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导学案模板
2023年新人教版九年级地理全册导学案
![2023年新人教版九年级地理全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94903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9.png)
2023年新人教版九年级地理全册导学案一、研究内容本学期我们将研究新人教版九年级地理全册内容。
地理学科是关于地球的知识和规律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地球形成与演化、地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及地球与人类的关系等。
全册内容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1. 地球与地图2. 宇宙中的地球3.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4. 区域可持续发展5. 中国地理6. 世界地理二、研究目标1. 了解地球及其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和一些重要规律;2. 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人类保护地球的必要性;3. 了解地球与中国及世界各国的关系,理解地域联系的基本内容;4. 掌握一定的地图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实例。
三、研究重点和难点1. 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及其自然环境;2. 掌握地球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知识;3. 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人类保护地球的必要性;4. 掌握地球与中国及世界各国的关系,理解地域联系的基本内容。
四、研究方法和建议1.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注重实践;2. 多看地图、图表,提高地理阅读能力;3. 善于与同学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4. 多关注新闻,了解时事热点,拓宽地理知识面。
五、课外拓展1. 制作各类地图:如平面地图、立体地图、触摸地图等;2. 制作各种地理图表:如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等;3. 实地观察、收集资料:如户外考察、旅游观察、报纸杂志、科技图书等;4. 加入地理兴趣小组,增强协作意识,提高地理综合素质。
希望同学们在本学期学习中,多研究、多思考,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新目标人教版九年级地理全册精美导学案
![新目标人教版九年级地理全册精美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15774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e.png)
新目标人教版九年级地理全册精美导学案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本章主要介绍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学生通过研究,将来了解到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与改造。
第二章:土地利用与农业本章主要介绍了土地利用和农业的相关内容。
学生通过研究,将来了解到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工业与能源资源本章主要介绍了工业和能源资源的相关内容。
学生通过研究,将来了解到工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四章:交通与通信本章主要介绍了交通和通信的相关内容。
学生通过研究,将来了解到交通和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交通和通信对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第五章:城市与乡村本章主要介绍了城市和乡村的相关内容。
学生通过研究,将来了解到城市和乡村的差异、特点以及城市化进程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人口与人口流动本章主要介绍了人口和人口流动的相关内容。
学生通过研究,将来了解到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的影响因素,以及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旅游与文化本章主要介绍了旅游和文化的相关内容。
学生通过研究,将来了解到旅游对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策略。
第八章:全球化与区域合作本章主要介绍了全球化与区域合作的相关内容。
学生通过研究,将来了解到全球化对国际关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区域合作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和挑战。
以上即为新目标人教版九年级地理全册的章节概述,希望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cf6fe0a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10.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课时一课题:地球与地图的认识
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 研究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 学会使用经纬度定位位置。
教学内容:
1.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 地球的整体形状是椭球体,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地球的直径约为千米。
2. 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 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小和简化表示;
- 地图上有标题、比例尺、指北针和图例等要素;
- 使用地图时要注意方位、比例尺和距离等问题。
3. 经纬度定位位置
- 地球表面可以使用经度和纬度来定位位置;
- 经度指东西方向,纬度指南北方向;
- 经纬度表示的格式为度、分、秒。
课堂活动设计:
1. 观看有关地球形状、大小和结构的视频;
2. 研究地图基本概念,制作一个简单地图;
3. 进行地图读图活动,研究使用地图的基本方法;
4. 练使用经纬度定位位置,寻找指定地点的经纬度。
研究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有了基本的了解,并学会了使用地图进行定位。
在活动设计中,通过观看视频、制作地图和练习使用经纬度等任务,学生积极参与,加深了对
地球和地图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探索地理知识,加深对地球和地图的认识。
(完整word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导学案
![(完整word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09a35926fff705cc170ab6.png)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导学案)【新知梳理】1.“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的。
西方第一本专著则是,它比中国晚3个世纪。
2.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包括环境和环境两大方面。
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土壤、岩石等。
人文环境:人口、民族、经济、工业、农业、城市、交通、能源等。
3.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风土人情等。
(1)日常生活:确认、知道变化、了解世界情况等。
(2)生产建设:种植、兴建工厂企业、选定、城市建设等。
例: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①“低地之国”——围海造陆————奶酪、。
②海洋、土地、森林与生产建设的联系。
海洋——航运、晒盐、捕鱼、开采石油等。
土地——种植农作物、放牧牲畜、建筑房屋、建设铁路(公路)等。
森林——提供木材、放牧牲畜、生态旅游、涵水保土等。
(3)风土人情:阿拉伯人的(服装);西班牙的;我国傣族的,中华民族的等均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问题探究】1.联系日常生活,请你提出5个地理问题。
2.为什么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和粽子,而北方人则喜欢吃馒头和水饺?3.贝贝来自黑龙江省,喜欢溜冰,玲玲来自福建省,喜欢游泳。
为什么两人喜欢的活动截然不同?4.为什么我国著名的奶业企业“伊利”、“蒙牛”两大集团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建厂?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导学案)【新知梳理】1.学会使用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
(2)地图的使用:第一,地图上的方向①一般定向法(无指向标和经纬线时)上下、左右。
②指向标定向法——箭头指向。
【注意点】(1)实际生活中可用于确定方向的事物:太阳、指南针、树木长势(年轮、树叶疏密)、北极星等。
但河流流向、风向不能用于确定方向。
(3)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背朝,这样地图上的方向与实际方向就一致了。
第二,比例尺①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表示距离比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比例尺的公式及计算:比例尺= 距离/ 距离。
③比例尺三种形式及其的转换:。
初中地理导学案模板
![初中地理导学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f36783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2.png)
初中地理导学案模板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课程名称地理学科111 学期第一学期112 年级初中二年级113 科目地理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地理位置分布特点12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和地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3 情感态度目标提升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全球视野13 教学重点131 重点知识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特征132 重点技能地图阅读与分析能力133 重点情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4 教学难点141 难点知识复杂地形地貌成因分析142 难点技能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143 难点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15 教学方法151 方法一案例教学法152 方法二小组讨论153 方法三观察实践16 教学资源161 资源一电子地图162 资源二实物模型163 资源三视频资料17 课时安排171 第一周认识地球仪与地图172 第二周地球运动规律173 第三周板块构造理论174 第四周海陆分布概况175 第五周大气环流模式176 第六周气候类型及其特征177 第七周自然灾害防治措施178 第八周人口分布与迁移趋势179 第九周城市化过程及影响因素1710 第十周世界经济格局演变1711 第十一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1712 第十二周环境问题及其对策18 评价方式181 日常考核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检查等形式182 期中测试以闭卷形式进行183 期末考试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份研究报告19 注意事项191 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早退192 主动参与活动积极发言提问193 完成作业任务及时提交作业194 爱护公共财物不随意破坏教具195 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营造和谐学习氛围20 补充条款201 若有未尽事宜双方可协商解决202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直至课程结束203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43c28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12.png)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及原理。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和方向。
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日夜交替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4. 能够诠释为什么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
二、导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及原理。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和方向。
3.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日夜交替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4.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
三、导学过程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及原理- 请同砚们简单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什么意思。
- 自转是指地球盘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盘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 地球的自转是由地球自身的自转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导致的,公转是由太阳的引力和地球的惯性导致的。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和方向- 请同砚们说出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久,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大约24小时,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从北极看向地球,为顺时针方向)。
-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年,公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3.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日夜交替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请同砚们诠释为什么地球会有日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日夜交替,阳光照射地球的不同部位,形成白天和黑夜。
- 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地球不同季节的变化,地球不同地区接受到的阳光强度不同,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4.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 请同砚们思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生命的重要性。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为地球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温度条件,使得地球上生命得以存在和繁殖。
四、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及原理,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和方向,理解了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日夜交替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并且认识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
希望同砚们能够深入思考地球运动的奥秘,更加珍惜我们生活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上的机缘。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导学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9e01c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5.png)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导学案地理导学案一:地球的概念与地球的形状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是我们所生存的地方。
它是一个广袤的星球,承载了我们的一切生活。
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它的直径约为12756.27千米,半径为6378.135千米。
地球由地心、大气、水圈、陆地和生物圈等部分组成。
在地球整体上看,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但实际上,地球并非完全是一个规则的球体。
地理导学案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有两个重要的运动,一个是自转,一个是公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产生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为365天又约6小时。
地球的公转是地球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理导学案三: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地球在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土壤等;人文环境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的各种活动所形成的环境,如人口分布、交通网络、经济活动等。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导学案四:地球的气候带和生物带地球的气候带是指地球不同地区因纬度不同而形成的气候区划。
根据地球不同纬度上的气候特点,可以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大气候带。
地球的生物带则是根据地球的气候、植被和动植物分布特点而划分的。
地球上的生物带包括寒带、温带、热带等多个生态带。
地理导学案五:地球资源与环境保护地球资源是指地球所拥有的各种可利用的物质和能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类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地球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理导学案六:地球的地图和地图投影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天体,如果要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表现在平面上,就需要用地图来展示。
地图是地球的缩影,地图的制作需要地图投影的技术。
地图投影是在球体表面绘制一个平面图形的数学方法,常用的地图投影有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和等距投影等。
导学模式初中地理教案
![导学模式初中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c6d55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7.png)
导学模式初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2.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2. 气候类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2. 难点:气候类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以图导学: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气候类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景观,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2. 自主学习:分发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自主观察并总结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共同总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总结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进行讲解,强调重点知识点。
5.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如“如果你是一名旅行家,你会选择去哪个气候类型的地区旅游?”引导学生理解气候类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7. 课后作业:设计一份关于气候类型的手抄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气候类型的掌握程度,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气候类型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学习兴趣:观察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评价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以图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初中地理《气候类型》这一知识点,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初中地理教案导学案
![初中地理教案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f13c8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b.png)
《世界气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气候的两大分类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学会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
导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世界各地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景观差异如此之大?
学生回答:地理位置、气候等。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气候这一重要地理概念。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了解气候的两大分类。
2、学生通过地图,掌握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3、学生思考并总结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
三、合作探究
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原因。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气候的分类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五、课后作业
1、绘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2、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气候类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形成原因及特点,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气候的相关知识,并对下一步教学进行调整。
通过本节课的导学案,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气候的概念、分类、分布和特征,提高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初中地理教案导学案
![初中地理教案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745cf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2.png)
初中地理教案导学案学习目标:1. 说出长江与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及地形区的名称。
2. 在图上找出并记住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长江的岷江、嘉陵江、汉水、赣江、湘江、长江上游的分界点四川省宜昌和湖北省湖口;黄河的洮河、湟水、汾河、渭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河口镇和河南省旧孟津。
3. 知道葛洲坝、三峡等工程的名称及分布。
4. 理解长江与黄河“母亲河”的奉献。
5. 理解长江与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和造成的危害。
6. 知道治理长江与黄河的关键和根本。
7. 知道治理长江与黄河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学习重点:1. 长江与黄河的自然特点。
2. 长江与黄河“母亲河”的奉献。
3. 长江与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4. 治理长江与黄河的关键和根本。
导学思考题:一、比较长江与黄河的不同点:1. 长度:2. 流域面积:3. 流经的省区:4. 注入的海洋:5.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6. 主要支流:二、比较长江与黄河的相同点:1. 长度:2. 流域面积:3. 流经的省区:4. 注入的海洋:5.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6. 主要支流:三、完成下列各题:1. 长江发源于(),注入东海,全长()。
2. 黄河发源于(),注入渤海,全长()。
3. 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和()。
4.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和()。
5. 长江流经的省区有(),黄河流经的省区有()。
6. 长江的主要支流有()、()、()、()、()、(),黄河的主要支流有()、()、()、()。
7. 长江与黄河共同的特点是()。
四、阅读p67“长江与黄河概况表”,回答下列问题:1. 长江与黄河分别流经哪些地形区?2. 长江与黄河分别有哪些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3. 长江与黄河分别有哪些大型水利枢纽工程?4. 长江与黄河分别有什么特点?五、小组合作探究:1. 结合地图,说出长江与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2. 结合地图,找出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初一地理必修1-1导学案(人教版)全套
![初一地理必修1-1导学案(人教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7332796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67.png)
初一地理必修1-1导学案(人教版)全套一、课前思考- 1. 你们在研究地理前,对地理有什么认识?- 2. 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我们平时看到的地图是扁平的?- 3. 地理科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二、课堂导学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简称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
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自然地理:研究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地球表层的地形地貌、气候和气候变化、植被覆盖等自然现象。
自然地理:研究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地球表层的地形地貌、气候和气候变化、植被覆盖等自然现象。
- 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在地表的分布、人口分布、俗、文化等人文现象。
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在地表的分布、人口分布、习俗、文化等人文现象。
- 地理信息科学: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和遥感技术,研究地球表层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展示。
地理信息科学: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和遥感技术,研究地球表层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展示。
2.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
地球自转时,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不同,所以地球呈现出稍微扁平的形状。
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地图是扁平的,是为了更方便地展示地球表面的内容。
三、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以及地球的形状及其与地图的关系。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了解地理学的各个领域,并深入研究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四、课后练1. 请写出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地理信息科学2. 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平时看到的地图是扁平的?- 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体。
- 平时看到的地图是扁平的,是为了更方便地展示地球表面的内容。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5b1b2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a.png)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特色文化。
2. 掌握东北三省的历史沿革和重要事件。
3. 了解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导学内容:一、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1. 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部。
2. 东北三省地处亚洲大陆东北部,东临日本海,北界俄罗斯,是中国的重要边疆地区。
3. 东北三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4. 东北三省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
二、东北三省的特色文化1. 东北三省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有着丰富的工业文化。
2. 东北三省是中国的“东北虎之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
3. 东北三省有着奇特的民俗文化,如满族文化、朝鲜族文化等。
三、东北三省的历史沿革和重要事件1. 东北三省曾是清朝的满洲地区,后来被列强侵略,成为中国的伤疤。
2. 东北三省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
3. 东北三省在解放战争中被解放,成为新中国的一部分。
四、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1. 东北三省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近些年来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 东北三省正在发展摩登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3. 东北三省正在加强与俄罗斯等邻国的合作,打造东北亚经济圈。
导学活动:1. 观看介绍东北三省的视频,了解其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东北三省的特色文化和历史沿革。
3. 分组讨论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4. 制作海报或PPT,展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特色文化、历史沿革和经济发展现状。
5. 钻研东北三省与俄罗斯等邻国的合作项目,探讨合作的意义和前景。
导学评判:1. 完成导学活动中的任务,包括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和制作展示。
2. 参与讨论和展示,积极发表看法和建议,与同砚进行交流和互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85b82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d.png)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导学案第一章姓名2019年9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初中地理主要学习内容;明确地理学科的作用;掌握学习地理的学习方法;2.利用不用的数据了解地球的大小,知道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仪上的主要点和线;掌握纬度的分布与特征。
二、导学:引入:简单介绍学习目标1的相关内容。
(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学会阅读、分析地图)学习任务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目的: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能用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1.读教材P2-P3内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请你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古代人认为;第二阶段: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
第三阶段:葡萄牙航海家,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一个。
第四阶段:20世纪,人类从太空观察地球,确证地球是一个。
(2)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从出发,先后经过的大洋是、、。
(3)读图1.2,了解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千米最大周长:千米表面积:平方千米。
学习任务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目的:认识地球仪,了解地球仪上的点和线的名称)1 / 191.读课文P4-P5,了解地球仪的概念与点、线名称:(1)什么是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地球仪。
(2)地球仪的作用:可以方便我们知道,了解与其分布。
2.认识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填出右下图中点和线的名称:学习任务三:纬线与纬度:(了解赤道、纬线与纬线的相关概念,纬度的相关概念、南北半球划分)1.读P6图1.6与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大圆圈;(2)纬线:所有与平行的圆圈;(3)最大的的纬线圈是;(4)纬线的形状:;指示的方向;(5)赤道的度数:;北极的度数:;南极的度数:。
(6)赤道以南称为纬,用表示;赤道以北称为纬,用表示;(7)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范围为中纬度范围为高纬度范围为2.活动:南北半球的界线是 .三、课堂检测:1. 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A.天圆地方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C.地球是正圆形的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A.赤道B.地球公转轴C.极点D.经线和纬线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地。
2023年部编本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
![2023年部编本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6733224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a.png)
2023年部编本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
目标
本导学案的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2023年部编本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内容。
一、地理基础知识
- 研究地理学科的定义和意义。
- 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球自转、公转的原理。
- 掌握地球上的五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二、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 了解中国的位置和国界。
- 了解中国境内的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河流。
- 掌握中国的气候特征和主要气候类型。
三、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关系。
- 掌握地理环境对人类农业、工业和交通发展的影响。
- 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和自然资源分布情况。
四、地理信息技术
-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
- 掌握使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等工具进行地理数据的获取和分析。
五、地理实践活动
- 参观当地的地理景观,了解自然风貌和人文特征。
- 进行地理考察和调查,积累地理实践经验。
- 制定地理研究项目,发掘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
通过研究和探索2023年部编本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内容,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从而提高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以上是2023年部编本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的主要内容。
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fcc39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d.png)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掌握地球的基本数据。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3、学会运用地球仪,指出地轴、南北极、赤道、经线和纬线。
4、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能够区分经线和纬线。
5、理解经度和纬度的划分,能够准确读出某点的经纬度。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2、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原因。
(2)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经纬度的变化规律。
三、学习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直观地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
2、比较法:对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等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3、归纳法: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四、学习过程(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凭直觉认为“天圆地方”。
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
1519-1522 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0 世纪,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中拍摄到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周期:约 24 小时,也就是一天。
(4)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2、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
(4)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三)地球仪1、地球仪的概念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我们身边的地理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我们身边的地理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ed12c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11.png)
《我们身边的地理》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身边的地理是一门以我们生活四周的地理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通过进修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深度地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熟识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地理特点,从而更好地保卫我们的故里。
二、目标1.了解地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探究内容。
2.熟识地球的外形、构造和运动规律。
3.精通地球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
4.培育对地理环境的保卫认识和能力。
三、重点内容1.地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探究内容:地理学是探究地球表层空间分布、互相干系和演变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
2.地球的外形、构造和运动规律: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构成,地球盘绕太阳公转,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3.地球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自然因素,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交通、经济等人类活动的地理特点。
四、进修方法1.乐观参与教室谈论,提出问题,探讨解决方法。
2.多观察四周的地理环境,了解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3.利用互联网资源,查阅相关地理资料,扩大知识面。
五、拓展延伸1.参与地理知识竞争,提高自身地理素养。
2.参与环保活动,为地球环境保卫出一份力。
3.利用假期时间进行地理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地理环境的魅力。
六、评估反馈1.定期进行地理知识测试,检测进修效果。
2.听取同砚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息改进教学方法。
3.鼓舞同砚乐观参与地理进修,培育对地球环境的热忱和保卫认识。
通过《我们身边的地理》导学案的进修,信任同砚们能够更深度地了解地球的玄妙,感受到地理环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保卫我们的故里,为建设秀丽地球贡献自己的力气。
愿我们一起尽力,让地球更加美妙!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我们身边的地理》,同砚能够了解身边的地理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培育对地理知识的爱好和探究精神。
一、导入地理是一门探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互相干系的学科。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913ca7d50740be1e640e9a10.png)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版本1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全册导学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班级姓名主备人: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 复备人:________________ 课题 1.1 地球和地球仪 (1)学习目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了解地球仪基本构造重点难点地球形状和大小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复备导入利用7月24日的日全食引出月亮、太阳都是圆的,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自主学习 1.地球的形状是__________。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_______千米。
3.地轴是___________________,南极是________,北极__________。
团队合作 4. 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漫长过程5.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处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为什么?(参照图1.3)6.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根据月食照片推测一下地球的形状。
7.请说出在地球仪上如何表示城市、陆地、海洋等地球事物。
小结提纲思维导图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漫长过程_____ ______球体。
形状____________平均半径____________地球和地球仪大小最大周长__________表面积____________ 地球仪:______的模型反馈练习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太阳、月亮是球体的,所以地球也是球体的。
直到有了地球卫星照片,人们才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
我们看远方驶来的船出现的过程是A.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B.先看到船身,后看到船帆C.同时看到D.以上说法都错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圆地方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C.地球是不规则球体D.地球是一个圆的4.有关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后制成B.用不同的颜色、文字、符号表示地理事物C.地球仪能真实的反映地球形状D.地球仪是地球模型5.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自然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B.站得高,看得远C.水往低处流D.日全食教学反思主备人: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 分管行政:____________ 复备人:________________课题 1.1地球和地球仪(2)学习目标 1.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维度的划分。
《我们身边的地理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我们身边的地理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191b2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8.png)
《我们身边的地理》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观点和钻研内容;2. 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分区;3. 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区别和联系;4. 了解地理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导学内容:一、地理学科的基本观点和钻研内容1. 地理学是钻研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2. 地理学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大的钻研领域;3. 地理学的钻研内容包括地球的形态、气候、生物、土壤、水资源、人口、城市等方面。
二、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分区1. 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2. 地球表面分为陆地和海洋,陆地包括七大洲,海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3. 地球根据气候、植被、人口等因素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
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区别和联系1. 自然地理钻研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生物等;2. 人文地理钻研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包括人口、城市、交通等;3.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互相联系,人类活动受自然环境限制,同时也改变自然环境。
四、地理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1. 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拓宽视野;2. 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珍爱环境,增进可持续发展;3. 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城市,改善生活质量。
导学活动:1. 观看地理科普视频,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分区;2. 查阅地理资料,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特色;3. 分组讨论,探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联系和影响;4. 制作地理知识海报,展示地理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地理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了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分区,理解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区别和联系,认识到地理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地理知识,不息拓展自己的地理视野,为建设美丽故里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聚落
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因为人们共同生活在一起,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开展互助合作,更好地实现防御野兽和自然灾害、繁衍后代、获取资源等方面的目的。
由此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
这一节,我们要搞清楚世界上的聚落类型,了解聚
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看课本中的图片(或根据老师准备的图片),向同
学描述一下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当然,你也可以把对城市、乡村的亲身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将课本中以前不懂的名词,写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并试着在课文中找到解释或和同伴交流。
学习什么
怎样学习
七年级地理第三章第四节
●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活动]内容提出的问题,并把课文中感兴趣的和不太明白的名词、事物记录下来。
笔记&批注
------------------------------------------------------------------------------------------------------------------------------ ------------------------------------------------------------------------------------------------------------------------------ ------------------------------------------------------------------------------------------------------------------------------ ------------------------------------------------------------------------------------------------------------------------------ ------------------------------------------------------------------------------------------------------------------------------
●合上课本,自己独立完成下面的任务:
①用文字叙述一下什么是聚落:
②在下表中比较一下城市与乡村的差异:
聚落的形式生产活动人口分布建筑物特点交通特色城市
乡村
③想一想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然后和小组的同学共同努力,与其他的小组的同
学比比看,看哪个小组知道的世界文化遗产多一些,然后把这些记录下来。
本小组:其它小组:
和同学一起讨论,为什么吉首这个地方会成为湘西州的州府呢?为什么吉首现在要往乾州发展呢?
学习测评
看下面的示意图,分析一下在A、B、C三个聚落中,哪一个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为什么?
完成后,让小组同伴看看你的高见,听听同学是怎么说的。
学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