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导学案模板
2023年新人教版九年级地理全册导学案
2023年新人教版九年级地理全册导学案一、研究内容本学期我们将研究新人教版九年级地理全册内容。
地理学科是关于地球的知识和规律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地球形成与演化、地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及地球与人类的关系等。
全册内容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1. 地球与地图2. 宇宙中的地球3.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4. 区域可持续发展5. 中国地理6. 世界地理二、研究目标1. 了解地球及其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和一些重要规律;2. 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人类保护地球的必要性;3. 了解地球与中国及世界各国的关系,理解地域联系的基本内容;4. 掌握一定的地图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实例。
三、研究重点和难点1. 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及其自然环境;2. 掌握地球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知识;3. 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人类保护地球的必要性;4. 掌握地球与中国及世界各国的关系,理解地域联系的基本内容。
四、研究方法和建议1.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注重实践;2. 多看地图、图表,提高地理阅读能力;3. 善于与同学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4. 多关注新闻,了解时事热点,拓宽地理知识面。
五、课外拓展1. 制作各类地图:如平面地图、立体地图、触摸地图等;2. 制作各种地理图表:如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等;3. 实地观察、收集资料:如户外考察、旅游观察、报纸杂志、科技图书等;4. 加入地理兴趣小组,增强协作意识,提高地理综合素质。
希望同学们在本学期学习中,多研究、多思考,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范文与同学们谈地理学习目标: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地理学科的作用。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作用和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讨论法、导学过程导学活动一:地理新概念(讨论交流)1.“地”。
2.“理”。
导学活动二:地理学科内容(讨论后思考分类):3.与自然相关的地理问题:。
4.与政治经济相关的地理问题:。
5.与风俗文化相关的地理问题:。
6.地理课上我们要探究的奥秘,了解、、的地理环境,以及一些和现象,理解与的关系。
导学活动三:地理学科的作用:7.学习地理,使我们懂得,与和谐相处。
8.学习地理,使我们具备观念和意识,走的道路。
9.学习地理,使我们会用和的眼光地分析问题;10.学习地理,使我们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
我们会从统计数字和图表中,分析地理事物的;会从各种地图中,分析地理事物的;会从各种遥感图片中,分析地理事物的。
会读图、用图,还能够增强我们的。
导学活动四: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11.要善于,发现问题。
12.要会读,熟练运用。
13.要联系,勤于实践。
14.要放开手脚,拓宽。
达标练习:1.把下列现象归类:(连线)交通运输的分布人文地理针叶林的分布河流的形成经济地理蒙古包赛龙舟自然地理工业主要分布在城市城市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哪些过程?思考唐河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你的想法和建议。
4.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5.大自然赋予了我们什么?举例说明。
6.从P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前十名的国家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就站了六个国家,该地区是世界上最集中的地区。
7.从我国人口密度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国人口分布,大致以为界。
初中地理教学德育研究摘要:新课标对各个学科提出了教学与德育相结合的要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让学生扎实掌握地理学科知识,还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个人思想认识水平和个人素质。
新目标人教版九年级地理全册精美导学案
新目标人教版九年级地理全册精美导学案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本章主要介绍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学生通过研究,将来了解到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与改造。
第二章:土地利用与农业本章主要介绍了土地利用和农业的相关内容。
学生通过研究,将来了解到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工业与能源资源本章主要介绍了工业和能源资源的相关内容。
学生通过研究,将来了解到工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四章:交通与通信本章主要介绍了交通和通信的相关内容。
学生通过研究,将来了解到交通和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交通和通信对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第五章:城市与乡村本章主要介绍了城市和乡村的相关内容。
学生通过研究,将来了解到城市和乡村的差异、特点以及城市化进程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人口与人口流动本章主要介绍了人口和人口流动的相关内容。
学生通过研究,将来了解到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的影响因素,以及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旅游与文化本章主要介绍了旅游和文化的相关内容。
学生通过研究,将来了解到旅游对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策略。
第八章:全球化与区域合作本章主要介绍了全球化与区域合作的相关内容。
学生通过研究,将来了解到全球化对国际关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区域合作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和挑战。
以上即为新目标人教版九年级地理全册的章节概述,希望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课时一课题:地球与地图的认识
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 研究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 学会使用经纬度定位位置。
教学内容:
1.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 地球的整体形状是椭球体,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地球的直径约为千米。
2. 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 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小和简化表示;
- 地图上有标题、比例尺、指北针和图例等要素;
- 使用地图时要注意方位、比例尺和距离等问题。
3. 经纬度定位位置
- 地球表面可以使用经度和纬度来定位位置;
- 经度指东西方向,纬度指南北方向;
- 经纬度表示的格式为度、分、秒。
课堂活动设计:
1. 观看有关地球形状、大小和结构的视频;
2. 研究地图基本概念,制作一个简单地图;
3. 进行地图读图活动,研究使用地图的基本方法;
4. 练使用经纬度定位位置,寻找指定地点的经纬度。
研究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有了基本的了解,并学会了使用地图进行定位。
在活动设计中,通过观看视频、制作地图和练习使用经纬度等任务,学生积极参与,加深了对
地球和地图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探索地理知识,加深对地球和地图的认识。
(完整word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导学案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导学案)【新知梳理】1.“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的。
西方第一本专著则是,它比中国晚3个世纪。
2.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包括环境和环境两大方面。
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土壤、岩石等。
人文环境:人口、民族、经济、工业、农业、城市、交通、能源等。
3.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风土人情等。
(1)日常生活:确认、知道变化、了解世界情况等。
(2)生产建设:种植、兴建工厂企业、选定、城市建设等。
例: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①“低地之国”——围海造陆————奶酪、。
②海洋、土地、森林与生产建设的联系。
海洋——航运、晒盐、捕鱼、开采石油等。
土地——种植农作物、放牧牲畜、建筑房屋、建设铁路(公路)等。
森林——提供木材、放牧牲畜、生态旅游、涵水保土等。
(3)风土人情:阿拉伯人的(服装);西班牙的;我国傣族的,中华民族的等均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问题探究】1.联系日常生活,请你提出5个地理问题。
2.为什么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和粽子,而北方人则喜欢吃馒头和水饺?3.贝贝来自黑龙江省,喜欢溜冰,玲玲来自福建省,喜欢游泳。
为什么两人喜欢的活动截然不同?4.为什么我国著名的奶业企业“伊利”、“蒙牛”两大集团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建厂?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导学案)【新知梳理】1.学会使用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
(2)地图的使用:第一,地图上的方向①一般定向法(无指向标和经纬线时)上下、左右。
②指向标定向法——箭头指向。
【注意点】(1)实际生活中可用于确定方向的事物:太阳、指南针、树木长势(年轮、树叶疏密)、北极星等。
但河流流向、风向不能用于确定方向。
(3)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背朝,这样地图上的方向与实际方向就一致了。
第二,比例尺①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表示距离比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比例尺的公式及计算:比例尺= 距离/ 距离。
③比例尺三种形式及其的转换:。
《地形和地势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
《地形和地势》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及其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地形和地势的分类及其特点。
3. 能够分析地形和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
1. 地形和地势的定义和观点。
2. 地形和地势的分类及特点。
3. 地形和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导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不同地形和地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及其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2. 进修:讲解地形和地势的定义和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地形和地势的分类及其特点。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掌握地形和地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
四、导学资料
1. 地形和地势的定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高下升沉的特征,地势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下升沉和坡度的特征。
2. 地形和地势的分类:地形可以分为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势可以分为高地、低地、坡地等。
3. 地形和地势的影响:地形和地势的不同会影响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也会影响人类的居住、农业、交通等活动。
五、导学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及其分类,掌握了地形和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合理利用地形和地势资源,增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珍爱。
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对待地理学科的进修,加深对地形和地势的理解,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导学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导学案地理导学案一:地球的概念与地球的形状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是我们所生存的地方。
它是一个广袤的星球,承载了我们的一切生活。
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它的直径约为12756.27千米,半径为6378.135千米。
地球由地心、大气、水圈、陆地和生物圈等部分组成。
在地球整体上看,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但实际上,地球并非完全是一个规则的球体。
地理导学案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有两个重要的运动,一个是自转,一个是公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产生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为365天又约6小时。
地球的公转是地球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理导学案三: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地球在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土壤等;人文环境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的各种活动所形成的环境,如人口分布、交通网络、经济活动等。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导学案四:地球的气候带和生物带地球的气候带是指地球不同地区因纬度不同而形成的气候区划。
根据地球不同纬度上的气候特点,可以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大气候带。
地球的生物带则是根据地球的气候、植被和动植物分布特点而划分的。
地球上的生物带包括寒带、温带、热带等多个生态带。
地理导学案五:地球资源与环境保护地球资源是指地球所拥有的各种可利用的物质和能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类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地球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理导学案六:地球的地图和地图投影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天体,如果要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表现在平面上,就需要用地图来展示。
地图是地球的缩影,地图的制作需要地图投影的技术。
地图投影是在球体表面绘制一个平面图形的数学方法,常用的地图投影有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和等距投影等。
导学模式初中地理教案
导学模式初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2.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2. 气候类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2. 难点:气候类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以图导学: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气候类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景观,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2. 自主学习:分发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自主观察并总结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共同总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总结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进行讲解,强调重点知识点。
5.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如“如果你是一名旅行家,你会选择去哪个气候类型的地区旅游?”引导学生理解气候类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7. 课后作业:设计一份关于气候类型的手抄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气候类型的掌握程度,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气候类型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学习兴趣:观察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评价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以图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初中地理《气候类型》这一知识点,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序言与同学们谈地理【学习目标】:1感知地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2.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一、想一想、做一做(读课本P1——P2页内容回答):1、日本人为什么爱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为什么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东非高原的选手为什么在国际长跑中能取得好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江浙一带为什么多丝绸服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理的研究内容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课本P2——P4页内容回答1、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日常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由于违反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原则而遭到大自然报复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学习地理的目的:能使人们了解________的奥秘,了解一些_________、________现象,会用地理的_______和_______看待身边的事情,更科学的选择、安排_________和________.3、“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学习总结】【学习自评】1.不涉及地理知识的内容是()A.天气和气侯 B.河流和湖泊C.思想和感情 D.语言和宗教2.下列所属涉及到地理内容的说法是()A.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的很快B.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使文盲率大大降低C.中国的地形特点是多种多样的D.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在飞速发展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意思是()A.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B.因地制宜,扬长避短C.在适应当地环境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和方式D.具备可持续可持续发展的观念4、过去山坡上种粮食,收成不好,现在改种果树,效益好了,其原因是()A.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B.能够综合的分析问题C.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D.粮食价格低,水果价格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球体,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2.会说出地球大小的几个数字.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3.在地球仪上识别出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等地理事物【学习过程】:一、读一读、找一找(读课本P3页图1.2和P3页活动题1)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球体。
七年级初一地理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⑵了解地球仪基本构造,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⑶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观察极半径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
通过学习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教学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一、自主学习:(一)导入部分:利用2009年7月24日的日全食引出月亮、太阳都是圆的,那么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二)导学部分:1、地球的形状是个。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万千米。
2、地球仪是地球的,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和来表示陆地、海洋、河湖、国家河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3、地轴是地球的。
纬线是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纬线,经线是连接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
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经线,北极是。
南极是。
二、合作、探究、展示:1、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你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实例么?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阅读P2图1.1)3、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4、观察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5、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或书P6图1.10、图1.11)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成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3)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呢?小结:完成下列表格三、当堂检测:1.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A太阳东升西落B站得高,看得远C水往低处流D日全食2.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初中地理教案导学案
《世界气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气候的两大分类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学会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
导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世界各地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景观差异如此之大?
学生回答:地理位置、气候等。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气候这一重要地理概念。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了解气候的两大分类。
2、学生通过地图,掌握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3、学生思考并总结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
三、合作探究
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原因。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气候的分类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五、课后作业
1、绘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2、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气候类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形成原因及特点,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气候的相关知识,并对下一步教学进行调整。
通过本节课的导学案,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气候的概念、分类、分布和特征,提高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初中地理教案导学案
初中地理教案导学案学习目标:1. 说出长江与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及地形区的名称。
2. 在图上找出并记住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长江的岷江、嘉陵江、汉水、赣江、湘江、长江上游的分界点四川省宜昌和湖北省湖口;黄河的洮河、湟水、汾河、渭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河口镇和河南省旧孟津。
3. 知道葛洲坝、三峡等工程的名称及分布。
4. 理解长江与黄河“母亲河”的奉献。
5. 理解长江与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和造成的危害。
6. 知道治理长江与黄河的关键和根本。
7. 知道治理长江与黄河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学习重点:1. 长江与黄河的自然特点。
2. 长江与黄河“母亲河”的奉献。
3. 长江与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4. 治理长江与黄河的关键和根本。
导学思考题:一、比较长江与黄河的不同点:1. 长度:2. 流域面积:3. 流经的省区:4. 注入的海洋:5.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6. 主要支流:二、比较长江与黄河的相同点:1. 长度:2. 流域面积:3. 流经的省区:4. 注入的海洋:5.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6. 主要支流:三、完成下列各题:1. 长江发源于(),注入东海,全长()。
2. 黄河发源于(),注入渤海,全长()。
3. 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和()。
4.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和()。
5. 长江流经的省区有(),黄河流经的省区有()。
6. 长江的主要支流有()、()、()、()、()、(),黄河的主要支流有()、()、()、()。
7. 长江与黄河共同的特点是()。
四、阅读p67“长江与黄河概况表”,回答下列问题:1. 长江与黄河分别流经哪些地形区?2. 长江与黄河分别有哪些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3. 长江与黄河分别有哪些大型水利枢纽工程?4. 长江与黄河分别有什么特点?五、小组合作探究:1. 结合地图,说出长江与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2. 结合地图,找出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初一地理必修1-1导学案(人教版)全套
初一地理必修1-1导学案(人教版)全套一、课前思考- 1. 你们在研究地理前,对地理有什么认识?- 2. 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我们平时看到的地图是扁平的?- 3. 地理科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二、课堂导学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简称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
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自然地理:研究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地球表层的地形地貌、气候和气候变化、植被覆盖等自然现象。
自然地理:研究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地球表层的地形地貌、气候和气候变化、植被覆盖等自然现象。
- 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在地表的分布、人口分布、俗、文化等人文现象。
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在地表的分布、人口分布、习俗、文化等人文现象。
- 地理信息科学: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和遥感技术,研究地球表层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展示。
地理信息科学: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和遥感技术,研究地球表层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展示。
2.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
地球自转时,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不同,所以地球呈现出稍微扁平的形状。
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地图是扁平的,是为了更方便地展示地球表面的内容。
三、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以及地球的形状及其与地图的关系。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了解地理学的各个领域,并深入研究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四、课后练1. 请写出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地理信息科学2. 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平时看到的地图是扁平的?- 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体。
- 平时看到的地图是扁平的,是为了更方便地展示地球表面的内容。
2023年部编本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
2023年部编本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
目标
本导学案的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2023年部编本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内容。
一、地理基础知识
- 研究地理学科的定义和意义。
- 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球自转、公转的原理。
- 掌握地球上的五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二、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 了解中国的位置和国界。
- 了解中国境内的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河流。
- 掌握中国的气候特征和主要气候类型。
三、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关系。
- 掌握地理环境对人类农业、工业和交通发展的影响。
- 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和自然资源分布情况。
四、地理信息技术
-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
- 掌握使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等工具进行地理数据的获取和分析。
五、地理实践活动
- 参观当地的地理景观,了解自然风貌和人文特征。
- 进行地理考察和调查,积累地理实践经验。
- 制定地理研究项目,发掘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
通过研究和探索2023年部编本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内容,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从而提高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以上是2023年部编本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的主要内容。
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2024年八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全册导学案
2024年八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全册导学案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年八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全册导学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做到比较熟练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这门课堂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并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结合日常生活向学生传达地理思想,改进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最终实现“会学地理”的目标。
最后,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和综合复习,圆满完成生地会考任务。
二、情况分析(一)教材分析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本学期主要是学习地理对我国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科技发展的影响。
其中以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最为重要,特别是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和降水三个方面的影响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除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外,本章还需要掌握我国工农业的布局与发展,掌握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不同地形区的常用交通运输方式。
特别是要理解铁路、公路和水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意义。
最后就是了解我国四大高技术产业区的分布及原因。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三章陆疆万里行第四章黄河万里行第五章长江万里行这四章属于中国地理中的分省地理,主要是介绍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农业发展状况、交通运输、人文地理等。
根据课标要求和潍坊市《20xx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丛书》的规定,重点是掌握北京、辽宁、山东、上海、中国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新疆、西藏、云南十二个省级行政的地理概况,其它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作为选学内容加以了解即可。
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国本章内容主要是概述我国在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与地理有关的一些情况,包括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差异以及我国今后发展的方向等。
本章的内容以了解为主,重点掌握的是一些重要的数据。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掌握地球的基本数据。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3、学会运用地球仪,指出地轴、南北极、赤道、经线和纬线。
4、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能够区分经线和纬线。
5、理解经度和纬度的划分,能够准确读出某点的经纬度。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2、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原因。
(2)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经纬度的变化规律。
三、学习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直观地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
2、比较法:对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等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3、归纳法: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四、学习过程(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凭直觉认为“天圆地方”。
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
1519-1522 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0 世纪,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中拍摄到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周期:约 24 小时,也就是一天。
(4)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2、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
(4)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三)地球仪1、地球仪的概念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初中地理导学教案
初中地理导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候的概念及特点;(2)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3)学会分析气候现象的成因及变化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模拟气候现象的形成过程;(3)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影响气候的因素及作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认识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气候的概念及特点;(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3)气候现象的成因及变化规律。
2. 教学难点:(1)气候现象的成因分析;(2)影响气候因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气候变迁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气候现象的思考;(2)学生分享对气候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气候的概念及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教师提供相关地图、图表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3)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模拟气候现象的形成过程。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影响气候的因素及作用;(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补充完善;(3)教师点评并总结各组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气候现象的成因。
4. 课堂巩固:(1)教师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气候影响因素的掌握程度;(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并反馈;(3)教师针对学生易错点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气候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等。
6. 布置作业:(1)学生绘制气候影响因素的概念图;(2)选择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其成因及变化规律;(3)撰写一篇关于气候现象的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地理导学案模板
世界的聚落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因为人们共同生活在一起,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开展互助合作,更好地实现防御野兽和自然灾害、繁衍后代、获取资源等方面的目的。
由此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
这一节,我们要搞清楚世界上的聚落类型,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看课本中的图片(或根据老师准备的图片),向同学描述一下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当然,你也可以把对城市、乡村的亲身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将课本中以前不懂的名词,写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并试着在课文中找到解释或和同伴交流。
学习什么 怎样学习 七年级地理 第三章第四节●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活动]内容提出的问题,并把课文中感兴趣的和不太明白的名词、事物记录下来.笔记&批注------------------------------------------------------------------------------------------------------------------------------ ------------------------------------------------------------------------------------------------------------------------------ ------------------------------------------------------------------------------------------------------------------------------ ------------------------------------------------------------------------------------------------------------------------------ ------------------------------------------------------------------------------------------------------------------------------●合上课本,自己独立完成下面的任务:①用文字叙述一下什么是聚落:②在下表中比较一下城市与乡村的差异:聚落的形式生产活动人口分布建筑物特点交通特色城市乡村③想一想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然后和小组的同学共同努力,与其他的小组的同学比比看,看哪个小组知道的世界文化遗产多一些,然后把这些记录下来.本小组:其它小组:和同学一起讨论,为什么吉首这个地方会成为湘西州的州府呢?为什么吉首现在要往乾州发展呢?学习测评看下面的示意图,分析一下在A、B、C三个聚落中,哪一个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为什么?完成后,让小组同伴看看你的高见,听听同学是怎么说的。
初中地理导学案举例 (1)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及东西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其邻国。
3.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点,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
4.掌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形状和简称。
【学习重点】1.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
2.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3.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形状和简称。
【学习难点】1.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省级行政区的形状和位置。
【学习过程】一、位置优越学法提示:回忆以前所学的经纬度和半球的划分知识,采用读图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的方法完成。
读课本P页内容结合图1.1完成:21.判断我国所处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说出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以及所属的温度带。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属于临海国还是内陆国?4.完成课本P3页活动1、2。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
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讨论: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完成课本P3页活动3。
2.我国海岸线长和我国邻国众多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国防和科技有什么影响?二、国土辽阔读课本P4页课本内容和图1.4完成:1.我国陆地面积是多少?居世界第几位,仅次于哪几个国家?2.在图中找到我国领土的四端。
3.找出我国的四个边缘海和台湾岛、舟山群岛、海南岛、台湾海峡。
师生互动:我国国土面积广大有什么好处?三、34个省级行政区1.我国的行政单位划分。
2.我国有几个省、几个直辖市、几个自治区、几个特别行政区?3.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人口最多的省,位置最南的省。
看第七页图1.7与第十页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做以下问题:1.根据以下几个省的轮廓,判断它们的名称。
2.在图中填出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边填边记忆)交流展示: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聚落
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因为人们共同生活在一起,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开展互助合作,更好地实现防御野兽和自然灾害、繁衍后代、获取资源等方面的目的。
由此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
这一节,我们要搞清楚世界上的聚落类型,了解聚
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看课本中的图片(或根据老师准备的图片),向同
学描述一下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当然,你也可
以把对城市、乡村的亲身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将课本中以前不懂的名词,写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并试着在课文中找到解释或和同伴交流。
学习什么 怎样学习 七年级地理 第三章第四节
●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活动]内容提出的问题,并把课文中感兴趣的和不太明白的名词、事物记录下来。
笔记&批注
------------------------------------------------------------------------------------------------------------------------------ ------------------------------------------------------------------------------------------------------------------------------ ------------------------------------------------------------------------------------------------------------------------------ ------------------------------------------------------------------------------------------------------------------------------ ------------------------------------------------------------------------------------------------------------------------------
●合上课本,自己独立完成下面的任务:
①用文字叙述一下什么是聚落:
②在下表中比较一下城市与乡村的差异:
聚落的形式生产活动人口分布建筑物特点交通特色城市
乡村
③想一想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然后和小组的同学共同努力,与其他的小组的同
学比比看,看哪个小组知道的世界文化遗产多一些,然后把这些记录下来。
本小组:其它小组:
和同学一起讨论,为什么吉首这个地方会成为湘西州的州府呢?为什么吉首现在要往乾州发展呢?
学习测评
看下面的示意图,分析一下在A、B、C三个聚落中,哪一个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为什么?
完成后,让小组同伴看看你的高见,听听同学是怎么说的。
学后反馈
本节我感兴趣的地方:
我的心得:
我的疑问:
自己课堂参与情况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