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论文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摘要: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也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吸纳就业,而且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因此,必须从加强规划、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培育龙头、搭建平台等多方面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品牌;产业园区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虽有一定发展,但产业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潜在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把握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一)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但整体实力偏弱。
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占GDP的比重是2.5%,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有1132万人,占全部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1.5%。
2007年我国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超过30万家,初步形成由娱乐业、演出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文化旅游业等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
但总体看,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仍不大,实力偏弱。
相比之下,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或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或接近20%。
(二)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但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围绕发展创意产业、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彰显民族特色等思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带。
在东部,积极构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文化产业带。
在中部,在弘扬晋商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上做文章,促进演艺业、影视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西部的云南走以地域性民族文化为内涵、以文化旅游为主线、以品牌运作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路径,在全国形成较大影响。
综合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同,呈现东高西低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态势。
从文化产业单位数量、从业人数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分别占全部的66%和69%;从实现的增加值看,东部占74%,中西部占26%。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事业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保护和传承其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创作和传播,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而文化产业则是指由文化创意、文化产品和相关服务组成的产业体系,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传媒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
文化事业是文化产业的基础和保障,文化产业则是文化事业的延伸和体现,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性1. 维护国家文化自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国家文化自信的提升,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通过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2. 促进经济增长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巨大。
它不仅可以创造就业岗位,带动消费需求,还可以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成为当前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3. 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可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它不仅可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还可以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操,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1. 文化事业的阶段性成就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文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文化事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国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编制了一系列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效保护了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正积极推动数字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努力构建数字文化体系,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2.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文化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文化企业规模持续扩张,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热销国内外市场。
文化传媒产业走出去,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各地文化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3.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尽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和挑战。
浅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浅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
本文将就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浅谈,旨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推动这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概念及关系文化事业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文化的保护、传播、管理等活动的总称,包括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文化艺术的培养和推广,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等。
而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核心内容,通过创意、设计、制作、发行、营销等活动而组成的产业群体,包括影视、音乐、出版、广播、动漫、游戏、文化旅游等领域。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密切相关并相互依存的。
文化事业作为国家和社会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撑;而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事业的延伸和表现,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通过商业运作和市场化手段来传播和推广文化。
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1. 促进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创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创新。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现代创意设计和生产,可以让这些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促进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播和传承,从而实现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创新。
2. 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和保护,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更丰富的原始资料和创作灵感;而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也为文化事业的传承和推广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
3. 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创造有着积极的作用。
文化产业包括了创意设计、文化制作、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壮大将会带动相关产业和就业市场的扩大,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文化事业单位的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
文化事业单位的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文化事业单位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就文化事业单位的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展开探讨。
一、文化事业单位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文化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地方和社会组织依法设立、以公益为宗旨,从事文化活动、文化服务、文化事务的机构,如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艺术团体等。
文化事业单位作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承载着守护民族精神文化血脉的使命。
在文化产业中,文化事业单位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文化事业单位作为文化事业的主管单位,负责策划、组织和实施相关的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秀文化产品的需求和文化保障的需要。
其次,文化事业单位是文化产品生产和传播的重要渠道,通过展览、演出、出版等方式,将优秀的文化作品传递给观众和读者,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
最后,文化事业单位是培养和传承优秀文化人才的摇篮,通过人才培养和文化创作,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事业单位的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当前的文化市场中,文化事业单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主要包括: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的碰撞,数字化时代对文化传播方式的影响等。
机遇则主要表现在文化市场的不断扩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增加,人们对优质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抓住机遇,文化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
首先,要加强组织管理,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培养专业化、国际化的运营团队,推动文化事业单位向精细化、规模化发展。
其次,要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外部力量的合作与交流,拓宽经济来源和文化资源的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重要的是要挖掘和培养优秀的文化人才,加强对创作、策划、管理等方面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整体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文化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托文化产业的发展。
浅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浅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1. 引言1.1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化事业是指以文化为内容的各类活动和实践,包括文化创作、文化传播、文化教育等,是传承和弘扬文化传统、促进文化繁荣的重要领域。
文化产业则是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娱乐产业等,是文化事业的延伸和拓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推动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文化事业以传承、弘扬和创新文化为宗旨,从艺术创作到文化传媒,从教育培训到公共文化服务,涵盖了多个领域和层面。
它不仅是文化传统的传承者,更是文化创新的推动者,承载着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的传承与传播。
而文化产业则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要内容,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商业化模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不同层面和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相互融合发展对于促进文化繁荣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1.2 融合发展的重要性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在于深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可以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
融合发展可以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整体产出效益。
融合发展可以增强文化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向文化事业升级,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
融合发展可以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市场份额,促进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最重要的是,融合发展可以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实现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融合发展对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
2. 正文2.1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文化产业论文范文
文化产业论文范文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属于新兴产业,也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文化产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文化产业论文篇一以传统文化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构想文化产业论文内容全球化时代,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如果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就要掌握文化的主动权。
“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已成全社会的共识。
河北省对文化产业建设非常重视,明确要求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应加强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并且“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和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1]然而,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也因政府的意识形态、经济政策的束缚导致二者的联系不够紧密,互相封闭并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
河北文化产业不能与非同行业有效互动,产业链与产业环节缺乏协调,最终造成文化产业不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结构体系。
一、河北传统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本河北传统文化资源众多,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从内涵上看,它既包括有形的实物,也包含了无形的精神价值。
河北文化集有燕赵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各种地域文化、民间民俗文化于一体,而具有河北特色的精神也是靠它们孕育而成的,并且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很多时代精英,无论是政治家、军事家或者是大学者,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河北精神价值,并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影响力,可以说,燕赵文化与中国革命文化等文化重要价值体现在河北传统文化中,它包含着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
然而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观念没有将文化看作产业来开发,更是缺少对文化本身在市场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其具有的经济价值被严重低估了。
此外,只有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才具有市场传播的潜力以及产业价值。
作为传统文化,它无论是在思想意识还是生活习俗中,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应该说在河北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科学评价,促进文化产业资本的形成。
目前,河北传统文化资源无论是产业开发还是文化传播传承都未赋予文化的资本性质,它们尚缺少市场化的运作,其带来的各种弊端使二者都最终受损,所以说只有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合理的转换方式,才能使传统文化资源成为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储备库及重要的资本。
浅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浅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它是一种以文化产业发展的形式引领文化事业发展的新方式,也是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在社会生态整体发展中发挥较强综合效益的发展思路,可以实现文化事业与产业技术、服务体系、人力资源三者之间资源有效对接、模式形成。
一方面,文化事业和产业一起发展,可以有效缓解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文化危机。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结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经济卫斗、社会恶劣影响等问题,实现文化的深入发展,更好的实现民众的真实需求。
同时,发展过程中确保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实现有机融合,实现博睿天下尊重智慧产权,有力促进了国家文化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文化事业和产业相结合,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文化产业的发展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从新媒体到传统文化,广泛涉及到政府部门、个人和企业,可以实现文化事业更加广泛的传播,大大提升了文化事业的价值,同时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同时还可以开发多种新的增值业务,实现更高的效益。
此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效结合,可以更有效地优化政策环境,推进文化传播和发展。
由文化事业发展带动的文化产业发展,可以利用政策优势,有效促进文化的发展,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由文化产业发展支持的文化事业发展,可以充分利用当前市场支持,有效推动文化发展,推动文化传播和发展。
综上所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有效融合发展,其中包含着无数不可思议的机遇与可能性,但前提是必须建立起政策优惠、资源整合、市场导向和社会共识支持的体系,尽快突破发展壁垒推动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融合发展,实现互动共赢、共建共享的大好形势,进一步促进社会文化发展新的飞跃。
浅谈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系别:物电系班别:电信本092班姓名:姚光全学号:2009110533 浅谈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这是我们党的一大理论创新,既为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发展文化产业清除了理论障碍,同时为全国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然而,文化体制改革时至今日,仍然听到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区分不开的,在二者之间总是存在相互重叠的“准公益性”灰色地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事业与产业只是概念之分,文化是可以产业化的,应当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化”。
这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
长期以来,我国文化单位大都采取事业体制,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自2003年起,文化体制改革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把文化单位区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类型,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成为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在出版发行、文艺表演以及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等重点领域,除个别单位继续保留事业体制外,绝大多数都已作为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
即使在最难区分的新闻媒体行业,也已确定改革思路:党报党刊将广告、发行、印刷等经营性部分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电台电视台将网络传输、电视剧制作以及广告经营等经营性部分也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实行制播分离。
下一步,拟将各类报刊社区分为时政类与非时政类两种类型,推动非时政类报刊社转制为企业。
文艺院团的分类改革被认为是最难的,目前也确定了基本思路,即保留事业体制的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代表国家水准、起示范作用的,主要是文化部直属的文艺院团;一类是体现民族特色、属于民族瑰宝的,如少数京剧、昆曲;再一类就是市场发育需要一定过程、高雅艺术的,如芭蕾、交响乐、歌剧等。
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分得开的,在公益性和经营性之间不存在模糊地带。
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时间表”,党的十八大以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论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
论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个主要的支点和亮点,也是文化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和主攻方向。
现阶段,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仅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容,也构成了它们之间的崭新的相互关系。
如何实现与推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统筹发展,建设有市北特色的先进文化,真正实现“文化兴区”战略目标,是我们文化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仅要发展文化事业,更要发展文化产业,二者是支撑文化发展道路的双轨道,缺一不可。
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总体来说,文化事业是人力、物力的投入,是一种政府行为,文化产业是产出,同样是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中的一种需求,但却是一种市场行为,更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
这种投入和产出的交织融合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和谐发展。
文化事业以政府扶持的公益文化事业为主。
是保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利益的重要途径。
如:区图书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和部分文化团体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并加大对文化公益事业的投资力度,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空间,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
文化产业是经营性、市场性的,经营性文化便可纳入文化产业的范畴。
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是当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联系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必须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全心全意服务于这个核心。
必须确立人民群众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必须充分发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塑造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浅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浅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两个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概念。
文化事业是指社会中的各类文化活动,包括艺术、表演、文学、电影等,它是社会生活中精神文化活动的总和。
文化产业则是指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产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娱乐产业等。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一种发展模式,它旨在通过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这种融合发展的思路和探索,旨在使文化事业更加有市场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更加关注社会价值。
具体来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加强产业链的融合。
文化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涉及到广播电视、影视制作、文化市场等多个领域。
而文化事业作为供给侧的一种文化资源和服务,与文化产业产生直接关联。
只有通过完善文化事业的供给链和文化产业的产业链,才能够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需要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结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结合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通过利用科技手段,可以更好地传播和推广文化产品。
通过文化创新,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需要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
文化事业的核心是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而文化产业的核心是生产和销售文化产品和服务。
为了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需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推动文化产品的差异化发展,并且注重文化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建设。
需要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
政府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应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好的资源保障和政策支持,同时也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深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才能够实现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兴旺。
中国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
中国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趋势。
中国的文化事业包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艺术教育、创作与传承等方面,而文化产业则涵盖了电影、音乐、文学、艺术品、博物馆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
一、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文化事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的推动与支持。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文化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例如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文物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经费支持等。
同时,文化艺术教育也是中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艺术教育的发展为更多年轻人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政府加大对文化艺术教育的支持力度,鼓励学校提供更多的文化教育课程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创作与传承也是中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环节。
中国有许多杰出的文化艺术家,他们通过创作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政府通过资助艺术家的创作,举办文化艺术展览和演出等活动,为更多的人提供了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机会。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文化产业包括电影、音乐、文学、艺术品、博物馆等多个领域,为国家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中国电影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也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中国电影制片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电影票房收入不断增长,为文化产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音乐产业也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音乐产业在数字化和互联网的推动下迅速崛起。
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各类音乐品种纷繁呈现,中国音乐市场也逐渐成为全球音乐产业的重要一员。
文学、艺术品和博物馆等领域也在中国的文化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二是消费问题。
消费包括两者形式的消费:一种是有形消费,一种是无形消费。有形消费主要指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消费,无形消费主要指满足精神需求的消费,包括教育、娱乐、旅游、体育消费等。消费、投资、出口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要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做到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2006年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衡态势继续扩大。据统计,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2006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51.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降为历史最低水平,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任务十分紧迫。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从根本上决定了文化产业的路径选择和发展趋向。这意味着文化生产要按照公众的精神消费需求去设计生产流程,创造文化产品,提供公众满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管理体制也必须根据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趋向和文化生产的需要,改革管理方式,调整决策程序。
三、创新问题。
创新包括两种创新,一种是科技创新,一种是意象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要推动科技创新,而且要推动意象创新。科技创新核心是技术创新,意象创新核心是创意和设计,意象创新既包括精神产品的创新,也包括为各类工业产品增加文化附加值。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文化因素越来越深刻影响着各种消费品的生产。对几乎所有产业都不可或缺,对提升各类产品品质往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正如微软的总裁盖茨认为,好的创意才是价值之源。在知识经济时代,意象创新通常是以知识产权的形式表现出来。知识产权拥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意象创新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韩国政府提出:“以信息和知识经济为核心的21世纪,其竞争力的源泉为感性文化的设计。”一些对未来发展趋势敏感的国家,都对意象创新高度重视。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时有一句名言:“可以没有政府,但不能没有工业设计”。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仅仅指科技自主创新,也包括意象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需要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而且需要旺盛的意象创新能力。要以繁荣文学艺术为基础,大力加强现代意象的研发,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生产力,使文化生产真正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浅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近年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我国文化领域的热点话题。
文化事业是指以文化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以促进全民族精神文明建设和繁荣为任务的公益性事业。
而文化产业则是指以文化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既是文化事业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然趋势。
本文将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路径和挑战进行探讨。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融合发展有助于提高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
文化事业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而文化产业是以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发展,可以使文化产业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提高其社会效益。
融合发展也有助于提升文化事业的经济效益。
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事业可以通过与文化产业合作,开发文化市场,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通过与文化产业合作,文化事业还可以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减轻其对财政的依赖。
融合发展也有助于促进文化创新和传承。
文化事业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可以通过与文化产业合作,借鉴其市场化运作的经验和模式,推动文化创新和传承。
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走合理发展路径。
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可以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文化事业项目;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合作;可以加大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力度,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要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但目前两者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为了实现融合发展,应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发展,构建起完整的文化产业链。
可以通过整合媒体资源、文化旅游资源、文化创意资源等,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协同发展。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 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 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 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 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要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 和重要出版社建设,进一步完善采编、发行、播发系统,加快数 字化转型,扩大有效覆盖面。 (三)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四)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问题的决定 (2003.10.14十六届三中全会)
(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 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 由之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 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 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 效益的环境。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 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 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 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 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 化工作者。-----十七大报告
申论作文文化发展
申论作文文化发展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文化发展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的文化也在不断蓬勃发展。
然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我国的文化发展存在着地域差异性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地域辽阔且民族众多,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文化传统和发展方向。
这就造成了我国各地的文化发展并不平衡,一些地区的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保护,导致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性受到了威胁。
其次,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的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保护好自己的文化特色,既要汲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又要坚守本土文化的传统和底蕴。
此外,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一些地区和行业的文化产业发展较为迅速,而一些传统文化产业面临着转型困境。
这就需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批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地方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重要的文化遗产做好保护修复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本土文化的重视程度。
其次,加强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文化产业的多边合作,使我国的文化在国际上更具影响力。
最后,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文化产业链条。
综上所述,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实现文化事业的繁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浅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1. 引言1.1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定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文化事业指的是国家政府或社会组织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和文化权益,开展的有秩序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的总称。
而文化产业则是指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为主要内容,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市场经济手段进行生产、流通、传播、消费的经济活动。
文化事业注重社会效益,强调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促进文化繁荣与发展;而文化产业则强调经济效益,追求经济利润,是一种融合了文化与商业的产业形态。
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共同推动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进步。
在当今社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这种融合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事业的转型升级,也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紧密结合,将为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与机遇。
1.2 融合发展的背景意义融合发展的背景意义在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文化领域的两大支柱,其融合发展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文化体系,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融合发展也可以促进文化事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可以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合力,实现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2. 正文2.1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文化事业是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源头。
文化事业是指各种文化创作、传播、保护和管理等活动,是文化产业链条中的起点和支撑。
没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就没有文化产业的源源不断的供给。
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的延伸和发展。
文化产业是在文化事业的基础上,通过产业化、商业化的运作而形成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销售等环节。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文化内容和创意支撑,而这些内容和创意正是由文化事业提供的。
论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
二、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
总体来说 , 文化事业是 人力 、 物力 的投入 , 是 一种政府行 为, 文化产业是产 出 , 但却是一种 市场行为 , 更具 有主动性 和 灵活性。这种投入 和产 出的交织融合才能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
的和 谐 发 展 。
但它对 大众来说不一定是普遍 的,而且它相对于文化产业所 经营的大众文化来说 , 是一种精英文化 。但无可否认 的是 , 这 种文化事业 的内容是对文化产业的越趋低俗与娱乐化的内容 与此 同时, 文化产业 的快速发展 , 使得复制性的产品覆盖 满天 , 人类 的精 神需求是奇妙 的, 要是长期接受 这种整齐划一
文化事业就是由国家独资控制 、全 资举 办的公共 文化 生 产机构 ,或通过政府在市场上 的订货和采购 ,面 向全社会整 体, 提供公共文化产 品和服务 , 保 障全体 国民享有公共信息 、 享用公众智慧 、 享受社会文明等基本文化权利。 文化事业的重
要性表现在它的社会功能而不是它的直接 的经济功能 。
三、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 业的联 系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须臾不可割裂 、不可分离 、不可悖
逆、 不 可排斥 , 它们在 任何情况下都必 须是一个互适 互促 、 辩 证和谐 的统一体 。 它们也只有在形成合力 的情况下 , 才能充分
显示 自身的特征和发挥 自身的作用 。 它们 的联系具体体现在 : 首先 , 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 , 它都是为公众提供 着文化产 品及文化服务 , 是 社会精神文 明建设 中的两大分支。 其次, 文化事业对文化产业有 引导作用 , 对文化事业的投 入也是对文化产业的间接性投资 ;文化产业的发展又会促进
关键词: 文化事业 ; 文化产业; 区别 ; 联系
浅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浅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文化事业是指国家为了促进文化繁荣和发展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活动,而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服务和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产业。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以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文将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概念、融合发展的意义和具体做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事业是由国家主导,以公益性、非营利性为主的文化活动。
它是国家为了促进文化繁荣和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活动。
文化事业包括文化教育、文化传播、文化保护与利用、文化产业等方面。
文化事业的目的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的贡献。
而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服务和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产业。
它是以文化为内涵、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为目的的产业形态。
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传媒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体育产业、文化教育产业等多个领域。
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通过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更好地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推动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心。
融合发展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
融合发展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有效地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区别在我国,正确认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区别十分重要。
因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业,或者文化服务业,大部分是当做文化事业对待,没有产业经营的观念。
现在,特别是中央在“十五”计划建议中正式做出发展文化产业的决策,更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加以分析,才能为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奠定基础。
由于文化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稳定、延续和发展起基础作用。
它既可以起促进和推动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和破坏作用。
国家、地区或民族的领导者或统治者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必然要运用文化的作用为国家、地区、民族的发展服务。
领导者利用文化作用的立足点是发挥积极作用,限制或克服消极作用,调控的方式是直接与间接并用,调控的手段是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同行。
古往今来,国家、地区、民族都要直接掌握一部分文化产品,使它成为公共产品,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
这就是文化事业。
国家、地区、民族的财力越雄厚,掌握文化产品的数量就越多,反之则少。
余下部分,则由社会成员或居民自行解决。
在商品货币社会中,文化产品以商品的形式满足消费需要,既简单又快捷,于是部分文化服务劳动者专门从事文化商品生产,形成文化产业或文化产业经营。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区分,就是这样来的。
我认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在于以下几点:首先,生产目的不同。
文化事业部门是生产公共产品,以国家需要为转移。
文化产业部门是为市场生产商品,以市场需要为转移。
其次,资本来源不同。
生产文化产品也必须有资本。
文化事业的生产资本由国家或社会提供。
而生产文化商品的资本来源则因社会制度而异。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生产资本需从不同经济成分中获取。
广泛吸收民营经济进入文化产业经营领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战略。
第三,机构性质不同。
文化事业机构是政府部门的附属单位,以行政方式管理。
文化产业机构是企业单位,以企业法人进行经营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论文一、正确把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1.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1)性质不同文化事业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公益性文化部门,其主体是文化事业单位,主要着眼于社会效益,不以营利为目的。
文化事业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共文化生产体系、公共文化传播体系、公共文化消费体系和公共文化管理体系。
公共文化产品以整个社会为服务对象,具有使用和消费上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属于利益共享的产品,其生产者难以从市场获得正常的价值补偿。
因此,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不能由企业等营利性组织来承担,不能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而必须建立起市场以外的集体选择机制,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主要组织形式。
因而,公共文化产品是由政府和非营利性组织等公益性文化单位提供的。
公益性文化单位提供的文化产品是免费的或显著低于成本价格的。
公益性文化单位不实行经济核算,不拥有完全意义上的法人财产权。
而文化产业则是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其主体是文化企业,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和市场主体,拥有完全意义上的法人财产权。
文化产业以营利为目的,以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为基本特征。
文化企业以工业化、商业化的运作方式制造、销售和经营文化产品,创造经济价值,追求经济效益。
公众消费的文化产品多数属于私人产品,而文化产业向消费大众提供的正是私人文化产品。
私人产品具有效用的可分性和消费的排他性,任何人对私人产品的消费都排除了其他人同时消费这一产品的可能。
因此,在市场发育比较充分的条件下,企业受自身利益驱动,可以有效地为消费大众提供各类私人文化产品和服务,这也是文化能够实现产业化的主要原因。
(2)职能不同文化事业的基本职能是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如读书看报、收听收看广播影视、获取信息、参与公共文化生活等。
文化事业具有点多面广、资源共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等特点,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民族精神塑造、社会道德教化和主流价值观培育,彰显的是文化建设的社会职能。
因而,文化事业要强调原则性,弘扬主旋律,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和舆论导向,努力提升公众的文化品位,增强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维护公共文化生活的公平正义,让城乡居民普遍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而文化产业的基本职能则是繁荣文化市场,着力于满足公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由于社会分工、阶层分化、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原因,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多元性、多样化特征。
这种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主要通过文化产业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
文化产业当然要兼顾社会效益,但它主要追求的却是企业的经济利益。
文化企业根据市场行情和消费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物质财富,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和产业功能。
同时,发展文化产业也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3)运行机制不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在性质和职能上的显著差异,决定了它们的运行机制也存在很大不同。
文化事业作为社会文化中的公益性部分,属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采取行政化运作模式。
从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目标和规划,到文化事业单位生产的文化产品、提供的文化服务,都受政府行政系统直接主导、调控、干预和管辖。
文化事业的决策主要源于政府的政策法规、文化发展规划及上级命令和指示,有着垄断性的行政资源配置,经济上享有各种优惠政策。
文化事业主要依靠国家投资或社会捐赠来兴办并确保其运营。
生产纯公共文化产品的文化事业单位,其运营资金全部来自政府拨款及社会赞助;生产准公共文化产品的文化事业单位,其运营资金一部分来源于财政资助和社会捐赠,另一部分则来自本单位的自我创收,如门票、出租、广告等收入。
文化产业作为社会文化中的经营性部分,则实行企业单位管理体制,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
就是说,文化产业完全遵循经济法则和价值规律,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再生产,走市场化发展道路。
文化产业以企业法人的组织形式进行经营活动,各类文化企业均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在文化产业中,从事文化产品生产经营的经费全部源自文化企业自身的积累和筹集。
我国文化产业有多种经济成分,其筹资渠道也包括国有、集体、私营、外资及混合所有制等多种途径,并且在文化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与其他产业一样,都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依法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国家主要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对文化产业实行间接调控、扶持和引导,政府并不直接决定文化企业的生产经营。
2.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联系(1)相互渗透尽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存在很大差异,对二者加以适当区分,以便更好地推进文化现代化的科学发展,是完全必要的,但二者都是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部门,都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因而又不可能截然分开,其划分是相对的。
在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具体实践中,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关系密切,二者常常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交叉重叠之处较多,许多文化行业都兼具公益性与经营性的特点。
一方面,文化事业中包含有文化产业的成分,认为文化事业不能营利或无法营利的观点是错误的,虽然它不以营利为目的。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中也渗透着文化事业的因素,如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行业属于文化产业核心层,但其中渗透着大量的政治引导、思想宣传、道德教化、法律普及、文化传承、公益广告等文化事业性内容。
实际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多数文化商业运作都包含一定的公共文化成分。
(2)相互转化在人类历史上,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原本为公共物品,属于文化事业的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文化资源和产品开始具有了市场意义,而科技革命则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产品的传播。
于是,部分文化事业逐渐转化成了文化产业。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的是文化事业体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文化产业是在原有文化事业的基础上起步的。
可见,从历史角度看,文化事业是文化产业的前提和源泉,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派生物。
而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和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公众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有些文化产业的内容也会逐渐转化为社会基本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构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一部分。
同时,文化产业内在包含的某些价值理念也会转化为文化事业的价值追求。
由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而它们的界限是动态的,并非一成不变。
(3)相辅相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它们一起构成我国文化建设的两种基本形式,共同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一方面,文化事业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导,对文化产业具有导向和滋养作用。
因为文化事业不仅能够为文化产业提供思想基础、艺术形式、文化资源及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而且能够培育公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拓展文化产业的市场空间,促使文化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适应性。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心,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动力牵引。
因为文化产业不仅能够积累资金,增加税收,革新技术手段,促进经济发展,使文化事业获得更为深厚扎实的物质基础,而且能够活跃和繁荣文化市场,提高公众对公共文化的消费期望,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并潜移默化地影响文化事业的产品形式和精神气质。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互依、互渗、互化、互促关系,演绎着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现代图景。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共同作用,使文化既构成社会进步的精神保障,又构成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相互作用,则既统一于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之下,又统一于文化现代化进程的大格局之中。
二、大力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由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互为支撑的,所以只有大力促进二者互动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深层底蕴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日益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为此,现阶段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1.明确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前提首先,对文化各领域、各行业的事业与产业归属进行科学区分和恰当定位。
要准确把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各自的性质、特点、职能和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公众文化需求的变化而适当调整二者的划分,使其各自处于合理的发展轨道上,并能及时获得针对性较强的分类指导。
其次,强化各类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要制定出台明确具体、系统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联手保护和发掘我国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时代文化等文化资源,共同投入,共同利用。
第三,大力培育和优化文化消费市场。
要不断创新文化服务的手段和载体,丰富文化消费的内容和形式,突出公众的文化主体地位,提升公众的文化品位,扩展公众的文化视野,增强公众的文化吸收能力,培育公众的文化消费意识和习惯,促进社会文化消费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
这些举措,既是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各自职能的客观需要,又是有效促进二者互动发展的前提条件。
2.构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机制构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机制,就是既要以文化事业培育文化产业,又要以文化产业反哺文化事业。
一方面,要构建文化事业对文化产业的培育机制。
要健全文化事业投入制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进程,拓宽文化交流渠道,提高信息传播质量,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优化文化生态环境,扩大文化对外开放。
这既是推动文化事业自身的发展,也是发挥文化事业对文化产业的资源支撑和消费带动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大国家对文化事业扶持力度、增强文化事业对文化产业培育能力的同时,也要利用市场经济规律提高文化事业自身的运营效率和发展后劲。
另一方面,要构建文化产业对文化事业的反哺机制。
要完善各类知识产权有偿使用制度,细化文化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健全和落实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贷款贴息、政府采购、定向资助、专项奖励等政策措施,引导各类文化企业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在道德教化、法治宣传、文化普及等公益性文化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弥补文化事业投入的不足,巩固和确保文化事业在国家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主导性地位。
3.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文化建设的理想状态。
因此,要牢固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大力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比翼齐飞,协调共进。
切实做到“两手抓、两加强”,就要在厘清公益性与经营性关系的基础上,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一手抓体制改革,一手抓资金投入;一手抓高雅文化,一手抓大众文化;一手抓文化繁荣,一手抓市场管理。
要积极探索文化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处理好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的关系,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适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