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视听语言分析总

合集下载

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分析

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分析

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分析摘要每一部电影由于创作者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但表现在影像的表达方式上主要是蒙太奇与长镜头。

在每一部电影中,都会有这两种方式的出现,而区别就在于更注重哪一种方式的使用,这也就形成了导演的特色风格,如侯孝贤的长镜头的冷静观察,但大部分好莱坞电影更注重蒙太奇的使用,无论哪种方法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听感受。

关键词视听语言,蒙太奇,长镜头视听语言作为影视艺术独特的造型手段和叙事方式以及文化传播工具,具有非常强大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功能。

作为影视艺术叙事、表意媒介的视听语言是由有机组合在一起的画面和声音组成,以及声画关系等。

主要是蒙太奇和长镜头两种风格。

(一)蒙太奇1.含义: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 的中文音译名,在法语里是装配、构成、升高或爬上之意,是建筑学用语。

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始人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在镜头剪辑与组合的科学试验和艺术实践中,发现了镜头组接中产生的心理效应和艺术效果,库里肖夫把这种镜头称之为“蒙太奇”。

蒙太奇镜头在组接和剪辑影片时,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特别的视觉效果。

蒙太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蒙太奇指的是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一开始直到作品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所有参与的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和他们对作品对艺术的诠释方式。

这个概念里比较著名的应该是苏联学派的理论。

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

爱森斯坦他主张破坏人们的习惯的叙述法则。

他强调单镜头空间因素的那种内部结构张力的变化以及镜头的空间上的冲突。

而普多夫金则主张尊重人们的习惯叙述法则。

说时间应该顺应情节的发展,而且非常的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写和感情的描述。

两个人主张的确定都使经验空间拉开了一定的距离。

狭义的蒙太奇专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和色彩语言)即在后期制作中,将摄录的素材根据文学剧本和导演的总体构思精心排列,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电影视听语言个人总结

电影视听语言个人总结

电影视听语言个人总结电影是一种语言,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具有强大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通过影像、音乐、对白等多重元素的组合,电影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刺激,同时也通过其中的情节、角色等元素传递出导演的创作意图。

在我看过的电影中,我发现了一些共同的视听语言,它们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手法,更是影片表达的基础和支撑。

下面将从画面构图、音乐、对白等方面谈谈我对电影视听语言的个人总结。

画面构图电影是一门以影像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因此画面构图在电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画面构图能够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能够表达出导演的创作意图。

首先是镜头语言。

镜头是电影中最基本的单位,它能够决定影片节奏、视角和重点。

合理运用不同的镜头语言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运用长镜头可以拉近与角色的距离,增强观众的代入感;运用广角镜头可以展现出开阔的视野和宏伟的场景;运用特写镜头可以突出细节,让观众更加关注角色的情绪变化。

这些镜头语言的运用,不仅仅是技术手段,更是导演对于影片氛围和情感把控的体现。

其次是构图技巧。

构图是指摄影师将各种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画面的布局和结构。

良好的构图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关系,同时也能够增强视觉上的冲击力。

例如,运用对称构图可以表达出平衡、稳重的氛围;运用三分法构图可以让画面更加有层次感;运用逆光构图可以营造出神秘、悬疑的氛围。

这些构图技巧的运用,能够为电影增色不少,将观众带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音乐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它可以起到渲染气氛、表达角色情感、引导观众情绪等多重作用。

首先是音乐与画面的配合。

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绪需要与画面相呼应。

恰到好处的配乐能够让观众更好地沉浸在电影情境中,并且能够强化画面的表现力。

例如,激烈的动作片可能会使用快节奏的音乐,以增强观众的紧张感;浪漫的爱情片可能会使用柔和轻快的音乐,以凸显温馨甜蜜的氛围。

音乐与画面的组合,不仅仅是简单的背景音乐,更是为电影增色添彩。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

从《赤壁》的视听语言中浅析电影文化电影文化是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电影《赤壁》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中国文化为核心融入了好莱坞的风格,超越了国界,推广了中国文化。

我们以电影《赤壁》的视听语言来分析其优势和特点,近而反映出的电影文化,主要包括细节展示、人物塑造、节奏剪辑和台词设计四个方面。

一、彰显特色的细节展示在电影的开篇出现的是一把锈蚀的铜剑,那些斑斑锈迹正在慢慢剥落。

宝剑逐渐显露出原初的锋芒。

这把古剑的纹样雕刻精美,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兵器,象征权利的争夺与智慧的交锋。

接着曹操的出场镜头是腰部的特写,把观众的视线集中到他佩戴的一大串玉坠上。

玉在中国古代使用时有明显的等级地位,君臣佩戴玉的规格和形制都有明确的规定。

这里用曹操佩戴的玉之多凸显其至尊贵的地位,大权在握的他极为嚣张,容不下半句反对的言论,为后文一系列情节的发展打下铺垫。

在第一次周瑜和诸葛亮上一阵法时,乌龟出现留下悬念。

之后在八卦阵启用之时揭示了谜底,原来这种阵法源于乌龟背上的纹理,隐喻了我国古人的智慧和用兵的神奇。

小乔尽显江南美女的婉约与柔媚,其服装的设计以柔和的波浪线表现古典婉约,色彩上华丽典雅。

同时也不乏朴素。

这种独有的凸显人物性格的纹样设计,也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

在《赤壁(上)》的结尾出现了很多自由飞翔的白鸽,它们从两军对峙的江水上轻轻飞过。

就好像跨越了战争飞向人类共同追求的和平。

二、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三国鼎立时期的英雄层出不穷,但却性格迥异。

电影《赤壁》抓住了各个人物身上的主要特点,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恰当的附加在他们身上,表现出对和平、自由、团结等精神的向往。

在影片中首要表现的是人物的重情重义,在危难之时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共同对抗强大的敌人。

周瑜在练兵时就强调“东吴军队需要的,就是“齐心”,之后又用编草鞋的草告诉大家团结就是力量。

在《赤壁》中除了表现英雄人物在战场上的神勇和在战术方面的智慧,还表现了不少他们的个人生活,这样就摆脱了好莱坞电影平面的人物形象,使人物更有立体感。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
结构主义分析法还关注电影中的节奏感,探究如何通过结构安排来营造特 定的氛围和情感。
后现代主义分析法
后现代主义分析法强调对电影意义的多元解读,认为电影意义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观众的解读而 变化。
后现代主义分析法关注电影中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断裂性等元素,探究这些元素如何影响观众的认知 和情感体验。
色彩
电影中的色彩可以传达情感, 营造氛围。
光线
通过不同的光线设置,可以强 调或隐藏某些元素,营造特定
的氛围。
声音元素
对白
角色的对话,是故事情节展开 的重要手段。
音效
环境声音或特殊效果声音,增 强画面真实感。
音乐
背景音乐或主题曲,增强情感 表达。
声画关系
声音与画面之间的关系,如声 画同步、声画分离等。
色彩运用
电影中的色彩运用非常鲜明,明 亮的色调为主调,营造出一种温 暖而积极的氛围,突出了影片的 主题和情感。
《星际穿越》的视听语言分析
镜头语言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运用复杂的镜头语言,通过高速运动镜头和视觉特效等手法,营造出宏大而 神秘的宇宙景观和紧张的科幻氛围。
音效设计
电影中的音效设计非常出色,通过声音的运用加强了影片的紧张感和悬疑感,例如黑洞周围的引 力波效应。
电影视听语言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电影
早期的电影以简单的记录和叙事为主,视听手段 相对单一。
新浪潮与独立电影
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新浪潮与独立电影开 始探索更加多样化的视听手段,强调个性和创新 。
经典好莱坞时期
经典好莱坞时期的电影视听语言逐渐成熟,形成 了以镜头、剪辑、音效等手段为主的叙事方式。
数字技术时代
剪辑修辞
01
02

《肖申克的救赎》视听语言分析汇总

《肖申克的救赎》视听语言分析汇总

《肖申克的救赎》视听语言分析汇总视听语言在电影中起着重要而多样化的作用,通过视觉和听觉手段将观众引入故事情境。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视听语言分析汇总:1.摄影和构图:《肖申克的救赎》使用了多种摄影技巧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和主题。

例如,一开始的镜头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突出了肖申克监狱的庞大和冷酷,以及主人公安迪的孤独和无助。

再例如,随着剧情的发展,电影中的色彩逐渐从暗淡的蓝色和灰色变为明亮的黄色,表示了希望和自由的到来。

2.音效和配乐:电影中的音效选取非常精确,对于营造氛围和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监狱门关闭时发出的巨大声音传达了监狱的压抑和恐怖。

此外,电影的配乐也非常出色,通过音乐的选择和运用来强化剧情和情感。

例如,电影最后的重返自由镜头中,配乐《乡愁》的使用非常激励人心,增加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3.对话和台词:电影中的对话以及台词的选取非常生动而有力。

主要角色之间对话精炼而充满力量,表达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例如,安迪在与瑞德的对话中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它可以让你越狱”。

这句台词体现了安迪对于希望的理解和他面对困境的态度。

4.肖申克监狱的符号语言:电影中的肖申克监狱本身也是一种符号语言的体现。

监狱的高墙和铁丝网代表着囚禁和束缚,而主人公通过聪明才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逃离了这种困境,实现了自由。

监狱的符号也反映了社会中不公正和压抑的存在,电影通过主人公的故事探讨了人性和自由的意义。

总结起来,《肖申克的救赎》通过精心设计的视听语言,成功地传递了友谊、希望和自由的主题。

摄影和构图、音效和配乐、对话和台词,以及肖申克监狱的符号语言都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这些视听语言的运用使电影成为了一部经典的影片,并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灵。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一、引言《这个杀手不太冷》是由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执导,于1994年上映的一部经典法国犯罪动作片。

该影片通过精彩的剧情和画面,创造了一个史诗级的故事。

本文将从影视视听语言的角度对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进行分析,探讨其艺术表达和独特之处。

二、影像语言的运用1. 抓住细节《这个杀手不太冷》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处理展示了导演对影像语言的精准运用。

比如,在影片开头,贝松巧妙地运用递进式的描写,突出了主人公利昂是如何成为职业杀手的。

从他的眼神、动作、口吻等方面,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角色的个性特点和身份背景。

2. 镜头语言的创新在影片的拍摄中,贝松大胆尝试了多种镜头语言的创新,并将其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相结合,增强了影片的表现力。

例如,他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和拟人化的视角,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三、音效语言的运用1. 音乐的选用《这个杀手不太冷》的配乐选用了多种曲风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摇滚乐和电子音乐等,给影片带来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比如,在紧张刺激的追逐场景中,贝松选择了快节奏的摇滚乐,使观众在音乐的推动下更加紧张兴奋。

2. 音效的精妙运用贝松在电影中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音效,比如枪声、警笛声和爆炸声等,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听到真实感十足的声音效果。

这种精妙的音效运用,一方面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另一方面也使得影片更加生动有趣。

四、语言艺术的独特之处1. 多元文化的融合《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影片语言中融入了法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元素,使得影片具有了它独特的魅力。

例如,影片中利昂和玛蒂尔达之间的情感线索在法国文化中是可以接受的,但在美国文化中则具有一定争议性。

贝松通过有意识的多元文化融合,使得影片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2. 反英雄形象的塑造影片中的主人公利昂具有一种特殊的英雄形象,他是一个职业杀手,但却具备着高尚的品质和内心的善良。

影视作品中的视听语言分析

影视作品中的视听语言分析

影视作品中的视听语言分析在丰富多彩的影视世界中,视听语言如同神奇的魔法,将故事、情感和思想以独特的方式传递给观众。

它不仅仅是画面与声音的简单组合,更是一种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手段。

视听语言中的“视”,主要指的是画面元素。

画面的构图、色彩、光影等,都在无声中诉说着故事。

比如,在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船头男女主角相拥而立的画面,其构图采用了黄金分割比例,让人物处于画面的视觉重心,背景是辽阔的大海和天空,这种构图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宏大的氛围。

而色彩的运用也十分精妙,影片中蓝色代表着深邃与神秘,红色则象征着热情与激情。

光影的运用同样重要。

在悬疑片中,常常会使用明暗对比强烈的光影效果,来营造紧张和神秘的气氛。

暗处隐藏着未知的危险,明亮处则是主角们探寻真相的希望之光。

例如在《七宗罪》中,阴暗潮湿的街道,忽明忽暗的灯光,都让观众的心跳随着剧情的推进而加速。

“听”的部分则包括音乐、音效和对白。

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具有强大的情感引导作用。

当我们听到激昂的音乐时,往往会感受到角色内心的坚定和勇气;而舒缓的音乐则会让人感到宁静和忧伤。

比如《勇敢的心》中的配乐,那激昂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主人公为自由而战的决心,让人热血沸腾。

音效的运用能增强影片的真实感和沉浸感。

比如在战争片中,枪炮声、爆炸声、喊叫声等音效,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而在一些恐怖片中,阴森的风声、诡异的脚步声等音效,则会让人毛骨悚然。

对白则是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直接体现。

生动、真实的对白能够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在经典喜剧《大话西游》中,至尊宝那些幽默风趣又饱含深情的对白,成为了观众津津乐道的经典台词。

画面与声音的完美结合,能够产生更加震撼的效果。

比如在动作片中,激烈的打斗场面配上紧张刺激的音乐和音效,能够极大地提升观众的观影体验。

而在爱情片中,温馨的画面搭配轻柔的音乐和甜蜜的对白,能让观众感受到爱情的美好。

然而,视听语言的运用并非随意为之,而是要根据影片的主题、风格和受众来精心设计。

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相关问题分析

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相关问题分析
是昔 日 “ 孩子的小把戏 ” 哄 ,很 多 构 思 精 巧 、 境 深 邃 、 调 高 雅 的 优 秀 动 画 片 受 意 格 到 了各 年 龄 段 观众 的 喜 爱 。 视 动 画 作 为 影 影 视 的 一 个 独 立 分 支或 者 门类 , 有 自 己 具
的许多独特之处。 本篇论文的主 旨就是研 究 和 总 结 作 为 影 视 片 重 要 分 支 的 影 视 动 画在视听语 言运用方面 的特殊规律 , 以及 所 具 有 的独 特 艺术 魅 力 。 1独 具 特 色 的影 视 动 画 视 听 语 言 . 每一种艺术 , 包括 文学 、 美术 、 影、 摄 音乐、 舞蹈 、 剧 等 都 有 自 己的 表 达 方 式 , 戏 我们 称 之 为艺 术 语 言 。从 动 画 诞 生 以 来 , 针 对 影 视 动 画视 听 语 言 的 研 究 都 借 用 了 般影视视听语言的研 究模 式。但是 , 影 视动 画作为影视 的一个独 立分支或 者 门 类 , 具 有 自己 的许 多 独 特 之 处 。 又 动 画既不是简 单的美术 与影视 的叠 加 , 有 别 于 一 般 的 影 视 思 维 方 式 。 一般 也 的 影 视 创 作 是 由摄 像 机 直 接 地 记 录 物 质 世 界 的现 实状 况 , 有 很 强 的 生 命性 和 逼 具 真 性 。而 影视 动 画 的基 本 创 作 , 完全 是 由 创作者运用无 生命的物质 材料 去建构一 个 具 有 极 强 变 调 性 质 的 物质 世 界 , 因此 虚 拟 现 实 与 虚 拟 非 现 实 是 动 画 创 作 思 维 的 基 本 点 。 国 著名 的动 画之 父 科 尔 曾说 过 美 “ 动 画 的人 , 像 上 帝 一样 在 创 造 世 界 , 做 是 因为 他 面对 的 只 是一 张 白纸 。 实 拍 的 电 而 影其本质在 于对现 实的记录和捕捉 , 更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艺术的语言•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戏剧:台词、唱腔、表演等……•文学:文字对于电影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分析,是影片欣赏、读解的过程。

•分析,是一种思想、感觉的经历。

•分析,是电影手段、技巧的学习。

•分析,是影片创作、规律的总结。

•分析,是导演方法细化学习过程。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知识的补充。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理论的积淀。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历史的了解。

•分析,是对影片艺术特性的总体把握.电影的语言•电影“视”第一,“听”第二。

•电影是以“视”为主,“听”为辅的艺术形式。

影像的重要性•①、电影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的。

•③、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人的心灵。

镜头•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马尔丹讲:1、(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被感光的胶片;2、(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3、(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

影像构成元素1、构图:对角线、对称、斜线、S线等2、景别:远全中近特3、角度:俯仰平4、运动:推拉摇移跟5、照明:三点布光6、色彩:冷暖色调、颜色的象征意义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画格•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

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电影每秒24格画格构图三原则•①美学原则;•②主题服务原则;•③变化原则。

(整部影片而言)一、美学原则•构图目的:视觉美感•容美——拍什么•形式美——怎么拍•光线、色彩、影调层次、虚实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

原则主体与陪体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的是陪体。

1、主体不要居中•“黄金分割原则”即:1∶1.6182、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不要一分为二地分割画面。

3、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地平分画面。

4、主体不要过分孤单5、主体、陪体应该主、陪分明,不应喧宾夺主。

6、人或物的断续线不应一字排开,应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7、人或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均等,应有疏有密。

8、水平线及景物连天线不应歪斜不稳。

9、人最好不要完全正面,应与画格形成一定的角度。

10、构图不应雷同、抄袭。

二、主题服务原则1、为了表现好主题,要努力设计最合适、最舒服、最具视觉美感的构图。

•例如《黄土地》2、为了表现好主题,有时要有意去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

A、构图容不美:臭水沟B、构图形式不美:《黄土地》三、变化原则•景别、角度、运动(摄影机运动)、照明、色彩•着眼于整部影片第二节、电影影像的景别一、景别的划分原则和标准景别:•电影画面中的主体形象,如人物、景物等一般称之为“景”,摄影机与被摄主体的空间距离叫做景别。

•按照摄影机和被拍摄物体从远到近的距离,可以粗略的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1远景:指摄影机与主体距离极远,能充分展示主体与环境的对比,突出空间围的广阔恢宏感。

这种距离模式适于营造史诗性场面。

主体与环境的对比,突出空间围的广阔恢宏感。

这种距离模式适于营造史诗性场面。

作用:能够交待空间环境;往往有抒情作用•2全景:以表现一个成年人的全身为距离概念。

用来展示主体的全貌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这种距离模式营造了客观化的关注效果。

作用:客观展现被摄体全貌;交待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交待主体与环境之间关系•3中景:以表现一个成年人膝盖以上为距离概念。

这种拍摄距离运用最多,是从客观性距离到主观性距离的过渡地带,一般呈现中性色彩。

作用:利于表现动作、姿态、手势;利于情节交流;是影视剧中用得最多的镜头。

4近景:以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为距离概念。

用来展示主体的上半身动作。

距离的逼近,使关注重心逐渐移向细节,并使动作的幅度增强,产生一定的冲击力。

作用:重在表现人的神态;重在表现事物色彩、质地、纹理。

5特写:以表现成人肩以上为距离概念。

它能呈现主体最丰富的细节变化,它常被用来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心理情绪。

特写镜头不能滥用,特写其实是把一些平时我们肉眼不易察觉的东西,放大、夸给我们看。

放大和夸固然是好,但是,如果都是放大和夸其实也就没有放大和夸了。

特写如同音乐中的高音,音乐中不可能都是高音。

国产电影中特写镜头过多,其弊病是:•1、由于都是“突出”,结果到了真正应该突出的地方也不能“突出”了。

•2、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了不重要的人物和细节上去,干扰了影片的叙事和主题。

•所以,特写镜头不能滥用。

景别决定影片的风格•戏剧性因素较强的影片,不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它们必然要运用或者说是依赖近景、特写等较小的景别,来突出其戏剧化特征,来把观众带入其波澜曲折、催人泪下的戏剧化情境;与它相反,戏剧性因素较弱,追求生活化的电影,它们则也必然更多地使用全景、远景等较大的景别,来减弱人为的戏剧化的倾向,把观众带入那种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非戏剧化情境。

第三节、电影影像的角度一、镜头角度的划分垂直角度•a平视镜头•指与水平持相同角度,接近于常人视线的感受的镜头,它可以使观众产生真实、平稳、庄重的感觉。

•b俯视镜头•指低于水平角度,朝下俯拍的镜头,这种镜头能使人和物的体积压缩以至于形状奇异,造成观众心理上的渺小、可怜、压迫以及宿命的感觉,同时它可获得开阔的视野,可表现大的场景。

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有一种蔑视的态度•c仰视镜头•指高于水平角度、朝上仰拍的镜头。

这种镜头能夸大物象的体积,常用来表现人物或景物的高大、威严、壮观等。

适合近距离表现高大物体,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带有崇敬感情色彩;水平角度的基本风格视点1客观视点它相当于剧作中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的描述,始终与被描述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深入它的部(进行情感描述),也不故意拉大距离(显出冷漠感),又称中立镜头。

2主观视点它模仿片中某一人物的眼睛,或代表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作者的眼睛,具有极大的主观色彩。

使观众与人物建立认同,得以掩盖某些剧情,或使故事的叙述进入一种别致的形式。

3全知视点这种视点像无所不知的上帝,既可以远观世界,又可以随时深入到每个角色的心灵,是大多数影片必须借助的视点。

第四节电影影像的运动二、摄影机运动的主要方式1、推镜头的作用2、拉镜头(拉)拉镜头的作用3、摇镜头(摇)4、移动镜头(移)•移镜头的作用:1、具有形成风格和体现空间的作用:移动是建立在空间基础之上的,没有足够的空间,就没有足够的相对移动。

移动除了可以表现空间的真实性和可能性之外,还可以形成一种风格。

2、创造视觉节奏和韵律:移镜头的不断变化,不但可以创造不断变化的画面,同时,因为移动,也能造成视觉节奏富于韵律的变化。

在荒岛,大海的边上,一个小孩骑在马上飞奔。

可以用一个静止不同的镜头来表现,这时候的拍摄更像是一种客观记录,如果用摄影机的平行移动,这时画面就能产生一种视觉节奏感,同时这种节奏感还能使得画面在情绪的铺排上,更具有一种富有变化的韵律美感。

3、形成机位调度:机位的调度是表现空间规模、空间关系的重要方式。

利用移镜头可以在空间有限、人物动作有限的情况下,形成机位的主观运动处理,寻求空间的展示和画面的变化,从而带来视觉的变化,产生场景调度的感觉。

5、跟镜头(跟)•跟镜头的作用第一、跟镜头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主体,它既能突出主体,又能交待主体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跟镜头跟随被摄对象一起运动,形成一种运动的主体不变、静止的背景变化的造型效果,有利于通过人物引出环境第三、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的同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第四、跟镜头对人物、事件、场面的跟随记录的表现方式,在纪实性节目和新闻的拍摄中有着重要的纪实性意义三、运动在电影中的作用电影创作中的运动处理1、总的运动风格:•A、纪实风格的作品:1、多用长镜头,以减少大量镜头组接所造成的人为的痕迹。

2、运用长镜头的时候,摄影机的运动、被摄物的运动,要努力和生活中该事物的运动方式、运动速度、运动时间等相一致。

3、摄影机要尽量隐藏,要使观众感不到摄影机的存在。

•B、浪漫、夸、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对摄影机几乎没有什么要求。

可用长镜头,也可用短镜头,运动可有可无,运动的速度可慢可快,摄影机可藏也可不藏。

•C、商业片:(特别是动作片)镜头长、短无所谓,摄影机藏与不藏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不管是被摄物还是摄影机一定要不停的运动,要充分地运动,要夸地(违反生活常态)运动。

总之,要通过运动,达到吸引观众、刺激观众,达到卖钱的目的。

2、具体人物的运动处理:①年龄特点②性别特点③生理特点3、具体场景、具体段落的运动处理•葬礼的段落,镜头当然应该少动,或者干脆是静止的;•影片中的婚礼的段落,镜头就应该多动。

第五节、电影影像的照明一、照明的种类1、按光源划分:1、自然光:、天空光的照明;2、人工光:灯光的照明。

2、按光线的性质划分:1、散射光(软光);2、直射光(硬光);3、按造型的性质划分:•<1>、主光:•A、照明被摄物的主要光线,它决定着该场景中的总的照明的格局;•B、多用硬光,并且它使被摄物有明显的阴影;•<2>、副光:•A、它是辅助主光的光线,它主要用来对主光照明被摄物所产生的明显的阴影提供适当的照明,(注意不应把阴影全部消除,还应使被摄物的阴影部分有一定的造型效果)。

•B、多用软光(散射光)。

•4、按光位划分:1、顺光(正面光)优点:易于较完整地交待一个平面形象或者细节。

缺点:呆板,无变化。

2、侧光:电影中最常用的照明方法。

这种方法照明,使被摄物富有层次感。

3、逆光:从背面打光。

强烈的逆光,会使被摄对象突出,可怕;柔弱的逆光,会使被摄对象神秘动人。

4、顶光:头顶上垂直照下来的光线。

往往会使被摄对象丑化。

5、脚光:从人的脚下垂直照上来的光线。

往往会使被摄对象显得残暴。

三点布光1、首先把主光光源(主光灯)放在被摄主体的前面,注意它应与被摄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

2、然后,在被摄主体的一侧布置副光,以部分地消除主光照射下被摄主体所形成的阴影。

3、最后布置逆光。

把光源放到被摄主体后面的高处,使被摄主体的四周的边缘有一个光环,使主体富有立体感。

三、照明在电影中的作用•1、曝光作用•2、造型作用:照明使二度空间的画面根据摄影艺术创作的要求,恰当地呈现出被摄对象的质感、立体感、空间感等艺术效果。

•3、构图作用:照明产生的明暗效果可以突出主体,并且平衡画面的构图,使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4、戏剧作用:•①、描写、表现环境•②、表现人物的心境•③、塑造、刻划人物•④、表现主题四、电影创作中的照明处理•1、总的照明风格•A、纪实风格:•①、多用自然光,,天空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