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
2023ada标准-院内血糖管理:住院成人血糖目标和血糖监测
![2023ada标准-院内血糖管理:住院成人血糖目标和血糖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dbaa211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6.png)
2023ada标准-院内血糖管理:住院成人血糖目标和血糖监测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2023年ADA(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中关于住院成人血糖管理的最新指南。
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增加和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针对住院期间患者的血糖管理目标和监测方法成为临床工作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通过详细介绍ADA标准背景、住院成人血糖目标确定方法以及血糖监测方法和频率要点,本文旨在提供给医护人员一份实用的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标准背景、住院成人血糖目标确定方法、血糖监测方法和频率要点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单介绍全文内容,并提供每个章节的概览。
接下来的章节将逐一详细探讨相关话题。
1.3 目的住院期间对于患有高血糖或已经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成人患者,及时和有效地管理血糖水平非常重要。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旨在帮助医护人员了解ADA标准,并掌握住院成人血糖目标的确定方法和血糖监测要点,以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血糖控制水平,并为未来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与建议。
2. 标准背景:2.1 ADA标准简介ADA(美国糖尿病协会)是一个致力于糖尿病领域的专业组织,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有效管理和治疗糖尿病患者。
ADA的标准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2.2 血糖管理重要性在住院期间,稳定控制血糖水平对成人患者非常重要。
优良的血糖管理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适当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预防术后感染、延迟伤口愈合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等住院期间常见的并发症。
2.3 院内血糖监测的必要性在住院期间,精确监测血糖水平是有效进行血糖管理的基础。
不同于门诊情况下单一时间点检测,通过连续监测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糖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糖异常。
通过监测,医务人员能够调整治疗方案,并确保患者血糖处于合理目标范围内。
ICU患者的血糖监测与管理
![ICU患者的血糖监测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45a0a4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c.png)
ICU患者的血糖监测与管理患有重症疾病的患者通常需要密切监测其血糖水平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对于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血糖的监测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ICU患者血糖监测与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1. 血糖监测的重要性ICU患者由于病情的严重性和治疗手段的复杂性,容易出现血糖波动较大的情况。
不良的血糖控制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感染、心血管并发症等。
因此,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血糖监测方法在ICU环境中,血糖监测通常使用连续血糖监测系统(CGMS)或间断血糖监测系统(IGMS)。
CGMS可以提供实时的血糖数据,并通过报警系统提醒医护人员。
IGMS则需要定时采集血样进行测定,一般是每4-6小时进行一次。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3. 血糖目标范围对于ICU患者,血糖目标范围的确定非常重要。
一般而言,对于非危重患者,血糖应维持在6.1-8.0 mmol/L之间。
而对于危重患者,特别是伴有脑损伤或心脏手术等情况的患者,应将血糖目标范围控制在8.1-10.0 mmol/L。
但是,这些目标范围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 血糖管理策略血糖管理策略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和治疗需求来制定。
一般而言,对于ICU患者,采用靶控制血糖策略比固定剂量血糖管理更为有效。
靶控制血糖策略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可以减少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通过静脉输液进行胰岛素治疗,以保持血糖的稳定。
5. 多学科合作血糖监测与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和糖尿病专科医生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护士负责监测血糖和执行治疗措施,营养师提供合理的饮食建议,糖尿病专科医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只有多学科的合作才能确保患者的血糖控制达到最佳效果。
总结:ICU患者的血糖监测与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疾病预后至关重要。
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策略探讨
![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策略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2623b4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9.png)
监测 指导治疗
不推荐 >10mmol/L
推荐目标 7.8-10mmol/L
严格目标 6.1-7.8mmol/L
不推荐 <6.1mmol/L
Slide no *
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策略探讨
ABCD院内血糖分类监测与管理
血糖检测应该注意的问题
医院血糖管理的项目经验
住院患者的血糖要求
住院患者的血糖现状
Slide no *
低血糖高发科室:急诊、消化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
Slide no *
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策略探讨
ABCD院内血糖分类监测与管理
血糖检测应该注意的问题
医院血糖管理的项目经验
住院患者的血糖要求
住院患者的血糖现状
Slide no *
权威指南的血糖控制目标的理想与现实
中国(2010)
ADA (2010)
HbA1c目标
D 监测要求: 根据病情程度,每30分钟至2小时测一次血糖
ABCD 血糖监测
Slide no *
ABCD血糖监测处方卡
Slide no *
ABCD血糖监测处方卡
Slide no *
ABC处方的血糖控制目标
餐前血糖应低于7.8mmol/L,随机血糖应低于10mmol/L 病情稳定者可适当降低控制目标;病情严重者可适当放宽控制目标 为避免低血糖,当血糖低于5.6mmol/L时应重新评估胰岛素剂量,若血糖低于3.9mmol/L应寻找原因?,必要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A 监测要求: 监测餐前和睡前血糖,必要时加测餐后2h、0AM、3AM血糖 有急性并发症者每1-2小时测血糖
ABCD 血糖监测
Slide no *
血糖监测处方B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b94a371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2.png)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院内高血糖是指血糖水平〉7.8mmol/L,若血糖水平持续而明显地高于此水平则提示患者有可能需要接受治疗。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联合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组共同制定了《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以下主要为该专家共识中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部分内容。
表1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分层表1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分层严格一般宽松空腹或餐前血糖(mmnl/L) 4.4-6.1 6.1~7.87.8-10.0餐后2h或随机血糖(mmol/L)&1-7,87.8-10.07.873.9表2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表2住院患者粗糖控制目标内分泌科新诊断、非老年、无并发症及伴发疾病,降糖治 或疗无低血糖风险其他内科低血糖高危人群且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同时伴行稳定心脑机 管疾病 因心脑血管疾病入院注:低血糖高危人群:糖尿病病程〉15年、存在无感知性低血糖病史、有严重伴发病如肝肾功能不全或全天血糖波动大并反复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具有高危心脑血管疾病风险(10年心血管风险>10%)者,包括大部分〉50岁的男性或〉60岁的女性合并一项危险因素者(即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亲乱或蛋白尿)血糖控 制目严格 宽松 一般宽松外科手术 特殊群体 择期手术(术前、术中%术后)急诊手术(术中、术糖皮质激素治疗中重度肝肾功能不全75岁以上老年人 顼期寿命<5年(如癌症等)精神或智力障碍大、中,小手术器官移植手术 精细手术(如整形) 大、中、小手术 器官移植手术 重症监护胃肠内或外营养(ICU )外科ICU内科ICU一般宽松宽松宽松宽松一般一般严格宽松一般严格宽松一^般宽图1住院成人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管理流程图评批出点情况井刷金由胧控制H,必装同用h 阍或尿赭.屿、rti岫,ti 鼻.由乩❸,胴行功能.to.喝叁而堆♦独更m据、井发蜡和伴发疾场,降相方案及沾疗依4性葬下•小U:的用忖阵怔(总括生命体位.意比状君."无脱水隼、旺拄检我说忖过渡到设外方案:L小叨段球即为血军祸的患者也睫任就扑防W时明周是有学有祎比置2.哮看收掂―福疗1♦■曲浏用本用控制目后4.源电管理♦生诂方苴冲到H划声的回和呐界■目■标状•阳性林亚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1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标准糖尿病患者在其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涉及到"家一医院一家"的一体化管理,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时间需要在家和门诊进行调整和管理血糖,但许多情况下可能需要住院进行短期血糖管理和优化治疗、并发症筛查和应激状态的控制等,尤其在要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情况下。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17)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17)](https://img.taocdn.com/s3/m/913a0dc976a20029bd642dd3.png)
• 制订并实施饮食、运动治疗方案。
• 全程糖尿病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技术 、预防低血糖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足保护、 体重管理等
出院前准备
• 制订院外降糖及综合治疗方案。院外降糖方案在住院期间 逐步形成,或胰岛素强化治疗转为院外非胰岛素强化治疗 方案时需要至少监测 1 天的 7 次血糖,以评估治疗方案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 • 告知血糖监测频率和控制目标。 • 制订体重管理与生活方式计划。 榆告知随访时间和内容
空腹血糖<11.1mmol/L,或随 机血糖<13.9mmol/L,或HbA1C <9% 伴严重并发症或伴发病,或低血 糖风险,或长病程,或2种以上口 服降糖药或已使用胰岛素
• 非内分泌科非急危重症患者 • 糖尿病计划妊娠或已经妊娠者 • 妊娠糖尿病患者
• 胰岛素皮下注射(优选基础餐时胰岛素) • 血糖监测 • 治疗伴发病或并发症 • 对症治疗
• 病史( 病程、已诊断的并发症和伴发疾病,目前降糖方案及治疗依从 性等)
• 目前症状
• 阳性体征
• 重要的阴性体征(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有无脱水体征等)、既往 检查的病历资料
入院时病情分类
• 合并急危重症者 合并严重急性并发症:DKA、HHS、乳酸酸中毒伴高血糖 非内分泌科的急危重症患者 低血糖昏迷 合并感染 • 血糖控制差且非急危重症者
常三餐
• 静脉输注胰岛素过渡到基础餐时胰岛素皮下注射或胰岛 素泵
低血糖昏迷
• 静脉推注50%葡萄糖60ml, 继而5%~10%葡萄糖静脉滴 注 • 停止降糖治疗 • 意识恢复 • 至少连续监测血糖3天 • 根据血糖水平决定是否给予 降糖治疗
• 监测血糖
合并感染:包括糖尿病足
患者高血糖应急预案范文
![患者高血糖应急预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f1c2e9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3.png)
一、目的为了提高医院对患者高血糖的应急处理能力,降低高血糖对患者健康的影响,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患者,包括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三、应急预案组织机构1.成立高血糖应急处理小组,由内分泌科、急诊科、护理部、药剂科等部门组成。
2.组长:内分泌科主任3.副组长:急诊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四、应急处理流程1.监测与发现(1)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2)发现患者血糖水平异常升高时,应立即通知内分泌科医生。
2.应急处理(1)内分泌科医生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因。
(2)根据病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3)调整患者饮食,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4)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5)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
3.病情观察与护理(1)密切关注患者血糖变化,确保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2)加强患者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4.信息报告与处理(1)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患者高血糖情况。
(2)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做好患者出院指导,确保患者出院后能够正确管理血糖。
五、应急物资准备1.血糖仪:用于监测患者血糖水平。
2.胰岛素:用于治疗高血糖。
3.葡萄糖:用于治疗低血糖。
4.急救药品:如降血压药、抗过敏药等。
5.急救设备:如心电图机、呼吸机等。
六、应急培训与演练1.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高血糖应急处理培训。
2.开展高血糖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能力。
3.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整体应急处理水平。
七、附则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预案由内分泌科负责解释。
3.本预案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住院病人血糖管理标准
![住院病人血糖管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c6f0d6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2.png)
住院病人血糖管理标准住院病人的血糖管理是医院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的血糖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人的病情,促进病人康复。
在住院病人血糖管理中,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病人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首先,对于糖尿病患者,我们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血糖管理方案。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运动锻炼方案。
同时,要密切监测病人的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其次,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我们也需要密切监测其血糖水平。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非糖尿病患者出现高血糖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应激反应、药物使用、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的。
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我们也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其血糖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另外,对于住院病人的血糖监测,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时机。
常见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随机血糖等,我们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监测。
同时,要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因监测不当而导致治疗误差。
此外,血糖管理还需要全院多学科的合作。
在医院工作中,涉及到血糖管理的科室很多,包括内分泌科、内科、急诊科、ICU等,这就需要各科室之间的密切配合和沟通。
只有各个环节齐心协力,才能确保病人得到全方位的血糖管理服务。
最后,对于住院病人的出院后血糖管理,我们也需要给予重视。
出院后的血糖管理同样重要,我们需要向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指导他们如何正确管理血糖,避免出现血糖不稳定的情况。
综上所述,住院病人的血糖管理标准是医院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全院上下共同努力,确保病人得到最佳的血糖管理服务。
只有做好血糖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病人的健康和安全。
住院病人的血糖管理
![住院病人的血糖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9cdf08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a.png)
保持血糖水平稳定,避免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
3 促进康复
通过控制血糖,提高病人的康复速度和效果。
饮食和药物治疗调整
1
个性化饮食计划
制定适合病人需求和血糖控制的饮食方案。
2
药物调整和优化
根据血糖水平变化调整药物剂量和类型。
3
合理使用胰岛素
在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常见的血糖管理问题
住院病人的血糖管理
住院病人的血糖管理
病人血糖水平变化
1
高血糖管理的重要性
2
控制高血糖对住院病人的健康和康复至
关重要。
3
分析住院后的血糖水平
了解病人住院期间血糖的变化趋势和原 因。
监测血糖水平
确定监测血糖的频率和使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适的方法。
合理的目标血糖水平
1 个体化目标
根据病人的情况和特点设定适当的目标血糖水平。
2 病人家庭的支持
鼓励病人家庭成员提供支 持和积极参与血糖管理。
3 医护人员的培训与指
导
提供医护人员培训,确保 他们能提供专业的指导和 支持。
多学科协作
医生、护士、病患家属共同合作, 共同制定血糖管理方案。
血糖管理的综合措施
1
锻炼与康复
在住院期间适度锻炼以促进康复和血糖管理。
2
避免高糖食物
提供关于低糖饮食的教育和支持,并避免高糖食物的摄入。
3
床头血糖监测
培训护士正确使用床头血糖监测设备。
病人自我管理与康复
1 自我监测和治疗
教育病人如何自我监测血 糖和调整治疗方案。
低血糖风险
减少低血糖风险,提高血糖的稳定性。
住院病人血糖管理
![住院病人血糖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3db960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f.png)
控制院内高血糖的理想模式---- 全院血糖管理
表1 非手术住院及重症监护 病房患者高血糖控制发疾病, 降 糖 治 疗 无低 血 糖 和 体 重 增 加 ( 超 重 及 肥 胖患者)等不良反应
低血糖高危人群
B
脑心血管病患者及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B
生率为7.7%,低血糖使住院死亡率、
出 院 后 1年 内 死 亡 率 、 住 院 天 数 及 费 用
显著增加[11]。这些数据
对住
院 患 者 强 化 血 糖 管 理 安 全 性 的 质 疑 。)
质疑
过早终止研究 研究流程偏移 未能完成受试者入院 也有可能是强化胰岛素治疗组继发于低血糖
的死亡率抵消了其他患者死亡率的获益
(一)住院高血糖诊断标准 (二)高血糖管理总体原则 (三)血糖控制目标分层 (四)不同病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的建议
住院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目前各权威学术机构对住院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基本 达 成 共 识 , 如 A A C E / A D A [ 2 ] 、 A C P [ 3 ] 及 英 国 国 家 健康 服 务 机 构 ( N H S ) 下 的 英 国 国 家 健 康 与 临 床 优 化 研究 所 ( N I C E ) [ 5 ] 都 一 致 建 议 将 住 院 期 间 任 意 时 点 的 血浆 葡 萄 糖 水 平 > 7 . 8 m m o l / L 作 为 住 院 高 血 糖 的 诊 断 标准 ( E 级 ) , 本 共 识 采 纳这一诊断标准。
达成共识。
后续 多 个 研 究 发 现 , 在I C U , 严 格 血 糖
控制时后住院患者死亡率不仅没下降,
反而 增 高 , 这 可 能 与 严 格 控 制 血 糖 带 来
院内血糖管理工作计划
![院内血糖管理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f0a0ab2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e.png)
一、前言血糖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我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以下院内血糖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我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使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达到理想水平。
2. 加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 提高医护人员对糖尿病诊疗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诊疗水平。
4. 减少糖尿病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
三、工作措施1. 成立院内血糖管理小组由内分泌科、护理部、药剂科、健康教育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血糖管理工作计划。
2. 制定血糖管理规范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和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我院血糖管理规范,包括血糖监测、药物治疗、饮食管理、运动指导、健康教育等方面。
3. 加强血糖监测(1)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血糖检测,了解患者血糖水平;(2)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血糖监测方案,定期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3)医护人员及时分析血糖变化趋势,调整治疗方案。
4. 药物治疗(1)根据患者病情和血糖水平,合理选择降糖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2)定期评估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饮食管理(1)根据患者病情和血糖水平,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控制总热量摄入;(2)指导患者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均衡;(3)定期评估患者饮食情况,调整饮食方案。
6. 运动指导(1)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2)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提高患者身体素质;(3)定期评估患者运动情况,调整运动方案。
7. 健康教育(1)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2)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栏等方式,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3)定期举办患者座谈会,了解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
住院血糖控制宽松标准
![住院血糖控制宽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05d52c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c.png)
住院血糖控制宽松标准
一、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10小时后的血糖水平,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住院患者,空腹血糖的控制标准通常在3.9-7.0mmol/L 之间。
如果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此范围,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避免高血糖带来的并发症。
二、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患者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是评估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对于住院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的控制标准通常在
4.4-10.0mmol/L之间。
如果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高于此范围,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避免高血糖带来的并发症。
三、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患者近8-12周平均血糖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住院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通常在6.5%-7.5%之间。
如果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此范围,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改善血糖控制情况,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总之,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制定。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并发症等情况综合考虑,制定适合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
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减少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风险。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24599f5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8.png)
不同病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的建议
• 内分泌科或其他内科住院患者 • 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 • 重症监护单元(ICU)患者 • 妊娠期高血糖患者
内分泌科或其他内科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 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HbA1C≥6.5%;而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HbA1C水 平一般不高;血糖的水平通常随导致血糖升高的急危重症的出现或缓 解而升高或恢复正常
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分层
• 宽松控制 空腹或餐前血糖:7.8---10.0 mmol/L 餐后2小时或随机血糖:
• 一般控制 空腹或餐前血糖:6.1---7.8 mmol/L 餐后2小时或随机血糖:7.8 --- 10.0 mmol/L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主要内容
• 住院患者高血糖概述 • 住院患者血糖的血糖控制目标 • 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 • 住院患者血糖管理模式
住院高血糖的概述
住院相关高血糖
应激性高血糖
已知糖尿病
新诊断糖尿病
AACE/ADA、ACP、NHS : 住院期间任意时点的血浆葡萄糖水平
住院高血糖概述
• 对所有的高血糖患者在入院时均应检测血糖,必要时检测 HbA1C水平 以明确患者住院前是否已经存在糖尿病
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
• 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标准 • 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
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标准
• 新诊断1型糖尿病 • 新诊断2型糖尿病需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或评估,或血糖较高需考虑
胰岛素强化治疗 • 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不能明确分型,需入院进一步明确分型 • 糖尿病妊娠或妊娠糖尿病 • 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 、
2022 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
![2022 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75267f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b.png)
中国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22)重症患者中高血糖的发生率约为40%-60%,在接受过心脏手术的患者中高达60%-80%。
来自美国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28.6%的糖尿病患者和9.3%的非糖尿病患者入ICU的当天面临血糖的升高。
强化胰岛素治疗(IIT)是控制重症患者高血糖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存在低血糖风险,相对低血糖(血糖较入院前水平降低≥30%)和轻度低血糖(<3.9 mmol/L)的发生率达到34%-45%。
高血糖、相对高血糖、低血糖都是住院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预测因素。
因此,加强危重患者的血糖管理十分重要。
共识采用GRADE分级(表1)来评估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
一、危重症患者低血糖的诊断非糖尿病患者血糖<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同时伴有低血糖的症状和体征。
二、危重症患者高血糖的诊断危重症患者高血糖的原因主要是应激引起。
使用糖化血红蛋白是否大于 6.5%与既往糖尿病患者区别,诊断应激相关高血糖的血糖值:空腹血糖值>7.0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
(Currently,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 is diagnosed using two or more spot blood sugar tests after admission and is defined as a fasting blood glucose ≥126mg/dl or a random blood glucose ≥ 200mg/dl. The determination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may help to identif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ho have >6.5% HbA1c,while most of those with 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 have <6.5% HbA1c.)三、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监测问题1:血糖监测推荐方法声明1:如果有动脉导管,首选动脉血来监测血糖。
全院血糖管理制度
![全院血糖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e06a19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1.png)
全院血糖管理制度全院血糖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全院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管理,保证医疗机构在糖尿病治疗和管理过程中提供高质量、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而建立的。
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所有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等所有相关工作人员。
第二部分:血糖管理的基本原则1. 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2. 个体化、差异化的治疗方案3. 全过程、全方位、全程的随访和管理4. 多专业团队合作5. 教育和患者的自我管理6. 预防并发症第三部分:血糖监测1. 对于住院患者,每日监测血糖至少4次,包括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和睡前。
2. 对于门诊停用的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血糖监测。
3. 对于危重病患者和新生儿等特殊患者,根据医生的要求和患者的情况进行临时监测。
第四部分:血糖控制和治疗方案1. 控制目标: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合适的血糖控制目标,一般来说,成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3.9-7.2 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3.9-10.0 mmol/L之间。
2.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情况、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等。
第五部分:饮食管理1. 个性化饮食指导:对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饮食指导,包括控制总热量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控制脂肪摄入等。
2. 膳食平衡:合理搭配三餐,确保每餐营养均衡,避免过多高糖高脂食物。
第六部分:体育锻炼1. 个体化锻炼方案: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包括糖尿病患者专属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
2. 随访和督促:医护人员定期随访患者的锻炼情况,进行督促和指导。
第七部分:药物治疗1. 口服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合适的口服降糖药物,定期复查血糖和相关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2. 胰岛素治疗:对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适的胰岛素使用方案,同时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技术的指导和培训。
第八部分:并发症防治1. 高血糖并发症的监测和预防2. 低血糖并发症的监测和预防3. 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肾病的监测和预防4. 糖尿病足病的监测和预防第九部分: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1. 糖尿病患者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糖尿病认知水平,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住院糖尿病血糖管理
![住院糖尿病血糖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78f487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b.png)
住院糖尿病血糖管理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且患者需要长期的、复杂的治疗管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可以利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物来管理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本文将探讨住院糖尿病血糖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策略。
第一节:住院糖尿病的管理重要性住院糖尿病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高血糖,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研究表明,住院糖尿病与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增高等因素有关。
因此,对住院糖尿病的管理非常重要。
第二节:住院糖尿病血糖监测住院期间,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住院病人应该每4-6小时监测一次血糖,特别是在用餐前后和睡前。
通过实时监测血糖水平,医护人员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第三节:住院糖尿病饮食管理住院期间,合理的饮食管理对于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适合其的饮食计划。
通常情况下,住院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脂、高纤维、低糖的饮食原则。
同时,要注意合理配比不同食物的摄入量,避免食物摄入过多或过少。
第四节:住院糖尿病药物治疗住院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一般而言,胰岛素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胰岛素泵或者胰岛素注射来进行血糖管理。
第五节:住院糖尿病运动治疗住院期间,适当的运动也是促进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以帮助患者降低血糖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运动强度和方式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避免出现运动过度导致血糖过低的情况。
第六节:住院糖尿病教育与自我管理住院期间,病人和家属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医护人员应提供必要的糖尿病知识,包括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的指导。
患者和家属需要了解住院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学习如何进行血糖监测和自我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卜石写在课前的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可在门诊随诊调整血糖,但当血糖过高或合并其他疾病时需住院治疗。
住院的高血糖患者可以既往有糖尿病史,也可能是非糖尿病患者因应激因素出现反应性高血糖,大量研究表明反应性高血糖对住院患者存在不利影响,并严重影响预后。
糖尿病患者在多种诱因下血糖明显升高,严重时可出现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若得不到积极治疗,病死率极高。
因此院内高血糖需认真对待,积极治疗。
一、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的意义(一)住院患者的糖尿病糖尿病在住院患者常见共患疾病中排位第四,10 ~ 12% 的出院患者患有糖尿病,29% 的心脏手术患者患有糖尿病,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 1 ~ 3 天,糖尿病患者住院的死亡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 2 倍。
(二)未确诊糖尿病的患者中的高血糖约 38 %的住院患者存在高血糖,其中 26% 有已知糖尿病史,12% 无糖尿病史。
新发现的高血糖与下列因素相关 : 一,院内死亡率 (16%) 高于有已知糖尿病史的患者 (3%) 和血糖正常的患者 (1.7%) ,P 值均 < 0.01 ;二,住院时间延长,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的机率增加;三,出院回家的机率减少(更多的人需要转院或家庭护理)。
(三) Portland 糖尿病计划美国 Portland 糖尿病计划研究,选择心脏手术后的病人,用两种方法控制血糖,一是高血糖之后临时注射短效胰岛素控制血糖,这种血糖控制不理想。
还有一种方式是连续胰岛素推注来控制血糖,病人的血糖控制得很理想,病人胸骨切口感染的机率显著低于血糖控制不好的诊疗方案。
对于手术科室,高血糖的控制与手术的预后息息相关,美国Portland糖尿病计划,对于心脏手术的病人,胸骨切口感染的机率与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关系(如以下图一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开始前半部分这条绿色的线,患者没有连续静脉胰岛素输注控制血糖,只是口服药或高血糖时临时注射短效胰岛素,患者胸骨切口感染的概率非常高。
换用了连续输注胰岛素治疗后,胸骨切口的感染机率显著下降。
紫色的这条线是病人一直在用连续胰岛素输注,血糖控制得很理想,血糖的控制有利于预防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
图一: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机率与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关系以下图二所示:对于心脏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术后第一天的血糖和切口感染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当患者第一天的血糖越高,术后深部切口的感染率就越高。
图二:血糖的控制使糖尿病患者心脏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降低(四) DIGAMI study术后高血糖和手术切口感染机率关系的研究叫DIGAMI1研究,急性心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是在心梗之后至少24小时内,首先用静脉输注胰岛素,当病情平稳之后,转成每天4次的多次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即血糖强化控制组。
另一组是常规治疗组,根据治疗习惯和病人的情况,由医生来决定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
这样两组病人,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和一般的常规治疗与患者的预后有什么关系。
如以下图三所示;因为是随机分组,在治疗前两组的血糖一个是15.4,一个是15.7,没有区别,治疗24小时之后,强化治疗组的血糖降到了9.6,一般治疗组降到11.7。
3个月的死亡率,强化治疗组降低了50%, 1年时,强化治疗组的死亡率是常规治疗组的1/3。
图三: DIGAMI study二、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对住院患者高血糖的控制目标到底应该达到多少合适?住院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住院的死亡率增加,预后差。
是不是把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和正常人一样,或越接近于正常对于患者的预后越好?(一) NICE - SUGAR 研究NICE-SUGUR研究是一个多国、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总共入选6000多例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患者,其中95%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入院24小时之内,将6000多例患者随机分入两个治疗组,强化治疗组的血糖控制目标是81~108,也就是说NICE~SUGUR的研究试图把强化治疗的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一般对照组的目标血糖是≤180 mg/dl ,SUGUR研究设定了更加严格的血糖目标。
NICE - SUGAR 研究设计的初衷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然而实际上研究结果却令大家感到非常的诧异,如以下图四所示;红色柱子是强化血糖控制组,粉颜色的柱子是一般对照组,当血糖控制在基本正常的血糖组,患者在90天的死亡率,实际上比对照组高。
对于死亡率增加的原因分析,强化治疗组伴随着严重低血糖的发生,比一般对照组高13倍。
强化治疗组为了达到更接近正常的血糖,使患者付出了低血糖的惨重代价,低血糖也很可能是强化控制死亡率增加的原因。
图四: NICE ~ SUGAR 研究结果(二)美国内分泌学会对住院患者糖尿病和代谢控制的共识基于以上的一些研究结果,美国的内分泌协会在2010年对住院患者糖尿病和代谢控制提出一个共识,尽管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不能就此否认在重症患者和非 ICU 患者控制血糖必要性。
一,大量数据表明,未控制的高血糖与住院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
二,将血糖控制目标设定在 4.4 ~ 6.1 mmol/l 会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可以通过设定更宽松的血糖控制目标、改善标化强化血糖控制的流程和认真的执行程序来降低低血糖的风险。
三,将血糖强化控制目标设定得稍高一点 (>4.4 ~ 6.1 mmol/l) ,很可能会显示出较血糖失控的益处。
重症患者血糖低于 140mg/dl ( 7.8 mmol/l )可能并无额外益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中经历严重低血糖的患者的严重不良事件的增加至少部分抵消在强化治疗亚组中大部分并未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因强化降糖所得到的益处。
(三)重症患者高血糖的处理重症患者高血糖的处理最有效的方法是连续静脉输入胰岛素(循环中胰岛素的半衰期短,便于根据患者临床状况灵活调整剂量)。
血糖控制范围在 7.8 ~ 10.0 mmol/l (虽然缺乏有力证据,在某些患者中低于此范围的血糖可能会有更多受益),不推荐 BG<6.1 mmol/l ;推荐采用安全、有效的胰岛素静脉输注方案,使低血糖发生风险降至最低。
(四)非重症患者高血糖的处理非重症患者高血糖的处理目前尚无前瞻性、RCT 数据支持,共识的提出是基于临床经验和判断。
血糖控制目标: 餐前 BG<7.8 mmol/l ,随机 BG<10.0 mmol/l (前提是安全达标), BG<5.6mmol/l 重新评估方案, BG<3.9 mmol/l 可能有必要修改方案。
血糖控制目标可放宽的患者: 处于疾病终末期或极重症的、没有条件频繁监测血糖、不能得到特殊护理;病情稳定、住院前血糖控制极佳的患者血糖控制也可优于上述目标。
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处理重症和非重症患者高血糖?关于重症患者高血糖的处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最有效的方法是连续静脉输入胰岛素B. 血糖控制范围在7.8~10.0mmol/lC. 推荐BG<6.1 mmol/lD. 推荐采用安全、有效的胰岛素静脉输注方案对于重症住院患者,用生理胰岛素治疗模式,即基础胰岛素再加上一个餐前大剂量的胰岛素治疗,可以考虑用长效胰岛素加速效胰岛素,或短效的胰岛素来治疗;四,对于即将出院的患者,可以考虑改成预混胰岛素加或不加口服药物治疗,或仍然维持4次的胰岛素注射方案。
(二)静脉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静脉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状态、危重病人 ( 外科手术 ) 、心肌梗塞( MI )或心源性休克、心脏手术术后阶段、分娩时、重症患者 ( 内科 ) 、禁食状态的 1 型糖尿病、常规术前、术中和术后治疗、器官移植、全胃肠外营养、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的严重高血糖,都是考虑静脉胰岛素治疗。
(三)静脉胰岛素治疗的要点静脉胰岛素治疗的要点,应监测血钾水平并在必要时补钾;短效胰岛素的浓度为1 U/mL 或0.5 U/mL;输液器可调控的剂量为 0.1U ;每小时进行床旁血糖监测 (如果血糖稳定,可每2小时监测一次)。
(四) DIGAMI: 胰岛素治疗方案DIGAMI1静脉输注胰岛素的治疗方案,这个研究中胰岛素治疗的方案作为参考。
在临床中,根据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反应来非常个体化的调整胰岛素的治疗方案,DIGAMI1胰岛素输注的方案,是把80 U 的胰岛素加在500 mL 5%的葡萄糖里输注,起始的剂量为5 U/h 胰岛素。
首先要设定患者要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是什么,在DIGAMI1研究中,血糖控制目标是126~197 mg/dL 。
当5 U/h 的胰岛素起始,每个小时进行监测,假如病人血糖达到控制目标,滴速不变。
假如病人的血糖的低于目标,胰岛素滴速减慢,假如病人高于目标,加快胰岛素滴注速率。
当病人的血糖超过了8 mmol/l ,重新开始滴注胰岛素,当病人血糖已经达标到一个使血糖不变的胰岛素滴注输入,维持滴速。
(五)从静脉向皮下注射胰岛素的转换当病人通过连续静脉输注胰岛素,病情相对稳定可以进餐时,可以考虑把病人从静脉用胰岛素转向皮下注射胰岛素。
从静脉到皮下注射胰岛有几种方法,根据原静脉胰岛素全天总量的 75% ~ 80% 为转换后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全天总量。
重症患者考虑用生理性胰岛素注射,即基础胰岛素再加餐时胰岛素,每天4次。
我们每天皮下注射胰岛素总量的50%基础胰岛素,用于餐食胰岛素的注射,然后再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来调整胰岛素剂量。
对于胰岛功能几乎完全没有的1型糖尿病非常重要,静脉注射胰岛素,一般基础胰岛素用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而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达到峰值4个小时左右,所以皮下胰岛素必须在停止静脉胰岛素前 1~4h 给予,保证病人在停止静脉胰岛素时,还能有一个充分的基础胰岛素的补充。
(六)根据体重计算全天计划的胰岛素用量根据病人体重来计算全天的胰岛素用量。
全天胰岛素用量 = 体重( kg )×( 0.3 ~0.6 );对于较瘦的新出现高血糖的患者或 T1DM 患者乘的系数应偏低;对于超重伴中等高血糖的患者起始量至少应为 0.3 units/kg/day ;肥胖已诊 T2DM 者 BG 在 140 ~240mg/dl 者,起始剂量 0.4 units/kg/day ;肥胖已诊 T2DM 者或使用糖皮质激素后 >240 mg/dl,起始剂量 0.5 units/kg/day ;全天胰岛素分配: 50% basal insulin + 50% nutritional insulin 。
(七)住院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起始胰岛素的计算病人进餐不是很规律时,应该考虑从一个低剂量起始,基础胰岛素剂量至少可以从0.15 units / kg 体重开始起步,病人进餐不规律时,可以根据他一餐的进餐量,制定一个参考餐时胰岛素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