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二)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训练(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养浩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③也。”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④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颁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⑤,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
【注释】
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②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
③台掾(yuàn):台指高级官署,掾泛指官员,此处可表赞赏意,可译为“栋梁之才”。
④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⑤岳祠:华山为“西岳”,其祭祀之地称“岳祠”。
【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戒:戒备
B.尽置诸法,民甚快之。置:处置
C.其党暴戾为害戾:凶恶
D.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怠:懈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人已去,追而还之②吾其还也
B.①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①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②臣乃敢上璧
D.①遇饿者则赈之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养浩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①年方十岁,读书不辍②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③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④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⑤未尝家居,止宿公署⑥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A.①②④⑥B.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养浩少年时有侠义行为,拾金不昧展示了他高尚的品德,而学习刻苦倒让父母为之不忍,则表现了他好学。
B.张养浩游学京师,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学赢得不忽木的称赞。不忽木被征召为礼部令史后,推荐他进入御史台。
C.张养浩主张德义教化,不歧视有犯罪前科的人;他对残害百姓者决不手软,坚决打击,依法处置了以李虎为首的恶势力,受到百姓称颂。
D.灾荒来临时,张养浩尽散家财,并采取很多切实措施救助百姓。他坚信苍天有眼,虔诚地为百姓祈祷求雨,最终感动上苍,天降大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参考答案】
1.A(戒:劝诫,告诫)2.C(C项两个“乃”均为副词“才”。A项①为指示代词“那个”,②为语气助词;B项①为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向”,②为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D项①是表承接的连词,可译为“就”,②表判断,可译为“乃”、“是”、“就是”。)3.B(①说明张养浩年少好学不倦;②是表现张养浩不信邪。)4.B(错在“不忽木被征召为礼部令史”。张冠李戴,应为张养浩被征召为礼部令史。)5.(1)得分点:“既”、“加”、“以”、“目”、“绝”(2)得分点:“夜”、“昼”、“赈”、“怠” (具体翻译略,见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今属山东)人。年幼的时候就有侠义行为。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不小心把钱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丢钱的人已走远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送还给了那人。张养浩年纪只有十岁时,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于是他白天就默默地背诵书卷上的诗文,到了夜晚,就把门户紧紧关闭起来,点上灯,偷偷地读书。后来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了他,就推荐张养浩做东平(今属山东)地方的学正。之后,张养浩游学京师,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为称奇,因此征召张养浩为礼部令史,并且还推荐他进入御史台。一天,张养浩忽然生病了,不忽木亲自到他家里探问,当他看到张养浩的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没有时,慨然叹息说:“张养浩这种人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才啊!”及至做了宰相属官,就被选授为堂邑(今属山东)县尹。人们都传说堂邑县县官住的房子不吉利,住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得到幸免的,但是张养浩还是住了进去。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既然已经依法处分过他们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走自新之路的做法啊!”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诫说:“不能辜负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是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不敢过问这件事情。张养浩到这里以后,按照国法严厉地惩处了他们,百姓们十分高兴。张养浩离开了堂邑十年,百姓们仍旧为他立碑,歌颂他的功德。
天历二年,关中(今陕西)大旱,饥民相食,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这个命令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一切资财都分送给周围邻里中的困难户,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及至到了官府,又到社坛去求雨,结果是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才停止,庄稼由此得到了生长,秦地的百姓十分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