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财有门道赚钱有秘招_第五章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都是由汗水来铸成。
能吃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中龙凤。
富人在起步的时候,很多都是白手起家。
同样的起点和实力,拼的就是坚持和努力。
谁愿意吃苦,谁就能获得更多财富。
天道酬勤,没有谁能轻轻松松成功。
财富是“干”出来的
富人与穷人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付诸行动。
这是他们的致富方法,也是他们的发财秘密。
财富是“干”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世界富翁比尔·盖茨说:“刚从学校出来时你不可能一个月挣6万美金,更不会成为哪个公司的副总裁,还拥有一部汽车,直至你将这些都挣到手的那一天。
”财富是靠自己挣的,只有努力去“干”,才能拥有。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发财致富的梦想,有的还有自己的发财计划,但是却迟迟地没有去做的行动。
一些年轻人经常以“我手头资金不足”“我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没有人带着我去闯”等理由来解释自己没有行动的原因,但是,就在这些理由之间,他们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行动机会。
立即行动的习惯
拿破仑曾经说过:“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行动上。
富人从有理财想法的那一刻起,就努力把想法付诸行动。
虽然开始的时候只是小打小闹,虽然刚入行时要多次碰壁,但仍然敢于行动,绝不因为条件不成熟而畏足不前。
美国亿万富豪、世界营销大师克里曼特·斯通是一个白手起家的成功典范。
他在每一次遇到困难时,总是不断地鼓励自己:“尝试去做一件对自己只有益处,而无任何伤害的事时,就应该勇敢一些,而且应该立刻行动。
”这种“立刻行动”的思想贯穿了斯通艰苦创业的一生,也给他带来了上亿的财富。
1902年5月4日,斯通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的贫民区。
童年时,斯通的父亲便离开了人世。
为了应付艰难的生活,斯通经常去卖报赚钱,以维持生计。
斯通的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她省吃俭用,把积攒的钱投资于底特律的一家小保险公司。
后来,她成为这家小公司的保险推销员。
初中毕业的时候,斯通在母亲的鼓励下,决定利用暑假,为保险公司推销保单。
当斯通真正要面对客户时,他非常紧张。
他在脑子里不断地设想:“如果客户不愿意听我推销怎么办?”“如果我被拒绝了怎么办?”斯通在客户的大楼前徘徊不前,不断地鼓起勇气,又不断地后退回来。
捱了好久,斯通才渐渐地下定了决心。
他知道,如果总是这样不敢进去的话,那么就总是迈不出第一步。
如果第一天不敢去拜访客户,那么可能整个暑假都不敢走近客户。
他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尝试去做一件对自己只有益处,而无任何伤害的事时,就应该勇敢一些,而且应该立刻行动。
”他甚至想到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我被踢出来,我就像当年卖报纸那样,再一次壮着胆进去!”
斯通拜访了一个又一个客户,他让自己跑起来,行动起来,马不停蹄地穿梭在一幢幢的办公楼之间,不让自己有犹豫和害怕的时间。
这一天,他几乎跑遍整个商业区,终于争取到了两位客户。
有了第一批客户,就会有第二批、第三批。
斯通的保险业务从此开始了新的旅程。
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斯通说话辞不达意,说出了很多客户不爱听的废话,但是,随着推销次数的增多,斯通的推销经验逐渐丰富起来,他有了自己的推销方法和模式。
有了开始,就要继续“干”下去
企业家丘水汉说:“不论想法如何绝妙,只会空想而不付诸实施,等于没想一样。
不做出来让人瞧瞧,谁也不会去注意你的高妙想法。
”
20岁时,斯通创办了一家保险代理公司,取名为“联合保险代理公司”。
虽然公司开业的时候,只有他自己一个工作人员,但是由于他的业务能力和多年来的信誉,居然迎来了50多位客户的投保。
斯通对自己有了信心。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斯通尽自己的努力来让客户满意,他的业务越来越好,有时候居然在一天之内能推销出120多份保单。
这对于当时的保险业务员来说,是非常精彩的推销业绩。
36岁时,斯通已成为一名百万富翁。
1990年,斯通创办的公司营业总额达2.13亿美元,公司拥有5000位保险推销员。
斯通身兼三职,美国混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阿波特公司的董事、霍斯恩公司的董事长。
斯通一生都从事推销,既推销保险,也推销信念和成功的方法。
他与人合作出版《以积极的精神态度获得成功》一书,发行25万册。
1962年,他又出版畅销书《永不失败的成功之道》。
后来,他买下霍斯恩出版公司,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
斯通从创业之初到创业成功,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他迈出了第一步。
他在迈第一步的时候,也有过担心,有过害怕,有过犹豫和恐惧,但是,他最终克服了它。
他的事业便在一步一步的努力中发展壮大了。
如果斯通从一开始就只敢想不敢做,不敢走出那一步,那么,他的事业或许也就只是一幅空中楼阁,成不了现实。
挣钱从打工开始
如果将巧取豪夺排除在外,世人积累财富便只有三种主要的途径:打工、创业和投资。
对于有钱人来说,创业和投资当然是用钱生钱更有效的方法。
但是,对于白手起家、家境一般的人,打工则是挣钱的直接方法。
很多富人在读书的时候,就有自己的挣钱和打工经历。
这些通过假日挣钱的经历,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增加了收入,为他们日后挣更多的钱做了预演。
“打工皇帝”韦尔奇
被誉为“世界第一CEO”的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号称是“打工皇帝”。
他从年少时起就开始打工,工作后也成为打工一族,尽其所能为公司谋划。
杰克·韦尔奇在读书期间,就经常利用节假日去打工挣钱。
很小的时候,韦尔奇的父亲就鼓励他到肯伍德乡村俱乐部去当一名球童。
上了塞勒姆高中以后,韦尔奇仍然经常寻找可以当球童的机会。
每到星期六的上午,韦尔奇就会和小伙伴们在绿草坪公墓大门外的马路沿上坐着,等待某一个高尔夫球俱乐部的成员用车载他们上车,去几英里外的高尔夫球场当球童。
有时候,他们坐在绿草如茵的小山上,等着球童的主管“雅士”思威尼喊他们的名字。
当思威尼将球杆袋从球童小屋里取出来,然后叫球童的名字时,球童就会马上丢下手中的扑克或者是摔跤比赛,去看自己有什么任务。
当球童可以得到一些小费,小费的多少由打球人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支付。
当时,小费一般都给得很少,每18洞,只能得到1.5美元。
韦尔奇喜欢当球童这种打工方式,因为这个既给他带来了赚钱的机会,也让他学会了打高尔夫球。
每周星期一上午,高尔夫球场的工人们都会修缮场地,这时,球童们就可以用捡到的高尔夫球和粘补好的坏球杆,自己也打上18洞。
在当球童的过程中,韦尔奇学会了观察和分析。
他看着那些生活相当优裕的生意人谈论生意,还观察他们彼此如何相处。
打工学得经验
韦尔奇还做过其他一些工作。
他送过《塞勒姆晚间新闻》,还在假期的时候到本地的邮局干活。
在年少时的打工生活中,有两次经历是韦尔奇印象深刻的。
一次是在玩具厂,另一次是卖鞋。
韦尔奇曾经在暑假时,到塞勒姆的帕克兄弟玩具厂操作钻床。
他的工作是拿一小块软木塞,用脚踩踏板,在软木塞中间钻一个洞,然后再把软木塞扔进一个纸板做的大圆桶里。
每天都要做好几千个。
韦尔奇总是希望在领班来将盛木塞的大桶倒空之前,尽量将桶底填满。
但是,这种想法很少能成功。
韦尔奇因此感到非常沮丧,每次回家都感到头疼。
韦尔奇的这份工作坚持了不到3个星期,但是从中得到的一个深刻教训:有时候,人们需要去做那些不想做的事情。
有3年时间,韦尔奇在艾塞克斯街上的索姆·麦肯商店卖鞋。
每卖掉一双普通鞋,可以得到7美分。
如果能卖掉一些滞销的鞋,就可以得到25美分或50美分。
那个时候,为了得到这额外的25美分,韦尔奇总要向顾客推荐这种鞋,并请求他们试穿。
在这次工作中,韦尔奇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
他给人们拿来各种样式的鞋子,井井有条地依次放好,然后让他们试鞋。
如果顾客们不喜欢某种款式的鞋,韦尔奇会努力为他们挑选一双更满意的鞋。
从这份工作中,韦尔奇学到了一条很重要的生意经:一切为了做成买卖。
他珍惜每一个顾客,不想让任何一个顾客没买到鞋就离开商店。
靠打工致富
少年时的打工生活磨炼了韦尔奇的性格,开阔了他的眼界,丰富了他的经历,并为他提供了一些财富。
正是在这种边读书、边工作的生活中,韦尔奇的学识和社会经历都得到了发展和
提高。
他对经济和管理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拥有了搏击市场的力量。
1981年4月1日,正式成为GE第八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位整整20年。
韦尔奇接管GE后,对公司的业务范围、规模、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等各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变革,提出了GE企业“不是全球第一第二,就改革、出售或关闭”的口号,重新确立了公司的发展战略。
杰克·韦尔奇将电子商务作为发展战略,不遗余力地推行,使通用电气公司成为全球发展电子商务的楷模。
由于韦尔奇的努力,GE顶住了八十年代以来美国企业受到的来自日本等国的竞争压力,保持了平稳和快速的增长。
韦尔奇成为美国乃至全球头号的管理家,沃顿商业学校的迈克尔·犹赛姆教授说:“他进行的改革、他的口号和他的韦尔奇主义,已经成为美国这个商业帝国的通用法则。
”
韦尔奇可以说是打工致富的传奇。
他不但为个人积聚了越来越多的财富,也为通用电气公司的财富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81年,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的CEO的第一年,该公司收入大约为268亿美元,而2000年则将近1300亿美元;韦尔奇接管通用电气时,公司市值大约为140亿美元,到2002年时,市值已高达4900亿美元。
在韦尔奇的成功历程中,不管是少年时的韦尔奇,还是中年时的韦尔奇,都是以打工的方式来挣钱的。
他从打工生活中,感受到挣钱的乐趣,干事业的乐趣,生活的乐趣。
苦累是家常便饭
不怕苦和累,是很多富人白手起家的秘密之一,但是很多人却不愿意相信它。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人们看到富人们光鲜照人的一面,却没有注意到他们在致富途中经历的辛劳与苦累。
在奋斗的过程中,苦累是家常便饭。
尤其是那些由白手起家致富的富人,他们的财富中,凝聚了他们的辛劳和磨难。
日本“重建大王”坪内寿夫说:“只要肯做,任何事都可以做到。
但大部分人还没有去做,就说做不到。
首先除去这种心理。
一旦努力作为,七成以内的成功率是跑不了的。
”
采购业务一肩挑
一个普通女工,经过了18年的艰辛创业而成为亿万女富豪,赚到了6亿资产。
她的财富没有哪一分不是由泪水浸透的,但是,她却依然乐此不疲。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人这一生不是只为了吃穿二字,做生意已成了我的爱好。
”
她就是四川省敦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裘丽蓉。
创业难,女人创业更难。
裘丽蓉就是凭着一股执著的信念,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才一步一个脚印,开创出自已的天地。
1986年,裘丽蓉在成都的一家衬衫厂当工人,设计、裁剪和缝纫样样全能。
但是我们厂只生产男式衬衫,她的才能只能在工友身上施展。
那时候她就想如果能有个天地让她自己去
支配,那该多好!
改革开放后,她辞了职。
辞职容易创业难,创业不仅需要资金和市场,还要会管理,而她一样条件也不具备。
她拿着从亲戚朋友那里凑齐的10万元钱,开起了自己的服装厂。
买不起缝纫机,她就让工人们自带;没钱请人,厂长、技术员、业务员、采购员甚至保安,她全都一肩挑。
可到底是个女人啊,一到晚上守夜她就吓得不行,只好带着两岁半的女儿去壮胆。
哪个环节需要原料,她跨上自行车就去采购,从成都的东门奔到西门,再由西门拐到南门。
有时候刚刚买了东西送到厂里,工人们就又叫起来:“厂长,这种原料没有了。
”她一听就着急,不能窝工啊,马上骑着车子再往外跑。
有一天正骑着自行车,她就突然昏倒在了街上,醒来看见好多人围观。
裘丽蓉想:“我今天怎么了?”她坐在地上琢磨半天,才记起自己跑了一整天还没吃一口饭哩。
千方百计赢得顾客
生产难,销售更难。
第一批产品出来后,裘丽蓉自己跑到大商场去推销。
改革开放之初,销售商的观念还没有变换过来,他们一听是民营企业生产的货物,大多都不愿意进货,连连摆手说:“不要不要,拿走!”
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能顺利上架,裘丽蓉不厌其烦地向销售商推荐:“你看看我的产品样式,先给挂上3天,如果3天之内没有销路你退给我。
”销售商们终于同意了,把她的衣服挂在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
裘丽蓉又去找服务员商量,请他们把她的产品挂得稍微显眼一点。
她甚至一个商场一个商场地跑着帮他们卖,希望自己设计的产品能得到顾客的认同。
在自己边采购边推销的同时,裘丽蓉还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调整自己的设计方案,学习服装设计需要的技术知识。
功夫不负苦心人。
裘丽蓉的工厂慢慢进入了正轨,一年之内,她的工厂生产的服装就遍布了成都市场。
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她今天设计一个款式,明天就会有人翻版照做,消费者不辨真假,哪家便宜就买哪家的货物。
为了赢得市场,她需要不断地去做别人想不到的、市面上没有的款式。
靠信念度过难关
生意红火之后,裘丽蓉为了方便跑业务,买了辆摩托车。
因为太忙,她只学了很短时间就上路了。
有一天去进货,她看到前面有三个小孩突然横穿马路,她赶紧刹车。
小孩跑过去了,惊慌之下,她开着油门就放开了刹车,摩托车呼的一下冲着人群撞了过去。
裘丽蓉为了避开人群,一转方向,撞向了路边的电线杆。
撞上去的一刹那,她头一偏用手抱住了电线杆,车子被撞得竖了起来,她的腿卡在了轮子里。
她用残余的一点意识拉住刹车,可是脚却绞进轮子转了一大圈,后来,别人用钳子把钢丝夹断才把她已经断掉的脚拉出来。
在医院里,裘丽蓉脚背上的血泡破了,医生每天来给她清理腐肉,她已不知道痛了。
她的腿伤已发展成了骨髓炎,要保命就得截肢。
裘丽蓉想到自己刚刚萌芽的事业,想到自己的创业之路,她横下了一条心:“绝对不能截肢!万一上天真要夺走我的生命,我也认了!”裘丽蓉离开了医院。
从此,裘丽蓉的办公室里多了一张行军床。
她身后靠着枕头,脚前垫起高高的被子,一边工作,一边接受治疗。
她用了大量的激素,一边打封闭针,一边服用人体球蛋白,做业务、接
待客人也全都在床上。
当时有很多客户都说:“你命都保不住了还要企业干什么?”她说:“我不管,刚刚创立的企业,我一定要把它做下去。
”
从国内走向国外
生意要做大,就要迎合更多消费者的口味,产品的销售市场也要不断拓开。
裘丽蓉满怀希望地在广交会上她拿到了第一份订单,心里既兴奋,又担心。
因为做出口产品太难了,工期很紧,面料要求又非常严格。
国产的布料讲究色彩纯正,一般都蓝是蓝、红是红。
但是,国外的产品却要求蓝色偏红光、偏蓝光、偏灰光,光度不能深也不能浅。
她不知道打了多少大样,才通过了检验,开始裁剪制作。
国外商家对制作工艺要求也非常严格,要求衣服的前胸不允许有一个纱头,否则就算报废。
这样前前后后耽搁很长时间,真正的生产期就很短了。
为了赶出这批活,裘丽蓉与工人们一起加班加点,拼命赶工。
工人们可以轮班休息,她不能,因为心里害怕。
她算了一下账,如果这批货不能如期交出去,此前所花的钱全得赔进去。
在交货的那几天,她咬住牙关,三天三夜连一个小时的觉都没睡,凭着一股劲硬是准时交出了这批货。
交货之后,她松懈下来,马上就垮架子了,她天昏地暗地睡在床上像睡在船上一样,船在翻,天在转,自己沉下去又被抛起来。
她睁不开眼睛,也不说话,任凭别人怎么叫她起来吃饭也不理,足足睡了一天一夜。
第一关闯过去了,她的外贸生意就越来越好做了。
她每年都参加广交会,接到的订单美国、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的都有,甚至连出口法国的服装她都做。
以勤和诚赢得好运
郑裕彤在香港超级富贾中排名第三,个人身价达300亿港元。
他是家喻户晓的“周大福珠宝”的掌门人,他旗下的香港新世界集团更是集酒店、房地产、黄金珠宝业等多元化全方位发展的跨国集团。
对于获得财富的秘密,郑裕彤说:“一个人的一生,幸运碰上一两次是可能的,但不可能永远幸运。
如果你希望永远幸运,你一定要付出永恒的‘勤’与‘诚’,那幸运才会常伴你左右。
”
熬过贫寒
1925年8月27日,郑裕彤出生于广东省顺德县(今顺德市)一个贫寒的家庭。
一家人仅靠父亲开小店勉强糊口,他念书只到初中就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
13岁那年,由于日本侵略军进犯广州、香港,百万市民受战火纷飞的侵扰,性命难保,纷纷出外投亲靠友。
父亲将郑裕彤送往澳门,送到挚友周至元的“周大福”金铺去当伙计。
金店是一种特殊的行业,不知底细的人,老板是绝对不敢用的。
周家曾与郑家交往甚深,郑裕彤从小就给周家留下良好的印象。
“周大福”金铺正好缺可靠的伙计,便接纳了郑裕彤。
“万事开头难。
”郑裕彤从杂役干起,他每天早早地到店里,扫地、擦灰尘、洗厕所、倒痰盂,搞好店铺里里外外的清洁工作。
一切准备停当后,再和大伙计们一起开店门做生意。
郑裕彤每天的工作都非常辛苦,但他希望自己能报答老板的“知遇之恩”,所以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
入店后不久,郑裕彤的勤劳就得到了周至元的赏识。
郑裕彤也在耳濡目染之间有了经商的意识。
一天,周至元派郑裕彤去码头接一位亲戚。
码头上,来自香港以及东南亚的海船不断靠岸,人流熙熙攘攘。
郑裕彤听到一位南洋商人向路人打听在哪里可以兑换港币,郑裕彤也热情地上前搭讪,他用浓重的顺德口音说:“到周大福金铺可兑换,价格公道。
”商人看了看年轻的郑裕彤,跟他到“周大福”做了一笔生意。
周至元发现郑裕彤在这方面有发展潜力,于是继续派他做这项工作。
此后仅半年时间,周至元就提升郑裕彤正式在金行当学徒了。
勤奋好学
商业与时局密切相关。
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广州、香港沦陷,不少金铺迁移澳门,金铺竞争十分激烈。
郑裕彤知道,要在金器行发展,就要掌握坐店营销的要领,他开始勤奋地研究黄金行业行情。
郑裕彤常利用上下班的时间,看看路途经过的金铺,然后把这些金铺的行情与自己工作的店铺进行比较。
这种做法,行话叫“看铺”。
周至元不知道郑裕彤如此痴迷,却发现郑裕彤经常上班迟到。
一天,郑裕彤在上班途中路过一家金铺,发现橱窗里摆放着好几款别具一格的饰品。
他不由得停住脚步揣摩起来,又耽搁了上班的时间。
当郑裕彤急匆匆赶回金铺时,老板已经在店内等候多时。
郑裕彤知道自己犯了大错,战战兢兢地说明了原因,开明的周至元不但没有责备,反将上街“看铺”的特权交给了他。
从此,只要生意不忙时,郑裕彤便可以上街去“看铺”了。
郑裕彤勤于跑腿,很快就了解行情,能跟上市场的步伐了。
按行规,金铺学徒需要3年才能出徒,可郑裕彤却未满3年就荣升为金铺掌管,负责铺面的日常经营了。
功成名就
郑裕彤的父母与周至元的父母曾经是患难之交,两家在刚怀上子女时就已经“指腹为婚”定了亲。
三年学徒期满后,郑裕彤便与周至元的掌上明珠结为连理。
夫妻俩相敬如宾,更促进了郑裕彤事业的发展。
1946年,21岁的郑裕彤到香港设立了“周大福分行”。
他跑遍了全港各家金银珠宝行,集各家之所长用于领导分行的经营,使分行生意十分看好。
郑裕彤清醒地认识到:“在商场上‘守业’就等于‘败业’,要在不断创新中前进才能图谋发展。
”他又一改原有的资本结构模式,邀集同事,组建“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这就是香港金饰珠宝业最早的有限
公司机构。
郑裕彤具备现代人的经营理念。
在他全新思想指导下,“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转变成资产共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现代企业。
在郑裕彤的求财之路中,勤奋是他人行的法宝。
他在当杂役的时候,不畏辛劳,从最苦最累的活做起。
他年纪虽小却懂得不断努力,自觉地去研究行情。
正是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让他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了解了行情,成为一个有思想、懂市场的金饰行业掌门人。
试想,如果他在金店的时候不努力学习,那么他能这么快被授予重任吗?周至元会这么放心地把整个店铺交给他管理吗?
赚一分钱也是收获
富人们赚的钱都是大钱吗?他们是不是对一分半厘的钱毫不动心呢?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富人们对每一分钱都看得非常重要,认为赚一分钱都是收获。
这也是他们聚财的秘密之一。
《犹太箴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抓住胜利的果实,无论它多么微不足道;伸手把它抓住,不要让它溜掉,这时才能享受到果实的甘甜。
”这既是著名的犹太商人的经商之道,也是大多数富人的起步之道。
一分钱也要赚
追求每一分钱,哪怕是最小的利润,最微薄的利益,也可以积少成多,由穷变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多的财富也是由一分一角积累起来的。
富人的经商发财之路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他们抱着“一分钱也要赚”的心态,看中每一分钱,珍惜每一个赚小钱的机会,财富才得以步步增加。
日本福岗市有一家叫做尼西奇的公司,它做的老本行是生产雨衣、游泳帽、防雨蓬等产品。
有一次,老板多川博发现了一个被市场人士遗忘的角落:为婴儿生产尿布。
生产尿布是一个利润很小的行业,一直以来,很多大企业对此不屑一顾,小企业也嫌它无利可图,这个行当颇遭世人冷落。
多川博却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潜在市场:每年都有数百万婴儿降生,虽然利润很小,但是薄利多销,也还是会很有赚头。
多川博是个“一分钱也要赚”的认真的商人,别人看不上,他愿意去干。
多川博决定转产尿布,把企业也改名为“尼西奇尿布公司”。
他提出“提高质量,增加品种”的口号,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把“尼西奇”尿垫推向市场。
经过数十年不间断的改进,“尼西奇”尿垫的生产技术日趋完善,它的吸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好,赢得了顾客的认同。
到了20世纪80年代,“尼西奇”尿垫不仅垄断了日本市场,而且远销世界70多个国家,多川博成为当之无愧的“尿布大王”,而他也成为了世界级的大富翁。
为什么在别人眼里无利可图的小小尿布,居然为多川博赚到了巨额的财富和显赫的声誉?很简单,就是因为“一分钱也要赚”这个指导思想在起作用。
他坚持“一分钱也要赚”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