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黑天鹅》中画面语言的运用

合集下载

《黑天鹅》影评—视听语言分析1000字

《黑天鹅》影评—视听语言分析1000字

《黑天鹅》影评

—视听语言分析

《黑天鹅》中扮演芭蕾舞演员的娜塔莉·波特曼美丽、冷淡、演技精湛确实令人折服。由娜塔莉·波特曼饰演的女主角在剧中尤为重要,几乎是一场专属于她的电影。她凡事追求完美,对待芭蕾,只能说是精益求精。然而在她的人生中,母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母亲的精心呵护中,让观众逐渐发现了妮娜的精神世界。

影片中色彩的交替变化明显,片中大量冷色调应用,大量的灰冷色调,让观众不难发现妮娜的精神世界存在问题。转过身去看,妮娜是多么热爱粉色,在她的房间里,粉色少女的公主床,芭蕾舞鞋,舞衣,粉色睡裙和白天鹅的纯洁,舞台上舒缓的音乐、柔和的灯光,匹配度极高,这就是她适合白天鹅的原因,因为那就是她本身,甚至不需要模仿,她的舞姿优美、纯洁。但黑天鹅的转变,也在于态度,黑天鹅欲望、魅惑,这并不是她以以往的方式态度能呈现的。她的心底也有另一面,她要强,欲望,不过是深深埋在心底,托马斯的指导是有力的,他让妮娜释放,鲜艳的口红不是妮娜向来的作风,但她去了,为了这个名额。逐渐

的,黑色面纱渐渐揭开来。具有两种特性的白天鹅与黑天鹅,合二为一。

失败和打击在这场较量中从不缺席,妮娜在角落里是孤独的,她面对、忍受着自己的失败,清冷的镜头,仰视的镜头,长焦镜头,落在妮娜身上,充分呈现她的微表情,透视过去,直直的看见她的内心,是落寞的。本就不宽阔的路,妮娜又是那么娇小的,她不合群。特写镜头的运用,是妮娜出血的后背,是妮娜随教练练舞时,教练那年老的,筋肉松弛的,不光滑的肌肤后背,是妮娜从酒吧回来后,莉莉后背上的蝴蝶刺青。几个对背部的描写,我看到的是,天鹅逐渐生长的翅膀。指甲与伤痕触目惊心,也只有妮娜才能真正明白,受伤的含义。

影片《黑天鹅》色彩语言分析

影片《黑天鹅》色彩语言分析

影片《黑天鹅》色彩语言分析

《黑天鹅》是一部由达伦·阿罗诺夫斯基执导,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心理惊悚片,讲述了一个芭蕾舞者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逐渐陷入了精神错乱的故事。影片以其独特的色彩语言和视觉效果著称,通过对影片中色彩运用的深入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导演对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塑造,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

在整部影片中,黑色是主要的基调。黑天鹅的名字已经暗示了影片的主题和氛围。黑色代表着死亡、恐惧、崩溃和无尽的绝望,与主角的内心世界和命运紧密相连。黑色也给人以神秘和诡异的感觉,将观众引入了角色所处的那个扭曲的世界。黑色在影片中的运用非常巧妙,既象征了内心的黑暗,又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悬念和不确定性。

影片中还对比了黑色和白色。白色通常被视为纯洁和无辜的象征,而在《黑天鹅》中,白色则成为了对黑色的对立面,同时也呈现出一种扭曲的美。主角在舞台上穿着白色天鹅的服装,在白色的灯光下翩翩起舞,但这种白色却不是真正的纯净,而是扭曲和变异的象征,它暗示了主角内心黑暗的一面。

在影片中,红色也被大量运用。红色代表着激情、欲望和血腥,是一种极具张力和冲突感的颜色。在《黑天鹅》中,红色的运用凸显了角色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在主角内心的黑白冲突中,红色起到了增加烈焰和激情的作用,也为影片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影片中还有一些特定场景采用了其他饱和度较高的颜色,如紫色、蓝色等,这些颜色的运用为影片增添了一种异域风情和迷离感。这些颜色的灵活运用使得画面更具层次感和戏剧性,也更加贴合影片故事的氛围和情感。

《黑天鹅》的色彩语言在呈现角色内心世界的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深邃的艺术感和戏剧性。导演通过对颜色的精心运用,赋予了影片独特的视觉美感,同时也引导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色彩语言与情感、心理状态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黑天鹅》成为了一部具有视觉魅力和心理深度的经典影片。

浅析电影《黑天鹅》中画面语言的运用

浅析电影《黑天鹅》中画面语言的运用

浅析电影《黑天鹅》中画面语言的运用

文章从画面语言的视角对电影《黑天鹅》进行多元分析解读,围绕色彩运用、象征符号和镜头运用三个方面,探讨了其影片的艺术内涵和价值意义。认为,在整部影片的设置和建构中,通过对色彩对比、镜头语言的恰当而巧妙的运用和处理,使得整部影片无论从结构上还是整体的剧情与人物心理揭示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超乎理想的效果,这部电影极具艺术感,使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标签:影片《黑天鹅》;画面语言;色彩运用;象征符号

一、引言

美国电影电影《黑天鹅》是一部关于挖掘自我,人性解放的电影,全片运用大量的色彩对比、象征符号、人物矛盾冲突塑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主角妮娜。剧中的白天鹅代表美丽、懦弱、娇柔;黑天鹅代表着黑暗、欲望、强大。当白天鹅和黑天鹅两者混为一体,则转化为人格健全的人。严格意义上来说,《黑天鹅》并不是一部以叙事为重点的电影,在荒诞不经的剧情下探讨的却是一个沉重的主题——自我。

二、影片的色彩运用分析

影片从一开始就预示着主人公妮娜的释放与统一,片头字幕采用的是黑底白字,但是字的内容却是“BLACK SWAN”黑天鹅,寓意着黑与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在片尾显示字幕时却是白底黑字,回归了纯白的安宁达成了真正的统一,也实现了妮娜口中的“完美”。

全片在妮娜的服装上有着鲜明的对比,并和人物心理的发展有着莫大的联系。第一个阶段,妮娜穿的粉色外套与白色绒毛围巾代表着处子的纯洁,在她跳白天鹅时粉色的裙子飞舞,一派天真浪漫与压抑自律,舞团艺术总监托马斯对她的白天鹅非常赞赏。

新《天鹅湖》编排的出现,让故事发展到第二个阶段,白天鹅和黑天鹅需要同一个人来饰演,不仅要演绎出白天鹅的纯洁与柔和,同时更要表现出黑天鹅的诱惑和力量,这对于自幼在母亲管理和期待下长大的妮娜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另一个世界,这时她趴在母亲身上哭泣,开始关注身边身上有黑色的人,并开始模仿。

电影观后感的影视语言分析

电影观后感的影视语言分析

电影观后感的影视语言分析

作为一种媒介形式,电影通过独特的影视语言来传递故事和情感。观众在观看

电影后,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和观后感。本文将从影视语言的角度分析电影观后感所涉及的要素和表达方式。

首先,影视语言包括影像、音效和剪辑等要素,通过这些要素的组合和运用,

电影能够深入人心,引发观众的共鸣。影像是电影中最直观的表达方式,通过镜头语言传递故事情节、角色情感和视觉美感。一部电影中的画面构图、色彩运用以及摄影手法等因素,都能够对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比如,在《阿甘正传》中,影片采用大量优美的自然风景来形成和强化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变化,让观众深陷其中。

其次,音效在电影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音效包括背景音乐、环境音、配乐以

及角色对话等元素。它们通过声音的频率、音调、音量以及音轨的叠加等手段,来表达情感、氛围和戏剧效果。比如,恐怖片中运用的悬念音效以及配乐,能够让观众心跳加速,增强紧张感和恐怖氛围。而在浪漫片中,柔和的背景音乐和角色对话则让观众感受到温馨和浪漫。音效的巧妙运用可以深化观众对电影的感受,让观众更好地融入故事情节之中。

另外,剪辑是将各个片段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重要工具。剪辑可以决定电影的

节奏、紧张感和音画效果。它能够通过提速、减速、快速剪切和剪辑效果等手法来创造戏剧效果,并引导观众的情感共鸣。比如,在《记忆碎片》这部电影中,剪辑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将不同时间段的片段交错剪辑,使得观众跟随主人公的记忆碎片一起体验,加深了情感的投入。

除了这些基本要素之外,电影还会通过符号、隐喻和象征等影视语言元素来传

影评:黑天鹅

影评:黑天鹅

影评:黑天鹅

《黑天鹅》影评

作为一部深入探讨人性与艺术的电影,《黑天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导演技巧,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扭曲而令人不安的世界。

首先,电影的氛围异常紧张,充满了悬疑和心理恐怖的元素。从一开始,我们就被主人公娜娜的内心世界所吸引。她是一个天才芭蕾舞者,但也是一个内心脆弱、疯狂的女孩。通过阿罗诺夫斯基独特的镜头语言和音乐的运用,我们仿佛能感受到娜娜内心的混乱和痛苦。这种紧张的氛围贯穿整部电影,让我不禁屏住呼吸,紧紧跟随娜娜的每一个脚步。

其次,电影对于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娜娜为了追求完美的表演,不惜付出一切,甚至是她的身心健康。她的舞蹈教练托马斯则代表了现实的力量,他要求娜娜放下自己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这种冲突引发了娜娜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让我思考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边界。

此外,《黑天鹅》还通过娜娜与她的“黑天鹅”角色之间的对抗,探讨了人性的黑暗面。娜娜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逐渐变得疯狂和残忍,她的内心黑暗渐渐吞噬了她的灵魂。这种对抗让我不禁思考,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只黑天鹅吗?我们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黑暗面?

最后,我必须提到娜娜的出色表演。娜娜由娜塔莉·波特曼饰演,她的演技无可挑剔。她通过精湛的舞蹈技巧和情感的传达,将娜娜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的表演让我无法忽视她的存在,仿佛我自己也成为了她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黑天鹅》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它通过紧张的氛围、艺术与

现实的冲突、人性的黑暗面以及出色的表演,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芭蕾舞的故事,更是一次关于人性和艺术的深度探索。

电影《黑天鹅》片段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电影《黑天鹅》片段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一、引言 全球视觉文化冲击的加剧,使得信息传递不再局
限于单一文本,多模态话语研究具备理论价值与现实 意义,从而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电影作为典型多模态 语篇,其话语 分 析 涉 及 听 觉、视 觉、音 乐、灯 光 等 多 种 符号系统。因动态语篇流中各种符号系统的意义构 建不停变化,在现阶段多模态话语分析中,电影语篇 的研究被视为复杂且艰难的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学 者对多模态话语分析进行了研究。R.Barthes于 1977 年在论文《图像的修辞》中探讨意义表达中图像符号 与语言的相互作用[1];Kress& VanLeeuwen就多模态 话语分析理论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释,并对视觉图像 和颜色语 法 进 行 深 刻 分 析 和 探 讨[2]。 O’Halloran运 用多媒体编辑软件对电影片段中的符号信息进行了 全面的分析[3]。李战子指出社会符号学分析方法对 于理解多模 态 话 语 及 英 语 教 学 的 重 要 意 义 [4]1-8。 张 德禄提出多模态话语综合分析理论框架,并尝试将其 应用于外语教学[5]。总之,国内外学者对多模态语篇 的研究给 予 了 足 够 重 视,但 关 于 电 影 语 篇 的 研 究 较 少,尚处于起步阶段。
三、语料分析及讨论 《黑天鹅》于 2010年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 2011年获奥斯卡金像奖和美国金球奖。影片讲述芭 蕾舞演员 Nina,自幼在单身母亲悉心照顾与严格管教 下,生活中充斥着舞蹈和野心勃勃的职业目标。因前 领舞 Beth离 去,剧 团 要 重 新 编 排 《天 鹅 湖 》,总 监 Thomas决定挑选新一季的天鹅皇后。他要求舞者不 仅具备白 天 鹅 的 纯 洁 优 雅,还 要 有 黑 天 鹅 的 邪 恶 性 感。Nina可将 白 天 鹅 演 绎 得 完 美 无 缺,而 竞 争 对 手 Lily却将黑天鹅演绎得淋漓尽致。渐渐地,Nina在外 界与自身的双重压力下,开始竭力去探索并释放压抑 已久的激情和黑暗,希望可以出彩地扮演黑白天鹅双

电影黑天鹅的多重主题隐喻

电影黑天鹅的多重主题隐喻

电影《黑天鹅》的多重主题隐喻

电影黑天鹅的多重主题隐喻

■董蕾(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影片《黑天鹅》(BlackSwan)是2010年度上映的一部较为成功的心理惊悚影片,《黑天鹅》运用了大

量隐喻手法来叙事,其强大的隐喻意象足以生发出多重阐释体系.多重隐喻之间的相互阐释与影响,加上电影独

特的长镜头,布景,人物设定,情节设置及特效幻影制作,不仅给观者带来视觉及心理上的震撼,更带来丰富的

阐释空间.从黑/白天鹅之意象到妮娜人格分裂的镜像中的对立统一再到”天鹅之死”,我们是否可以说这更是一

种对艺术本身的隐喻.

[关键词]《黑天鹅》;隐喻;人格分裂;酒神精神

影片《黑天鹅》(BlackSwan)是2010年度上映的一部

较为成功的心理惊悚影片,导演戴伦?艾洛诺夫斯基称其

为自己前部执导作品《摔角手》(TheWrestler)的姊妹作.

该片的情节,人物关系,背景都不算复杂,以一个即将重

新排演《天鹅湖》的芭蕾舞团为背景,讲述主演妮娜(波

特曼饰)如何在黑/白天鹅的双重角色之纠结中统一而至艺

术至境的故事.导演艾洛诺夫斯基曾自道该片素材受到了

电影《彗星美人》,罗曼?波兰斯基的《怪房客》以及陀

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说《双重人格》的启发,观影者也

很容易从基本故事情节中解读出一个分裂的自我形象.《黑

天鹅》是一部运用了大量隐喻手法来叙事的电影,其强大

的隐喻意象足以生产出多重阐释体系.多重隐喻之间的相

互阐释与影响,加上电影独特的长镜头,布景,人物设定,

情节设置及特效幻影制作,不仅给观者带来视觉及心理上

黑天鹅电影深度解析

黑天鹅电影深度解析

黑天鹅电影深度解析

"黑天鹅"(Black Swan)是一部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纳塔莉·波特曼、米拉·库妮丝、文森特·卡索尔等人出演的心理惊悚电影。影片围绕着一个年轻的芭蕾舞者娜娜(Nina)的故事展开,她努力追求完美的舞蹈表演,但因为过度追求完美,导致她逐渐陷入疯狂的心理状态。

以下是对影片主题、情节和人物角色等方面的深度解析:

主题:黑天鹅的主题是关于艺术与疯狂的关系。影片讲述了一个年轻的芭蕾舞者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逐渐陷入了疯狂的心理状态。电影通过探索娜娜的心理变化,深入探讨了人们在追求艺术的完美和创造力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情节:电影的情节发展非常紧凑,充满了紧张和悬念。故事的开始,娜娜得知她将在芭蕾舞剧《天鹅湖》中扮演双重角色:白天鹅和黑天鹅。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娜娜的心理状态逐渐恶化,她开始产生幻觉和妄想,甚至和自己的替身产生了冲突。最终,她在表演中达到了完美的状态,但她也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自我。

人物角色:电影的主角娜娜是一个年轻的芭蕾舞者,她渴望在舞台上表现出最完美的一面。她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总是处于一种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在表演的过程中,她逐渐陷入了心理疯狂的状态,产生了幻觉和妄想。而娜娜的替身莉莉则代表了她内心深处的另一个自己,她是娜娜不愿意面对的黑暗面。

除了娜娜和莉莉之外,其他人物也各有特点,比如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和娜娜的母亲,他们也对娜娜的表演和心理状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拍摄手法: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在黑天鹅的拍摄中采用了一系列视觉和音效手法来表现娜娜的心理状态和表演过程。比如,镜头的运用非常巧妙,通过快速剪辑和近距离拍摄来表现娜娜的紧张和焦虑。此外,电影的配乐也非常出色,音乐的节奏和变化与影片的情节发展紧密相连,增强了影片的紧张感和震撼力。

《_黑天鹅》的视听语言诠释

《_黑天鹅》的视听语言诠释

| 海外艺术

《黑天鹅》的视听语言诠释

□陈筱姣/文

电影《黑天鹅》是导演达伦·阿诺夫斯基与摄影师马修·里巴提克合作指导的一部浪漫主义惊悚片。该片改编自一部名为《替补演员》的剧本,影片讲述了芭蕾舞演员妮娜为出演芭蕾舞剧《天鹅湖》而经历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影片通过对妮娜与妮娜母亲、同事莉莉、上司托马斯之间的矛盾关系的刻画,以精湛的镜头语言和符号隐喻,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妮娜为争取“天鹅皇后”这一角所经历的痛苦和挣扎。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主创团队巧妙地运用黑白天鹅的象征作用和电影摄影的独特技巧,表达出超越文本框架的情绪和思想。电影高雅的文艺气质和考究的影像画面处处流淌着与经典舞剧《天鹅湖》一般精致华丽的氛围,电影《黑天鹅》与主角所要演绎的《天鹅湖》舞剧互为表里,对混淆了现实时空与梦幻时空界限的主角进行了透彻无比的人物心理与精神分析。本文拟从电影的视听语言特色出发,对其色彩、镜头、道具、舞蹈等内容进行探析,以期通过视听结构与主题结构的合二为一阐释影片的精神内涵。

1 色彩——黑与白的二元对立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说:“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与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黑天鹅》无论是故事发展空间还是人物矛盾关系,处处显示着色彩所发挥的作用。

整部影片的色调以黑白为主:象征白天鹅的妮娜以及象征黑天鹅的母亲、莉莉、贝丝。黑白天鹅本身就是一种二元对立的符号意象:白天鹅象征着对真、善、美的坚守,而黑天鹅则隐喻人性中的邪、恶、丑。导演达伦·阿诺夫斯基巧妙地运用了白天鹅与黑

电影黑天鹅中的心理悬疑解析

电影黑天鹅中的心理悬疑解析

电影黑天鹅中的心理悬疑解析电影《黑天鹅》是由达伦·阿罗诺夫斯基执导的一部心理悬疑片。影片通过主人公娜儿·波特曼饰演的芭蕾舞演员尼娜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斗争,以及她在追求完美与自我超越的过程中遭受的压力和困扰,展现

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本文将从黑天鹅女主角的人物塑造、情节设

计以及电影的隐喻手法等方面解析这部心理悬疑片的魅力。

一、人物塑造

1. 尼娜的性格刻画

尼娜被塑造成一个追求完美的舞者。她对自己的要求极高,对艺术

追求细腻而执着。然而,她内心受到冷漠的母亲以及自卑的情感压抑,表面看似柔弱,实则内心矛盾复杂。她的矛盾心理在舞台上得到了显现,尼娜逐渐融入角色,将自己完全沉浸于芭蕾舞中。这种对角色的

投入,加上她不断受到的压力与挑战,最终导致尼娜陷入心理崩溃的

边缘。

2. 托马斯与白天鹅女王的象征

尼娜的导师托马斯也是一个关键角色。他被塑造成一个富有争议的

指导者,他引导着尼娜的发展,同时又对她产生了强烈的性幻想,展

现了权力与欲望的复杂关系。而白天鹅女王和黑天鹅女王分别象征着

尼娜内心的两个极端:纯洁与邪恶。这两个角色的对立与融合,既体

现了尼娜对完美的追求,又反映了她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二、情节设计

1. 黑天鹅的出现与复杂情节

电影通过黑天鹅的出现,给观众带来了悬念和心理撞击。尼娜逐渐发现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着一面黑暗的自我,她开始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产生了疑虑。黑天鹅的出现与尼娜日益崩溃的心理状态,构成了电影悬念的核心。

2. 镜头语言与心理状态的呈现

电影中大量运用特殊的镜头语言来展现尼娜的心理状态。例如,通过颤抖的镜头和剧烈的摄像机运动,呈现出尼娜内心的紧张与痛苦。同时,通过剪接手法和音乐的配合,增强了观众对尼娜精神状态的感知,使得观影者更加投入到心理悬疑的氛围中。

电影海报《黑天鹅》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电影海报《黑天鹅》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延安 大学外国语 学院
a n d s o c i e t y , t h e p r o b l e m o f e l i m i n a t i n g i n d u s t r i a l wa s t e 为主位,
本段没有一个具体的主位 推进模 式,虽然是 4个完整句 , 实质上 可 以看出是列举 了 4个 问题 ,它是第 4段的延伸, 继 续述说 现实 的严 峻 人 与 自然 之 间 的 平 衡 被 打 破 了 , 生物 圈再生 资源的 问题变 得尖锐 了 满足 人类 的需求越 来越难 了 ( 连基 本的淡水 资源都很缺乏 ) ,消除工业垃圾 的 问题 越 来 越 复 杂 了 。此 段 没 有 出现 “ 人 类 ”这 个 主 位 ,
4句 , 分 别 以 b a l a n c e . t h e p r o b l e m o f S O — c a l l e d r e p l a c e a b l e
r e s o u r c e s o f t h e b i os ph e r e ,t o s a t i s f y t h e ne e d s o f h u ma n be i ng s


I 摘 要】电影海报是集 图像 文 字 、颜 色 为 一体 的 多 模 态语篇 电影海报 《 黑天鹅 》运 用文字 、图像 、颜色三 种 模 态成 功地 塑 造 了 个为 了追 求完美而牺牲 自己的芭 蕾舞者Ni n a 。本 文试 图用视 觉语 法来分析 多模 态话语 的 三 大 意 义 , 即 再 现 意 义 、互 动 意 义 和 构 图意 义 来 分 析 电

《黑天鹅》电影赏析

《黑天鹅》电影赏析

《黑天鹅》电影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优秀电影赏析

姓名:王艺婷

班级;动画0901

学号:0121

指导老师:毕圣囡

《黑天鹅》电影赏析

影片开头,伴随着优美沉寂的音乐,一只白天鹅在灯光下翩然起舞。四周是一片浓郁的黑暗,一个人的舞台上,一束光线的映衬下。一身纯白色的舞服的演员,曲臂、伸腿、弹跳,旋转,一系列动作做的精致,奇美无比。镜头特写演员的脚步动作,突出演员舞蹈的娴熟。

突然音乐由抒情转为紧张短促的音调:黑魔王到来了。黑魔王试图控制接近白天鹅,白天鹅急促的躲避,音乐陡然加速,黑魔王露出原始面貌,狰狞的面部和尖锐的指甲,斗争更为激烈,终于,白天鹅征途黑魔王的纠缠。白天鹅还是白天鹅,只不过脸上柔和平静的表情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优柔与挣扎,是破茧而出的痛苦,是对现状的矛盾。导演用这一系列的表演为整个影评的基调做了铺垫,引人深思。

《黑天鹅》中导演善于用色彩来反映人物性格和故事,渲染影片氛围。

由娜塔莉·波特曼饰演的主角Nina是个从小就学芭蕾舞的年轻演员。在妈妈的细心照料下,技艺出众。她过于完美,怯弱,无助而易受伤害。在妈妈面前,她只是个“little girl”

,每天收到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保护,从房间装饰到穿衣风格,无一不是象征纯洁和梦幻的白色和粉红色,头发打理的一丝不苟,舞蹈动作精益求精,不敢越雷池一步。她看起来就像一只真正的白天鹅那样美丽纯洁,精致的像一个娃娃。然而过于精致,过于细致,是她在舞蹈事业上的一个障碍。在纽约剧团《黑天鹅》领舞的选拔上,她差点与之失之交臂。她也许是最好的白天鹅,但是却做不好一只散发着诱惑力与张扬个性的黑天鹅。

《黑天鹅》的视觉与色彩应用分析

《黑天鹅》的视觉与色彩应用分析

《黑天鹅》的视觉与色彩应用分析

作者:赵洁

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10期

摘要:《黑天鹅》是一部经典好莱坞心理惊悚电影,其通过巧妙的视觉和色彩应用,来凸显了人物内心的成长变化,同时,视觉方位感的应用,也更好的塑造了人物之间关系的张力感,本文通过分析该电影的人物着装色彩,空间方位感的运用,来阐释《黑天鹅》这部电影的视觉与色彩运用。

关键词:视觉色彩应用黑天鹅

《黑天鹅》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心理惊悚电影,虽然没有一些惊悚电影的大制作,但是电影画面通过很多细节上的表现,达到了惊悚与震撼的感觉。在其中,颜色、空间、方位的合理运用,以及镜子的特殊使用,都为影片的视觉效果和心理内涵增分不少。

一、通过黑、灰、白、粉的颜色诠释性格特征

1.剧中各角色的性格诠释

(1)粉色、白色:前期的LINA

粉色色彩含义:温柔、娇美、纯真

LINA的房间是粉色的,围巾是粉色的,大衣也是粉色的。粉色是LINA的母亲赋予她的颜色,像雏鸟一样稚嫩,脆弱、不成熟。LINA的母亲希望LINA永远像一个孩子一样,生活在她的掌控之下。

(2)灰色:舞蹈指导、后期的LINA

灰色色彩含义:介于黑白之间,中性

舞蹈指导是一位中性的角色,他期望LINA能够拥有白与黑两面的性格,他是协调着黑色人物BETH、LILY与LINA的中间人物,因此他的象征颜色是灰色,有时候,他也会同时穿着黑色和白色的衣服。

(3)黑色:LINA的母亲、对手LILY、上届天鹅皇后、另一个LINA

黑色色彩含义:在消极的方面,它会让人觉得消沉、悲伤、压抑,甚至代表着死亡。[1]

LINA的母亲是一个阴郁的、控制欲极强的角色,她的事业失败,丈夫也不在身边,整天对着墙壁画自己和LINA的头像。在电影的前半部中,她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处处照顾着LINA,也处处限制着她的自由,LINA稍有忤逆,她就会大变脸色。一整部戏中,她都穿着黑色的衣服,时常待在黑暗的客厅当中,黑色象征着她内心的阴郁,也象征着她在家中的绝对权威。

影片《黑天鹅》色彩语言分析

影片《黑天鹅》色彩语言分析

影片《黑天鹅》色彩语言分析

《黑天鹅》是一部充满悬念和独特的心理惊悚电影,通过其深刻的色彩语言呈现了主

人公纠结的内心世界和人性的多面性。在影片中,色彩被用作一个重要的象征元素,呈现

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冲突和剧情发展。

黑色是影片最基本也是最突出的色彩,也是电影标题中的主题色彩。影片的开头提示

了这一点,黑白配色的主题和荡秋千的镜头营造了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电影中黑色的运

用表示了人性的阴暗面和充满未知和危险的事物。在这种黑白对比下,白色也成为一个强

大的色彩元素,它代表洁净和安全。白色也同时象征着主人公妮娜追求完美的内心世界。

影片中,主人公的房间、排练厅、衣服、妆容等元素都以白色为主调,强烈地呈现了妮娜

对完美和无瑕的追求。同时,白色也使观众在这个阴森恐怖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明和理

性。

除了黑白对比的极强烈度,影片还饱含了暗红和黑紫的颜色,这些颜色表示了主人公

情感的动荡。暗红色杀人现场的布景和妮娜自导自演时使用的性感化妆都以暗红色为基础,提供了暴力和色情的暗示,与黑色次之的容易引起不安感受。黑紫色则采用在主角房间里

的窗帘、衣服和台布中表示主角内心世界的一种成型形态。这种颜色暗示了主人公情感上

的复杂和异常。

除了色彩语言之外,该影片还通过对相机镜头、音乐和角色表演的处理加强了气氛。

镜头位于角色的内心外层展现出来的近距离长镜头,让观众感受到了角色真实的情感世界。该影片音乐方面的处理比较有意思,运用到了经典音乐和电子音乐两种方式。经典音乐为

犯罪揭示和气氛增强带来的紧张感,电子音乐则增强现代感的强度,产生裹挟主角的感觉

《黑天鹅》电影分析

《黑天鹅》电影分析

在《黑天鹅》中扮演芭蕾舞演员的娜塔莉·波特曼被提名为最佳女主角,片中和波特曼演对手戏的米拉·库尼斯被提名最佳女配角。此外,该片还被提名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和最佳剪辑。

这是一部几乎完全由娜塔莉·波特曼的个人表演支撑起来的电影。电影虽然算不上完美,但是娜塔莉的演绎近乎完美。

片中,娜塔莉扮演的Nina是个凡事喜欢追求完美的乖巧女孩儿,是芭蕾舞团中毫无争议的白天鹅公主的候选者。然而,在她那追求完美到几近病态的妈妈的“精心呵护”下,Nina的精神世界其实早已十分脆弱,充满了挣扎。终于,在舞团导演Thomas以及竞争对手Lily的刺激下,Nina心中的黑天鹅羽翼渐丰,并最终杀死了原来的Nina,那只美丽的白天鹅。当Nina在舞台上燃烧自己的灵魂,演绎出最完美的黑天鹅的同时,她也在舞着自己的白天鹅之殇。

电影对Nina心中的黑天鹅一点点苏醒的全过程进行了非常细致入微的

描绘。首先电影开场的那段梦境说明了Nina此刻还是一只渴望完美的白天鹅,但是却很不自信。之后Nina无意间发现自己背后的抓痕,是打破她的完美的第一步,这也预示着其实长期以来Nina的内心一直有着挣扎,黑天鹅一直存在。随着影片中各种矛盾激化和舞团导演的刻意诱导,Nina开始出现幻觉,比如撕开自己的皮肤,或者血滴入浴缸。这可以被看作为她意识层面的撕裂,她心中的黑天鹅试图撕破Nina看似完美的表面挣脱而出。这种意识层面的撕裂也会带来真实的痛觉,但是却不会看到真正表象的伤口。在各种后来的矛盾中,羡慕,嫉妒,猜疑和憎恨一点点腐蚀着Nina内心的防护墙。在Nina用门狂夹她母亲手指的那晚,矛盾激化接近高潮,她心中的另一个自己逐渐突破的Nina心中的牢笼,黑天鹅的种种特征开始在Nina的表层意识中显现出来,Nina 的意识几乎被另一个自己所吞噬,甚至乎她在镜中看到的自己也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的形象,而是长着红色眼睛黑色羽毛和鸟类的腿的黑天鹅。然而此时黑天鹅对Nina意识的占领还没有达到顶峰。表演的当天,Nina在化妆间与她假想的Lily发生冲突,并用破碎的镜片插入“Lily”身体的时候,她其实真正杀死的是原来的那个自己。此时的Nina终于做到了lose control,

影片《黑天鹅》色彩语言分析

影片《黑天鹅》色彩语言分析

影片《黑天鹅》色彩语言分析

《黑天鹅》是一部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的心理惊悚片,影片的色彩和画面语言在故事表达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将从影片的色调、光影、镜头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影片创作背后的意图和效果。

一、色调

影片的整体色调以黑色和白色为主,强烈的对比让画面更加鲜明生动。黑色暗示着主角内心的深度和黑暗,而白色则代表光明和纯洁。影片通过反复交替运用黑色和白色来表达主角内心的矛盾与斗争,从而达到了烘托气氛和增强情感冲击力的效果。此外,影片还运用了大量的红色元素来突出电影的悬疑和暴力因素。红色代表着热情和激情,但同时也暗示着危险和血腥。

二、光影

影片的光影构造也是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表现光亮和暗影的对比,影片塑造了一种紧张、恐惧的氛围。影片中每个场景的用光都有其特定的意义。比如镜头光源的变化,随着主角内心情感的转变而不断变幻着。影片还通过玻璃反光、镜子反射等手法,暗示主角内在的两面性和重要场景的多重意义。

三、镜头

影片的大量特写镜头也是其成功之处。特写镜头突出了角色情感的细微变化和心理变化。比如水滴滚落和石头落地的特写,让观众更加感受到这些细微变化对角色情感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此外,影片还采用了很多变幻莫测的快拍、慢动作和颠倒画面等手法来表现主角内在情感的变化和精神崩坏的过程。

综上所述,影片《黑天鹅》通过其独特的色彩语言和画面构造,成功描绘了主角内在的痛苦与斗争,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主角的心理变化。同时,这种表现手法也为影片的悬疑和惊悚元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得影片达到了视觉上的震撼和心理上的刺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电影《黑天鹅》中画面语言的运用

作者:白鹤孙湘云

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8年第07期

【摘要】文章从画面语言的视角对电影《黑天鹅》进行多元分析解读,围绕色彩运用、象征符号和镜头运用三个方面,探讨了其影片的艺术内涵和价值意义。认为,在整部影片的设置和建构中,通过对色彩对比、镜头语言的恰当而巧妙的运用和处理,使得整部影片无论从结构上还是整体的剧情与人物心理揭示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超乎理想的效果,这部电影极具艺术感,使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关键词】影片《黑天鹅》;画面语言;色彩运用;象征符号

一、引言

美国电影电影《黑天鹅》是一部关于挖掘自我,人性解放的电影,全片运用大量的色彩对比、象征符号、人物矛盾冲突塑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主角妮娜。剧中的白天鹅代表美丽、懦弱、娇柔;黑天鹅代表着黑暗、欲望、强大。当白天鹅和黑天鹅两者混为一体,则转化为人格健全的人。严格意义上来说,《黑天鹅》并不是一部以叙事为重点的电影,在荒诞不经的剧情下探讨的却是一个沉重的主题——自我。

二、影片的色彩运用分析

影片从一开始就预示着主人公妮娜的释放与统一,片头字幕采用的是黑底白字,但是字的内容却是“BLACK SWAN”黑天鹅,寓意着黑与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在片尾显示字幕时却是白底黑字,回归了纯白的安宁达成了真正的统一,也实现了妮娜口中的“完美”。

全片在妮娜的服装上有着鲜明的对比,并和人物心理的发展有着莫大的联系。第一个阶段,妮娜穿的粉色外套与白色绒毛围巾代表着处子的纯洁,在她跳白天鹅时粉色的裙子飞舞,一派天真浪漫与压抑自律,舞团艺术总监托马斯对她的白天鹅非常赞赏。

新《天鹅湖》编排的出现,让故事发展到第二个阶段,白天鹅和黑天鹅需要同一个人来饰演,不仅要演绎出白天鹅的纯洁与柔和,同时更要表现出黑天鹅的诱惑和力量,这对于自幼在母亲管理和期待下长大的妮娜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另一个世界,这时她趴在母亲身上哭泣,开始关注身边身上有黑色的人,并开始模仿。

在电影的第三阶段,妮娜的坎肩从白色到灰色,妮娜的内心随着她的衣服也在不断地变化。在开片16分钟时妮娜在长廊里看到了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在打电话身着黑色外套、裤子,披着头发的成熟女性,妮娜自己暗暗观察,走到近处才发现那个人就是自己,此时这个黑衣女

性就是自己内心想要释放的另一面的萌芽,与妮娜那唯一一件粉红色的大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妮娜既羡慕又憎恶这黑天鹅的黑。

而影片的第四阶段,不仅服饰变化了,而且发红的眼神也频繁出现,暗示着黑天鹅已经完全的破壳而出,在影片的最后,妮娜终于完成了黑天鹅,她不仅攻克了她自己,同样征服了托马斯,也征服了全场的观众。

三、影片的象征符号分析

1、身体

影片中有大量的符号象征。每一次出现的象征都预示着出生的天鹅伴随着各种创伤一次次打破保护自己的蛋壳破茧而出。妮娜也同样是如此,肩甲上的抓痕,在白天鹅的心里伤痕代表着污垢和不洁,自己并不愿意让母亲知道,一味的隐瞒,这个举动把白天鹅的懦弱体现地淋漓尽致,也为后期妮娜的爆发埋下了伏笔,使得妮娜的成长更加的深入人心。在晚会的卫生间中,她剥开自己手指上长长的皮,在水龙头下冲洗却发现什么都没有,同样妮娜也发现自己的脚趾完好无损,象征着自己此时已经身处幻象之中,分不清现实与幻觉。

身上的种种特征都预示着妮娜身体里的另一个灵魂要破茧而出打破死板、禁欲、自律、严肃的躯壳。从一个少女变为女人是需要经历过一段痛并伴随着流血的仪式,妮娜的黑天鹅在一步步的觉醒,妮娜并不是一个处子,但是在托马斯问她“你喜欢做爱吗?”时,妮娜表现的并不是对于性爱的渴望和害羞,而是像看到了什么腌臜的东西充满了排斥的心理,此时的她全无吸引力,她从来都没有品尝过欢爱的美好,所以在心理层面上她仍然是一个处子,谈“性”色变。

她在浴缸中自慰时看到了自己的脸惊恐万分,浮出水面才发现是自己用来自慰的手沾着血污,妮娜抚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性欲更是自己心中想要破茧而出的黑天鹅。在影片的后半段中妮娜和一老者坐在地铁中,老人对她做着猥琐下流的动作,妮娜旁边有许多的空座位,但是她没有换座位,也没有露出厌恶的表情,反而她对自己的吸引力有些沾沾自喜。

2、镜子

镜子在心理学上是映射,映射人的多面性。在全片中多次出现镜子。在舞团艺术总监托马斯宣布这次舞蹈的主人公要一人分饰两角时,在他身后的镜子中反射出两个托马斯,更体现出一个人会具备白天鹅和黑天鹅两种特性,那会是两个人格的统一。

对着地铁的窗户抹口红,只为自己显得更加的有诱惑更有吸引力,从前的妮娜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此时镜子中的她和妮娜做着同样的事,然而在在影片的后半段妮娜独自一人在练习室练舞,镜子中的人和妮娜做着不同的动作,此时心中的黑天鹅已经打破界限,妮娜被一遍又一遍的说没有激情,随着妮娜的压力越来越大她的幻觉也越来越严重。在妮娜获得角色在厕所

告知了母亲这个好消息后,出门的镜子上写着“荡妇”,妮娜并不喜欢通过这种手段来获取表演的资格,她内心唾弃着自己。

影片播到半个小时的时候,妮娜和莉莉在卫生间相遇,当莉莉坐到洗手台上身后的镜子反射出后背的纹身,像是一对黑色的翅膀。在练习室和莉莉相遇时莉莉和镜中的自己正好形成了一个黑色蝴蝶的形状,黑色的翅膀想要展翅高飞,但是妮娜一直拒绝并排斥着,所以不得不按捺下欲望。在量身材时两面相向着的镜子反射出无数个妮娜,她怀疑镜子中有另一个人。

镜子能够完美的表现出事物的多面性,尤其在人物性格方面,在表现妮娜慌乱、恐惧的心理时多用镜子,在人们的潜意识中,镜子中的小人必定会和自己做着相同的动作,当有一天,镜中人有了自己的意识,那么将是极其恐怖的,在《黑天鹅》中镜子的运用恰到好处,突出并不突兀,恰如其分的表达着妮娜的内心。

3、母亲

母亲自始至终贯穿全片,永远是一身黑衣,一副禁欲自律的长者面孔,同样是舞者的她在舞蹈团仍然拥有一定的人脉,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女儿的动向,这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可以从她的画室中看出她极其怀念年轻时的自己,因为一时纵欲而断送了自己的舞蹈生涯,所以她对自己生命的延续妮娜严格要求,但同时也体现出母亲对妮娜深刻的爱。母亲的一生其实就是妮娜的另外一个结局,如果妮娜没有释放自我,那么在若干年后,母亲的那张脸就会变成妮娜的。

四、影片的镜头运用分析

全片有大量的跟摄镜头,跟摄镜头可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角色在移动中的动作和表情,以妮娜的视角更直接的描绘她眼中的世界。在舞蹈中非常明显,镜头在用多个拍摄手法轮番以妮娜为中心不停地拍摄,不仅能看到妮娜的表情和眼神,同样也能看到美妙的舞姿和柔弱的身躯。

在步行去舞蹈团时用的是跟摄,透过妮娜的后脑勺可以看到剧院大概的样子,看起来冷冰冰的建筑,像是藏着魔鬼,同时她也能看到贝丝的海报,我们完全不用看到她脸上的表情,就能明白她的内心十分的羡慕。

独自一人练舞时,灯光暗了下来,妮娜想要去找工作人员打开灯时,运用了一组跟摄镜头,妮娜穿过重重黑暗,光影在她的脸上斑驳,能看到她的眼神里的光忽明忽暗,她的内心更是害怕、担忧;在看到莉莉和托马斯欢好,莉莉转过头看向自己,而托马斯变成了黑魔王,不禁崩溃,吓得哭了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