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单元_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导学案

合集下载

选修一学案(26)第九单元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

选修一学案(26)第九单元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1)第1课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本课目标】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重点:甲午战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其危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预习自学】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 背景:⑴《》签订以后,的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⑵欧美帝国主义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为主到以为主的新阶段。

2.表现:⑴经济侵略:以为主。

①奴役性条款:清政府向等国借款,附有,由此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大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②争夺在中国修筑铁路和的权利。

③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开设的特权。

④在一些城市开设,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获取更大的利益。

⑵政治侵略:直接瓜分中国,分而治之①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狂潮。

②美国提出“”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列强宰割中国的同盟。

3.影响: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财政危机:⑴原因:①从1896年开始,偿还巨额借款本息。

②各地洪涝灾害导致田赋收入锐减的同时,还要支出巨额资金用于兴修水利和赈灾,清政府财政赤字越来越大。

⑵节支增收措施:①②③④⑶结果:遭到的抵制,成效甚微。

2.政治危机:清政府转嫁负担,和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⑴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的发展。

⑵一些爱国工商业人士发出呼声。

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调整工商政策,放松限制,允许。

2.表现:出现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如上海的和苏州的等。

3.存在问题:相当薄弱:少、小、发展遭遇重重阻力和困难⑴一方面;⑵另一方面。

4.影响:⑴新兴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迫切要求实行,改善,为发展开辟道路。

⑵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1.19世纪末,列强对华侵略方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和直接瓜分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简要分析甲午战后列强侵略方式变化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学习目标: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学习重难点:1.重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2.难点: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知识自学: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背景(1)《____________》签订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欧美帝国主义列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________。

2.表现(1)经济侵略——以____________为主。

①奴役性借款: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等国举借附有______条件的大借款。

②争夺在中国修筑______和开采矿山的权利。

③开设______。

④开采______。

(2)政治侵略——瓜分中国。

①强占租借地和划分“____________”。

②美国提出“____________”政策。

3.影响: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财政危机①原因a.从1896年起偿还借款。

b.各地的____________。

②应变措施:____________。

③结果:遭到官员的抵制,成效甚微。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____________更加激化。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②爱国工商人士发出“____________”的呼声与主张。

③清政府允许____________。

(2)表现: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____________。

(3)存在问题①民族工业无力与实力雄厚的外国在华资本及其____________竞争,随时有破产和倒闭的危险。

②民族工业面临国内____________的压迫。

(4)影响①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____________,改善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____________运动奠定了基础。

历史选修1学案: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含答案

历史选修1学案: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含答案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问题导学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活动与探究材料一1895~1898年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的借款(1材料二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三《时局图》由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在香港发表.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

该图“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3)谢缵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这幅漫画的?这幅漫画反映了列强侵华在政治上采取什么方式?(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并分析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及原因(1)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帝国主义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剩余资本,需要寻求投资场所.(2)政治侵略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各帝国主义国家最后选择共同瓜分.这是中国人民多年反抗的结果,也是帝国主义国家相互矛盾的结果.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两面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两面性特点是由其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1)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因而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即革命性。

(2)另一方面,它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相妥协的一面,即妥协性。

当堂检测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下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A.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B.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C.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D.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3.“(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人教版选修1)

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人教版选修1)

9.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人教版选修1)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占领,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借去的地区称做租借地。

租借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

期满归还。

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

【课前导学】完成《非常学案》P阅读第1、2课,归纳戊戌变法的背景——政治基础、阶级基础、经济基础和思想、组织基础等。

知识点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政治1、 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方式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以什么事件为标志?2、(B级)阅读课本P124页学思之窗,想一想,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知识点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政治3、清政府的统治危机⑴原因⑵应变措施⑶结果4、出现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B级)阅读P126【历史纵横】思考财政危机没有解决的原因是什么?知识点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经济和阶级基础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从表格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表现:出现兴办民族工业的浪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数量增多、投资额增加困难影响第一课答案、政治基础:(1)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民族危机。

(2)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他们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戊戌变法的推行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基础:19世纪7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形成。

2、经济: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政治:直接割地1)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2)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割地:使中国失去大量土地;使数百万台湾同胞,长期处于日本殖民统治的深重灾难之中。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优质课教案_0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优质课教案_0
2、表现:
1)、经济——以资本输出为主
借款: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设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修路:控制铁路沿线的土地和资源;直接掠夺中国资源。
开矿:使中国的重工业无从发展
开银行:成为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工具,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材料二: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
1、原因:
(1)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
(2)“实业救国”的倡导;
(3)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展示目标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3.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
完成《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填空题
完成“深化探究”题
4.师导生学
合作探究
一、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1、背景:
1)《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欧美列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探究1: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侵华方式有何改变?对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请回答:
探究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有何影响?
材料一:1895年,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的总和。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导学案2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导学案2
二是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这是中国人民多年反抗的结果,也是帝国主义国家相互矛盾的结果之一
以资本输出为主,瓜分中国。
(2)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资本输出、瓜分有哪些方式?
争做中国债主、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土地、劳动力、争夺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开设工厂、银行等。
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借款,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中国的政治势力,
心得体会
我有妙招
链接
本课引言重点指出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不仅加强了日本在远东的国际地位,也暴露出清政府腐朽无能,从而刺激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争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强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造成了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整体结构(课题+子目标题)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课题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导学案
课标感悟
1、了解戊戌变法前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史实。
2、知道“公车上书”。
重点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难点
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学习过程
示标、链接、探究、展示、拓展提高、测标、小结等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偿还借款;
各地的自然灾害,不得不增加经费兴修水利和赈灾等,引发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8)措施及结果
增加税收额度、降官员薪俸、裁减军队、加强鸦片税的管理、增加商税、扩大纳官等。
为应付财政危机而采取的措施损害了官僚的利益,遭到官员反对,并转嫁负担,使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进一步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产生的影响。
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9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9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2015–2016学年度新沟中学高二LS 选修①导学案 编写人:曹扶阳 编号:91 审核:高二历史组 使用时间:2016.04 班级:高二( )班 姓名: 组名: 教师评价: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主要特点;归纳总结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使用说明1.请同学们阅读选修①教材,15分钟规范完成导学案预习案部分,并熟记基础知识。

2.结合教材及资料独立思考,完成探究案,限时15分钟。

3.限时5分钟完成训练案,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课堂大讨论。

学习过程【预 习 案】考点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与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2.侵华国家增加了:日本侵略势力开始入侵中国,接着德国也来了。

3.侵略方式发生改变(1)经济方面: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 ; 表现:①争做中国的债主;② ③开设工厂、银行。

(2)政治方面: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 表现:①见课本P125——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简表; ②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原因、目的、影响。

考点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原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支付大量的赔款、借款;严重的自然灾害; 2.措施:见课本P126——共有7项措施 3.结果遭到…抵制,成效甚微;…更加激化;…进一步加剧;考点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1.原因: 2.表现工矿企业数量增加;投资额增加;出现了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 3.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原因(1)困难:民族工业无力与外商企业竞争;收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发展不平衡(地区、部门)(2)原因:民族工业 ;受到双重压迫剥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影响:资产阶级队伍有所壮大,要求政治变革,稳定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为此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优质课教案_30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优质课教案_30

人教版(选修一)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理论指导】这一课内容囊括了三个必修模块的知识点,即集政治背景、经济基础、思想基础于一身,与必修一第12课、必修二第10课、必修三第14课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学情分析】高二文科班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可以对他们进行建构知识的能力培养。

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还是有差距的,如何在一节课上调动每人的积极性,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样的学生,需要启发诱导,引导他们探究,增强兴趣。

【教材分析】本课所处的位置是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的第一课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生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把这一课的内容与其他国家的变法背景相对照,从而加深对这一课内容的理解。

这一课主要讲的是戊戌变法的背景既包括政治背景、经济背景和思想背景,学生都通过三本必须模块学过或了解过,所以这一课就知识而言对学生来讲没有太大的难度,难度主要来于对知识的建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大借款、争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的权利、开工厂、银行;强租港口、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了解西方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影响比较分析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运动出问题探究比较分析情境再现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难的探索,来挽救民族危亡,从而激发学生高尚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及结果经济、政治危机之间的关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发展举步艰难的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戊戌变法出现之间的关系 现之间的关系任感【教学重点】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初步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资本输出、租借地的概念及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初步发展的主要特点【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多媒体授课、读图法、材料解析法、提问法、讲述讲解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有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与日本首相据理力争,在最终弱国无外交,引发学生思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优质课教案_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优质课教案_1

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一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和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2、理解清政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及具体表现3、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基本情况讲授法比较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难的探索,来挽救民族危亡,从而激发学生高尚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学法指导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训练学生运用历史思维看待历史现象的方法教具仪器:多媒体课件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上节引出新课: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日本,知道19世纪下半期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实现富国强兵,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其中包括日本挑起的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许多有识之士进行变法图强。

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后一个单元戊戌变法。

讲授新课(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导语: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甲午战争泱泱大国的中国被一个岛国日本打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那我们来简单回顾下《马关条约》的内容,看看它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简单列举《马关条约》的内容请大家思考一下, 《马关条约》的内容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有什么不同? (开设工厂)侵略方式的变化:(1)经济: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为主那么列强在中国的资本输出又有哪些具体表现呢?(政治贷款、修路、开矿、开工厂、开银行)(2)政治:直接割地→→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引导语:下面我们通过图片来看看,帝国主义是如何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展示各国在中国抢占的租借地和划分的势力范围图片和时局图,使同学们认识到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导学案01

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导学案01

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重点和难点1.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是如何加强对华2.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背景之一:.时代背景——甲午战败,刺激了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探究一:“学思之窗“p124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割地:使中国失去大量土地;使数百万台湾同胞,长期处于日本殖民统治的深重灾难之中。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通商:使列强深入中国内地,掠夺中国资源和倾销商品。

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

开设工厂:使列强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和市场;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商业。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在帝国主义正在形成的19世纪末,这件大事成了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险信号,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探究二:阅读课本p124-127内容,查找相关资料,探究《马关条约》的签订带来了哪些重大影响?对中国:两半化大大加深对日本: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东亚第一强国,跨入帝国主义行列。

对朝鲜:事实上被日本控制。

对西方:掀起侵略,瓜分中国的高潮。

探究三:阅读课本回答:西方的经济侵略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实质是什么?有何危害?(1)、形式:争做中国的债主;争夺在中国的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开设工厂和银行。

(2)、实质:资本输出(3)、危害: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掠夺了中国的原料,劳动力,市场,破坏了民族资本主义。

探究四:阅读课本回答:西方的政治侵略有哪些表现形式?实质是什么?有何危害?(1)、形式:强占租借地(概念);划分“势力范围”(概念)(2)、实质:瓜分世界—半殖民地向殖民地的过度形式(3)、危害:中国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

探究五:1、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2、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3、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据材料,分析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与根本目的是什么?对中国有何影响?答:实质: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导学案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导学案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导学案第周第课时主备人:【学习目标】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重点与难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重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难点)【学习方法点拨】1.本课讲述了戊戌变法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教材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的深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三个角度进行了阐述。

2.在学习时,要注意上述三个问题同戊戌变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3.面对中华民族的危机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爱国人士提出了进行社会改革的要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教材自学导引与解读】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背景⑪《①》签订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⑫欧美帝国主义列强扩大对华政治侵略与②。

2.表现⑪经济侵略—一以③为主A.奴役性借款: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等国举借附有④条件的大借款。

B.争夺在中国⑤和开采矿山的权利。

C.开设⑥。

D.开设⑦。

⑫政治侵略——瓜分中国A.强占租借地和划分“⑧”。

B.美国提出“⑨”政策。

3.影响: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⑩。

【拓展点拨】19世纪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和瓜分方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侵略的放松,而是适应和更加便利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的需要;各帝国主义国家在对中国资本输出和瓜分的地区、程度差异很大,矛盾不断,相互妥协和争夺。

【自我校对】①马关条约;②经济掠夺;③资本输出;④政治;⑤修筑铁路;⑥银行;⑦工厂;⑧势力范围;⑨门户开放;⑩危机;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财政危机⑪原因A.从1896年起,偿还借款。

B.各地的①。

⑫应变措施:A.增加②等旧税的征收额度;B.降低官员薪俸;C.裁减③,节省军费开支;D.加强鸦片税的征收,增加④以及扩大纳官等。

⑬结果:A.遭到官员的抵制,成效甚微。

B.转嫁负担,激化矛盾,加剧⑤。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导学案3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导学案3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这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向帝国主义过渡,世界已被瓜分完毕,列强遂把瓜分矛头指向中国。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帝国主义的侵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愿做亡国皇帝的光绪帝立志变法图强,采纳了康有为的建议,进行“百日维新”,那么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又是怎样失败的?失败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聚焦课标】一.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学习重点1.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2.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交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3.百日维新的背景及基本内容。

4.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三.学习难点1.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2.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

3.对百日维新的评价。

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导学案【自主学习】1.1895年以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由为主转变为。

通过,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政治特权。

2.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和,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美国提出“”,分享其它列强在华侵略权益。

3.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但仍相当薄弱。

一方面无力与竞争,另一方面还面临的压迫,新兴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改革。

【知识梳理】(A级)1.简述《马关条约》的签订后列强侵华特点(1)危害深:《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与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2)列强多:侵华的国家增加了:日本侵略势力开始侵入中国,接着德国也来了.(3)方式新:经济方面: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表现: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中国的铁路修筑、矿山开采权;开设工厂;开设银行。

第9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第9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第9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学习目标识记: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大借款、争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的权利、开工厂、银行;强租港口、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清政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及结果;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发展举步艰难的原因。

理解:了解西方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影响;经济、政治危机之间的关系;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戊戌变法出现之间的关系。

运用:比较分析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运动出现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学前思考:图一:签订《马关条约》的场景图二图二是清末一位爱国人士所画,图中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肠代表德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

这幅图形象地揭露出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严重局势。

请回答:《马关条约》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自主学习: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马关条约》的影响:2、资本输出:3、瓜分狂潮思考:1、《马关条约》反映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方式的新变化:2、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产生了什么危害?3、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政治危机:2、财政危机:3、清政府的政策:4、后果: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2、表现、特点:3、面临的困难:4、影响:知识参考:借款: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设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修路和开矿:控制铁路沿线的土地和资源;直接掠夺中国资源。

开银行:成为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工具,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总之: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加强了对中国经济、政治的控制,使民族危机加深。

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进一步破坏,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导学案设计: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无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导学案设计: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无答案)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标要求: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课标解读:1、了解清政府矛盾激化与戊戌变法的关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

2、理解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清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影响。

3、掌握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清政府矛盾激化的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清政府矛盾激化与戊戌变法的关系;2、难点: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1)经济:探究一如何看待列强的资本输出?(2)政治:(3)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实质、影响)2、影响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自主学习一 19世纪末,清政府财政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清政府为应对危机,采取的措施是什么?1、财政危机出现的原因:(1)(2)(3)2、应对危机的措施(1)(2)(3)(4)(5)3、结果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自主学习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原因:(1)(2)(3)2、表现:3、特点:探究二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材料,概括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特点。

材料一:1895年,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的总和。

材料二: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

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

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

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

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

结果,官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导学案
编者:辛晓刚审核:高二历史备课组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历史根源。

二、学习重点: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三、学习难点:
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自主学习】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1895年___________ 签订以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由
______________为主转变为___________为主。

2.列强通过在华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等方式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政治特权。

3.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美国提出“______________”,分享其他列强在华侵略权益。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支付战争赔款,自然灾害等,使清政府财政赤字越来越大
2.为应付财政危机,清政府:增加等旧税的征收额度;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加强鸦片税的征收,增加商税以及。

但成效甚微。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①列强侵略的加剧,使中国的_________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一些爱国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出“_________”的呼声;③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加税收,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2.表现:①民办厂矿数量增加;②投资总额迅速增长;③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合作探究】
1.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是如何加强对华侵略的?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2.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主要是通过()
A.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B.提出“门户开放”
C.扶植各派军阀,割据混战
D.分割中国领土
3.造成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直接原因是()
A.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B.列强对外资本输出日益增大
C.清政府的政治日益腐败
D.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和清政府奉行投降政策
4.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C.外国资本主义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资金
D.外商设厂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我的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