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脑的神经解剖
丘脑结构及功能
室 旁 核
视 上 核
视上垂体束和室 旁垂体束
第二十七页
下丘脑
境界分区
主要核团
主要纤维联系
视前区 视上室区旁核 结节区
视 上 核
弓状核
乳头体核
第二十八页
海马
穹
穹隆连 合前纤维
隆
内侧 前脑束
隔区
下丘脑
丘脑前 核
下丘脑
乳
纤维 联系
头
丘
脑 束
乳头脚
终
背侧 纵束
纹
边缘 中脑
杏仁体
第二十九页
脑干 脊髓
丘脑前核
外侧膝状体是视觉 传导路的中继核
第二十页
外 侧 膝 状 内体
侧 膝 状 体
内侧膝状体:听觉冲动传导路上的中继核 听觉纤维→下丘臂→内侧膝状体核→听辐射→听觉中枢
外侧膝状体:视觉冲动传导路上的中继核
听觉纤维→视 束→外侧膝状体核→视辐射→视觉中枢
第二十一页
3.上丘脑
丘脑髓纹 缰三角 松果体
缰连合
第二十二页
第三十页
4.下丘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1)尿崩征
为下丘脑受损的常见症状,主要因为
病变侵犯视上核或视上核垂体束,以致抗利
尿激素分泌障碍,因而导致大量排尿,尿比
重在1.005以下,尿在4000ml/天以上。
丘脑的解剖与临床
红核
红核脊髓束
脊髓前角细胞
第二个症状:对侧共济失调
对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病变侵犯齿状核、红核至 丘脑腹外侧核的纤维联系时。
也可出现对侧感觉性共济失调,或两者可同时有。
参与锥体外系环路
苍白球丘脑纤维
纹状体苍白球纤维
皮质纹状体纤维
新纹状体
苍白球
丘脑腹前核、
纹
状
运动感觉区
体
黑
质
纤
维
腹外侧核 躯体运动区
来自躯体的纤维止于腹后外侧核,可能与供血有关?)。 丘脑痛:原因不明,可能与大脑皮质对丘脑的抑制作用通路受
损有关,止痛药效果不理想,AEDs可能有效。
参与共济环路
皮质脑桥纤维 脑桥小脑束(脑桥臂)交叉
额、顶、颞、枕皮质
脑桥核
小脑皮质(新小脑)为主
齿状核红核丘脑束 交叉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
躯体运动区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核
(I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运动支
深感觉纤维经三叉神经节不换元 直接止于
三叉神经中脑核
此二核发出纤维交叉至对
侧组成三叉丘系
丘脑腹后内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的下1/3区
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周围突经脊神经
中枢突经后根进入后索组成薄束、楔束
下丘脑
下丘脑相关疾病
下丘脑疾病的临床表现 ➢ 不同的病损造成的下丘脑解剖和功能异常可导致同样的症状和体征。而病损的性质可为损伤 性或兴奋性 ➢ 涉及同样的下丘脑神经核或神经纤维的临床综合征可以是不同的 ➢ 下丘脑疾病的临床表现也与年龄有关
下丘脑相关疾病
下丘脑疾病的临床表现 ➢ 内分泌功能障碍表现:可有一种或多种内分泌功能异常的表现 ➢ 神经系统表现 • 嗜睡和失眠 • 多食肥胖或顽固性厌食消瘦 • 发热或体温过低;精神障碍 • 其他:以疼痛较为多见,可伴多汗(或汗闭)、手足发绀、括约肌功能障碍及下丘脑癫痫
下丘脑
下丘脑的解剖结构
位置:背侧丘脑前下方 下丘脑的结构分区:下丘脑由前至后分为三个区
➢ 前区(或视上区),位于视交叉之上 Fra Baidu bibliotek 中区(或结节区,灰结节)为下丘脑最宽处,
与垂体相距最近,灰结节中央部分称为正中隆 突,垂体柄由此伸出 ➢ 后区(乳头区)包括乳头体及其所含的神经细胞
下丘脑的解剖结构
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 ➢ 下丘脑的正中隆突下端与垂体柄相连,是下丘脑对垂体 功能进行调节的最重要部位,也是各种促垂体激素必经 的共同通道 ➢ 下丘脑的视上核及室旁核,其轴突形成视上(室旁)-垂体 束,视上(室旁)-垂体束的神经纤维终止于神经垂体 ➢ 下丘脑与腺垂体为神经-血管联系 ➢ 下丘脑的神经轴突在正中隆突、垂体柄处与垂体门脉系 统的第一微血管丛相接,促垂体激素在此处释放入血
《丘脑的解剖与临床》课件
详细描述
丘脑肿瘤通常表现为慢性起病,症状逐渐加 重。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出现对侧肢体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严重时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脑疝等严重
并发症,危及生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联络核
总结词
协调不同脑区的活动
详细描述
丘脑的联络核在多个脑区之间起到协调和整合的作用,将不同类型的感觉信息、 运动信息和内脏活动进行整合,协调大脑皮层与下丘脑、边缘系统等区域的活动 ,维持大脑功能的稳定。
运动核
总结词
控制自主运动和姿势调节
详细描述
丘脑的运动核通过发出神经纤维控制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参与自主运动的控制和姿势调节 。这些运动核包括髓板内核和髓板外核,它们通过与大脑皮层和脑干网状结构的联系,共同调节身体 的运动。
详细描述
丘脑是维持意识状态的重要结构之一 ,当丘脑受到损伤或病变时,可能会 影响意识的维持和调节,导致患者陷 入昏迷、昏睡或意识模糊的状态。
04 丘脑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利用CT或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丘脑的形态 和结构,判断是否存在病变。
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
通过刺激肢体并记录大脑对刺激的反应,评估丘 脑的感觉传导功能。
内分泌核
总结词
丘脑的神经解剖
背侧核团
总结词
背侧核团是丘脑中重要的核团之一,主要负责接收和传递感 觉信息。
详细描述
背侧核团位于丘脑的背侧,它接收来自大脑皮层和脊髓的感 觉信息,并将其传递到其他丘脑核团和大脑皮层。背侧核团 对于感知和识别外界刺激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感觉信息的传 递和处理中起着关键作用。
腹侧核团
总结词
腹侧核团是丘脑中重要的核团之一,主要涉及运动控制和感觉整合。
和结构改变。
丘脑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
丘脑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
研究丘脑与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丘脑如何调节内分泌 系统的功能,以及内分泌因素如何影响丘脑的功能。
丘脑与自主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
研究丘脑与自主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它们在维持内环境 稳定和调节生理反应等方面的作用机制。
丘脑与运动系统的相互作用
和运动核等类型。
纤维联系
03
丘脑与大脑皮层、脑干和其他脑区之间有着丰富的纤维联系,
这些联系构成了丘脑与其他脑区之间的信息传递通道。
02
丘脑的核团
前核团
总结词
丘脑前核团是丘脑中重要的核团之一,它参与了多种认知和情感功能。
详细描述
丘脑前核团位于丘脑前端,与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基底节等区域有着广泛的联 系。它主要负责处理情感和动机相关的信息,同时也参与记忆和注意力的调控。 在某些情况下,丘脑前核团还与愉悦、奖赏和成瘾行为等有关。
丘脑的解剖与临床
治疗策略与技术
药物治疗
根据病变类型选择合 适的药物,如抗癫痫 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丘脑 病变,如肿瘤、出血 等,可能需要手术治
疗。
康复治疗
针对丘脑病变引起的 功能障碍,如肢体偏 瘫、语言障碍等,进
行康复训练。
神经调控技术
如深部脑刺激 (DBS)、经颅磁刺 激(TMS)等,用于 治疗某些难治性病例。
02 丘脑与下丘脑的联系
丘脑与下丘脑之间存在直接和间接的联系,这些 联系主要通过神经投射完成,影响内分泌和自主 神经系统的功能。
03 丘脑与小脑的联系
丘脑与小脑之间存在密切的纤维联系,这些联系 主要通过运动核和联络核完成,影响运动协调和 姿势控制。
02
丘脑的功能
感觉中继核的功能
接收和传递感觉信息
语言障碍
表达性失语
无法用言语表达思想,但理解能力正 常。
感受性失语
命名性失语
无法正确命名事物,尽管能够描述其 特征。
无法理解言语意义,但语言表达正常。
认知与行为障碍
01
02
03
注意力不集中
丘脑病变可能导致注意力 难以集中,影响思维和决 策。
记忆力减退
记忆功能受损,表现为近 期记忆力减退或遗忘。
情绪不稳
下丘脑-神经解剖学讲稿
下丘脑hypothalamus
一、位置和外形:背侧丘脑的前下方,
与背丘脑之间以下丘脑沟分界。构成第3脑室
前下部的侧壁和底部。
前界——前连合和终板;
后界——续于中脑。
两侧——邻大脑半球前部底面。
包括:视交叉、视束、漏斗、灰结节、
乳头体等结构。
正中隆起;视隐窝、漏斗隐窝。
二、内部结构:以弥散的小细胞为主的视周中央灰质。
(一)内部区分:
前后位——视前区:终板以后,视交叉前缘至前连合连线以前的部位;
视上区(下丘脑前区):视交叉上方;
结节区(下丘脑中区):灰结节及其上方;
乳头(体)区(下丘脑后区):乳头体及其上方。
其中前两区在人类合称“视上部”“
内侧区:穹隆柱和乳头丘脑束与室周区
之间;
外侧区:穹隆柱和乳头丘脑束以外的部分。
(二)各部的主要核团:
视前区——视前室周核、
视前内侧核、
视前外侧核
视前室周核——位于第三脑室室管膜下。低分化的小细
胞组成,向后接视上区的前室周核。
视前内侧核——位于视前区的内侧部。较大,分内、外侧两部,其内侧部有雌雄同质异形性,故又称“性二态核”,雄性此核体积大于雌行,其细胞数目和突触密度亦大于雌性。此核含有合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神经元,发纤维投射至正中隆起,对脑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激素有调控作用。
传入纤维:隔核、伏隔核的纤维—前脑内侧束—此核
杏仁核的纤维—终纹—此核
传出纤维:
—前脑内侧束—隔核、
下丘脑其它核团、中脑
—终纹—杏仁核
—室周系统和髓纹—丘脑、缰核
—正中隆起
视前外侧区——位于视前区外侧部,下丘脑外侧区
的前部,外侧与无名质毗邻。有前脑内侧束纤维穿过,其间有
丘脑解剖
间脑/丘脑—系统解剖(图文)
来源:影像园作者:hyc3140【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
间脑位于两大脑半球之间,下接中脑,除腹侧面的一部分露于表面以外,其它部分都被大脑半球所掩盖。在间脑中央有一矢状裂隙为第三脑室。间脑分为背侧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和后丘脑等几部分。
1.背侧丘脑
又称丘脑,是间脑背侧的一对卵圆形灰质团块借丘脑间粘合连接而成,前端突出称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称丘脑枕,外邻内囊,内邻第三脑室。丘脑的下方有下丘脑沟与下丘脑分界。在人类,丘脑为皮质下感觉中枢,能领略到粗糙的感觉和愉快不愉快的情绪。
背侧丘脑模式图
2.下丘脑
位于背侧丘脑的下方。下丘脑底面由前向后可见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灰结节向下移行为漏斗,其末端连有垂体。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中心,是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对机体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等进行广泛调节。
3.上丘脑
位于第三脑室顶部周围,主要包括丘脑髓纹、缰三角和松果体。松果体前方有缰连合,后方有后连合。松果体为一内分泌腺,成年后不断有钙盐沉着,常在X线片上见到钙化点。
4.后丘脑
位于丘脑枕的下外方,有一对隆起,内侧的称内侧膝状体,与听觉冲动传导有关;外侧的称外侧膝状体,与视觉冲动传导有关。
5.第三脑室
是位于两侧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窄裂隙。向两侧借室间孔连通端脑内的左、右侧脑室,后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第三脑室内有中间块横过。第三脑室的顶由脉络组织构成,其脉络丛呈左右两排下垂,经室间孔向两侧连接左右侧脑室脉络丛。第三脑室的底由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组成。
下丘脑影像解剖
05
下丘脑影像解剖的未来发展
高分辨率影像技术
总结词
高分辨率影像技术能够提供更清晰、更细致的脑部结构图像 ,有助于更准确地定位下丘脑区域。
详细描述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分辨率影像技术已经成为 研究下丘脑解剖的重要手段。这种技术能够捕捉到下丘脑的 微小结构,如核团、纤维束和血管等,为深入了解下丘脑的 功能和疾病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评估下丘脑功能
01 评估下丘脑分泌功能
影像解剖可以观察下丘脑分泌激素的相关区域, 评估激素分泌情况,为诊断和治疗下丘脑分泌相 关疾病提供依据。
02 评估下丘脑神经功能
通过影像解剖可以观察下丘脑区域神经活动的变 化,评估神经功能状态,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神经 系统相关疾病。
03 评估下丘脑血流灌注
影像解剖可以观察下丘脑区域的血流灌注情况, 评估下丘脑的血流供应状态,为诊断和治疗相关 疾病提供依据。
功能影像技术
总结词
功能影像技术能够揭示下丘脑在生理和 病理状态下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深入理 解下丘脑的功能和作用。
VS
详细描述
功能影像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和正 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能够实时观 察下丘脑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活动 状态。这种技术在研究下丘脑与情绪、记 忆、摄食等行为的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干预手段。
丘脑的神经解剖
三叉神经节 (I级神经元)
深感觉纤维经三叉神经节不换元 直接止于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运动支
此二核发出纤维交叉至对 侧组成三叉丘系
丘脑腹后内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的下1/3区
躯干痛温觉和粗触觉通路
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上升1-2个节段 周围突经脊神经 躯干、四肢皮肤的感受器 脊髓后根神经节 (I级神经元) 脊髓后角固有核 (II级神经元)
内侧核群
前核群
背侧部 外侧核群 部 侧 腹后核 腹 腹前核 腹中间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核 腹后内侧核 腹 侧 部
4)纤维联系和功能
①腹中间核 和腹前核
与运动调节有关 是小脑―大脑 投射的中继核 发出的纤维投射 到大脑皮质运动区 接受小脑齿状核发来的纤维
背侧丘脑和后丘脑的特异性中继核团
核团 腹前核 腹中间核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传入纤维来源 发出纤维投射
丘脑腹后外侧核 粗触觉和压触觉纤维经白质前联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前束 (III级神经元)
痛温觉纤维经白质前联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侧束
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上部及旁中央小叶后部
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中枢突经后根进入后索组成薄束、楔束 周围突经脊神经
肌肉、肌腱、关节骨 膜本体感受器和皮肤 精细触觉感受器
脊髓后根神经节 (I级神经元)
丘脑
① ②
视交叉视束
外侧膝状体
③
•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 维交叉,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
-22-
四、听觉传导通路
螺旋器(Corti器) →双极细胞(换元)→蜗神经 →蜗腹侧核和蜗背侧核(换元) →脑桥内形成斜方体交叉至对侧 →外侧丘系→中脑被盖的背外侧部 →下丘(换元)→下丘臂 →内侧膝状体 (换元)→听辐射 →内囊后肢→大脑皮质的听区颞横回
与内脏活动有关。
内侧核群:
为躯体和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与记忆和情感 调节有关。 与情感、记忆、内脏运动和感觉的整合密切相 关。 参与听觉冲动的传导 与视觉有关
外侧核群背侧组:
后 丘 脑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传导通路
意识性 躯干、四肢 非意识性 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 躯干、四肢 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头面部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平衡觉传导通路 一般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特殊内脏感觉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三)苍白球-底丘脑环路
苍白球发出纤维止于底丘脑核,后者发出纤维经同 一途径返回苍白球,对苍白球发挥抑制性反馈影响。一侧底 丘脑核受损,丧失对同侧苍白球的抑制,对侧肢体出现大幅 度颤搐。
-30-
(四)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大 脑 皮 质
小脑中脚 额、顶、枕、颞叶 皮质脑桥纤维 (脑桥小脑束) 对侧新 广泛皮质 ----→脑桥核----→
丘脑的神经解剖
Baidu Nhomakorabea2
丘脑的结构组成
丘脑核团
包括前核团、背侧核团、内侧核团和外侧核团等,每个核团 又包含多个小的核,如前核团包含乳头体核、结节核等。
丘脑核团在丘脑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们接收来自大脑皮层和 其他脑区的输入,并投射到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其他脑区 ,参与多种认知和情感过程。
丘脑的纤维束
丘脑的纤维束包括皮质-丘脑束、丘脑 -皮质束、丘脑-脑干束和丘脑-脊髓束 等。
丘脑的神经解剖
目录 CONTENT
• 丘脑的总体概述 • 丘脑的结构组成 • 丘脑的输入与输出系统 • 丘脑的功能分区 • 丘脑的功能与作用
01
丘脑的总体概述
丘脑的解剖位置
01
丘脑位于大脑的中心,是感觉和 运动信号的重要中继站。
02
它连接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干 等多个区域,起到信息整合的作 用。
丘脑的功能概述
丘脑是感觉传入通路的重要节点,处 理和传递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 。
它还参与调节睡眠、觉醒和注意力等 生理过程。
丘脑的神经元类型
丘脑包含多种类型的神经元,包括谷氨酸能、γ-氨基丁酸能、胆碱能和多巴胺能等。
这些神经元在丘脑的不同区域中发挥不同的功能,共同完成感觉信息的处理和传 输。
丘脑对感觉信号进行初步处理和整合,过滤 掉无关紧要的信息,突出重要的感觉刺激,
丘脑功能解剖
丘脑功能解剖
身体内、外一切感觉,除嗅觉外,到达大脑皮质之前,都在丘脑中继,丘脑还接受大脑皮质发出的下行纤维的抑制作用,所以它不但承担简单的感觉中继站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丘脑将感觉进行繁简不等的综合,是一个极复杂的感觉性整合中枢。丘脑损伤时,引起感受机能的严重失调,产生感觉过敏或感觉异常,有时经过短期的对侧感觉缺失后,痛、轻触觉和温度感觉能恢复,但恢复的感觉难以定位,并伴随情绪反应的提高,外界任何对皮肤刺激引起的感觉,病人都感到不愉快,或不能忍受,也不能说出这个刺激的性质。对精细的辨别触觉、本体感觉的丧失或严重障碍不能恢复,产生感觉性共济失调。
丘脑对感觉的性质和情感两个侧面都有初步粗略感知,皮质感觉区和联络区对感觉性质进行进一步辨别,边缘系统对感觉的情感成分进行进一步辨认。
丘脑还接受小脑、苍白球内侧份与黑质的传入,通过腹前核和腹外侧核而影响运动皮质的功能,皮质丘脑纤维又对上述两核神经元起易化作用或抑制作用。
丘脑内的各种感觉经过复杂的整合以后,又与以往的感觉经验相结合而形成语言和记忆。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内侧背核、枕核、前核都与记忆和语言机制有关。
同时丘脑通过特异性、非特异性投射核团与大脑形成紧密的网路连接,对于意识、感觉、运动、情感、锥体外系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丘脑损伤临床症状多变,因此,了解丘脑的功能解剖将会为疾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难度。我科本科实习生通过系统总结,将丘脑的功能解剖通过系统梳理呈现给大家。
丘脑概述
背侧丘脑简称丘脑,位于下丘脑和底丘脑的背侧,从脑的正中矢状面看,在室间孔至中脑水管连线组成的下丘脑沟的上方,占据了间脑的最大部分,呈2个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其间的矢状间隙,构成第三脑室壁的上部。两丘脑之间借丘脑间粘合相连,其前端的突出部分为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称丘脑枕。
丘脑解剖及功能
内侧膝状体
感觉传导通路
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一)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
③
触觉传导通路
肌、腱 关节、 皮肤
周围突 脊神经
① 脊神经节
中枢突 薄束楔束
②
薄束核 对侧内侧丘系
楔束核
(交叉于延髓)
脑干各部
③
背侧丘脑腹 内囊后肢 后外侧核
②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①
(二)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网状核、正中核、板内核
上行网状激动系统 维持机体的清醒状态
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功能: 网状核、正中核、板内核:维持机体的清醒状态。
2、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代表丘脑进化上比较古老的部分
小脑齿状核、苍白球、黑充质当脊髓或脑干腹等外的侧特核异性腹上前行核传导系统大的脑转皮接质核运动区
三叉丘系、孤束核(味觉纤维 )
肌、腱 关节、 皮肤
周围突 脊神经
① 脊神经节
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
脊髓
C8~L2节段胸核 ② 腰骶膨大第V~Ⅶ层外侧部
同侧脊髓侧索 脊髓小脑后束 小脑下脚
旧小脑皮质
对侧和同侧的脊髓小脑前束
小脑上脚 旧小脑皮质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一)躯干和四肢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
周围突
丘脑的解剖与功能
丘脑的供血动脉
• 1、丘脑结节动脉:起自后交通动脉中段,供应丘脑前内侧 和前外侧,不包括前核。
• 2、丘脑穿通动脉:起自大脑后动脉第一段(大脑脚段), 供应丘脑后内侧、丘脑下部及中脑被盖。
• 3、丘脑膝状体动脉:起自大脑后动脉第二段(wk.baidu.com池段), 供应丘脑腹外侧核和丘脑枕上部的外侧部分。
• 4、后脉络膜动脉:起自大脑后动脉第二段丘脑膝状体动脉 起始处之后,供应丘脑枕、丘脑后部与前核。
丘脑膝状体动脉梗死
一、丘脑综合征(丘脑外侧综合征、Dejerine-Roussy综合征) • 1、对称偏身感觉障碍伴丘脑痛,腹后外侧核受累, • 2、对侧面肌麻痹、肢体轻度无力,锥体束受累, • 3、共济失调,腹外侧核和红核、小脑齿状核联系受累, • 4、偏侧肌张力不全、丘脑手或偏侧舞蹈,豆状袢受累。 二、纯感觉性卒中 三、感觉运动性卒中
丘脑核团功能
1.感觉传至丘脑水平时,即有粗略的感知,并能影响情感变化。 2.对随意运动的调控发挥影响:(腹中间核、腹前核)。 控制大脑皮质的兴奋水平非特异性核团是网状上行激动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 3.参与意识相关性的高级活动:如时间空间的感知(背内侧核、外侧核 群的背侧核)。 4.是皮层下的感觉中枢:(腹后核、内外侧膝状体等)。 5.除嗅觉外,其他所有感觉都经过丘脑中继,然后投向端脑。
头体丘脑束受累。
丘脑结节动脉梗死
神经系统解剖—间脑思维导图
间脑diencephalon 背侧丘脑
d orsal thalamus
又叫丘脑,间脑中最大的部分,借丘脑间黏合(
中间块)连接,前端窄小向前上为丘脑前结节,
后端膨大称丘脑枕。下丘脑沟是背侧丘脑与下丘
脑的分界
背侧丘脑核团
非特异性投射核团:进化上比较古老,为原丘脑,包
括正中核、网状核和板内核,主要接受嗅脑和脑干网
状结构的传入纤维,传出纤维至下丘脑和纹状体等结
构,并与之形成往返纤维联系。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纤维经这些核团中继,
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维持机体清醒状态
特异性中继核团:进化上较新,随大脑皮质进化而进
化,为旧丘脑,包括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
腹前核和腹中间核主要接受小脑齿状核、纹状体和黑
质的纤维,发出纤维到大脑皮质运动中枢,调节躯体
运动。
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和孤束核发出的味觉纤维;
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丘系的纤维。
(头面部感觉信息投射到腹后内侧核,由其发出纤维
组成丘脑中央辐射,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下部;
传导上肢、躯干和下肢感觉信息的纤维由内向外依次
投射到腹后外侧核,其发出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
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联络性核团:进化上最新,为新丘脑,包括内侧核、
外侧核群背层及前核群。接受广泛的传入纤维,与大
脑皮质联络区有往返纤维联系。功能上与脑的高级神
经活动如情感、学习记忆等有关。
背侧丘脑是皮质下感觉的最后中继站,并可
感知粗略的痛觉。当背侧丘脑受损,可引起
感觉功能障碍和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等
后丘脑
m etathalamus
包括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属特异性感觉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深感觉及触觉重于浅感觉(痛、温觉)障碍 (4)实体觉障碍(由深、浅感觉障碍所致)
(5)对侧半身感觉过敏和感觉过度
面部痛温觉和粗触觉通路
触觉纤维止于
周围突经眼神经、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
Biblioteka Baidu
面部感受器
面肌、眼外肌、 三叉神经支配肌
痛温觉纤维沿三叉神经脊束下降口周纤 维止于核上部,面部纤维止于核下部
三叉神经节 (I级神经元)
深感觉纤维经三叉神经节不换元 直接止于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运动支
此二核发出纤维交叉至对 侧组成三叉丘系
丘脑腹后内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的下1/3区
躯干痛温觉和粗触觉通路
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上升1-2个节段 周围突经脊神经 躯干、四肢皮肤的感受器 脊髓后根神经节 (I级神经元) 脊髓后角固有核 (II级神经元)
脊髓后根神经节 (I级神经元)
延髓薄束、楔束核 (II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交叉
丘脑腹后外侧核 (III级神经元)
中央后回中上部及旁 中央小叶后部
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
丘脑症侯群
2、对侧半身持续性自发性疼痛 内髓板核、中央核受损害所致 (1)疼痛部位不固定:较弥散 ( 2 )疼痛性质不固定:烧灼感、 冷感、难以描述的疼痛感; ( 3 )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血 压、血糖升高 ( 4 )止痛剂无效,抗癫痫药物有 效。
小脑上脚、纹状体和黑质 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区 纤维
三叉丘系和孤束核发出的 味觉纤维 大脑皮质的感觉区 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下丘臂的听觉纤维 视束
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 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
丘脑症侯群
1、对侧半身感觉障碍(腹后核受损) (1)各种感觉均障碍
(2)肢体及躯干的感觉障碍重于面部
丘脑腹后外侧核 粗触觉和压触觉纤维经白质前联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前束 (III级神经元)
痛温觉纤维经白质前联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侧束
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上部及旁中央小叶后部
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中枢突经后根进入后索组成薄束、楔束 周围突经脊神经
肌肉、肌腱、关节骨 膜本体感受器和皮肤 精细触觉感受器
占 间 脑 背 侧 部 丘 脑 间 粘 合
前下方连下丘脑
位于中脑上方
2)位置 内侧面参与构成第三脑室侧壁
占 间 脑 背 侧 部 外 侧 面 邻 内 囊 背侧 丘脑 上 面 构 成 侧 脑 室 下 壁
位于第三脑室两侧 前下方连下丘脑 位于中脑上方
3)内部结构 被内髓板分成3个核群
前核群
外侧核群
内侧核群
躯体运动区
丘脑症侯群
4、对侧肢体不自主运动、意向性震颤、共济失调
(1)过度不随意运动或舞蹈样运动或手足徐动
(2)运动减少
参与共济环路
皮质脑桥纤维 额、顶、颞、枕皮质 脑桥小脑束(脑桥臂)交叉 小脑皮质(新小脑)为主
脑桥核
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 齿状核红核丘脑束 交叉
躯体运动区
红核
红核脊髓束
脊髓前角细胞
丘脑的神经解剖
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间脑的组成
1、背侧丘脑
2、上丘脑
3、后丘脑
4、底丘脑
5、下丘脑
6、第三脑室
背侧丘脑
通常简称丘脑 1)形态 2)位置 3)内部结构 4)纤维联系和功能
1)形态
丘脑前结节 是一对卵圆形 灰质团块 丘脑枕 丘脑间粘合
第三脑室
背侧丘脑 丘脑枕
2)位置 内侧面参与构成第三脑室侧壁
丘脑症侯群
3、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 锥体外系统的诸神经核的反射径路中断 (1)强哭强笑时,病灶对侧面部表情丧失; (2)随意动作时,面肌无瘫痪;
参与锥体外系环路
苍白球丘脑纤维
纹状体苍白球纤维 皮质纹状体纤维 新纹状体 纹 状 体 黑 质 纤 维 黑质 中脑顶盖
苍白球
丘脑腹前核、 腹外侧核
运动感觉区
丘脑症候群
5、丘脑痴呆及情感障碍 丘脑性痴呆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顺行性、 逆行性遗忘,虚构及定向障碍。
下丘脑乳头体 乳头丘脑束 丘脑前核 扣带回、穹隆、海马
丘脑背内侧核与额叶皮质有联系,涉及意识性活动和记 忆,影响心境和情感调节。
丘脑症候群
6、意识障碍
丘脑中央核群还接受来自脑干网状结构传入纤维,再发 出丘脑皮质纤维弥散投射至皮质广泛区域。其受累时可能出 现意识障碍。
内侧核群
前核群
背侧部 外侧核群 部 侧 腹后核 腹 腹前核 腹中间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核 腹后内侧核 腹 侧 部
4)纤维联系和功能
①腹中间核 和腹前核
与运动调节有关 是小脑―大脑 投射的中继核 发出的纤维投射 到大脑皮质运动区 接受小脑齿状核发来的纤维
背侧丘脑和后丘脑的特异性中继核团
核团 腹前核 腹中间核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传入纤维来源 发出纤维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