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训练二十篇

合集下载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亦若是则已矣B. 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D. 今夕是何年(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 困于心,衡于虑D. 其人舍然大喜(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案】(1)B(2)B(3)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分析】⑴ A 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三句中的“ 是”的意思都是:代词,这,这样,这种情况。

D是:表判断,故选D。

⑵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C 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D其人舍然大喜。

舍然:释然。

谓疑虑隔阂顿消。

舍,通" 释 "。

B 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

⑶来自于本文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意思是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

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故答案为:⑴B;⑵B;⑶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

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表现解释通假字。

答题时应注意,通假,指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假借的用法;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原文及翻译1、萧颖士傲物自悔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

恃才傲物,无与比。

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

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

会风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领一小童避雨于此。

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

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

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也。

”初,颖士常造门,未之面,极惊愕。

明日,具长笺,造门谢。

尚书命引至庑下,坐而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复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于扬州功曹。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

自恃才华,傲慢无比。

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

偶然在一处休息,自己喝酒吟诗。

正赶上暴雨狂风。

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同一处避雨。

萧颖士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口出不逊。

很快雨停,云去天开。

马上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

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

过去萧颖士去求见了好几次,没有接见,此时很惊愕。

第二天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

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

”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

”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2、郭琇面劾权臣康熙间,山左名臣,自李之芳、董讷而下,实以郭瑞卿为最刚正。

瑞卿名琇。

当明珠柄政时,行为专恣,朝野多侧目。

郭刚直性成,尝于明珠寿日,胪举其劣迹,列入弹章上之。

旋复袖所草疏,乘车至明邸,踵门投刺,明以其素倔强,来谒不易,肃冠带迎之。

及入,长揖不拜,坐移时,故频频作引袖状。

明喜问曰:「御史公近来兴致不浅,岂亦有寿诗见赐乎?」郭曰:「否否。

」探袖出视,乃一弹章。

明取读未毕,郭忽拍按起曰:「郭琇无礼,劾及故人,应受罚。

」连引巨觥狂吸之,疾趋而出,座客大骇愕。

未几而廷讯明珠之旨下矣。

课外文言文20篇

课外文言文20篇

课外文言文资料20篇1、《《陈元方侯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2.《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3.《揠苗助长》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归④,谓其人⑤曰:“今日病⑥矣,予⑦助苗长矣!”其子趋⑧而⑨往视之,苗则槁⑩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⑾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⑿无(13)益,而又害之。

(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

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4 。

《画蛇添足》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卮酒②。

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

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酒⑦。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 5.《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缘箩山人集》)6 《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

嫌淡无味。

主人闻之,更为益盐。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含答案16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含答案16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含答案16页(上)(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中考必考文言文二十篇全包括

中考必考文言文二十篇全包括

1.《论语》十二章春秋孔后辈子及再传弟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正人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同伙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认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个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日夜.”—《子罕》子曰:“全军/可夺帅也,匹夫/不成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埋头,切问/而近思,仁/在个中矣.”—《子张》2.《口技》选自《虞初新志(张潮编选)》清代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会来宾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樊篱,口技人坐樊篱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罢了.众宾团坐.少顷,但闻樊篱中抚尺一下,满坐肃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呵欠,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叫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来宾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认为妙绝.不久不多,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来宾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央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掠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克不及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克不及名其一处也.于是来宾无不变色退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溘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罢了.3.《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东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打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壮丽.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如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名顿开.地盘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个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老婆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距离.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缺少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斯.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崇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4.《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5.《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讨厌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喷鼻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不雅而不成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正人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三峡》选自《水经注江水》北魏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北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平易近.怀平易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明末清初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高低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罢了.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孺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船夫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南朝梁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扬,随意率性器械.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世界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0.《马说》选自《韩愈文选杂说》唐代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著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逝世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缺少,才美不过见,且欲与常马等不成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克不及尽其材,鸣之而不克不及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世界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1.《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学士文集》明初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不雅,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成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所以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不雅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阁下,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克不及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难此.12.《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唐代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认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整洁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成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寥寂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深.以其境过清,不成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3.《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北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来岁,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建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不雅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候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不雅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成,樯倾楫摧;傍晚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高低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泅水;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平易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世界之忧而忧,后世界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4.《酒徒亭记》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北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酒徒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酒徒也.酒徒之意不在酒,在乎山川之间也.山川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山洞暝,晦明变更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喷鼻,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合,而乐亦无限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扶携提拔,往来而不断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喷鼻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织,起坐而鼓噪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斜阳在山,人影狼藉,太守归而来宾从也.树林阴翳,鸣声高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5.《满井纪行》选自《袁中郎集笺校》明代袁宏道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窄小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亮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寒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不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怡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克不及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16.《出师表》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三国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世界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微薄,引喻掉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如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旦之理,不宜偏私,使表里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认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往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认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气,好坏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太息仇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从军,此悉贞良逝世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平平易近,躬耕于南阳,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显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奔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衔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吩咐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蒲月渡泸,深刻不毛.今南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全军,北定华夏,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推敲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堪受恩感谢.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7.《生于忧患,逝世于安乐》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战国孟子及其门人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匮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克不及.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尔后作,征于色,发于声,尔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逝世于安乐也.18.《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战国孟子及其门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成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成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逝世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逝世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必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逝世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必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逝世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逝世.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故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故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故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成以已乎?此之谓掉其本意天良.19.《曹刿论战》选自《左传》春秋左秋明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村夫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故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平易近弗从也.”公曰:“就义财宝,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克不及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0.《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西汉刘向邹忌修八尺有余,而描写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俏丽者也.忌不自负,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认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阁下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不雅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命令:“群臣吏平易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熙熙攘攘;数月之后,不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克服于朝廷.。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2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2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2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文《吕氏春秋·本味》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资料: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

孟浩然《示孟郊》中这样写道:“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志.在流水________ 巍巍..乎若太山________(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只写字母序号。

A.伯牙 B.巍巍乎若太山 C.善哉乎鼓琴 D.破琴绝弦 E.汤汤乎若流水F.钟子期文中的________与________互为知音,钟子期赞叹伯牙高超的琴技曰________,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锺子期曰:________;伯牙志在流水,锺子期曰:________。

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_。

(3)下面哪些诗句表现了“知音”可贵:()A.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C.流水高山心自知(4)根据选文内容,结合资料,说说什么是“知音”?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宋①有富人,天雨②墙坏。

其子曰:“不筑③固,必将有盗④。

”其邻人之父⑤亦云⑥。

暮⑦而果大亡⑧其财,其家⑨甚⑩智其子⑩,而疑邻人之父。

(节选自《韩非子·说难》)【注】①宋:宋国。

②雨(yù):下雨,名词作动词。

③筑:修补。

④盗:小偷。

⑤父(fǔ):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

⑥亦云:也这样说。

亦,也。

云,说。

⑦暮:晚上。

⑧亡:丢失。

⑨家:指这家人。

⑩甚:很,非常。

⑩智其子: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1.★★★君子①志道②孟子③曰:孔子登东山④而小鲁⑤,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⑥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选自(战国)孟轲《孟子》“注释”①君子:古指品德高尚的人。

②志道:立志于大道。

③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自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④东山:即蒙山。

⑤鲁:古代诸侯小国鲁国。

⑥科:沟坎。

“文言知识”说‚于‛:‚于‛是介词,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补语。

上文如‚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解释为‚看见过大海的人,很难再被水吸引。

‛‚在圣人门下游学的人,很难再被其他的言论所动。

‛又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意为‚庞涓死在这棵树的下面‛。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登②小③为④故⑤澜⑥明⑦容光⑧盈⑨行2、翻译: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晋人伐刑①(xíng)晋人伐刑,齐桓公将救之。

鲍叔②曰:‚太蚤。

刑不亡,晋不敝;晋不敝,齐不重。

且夫持危之功,....不如存亡之德大。

君不如晚救之以敝晋△,齐实利。

待刑亡而复存之,其名实美。

‛桓公乃弗救。

.选自(战国)韩非《韩非子》“注释”①刑:指古代诸侯刑国。

②鲍叔:即鲍叔牙。

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信任的大臣。

“文言知识”释‚使动‛:使动用法一般翻译成‚使……‛、‚让……‛;如,上文中‚敝晋‛的意思为‚使晋国衰败‛。

又如,朱熹的《熟读精思》中‚正身体‛意为‚使身体端正‛;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意为‚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

文言文阅读20篇-答案

文言文阅读20篇-答案

第一篇: 翠鸟移巢1.解释加点字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灾难)爱之,恐坠,稍下作巢:(掉落)2.翻译句子: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等到生了孩子,翠鸟十分疼爱它们,怕小鸟掉下去,便在低些的地方筑巢。

3.从文章看,翠鸟爱孩子的结果是:被人偷走了小鸟,由此可知,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应太过宠爱孩子,会适得其反;考虑事情要全面,不应只想着一个方面。

第二篇:徐孺子1.解释加点字尝月下戏:(玩耍)人语之曰:(谈论)2.翻译句子: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就如人的眼晴中有眼珠,没有它就一定不能看见东西。

3.这则故事中的徐孺子是个聪明的孩子。

第三篇守株待兔1.解释加点字宋人有耕者:(农民)兔走触株:(跑,逃跑)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兔子再也得不到了,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3.请写出“守株待兔”这一成语的意思。

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着“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第四篇:王戎早慧①1.解释加点字王戎早慧:(聪明,有才能)七岁尝与诸儿游:(游玩)2.翻译句子: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压弯了枝条,许多小孩争着跑去摘那些果实3.王戎是通过什么推理出李子是苦的?树在道旁而多子第五篇:文徵明习字1.解释加点字日以十本为率:(每天)书遂大进:(书法)2.翻译句子: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心意,一定要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从来不怕麻烦。

因此,他越老,他的书法也更加精妙。

3.根据短文可知,文徵明每天要写多少字?有同学根据文徵明每天写十本《千字文》而判断每天写一万字,不过我还不能确定“本”字何解。

《文言文常用字辞典》上对“本”字是如此解释的: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引申为“根源”“来源”②根本、基础的东西。

③本来的,原来的。

④根据,掌握。

⑤自己一边的,如本国;现今的,如本月。

⑥底本,版本。

⑦本钱。

⑧封建社会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⑨量词。

株,棵,丛,撮。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③鲁公治国________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 汝心之固公善之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

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为蒲亭长________②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则》)(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答案】(1)担任;栖息,停留(2)吾近日过元舍 /庐落整顿/ 耕耘以时(3)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

为:担任;②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

集: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小升初小学文言文20篇+翻译汇编

小升初小学文言文20篇+翻译汇编

小升初文言文资料20篇1、《《陈元方侯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

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

”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

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

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2.《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译文:孟子小的时候,他家在墓地旁边,(他)经常将扫墓之事用来做游戏,他的妈妈说:这里不是我安置儿子的地方。

于是将家搬到市场旁,孟子又将商人吆喝的场景来游戏,他的妈妈说:这里不是我安置儿子的地方。

又将家搬到学校旁,孟子就将祭祀礼仪作为游戏,他的妈妈说:这里可以做为我安放儿子的地方。

于是就在这里住了下来。

3.《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翻译:有个担忧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十分疲惫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20篇(含答案)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20篇(含答案)
5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5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孔君平诣其父造诣B.甚聪惠惠顾
C.儿应声答曰答应D.此是君家果君子
53.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C.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D.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5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55.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多选题)
A.在对方姓氏上做文章,机智应答。
B.用类推的方法否认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
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又不失应有的礼貌。
阅读短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A.绝句B.绝技C.绝妙D.断绝
4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
45.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46.短文告诉我们知音就是。
47.小学六年,你一定积累了很多有关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诗句,马上就要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请你写一句送给你即将告别的同学:,。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①日中:正午时分。②元方:陈太丘长子。③委:丢下,舍去

20篇短的文言文加翻译 越短越好_1

20篇短的文言文加翻译 越短越好_1

20篇短的文言文加翻译越短越好1、乌贼求全[原文]海之鱼,有乌贼其名者,响1水而水乌.戏於岸间,惧物之窥己也,则响水以自蔽.海鸟视之而疑,知其鱼而攫之.呜呼!徒知自蔽以求全,不知灭迹以杜疑,为窥者之所窥.哀哉![翻译]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变黑。

有一次,它爬上岸边游玩,它怕别的动物看到它,就吐出墨汁把自己隐蔽起来。

海鸟看到了乌黑的海水而起疑,知道一定是乌贼在里面,就毫不犹豫地往水里把乌贼抓了出来。

唉!乌贼只知道要吐出墨汁来隐蔽自己,以求安全,却不知道要消灭痕迹,来杜绝海鸟的怀疑,结果,反而暴露了自己,被海鸟察觉目标抓去,真是可怜啊![注释]1.响(XU,第三声调):吐出唾液。

2.杜疑:杜绝怀疑。

[道理]考虑问题切忌片面性,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事物的两重性,才能马到成功。

2、哀溺[原文]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译文]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

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

”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

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淹死了。

3、临江之麋【原文】临江地名之人,畋得麋麑畋。

麑,幼鹿,畜之,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怛,恐吓。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良:真,抵触偃仆益狎偃,仰倒。

高一课本上文言文练习

高一课本上文言文练习

文言文翻译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7.:“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8.“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9.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10.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1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2.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太子迟之,请辞决矣!”1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4.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15.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16.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7.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1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19.谁为大王为此计者20.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2.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2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2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5.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26.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27.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28.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29.唉!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浅易文言文阅读积累二十篇

浅易文言文阅读积累二十篇

(一)杨氏之子梁国杨氏①子九岁,甚②聪惠③。

孔君平④诣(yi)⑤其父,父不在,乃⑥呼儿出。

为设⑦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⑧儿曰⑨:“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⑩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注释]①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②甚:很,非常。

③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④孔君平:孔坦,字君平。

⑤诣:拜访,拜见。

⑥乃:就;于是。

闻:听说。

⑦设:摆放,摆设。

⑧示:给……看。

⑨曰:说。

⑩未:没有[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二)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逐走】竞跑,赛跑。

逐,追赶【入日】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足】够。

【北】向北。

【大泽】大湖。

【道】中途,半路【弃】遗弃。

【邓林】桃林。

【夸父追日(成语)】比喻决心大或不自量力。

[译文]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三)揠(yd)苗助长宋人有悯①其苗之不长②(zhdng)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⑤其人⑥曰:“今日病⑦矣!予⑧助苗长矣。

”其子趋⑨而往⑩视之,苗则槁(gdo)a唉。

[注释]①悯:担心,忧虑。

②长:生长。

③揠:拔。

④芒芒然: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⑤谓:对……说。

⑥其人:他家里的人。

⑦病:疲劳,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⑧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⑨趋:快步走。

⑩往:去,到去。

(11)槁:草木干枯,枯萎。

[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高考文言文是语文考试中常考题型,面对复杂的文言文阅读,我们该如何去学习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1.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竞②辄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2.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日:“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高中课外文言文精选20篇(含答案)

高中课外文言文精选20篇(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日:“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

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

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

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

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

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

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曰: “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

”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

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1.下列对文中画框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文言文20篇

文言文20篇

走进小古文【阅读训练1】郑人买履诵读与训练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1],先自度[2]其足,而置[3]之[4]其[5]坐。

至之[6]市,而忘操[7]之。

已得履[8],乃曰:“吾忘尺度[9]。

”反而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10]信度,无[11]自信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郑人买履.()(2)宁.信度()(3)反.归取之()(4)忘持度.()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之其坐.()(2)吾忘持.度()(3)反.归取之()(4)及反,市罢.()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3)宁信度,无自信也。

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时间意识,不能耽误时间。

B.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信,否则一事无成。

C.告诉我们遇事要实事求是,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D.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不要丢三落四。

5.请你至少写出2个带“履”的成语。

作者与作品本文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即韩非,是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他的著作被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

“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则寓言。

说的是有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鞋子没买到,而且还闹出了大笑话,成了笑柄。

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实是有的。

“郑人买履”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墨守成规、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变通的人。

注释与译文1.字词注释○1者:(怎么样)的人。

○2度:衡量。

○3置:安放,搁。

○4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5其:代词,他的,指郑人的。

○6之:到……去,前往。

○7操: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适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

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3、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

③太祖:指曹操。

④论:议论。

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

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

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

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

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

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

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

③繁:毓。

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

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食客。

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

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

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

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和②亦③并④类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②不如君言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5、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

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

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

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有法术的人。

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说“彼”。

“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

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

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

二、指“他”、“他们”。

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

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已②善③俄④作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讫2、翻译:①僧俱以告②当为除之③僧苦问其所以6、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

”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

②中书:即中书省。

寇准时任宰相。

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对“对子”。

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黑”对“白”,“天”与“地”。

“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

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

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

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这对偶句写得极好。

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为②应声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7、解缙敏对解缙尝从游内苑。

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为一步高一步。

”及下桥,又问之,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

”上大说。

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

”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

”上遽曰:“是女儿。

”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

”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

”上曰:“已投之水矣。

”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

②内苑:御花园。

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识】说“卿”。

“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

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

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

“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

《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对②说③方④遽⑤应⑥既⑦敏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二)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共禁,乃止。

因留宫门下。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

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

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

④樵薪:砍柴。

⑤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说“经”。

“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

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

《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

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

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

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孤②明③庐④笞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9、桓荣勤学不倦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

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注释】①桓荣:东汉人。

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

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文言知识】说“岂”。

“岂”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指“哪里”,表疑问。

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

二、指“难道”,表反诘。

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初②厄③嗤④应⑤及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10、宋太宗学书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

②听政:处理政务。

③内侍:此指太监。

④规:勉励。

⑤益:得益。

【文化常识】“翰林”及“翰林院”。

“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

“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

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

“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

上文说到王著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

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②又以问著③书固佳矣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11、崔景偁拜师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

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

余愧谢,不获。

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

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