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步骤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关系类答题技巧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关系类答题技巧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关系类答题技巧汇总
(一)设问方式
1.从A 与B 的角度分析这首诗。

2.这首诗在AB 上有什么特点?
3.这首诗是如何运用AB 来写的,试作分析。

(二)分析思路
1.情景关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2.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3.虚实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
4.抑扬关系: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
(三)答题步骤
1.明关系: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2.阐运用: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种关系在诗歌中体现。

3.析效果:说明这种关系的作用(营造的意境、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情感)
(四)答题示例
例题1: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步骤一)这首诗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步骤二)一、二两句以“水面平”、平静如水面似“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
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写出风起、叶摇、雨滴落的雨后池上特有的动态之美。

(步骤三)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语言风格类的题型答题技巧与思路解析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语言风格类的题型答题技巧与思路解析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语言风格类的题型答题技巧与思路解析语言风格类(一)设问方式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二)分析思路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幽默讽刺、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共六大题型)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共六大题型)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一、分析形象【提问方式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1、从题目抓住题材:题材即写的是什么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有不少诗词——当然,词需有题目,不能仅看词牌——题目反映出诗词的题材。

如张敬忠的《边词》:“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这首诗的题目是“边词”,应属边塞诗,行役戍边之作。

诗歌首句是全篇总冒,以下三句即对春色之来迟进行具体描绘。

第二句用本该桃红柳绿,春光烂漫的二月,而边地的垂柳却仍在凛烈的寒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枝条这一典型景象,表现五原的荒寒景象。

三四两句仍紧扣“迟”字,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进一步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

再从辞色上看,全诗充满了冷色调的词语。

这样,进一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不难发现,全诗虽然没有写到人,但在这样荒凉寒冷的环境中,戍边的将士会怎样呢?所以,它寓含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咏物之作,要联想到有关背景,思索它是否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的作品。

2、从关系分析技巧关系即诗文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

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在诗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

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方法。

仍然以《边词》为例,诗歌三、四句“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虽然时间没变化,但是描写的地点、景物都有变化,三句写的是五原边地的景象,四句写的是长安京城的景象,一迟一早,两个材料性质不同,组合在一起就构成对比,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

3、从褒贬辨别倾向褒贬即作者思想感情倾向。

这一点从词语的褒贬中流露出来。

如胡世将的《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是什么?了解他的表现手法及题干内容,根据要求答题。

以下就是我整理的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不会做诗歌鉴赏题的宝宝们要认真阅读哦!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及技巧一、答题基本方略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获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精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高中语文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1.抒情言志的方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气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留意情景全都或相对)(三)语言方面: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答题方向:清爽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假如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

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绽开。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型答题模板及鉴赏方法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型答题模板及鉴赏方法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型答题模板及鉴赏方法01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02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4.答题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一)把握思想内容的一般方法( 写什么内容,抒什么感情)1 、审标题,搜取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

幽:深远,僻静,隐蔽的,不公开的。

这些都能帮助考生答题。

2 、看作者,知人论世高考大都选名家作品,这些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或豪放,或沉郁,或清丽,或哀婉。

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

读苏轼的“大江东去”,自然要理解其“豪放语”,读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自然不会说它“直抒胸臆”,因为作者属婉约派,特点是曲折委婉、含蓄隐约而又寓意隽永、细腻缠绵。

3 、品局部,抓住关键高考题往往从关键词语(诗眼)出发,提摄全篇,这其实正好是读诗的一个突破口。

上文已谈及,此不赘述。

4、看注释,破解难点高考试卷为了降低试题难度,命题者往往有意识的在诗歌后面给出一些注释。

一方面是对文中的难点进行解释,一方面对诗歌所涉及的历史环境进行必要的说明。

对这些内容,学生们在做题时,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因为这往往是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

5 、抓整体,全面参照一抓全文意象情感(上文已谈)。

二抓尾联末句。

在前文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最后抒情议论,画龙点睛,这是中国诗歌的一大特色。

尾句(联 )通常担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最后一联,明显地透露出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孝文帝的讽刺。

三抓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和交代,往往可以了解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

(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一般方法(怎样写的 )第一,了解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高中语文古文阅读鉴赏答题技巧归纳

高中语文古文阅读鉴赏答题技巧归纳

高中语文古文阅读鉴赏答题技巧归纳高中语文古文阅读鉴赏答题技巧一、分析意境型古诗文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四、分析主旨型题古诗文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高中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一、炼字型古诗文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语言特色型古诗文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高考古诗文赏析答题技巧

高考古诗文赏析答题技巧

高考古诗文赏析答题技巧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关心,高考古诗文有哪些赏析技巧的,本文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古诗文赏析答题技巧1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讲解教案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讲解教案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常见题型。

2.学习鉴赏古诗词的答题技巧,掌握常用的判断方法。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语文水平。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古诗词基础知识。

2.古诗词常见题型。

3.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三、教学过程1.古诗词基础知识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

学习古诗词需要了解其基本知识,包括:(1)古诗词的类型古诗词可以分为诗和词两种类型。

诗是以韵律、节奏和形式为基础,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兼具音乐性和美感。

词是以唱歌为主要形式,以表现人物情感和境遇、描绘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

(2)古诗词的韵律古诗词的韵律分为平水韵和仄水韵两种,平水韵就是平声或轻声,仄水韵就是仄声或重声。

(3)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包括词牌、韵部、格式、体裁等。

2.古诗词常见题型在考试中,常见的古诗词题型主要有:(1)默写古诗词。

这种题型要求在考生熟知的古诗词库中,默写一首或数首古诗词。

在默写过程中,除了基本的词牌、韵部、格式等应该把握之外,关键是注意字音、词义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填写古诗词。

填写古诗词题型是在给出古诗词的基本框架之上,让考生根据上下文和题干中的提示补写出正确的字句。

填词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对古诗词有一定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阅读理解古诗词。

阅读理解是最常见的古诗词题型之一。

考生需要在阅读古诗词的基础上,对古诗词的表达情感和意境进行理解和分析。

考试中,往往会在古诗词后附上相关问题,考生需要根据问题,深入透彻地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3.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鉴赏古诗词是中国语文的重要要素之一,鉴赏古诗词的技巧也是考试中的重要命题方向之一。

(1)认真阅读古诗词。

在阅读古诗词时,首先要认真分析、理解全文,意会通达,了解其主题和写作目的,把握情感和意境。

(2)解读古诗词的字义。

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古诗词中的字句,其中的字句不仅有普通的字义,也有象征含义,这是诗歌的独特之处。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古诗词阅读常常都会花费我们很多时间,首先就是对于文人作者的背景不熟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1),愿斫五弦琴(2)[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

2、看体裁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

再看下面这首诗: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抒情诗,然后把握其情感: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当心亡国。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应把握诗中的两个悲剧人物:琵琶女,当年色艺双绝,后来沦落江湖;白居易,当年名满京城,后来谪居江州。

从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剧,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贾谊、李广、陶潜、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才的悲剧。

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该诗的主题:奇人数奇(数奇,命运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请看下面这首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 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2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巧或步骤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巧或步骤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巧或步骤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答题总那么: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根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那么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那么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那么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那么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构造上答复〔即在构造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那么可按2的方式答复。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

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

譬如:1、写景抒情类。

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察。

2、即事感怀类。

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

3、咏物言志类。

如咏物诗,那么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比照、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4、怀古咏史类。

这类诗,那么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比照、衬托、扬抑、挖苦〔表现手法〕。

5、边塞征战类。

这类诗,多着意于绝域风物的描写,以抒写军旅之苦辛、戍卒之离思乡情或表现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

喜用术语:豪迈、大方激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悲愤、哀痛、愤懑等等〔思想内容〕,衬托、渲染、比照、双关、挖苦等等〔表现手法〕。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靠文段大意断句拿到一道文言断句题,首先要讲文段整体阅读一遍,联系上下文粗略地揣摩出大意。

关于叙事性文段,要大致清楚其叙的什么事,涉及到哪几个人;关于说理性文段,要大致明白其论点和主要论据;关于对话性文段,应先清楚是哪几人的对话,各人的身份和观点如何;等等。

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整体阅读',强调的是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读',这关于某些文段来说,或许就相当于已经得出了答案。

二:以动词宾语断句和现代汉语一样,在古汉语中,动词(有时是形容词)是构成一句话的重要成分。

一般地说,只要找准了动词(或形容词),弄清楚它们的宾语,就可以宾语之后断句。

2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一、据句式特点断句文言中有一些固定句式,如果能比较熟悉地掌握,关于断句也很有帮助。

比如,了解了"不亦乎?'"得无耶?'"之谓也。

'"如(奈、假设)何?'"何为?'"何之有?'等固定句式,可以给我们在给文言断句时以十分显然的指示。

此外,还应该知道,古汉语比较讲究句式的对称,给文言断句时可据此查看文段中有无对称句式。

二、参照他题断句有时,我们还可以依据文本中的内容和试题中其他题所提供的信息,作为断句的参照。

总之,如果我们能在复习备考时,按照以上"锦囊'所提到的方法,深入细致地思索,适当地多做学习,那么,曾被视为畏途的文言断句题,就一定会比较容易地得出正确答案。

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答题技巧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诗眼类答题技巧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诗眼类答题技巧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诗眼类答题技巧汇总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表现为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种形式。

(一)句中诗眼1.概念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练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它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性、翻出诗句的新意性、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用。

2.提问方式(1)本诗某某句的“诗眼”是某某字,试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某某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

3.答题步骤(1)找出诗眼。

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2)解释含义。

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3)描述景象。

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注意看看这个字词有没有构成特殊的语法现象,或有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

如果有这些方面的内容,分析时需要点出来。

(4)点出效果。

点出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即突出了怎样的意象特点,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4.答题示例例题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步骤一)诗眼是“咽”和“冷”。

(步骤二)“咽”字在句中是“呜咽”之意,“冷”字在句中是“阴冷”之意。

(步骤三)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阴暗,似乎显得阴冷。

(步骤四)“咽”和“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二)全篇诗眼1.概念所谓“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字词。

2.提问方式(1)全诗的诗眼是某某字,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十三种答题模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十三种答题模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十三种答题模式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是历年高考的必考点,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方面,其常考的题型有9种,下面就为大家具体分析一下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建议分配时间:10分钟)总原则古代诗歌鉴赏题涉及的考点众多,以形象意境、语言风格、炼字炼句、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章法结构为主;随着新高考的推进,比较阅读、情境化阅读新题型也在出现。

备考阶段,一是要“求稳”,常规考点要力争高分拿下;二是要“求准”,套路题的答题套路要熟知,规范答题意识要浓;三是要“求变”,如对比阅读以生考熟、回归教材,情境化阅读理解要学会审题、找到突破口,这些新题型考前要认识并能掌握答题技巧,学会考场应变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汇总一、鉴赏人物形象1.找:找到描写人物形象的有关诗句(包括间接描写)。

2.析:分析人物形象的外在特点(以人物身份为主)和精神品质(以思想性格特征为主)。

3.联:结合诗歌主旨分析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一人物形象。

4.明:指出人物形象的作用或效果,即分析人物形象中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

具体答案组织形式为:点明特点+分析例句+指明作用。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的形象;②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⑥戍守边关、反对征战的形象;⑦思念故乡的游子形象;⑧怜才惜贤的形象;⑨儿女情长的形象。

二、鉴赏事物形象1.总结概括出诗歌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物象的形态、色泽等),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3.结合艺术手法(托物言志、比喻、双关等)、诗人自身经历,剖析物象所寄托的情感(诗人的理想、追求、品性等)具体答案组织形式为:点明特点+分析例句+指明作用。

三、鉴赏景物形象1.概括诗歌中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现实。
3、答题步骤:
•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运用何种表达技巧; • ③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答题示例一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 注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题步骤]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冬至夜深时分, 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
②运用何种表达技巧。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 画面,
③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来表现“思家” 的。(题目已经说明情感)
(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巩固练习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 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 要分析。
答题思路与步骤 ①指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对比。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上阕中以端午佳 节“碧艾香蒲处处忙”以及家家户户“庆端阳”的繁忙 喜庆氛围与自己“空惆怅”进行对比;下阕中以端午节 大家只知道欢庆佳节却“谁复吊沅湘”和作者“《离骚》 读罢总堪伤”进行对比。
答题示例一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请结合内容分析。(3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步骤
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思路
一、基本要求
1.记住考查内容要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
2.审查题干,锁定关键词。

3.按图索骥,寻找答题语。

二、具体方法
1.问答型:认真审题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2.综述型:在明了要求的基础上,一般可采用“总-分-总”式
(1)概括特色(一个判断以标明观点)
(2)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

(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

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型:
(1)通过研读两首诗,比照之间的异同点
(2)根据题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
注意:
1.对作品理解、品价、联想,力求准确、合理、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及随意拔高;术语表述要正确,不能生搬硬套、张冠李戴。

2.不能用读后感代替文学鉴赏。

3.要重点突出,围绕题旨展开论述
附:诗歌鉴赏公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三、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 ___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①填空:诗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诗基调。

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1分)
②简答: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 ___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1分)
③简答: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2分)
④简答: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2分)
[解题指导]此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形象及情感主旨的把握。

①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愁”。

②“ ___风满楼”现在多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③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

④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渭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无恨的感慨。

2、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1-2题。

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1)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

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_和第三中的__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_的气氛。

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2分)
(2)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原诗,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100字左右。

(4分)
[解题指导]此题主要也是考查对诗歌形象及思想情感的认识
(1)第二句与第三句中“扣”住诗题“夏意”的应当是“石榴开遍”和“树阴满地”(一定要写进“开遍”和“满地”,因为这两个词才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气氛”,单写进“石榴”、“树阴”不能给全分。

什么气氛?“石榴开遍”,明丽、清新;“树阴满地”,幽静;故填“清幽”最为妥贴。

(2)要把握准诗人的心境,必须体察作者笔下物境的特点,前文已作了分析,还要结合“注”了解诗作的背景:“削籍为民”、“隐居不仕”。

据此,作者的心境既可以答排遣痛苦,宠辱偕志,忘怀得失,也可以答反衬出内心的痛苦,但必须结合对原诗的手法和意境的分析作答。

答案示例:这首诗取题“夏意”,展现的是清幽之境,表现的是内心压抑着痛苦的闲适宁静。

(2分)“别院”、“深深”、“清”,诗一开始即构成清幽凉爽的气氛,继之以“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流莺”时一声“渲梁”,无不给人清凉宁谧之感。

削籍隐居的诗人内心当是痛苦的,但诗人没有牢骚,对得失荣辱显得很淡泊,但没有牢骚又不等于没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衬着诗人内心压抑着的刺痛,“夏意”“之意”,是值得读者细细揣度的。

诗歌鉴赏主观题的答题对策
从针对xx年高考的有关信息得知,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形式变化,难度增加,相应答题的对策也有变化。

考虑到诗歌鉴赏的特殊性,考虑到考纲的具体要求,由学生回答部分大概可由以下几个部分(考试时会从中择取几点)来组成:
一是对诗歌中词语的理解、对诗句内涵的挖掘。

二是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特别是对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鉴赏。

三是对诗歌风格的判断,对诗歌体裁样式的识别。

四是对诗歌艺术技巧的研判。

五是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从上面的五点入手,简略叙述一下答题的注意点:
一、诗歌的语言是高度浓缩化的语言,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相当于文言文的翻译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文言文的翻译。

特别注意的是,对多音多义词的翻译疏通一定要在吃透整个诗境的前提下完成,切不可望文生义。

对一些词的附加语义(感情色彩、语境语意)要结合诗境考虑。

对诗歌句子的理解更要从全诗入手,看是写景还是抒情,是实写还是虚写,是涵咏深刻哲理性强,还是直白通俗形象性强,进而对之作出正确的解释。

看诗歌是写自然界的景还是抒人文化的情;看是借助自然景象并赋予其人格化的形象,还是直接出现抒情主人公的身影;看诗歌是表“小我”志趣,还是发“大我”情怀。

三、对诗歌风格与体裁的研判是比较简单,并容易作答的。

只要掌握了有关诗歌常识就能够作出正确的回答。

要指导学生认真复习第五册诗歌单元的知识短文“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和第六册诗歌单元的知识短文“古代诗歌的艺术欣赏”。

四、对艺术技巧的研判是有一定难度的,它建立在对各种艺术手法掌握的基础上,这要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认真揣摩体会。

考试时有可能考表达方式,有可能考修辞手法,有可能考表现手法。

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有:比喻、通感、对偶、仿拟、隐喻、借代、象征、烘托、映衬、摹状;有正面有侧面;有实写,有虚写;有的是触景生情,有的是寓情于景;等等,都要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五、对主题的理解看起来难,实际上是比较容易作答的。

当我们对一首诗歌作了上述的分析后,它歌颂什么,赞美什么,倾诉什么,发现什么,追求什么,解释什么,批评什么,描绘什么,忧虑什么,思考什么,表达什么,只要结合诗歌的全体内容就能够作出相对正确的诠释。

六、多看多思那些诗歌鉴赏选择类的题的分析和判断,通过对那些选择肢的理解,来体味答题的思路,开阔答题的思维,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