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集团全媒体布局的四大模式
我国报纸媒体融合中的商业模式
我国报纸媒体融合中的商业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报纸媒体已经进行了许多融合探索,其中商业模式是一个关键因素。
在我国报纸媒体融合中,可以看到以下几种商业模式的应用。
首先是广告收入模式。
广告一直是报纸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融合后的报纸媒体仍然需要依靠广告收入维持运营。
融合后的新媒体平台可以通过精准投放广告、定制化广告服务等方式来吸引广告客户。
新媒体平台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用户画像等手段提供更高效的广告服务,增加广告主的回报率。
其次是付费阅读模式。
随着传统报纸的销量下降,付费阅读成为新媒体平台的重要商业模式之一。
新媒体平台可以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以及与读者的互动交流来吸引用户付费阅读。
在这个模式下,新媒体平台需要建立起强大的内容供应链,并提供独特的观点和深度报道,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再次是品牌传播与活动推广模式。
新媒体平台可以通过定制化的品牌传播和活动推广服务来获取商业合作伙伴的支持。
通过与品牌合作推出定制化的内容,新媒体平台可以提高品牌曝光度,增加用户的黏性。
新媒体平台可以利用自身所具备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为品牌方提供创意活动、线上线下整合营销等服务。
还可以通过电商模式实现商业变现。
新媒体平台可以将媒体本身进行独立运作,打造自己的电商平台,将媒体与电商的优势相结合,形成媒体电商的商业模式。
通过电商模式,新媒体平台可以挖掘自身潜在的商业价值,为用户提供便捷的购物体验,增加用户的黏性和付费意愿。
还可以通过内容授权和衍生品开发来实现商业模式。
新媒体平台可以将自身优质的内容进行授权,将内容授权给其他媒体、电视台、电影公司等,在授权过程中获取商业回报。
新媒体平台还可以将自身的优质内容开发成衍生品,如游戏、电影、电视剧等,并通过衍生品的销售来实现商业变现。
我国报纸媒体融合中的商业模式有广告收入模式、付费阅读模式、品牌传播与活动推广模式、电商模式、内容授权和衍生品开发模式等。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这些商业模式将会不断创新和演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我国报纸媒体融合中的商业模式
我国报纸媒体融合中的商业模式我国报纸媒体融合大力发展,不仅不断升级技术手段、拓展传播渠道,还充分挖掘融合发展所带来的商业机会,争取获得更多的商业价值。
下面从四个方面介绍报纸媒体融合中的商业模式。
一、智能化平台构建报纸媒体融合需要构建智能化平台,以实现企业与用户、供应链、资源空间等之间的智能互动。
例如,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广大媒体机构可将自己的信息发布、广告刊登、读者服务、市场推广等各项工作,整合进一个统一的智能化平台,同时实现跨媒体平台资源整合和共享,提高信息分发的效率和速度,增加企业与用户间的互动与创新。
二、社交化商业运营通过报纸媒体与社交信息的深度融合,可以实现社交化商业运营,即将传统媒体的广告、资讯等业务融合进社交媒体,打造互动式的媒体生态,增加产品价值和用户体验。
同时,将社交信息与商业化运营完美结合,打造出信息、社交、新生态三位一体的传媒平台,提升媒体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内容联盟通过合作建立内容联盟,是报纸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针对内容价格和知识资产保护问题,报纸媒体融合可以借鉴网络版权经营的方法,建立内容联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推动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通过实现传媒机构间的交互合作,实现媒体价值的最大化,并有效地遏制信息内容的抄袭和盗版行为。
四、新型广告模式报纸媒体融合可以通过新型的广告模式,进一步提升企业价值和用户体验度。
例如,在用户感知器、智能用户画像等技术的支持下,报纸媒体可以采用精准投放广告的方式,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和兴趣进行投放,提高广告效益,并提升新型媒体的市场影响力。
总之,在报纸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构建智能化平台、社交化商业运营、内容联盟、新型广告模式,是四种有效的商业模式,将有助于实现新媒体与网络管理体制的融合和发展。
报纸媒体融合的大力推进,必将带来创新和变革的新局面,为中国传媒业的可持续性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报刊集团全媒体布局的四大模式
大 洋月
门 站 户嚼
互 劝 . 州日 与广 报多蝶傩 数字报纸、广州日 G 报3 乜
户、 移动瞬 奉等. #同组成广州日 报新
位。
求 。 00 年 .由青 岛 日 报 报 业 集 团 创 2 8
当 前 . 民 网 正 着 力 打 造 Web 办 的 青 岛 新 闻 网 , 新 闻 网 为 平 台 和 人 20 以
多媒体原 创互动体系,人民电视、人民 中 心 . 始 了全 媒 体 的 探 索 。 岛 新 闻 开 青
从 近 年 来 的 报 刊 集 团 的 实 践 来 逐 渐 发 展 成 熟 , 为 母 报 集 团 在 全 媒 有 报 纸 色 彩 的 地 方 新 闻 网 站 纷 纷 面 成 看, 闻网站 往往 成为报 刊集 团布局 体布局 中的重要战略基 点。 新
世。
全媒体 的第一阵 地。基于 强大 的影响
I 目 ∞ n。
网站主 导模 式 : 发挥 主流 影响 力, 拓展 全媒 体运 作空 间
在 目前.众 多的报 刊集 团已由 单纯 速 发 展 . 经 过 了 最 扔 的 漠 视 无 视 、对 的 报 社 联 台 体 转 变 为 “N N刊 一 网 立 对 抗 之 后 , 醒 了 “ 台 ”意 识 ,并 报 唤 融 纷 以 无 站 ”媒 体 结 构 。 这 些 报 业 集 团 所 属 立 即付 诸 行 动 . 纷 兴 建 网 站 , “ 在 有 一 的 网 站 中 , 些 获 得 市 场 认 可 的 网 站 形 之 报 ”延 续 “ 形 之 报 ” . 大 批 带 一
“四全媒体”框架下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的重构
“四全媒体”框架下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的重构“四全媒体”框架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全媒体生产和传播模式,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内容。
在这一框架下,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发生了重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闻生产的方式发生了变革。
传统的新闻生产过程是由记者采集信息、编辑、排版等环节组成的,而在“四全媒体”框架下,记者与用户之间形成了更加紧密的互动关系。
记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与用户实时互动,获取用户的意见和反馈,从而提高新闻的质量和准确度。
新闻生产的门槛也得到了降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通过发布个人观点和报道事件来参与新闻生产。
新闻传播的形式得到了拓展。
在“四全媒体”框架下,新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形式,而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传播到各个平台和设备上,包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
各种形式的媒体内容也得到了充分利用,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内容相互结合,丰富了新闻的表达方式,使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新闻传播的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四全媒体”框架下,新闻可以实现实时传播,无论是重大事件还是小细节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报道。
这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传播特性,新闻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发布,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
“四全媒体”框架下的新闻传播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个性化推送,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服务。
新闻传播的可信度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四全媒体”框架下,由于门槛的降低,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虚假新闻、谣言等信息的传播给用户带来了困扰,用户需要通过其他渠道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
新闻生产和传播机制需要加强自我审查,推动媒体职业化和标准化发展,提高新闻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四全媒体”框架下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的重构,使新闻生产和传播更加快速、多样化和互动化。
与此也面临着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挑战,要求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媒体的良性发展。
新时期报业集团组织结构创新的几种模式
论 ,认 为 当 企 业 采 取 不 同 发 展 战 略 重 要 的 意 义 。
时 ,为 了 保证 战 略 的 成 功 ,企 业 必 须
在 报业 集 团战 略 转型 的过 程 中 ,
的经 济 支 柱 ,各子 报 刊 的发 展 相 对较 弱 ,需 要 党报 的带 动 与 扶持 。党 报 在
少数是 由 “ 社+ 报 报社 ”合 并而 成 的以 限公 司 等 的 成 立 ,这 些 都 为报 业 集 团 组 织 架 构 ,实 施 集 团战 略 管 控 模 式 。 外 ,大 多 是在 政 府 主 导 下 辅 以 市场 手 建立 党 委 领导 与法 人 治 理 相结 合 的领 具体 做 法 是 打破 各个 报 刊 的 界 限 ,从
球迷 报 的宣 传 资 源 及 采编 队 伍 整合 为
团 ,随 着 文 化 体 制 改 革 的 深 入 ,尤 事 业 部 的形 态 与集 团 下属 子 公 司 等 并 形 成 宣 传 合 力等 。这 种 类型 的报 业 集
其 是 新 闻 出版 总 署 的 政 策推 动 ,近 年 列 ,实 现 了从 报 办 集 团 到 集 团办 报 的 团 的组 织 结 构 的 创新 具 体 来说 又 可 分 来 报 业 集 团 的跨 媒 体 、跨 行 业 、跨 区 转 变 ;同 时成 立 集 团 公 司 ,比如 事 业 为两种情 况 : 域 、跨 所 有 制 发 展 取 得 了 实 质 性 进 性 质 的 南 方报 业 传 媒 集 团 组建 南 方 报
混搭 ” ,从 分散 经 营 的 主 导 作 用 , 强 调 主 业 的 规 模 意 识 。 而 成 的 报 业联 合 体 ,这 种 组 织 方式 对 等 许 多媒 体 的 “
治 理 报 业 散 滥差 、提 高 市 场 集 中度 ,
我国报纸媒体融合中的商业模式
我国报纸媒体融合中的商业模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报纸媒体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改革。
为了应对这一变革,我国的报纸媒体开始尝试各种商业模式来实现融合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读者的需求。
我国的报纸媒体在商业模式上开始注重多元化发展。
传统的报纸媒体主要以纸质报纸为主要产品,通过广告和销售报纸来实现商业盈利。
在互联网时代,纸质报纸的销售逐渐下降,广告收入也面临着竞争压力。
报纸媒体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新媒体。
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新闻网站、移动应用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吸引更多的用户群体来实现商业盈利。
他们还采取了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比如线上广告、会员服务、内容付费等方式,来获得更多的收入来源。
我国的报纸媒体在商业模式上开始注重内容创新。
在过去,报纸媒体主要以新闻报道为主要内容,在互联网时代,新闻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快,读者容易获取到实时的新闻信息,这给报纸媒体带来了竞争压力。
报纸媒体必须在内容上进行创新,提供更加深入、独特、有价值的报道,才能吸引读者的关注。
一方面,他们通过加大对深入调查、独家报道等高价值内容的投入,来提高自身新闻报道的独特性和专业性;他们还通过开设专栏、推出特别报道等方式,来提供更加深入和专业的内容,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并吸引他们购买报纸或者订阅数字内容。
我国的报纸媒体在商业模式上开始注重读者参与。
传统的报纸媒体是单向传播的,而互联网媒体则提供了更多的互动和参与性。
为了吸引读者的关注和参与,报纸媒体开始将读者参与作为商业模式的一部分。
他们通过开设读者投稿栏目、建立读者互动平台等方式,鼓励读者积极参与报道和评论,提供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与此报纸媒体还积极采用大数据技术和社交媒体工具,来分析读者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增加与读者的互动和黏性。
我国的报纸媒体在商业模式上开始注重品牌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品牌意识和形象的塑造对于报纸媒体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品牌建设,报纸媒体可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读者和广告客户。
“四全媒体”框架下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的重构
“四全媒体”框架下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的重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
在“四全媒体”框架下,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正在逐步向更加多元、立体的方向发展。
这一变革不仅影响着新闻行业的发展,也对社会规范、公共舆论、政治生态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在“四全媒体”框架下,新闻传播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
传统的新闻传播主要依靠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他们通过一对多的方式向公众传递信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如门户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逐渐崭露头角,他们以多对多的方式实现信息传播。
在这种情况下,新闻传播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公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参与讨论,形成更加活跃的舆论场景。
再者,在“四全媒体”框架下,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品质成为关注焦点。
传统的新闻生产以报道事实为主,注重客观、公正,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真伪难以分辨,谣言满天飞。
在这种情况下,新闻生产者需要更加谨慎,严格核实信息,提高报道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同时,新闻传播者也要加强自律,规范传播行为,避免不负责任的报道和传播,以维护公众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最后,在“四全媒体”框架下,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的重构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加剧着新闻行业的竞争和转型,传统媒体需积极创新和转型以适应新趋势。
另一方面,新媒体的普及和智能化,为新闻生产和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传媒行业需要不断学习和拓展新媒体技术,提升自身竞争力。
总的来说,在“四全媒体”框架下,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重构,这种变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只有不断创新、提高品质,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新闻行业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发展壮大。
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共同努力,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可靠的信息传播环境做出贡献,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
报刊集团全媒体布局的四大模式
报刊集团全媒体布局的四大模式第一篇:报刊集团全媒体布局的四大模式报刊集团全媒体布局的四大模式在一个成功无法复制的时代,报刊集团的全媒体布局沿着各自的步伐,正在推进中,从中央到地方,提及“全媒体布局”,各大报业集团给出了自己的路线图和计划表。
但是由于内容、影响力、资金、技术等因素导致各自的“起点”不尽相同,“全媒体布局”的发展模式也各有特色。
从“单一媒体”到“全媒体”,报刊媒体集团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但是一些规律性的思路仍然依稀可辨。
不论是中央级报社凭借影响力抢占舆论阵地,还是省域报业集团发挥强势内容优势做强媒体主业,抑或是地市级报业集团认清环境,选择重点突破。
报刊传媒集团的全媒体布局之道,在于顺应潮流,结合自身的集团实际,选择适合的全媒体模式。
网站主导模式:发挥主流影响力,拓展全媒体运作空间从近年来的报刊集团的实践来看,新闻网站往往成为报刊集团布局全媒体的第一阵地。
基于强大的影响力和良好的盈利能力,报业集团能够支撑网站建设的大量先期投入,而其强大的影响力则可以有效迁移给所属网站,让报纸网站从一开始就“一鸣惊人”,直接跳过漫长的“默默无闻”的培育期。
目前,众多的报刊集团已由单纯的报社联合体转变为“N报N刊一网站”媒体结构。
在这些报业集团所属的网站中,一些获得市场认可的网站逐渐发展成熟,成为母报集团在全媒体布局中的重要战略基点。
在网站主导的全媒体运作模式上,报业集团往往也经历了以下的三个层次,报纸自办网站、报网互动、全媒体主轴。
第一层次:报纸自办网站传统报业亲眼见证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经过了最初的漠视无视、对立对抗之后,唤醒了“融合”意识,并立即付诸行动,纷纷兴建网站,以“无形之报”延续“有形之报”,一大批带有报纸色彩的地方新闻网站纷纷面世。
不少报社和报业集团的网站更成为重点新闻网站,如人民网、中国日报网站、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网站)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一批报业集团的网站成为省、区或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的重点新闻网站。
全媒体布局,报刊业的自我救赎
全媒体布局,报刊业的自我救赎第一篇:全媒体布局,报刊业的自我救赎全媒体布局,报刊业的自我救赎无论好坏,报刊业从来不缺乏被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拐点论”到“消亡论”和“周期论”,再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报业寒冬,这个行业在最近几年看上去是厄运连连。
但是,“退出机制”和“转企改制”以及国家政策层面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持又给了这个行业逆境中的生机与希望。
于是很多人热议,报刊业需要转型,而这个转型方向似乎就是新媒体。
在经历纷纷触网的成功与失败之后,如今众多报刊媒体集团已经开始向全媒体产业链布局与扩张,也许,这条路真的就是报刊业对自身的救赎。
报刊全媒体转型始末1994年4月,中国作为第71个国家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这一富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向国人打开了一扇进入全新世界的大门。
而这一事件对于世界报刊平面媒体来说都意味着一场即将到来的变局,中国报刊业的转型也由此拉开序幕。
1995年1月,《神州学人》杂志率先上网,成为我国报刊行业办网的第一次尝试;同年10月,《中国贸易报》率先上网,成为中国首家进入互联网的报纸;2004年7月,国内第一份手机报由《中国妇女报》推出,之后手机报风潮席卷了全国的报刊媒体。
可以说,报刊业是我国媒体进入互联网领域的先驱,而且紧跟全球媒体发展的潮流,因为截止到1994年底,全世界也仅有78家报纸发行了网络版。
15年之后的今天,我国绝大多数的报刊已经有了自己的网站,大中城市的纸媒也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报、数字电子刊等。
在突破平面媒体的领域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互联网媒体的同时,不少报刊开始进入“全媒体”的布局。
一方面在平面和出版领域继续深耕,并将此作为基础媒体业务;另一方面进入其他的媒体渠道,通常来说互联网媒体和电子刊、手机报是较易进入的衍生媒体业务,其他形式的媒体业务则为拓展性媒体业务。
目前来看,我国报刊媒体的全媒体布局包括了影视制作、广播电视、数字出版、移动媒体、互联网媒体以及户外媒体等多种媒体领域,正朝着全方位、多渠道的媒体布局发展。
报纸全媒体运营方案
报纸全媒体运营方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报纸行业也逐渐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时代。
传统报纸已经无法满足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因此报纸全媒体运营已经成为行业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全媒体运营是指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种平台和渠道,进行新闻内容的生产、传播和运营,构建报纸全媒体生态系统,实现内容多元化、渠道多样化、用户互动化的发展模式。
一、报纸全媒体运营的意义1. 满足读者需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发多元化,传统的纸质报纸已经无法满足读者对信息的迅速获取和多样化需求。
报纸全媒体运营可以将新闻内容通过多种渠道传播,满足读者不同时间、地点、形式的信息获取需求。
2. 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全媒体运营,可以将品牌形象和新闻内容传播至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 提高盈利能力:通过全媒体运营,可以提高报纸的品牌价值和用户粘性,提升广告和付费阅读等收入来源。
4. 推动行业发展:报纸全媒体运营可以推动整个报纸行业的转型和发展,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报纸全媒体运营的实施策略1. 媒体融合:将报纸、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各种媒体平台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全媒体生态系统。
不同平台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内容交互,实现新闻内容的无缝传播。
2. 内容生产:建立专业的新闻内容生产团队,加强原创报道和深度调查,提升新闻内容的质量和影响力。
同时,引进合作伙伴和第三方资源,丰富新闻内容形式和品类。
3. 用户互动: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与用户进行互动交流,提供评论、投票、互动直播等多种形式,增强用户参与感和粘性。
4. 数据运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用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提供个性化新闻推荐和服务。
5. 广告变现:通过多种变现方式,提升报纸全媒体的盈利能力,包括广告投放、付费阅读、会员制度等。
6. 技术支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内容管理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用户画像系统等,提升全媒体运营的效率和效果。
试析当前报业集团系列报刊整合的主要模式
一、中心—— —边缘模式
这是我国系列报刊整合最典型 的 模 式 。 中 心 —边 —— 缘 模 式 即 以 某 一系列报为核心或依托来带动和发 展其他系列报。这一模式的优点在 于集团可以通过全力打造一张系列 报品牌,并通过这一品牌来带动其 他系列报刊的发展,这样可以较少 的资金来实现报业经营的突破,并 减低风险。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在这 方面有成功探索。其旗舰 《 华西都 市报》把该集团旗下的 《 城市购物 导报》整合到华西都市报下,成为 该报的二级报纸。具体做法是:一 是体制上 《 城市购物导报》实行标 准的公司化运作体制,独立法人, 自负盈亏,权责分明;二是内容上 与 《 华西都市报》的专刊资源进行 一定程度的整合,实行资源共享; 三是发行营销上 《 城市购物导报》 可以利用 《 华西都市报》的发行网 络资源;四是广告经营上独立于 《 华西都市报》之外,但也可以为 《 华西都市报》经营广告。经过几个 月的公司化运作, 《 城市购物导报》 已经在成都报业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这说明由品牌系列报对弱势系列报
媒介经济
试析当前报业集团系列报刊整合的主要模式
邓向阳 阳美燕
目前已组建完成的报业集团, 除上海的文新集团属于两强联合外, 均是一家党报为龙头加上若干家系 列报刊以及各类多种经营公司。这 些系列报刊或是原先党报自己所办 都市报、晚报,或是在报刊结构调 整过程中并入的厅、局、部、委机 关报刊以及其它系列报刊。在划归 之后,报业集团并没有及时地进行 系列报刊的整合,造成内部报刊定 位层次不明、市场重叠引发的 “ 内 耗”和办报思路的混乱削弱了集团 的整体市场竞争力。按照现代企业 制度理论,现阶段我国多数报业集 团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报业集团, 它缺少企业应有的管理体制与运营 机制,缺少资金扩张的纽带。因此, 集团虽名为一体,实则分散,在很 多领域,不能达成统一的行动和认 识。这造成集团与系列报刊之间, 系列报刊内部之间的磨合中产生一 些问题。因此,近几年来,各报业 集团都加强对其系列报刊的整合, 整合方式与模式呈现出多样化。 注入活力,品牌系列报 《 华西都市 报》核心能力的延展性发挥了积极 效应,使后者获得生命力。 《 讽 刺 与 幽 默 》 创 刊 于 !"#" 年 , 是新中国创刊最早、最有影响的漫 画报纸。近年来由于市场开发不足、 编辑思想与时代脱节等原因发展缓 慢。要让这张老字号的品牌报纸重 新焕发生机,不仅要给它输血,更 重要的是要增强它的造血功能。 环 $%%& 年 , 人 民 日 报 社 将 它 划 归 《 球时报》管理。接收后,环球时报 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同时激活这一 老牌报纸的造血系统: “ 软件”上 首先是发动环球时报的员工群策群 力,按照新闻和市场规律,研究 《 讽刺与幽默》的市场需求,重新设 计该报的定位并进行全面改版,全 新亮相。其次是在人才市场上精心 挑选、聘用编辑和广告经营人员, 并按照专业要求对他们进行量身定 制式的培训。同时,由环球时报向 它 投 资 ’% 万 元 , 在 硬 件 上 建 立 现 代 化的新闻媒体工作平台。改版后, 该报依托环球时报在全国强大的发 行 网 络 , 在 全 国 (% 个 分 印 点 铺 开 零 售。为扩大影响,第一期 《 讽刺与 幽 默・新 周 刊 》 随 环 球 时 报 赠 送 !%% 多万份,环球时报高效、立体、触 角深广的发行网络迅速带动了该报 的发行营销和广告经营,使之开始 走上成长的快车道。 这一模式成功的条件有两条: 一是要有一张强势的中心系列 报。这一中心系列报必须是品牌成 熟型报纸,它已经具备核心竞争力 的刚性特征,即拥有自己独特的核 心资源,并且难以被别人模仿。这 一个条件的形成,有赖于报业集团 对品牌系列报的重点打造和扶持。 集团支持政策空间和支持力度的大 小直接决定了品牌系列报能否担当 起带动有关系列报刊核心能力的重 任。南方报业集团对 《 南方都市报》 的打造与支持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今, 《 南方都市报》已经成了 《 南方日报》的三大新增长点之一。 南方都市报的新闻策划、内容梳理、 板块设置、编辑语言,在各都市报 中是别具一格的,也代表着时代潮 流。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中心系 列报在报业集团中往往具有强烈的 试验田功能和全盘拉动效应。由于 《 南方都市报》极具活力的实践, 《 南方日报》确立了要在全国实行自 办发行的大决心。 《 南方日报》社 长曾在一次谈话中提出 “ 要吸纳地 市机关来入股,在全省的范围内形 成一个发行的网络,同时和全国的 各个省的自办发行网络相衔接,这 样的话我们整个发行网络就会极具 优势。 ”可见对 《 南方都市报》这一 系列报的大力打造形成了对整个报 业集团极大的辐射和扩散效应。所 以,大胆试验,充分给予强势品牌 系列报政策、时间、空间,重点扶 持、打造,往往能够起到由下而上、 由局部到全局、由点到面的拉动和 震动作用。 二是强势中心系列报要有外化 的能力,即要能把自己的品牌能量 释放出来、辐射出去,带动集团内 有关系列报的核心能力成长。这也 就是强势中心系列报核心竞争力的 延展性。第二个条件的实现,有赖 于品牌系列报自身的历史积累以及 集团赋予该系列报担当带动责任的 方式。在上述三个成功的例子中, 集团赋予了中心系列报充分的制度 安排权利,使之以充分的自主权管 理和经营集团内有关系列报。这既 调动了中心系列报主观能动性和责 任感,又密切了集团内系列报之间 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将弱势系 列报 ) 新办系列报纳入自己的发展体 系,客观上降低了弱势系列报直接 接受市场冲击的风险,为后者的发 展提供了缓冲地带。
日报打造“四全媒体”调研报告
日报打造“四全媒体”调研报告
经过对当前各大媒体的调研,我们发现,媒体形态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而是逐渐朝着“四全媒体”模式发展。
具体而言,四全媒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电视新媒体
在电视新媒体方面,各大电视台已经开始重视移动端的发展,通过移动端和社交媒体的整合,增加用户粘性和活跃度。
同时,在直播领域,也已经开始进军网络直播市场,进行内容创新和直播方式的探索。
2.数字报纸
数字报纸是一种新兴的媒体形态,其集合了传统报纸的文本、图片、音视频和互动性,具有传统报纸所没有的即时性、互动性和跨地域性。
各大报社也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数字报纸,并加强了与移动端的整合。
3.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传媒领域的一大热点,各大新闻门户网站和自媒体平台层出不穷。
网络媒体的优势在于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内容类型丰富,并且与移动端的整合也十分紧密。
4.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的兴起给传媒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
通过社交媒体,用户可以获得更多的互动体验,同时也可以作为第一手线索,推动新闻报道和内容创新。
各大传统媒体也已经开始加强与社交媒体的整合,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正在成为媒体转型的重要核心。
总体来说,四全媒体的发展已经成为传媒领域的大势所趋,各大传媒机构需要在不同形态的媒体之间灵活运用,并加强各媒体的整合,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并实现效益最大化。
我国报纸媒体融合中的商业模式
我国报纸媒体融合中的商业模式在我国的报纸媒体融合中,商业模式是一个重要的探讨话题。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纸质报纸面临着严重的困境,报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报业媒体开始转向融合发展,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我国报纸媒体融合的商业模式之一是广告变现模式。
广告一直是传统报纸的主要收入来源。
随着报业融合的发展,广告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报纸转向数字媒体后,广告资源也随之转移到了数字平台上。
报纸媒体可以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在数字平台上推出广告,实现销售商品的目的。
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推出品牌广告或赞助广告,吸引更多的用户。
我国报纸媒体融合的商业模式之二是电子付费模式。
传统报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纸质报纸的发行和分发成本较高,而电子付费模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建立付费墙,报纸媒体可以限制用户免费访问内容的次数,进而增加用户对高质量内容的付费意愿。
还可以通过订阅模式,为用户提供精选内容或增值服务,吸引用户付费。
我国报纸媒体融合的商业模式之三是品牌扩张模式。
通过与其他媒体平台合作,报纸媒体可以扩大影响力,提升品牌价值。
报纸媒体可以与电视台合作制作电视节目,与网络媒体合作推出视频内容,与社交媒体平台合作推广内容。
这样一来,报纸媒体就可以借助其他媒体平台的资源和用户群体,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我国报纸媒体融合的商业模式之四是线上线下结合模式。
传统报纸在电子化过程中,可以与线下实体店进行合作,推出线上线下互通的产品或服务。
报纸媒体可以与电商平台合作,在报纸上推广电商平台的产品,或推出线上线下互通的优惠活动。
这样一来,报纸媒体就可以借助线下实体店的资源,吸引更多的用户订阅或购买报纸。
我国报纸媒体融合中的商业模式是多种多样的,适应了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
在商业模式探索的过程中,报纸媒体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全媒体”框架下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的重构
“四全媒体”框架下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的重构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
随着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普及,传统新闻媒体被迫调整自身定位和运营模式,寻求新的生存与发展路径。
在这一背景下,“四全媒体”框架被提出,成为了新闻生产与传播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四全媒体”框架指的是全渠道、全营销、全覆盖、全用户的新闻传播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新闻媒体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台,而是向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数字化传播方式转变。
这种新闻传播模式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传统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的深刻变革,也为媒体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研究“四全媒体”框架下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的重构意义重大。
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面对新闻传播领域的挑战,推动整个媒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完成】1.2 问题提出在四全媒体框架下,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面临着一些问题。
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信息爆炸的需求,传统媒体的闭塞性和单一性已经无法适应多元化的信息消费需求。
新闻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碎片化也给新闻生产带来了挑战,媒体专业人士需要不断适应新技术和新平台,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加剧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难度,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保持新闻的真实性和公信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新闻生产与传播也面临着信息不对称、虚假信息泛滥等问题,如何确保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成为当前新闻行业亟需解决的难题。
在四全媒体框架下,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的重构势在必行,只有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调整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发展趋势,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1.3 研究意义在四全媒体框架下,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的重构是新闻领域的重要课题。
这一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四全媒体框架的出现意味着传统媒体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彻底改变,这将对原有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报纸媒体融合中的商业模式
我国报纸媒体融合中的商业模式我国报纸媒体融合中的商业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传统报纸媒体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为了生存和发展,传统报纸媒体不得不进行转型和融合,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和热潮。
在我国,报纸媒体融合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和探索中。
一、内容付费模式传统报纸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但随着广告市场的饱和和价格的下滑,传统报纸媒体不得不寻找新的收入渠道。
内容付费模式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
传统报纸媒体可以将原创内容或独家报道等付费,引导用户为其付费获取。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内容的质量和深度,激发媒体的创新和创造力,进而提高用户的付费意愿。
二、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模式是另一种报纸媒体融合的商业模式。
传统报纸媒体可以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相关的产品或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互通。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报纸媒体可以将自身的品牌和影响力转化为商品的价值,提供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拓展收入来源。
三、品牌授权模式品牌授权模式是传统报纸媒体融合的另一种商业模式。
传统报纸媒体可以将自身的品牌和影响力授权给其他公司或个人,让其代理和运营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通过品牌授权,报纸媒体可以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实现品牌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发展。
四、大数据分析模式大数据分析模式是新媒体时代的典型商业模式,也适用于报纸媒体融合。
传统报纸媒体可以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大数据,挖掘用户需求和行为,为广告商和企业提供精准推广和定制化服务。
通过大数据分析,报纸媒体可以提高广告投放的效果和回报,实现广告收入的增长。
五、社交媒体模式社交媒体模式是当下非常火热的商业模式,也是传统报纸媒体融合的一种选择。
传统报纸媒体可以借助社交媒体的平台和用户群体,与用户建立更加紧密和多元的互动关系。
通过社交媒体,报纸媒体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反馈,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新闻和内容,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用户粘性的提高和用户价值的提升。
我国报纸媒体融合中的商业模式
我国报纸媒体融合中的商业模式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我国报纸媒体融合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时代。
在这一进程中,不仅仅是媒体的形态发生了变革,还有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转变。
一方面,在报纸媒体融合中,各家报纸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数字化媒体平台,以适应读者需求的巨大变化。
通过建立网站、推出手机应用等形式,报纸可以更加及时地发布新闻,满足读者的实时阅读需求。
数字化媒体平台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媒体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等,给读者提供更加直观多元的内容。
这些平台直接面向读者,可以通过广告收入和订阅费用等形式实现盈利。
在商业模式上,我国报纸媒体积极拓展了多元化的经营方式。
传统的报纸媒体主要依靠广告收入维持运营,但随着广告营销格局的改变,报纸媒体也开始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其中之一,就是加强与电子商务的合作。
许多报纸媒体已经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与新闻平台相结合,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实现收入增长。
还有一些报纸媒体通过与各类企业合作,提供品牌推广、市场调研等服务,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也获得了更多的盈利机会。
除了与传统企业合作,我国报纸媒体也积极拓展与新兴行业的合作。
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媒体应用程序,推动数字媒体的发展。
与大数据企业合作,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精准投放广告,提供定制化服务。
与智能设备企业合作,制作智能报纸、智能电视等产品,进一步拓展读者群体。
在报纸媒体融合中,还有一种商业模式值得关注,那就是开展跨界经营。
常见的跨界经营方式有联合销售、合作出版、组织活动等。
通过与其他行业的合作,报纸媒体可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内容,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服务。
也可以通过跨界合作获得额外的收入来源。
我国报纸媒体融合中的商业模式正逐步转变和创新。
报纸媒体积极推出数字化媒体平台,通过广告收入和订阅费用等实现盈利。
与此报纸媒体还与电子商务、互联网企业、大数据企业、智能设备企业等展开合作,开发新的商业模式。
跨界经营也成为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
我国报纸媒体融合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转变,不仅仅满足了读者多样化需求,也为报纸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报纸媒体的整合
报纸媒体的整合报纸媒体的整合方式:如果从一般的媒体整合方式来看,可以分为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1.横向整合:横向整合即指同类媒体的整合。
例如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利用有利的时机先后将《江苏经济报》、《经贸导报》、《党的生活》等报刊纳入旗下,对《新闻通讯》、《每日桥报》进行改版,分别更名为《传媒观察》、《南京晨报》,而且投资创办了《星传媒周刊》,这些横向整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集团的竞争力,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和人们获取信息方式巨大变化的背景下,报纸的发行量和阅读量越来越低,人们对报纸的要求不在仅仅是获得信息,而更加注重它内容深度报道和评析。
于是报纸横向整合如果有效,有利于报业集团节约成本,以及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提高报纸质量,增强报业集团的竞争力。
纵向传播即传媒纵向扩张指的是处于传媒产业链不同环节之间所发生的整合,报纸出版商与新闻纸企业之间的整合,或者是报纸出版商与发行商的整合等。
例如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在占领内容高地的同时,也积极地向印刷等上下游产业扩张,取得了成果。
集团下属的印务总公司前身是新华日报印刷厂,业务上一是报纸印刷,二是书籍、杂志、广告宣传、画册、号簿等印刷。
目前除印刷本集团的报刊外,还代印了多种中央及省级报刊,日均印刷量在450万对开张以上,月印期刊180多万本。
这种整合,使得报纸媒体不仅仅从来源于广告和发行量的收入。
有力于扩展报纸媒体的收入方式,即拓展报纸的盈利模式。
在我们小组看来,报纸的整合可以从内容、载体方面的整合进行分析。
内容方面:可以分为【横向】1.就某个新闻事件、综合不同新闻来源的素材,以形成对事件的解读。
2.同类新闻的组合,例如图片新闻【纵向】依据时间来对信息进行整合1.追踪同一件事件随时间变化的新的走向。
如:马航事件2.策划性、总结性信息组合。
如:年度评选报纸年度事件的解读。
如“2013年十大事件解读”等类似的新闻报道。
报纸内容的整合是报纸发展的必然,在新的传播下,报纸不得紧紧抓住自己的优势“权威、深度”等,而且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传媒环境下,很多报道议题首先产生于网络媒体,形成影响力,引起报纸媒体的广泛关注,最典型的是围绕《深圳,你被谁抛弃?》一文而展开的讨论和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刊集团全媒体布局的四大模式在一个成功无法复制的时代,报刊集团的全媒体布局沿着各自的步伐,正在推进中,从中央到地方,提及“全媒体布局”,各大报业集团给出了自己的路线图和计划表。
但是由于内容、影响力、资金、技术等因素导致各自的“起点”不尽相同,“全媒体布局”的发展模式也各有特色。
从“单一媒体”到“全媒体”,报刊媒体集团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但是一些规律性的思路仍然依稀可辨。
不论是中央级报社凭借影响力抢占舆论阵地,还是省域报业集团发挥强势内容优势做强媒体主业,抑或是地市级报业集团认清环境,选择重点突破。
报刊传媒集团的全媒体布局之道,在于顺应潮流,结合自身的集团实际,选择适合的全媒体模式。
网站主导模式:发挥主流影响力,拓展全媒体运作空间从近年来的报刊集团的实践来看,新闻网站往往成为报刊集团布局全媒体的第一阵地。
基于强大的影响力和良好的盈利能力,报业集团能够支撑网站建设的大量先期投入,而其强大的影响力则可以有效迁移给所属网站,让报纸网站从一开始就“一鸣惊人”,直接跳过漫长的“默默无闻”的培育期。
目前,众多的报刊集团已由单纯的报社联合体转变为“N报N刊一网站”媒体结构。
在这些报业集团所属的网站中,一些获得市场认可的网站逐渐发展成熟,成为母报集团在全媒体布局中的重要战略基点。
在网站主导的全媒体运作模式上,报业集团往往也经历了以下的三个层次,报纸自办网站、报网互动、全媒体主轴。
第一层次:报纸自办网站传统报业亲眼见证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经过了最初的漠视无视、对立对抗之后,唤醒了“融合”意识,并立即付诸行动,纷纷兴建网站,以“无形之报”延续“有形之报”,一大批带有报纸色彩的地方新闻网站纷纷面世。
不少报社和报业集团的网站更成为重点新闻网站,如人民网、中国日报网站、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网站)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一批报业集团的网站成为省、区或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的重点新闻网站。
这些网站在占领网上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阵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网站在当地已取得与党报、广播电台、电视台同等的地位。
第二层次:报网互动,信息共通为了适应网络环境下的竞争,许多报纸开始战略转型,通过“报网互动”的方式维持报社品牌,扩大影响。
让网站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才能为自己的新建网站争取到受众的注意力。
以人民网为例,网站以人民日报强大新闻资源为依托,先后创办“人民时评”、“人民视点”、“人民观察”、“人民特稿”等系列栏目,同时人民日报在纸质版的视点新闻版开辟“人民时评”同名专栏,将网络中的好文章登载在纸质版上,还把人民网“强国论坛”的帖子登在报纸上,做到了“一栏两用、一稿两用”、一帖多用,为新闻资源进行报网转换的提供了参考和和借鉴。
第三层次:母体全媒体运营的主轴Web 2.0时代,报纸网络版显得远远不够了,媒体网站重拾门户概念,承载起凝聚人气、实现互动和增值服务的多重功能。
因此报纸主导网络为辅的局面在发生改变,互联网正在成为全媒体运营的主轴。
当前,人民网正着力打造Web2.0多媒体原创互动体系,人民电视、人民播客、人民掘客和手机人民网、手机强坛、手机电视、手机报、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服务。
以网络电视、手机媒体两个新领域为重点,人民网目前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和3G手机视听节目内容服务许可证。
可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人民网不仅完成了其母体布局全媒体的使命,而且取得了市场的认可。
像人民网这样的网络媒体,在网站流量累计到了一个临界点之后,整个网站发生质变,随着市场化操作的日趋成熟,几乎可以脱开传统报刊的影子独立自主发展,并能在此基础上开辟更为广阔的新媒体市场和相关的产业。
而此时的地方新闻网站也在不断发挥更大的潜在价值,转型为区域性的综合门户,承载母报集团更多的媒体产品和业务类型。
(见表1)传统报纸布局全媒体,仅仅靠建立网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建立一个能够盈利的网站才是正途。
心怀忧患意识的地市报网,对于寻找适合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盈利模式方面更加渴求。
2008年,由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创办的青岛新闻网,以新闻网为平台和中心,开始了全媒体的探索。
青岛新闻网自身滚动投入,先后建立和完善了手机报、LED信息屏、楼宇电视、DM专刊等多种媒体形态。
由于青岛新闻网一开始就被当做市场主体,职工持股、集团控股、社会资本进入,在体制、机制以及发展规模上都是早期实验者,也较早地看到了市场的收获。
2009年,青岛新闻网突破性的实现了7000万的年收入。
需要指出的是,在网站主导的全媒体运作模式中,网络成为了搭建全媒体数字平台的一个物理基础,看似成功的报业集团实践案例背后,除了网络这一基础平台外,更多的还需要传播观念的转变、运作机制的调整、业务层面的支持等。
纵向延伸模式:强势内容带动集团发展,形成媒体集群报纸杂志作为一个强大的组织和权威的平台,拥有专业化的记者队伍,职业化的编辑经验,在大众中拥有无可比拟的公信力和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
而这一切,使传统报刊作为主要内容提供者的地位,在一个较长时期里不会改变。
这是纸媒未来的生存基础,也是其布局全媒体的基础和根本。
一些有远识的报刊集团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放大内容优势,采用数字技术对已有的内容进行深度开发,形成各个系列的全媒体产品,以此来规划媒体集团的未来。
报业内部报系化原有主流媒体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公信力,这为发展多个媒体子品牌打下基础。
“报系”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独创资源整合模式,用优质品牌为龙头的报系来孵化新的子报子刊,集团除主报《南方日报》外,形成三个子报系列:南方周末报系、南方都市报报系、21世纪报系,多品牌向广度、深度延伸;报系化发展后集团实施一报一网,每一家报纸都有自己的相关网站,实现报网互动,推出滚动新闻等;目前集团正在整合网络平台,采用市场化的手法运作新媒体,最终实现全媒体的媒体融合。
2009年1月21日浙报集团成立钱江报系。
在不改变“一媒体一公司”基本格局前提下,依靠一个报系架构进行优化组合。
钱江报系由浙报集团下属三家都市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和《新民生?城市假日》组成。
钱江报系以钱江晚报品牌为纽带,强化资源整合,创新传媒运营模式,推动报业转型升级。
报纸与广电融合作为报业集团中的“双面手”成都传媒集团拥有传统报业和广电媒体两大资源,这就为全媒体的布局搭建了一个基础框架,集团以《成都商报》为核心尝试建立一个新的媒体融合平台。
平台主要包括《成都商报》、CDTV-2电视频道、FM96.5电台频道、“成都全搜索”网站、《明日快一周》杂志、《汽车时尚报》、出租车流媒体等七种媒体形式,成为一个涵盖除户外广告外的全媒体子集团。
纵深挖掘行业潜力谈到内容核心,一些知名的专业期刊杂志的优势似乎更为明显。
它们将自身的内容优势纵深挖掘,通过与其他媒体渠道结合,例如网站、数字报、手机报、户外媒体多介质渠道全媒体化运营。
《中国国家地理》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除本刊外,《中国国家地理》同时出版有《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博物》,又收购了《中华遗产》杂志。
同时结合图书、网站、手机、电子杂志、影视视频、读者服务站、会员俱乐部等多种介质和渠道,从编辑出版到营销宣传、发行乃至广告的整个运行过程中,多维度发展,展开全媒体运作。
杂志创建了中国国家地理网,开通网上商城,实现订阅、邮购等电子商务功能;开通了影视频道,与杂志、读者进行视频互动和传播;还成立了国家地理影视公司,制作影像内容。
其非常重视手机新媒体功能,较早推出了手机报和手机电视产品,手机报用户已达约30万。
其在各地举办的会员俱乐部科考探险及地理大讲堂活动。
2009年,还推出了《行天下》电子杂志,实行收费阅读。
从这一连串的举措中,不难想见《中国国家地理》已通过全媒体运行受益匪浅,并为长远发展不断布局。
技术先行模式:搭建系统平台,全媒体流程再造配合全媒体的发展目标,传统媒体必须进行流程重组,实现信息的采集、制作、发布、销售的全媒体化运营。
2008年初,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面启动了“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工程”,确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国安全生产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等单位为报纸全媒体出版领域应用示范单位,进行数字复合出版的研发和试点。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创建的“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较具有代表性,它包括待编稿库、历史资料库和成品库三个数据库,实现了用户管理、内容管理、线索管理、选题管理、任务管理和数据库管理的统一。
在这一全媒体数字平台中,集团记者采集的同一个内容包含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素材,进入全媒体数据库。
利用待编稿库,不同媒体、部门可以方便一起完成选题策划,人员本属于不同部门,但在统一选题中要统一行动,分工协作。
根据选题分配完成的多媒体采访内容,提交待编稿库后会自动关联,选题负责人及各媒体编辑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控。
目前,烟台报业集团已经形成了“全媒体记者+新闻中心的独立运作+报纸网站手机移动终端户外视频各窗口的联播”的全媒体布局结构。
继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开始从传统报业到全媒体的运作方式、生产流程以及各种运营平台的实践之后,国内很多地市级报业集团都建立了全媒体数字平台,进行全媒体实验。
2009年1月,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新闻部成立,首批15名记者每人配备高清摄像机、数码相机、录音笔和笔记本电,实行全天候的多媒体信息发布。
5月初,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新设立基于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的3G事业部,实现多媒体、即时和互动的移动新闻播报。
6月11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数字报业技术平台项目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项目验收。
该项目采用以内容为核心的先进理念和数字资产集中管理模式,支撑了集团复合型出版业务(报纸、数字报、网络、流媒体等)以及主体经营业务、内部管理业务、对外客户服务业务,实现了对数字内容管理、分销和增值的一体化运作。
虽然烟台、宁波两大报业集团的搭建技术平台的并不相同,但都可理解为报业媒体集团适应网络媒体和新技术影响下的新型市场需求,通过技术平台促进媒体融合的“全媒体”实践。
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数字化平台不仅仅是对记者、对终端带来革命性的影响,这些影响还将波及体制机制的转换。
跨界整合模式:整合传媒核心资源,多维一体加速扩张在我国,许多报刊集团全媒体布局的做法,也可以说是对跨媒体的一种曲线接近。
囿于无法在资本层面上进行所有权或股份的并购,因而各媒体在业务层面的各种联合、协作层出不穷。
例如《21世纪经济报道》经营“经济之声”的广告业务,南方都市报在广东电台经营“南都视点”栏目,都属于业务层面的跨媒体运作。
报刊集团布局全媒体,还可以走“跨界整合”的路线,与资本和资产联合。
以前是业外资本踊跃进入媒体,现在则是在业内资本推动下的媒体业务或团队进入其他媒体以实现价值扩张。
以浙报集团的投资来看,集团集中围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与资本的融合,除了由浙报集团控股的全国传媒界第一个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东方星空投资公司正式启动运作外,集团已经成功地兼并收购并三年收回投资的9家县(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