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1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湘教版必修2
4.工业发展模式图
这种图看似较为复杂,信息丰富,需图文转换,从而获取关键信息。由上 图可知,该工厂先建在原料产地,后来向市场转移。从图中信息流和物流 可以看出,阶段Ⅰ物流是从原料地流向市场,阶段Ⅱ只有信息流,因此最 有可能是乳制品厂,为市场指向型工业。图示过程反映了原料对工业区位 的影响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
天气易对枣树的生长产生冻害。
解析答案
(3)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A )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
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解析 该地为气候干旱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累积。
解析答案
专题二 常见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1.柱状图
依据图示信息,找出占成本比例最大的因素,即影响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 素。如上图中甲为技术指向型工业、乙为原料指向型工业、丙为劳动力指 向型工业、丁为市场指向型工业。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章末整合提 升课件湘教版必修2
栏目 索引
知识网络构建 重点难点整合
梳理知识 构建纲要 整合重点 提升技能
知识网络构建
梳理知识 构建纲要
返回
重点难点整合
整合重点 提升技能
专题一 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要区位因素进行综 合分析。一般说来,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 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1)若仅从运费和劳动力费用成本考虑,企业厂址应选择( C ) 1点2点 3点4点
地点
P1 P2 P3 P4
劳动力费用 50 42 28 20
湘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2 会考复习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共30页文档
热量——作物熟制(耕作制度) 光照——喜光/喜阴植物 地形——平原(种植业),缓坡(修建梯田),陡坡(果林业) 土壤——红壤(酸性:茶树、马尾松) 水分——水生作物(水稻、莲藕、水芋头),旱生作物(小麦、玉 米) 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5、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b)
按生产对象分:
种植业——中国的水稻种植业、美国中部的商品谷物农业、马来西亚的橡胶种植园 畜牧业——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蒙古的游牧业、西欧及美国东北部的乳畜业 混合农业——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游牧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2019:35.A题: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1)纺织和服装是我国的优势产业,
影响该产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是 劳动力
。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纺织、
服装专业镇主要集中在
长江 三角洲和 珠江 三角洲。
(3)这些专业镇在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
的地域联系方式有 生产协作 、
科技(信息)联系 、商贸联系。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原因
①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 ②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区日益沉重的环境压力; ③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 ④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⑤发展中国家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发达国家维持对高端产品的垄断地位
美国硅谷 法国 瑞士
名牌手表
高级轿车 数码电子产品
日本 德国
信息技术产品 高档化妆品
2019
(5)圣地亚哥附近发展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 区域产业活动(全章教案).湘教版必修二
第三章本章规划地球上的区域有大有小,人类在这些区域上从事着各种各样的产业活动,人类的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一方面,地理环境为产业活动提供了空间和资源,人通过各种产业活动,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另一方面,产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日渐突出,区域建设中,人类如何站在新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产业活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本章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阐述人类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运用许多典型案例加以分析,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深刻领会。
课时安排:7课时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2课时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2课时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2课时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课时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从容说课人类离不开产业活动,人类的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本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主要学习两项内容:一是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二是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主要分析了如何选择理想的区位及不同的产业活动具有不同的区位特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理解区位,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会发生相应变化。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包括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四部分内容,教学中可运用相关的图片及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
学习本节教材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展示图片及动画,来突破重、难点。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学会提取、加工有用信息,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1.2.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四种方式。
教学难点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教具准备学生:调查所在区域的农业生产状况及主要的分布,预习新课。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位的定义,理解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其发展变化。
(深度解析)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湘教版必修2
第三章综合能力测评
1 9 .图中显示该公司产品销售主要是依靠( ) 乡村零售店 大型便民超市 A. B . B .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分工合作 C.强化产业集群之间的差异化竞争 D.培育纺织机械制造基地 C.代理销售商 D.信息交流平台 深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网购的优点不包括( ) E. 2 0 .与传统商业流通相比, 扩大生产规模 效率高 成本低 F . A. B . 2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南师大附中冲刺卷) 2 0 1 1 2 .( C.风险小 D.结算简便 ( 二、综合题( 共4 分 ) 1 3分) 0 材料一 在内蒙古的经济版图上, 河套平原素有 “ 塞上米 回答下列问题。( 2 1 .阅读材料, 1 7分) 粮川” 之称, 呼包鄂区域被誉为内蒙古的 “ 金三角 ” 地区。 材料一 环太湖和环杭州湾地区丝绸纺织业具有悠久的 新兴的鄂尔多斯市在丰富的羊 ( 羊毛和羊绒制品 ) 、 煤( 煤 盛绸、 苏缎、 杭纺、 湖绉享誉海内外, 丝绸纺织业一直 历史, 炭) 、 土( 稀土) 、 气( 天然气) 资源基础上工业迅速崛起。 是上述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 两大纺织业产业密集区存 材料二 呼包鄂附近区域图。 在众多关联密切的纺织产业集群, 盛泽与绍兴两大纺织业 产业集群分别是环太湖与环杭州湾两个纺织业集聚区的 核心。 材料二 图1和图2 。 材料三 2 0 0 8年鄂尔多斯市工业产值增加值构成图。 图1 绍兴集具在价值链中的位置 盛泽、 ( ) 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是 1 , 其形成的原因是 。 ( ) 河套平原形成 “ 塞上米粮川 ” 主要得益于 2 工 程, 农业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 ) 简述呼包鄂区域发展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 3 图2 全球价值链下纺织业集群空间等级体系 ( ) 分析绍兴、 盛泽发展纺织产业集群的优势区位条件。 1 ( ) 鄂尔多斯市规划新建一个工业园区, 从产业链构建的 4 角度考虑 , 最适宜选择的三类工业部门是 、 、 , 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 ( ) 读图1 , 与盛泽相比, 绍兴集群在纺织服装产业价值链 2 中的优势明显, 主要表现在 ① ; ; ② ③ 。 ( ) ( 多选) 读图2 , 盛泽、 绍兴纺织业集群在全球纺织业价 3 值链的低端。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提升其在价值链中 的地位( ) 技术、 营销网络的交流与合作 A.加强与国际资本、 保持你的个 人云亦云。— — —罗 兰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章末整合提升教案 湘教版必修2-湘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章末整合提升[学生用书P84])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1.结合实例分析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主要有哪些方式?3.生产协作有哪几种主要形式?4.为什么说现代物流业是产业地域联系的重要表现?5.工业地域规划、布局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二、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怎样分析农业区位因素?2.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在哪些地区?各有何特点?3.怎样分析不同类型农业地域的形成原因?4.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三、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1.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是什么?2.哪类工业适宜布局在原料产地?举例说明市场指向型工业有哪些?3.什么是集聚?相关产业的集聚有什么好处?4.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农村发展乡镇企业,首先发展哪种类型工业?为什么?5.水泥厂、酿造厂、印染厂在区位选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6.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四、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形成产生怎样的影响?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是怎样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3.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学生用书P84])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材P53活动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镇服装生产的原材料、设计、设备均来自海外,多个服装加工企业形成产业集聚;该镇服装生产专业化突出,同时提供了比较完善的生产和社会服务;产品主要销往海外,也有一部分产品在国内及本地销售。
我国纺织和服装工业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之间有明确的生产分工,中国主要从事裁剪、缝纫等劳动密集型来料加工环节,生产的附加值有限,大部分利润被发达国家的服装公司和跨国连锁商所获得。
有利影响:能够充分利用本地廉价的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不利影响:不利于我国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只能作为加工企业,严重依赖外企,本国企业难以发展。
教材P55活动1.一种是某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一种是有些工厂的产品共同成为另一种产品的零部件,表现为相对独立的零部件工厂之间的生产联系。
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湘教版讲义: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0含解析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典例1(2019·吕梁调研)读“西安、加尔各答、慕尼黑、底特律四个城市工业结构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城市依次为()A.西安、加尔各答、慕尼黑、底特律B.加尔各答、慕尼黑、底特律、西安C.慕尼黑、底特律、西安、加尔各答D.慕尼黑、加尔各答、底特律、西安(2)影响城市②纺织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量大B.劳动力资源丰富C.接近原料产地D.技术力量雄厚答案(1)D(2)C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哪些信息?答案由工业结构图可知,①电子产业比重最大,②以钢铁和纺织产业为主,③汽车工业比重最大,④飞机制造为主;四个城市中慕尼黑是德国新兴工业区的代表,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车城,加尔各答是传统工业的代表,西安是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典例2(2018·本溪调研)读“某城市工业集聚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在T5阶段,下列工厂适于在城市中心布局的是()A.机械厂B.造纸厂C.时装厂D.印染厂(2)图中显示的工业规模变化的特点是()A.城市外围的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历史继承性突出C.城市中心工业规模不断减小D.工业总规模变化不明显答案(1)C(2)A解析第(1)题,时装厂占地规模较小且基本无污染,可以布局在城市中心。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外围的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总规模呈扩大趋势。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哪些信息?答案三维坐标轴及涵义;城市中心的工业规模随时间先变大再变小;城市外围的工业规模不断变大;每个时段的总规模不断变大。
典例3狮岭镇位于广州花都区西北部,有“中国皮具之都”之称,是全国皮具箱包产业集聚程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配套能力最强的皮具生产基地之一。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决定皮具产业园选址狮岭镇的因素是()A.劳动力科技B.位置交通C.原料能源D.政策文化(2)促使狮岭镇皮具产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广阔B.地价较低C.劳动力丰富廉价D.皮具生产联系紧密答案(1)B(2)D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哪些信息?答案皮具产业园靠近京广铁路、许广高速、山前旅游大道等交通线;“产业链”“产业配套能力”等关键词可看出企业联系密切。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阶段综合实践2教学案湘教版必修2
第三章地区家产活动①②④⑤⑥⑦⑧⑨答案①原料指向型工业②市场因素③信息化④工业联系⑤专业化家产区⑥商业网点⑦山区⑧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⑨现代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方法[ 图表方略 ]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剖析在高考取出现的频次较高,变形图许多,坚固掌握工业区位原理,认真研究各样工业区位模式图的特点,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常有的工业区位模式图及其判读的基本方法以下。
1.基本方法(1)明确工业区位图的种类。
(2)判断主导区位因素。
(3)剖析主要区位因素。
(4)判断工业部门和典型地域。
2.常有工业模式图的判读技巧(1)柱状统计图依照图示信息,指出占成本比率最大的因素,即为影响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如上图中甲为技术指向型工业、乙为原料指向型工业、丙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丁为市场指向型工业。
(2)直角坐标图依照坐标轴含义和坐标值变化趋向,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如图中②工业的人材投入最多 ( “人材”与“劳动力”不一样) ,即为技术指向型工业;③工业的能源投入最多,即为动力指向型工业;④工业的人材投入最少,即对技术要求不高,一般需大批低价劳动力,即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3)三角形统计图读准不一样坐标含义和坐标值变化趋向,找出工业主导区位因素。
图中①工业能源投入比重约为 70%,即为动力指向型工业;②工业原料投入比重约为70%,即为原料指向型工业;③工业劳动力投入比重约为70%,即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4)雷达式统计图图中模式一的科技因素约占40%,比率最大,为技术指向型工业;模式二的市场因素比率最大,为市场指向型工业;模式三的原料因素比率最大,为原料指向型工业;模式四的劳动力因素比率最大,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5)折线统计图右图是工业产品中三种因素比率变化表示图。
此图表示工业化过程中,工业产品中原料、交通、科技因素投入比率变化状况。
工业革命后,早期原料在工业投入中的比重在上涨,跟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生产所耗费的原资料越来越少,可代替的原料愈来愈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良,原料在工业投入中所占的比重在降落,所以曲线①表示原料。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课件 章末归纳提升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共32张PPT)
田从事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
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如下表所示:
XJ· 地理
必修Ⅱ
农作物 水稻 小麦 玉米 棉花 天然橡胶 甘蔗 甜菜 茶叶 椰子 苹果、梨 花生
自然条件 属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的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 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 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暖温带气候区 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增多且种类常有变化,说明了市场因素的影响。
【答案】 (1)A (2)A
XJ· 地理
必修Ⅱ
工业模式图的判读方法 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析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变
形图较多,牢固掌握工业区位原理,仔细研究各种工业区位
模式图的特征,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常见的工业区位模式 图及其判读方法如下:
XJ· 地理
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
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X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种植业;干旱、半
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平原地区可发展种植 业;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
1.下表是我国某乡村地区100亩耕地作物种植情况的跟 踪调查统计数据。读表完成(1)~(2) 题。 时间 1995年 2005年 2010年 作物种植面积(亩) 水稻 蔬菜 花卉 甘蔗 73.5 8 0 13 35 15.5 45 27 8.5 53 9.5 0 其他 5.5 2 4.5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学案 湘教版必修2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1.通过对现实事例的分析,记住区位的定义,学会分析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其发展变化。
2.举例说明生产协作联系的方式,结合生活实例记住商贸联系的含义及主要环节;明确科技与信息在产业活动中的作用。
3.通过分析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四个方面,能够对具体的一个地区或案例进行探究和评价,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4.理解工业地域在布局上要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本节内容虽然是本章知识的基础,但理解区位的含义、不同产业活动的主要影响区位因素之间的差异及产业活动之间的联系,对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深化非常重要。
学习时,在对这些基础知识、原理认识的基础上,注重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来加深理解和注重运用。
注重对工业、农业等产业活动的区位评价等现实问题的分析评价和动态地分析某类工业区位的变化,用区位因素发展变化的视角看待问题。
学会用图示法,理顺商贸联系的发展、分类及其与物流业的关系和产业活动的地域分工、联系、空间聚集关系。
如可以图示商贸联系的发展、分类及其与物流业的关系。
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以及在产业活动中怎样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人类离不开产业活动,人类的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本节主要学习两项内容:一是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二是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主要分析了如何选择理想的区位及不同的产业活动具有不同的区位特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理解区位,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会发生相应变化,可通过自主学习和填写表格的形式加强对农业、工业、矿业、商业与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巩固与掌握。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包括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及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四部分内容,教学中可运用相关的图片及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
同时,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展示图片及动画,来突破重、难点。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章末专题复习课件 湘教版必修2
K12课件
10
【解析】 (1)由材料可知,该地农牧业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海 拔差异,海拔高、气温低,故气温是其空间分布不同的主要影响因 素。(2)分析材料可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适宜作物生长的时间 越短。马铃薯的栽培海拔上限最高说明其生长周期最短。
K12课件
11
专题二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析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牢固掌握工 业区位原理、仔细研究各种常见的工业区位模式图,掌握它的一般 规律有助于提升对各种图像的判读能力。常见的模式图有以下几 种:
【答案】 (1)甲、乙两区域农作物种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水热 (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 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纬度较高,气温低,降水较少,适宜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的 生长。
(2)土壤肥沃、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等。
K12课件
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
区位选择,具体分析如下:
农业类型和作物
自然条件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种 植 业
棉花 水稻
小麦
光热充足的平原地区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半湿润、半干旱气候
平原 地区
区
花生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K12课件
6
(2017·兰州一中)下面图甲、图乙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农业 生产基地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甲、乙两区域农作物种植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2)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农业发展具有哪些区位优势?
K12课件
7
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湘教版讲义: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1含解析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典例1(2019·忻州调研)南疆策勒恰哈桥是315国道上的重要交通设施,以前旧桥极少受风沙危害。
后来紧邻旧桥建设了高度、长度、宽度均大于旧桥的新桥。
自恰哈新桥建成投入使用以来,3~9月桥(路)面风沙堆积成为困扰交通的重要难题。
据此完成(1)~(2)题。
(1)恰哈新桥积沙的主要来源是()A.甲处戈壁B.乙处河谷C.丙处戈壁D.丁处河谷(2)造成恰哈新桥和旧桥积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距沙源地远近B.植被覆盖率C.桥栏阻风程度D.桥梁宽度答案(1)A(2)C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哪些信息?答案旧桥小于新桥;乙、丁是策勒河,甲、丙是戈壁,积沙区在西北、甲与积沙区最近且之间设有阻沙栅栏;景观图中,旧桥高度低,透风式桥栏可以让风沙穿桥而过,因而不易产生积沙;新桥的密实桥栏对风沙阻挡作用明显,在桥栏的下风向风速减小,沙尘堆积。
典例2(2019·湖北八校模拟)甲、乙两城市间的直线距离为590 km,连接甲、乙两城有三条交通线路。
图a为“甲、乙两城三条交通线沿线海拔随距离变化图”,图b为“影响交通运价的因素及关联图”。
据此完成(1)~(3)题。
(1)线路M、N、P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最可能的是()A.公路、高铁、高速公路B.公路、航空、河运C.高铁、高速公路、省道D.航空、高铁、村村通(2)线路M沿线海拔变化最小,距离最短,下列关于线路M所对应的运输方式的说法最恰当的是()A.运价最低B.沿线多桥梁和隧道C.沿线停靠站点最多D.终点在乙城外32 km(3)结合图b中的四图,下列说法符合Ⅰ、Ⅱ、Ⅲ、Ⅳ特点的是()A.看Ⅰ图,运距、重量和运输方式相同,棉花的运价大于铁锭B.看Ⅱ图,线路P上的运价大于线路MC.看Ⅲ图,重量相同的活鱼和杏仁运价相等D.看Ⅳ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单位重量运费小于铁锭答案(1)C(2)B(3)A解析第(1)题,线路M、N具有距离近、线路平直的特点,说明级别较高,而且沿线海拔较低不可能是航空,有可能是高铁、高速公路。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章末专题复习学生用书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章末专题复习专题一如何进行区域产业转移的分析1.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一般规律(1)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某一地区工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般有以下的规律:(2)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终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地区)。
2.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分析产业转移的目的是找寻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详细思路是:首先,分析影响产业部门的区位因素,确定出主导因素;其次,对比分析产业部门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最终,综合分析,确定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例如:(1)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据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一般要从转出地和转入地两个地区的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应用体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芯片市场成为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
芯片产业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和芯片封装、测试。
目前,政府对芯片产业进行大力扶持,我国封装测试产业实现了技术上的国产替代,但芯片制造产业相对落后,芯片仍旧须要大量进口。
近几年来,全球主要半导体厂商纷纷将封装测试厂转移到我国。
据此完成1~2题。
1.近几年,全球主要半导体厂商将封装测试厂转移到我国主要是为了()A.稳固和扩大市场份额B.享受政府政策红利C.利用优质的技术人才D.提高研发芯片水平2.近年来我国加大对芯片制造业的投入主要缘由是()A.自主研发实力提升B.国际市场需求增大C.芯片的价格过高D.对外依靠程度过高产业梯度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肯定梯度。
湘教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问题: 海南岛冬季的蔬菜种植 要想获得更好的效益,除了培 育良种、扩大种植面积之外, 还要依靠什么?
交通运输是农业区位选择 的重要条件。
(6)西双版纳的多层人工经济林。 (光照垂直变化的充分利用)
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
1.市场区位及 需求的变化 城市的发展
需求的变化
我国
2.交通运输 农产品保鲜 冷藏技术
按产品用途分 按农业地域分
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图 分布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 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 雨林区。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影响亚洲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
(1)高温多雨的气候
(2)比较平坦的地形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亚洲水稻种植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
2、农业生产发展的历程
分散 粗放型
千篇一律
地域分工
3、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
种植业 按生产对 象分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亚洲水稻种植业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热带种植园农业
混合农业 阿根廷潘帕斯草 原大牧场牧牛业
畜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集约型农业
按投入状况分
粗放型农业
商品化农业 自给型农业
③电视机厂
④造船厂 ⑤机床厂
1、工业联系
工业生产系统主要由原料投入、生产活动和产品产出三部分组成 废气 原 料
半成品 零部件 水源、能源 劳动力、资金 土地、技术
工厂
部分再循环 废水废渣
产品
■原料主要是指从自然界获得的矿、农、林产资源,或半成品 及零部件;
■工业生产活动包括原料加工、零部件装配的生产过程。
◆混合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主要作物 基本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小麦和玉米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 、乌克兰、我国的东北和西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1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典例1 (2019·忻州调研)南疆策勒恰哈桥是315国道上的重要交通设施,以前旧桥极少受风沙危害。
后来紧邻旧桥建设了高度、长度、宽度均大于旧桥的新桥。
自恰哈新桥建成投入使用以来,3~9月桥(路)面风沙堆积成为困扰交通的重要难题。
据此完成(1)~(2)题。
(1)恰哈新桥积沙的主要来源是( )A.甲处戈壁B.乙处河谷C.丙处戈壁D.丁处河谷(2)造成恰哈新桥和旧桥积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距沙源地远近B.植被覆盖率C.桥栏阻风程度D.桥梁宽度答案(1)A (2)C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哪些信息?答案旧桥小于新桥;乙、丁是策勒河,甲、丙是戈壁,积沙区在西北、甲与积沙区最近且之间设有阻沙栅栏;景观图中,旧桥高度低,透风式桥栏可以让风沙穿桥而过,因而不易产生积沙;新桥的密实桥栏对风沙阻挡作用明显,在桥栏的下风向风速减小,沙尘堆积。
典例2 (2019·湖北八校模拟)甲、乙两城市间的直线距离为590km,连接甲、乙两城有三条交通线路。
图a为“甲、乙两城三条交通线沿线海拔随距离变化图”,图b为“影响交通运价的因素及关联图”。
据此完成(1)~(3)题。
(1)线路M、N、P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最可能的是( )A.公路、高铁、高速公路B.公路、航空、河运C.高铁、高速公路、省道D.航空、高铁、村村通(2)线路M沿线海拔变化最小,距离最短,下列关于线路M所对应的运输方式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A.运价最低B.沿线多桥梁和隧道C.沿线停靠站点最多D.终点在乙城外32km(3)结合图b中的四图,下列说法符合Ⅰ、Ⅱ、Ⅲ、Ⅳ特点的是( )A.看Ⅰ图,运距、重量和运输方式相同,棉花的运价大于铁锭B.看Ⅱ图,线路P上的运价大于线路MC.看Ⅲ图,重量相同的活鱼和杏仁运价相等D.看Ⅳ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单位重量运费小于铁锭答案(1)C (2)B (3)A解析第(1)题,线路M、N具有距离近、线路平直的特点,说明级别较高,而且沿线海拔较低不可能是航空,有可能是高铁、高速公路。
线路P长度为899 km,距离较长且沿线海拔变化大,有可能是省道。
第(2)题,首先依据上题确定线路M为高铁。
高铁的速度较快,为了保证安全性,高铁线路一般较为平直,桥梁、隧道较多。
第(3)题,看Ⅰ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棉花的密度小于铁锭,故运费高。
看Ⅱ图,运距越长,运价越高,但P为省道,运费低,M为高铁,运费高。
看Ⅲ图,活鱼在运输中需使其存活、保鲜,故运费更高。
看Ⅳ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价格更高,故运费高于铁锭。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哪些信息?答案线路M、N长度短,海拔低、起伏小,线路P起伏大,距离长;运价与产品密度呈负相关,与运输距离、产品重量和产品价格呈正相关。
典例3 读“位于平原地区的我国南方某城市示意图”,完成(1)~(2)题。
(1)与1980年比较,2017年该城市( )A.交通发展促使城区面积向东大规模扩展B.城区发展和交通建设不受河流影响C.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尚未形成D.老商业中心服务范围变小(2)2017年,该城市新建商业中心( )A.沿河流两岸分布B.沿环线高架路分布C.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交会处D.围绕老商业中心均匀分布答案(1)A (2)C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哪些信息?答案城区面积扩大且向东延伸;商业中心数量增加且多分布于交通干线交会处;地铁、公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形成。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典例4 (2019·宁德模拟)地铁是铺设在地下隧道内的快速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下图示意“福州市地铁规划”。
读图完成(1)~(2)题。
(1)福州夏秋季节多台风,地铁在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 )A.停水断电预案制订B.防水排水设施C.隧道塌方修复机制D.防火通风设施(2)福州市地铁的建成将( )A.提高物流效率B.节省通勤时间C.减少私家车数量D.缓解航运压力答案(1)B (2)B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答案自然因素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交通方式的选择;地铁交通方式的优点。
典例5 (2019·湖南怀化模拟)哈佳高铁是哈大客运专线在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延伸,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长的一条全线规划于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将于2019年竣工,届时与在建的哈齐、哈牡、牡佳客运专线共同构成黑龙江省高速铁路网骨架。
哈佳高铁还将与同江铁路线连接,待同江中俄铁路大桥建成后,旅客可直达俄罗斯。
据此完成(1)~(2)题。
(1)哈佳高铁建设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A.高寒缺氧,地势起伏大B.地质复杂,地震频繁C.纬度高,气候严寒D.河湖密布,桥梁众多(2)哈尔滨周边高铁线路网的修建将首先影响哈尔滨的( )A.服务范围B.城市等级C.功能分区D.行政范围答案(1)C (2)A解析第(1)题,高寒缺氧是青藏高原的特征,故A项错误;地质复杂和地震频发多为板块交界处,东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内部,故B项错误;河网密布是南方地区的特点,故D项错误;哈佳高铁经过东北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故C项正确。
第(2)题,高铁的开通为旅客进出哈尔滨提供了便利,也有利于缓解其他运输方式的压力。
哈尔滨的运输能力增强首先是扩大了其服务范围,对城市的等级、功能分区和行政范围影响较弱。
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答案青藏高原的特点;西南地区(板块交界处)的特征;东北地区的特征;南方地区的特点;交通布局对城市的影响。
典例6 读下图,回答下题。
图中A、B、C、D四个商店经济效益由好到差排序正确的是( )A.A>B>C>D B.B>A>D>CC.D>C>A>B D.B>C>D>A答案 D解析图中A商店地处山区且无公路经过,经济效益最差;B商店位于公路的交会处,经济效益最好;C商店靠近公路,与远离公路的D商店相比,经济效益略好。
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答案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交通对商业网点数量和规模的影响。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典例7 (2019·抚顺模拟)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
改革开放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
答案交通运输线路里程增加,站点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沿海地区及其与中西部之间的交通线明显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为主的省级综合运输网。
思考: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分析和描述?答案交通方式的增减变化;运输里程的变化,交通点的数量变化;交通线路布局的变化;交通网的完善程度。
典例8 读“福建某地区聚落及商业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聚落空间形态各有何特点?(2)图中C、D两区域商业网点的密度有何差异?试分析其成因。
答案(1)A处聚落空间形态沿公路线扩展,B处聚落空间形态沿河流伸展。
(2)C处商业网点的密度大于D处。
C位于平原,D位于山区;山区地势起伏大,人口较少,交通运输线路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点很难伸展到那里。
思考: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分析和描述?答案聚落形态,包括集中团块状,分散状和沿河流或交通线呈带状;网点密度大(小)数量多(少);成因上从地形、交通方式、交通线路、人口数量等方面分析。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典例9 (2019·沈阳月考)下图中B地为一小镇,煤炭资源丰富。
为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欲在该地与A城之间建设交通线路。
读图,完成下题。
当地居民在建设铁路还是公路问题上争执不下,说出你的看法和依据。
答案公路。
公路适应性强,机动灵活,可以经过更多聚落,促进沿线聚落发展;图示区域位于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建设技术和资金要求高;公路建设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较低。
(或铁路。
铁路运输运量大,运速快,可以加快资源外运;铁路安全性较高。
)思考: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分析?答案建设公路应从公路的优点,建设的难易程度,建设成本及建成后对居民或区域带来的有益影响方面分析;铁路分析同理。
典例10 (2019·泰安高三期中)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交通建设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泰铁路示意图。
材料二中泰铁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
南止于泰国曼谷,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
2015年12月20日,随着中老和中泰铁路的奠基,泛亚铁路中线初具雏形。
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等地理知识,说明中泰铁路对沿线各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中泰铁路是我国与东南亚联系的一大通道;该铁路为沿途各国贸易的发展(或旅游合作)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物产(或自然、人文景观)差异显著,互补性强;可以将我国的工农业产品运往东南亚各国;也可以将东南亚各国丰富的资源运往我国;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
思考: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分析?答案利于旅游业发展;利于农产品、矿产资源、工业品的经贸往来;利于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