它的文体是诗和文的 综合体,《诗经》、楚辞、先秦散文都是赋的源泉。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 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 往并举连称。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 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 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史记》中称屈 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

汉魏第三讲

汉魏第三讲

(一)鸿门宴 1、“鸿门宴”中的经典场景 项羽入秦、曹无伤反间、范增议论(急) 项伯夜访、沛公约婚、张良出策(缓) 刘邦谢罪、项羽心软(缓)
范增不依、项庄舞剑
(急) 樊哙闯帐 (急,“鸿门宴”的高潮部分) 沛公如厕出逃 (缓) 张良献璧、范增摔璧 (急)。
2、“鸿门宴”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项羽:正面形象:勇武粗豪、直率磊落 性格缺点:头脑简单、刚愎自用、不听劝谏、 残暴无道 刘邦:正面形象:善听人言、机智灵活、 性格缺点:贪财好色、怯懦“无能” 张良:沉稳、有智慧、有谋略(早年的隐忍,晚年的 明哲保身) 樊哙:勇猛粗犷、善言多辩 范增:老谋深算、性格急躁
(2)师承:受学董仲舒;问故孔安国。 3、三次壮游: (1)20岁(前126年)曾经到东南一带。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2)35岁:(前111年)出使西南夷少数 民族地。 (3)前110年:参加泰山封禅大典。
4、李陵之祸:
(1)汉高祖时经济状态:“汉兴,接秦弊,……自天子不能 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前201年,白登山之围。 (2)汉惠帝、吕后时:前192年,羞辱吕后之书。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 境,愿游中 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 易其所 无。” “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日自图,年老 气衰,发齿坠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 (《汉书·匈奴传》)
三、《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1.司马迁作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在
《史记》一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为后代 作家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2.《史记》中 刻画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从不同 侧面集中体现了上述精神,许多人物成为后 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给他们以鼓舞和 启迪。3.《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 古代散文的楷模,它的写作技巧,文章风格, 语言特点,无不令后代散文家所崇尚。

3第三编 秦汉史传(《左传》、《史记》精讲)

3第三编 秦汉史传(《左传》、《史记》精讲)

• 赋《青蝇》而退。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 成恺悌也。
----------------------------------------------------于是朗诵了《青蝇》一诗,然后退出。宣子表示道歉,并让
他到会参与事务,以便成全自己平易近人的君子的声名。
营营青蝇,止于樊,恺悌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 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 酒於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 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 ‘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 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 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 吾未知所税驾也!” (李斯由穷入贵之后 的这番感慨,说明了什么?)
7.文学上,史传文学在叙事传统、人物塑 造、语言艺术等方面对古代散文、小说 的影响则更为深远。以《左传》、《史 记》为代表的史传文学是后世散文创作 的范本。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产 生和独特艺术的形成更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驹支不屈于晋》
• 十四年春,吴告败于晋。会于向,为吴谋楚故也。 范宣子数吴之不德也,以退吴人。 • 执莒(jǔ)公子务娄,以其通楚使也。 --------------------------------------------鲁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59)春天,吴国将战败的消息告知了晋国。 晋国范宣子同各国大夫在向地会晤,商讨为吴伐楚之事。范宣子责备 吴国趁楚丧而侵楚为不道德之举,因以拒绝吴人。拘捕了莒国公子务 娄,因其使者往来楚国。
• 范宣子仗着晋国的强大,仗着自己的先君曾有恩 于羌戎,对驹支气势汹汹,把晋国霸主地位的动 摇归咎于驹支。戎子驹支则据理力争,逐层辩驳。 首先说晋国所赏赐的土地是荒芜不毛之地,不足 以称大恩大德。其次说羌戎帮助晋国在肴地全歼 秦军,可以说已经报恩了,之后更是鞍前马后, 毫无二心。最后暗示晋国所以众叛亲离,乃是其 自己一手造成的,与羌戎无关。全部辩辞不卑不 亢,语气委婉而正气凛然,使范宣子不得不服。

中国古代的文史关系——史传文学概论

中国古代的文史关系——史传文学概论

参考资料史传文学,又称历史文学,即史乘而有文学价值者,换言之,就是兼具史学和文学两种属性的历史记载。

它在文化史上属于所谓“边缘”学科。

研究史传文学,不但能够了解它本身的规律,拓宽文学史的领域,并且对于弄清文、史间的密切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的过程,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而为了探讨相关史传文学的诸多方面,又必须首先对古人的文史观点,即他们如何看待文与史的关系(其间的合与分,联系与区别),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否则就难以理解,历代史传(包括正史和野史)缘何都具有某种水准的文学性。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特设了《史传》一篇。

这是首次对史传散文加以专门论述。

“史传”里的“传”,并不是今天所说的人物传记。

篇中谈到,孔子“因鲁史以修《春秋》”,因为“睿旨幽隐,经文婉约”,与之同时的左丘明得其微言大义。

“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

刘氏接着对这种“传体”作了明确的解释:“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人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

”“传”作为一种解说经义的文字,它在古籍中常常与“经”字连文。

《史记·太史公自序》:“儒者以《六艺》(按,即《六经》)为法。

《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史传”一名似即仿“经传”而创。

《汉书·艺文志》著录了《春秋古经》及其《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等,《儒林传》亦述及汉初北平侯张苍等人“皆修《春秋左氏传》”。

《春秋》本来是与“晋之《乘》、楚之《táo@①杌》”一样的史书,后被列为《六艺》(《六经》)之一。

很明显,《春秋左氏传》一类著作,既可称为经传,又可视为史传。

这样,汉儒事实上已把“史”与“传”结合在一起了。

但“史”、“传”二字连文,成为一专门术语,又是在什么时候呢?“史传”一语被广泛采用,无疑是在刘勰以专篇论列之后。

比刘氏稍后的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里说:“若夫委自天机,参之史传,应思悱来,勿先构聚。

”此后魏收颂扬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说他“史传百家,无不该涉”(《魏书》卷七)。

史传文学的发展历程

史传文学的发展历程

史传文学的发展历程史传文学是指通过具体人物的生平事迹来讲述历史,以展示和传达历史真相、启示人们的文学体裁。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最早的史传文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记和纪实文学。

在中国,最早的史传作品可以追溯到《左传》和《国语》等历史记载。

这些作品是通过记载各国国君、官员的言行来反映时局和揭示历史真相的。

在古希腊和罗马,也有类似的传记文学,如普拉托等人所写的伟大人物的传记。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到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史传文学逐渐脱离了纪实记载的框架,开始跨越了历史和文学的界限。

在中世纪的欧洲,鲁特拉利乌斯·撒克维利乌斯的《亚历山大大帝的传记》和贝代的《查理曼大帝》等作品,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记载,而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悬疑处理来吸引读者。

到了近代,史传文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随着启蒙思想的兴起,人们开始对历史的真实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时,小说和戏剧等文学体裁也对史传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曹雪芹的《红楼梦》就可以被视为一部巨大的史传作品,通过对贵族家族的衰败和人物命运的刻画,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

同时,在现代,史传文学也开始多样化发展。

不仅有传记体、小说体的文学作品,还有描写历史事件、时代背景的戏剧、影视剧等。

这些作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和历史事件的演绎,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思考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总的来说,史传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自己的发展历程。

它不仅通过对具体人物生平的描写传递历史真相,还通过对历史时代的再现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魏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列传”的命名
其他三公子传记《孟尝君列传》、《平原 君列传》、《春申君列传》,皆以其封地命名, 独信陵君以公子命名;且传中称“公子”多达 147次,表达了司马迁对信陵君由衷的敬慕之 情。
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
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者, 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
候,不虚耳。
信陵君深得司马迁敬慕的原因
《史记》:第一部中国通史
本纪十二篇 世家三十篇 列传七十篇 表十篇 书八篇
《史记》的写作方法
一、实录
二、取舍人物与材料,只选取 奇人奇事。 三、故事化的写法。叙事如画。 四、心有戚戚。
《汉书·司马迁传赞》 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 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 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 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冯谖客孟尝君》
文章开始写冯谖“无好”、“无能”,寄 食于孟尝君而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 待遇,仿佛是不知厌足的小人。 接着写他自告奋勇为孟尝君收债“市 义”,但孟尝君颇不悦,说:“诺,先生 休矣。”此买义给孟尝君带来的利益不能 立即显示,从而不能被孟尝君和读者理解。
后来,孟尝君失意于齐王,回到食
第三,《战国策》所记的策士说辞,常 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这也是以文学手 段帮助说理。这些寓言形象鲜明,寓意 深刻,又浅显易懂,独立地看,也是中 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由于《战国策》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中 国古代的正统思想,常常受到严厉的批 评。但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它正体现了 战国时代活跃的思想氛围。
《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记 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 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 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 反映了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崛起和世人精神 的张扬。那些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策士以 才求名,急功好利,朝秦暮楚,玩弄权术, 只为换取功名富贵。
如苏秦始以连横之策劝说秦王并吞天下, 后又以合纵之说劝赵王联合六国抗秦。 他游秦失败归来时,受到全家人的蔑视; 后富贵还乡,父母妻嫂都无比恭敬。于 是他感慨道:“嗟乎,贫穷则父母
邑薛地,受到薛人的热烈欢迎,展现出
冯谖的深谋远虑。冯谖又为孟尝君营建
“二窟”,其卓识不凡的见识和才具大
加显现。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生动有趣。
第三讲
中国的史传文学
司马迁简历
家学渊源 读书游历 接受父命 踌躇满志 仗义执言 忍辱负重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 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 湘;北涉汶、泗,讲业齐、 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 射邹、峄,厄困鄱、薛、彭 城,过梁、楚以归。
《报任安书》(91页)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 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 《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 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 秦,《说难》、《孤愤》;《诗》 三百篇。。。。。。
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在世, 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作者以
欣赏的笔调,描绘了苏秦踌躇满志的神 情。
《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 第一是富于文采。《战国策》的语言更为 明快流畅,纵恣多变,委曲尽情,无论叙 事还是说理,《战国策》都常常使用铺排 和夸张的手法,绚丽多姿的辞藻,呈现酣 畅淋漓的气势。
• 第二,《战国策》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 更加具体细致,也更显得生动活泼。
其一,公子仁而下士,根于性情;而其他三公 子多有矫饰,名过于实。
其二,公子好士主要为国,故其得士之效,在
于安定国家。其他三君好士以自为。
其三,公子晚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竟
病酒而卒”,其悲剧命运令人同情。
三公之好士也,以自 张也;信陵之好士也, 以存魏也,乌乎同!
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 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
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 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梁启超评信陵君
信陵君这样一个人,胸襟很大,声名很远。从正面
写,未尝不可以,总觉得费力而且不易出色。太史公
就用旁敲侧击的方法,用力写侯生,写毛公、薛公, 都在这些小人物身上着笔,本人反为很少。因为如此,
信陵君的为人格外显得伟大,格外显得奇特。这种写
法不录文章,不写功业,专从小处落笔,把大处烘托 出来,除却太史公以外,别的人能够做到的很少。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纵横家
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 派。《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 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他 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计 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合纵派的 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 仪。最后苏秦失败了,张仪胜利了。
《战国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